第五章 致力桑梓的庞赞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龐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1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致力桑梓的庞赞臣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1
页码: 67-77
摘要: 庞赞臣,名元浩,字赞臣,以字行,生于1885年,卒于1951年。深夜读《南浔镇志》,时常看到庞赞臣这个名字。仔细一看才发现,无论是南浔商会,还是南浔中学,无论是南浔公立医院,还是荻塘湖浔段重修,都与他有着直接关联。文献上说他是南浔庞氏家族乃至浔商在家乡的总代理人,曾为南浔作出过重要贡献,为各界所推崇。
关键词: 庞赞臣 致力桑梓

内容

深夜读《南浔镇志》,时常看到庞赞臣这个名字。仔细一看才发现,无论是南浔商会,还是南浔中学,无论是南浔公立医院,还是荻塘湖浔段重修,都与他有着直接关联。文献上说他是南浔庞氏家族乃至浔商在家乡的总代理人,曾为南浔作出过重要贡献,为各界所推崇。对这位终身致力于桑梓的儒商,笔者不禁肃然起敬,于是马上查找他的相关资料,以详细了解这位乡贤走过的光辉足迹。
  庞赞臣(陆剑提供)
  庞赞臣,名元浩,字赞臣,以字行,生于1885年,卒于1951年。关于他出生年份,包括镇志在内的许多文献中均作“1881年”,但据笔者考证,应为“1885年”。他在上海龙章造纸厂登记的个人信息中(档案材料),出生年份填的是1885年;而1928年他加入上海总商会时的登记年龄为44岁(上海总商会月刊),照此推算他出生于1885年;另从画家谢稚柳1943年画赠庞赞臣60大寿的画作中亦可得到佐证,因此他活了67岁,而非71岁。庞赞臣的父亲庞仪鏳(字桐笙)是庞云鏳的同胞兄弟,因此他与庞莱臣、庞青城系嫡堂兄弟,也是张静江的堂房舅父。他幼时在南浔接受私塾教育,后毕业于南洋公学(后改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05年与刘承干同科考中秀才。1907年,庞赞臣赴美留学,专攻英语,学成回国后从商,历任上海龙章造纸公司经理、美国通运公司经理、江南铁路公司协理、南浔商会会长、浙江省政府首席参事、重庆中央造纸厂总经理、浙江典业银行总经理和崇裕丝厂总经理等职。可以说,庞赞臣的一生所从事的事业几乎都与庞莱臣、张静江以及家乡南浔有关,而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就是他1923年出任南浔商会会长后为家乡所作的卓越贡献。
  谢稚柳为庆贺庞赞臣60大寿而绘制的《南无观世音菩萨》镜心(题款为1943年11月,时年庞赞臣59岁,此亦可佐证庞的出生年份应为1885年,陆剑提供)
  南浔商会发起于1916年,至1921年才经北京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并颁发钤记,正式成立,推举梅履中担任首任会长。商会成立后,为促进南浔地方经济建设及维护社会安定、发展地方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作了积极贡献。1923年,南浔商会改选,庞赞臣当选为第二任会长。作为会长,庞赞臣自然责无旁贷地首担重责。
  这一年,湖州、南浔富绅会同商会重修荻塘驳岸,工程以旧馆为中心点,自旧馆东塘桥东至南浔镇西市梢,由南浔负责;西至县城由湖州负责。在庞莱臣的大力推荐下,庞赞臣被推举为南浔修塘事务所的负责人。
  庞赞臣得到了上海南浔公会(旅居上海的南浔富绅协助家乡事务的上层组织)的支撑,由南浔公会负责募集资金,庞赞臣负责修塘事务。修塘共支费用83万元,南浔镇负担了一半。这次荻塘的重修,实为南浔、湖州近代史上固堤防涝的一大工程。
  1923年3月29日,美国丝商领袖柯斯密率美国丝商观光团20余人,由杭州乘轮船赴南浔考察,受到南浔商会会长庞赞臣、丝业公会会长庄骥千及绅商各界40余人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庞赞臣代表商会致欢迎词,并请美国丝商对南浔的辑里丝提出宝贵意见,还陪同他们参观了陈列在丝业会馆端义堂大厅各丝行经条(辑里干经),观看了设置在后厅的摇经丝车及女工操作表演,还踏访了梅恒裕、纬南两家丝经行。在浔逗留的一周内,美国考察团还浏览了小莲庄、适园等园林,并与张石铭等地方名流合影留念。当时上海《申报》发表了题为《美国丝商观光团来浔》的长篇通讯。两年后的4月9日,又有美国史丹利丝织公司赫来史丹利及上海生丝检查所所长白克纳、万国改良会技师何尚平由沪来浔考察蚕桑状况,并于南浔商界及丝业人士讨论蚕丝改良问题,庞赞臣代表南浔商会接待了外商,并陪同参观考察。
  南浔商会旧址(陆剑摄)
  1924年秋,军阀混战,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爕元为争夺地方利益,发生了江浙齐卢战争。江苏白宝山的部队在南浔过境,要钱要良,百姓怨声载道。庞赞臣不计安危,挺身而出,以商会会长的身份巧妙周旋。白宝山部队向南浔要开拔费,最初要银50万两,经庞几番交涉,最终由商会筹款3万银元,使南浔避去一劫。事后,庞赞臣在一份《犒军报告书》中,以犒军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另外一个镜头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小镇磨难;(农历八月)二十八日,苏军白宝山、皖军史俊玉并至,不下万人,庙宇之外,如邱祠、邢祠、张祠均为其所占。史军纪律尚佳,白军则蛮横殊甚,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强卖硬欠,不一而足。南栅申家坝某姓童养媳,至被军士三人轮奸,某草棚江北妇亦遭强暴,凶恶残狠,甚于盗匪,令人发指,而眦皆裂也。次晨,史军贾团长索千元,即行开拔,而白军则迟迟不行,其马队亦索200元,大有不得不休之势。那一年岁次甲子,长辈称为“甲子之难”。
  庞家的外甥、民国元老张静江
  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且接二连三1925年,军阀孙传芳乘齐卢战争两败俱伤之际,以秋操为名,出兵福建,下浙江、江苏、安徽,期间军队经常骚乱南浔,庞赞臣又出面应付,地方绅商凑款交纳,总算躲过了扰害。1926年,北伐军攻入闽、浙,大批孙传芳败兵在南浔过境,勒索钱财,庞赞臣再次挺身而出,并在上海南浔公会的支援下共支出12万元,南浔人民才得免于兵燹。 据南浔老人回忆,在东栅的庞家祠堂内,原有一块庞元浩保障乡里颂碑,就是当年南浔百姓为了赞颂庞赞臣在战乱中随机应变、协力行筹,使家乡转危为安而专门请著名学者朱祖谋撰写的,碑文曰:“……娇娇庞君,不茹不吐,勉勉群贤,后先流附,袍服振振,鼓其武怒,赖君之力,乃免鹜怖,武夫光光,横于衢路,赖君之庇,乃有控诉,烽举燧燔,惊习雁鹜,既夷既平,还我生聚,凡君之惠,未能悉数,伊昔名贤,德庇一方……”1925年,庞赞臣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启动了商会会所的建设,二是促成了南浔中学的建立。由于商会没有自已的办公场所,故而自成立以来一直借用丝业会馆的场地办公。这年年初,他向南浔富绅及商界人士集资,在广惠桥西堍南首购地建造会所,于1926年落成,占地面积950平方米,共费银3万余元,具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当年江南集镇中最宏伟的商会建筑。解放后曾做南浔镇政府办公之所,现已列为湖州市文保单位,并辟为“南浔史馆”。 同年5月30日,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圣约翰大学(教会学校)师生罢课声援,而英籍校长不顾师生抗议于6月3日宣布解散学校,限令师生离校。那时,正在圣约翰大学读书的南浔籍青年沈调民、沈石麒、周心远等人愤懑至极,遂萌发回南浔创办一所中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意向,此议得到了张静江、庞赞臣等人地方士绅的支持,便由周柏年先生为发起人,由他与张静江商量资助开办经费;校址则借用南栅报国寺创办了私立南浔中学。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张静江、庞赞臣、周湘舲、周柏年、张乃燕、张乃熊、刘季雅、张剑鸣、周佩箴、沈调民、沈石麒、周心远、张赓虞等13人组成的校董会,推选张静江为董事长,庞赞臣为副董事长。抗战爆发后,因张静江侨居国夕卜,董事长职务由庞赞臣代理在此期间,庞赞臣也为地方教育事业做了很多有益工作。
  解放前的南浔中学旧影 民国时期,张静江在主持中央建设委员会,推进中国经济建设的时候,庞赞臣还是智囊团人物。1928年10 月,张静江正式就职浙江省政府主席,自然就想到了这位堂舅庞赞臣,让他任自已的财务顾问,兼任省政府首席参事。
  1932年,上海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日本军队侵略,英勇作战,全国各界民众纷纷捐献支援。庞赞臣及南浔商会组织一批湖羊公司桃园生产的水蜜桃装运至上海,慰劳前线抗日战士,南浔水蜜桃也因此出名。
  由此可见,庞赞臣实在是有功于南浔的。其实,他也是位实业家,不仅为庞莱臣打理了许多经济事务,自己也创办过不少企业。
  1946年发行的浙江典业银行股票(陆剑提供)
  早在1921年,庞赞臣就与浙江财团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会同全浙典业公会同人(主要是杭州、嘉兴、湖州三地的典当行商人)发起创办了浙江典业银行,并担任总经理。该行于1922年1月正式开业,额定股本500万元,典当业认股六成,招股四成,总资本两亿国币、行址设在杭州新民路忠孝巷14号,主要经营丝绸等货物押款及堆栈业务,并在东街路设有仓库,后因市场箫条、丝绸滞销、市价低落、撤销丝绸押款业务。1931年,浙江典业银行迁入杭州官巷口中正街191号新厦营业,增办储蓄业务,由王芗泉、谢虎臣先后任经理。1937年因抗战爆发及资金周转等问题而停业杭战胜利后,庞赞臣到杭州复办浙江典业银行。1946年8月21日,浙江典业银行在原址复业,庞赞臣继续担任董事兼总经理,陈其业(字勤士,是陈其美之长兄)任董事长。1947年,该行在余杭塘栖镇设立办事处,次年又在嘉兴设立分行。就在该行业务逐步拓展之时,内战的硝烟却在不断蔓延,在通货膨胀、金融市场混乱的情况下,该银行资金亏损殆尽,三年后不得不宣告歇业。
  1927年,庞赞臣与同乡刘梯青、张琴伯等人筹资28万银元,在杭州余杭塘栖镇的日晖桥畔沿河边征地42亩,创办“崇裕丝厂”。该厂有德国式坐缫车492台,规模较大,并在德清县油车高桥置有茧行基地8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于1928年春正式开工生产,在余杭、海宁、德清等地收茧,生产品牌丝,销往世界各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29年,该厂生产的“金双鹤”、“银双鹤”丝在首届“西湖博览会”获得一等奖。抗日战争中,该厂曾被汪伪军所占。抗战胜利后,崇裕丝厂于1945年年底重新整顿厂务,1946年改组为“崇裕丝厂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为法币10亿元,由庞赞臣任总经理,卢锦江续任厂长。是年春复工,增立缫车8台,合为200台,坐缫车64台,合为232台,复式煮茧机一座,发电机一台,并积极推行新的缫丝技术,使崇裕丝厂重振昔日雄风。1947年,该厂厂丝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全盛时期。1949年塘栖解放,因该厂国民党资本占55%,由浙江省军管会派员接管,1966年更名为“杭州新华丝厂”,为大型国有企业。该厂多项产品获得省、部级优质品牌证书,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新华丝厂破产停业,其老厂房至今仍存。
   庞赞臣创办的余杭塘栖崇裕丝厂旧址(即新华丝厂)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发后,庞家的龙章造纸厂被迫停工。当时工厂全部机件约2000吨,而且大部分机件都比较笨重,拆迁困难,但为了免入日人之手,作为经理的庞赞臣极力主张工厂内迁,而当时任董事、后来沦为汉奸的傅筱庵则坚决反对。几经争执,后在工矿迁移监督委员会委员林继庸的反复劝导下,1937年9月,庞莱臣最终决定将上海龙章造纸厂的机器设备拆迁运往重庆,由庞赞臣负责拆运事宜。经过45天的抢救拆迁工作,共装出机件1300吨、道林纸100多吨,五金材料价值20余万元,因当时交通工具多被军队征用,只得使用民70余艘运送设备由于傅筱庵干扰,错过了运输时机,许多物资来不及运出,加之中途遭日机轰炸,部分船只沉没失踪,1939年3月方才到达重庆。龙章造纸厂在内迁的15个月中可谓备尝艰辛、损失惨重,其中仅机件一项就损失了500吨左右而留在上海的厂房、工房3次被炸,均被焚毁,其机器及原料等又被盗窃,损失总计超过120万元。1938年8月开始,在庞赞臣等人的四处奔走下,利用所剩设备在重庆开始动工兴建新厂,1941年1月建成出纸,以生产证券纸为主要业务。同年11月,该厂被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中央信托局收购,易名为中央造纸厂,仍由庞赞臣任总经理,原南京市工务局局长、国大代表、南浔人张剑鸣任厂长。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后,该厂改名为重庆造纸厂,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厂一直都是西部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型造纸企业。
  中央造纸厂徽章(陆剑提供)
  抗战前,庞莱臣和庞青城曾在南浔办过一所较有规模的浔溪医院,但因抗战爆发而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庞赞臣见家乡没有一家正规医院,他便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以及有关方面联系,无偿获得了中小型规模设备的美军医卫方面的剩余物资,遂于1946年在家乡办起了一所南浔公立医院。该院的地点就在原庞家创办育婴堂和养老院的旧址,为一幢三开间楼房,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长期从事防疫卫生工作的南浔籍女士曹敏士担任院长。医院设内科、外科、检验科等科室,有床位50个,医师3名,护士7名,助产师、检验员、药剂员各1名,总计约20名工作人员,这在当时已是有相当规模的地区医院。解放后,这所医院由吴兴县人民政府接收,归并县属其他医院。
  1949年,庞莱臣逝世,庞赞臣深感继张静江赴美以后,又失去了一个靠山。他自叹年老力衰已无法再办实业,在杭州学士路做起了寓公。1951年,身心焦瘁的庞赞臣不幸病重,带着思恋故乡之梦离开了人世,享年67岁。
  据庞赞臣的侄女庞美之子金达亨先生(金开镇,又名曾祥,南浔“八牛”之一金家之后)介绍,庞赞臣还有一个胞弟庞襄臣(名元瀚,1889一1948),在南浔时与兄一起居于清风桥堍,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曾在上海龙章造纸厂任襄理之职,后又在浙江兴业银行工作,娶南浔名医邱仰峰的女儿邱云卿为妻,生有五子三女。他的子孙中有不少成功人士,其中三子庞子明就是佼佼者之一。
  庞赞臣的胞弟庞襄臣(金达亨提供)
  庞子明(1915一2009),早年在南浔中学读书,后攻读印染专业,曾任上海南华印染厂厂长兼工程师,是位技术型的企业家。南华印染厂位于上海梵皇渡路金家巷,生产的天龙纳夫妥红布、酱布,颇受华北地区特别是天津帮的欢迎,是当时享誉一时的名牌产品。1955年冬公私合营时,全部设备能日产漂染布二千匹乘四十码,职工人数为275名,账面总资本额为60万元。后来因支援内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该厂与上海光新印染厂一起内迁湖南,更名为“湘潭纺织印染厂”。庞子明作为技术骨干和厂方主要领导,带头放弃了上海的优裕生活条件,随工厂举家迁往湖南湘潭,并继续担任总工程师。在湘潭,他与广大员工一起吃大锅饭,睡茅草屋,一切都白手起家。由于当地条件艰苦,许多员工要求回上海,形势相当严峻。他与其他领导一面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一面想尽办法恢复生产,最终毅然坚持了下来。经过几年努力,印染厂终于进入了正常的运营轨道,庞子明在这个厂一干就是几十年,到退休为止,一直兢兢业业、两袖清风。到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该厂上缴的税金和创造的利润超过了一亿元,成为当地大型的国有企业之一。然而就在祖国即将迎来来60华诞前夕,却传来了老人以95岁高龄辞世的消息,不禁令人惋惜和感慨。
  庞子明夫妇与两个外甥的合影(左一为金达亨、左二为庞子明,金达亨提供) 庞襄臣的外孙包国京(庞全之子)则是国家级的烹饪大师,现任上海梅陇镇酒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路总店经理他从事烹饪事业30多年,凭着对烹饪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坚韧毅力,聚集川菜烹饪百菜百味的特点,独具匠心,精益求精,自成一格,发展和形成了“梅家菜”的特色体系,巴金、希拉克(法国前总统)等中外名人都吃过他做的菜2006年,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评选表彰活动中,包国京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他的努力下,上海梅陇镇酒家成为驻沪外国人士“最喜欢的上海市餐馆”,经济效益一直 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另据庞赞臣的妻侄潘益群老师生前回忆,庞赞臣的夫人系湖州籍明代治水专家潘季驯的后裔潘志新(1884一1982),1905年与庞赞臣在南浔成婚,1982年在杭州去世,享年99岁高龄。她与庞赞臣育有一子(庞子章)一女(庞明霞),现也都已去世,几个外孙(外孙女)现居于杭州、北京等地。 作为典型的儒商,庞赞臣一生的传奇事迹早已载入史册,他对于家乡的功绩大家也耳熟能详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留下来的影像(照片)资料却少之又少,以致我们长期以来“只闻其事而不见其人”此前南浔方面曾多方搜寻他的照片,均未告成。因此,笔者在收集庞家照片时将庞赞臣作为重中之重,四处设法、八方寻觅,幸在最后时刻得以如愿,终可让家乡人民一睹这位先贤儒商的“庐山真面目”。寻找的经过虽然充满曲折,但心里却颇感满足;而在探寻庞赞臣足迹的过程中,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正是那个时代的风雨脉搏以及他那颗致力桑梓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庞赞臣1921年(后排左一)旅美时与前来纽约参加第一次万国丝绸博览会的辑里丝业代表合影(前排左一、后排左二分别为南浔人李佑仁、张鹤卿)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南浔龐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庞家是南浔乃至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族,也是笔者继南浔金家之后又一重点关注的豪门望族之一。关注并研究它的缘由,不仅因为这个家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就非凡,更源于它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作的重要贡献;还有它对南浔的发展不遗余力,惠泽乡里,这些皆非一般富户可以比肩。或许可以这么说,近代中国的变革主导了整个庞氏家族发展和转型,而庞氏家族变迁也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家与国的这种密切关联,值得细细解读、深入研究。一个世纪过去了,庞家的故事至今还在南浔老少之间口耳相传,代代传诵,影响可谓深远。

阅读

相关人物

庞赞臣
相关人物
梅履中
相关人物
陈其业
相关人物
金达亨
相关人物
庞襄臣
相关人物
庞子明
相关人物
包国京
相关人物
潘季驯
相关人物
潘志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江典业银行
相关机构
崇裕丝厂
相关机构
南浔公立医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