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堂女掌门:桂太夫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95
颗粒名称: 懿德堂女掌门:桂太夫人
分类号: K828
页数: 6
页码: 118-123
摘要: 桂太夫人(1846—1922),出身书香世家,桂琴甫长女,嫁入“四象”的张家,育有一子两女。1887年,丈夫张宝庆去世,儿子张石铭才16岁。1892年,公公张颂贤去世。1903年,张石铭与叔父张宝善(张静江父亲)分家,张石铭在分家后继承的祖业包括丝绸、盐业、上海慎大钱庄、东南信托公司和一些房地产。不过张石铭并不亲自经营,而是热衷于收藏字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籍(超过十万卷),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之一。
关键词: 桂太夫人 人物传记

内容

适园主人张石铭和母亲桂太夫人一起建造的张石铭旧居,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又称“懿德堂”(懿字指对妇女的美称),可见桂太夫人的非比寻常。懿德堂第一代掌门桂太夫人将张家南号经营得有声有色,积累了山海般的财富。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其人生历程肯定很精彩。
   桂太夫人(1846—1922),出身书香世家,桂琴甫长女,嫁入“四象”的张家,育有一子两女。1887年,丈夫张宝庆去世,儿子张石铭才16岁。1892年,公公张颂贤去世。1903年,张石铭与叔父张宝善(张静江父亲)分家,张石铭在分家后继承的祖业包括丝绸、盐业、上海慎大钱庄、东南信托公司和一些房地产。不过张石铭并不亲自经营,而是热衷于收藏字画、金石、碑刻、奇石、书籍(超过十万卷),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之一。当年,桂太夫人为了独生儿子专攻举业,挺身而出,包揽家中内外事务,张石铭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894年成为张家唯一的举人。分家后,桂太夫人和儿媳徐咸安不仅守业成功,还成功创业,续写了张家财富神话。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垃圾山与大世界的故事。那时的桂太夫人手握数百万现银,如何去投资,确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作为“足不出户”的旧式女子,难度更大。还好,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有魄力的人。那时,桂太夫人患牙痛病,常请一位叫徐智芬的牙医来家里看牙,时间久了非常熟络。徐医生向她建议到上海去买地皮。桂太夫人一听,觉得蛮有道理,找来徐咸安商议,婆媳俩商议后决定到上海“碰碰运气”。于是,婆媳俩带着账房先生到上海实地考察。考察后,在上海福州路、西藏路、云南路等今天看来绝对是黄金地段的地方,买了不少地皮,并在上面造屋出租。这些房产年年涨价,行情很好,使桂太夫人投资房地产的热情高涨。坊间传闻,那段时间为了买块好地皮,她还专门请风水先生到上海看风水,风水先生东走走,西看看,竟然看中了洋泾浜(从外滩到西藏路的一条河)旁边的一座垃圾山。那是市民倒垃圾的地方,多少年来,又脏又臭,无人看好,但那风水先生一口咬定说好,桂太夫人花不多的钱就买下来了。若干年后,即1914年,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决定填掉原先作为英法租界界河的洋泾浜,筑成爱多亚路(如今的延安东路)。填河及筑路都需要大量土方,张家的垃圾山派上用场了,工部局花钱来买张家的垃圾。所以后来有一句形容张家有钱的俗语——“张家的垃圾也值钱”,指的就是这件事。第二年,爱多亚路筑成后,沿路两边的地价飞涨,张家又捡了个大便宜,其中最值钱的一块地,就是原先垃圾山的所在地,后来建起大世界的地方。大世界是黄楚九于1917年租用张家地皮建造而成的。大世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张家每年只管按年收租即可,垃圾山果真成了旱涝保收的风水宝地。桂太夫人不仅经营有道,还善于未雨绸缪。她很细心地在懿德堂一棵大树下,埋下一个大铁箱,里面全是金银财宝,包括过生日时收到的寿礼——金子打制的小梅花鹿和仙鹤。特意关照长孙媳妇郭后全,如果没有钱用了,就到老宅的树下去挖。可惜郭后全去世后,张家人以为只是传言。“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人从那棵大树下挖出了这箱珍宝,后不知所踪。张石铭有这样能干的母亲和夫人,自然不需要为家中生意劳心费神,不需要接待那些永远也接待不完的商人和掮客,只需要安心坐在他的书房里,用心摆弄他的收藏,成为藏书家,也算是有福之人。
   民国十一年(1922)四月,桂太夫人安详仙逝,张石铭将灵堂设在正厅,厅内一片素白,丧事非常隆重。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当天夜里,门外急匆匆地奔来一人,30岁出头,披麻戴孝,直扑到灵前双膝跪下,连连磕头,痛哭流涕。守在灵桌旁的张石铭忙俯身搀扶他起来,一见面顿觉奇怪。张石铭搜肠刮肚细细想来,也想不起这个人是哪家亲戚或哪个朋友。其实,来人姓计,名阿大,是距南浔古镇十余里外的横街神墩村人,与张家并不相熟。神墩村有一条很宽的大塘河,河上有座桥,后来桥被毁,过往行人仅靠摆渡船过渡,人多船少,碰到刮风下雨就更危险,每年都发生翻船溺水的事故。计阿大种的田就在河的东边,看到百姓过河如此不易,他下定决心,要在河上修一座桥。他先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三亩水田,筹了150银圆,再走村户募集款子,乡亲们被计阿大热心造桥的精神感动,节衣缩食纷纷襄助,但是募集了一年多,也只有8000银圆。神墩村的乡亲们想起了南浔张家的“慈善阿太”,让计阿大出面去求援。计阿大赶到张石铭家,正好遇到桂太夫人从杭州天竺寺上香回来,听到门外有人喧哗,叫仆人出去询问缘由。仆人回复说是神墩村人化缘修造石桥,账房先生给了10两银子,他嫌少。桂太夫人叫计阿大进来面谈。桂太夫人问要造多大的桥,计阿大告诉桂太夫人,河面五丈多宽,造三孔环桥,需上万银圆。并说,听闻桂太夫人最热心做善事,故来求助。桂太夫人宽慰计阿大说,造桥行善是菩萨保护的大善事,让计阿大先用募集到的8000银圆开工,剩下的铜钿她全部包下来。计阿大欢天喜地地回去了,请了工匠,购置材料,准备在二月二十八开工。谁知到四月间,突然传来南浔张家桂太夫人故世的噩耗,真的是平地生雷,计阿大既为这位慈善阿太过世哀痛,又为造桥之事可能会天折而揪心,是连夜赶往张家,在桂太夫人灵前磕头痛哭。张石铭是个孝子,听计阿大讲明原委,叫来账房先生一问,确有此事。他想起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恍然大悟,方知母亲生前未了之事便是造桥。他问清造桥筹备、开工等情况,当场表示,桥照旧去造,银两不够,张家一定会负担到底的。同时写下字据,并一再要求买田亩归还计阿大,计阿大坚辞不受。就这样,这座石拱桥在张石铭的襄助下终于造起来了。这里的河原名启丰塘,故桥称启丰塘桥,村中父老感激张家善行,故改名屺风塘桥,取“陟彼屺兮,瞻望母兮”之意。
   征引书目:《张静江张石铭家族》,张南琛、宋路霞,重庆出版社,2006年。
   《江南豪门》,陆士虎,文汇出版社,2008年。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南浔名门闺秀》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名门闺秀》收录了南浔区范围内古往今来60位名门闺秀,重点介绍了唐朝皇后沈珍珠、清代才女陈端生、新加坡画坛先驱张荔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等20位“巾帼英雄”。这里既有上生土长的南浔女儿,又有千里姻缘的南浔媳妇;既有古代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也有现代叱咤风云的时代女性;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女能人、女强人、女才人。她们是南浔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