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亦儒亦商的庞莱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龐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91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亦儒亦商的庞莱臣
分类号: K825.38
页数: 22
页码: 28-49
摘要: 庞莱臣(1864一1949),名元济,字莱臣,号虚斋,以字行。他是庞云鏳的次子,光绪六年(1880)考中秀才,后屡试未中。可以说,庞莱臣是实业和收藏界的两栖明星,并以实业的成功,支持和实现了收藏的成功,最终成就了江南近代民族工业开拓者和我国近代最大的书画收藏鉴赏家两项光辉头衔。
关键词: 庞莱臣 两栖明星

内容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内地恢复艺术品拍卖以来,频繁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的买家大多是浙江的企业家据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统计,浙商占据了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市场30%份额;活跃在境外回流文物拍卖市场中的浙商,实力依然雄厚,其购买力已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爱好收藏又出手阔绰的浙江民企老板们,频频现身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艺术品拍卖会,一掷千金。然而,无论是收藏还是实业,与他们老前辈庞莱臣相比,如今的任何一位浙江商人都无法望其项背。可以说,庞莱臣是实业和收藏界的两栖明星,并以实业的成功,支持和实现了收藏的成功,最终成就了江南近代民族工业开拓者和我国近代最大的书画收藏鉴赏家两项光辉头衔。
  作为实业家的庞莱臣
  庞莱臣(1864一1949),名元济,字莱臣,号虚斋,以字行。他是庞云鏳的次子,光绪六年(1880)考中秀才,后屡试未中。光绪十五年(1889),其父以儿子的名义向清廷献银10万两作为赈捐豫直灾害,慈禧太后特赏举人,卜博士弟子,并例授为刑部江西司郎中,特赏四品京堂。对于这件捐赈得赏的事情,南浔民间传说很多,据中年庞莱臣说庞莱臣曾拜李鸿章为师,庞家是通过李鸿章关系奏请朝廷的,但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验证此说经过努力,笔者终于在《李鸿章全集》中找到了《庞元济捐奖片》的全文:
  庞元济捐奖片
  光绪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再,据筹赈局司道详称:浙江乌程县绅士禀贡生候选郎中庞元济,因闻近畿水灾甚重,情愿报捐赈银三万两,并称现在应试上进,不愿仰邀别项奖叙等情查庞元济早年入学,优等补禀,屡应乡试,敦品励学今慨念时艰,乐捐巨款,实与寻常报效不同从前捐例捐银一万两,蒙赏给举人该绅此次所捐又增两倍,可否酌援旧案,破格奏乞恩施在士林,则多一好善之人;在灾区,则多活数万之命,于赈务深有裨益即异数亦非滥邀,详请具奏前来臣查从前两淮盐商,广东洋商,并有报捐银两,奖给举人成案军兴以后,援例者多,旋经言官条奏停止科第为士子进身之路,本不应开捐纳之门惟该绅庞元济独捐赈款,实银至三万两之多,迥非寻常所有,此非悬格可招之事,自无援引冒滥之虞该绅士系优等禀生,富而好义,急公向上,志尤可嘉自各省劝办赈捐以来,罕有一人助赈如该绅士之巨者若蒙破格奖励,愈足见科名进取之重,亦可励群士向慕之忱合无仰恳天恩,可否将该绅庞元济赏给举人,一体会试之处出自慈施特沛,嗣后如有捐及此数者,仍应随时酌量请旨,不得援以为例是否有当,谨附片陈请,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看来,庞家捐赈确有此事,只是款项并非10万两而是3万两不仅如此,后来庞莱臣在上海办龙章造纸厂、在杭州办世经缫丝厂,都与李鸿章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庞家与李鸿章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加上左宗棠这座靠山,晚清两大重臣都与庞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庞家的面子”一说看来并非是空穴来风,难怪南浔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庞家先斩后奏建九曲桥、溥仪向庞莱臣借钱等故事。
  众所周知,李鸿章和左宗棠是政治上的竞争者,庞家是如何打通“天路”,并同时保持与两者的良好关系,亦或是实现政治上的战略转移,这是庞家留给后人的一个谜。 庞云鏳去世后,刚过25岁的庞莱臣便挑起家族事业的重担,继承祖业,在南浔经营庞滋德国药号、庞怡泰酱园和典当、钱庄年轻的他不但能守业,更善于创业,他锐意经营,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使家族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光绪二十年(1894),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国人痛定思痛,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出洋考察学习,许多富绅阶级也陆续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逐渐起步就在这一时期,庞莱臣也曾带着弟弟庞青城去日本考察实业。当他获悉法国里昂丝绸市场畅销,日本匀细厂丝,价格也高,辑里丝虽色白质韧,但粗细不匀,已降为杂用丝的情况,触动很大他认为,家乡的辑里丝如能设厂改缫细丝,定可胜过日本丝。所以,回国后便抓住有利时机(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拱宸桥被选为杭州海关关址,一时间,拱宸桥一带成为杭州对外贸易的大门),不遵父亲“莫再经营蚕丝”的遗训,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姻亲丁丙合资在杭州创办了当时国人自办的最大缫丝厂、也是浙江民族资本产生阶段的著名企业之一——世经缫丝厂。
  世经缫丝厂位于杭州武林门外拱宸桥西如意里,资本总额30万两,次年7月建成投产,拥有上海摩宜笃公司制造的直缫式丝车208台。这种又叫意大利式直车的机器,是意大利在19世纪50年代试制成功的,杭州世经丝厂首用这种直车,与国际水平相差约50年,但在国内绝对是最先进的。
  原料以余杭仓前茧为主,出产“西泠牌”厂丝,日产1担,质地优良,大受用户欢迎。后因其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和蚕茧受洋商垄断,亏耗日巨,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工。三年后将厂房、机器以6万余元的低价盘给日本商人,拆迁上海重新办厂。 世经缫丝厂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却开创了近代缫丝厂之先河。这成为庞莱臣创办实业的发端,此后他先后创办或投资了大纶缫丝厂、通益公纱厂、龙章造纸厂、南浔机械缫丝厂、浔震电灯公司、浙江兴业银行、浙江铁路公司、中国合众水火保险公司、中国银行、正广和汽水公司、苏州纱厂等一系列近代企业,为江浙地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人做过统计,他投资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资本总额超过300万两,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早期实业家。细数这些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类:首先是缫丝业。世经缫丝厂之后,庞莱臣对蚕丝仍旧没有忘怀,连续创办了几家颇有影响的企业。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丁丙再度合作,联合王震元等人共同集资40万两白银,在杭州拱宸桥西创办“杭州通益公纱”(杭州第一棉织厂前身),这是杭州近代纺织纱厂之始。该厂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即有创议,但因集资困难未成,后以“官为商倡”为理由,通过李鸿章借国库银40.1万两,筹集商股8.33万两,才干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式投产,厂基面积7191平方米初期从英国购进纺织纱锭15040枚,产品商标为“麒麟牌”,有男女工人约1200人,首任经理王兰圃。与萧山“通惠公纱厂”、宁波“通元源纱厂”并称“三通”,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三家近代棉纺织工厂,该厂后因经营不善,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民国3年(1914)又由与李鸿章有远亲关系的安徽商人高懿丞承办,改名鼎新纱厂。该纱厂后几经易手更名,干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纺厂,仍保持原功能并沿用至今。
  光绪二十二年(1896),庞莱臣与丁丙三度联手,集银8万两,在仁和县塘栖镇(今属杭州市余杭区)东里新桥创建大纶丝厂,初购意大利缫丝车208台,后增至276台,有丝工200余人民国10年(1921)缫丝车增至468台,年产厂丝约600市担,为当时浙江省三大机械缫丝厂之一,原料专收太湖地区蚕丝纤度细匀的莲心种三眠蚕茧,并以“金、银、红、蓝”四种颜色的商标来区别厂丝的等级,缫9/11条份的“金银鹤”牌细丝,畅销欧美,获利甚厚。该厂所产“仙鹤牌”细丝还在民国18年(1929)西湖博览会上获优等奖抗日战争时,工厂被日本侵略者占为军营,所有机械设备劫掠一空,无力恢复,其厂房遗址至今仍存,已被列为工业遗产保护对象。 为发展家乡的缫丝工业,庞莱臣与同乡周庆云、庄骥千等人集资12万两,于民国15年(1926)在南浔镇西的方丈港开办南浔汽机改良丝厂(今湖州梅月针织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该厂占地18亩,置意大利式坐缫车208部,生产“南浔牌”、“湖山牌”、“分水墩牌”改良丝,色白光亮,匀洁柔韧,外观整齐,在质量上保持和发展了辑里湖丝的传统特色。该厂生产的改良丝在民国18年(1929)的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奖。
  其次是造纸业。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庞莱臣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上海龙章造纸厂,它是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的造纸企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有意在北京开设一家机械造纸厂,但因“造纸一事,洵系目前应辟之利源,唯精造坚致纸样需用机器成本较钜,约需集股银数十万两方能兴办”,便“当经转饬臣部右参议杨士琦传知上海商董招徕认办”,杨士琦推荐庞莱臣来承办这项工程。商部认为可行,就此事专门请示慈禧云:“有浙江在籍丁忧候补四品京堂庞元济,久寓沪滨,熟谙商务,当以造纸公司商令承办。旋据该京堂函称,此系开辟风气要务,原效奔走,力任招股设厂事宜。拟先采择中西办法,殚力经营,务求货精价廉,官商便于行用。庶销路广而钜本不致虚糜,倘蒙允准,即当赴京拟订章程,再行呈请开办。又据称别项公司届时如有端倪,亦可就近商榷各等语。臣等查候补四品京堂庞元济,家道素称殷实,曾在杭州设立缫丝纺织等厂。经浙江巡抚咨明有案,现在承办设厂造纸事宜,臣等公同商酌,拟即派令总理机器造纸公司以专责成嗣后果能设立别项公司卓有成效,再当奏请奖励。如蒙(谕)俞允,即由臣等饬令该京堂迅速来京拟订试办章程,一面令其招商集股并酌购机器择地开办。”正处于财政困难时期的清政府很快批准庞莱臣集股试办,厂址最终确定在上海,并拨出6万两作为官股,以示支持,还同意该厂享有免税的优惠政策。 有了政府的支持,庞莱臣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他特意赶往日本考察造纸业,回国后随即会同宁波商人严子均,并拉拢姻亲张家(张静江家族)和同乡刘家(刘承干)等巨商招得商股38万两,共计44万两(包括6万两官股),在上海龙华高昌庙日晖桥建厂,严子均任总经理,庞莱臣自任董事长(后来日常工作交由堂弟庞赞臣负责)。该厂设计监造都由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崛越寿助担任,厂区占地60亩。主要设备有:美制100英寸多烘缸长网造纸机2台、直径96烘缸1只、直径48烘缸13只;其他设备有1200磅打浆机14台及14英尺蒸球2只,并有1000千伏安发电机1台,可自行发电。光绪三十三年(1907)5月开车出纸,主要生产连史纸和毛边纸,每日产量为10吨。据说,该厂生产的纸张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原料以破布为主,兼用部分木浆和稻草浆,按照纸张的品质以字号分等级,销售地区以北方为主,全厂职工达400余人之巨,堪称中国近代造纸工业的鼻祖。 由于龙章厂在建厂期间支出股息和借款利息共计亏损13万数千两,开业后又值洋纸大量进口,业务困难,继续亏折5万余两,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已积亏高达近19万两。因此,不得不通过老股折半弥补积亏,增加新股以资周转,才得以渡过危机。由于当时从日本进口的洋连史纸的倾销,该厂一度仅能维持而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情况才逐渐好转,开始大幅盈利抗战爆发后,龙章造纸厂被迫内迁重庆,损失惨重。 第三是金融业。金融业历来就是商人重点投资的行业之一,庞莱臣除投资于钱庄、典当等传统的旧式金融业外,还投资了不少新兴金融实体,比如保险和银行。保险业起源于国外,是地道的舶来品,自鸦片战争后,外国保险公司才大量涌入中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庞莱臣与刘学询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合众水火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这个公司的总部设在香港,经营水火险业务,是著名的保险公司之一庞莱臣等人创办的上海分公司成立两年后改称华侨合众水火保险公司,参与发起筹组上海华商火险公会,民国3年(1914)退出公会,改组为华侨合资保险公司,是当时上海十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之一。民国6年(1917)9月改组为中华保险公司后不久即宣告停业。 成立于1907年浙江兴业银行系为保证浙江铁路的顺利自办,由刘锦藻等浙商发起成立的我国最早的商办银行之一,共集资100万股,庞莱臣是董事之一。这个银行与南浔有着很深的渊源,不仅是庞家,南浔的刘家、张家、顾家、邢家、周家、邱家、蒋家等几大富户都是该行的大股东。该行以“振兴实业”为宗旨,业务很广,主要经营存、放、汇款业务,兼营储蓄、信托和仓库等业务,在1918年到1927年间五度位居全国各大银行之榜首、1915年,浙江兴业银行进行大改组,把全行的行政和业务中心移到上海,改上海分行为“本行”(后又称总行,改杭州总行为分行),与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合称“南四行”。
  庞莱臣还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大股东。中国银行民国元年(1912)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同年2月5日正式开业,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1908年起改称大清银行)改组而来,负责整顿币制、发行货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力,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民国时期,该行向社会募集资金充实资本,庞莱臣、庞青城兄弟曾重金入股。
  第四是新兴产业。庞莱臣也投资过不少新兴产业,浔震电灯公司、浙江铁路公司等关系到民生的基础设施就是重点之一。震电灯公司成立于民国8年(1919),由庞莱臣、顾企韩、周庆云、刘锦藻、张墨耕等发起集股10万两兴办。股东54户计5000股,每股20两,厂址设在南浔镇东栅原青城造纸厂内,供应南浔及毗邻的江苏震泽镇照明。初建时,设有100匹马力活塞式蒸汽直流发电机一台,发电量70千瓦,燃料用煤,同时设有辅助机一台,仅供前半夜照明。后来又增设活塞式蒸汽机一台和冷磅柴油机一台,增加发电量275千瓦,实现通宵发电,使得两镇可通宵照明。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浔沦陷,该厂部分厂房和设备遭到破坏,后改由官方经营,名称也改为南浔发电厂,解放后并入湖州发电厂。
  浙江铁路公司全称为“浙江全省铁路公司”,光绪二十一年(1905),旅沪浙江同乡为抵制英美侵夺苏杭甬铁路修筑权,倡议集股自办全浙铁路,在上海成立了“浙江全省铁路公司”,由萧山人汤寿潜任总理,南浔“四象”之首刘家的刘锦藻任副理在爱国爱乡情感的感召下,几乎所有的南浔富户都踊跃投资,开创了我国商办铁路的先河。正如刘锦藻所言:“吾掷资此中,及招戚友之股,约近百万金。”该公司集股的办法是以100元为整股,10元为零股,共集股948万元,庞莱臣也投资了一万元。1909年8月,浙商自办的沪杭铁路全线通车,浙江铁路公司以其资本之丰、工程之速、质量之优、造价之低、经营之卓著,被举为“商办之最”。
  可正当该公司兴旺之时,清廷却于1910年8月下令将汤寿潜“即行革职”、“不准干预路事”,致使公司人心涣散、营业不振,后被清政府强行收归国有。 除此之外,庞莱臣还投资了英商上海正广和汽水公司、江南汽车公司、上海的《新闻时报》等当时一般商人涉足较少的新兴行业,足见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开明商人。看来,称庞莱臣为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是名至实归的了。
  庞莱臣投资兴办这一系列企业的年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代。很难想象,在这样的乱世中,他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祸福无常的商业战场上奋力拼搏并取得南浔庞家宜园旧影成功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在那个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中,作为实业家的庞莱臣献给世人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的画卷。
   作为收藏家的庞莱臣
  200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被神秘买主买走”,拍卖价格高达2530万元,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的新高。2009年5月30日,该图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以6171.2万元的天价被国内藏家竞得,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画家,他擅画花鸟、山水、人物,以精致工细著称,其存世作品已经屈指可数。可当年庞莱臣一个人,便收藏有四幅宋徽宗的作品。庞莱臣是我国近代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之一,尤以收藏书画冠于东南,雄视群伦,尽其毕生精力、财力收藏和保护了我国许多绘画艺术珍品。 庞莱臣自幼嗜画,未及成年,就喜欢购置清乾隆时人手迹,又喜爱临摹,颇得形似,他父亲庞云鏳乐而称道:“此子不愁无饭吃矣!”他的山水以“四王”为宗,近法倪云林、黄公望,远宗董源、巨然;用笔枯中见润,章法疏朗;花鸟作品则以恽南田为宗,工、写兼能,文雅可喜;书法擅隶、楷,持迟字以求凝练金石气,皆有一定水平,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有很深造詣。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在南浔东栅建“宜园”。园之构筑,颇得画意,园中有“半画阁重楼”,为藏画之室,名曰“虚斋”,并以“虚斋”为其号。
  庞莱臣绘制的扇面自古以来,要成为成功的收藏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机遇,二是有眼力,三是有财力,这三条庞莱臣恰巧都具备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是中国社会发展剧烈变革的时代,庞莱臣却以其雄厚的财力为支撑,加上精准的眼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搜集了一般收藏家难以涉猎的历代名迹。 虚斋藏品来源首先是上海等地收藏家散出的旧藏,其中早期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狄平子。狄是海上著名的报人兼书法家,从清代同治年间即开始收藏,著有《平等阁笔记》五卷他所藏的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吴、恽外,还收藏了一些唐、宋、元三代的名迹,如尉迟乙僧的《天王像》、王齐翰的《挑耳图》、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青卞隐居图》、董源的《山水》、赵孟頫的《龙神礼佛图》《簪花仕女图》、柯九思的《竹谱》、黄公望的《秋山无尽图》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杰作。狄平子晚年很没落,靠卖旧藏度日,而此时庞莱臣正如日中天,便斥巨资将狄平子收藏的书画大量吃进。
  虚斋藏品另一来源则是宫内收藏、清室官员和来沪避难故家的收藏。清末社会动荡,清帝宣统逊位之后,皇宫的书画藏品开始流向民间,加上一些皇室成员及官员纷纷避乱上海,这一批故旧官员往往将自家的藏品出让。庞莱臣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惜斥巨资将原来藏于清宫的书画收入虚斋,如夏圭的《霸桥风雪图》、李嵩的《西湖图卷》、郭熙的《秋山行旅图》等。虚斋藏品的第三个来源是明友之间的雅玩和交藏。庞莱臣虽是商人出身,可他身上的文苑之气令很多书画家钦佩。因此,他与当时上海很多的文化艺术界名流保持着朋友的关系,郑孝胥、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都是座上客朋友之间的书画交藏也是收藏界常有的事。庞莱臣心气极高,一般藏品不屑入目,然对货真价实之物,则重值不吝。世传他曾与吴湖帆等海上名画家宴于酒店,吴湖帆眼尖,发现一落拓文人腋下挟画轴从檐下匆匆走过,遂急急追去,原是久闻盛名的元人之作,号称“十七笔兰”(仅用17笔画就的兰花图),遂以500元当即买下。庞元济闻之,悟出自己所储之作为赝品,于是力求吴氏割让,任其开价多少,定要收为己有,吴湖帆执拗不过,只好让之对于收藏家而言,对自己珍爱的书画艺术品从来都是不吝啬金钱的。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精神和人格的张力。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虚斋的收藏就蔚为大观了收藏了那么多名画,保管也是个问题,他还要花很大精力去办实业,自然就没空去整理规模庞大的书画作品。庞莱臣为了对所收藏的书画进行整理和归类,在初期聘请陆恢、张砚孙、张唯庭为其进行书画藏品的编目和整理,其中陆恢在庞家的时间最长,前后有20余年之久后期则主要由张大壮、吴琴木、邱林南、樊少云、樊伯炎为其掌管书画。这些聘员除了具有良好的文史功力外,还个个是书画高手。
  陆恢(1851一1920),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捐盦,自号破佛盦主人,原籍江苏吴江,久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书工汉隶,画则山水、人物、花鸟、果品,无一不能。少从刘德六游,习花果、翎毛后晤吴大澂,相与谈艺,纵观所藏,上窥唐、宋,下模元、明,艺事大进,旋客吴幕。所历既广,笔意益苍劲遒丽,古拙幽深。中年归苏州,潜心绘事,考订金石文字,垂三十年,为清末民初江南画师,从游者数十人。
  吴琴木(1894一1953),原名桐生,后改单名桐,字琴木,号冷枫居士,别号苍梧生,室名志隐草堂,生于江苏吴江县震泽镇从小酷爱绘画,后在家乡做教师。复因庞虚斋爱其笔墨秀发,勉其潜心绘事,吴遂赴南浔庞氏画室管理书画,从事临摹、修复古画工作。他以山水见长,兼能花鸟、人物,其艺术道路,由师古人而师造化,由临仿而创作,由四王、吴恽上溯吴门画派、元四家等,综合创造,自成一格。其作品,表现出对古代文人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结构严谨,笔墨精纯而多变,风格温润秀雅。 张大壮(1903一1980),字养庐,号老壮,别署富春山人,浙江杭州人。国学大师章太炎外甥。6岁起受其舅舅太炎先生的指授,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和书画跟山阴李汉青学画花卉,从杭州汪洛年学山水画。后得庞莱臣的赏识,被邀入“虚斋”管理书画。他日夜浸淫,得以饱览上至宋元、下迄明清的大量名家真迹,认真临写,得以渐入堂奥,获得真谛。花鸟画脱胎于清代的恽南田、华新罗两家,为人誉为“现代恽南田”。年后逐步旁及青藤、白阳、石涛,自辟蹊径,画风卓然独立,不受时风影响。
  樊伯炎(1912一2001),名爔,字伯炎,号澹翁,上海崇明人,著名画家樊少云长子。樊氏一门皆风雅之士,樊少云,名浩霖,陆廉夫入室弟子,擅长山水,常居苏州、上海卖画,名重一时;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1963年去世,享年80岁。樊伯炎本业国画,精于山水,兼擅琵琶、古琴、京剧、昆曲。1956年起任教于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音乐学院,曾任上海昆曲研习社社长,1988年加入上海市文史馆。他既是庞家的门客,也是姻亲,与庞家关系密切,他的妻子就是庞莱臣的堂侄女庞左玉,堪称“管赵之合”,庞莱臣的“赠予契约”即由樊伯炎一手抄录。
   这些名家以庞氏为中心组成了一个优良的团队,保证了庞氏书画的质量和水准。
  在现代照相术尚未传进中国之前,收藏家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文字著录的形式,为自己的藏品留下一个纪念。其中,清代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安岐的《墨缘汇观》、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等。庞莱臣的《虚斋名画录》和《虚斋名画录续录》就是仿《江村消夏录》体例而编的。两书所录诸品载其纸绢、尺度、款识、印章、题跋,间有按语或已作题跋。共分卷子、立轴、册页三大类,共20卷,所收名画总计700余幅前录每类按时代先后编次;后续不以时代为次。在书的编辑过程中,遵循了这么几条原则:一是书画合装珠联璧合并出名家而且又是前人所配合的,为了不失其原式,并录入册;二是不是家藏,非经披沙拣金所目前者,也不录入册;三是世间显赫名迹,虽经前人编录,仍然首尾登载,使人知道此真迹仍在人世;四是画中跋诗文如与街坊本有异同的,仍然录原题,以存庐山真面目;五是文字损坏模糊不能辨认的,均以方框代之,不作臆改;六是书画的印章均用楷书依文录入,并下注朱文、白文,以便后人按图索骥于此可考。
  《虚斋名画录》出版于清代宣统元年岁次己酉,即公元1909年,著录了历代538幅名画,共16卷。庞莱臣请了当时在上海卖字为生的著名学者郑孝胥为这本书题写了扉页及题记。庞在自叙中道:“搜罗渐及国初,由国初而前明,由明而宋,上至五代李唐循而进,未尝蜡等。每遇名迹,不惜重资购求,南北收藏,如吴门汪氏、顾氏、锡山秦氏、中州李氏、莱阳孙氏、川沙沈氏、利津李氏、归安吴氏、同里顾氏诸旧家,争出所蓄,闻风而至,云烟过眼,几无虚日。其间凡画法之精粗,设色之明暗,纸绢之新旧,题跋之真伪,时代代易,面目各不相同,靡不唯日孜孜潜心考索。稍有疑惑,宁慎毋烂。往往数百幅中不过二三幅,积储二十余年而所得仅仅若此。欧阳子曰: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余不敢有力自居。惟好之耽笃,积之既久,别凡历代有名大家,盖于是略备焉”著名画家陆恢也为这本书写了题跋:“予客虚斋今几二十年,谈艺甚恰,有持名迹至,必邀与赏析。而是录登载,出入间亦兼糅刍言,故能习之其性情而津津道之。虚斋爱人画而自能画画,故书画之来,虽糅杂纷纭,真假歧出,一见能决其是非。”《虚斋名画录》所著录的历代藏画中,唐、宋、元三朝名迹约占1/3,多为历代收藏大家,如项元卞、赵孟頫、贾似道、徐渭仁、安岐、梁清标等豪门旧物,又有三希堂、石渠宝笈乃至宣和、政和时代的宫中之物。此书著录其收藏历代名迹,最著名者有:唐阎立本《进谏图》、唐韩斡《呈马图》、五代赵驸马《神骏图》(赵文敏书合璧)、五代董北苑《夏山图》、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宋徽宗赐郓王楷《山水》、宋李龙眠《醉僧图》、宋米黻《楚山秋霁图》、宋陈居中《羌胡出猎图》、宋赵大年《水村图》、宋赵千里《舂龙出蛰图》、宋马钦山《列女图》(宋高宗书《女训》合璧)、宋马钦山《乐志图》(王雅宜书《乐志论》合璧)、宋夏禹玉《谿山无尽图》、宋龚翠岩《中山出游图》、宋钱舜举《草虫图》、宋人《风雪度关图》、金李山《风雪松杉图》、唐周肪《村姬擘阮图》、唐戴嵩《斗牛图》、五代周行通《牧羊图》、五代王道求《佛林狮子图》、五代张戡《人马图》、宋徽宗《双鴳图》、宋何尊师《葵石戏猫图》、宋巨然《流水松风图》和《江村归榷图》、宋李成《寒林采芝图》、宋郭河阳《终南积雪图》、宋米元章《云山草宅图》……名迹如林,令人叹为山海,其中任何一件都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绝品。另外,元、明、清各代,有管仲姬、王孤云、任月山、张子正、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倪云林、文徵明、沈石田、唐六如口、仇实父、董文敏、项墨林、王石谷、恽南田、王麓台、石涛、八大山人、金冬心等人的作品,更是琳琅满目。16年后,即民国14年(1925),庞莱臣根据后来陆续所得,又编《虚斋名画续录》4卷,著录历代名画200件(包括补遗6件)书前有朱孝臧序及自序庞莱臣在自序中称:“生不逢辰,适更国变,从此杜门谢客,日以古人名迹为伴侣,品藻山水,平章真赝,亦聊以消磨岁月,遣送余年而已。”又描述其收藏过程说:“比年各直省故家名族因遭丧乱,避地来沪,往往出其所藏……以余粗知画理兼嗜收藏,就舍求售者踵相接。余遂择其真而且精者,稍稍罗致,然披沙拣金,不过十之一二,因思古人所作,殚精竭思,原冀流传后世,历久勿佚。余自问生平无得意事,无胜人处,惟名迹之获,经余见虽属云烟过眼,而嗜痂成癖,所得在是,所胜似亦在是。彼苍苍者,殆不欲名迹湮没,特令余褒集之以广流传耶。”著名学者朱孝臧对庞莱臣书画收藏做了很高的评价:“虚斋主人以鉴藏名海内久矣,曩昔尝编名画录十六卷饷世。”从庞莱臣的收藏书画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此语是不为过的。朱在文章中也流露出对庞氏过分重视藏画,不太重视所藏的书法的做法稍有不满,表达了“愿君早编名书录合成两美”的希望。《续录》收录的历代名画中,宋元两代的名画有32件,占其整个藏画的百分之十五,其余百分之八十五的藏画都是明清的绘画,其中吴门画派沈、文、唐、仇的卷轴有44件,占明清名迹的四分之一,清初“四王”的卷轴、册页占五分之一。最著名的有宋徽宗的《鸲鹆图》、赵子固的《水仙卷》等,其数量虽不能和上一部书相比,但质量却毫不逊色。
  庞莱臣还出版过两本外宣画册,即《历朝名画共赏集》和《中华历代名画记》。《历朝名画共赏集》出版于宣统元年(1909),共三册,收录历朝名画36幅,由庞庞莱臣的外甥张弁群负责编辑,著名学者郑孝胥题写书名,上海的世界社和有正书局同时在国内外发行,为珂罗版影印本。印行《历朝名画共赏集》的主要目的是让西方人认识中国书画艺术,了解“虚斋”收藏,并配合张弁群、张静江兄弟开设在法国的通运公司开拓欧美古玩字画业务。此书当时印数不多,现存世者极少,故几乎不为人知。民国4年(1915),庞莱臣为参加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又专门印行了装帧精美、中英文对照的《中国历代名画记》,目的是向世界全面介绍中国历代名画、借以宣扬中国优秀文化。他在自序中说:“……唐宋迄今,千有余载,代远年湮,真迹日少,赝鼎日多,若非于笔法、绢素、着色三者辨别精审,易以鱼目混珠。余搜求三十余年,自辛酉庚子丕变,内府秘本流落人间者,既获快睹购置,而南北鉴藏之家,间有二三名迹,余皆不惜重值,罗而致之。然必再三研究,务求确当,故历时虽久,而所得不多……”此书共入录81件,其中家藏78件。有唐朝韩斡的《呈马图卷》、王维的《春溪捕鱼图卷》绢本、胡环的《番部图》等4件;五代周行通的《牧羊图轴》、黄荃的《秋坡野雀图》等3件;宋朝郭熙的《峨嵋积雪图轴》、苏轼的《凤尾竹图轴》等27件;金代李山《风雪松杉图卷》;元朝赵孟頫的《陶靖节像轴》与《无疑胡茄十八拍图轴》、王渊的《雪羽图轴》、王蒙的《秋山肃寺图轴》等16件;明朝唐寅的《梦仙草堂图卷》与《秋风纨扇图》,文徵明的《落花图卷》与《风雨归舟图轴》,沈周的《湖中落雁图》,仇英的《昼锦堂图卷》等14件;尚有清朝王览的《溪山雪霁图轴》、王翚的《柳阴垂钓图》等17件。
  以上81件都是中国古画之国宝,受到欧美艺术家和鉴赏家的高度重视。出版这两本外宣画册在当时事事向西方学习、大规模引进西方学术文化的思潮中,逆流而行,向西方宣扬中国文化,也许只有庞莱臣这样的大收藏家和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家才具有这样的气魄。
  此外,庞氏亲属庞冰履(秉礼)、姚子芬、樊白炎等人还于民国29年(1940)合编过珂罗版精印的《名笔集胜》5册,每册收入名迹16幅,共计80幅。与前几部画录不同的是,这套图书配发了名画的图片,使读者首次能以近距离欣赏和品鉴古画。编印缘起中云:“六法流传,代有名作。所得稽考者,学者每以未能窥见古人真迹为憾,近自科学昌明,有摄影制版之术,始得传布名迹用为模楷。吴兴(湖州旧称)庞虚斋先生鉴别精审,藏庋宏富,名闻寰字。凡所收藏,虽有《虚斋名画录》及《续录》凡二十卷刊本流传,而真迹未尝影印。编者有鉴于此,爰商恳先生慨然许可,出其珍秘,摄影制版,分期印行,复详其纸绢、尺度、作者传略、简短说明并译以英文,供海内外人士探讨。更不惜物力,力求印刷精良,俾学者得观摩之助,而鉴赏家亦得披览参考,为艺林增一巨著,庶不负先生嘉惠来学之盛意……”2008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将此书以《庞虚斋藏画集胜》之名重新影印出版。不久前,南浔区政府还为其在家乡举办了隆重的首发仪式。
  自古以来,中国多数收藏家对自己的收藏一直是秘而不宣的,通常以秘藏的形式世代相传,只有特别关系密切的朋友才能看到。这固然对书画的安全保管有益,但对书画的广泛流传却无益。而庞莱臣却抱着“嘉惠学林,资源共享”的开放心态从事收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印出版了一系列历代名画画目专著以资流通,对文化的交流和传承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以上所录可以看出,仅见于这几本著录的书画精品即已近千件,王己千说庞莱臣收藏书画数千件,是中国最大的书画收藏鉴赏家,确非虚誉。那些深藏书斋的一张张名画经过他小心翼翼的求证和梳理,渐渐地变得鲜活灵动起来而博大精深的经典藏籍,也在他的笔下折射出云蒸霞蔚般的万千气韵。这应该算是作为收藏家的最高境界了吧!

知识出处

南浔龐家

《南浔龐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庞家是南浔乃至江南一带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家族,也是笔者继南浔金家之后又一重点关注的豪门望族之一。关注并研究它的缘由,不仅因为这个家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成就非凡,更源于它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所作的重要贡献;还有它对南浔的发展不遗余力,惠泽乡里,这些皆非一般富户可以比肩。或许可以这么说,近代中国的变革主导了整个庞氏家族发展和转型,而庞氏家族变迁也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家与国的这种密切关联,值得细细解读、深入研究。一个世纪过去了,庞家的故事至今还在南浔老少之间口耳相传,代代传诵,影响可谓深远。

阅读

相关人物

庞莱臣
相关人物
庞云鏳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卜博士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王兰圃
相关人物
狄平子
相关人物
陆恢
相关人物
吴琴木
相关人物
张大壮
相关人物
樊伯炎
相关人物
樊少云
相关人物
郑孝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世经缫丝厂
相关机构
浔震电灯公司
相关机构
浙江兴业银行
相关机构
浙江铁路公司
相关机构
中国银行
相关机构
正广和汽水公司
相关机构
苏州纱厂
相关机构
杭州通益公纱
相关机构
大纶丝厂
相关机构
上海龙章造纸厂
相关机构
浔震电灯公司成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南浔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