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谢佩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98
颗粒名称: 曾经沧海难为水:谢佩真
分类号: K828
页数: 7
页码: 135-141
摘要: 谢佩真(1898—1979),瑶华女史,是浔商“七十二黄金狗”之首谢子楠的孙女,因排行第五,故字蕴五,人称谢五小姐。谢家是经营辑里湖丝发家致富的巨商,早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就在上海开设了“谢森元丝栈”,后来又开办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华第一针织厂。1921年与穆藕初、俞粟庐等人发起成立“昆曲保存社”,在昆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关键词: 商人 谢佩真

内容

清末民国初年,南浔富冠天下,诞生的才女名媛甚多,然而时光流逝,很多人早已湮没无闻,谢佩真便是其中之一。
   谢佩真(1898—1979),号瑶华女史,是浔商“七十二黄金狗”之首谢子楠的孙女,因排行第五,故字蕴五,人称谢五小姐。 谢家是经营辑里湖丝发家致富的巨商,早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就在上海开设了“谢森元丝栈”,后来又开办了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华第一针织厂,其所产的菊花牌袜子、汗衫、棉线均是当时畅销大江南北的著名民族品牌。谢佩真的父亲谢泗亭笃信佛教,与吴昌硕、金城等书画界人士来往甚密。哥哥谢绳祖是清华学堂首批庚款留美学生,回国后曾任慎昌洋行的买办,并经营实业,与盛丕华等合作从德籍犹太人手中盘进开美科制药厂;但业余却醉心于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1921年与穆藕初、俞粟庐等人发起成立“昆曲保存社”,在昆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耳濡目染的家庭熏陶,谢佩真多才多艺自然不足为奇。朱宽《岁暮偶记》对她有这样的记述:
  (谢瑶华)为谢公泗亭之幼女公子,绳祖、仲和两兄之令妹。卒业于中西女塾,尝从西乐师学,精钢琴。绮年玉貌,而好学不倦,中西文造诣俱深。善吹笛,能度昆曲,清歌一折,有绕梁一日之概。又能作行书及擘窠大篆字,从老画师冯超然先生学国画,山水、人物、花卉均擅长。迩复延师于家,肆力诗词之学。
  余尝于潘女士(贞华)处,见其画,笔致清逸绝俗,跋以行书为之,亦珠圆玉润,迥异凡笔。 谢佩真人极聪明,上文已提到她能书善画,著名画家冯超然为其业师,她是冯最得意之女弟子,其画技在海上画坛中颇具声望。她还擅吹笛,技巧成熟,笛风飘逸大方,托腔尤契合入微。又精通昆曲,专攻小生曲目,擅唱《琴挑》《拾画》《断桥》《跪池》诸剧,讲究咬字、运腔,得俞派唱法之真传。
   不过,谢佩真之名为人所知,除了她在昆曲和书画方面的造诣之外,还缘于她与昆曲名家俞振飞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经历。 这还得从她的爱好说起。受家庭熏陶,谢佩真自幼喜爱昆曲。她原先由海宁一位徐老先生教唱昆曲,20世纪20年代初,俞振飞到上海后,就改请俞教唱。谢比俞大四岁,当时正是青春年少,因俞常去谢家教曲,两人遂产生了感情。谢五小姐向母亲吐露了想许身俞振飞的心愿,哪知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谢母的门第观念很重,虽说俞振飞的上代也曾做过官,但早已败落,而俞振飞的父亲俞粟庐眼下仅是苏州张家的一个门客而已。纵然俞振飞仪表堂堂,终究只是个工资微薄的小职员,怎能做谢家的乘龙快婿?遂以“我家女婿非留洋学生不招”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谢五小姐对俞振飞却一往情深,矢志不渝。老太太既割不断女儿的情思,也无法阻挡他们的往来接触,于是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法子:给俞振飞介绍对象,让女儿死了心。当时冯超然正在谢家教画,正好有一个表妹范品珍待字闺中,老太太就同冯商量,让冯去俞振飞的父亲俞粟庐出面说服儿子。俞粟庐是老来得子,55岁才有了宝贝儿子俞振飞,自然抱孙心切,再加上他与冯超然是多年好友,因此对俞振飞与范品珍的婚非常满意,当即定下良辰吉日。
  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思想传统的俞振飞自知与谢家的门户不当,也就死了心。1923年,俞振飞与范品珍结为连理。 后来,谢家老太太就逼女儿嫁给一位有钱的广东人。谢佩真虽极不愿意,但母命难违,只得采取消极抵抗的办法,嫁到夫家后竟不肯与丈夫同住。丈夫以为她生理上有缺陷,只好同意离婚。一个月后,谢家送去的嫁妆又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谢佩真回到娘家后,就专心跟冯超然学画。1961年俞振飞六十寿辰时,谢五小姐还特地画了一幅扇面相赠,以表祝贺。“文化大革命”时俞振飞戴了“帽子”,门前冷落少人问津,谢佩真知道他的日子苦,时常做些小菜去看望这位曾经的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因谢佩真多才多艺,1962年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她还参加赵景深创办的上海昆曲研习社,为社员教唱俞派昆曲。年逾古稀时,尚在上海市侨联会传授昆曲,诲人不倦。她的侄孙李大任曾有这样一段回忆:从我开始有记忆的孩童时代起,就知道三楼前间住着五阿婆(我对谢佩真的称呼),她在家中排行第五,人称五小姐。后间住着五阿婆的用人阿妹,我叫她阿妹阿姨我对五阿婆有记忆的时候,她应该已经60多岁了,但依旧容颜焕发,一丝不苟,谈吐优雅,学识丰富,丝毫看不出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五阿婆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才女,她小时候就进入教会学校读书,所以英文很不错,记得“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有亲戚从国外来看她,她可以用比较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对话,让我敬佩不已。她年轻时候由于家境优越,在琴棋书画方面得到了各方面名家的指点。
   …… 她经常和我说为人绝对不可以“偷丝瓜”(意思是走歪门邪道),不然就会被人看不起。由于是教会学校出身及外公对她的影响,她对西方古典音乐非常喜欢,教我知道了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西方著名音乐家及他们的名曲应该如何欣赏。我记得那时晚上10点有一档外国音乐节目,我就和她一起坐在收音机前静静地欣赏。一边听,她还会不时点评一下出彩的乐段。后来,我进了大学,同学们都对我的古典音乐知识非常佩服,这其中就有五阿婆的功劳。她还教我读过几篇英文儿童文学的原著,尽管是低级读物,但对我来说是很有效的启蒙教育。有一天,她心血来潮,教我唱了一段昆曲,曲名是《长生殿》的《哭像》中的一折“不提防”。虽然只教了我一曲,但让我知道了昆曲的特殊唱法与词的念法,知道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曲谱是用宫商角徵羽来标注的。
  1979年,孑然一身的谢佩真在景华新村故居听着她生平最爱的昆曲《长生殿》,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征引书目:《巨鹿路834号的故事》,李大任。
   《浔溪谢家:凤羽名流实业先驱》,陆剑,《东方文化周刊》,
  2011年。
   《岁暮偶记》,朱宽。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南浔名门闺秀》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名门闺秀》收录了南浔区范围内古往今来60位名门闺秀,重点介绍了唐朝皇后沈珍珠、清代才女陈端生、新加坡画坛先驱张荔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等20位“巾帼英雄”。这里既有上生土长的南浔女儿,又有千里姻缘的南浔媳妇;既有古代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也有现代叱咤风云的时代女性;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女能人、女强人、女才人。她们是南浔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佩真
相关人物
谢森元
相关人物
谢绳祖
相关人物
朱宽
相关人物
冯超然
相关人物
俞振飞
相关人物
俞粟庐
相关人物
范品珍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山水册页》
相关作品
《岁暮偶记》
相关作品
《柳燕图》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