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性职业经理人神话缔造者:杨雪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91
颗粒名称: 华裔女性职业经理人神话缔造者:杨雪兰
分类号: K828.9
页数: 10
页码: 99-108
摘要: 杨雪兰(1935一),女,美国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杨雪兰有着不平凡的家世,父亲是中国抗日战争时牺牲在菲律宾马尼拉的爱国外交家杨光泩。她的曾祖是菱湖有名的丝商,1880年左右曾在上海开杨万丰丝行,也是发迹于丝业的大族。母亲严幼韵的祖父严信厚,是近现代非常有名的实业家。1937年,刚满两岁的杨雪兰离开了她的出生地上海,跟随职业外交官的父亲,辗转生活在英国和法国。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其父担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后遭日军杀害。她10岁时随母亲到美国,24岁获得第一份稳定工作,50岁时成为全美杰出的职业经理人,53岁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在男性领地的汽车界成为罕见的先例。
关键词: 社会活动家 杨雪兰

内容

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在商界如鱼得水、傲视群雄的奇女子;功成名就后又在“外交”界谈笑风生,为中美友好往来殚精竭虑。
  这位非同凡响的女子就是祖籍南浔菱湖镇的杨雪兰女士。杨雪兰的经历堪称传奇,可以为今天年轻人的奋斗提供不少有益借鉴。
  不断超越自我的商界传奇杨雪兰(1935—),女,美国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杨雪兰有着不平凡的家世,父亲是中国抗日战争时牺牲在菲律宾马尼拉的爱国外交家杨光泩。她的曾祖是菱湖有名的丝商,1880年左右曾在上海开杨万丰丝行,也是发迹于丝业的大族。母亲严幼韵的祖父严信厚,是近现代非常有名的实业家。1937年,刚满两岁的杨雪兰离开了她的出生地上海,跟随职业外交官的父亲,辗转生活在英国和法国。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其父担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后遭日军杀害。她10岁时随母亲到美国,24岁获得第一份稳定工作,50岁时成为全美杰出的职业经理人,53岁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在男性领地的汽车界成为罕见的先例。 大学时的杨雪兰就读于著名的威斯利女子学院经济系,住在一个30多人的大宿舍里。该学院的学生大多是本校升上来的“学霸”,竞争异常激烈,可是考试后,很多人都为一辈子没拿过那么低的分数伤心流泪。杨雪兰却很幸运高分入院,后来她还加入学生会,担任学生会主席,毕业后拿到纽约大学硕士学位。身为名校毕业生的杨雪兰和当时的美国女性一样,遭遇就业歧视:女性除了当秘书和文员,没有更多的出路。她不断地向大公司介绍自己,寄出去的求职信有一百多封。不过,有面试就是无人录用。因此大学毕业后的杨雪兰,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帮人买咖啡和剪报纸,连一个办公桌也没有,每天要翻阅大量的报纸,兼带帮其他同事买咖啡和点心。杨雪兰后来回忆,做了三个月,老板回来了,杨雪兰和老板说自己培训好了。老板却说:“对不起,现在没有钱,你放掉好了。”初入职场就受挫的杨雪兰不再骄傲了,去找姐姐的朋友,问:本来你要给我的希望还在吗?对方说,还在,我就是想请你进来,专门培训你做市场调查。所以,杨雪兰初进公司就去做市场调查。尽管她从来没有听过什么叫市场调查,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当时杨雪兰的脑子很保守,认为做两年就可以结婚,不用太在意,反正也和自己做外交官的梦想无关。那时的杨雪兰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迷茫,因为她不想赚很多钱,觉得做商业没有什么意思,有违自己入职的初衷。然而生活不仅是诗意,还有眼前的苟且,先活在当下,做好手头的工作,等待时机,也许就能等到梦想成真的一天。所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乐观、自信、坚强的杨雪兰渐渐适应新工作,并做得风生水起。
  1959年,在姐姐的帮助下,杨雪兰进入美国著名的格雷广告公司,拉开缔造商业传奇的幕布。她在格雷广告公司整整工作了30年,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大量市场调研,科学分析商品滞销的原因,然后重新给产品包装定位,帮助客户成功地把商品销售出去。这30年里,她熟悉了各行各业的市场情况,练就了高度灵敏的市场感觉。
  多年的商场摸爬滚打让她坚信:不管什么行业,什么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了解市场,尊重市场,按市场的规律办事。任何一个企业,哪怕规模再大,实力再强,只要自高自大,我行我素,不理市场,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无一例外。
  20世纪70年代,杨雪兰成功地为几个大公司策划和实施营销案例,声名鹊起,并靠能力突破性别和种族的藩篱,成为格雷广告公司执行副总裁。1983年,升任总裁。其中为福特公司策划的营销案例堪称经典。20世纪70年代初,福特公司生产了一款名叫Pinto的微型轿车,售价不到3000美元,福特对其市场定位是“大人的玩具”。尽管花费了不少广告宣传费用,市场反应却很冷淡。无奈之下,福特公司向杨雪兰就职的广告公司“求救”。经过调查,杨雪兰发现问题既不在汽车本身上,也非价格因素,而是在市场定位,人们根本不愿意花费3000美元去买“大人的玩具”。人们想买的是价格便宜、质上乘、安全可靠的汽车。于是,福特公司为Pinto重新宣传,根据杨雪兰的建议重新定位,将其描绘成既有很高技术含量,又有福特T型车优点的微型小车。找准定位后,市场销售一路走高,累计销售100多万辆pinto车。
  1983年直到198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和销售陷入低谷,为改善营销策略,当时通用汽车负责行销的副总裁请资深市场专家杨雪兰为其“把脉”。作为一名亚裔女性,杨雪兰的出现,在一向保守排外的通用引起不小的震动。临危受命的杨雪兰很清楚通用的症结。1982年,杨雪兰正巧和通用的一位副总裁同在某百货公司担任董事,两人常有交集,多次交谈使杨雪兰明白了通用问题所在:自高自大,无视市场,在他们眼里,顾客根本不懂汽车,只有他们自己才懂得什么叫汽车,怎样去生产汽车。基于这种认识,通用没有统一的市场调研机构,各部门各行其是,各个分厂甚至将同一集团内的其他分厂视为竞争对手,却对真正的对手日本汽车商的攻势毫无知觉。于是她在演讲中直陈通用“病症”,引起高层注意。通用不仅将各部门领导关在一起直到统一认识为止,还耗时6年邀杨雪兰加盟。自1989年至
  1999年底,杨雪兰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是通用历史上3位女性副总裁之一。1993年,通用汽车开始计划进军中国大陆,虽然很多人对这个计划持怀疑态度,杨雪兰却坚持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她以出色的谈判手段和沟通能力得了机会。1995年,通用汽车打败同时洽谈的欧美、日本汽车大厂,拿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公司的标案。杨雪兰在建厂完成后,成为通用汽车中国区总裁。她还领导和参与通用汽车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别克”轿车和沈阳的“金杯雪佛来”卡车项目。由她全力促成的上海通用创造出当年开工当年盈利6.1亿元的车坛奇迹和近2万辆汽车的销售业绩,在通用集团引起极大震动,使公司将上海通用列为全球一号战略项目。
  杨雪兰在家乡缔造了华裔女性职业经理人的神话。 杨雪兰叱咤美国商界的秘诀有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她具有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杨雪兰在2006年5月《华人世界》节中谈到,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具备“3C”:Capability(能力)、Character(性格)、Comfort(舒适)。其中“舒适”是要会与人沟通,合作时让人感到舒适。做事要怀着平和的心态,接纳别人、体谅别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把个人的得失放在第一位。
  “舒适”正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凭借这种“舒适”,杨雪兰在通用公司的任何一次发言都未受到过任何质疑。人生几十年,杨雪兰凭着智慧和勤奋,走上了男人们的世袭领地,这不能不令人钦佩。
  中美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
  虽然杨雪兰在商界如鱼得水,却始终割舍不下外交家的梦想。
  聪慧的她深谙迂回战术,采用做民间文化桥梁的方式圆梦。当自己有能力有机会时,杨雪兰开启了文化上的“外交”行动,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1990年,一些美国记者采访马友友、贝聿铭,充满了对中国的无知和对华裔的偏见,令马友友他们深感悲哀。同时痛下决心,要像爱尔兰人、犹太人一样,组建中国人自己的组织。他们一直认为:一个华人的声音或许不够响亮,但一百个在美华人精英可以发出很响亮的声音。于是,为让美国人更多了解中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杨雪兰与贝聿铭、马友友等一批有丰富知识和经验,并在各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美籍华人创办了美籍华人组织“百人委员会”。该会宗旨之一是协调中美关系,促进中美交流,积极参与美国华裔各个领域中的活动。2000年退休后,杨雪兰专心从事中美文化交流工作,实现自己沟通中西文化的理想,发起成立“百人会”文化协会,并担任总裁,希望在加强中美文化交流、引进和推动艺术以及教育领域中的新观念、新合作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杨雪兰通过百人会为中美关系做了不少工作,因为她觉得中美关系非常重要。
  她清醒地意识到中美关系涉及面广,政治方面是短期中美关系的一点,但是从长远上看,重点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文化交流是影响人和人关系最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他人想法,教育也是一个方法,可以加强人的各方面认识,最后就会影响中美关系。杨雪兰和百人会一直践行这些理念,在中美两国交往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上海世博会上特别轰动的百姓墙就是一例。2008年,正值布什卸任、奥巴马接任,美国政府对世博会不在意,因为国家不能出钱做展览,一定要私人出资。
  对故土一往情深,至今能说一口流利上海话的杨雪兰很着急,尤其那时她住在中国,说一定要参与上海世博会。2008年的百人会会议上,她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一定要参与其中,可惜政府里没有人。还好峰回路转,华裔骆家辉刚刚就任商业部长,杨雪兰立马打电话给骆家辉,请他务必重视此事,说如果美国不参与,将会很遗憾;虽然还只是2008年,但是不准备,2010年就做不到了。后来,还给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写信。恰巧希拉里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中国,一月份去时,中国政府也跟她讲到此事,她回来后就很重视。有了政府支持后,就积极找钱,百人会成为美国馆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首席赞助商。在出资支持美国馆的同时,百人会还策划了美国馆“百姓墙:美国华裔——同一家人”的展览,筹划召集美国华人共襄世博盛举。百人会常务理事、世博会项目主席杨雪兰和她的伙伴们设想,通过照片墙的形式展现不同阶层美国华裔的形象,同时展示华裔在美国各领域所做的贡献,“只要具有华人血统,无论美国公民、绿卡持有者或留学生,都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这样能让美国华裔都动起来,共贺上海世博会。
  很快,很多华人利用网络提供照片,奥美广告公司协助,最后选了一万张照片,全美各地华人都有照片上榜。
   于是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最后一个展区的“百姓墙”上,10400多张不同年龄、职业和出生地的美国华裔照片呈现在大屏幕上,形成一条串联美国华裔和中国参观者的情感纽带。那年,希拉里在“百姓墙”前驻足了六七分钟,并向百人会创办人之一、常务理事杨雪兰表示感谢:“这面墙很有意思,我很感动,感谢百人会对美国馆的支持及所做的事情。在美国馆,我们还赞颂所有美国华裔的人生与贡献,有些人的姓名可能从来也不会见诸报端。数以千计的美国华裔送来了照片和纪念物,记载华人在美国的经历——父母与子女、老师和学生、小企业主及勤奋的专业人员——成为美国生活绚丽壮观的真实写照。”不少参观的观众都对美国馆的百姓墙印象相当深刻,觉得拉近了距离,感觉很亲切。 致力文化外交,情系桑梓
  杨雪兰在文化上的“外交”行动,最鲜为人知、影响最大的恐怕要算她一手策划并促成香港回归祖国盛典上马友友与谭盾等大师的合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英两国都在这个特殊日子推出精美节目。1996年初,英国方面邀请大提琴家马友友在回归那天演出。
  杨雪兰知晓后提醒马友友: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作为一个华人应该与中国合作。
   表演什么呢?他们想到了编钟——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杨雪兰给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谭盾打电话,商讨写一首编钟乐曲庆祝香港回归。不久后,杨雪兰赶飞香港,约见老朋友、香港特首候选人,当时还是航运集团董事长的董建华。她提出艺术设想,董建华相当支持并约来相关负责人范徐丽泰等人一起确定演出方案。 在杨雪兰等人的安排下,用于演出的5吨重的编钟复制品于回归前抵达香港。正当艺术家们紧张筹备时,平地起波澜,英国方面不允许艺术家在属于其管辖时间内,将中国乐器摆上舞台。需要两天才能搭好的编钟,在两国交接程序结束后的短暂时间内摆放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好,经过紧急磋商,中英达成协议:专门砌一堵墙,将编钟封存在舞台上,1997年7月1日凌,香港回归时打破墙壁,编钟才可以示人。演出矛盾解决了,但香港300名儿童组成的合唱团和马友友却不能正常排练,因为编钟被封起来了。杨雪兰紧急调度,又一套编钟抵达香港,排练才得以正常进行。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回归演出大幕拉开,一排5吨重的编钟出现,舞台上阵容强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在谭盾指挥下倾情合作,马友友深情拉响大提琴,开始与中国编钟的“对话”。杨雪兰至今仍感慨地说:“这首交响曲的演奏历史我会永远铭记。” “外交官”杨雪兰一次次成功策划,让国际顶级的艺术家一次次把他们的智慧带到中国来。这长长的艺术家名单里有: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著名指挥大师约翰·内尔森、歌唱家蕾妮·弗莱明……“外交官”当然也会为国内的有志人士“走出去”创造一切条件,杨雪兰就为不少青年艺术家出国交流做了大量工作。这些艺术家里有:舞蹈家黄豆豆、谭元元,歌唱家廖昌永……她将廖昌永引荐给“世界四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促成其与多明戈签订演出协议;她专门请美国布格里斯Buglisi剧团的两位编导到上海,给上海歌舞团和黄豆豆编舞。近年来,几乎所有的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背后,都活跃着百人会文化协会总裁杨雪兰的身影。为此,2013年第二届《中华之光》颁奖典礼上,杨雪兰成为11位“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获奖人之一。 百忙之中的杨雪兰不忘故里,曾不止一次回菱湖老家。2002年4月20日,带着母亲的嘱托,杨蕾孟、杨雪兰姐妹出席“菱湖各界纪念杨光泩烈士殉难60周年座谈会”,并应邀回家乡参观祖居。回到南浔菱湖,纪念会上,杨雪兰接过当地政府颁发给她的菱湖镇顾问证书。活动之余,杨雪兰凝重而深情地步入羊棚弯角小弄堂的杨氏祖宅,缅怀父亲,找寻父亲和祖的足迹。2010年8月23日,杨蕾孟、杨雪兰姐妹从美国前来菱湖参加“纪念抗日外交官杨光泩烈士诞辰110周年暨纪念像落成典礼”。姐妹俩的挽联:“先父为国捐躯后辈继往开来”,寄托了她们的无限哀思! 征引书目:《翻开家书(生命之光)——杨蕾孟、杨雪兰看湖州市菱湖老宅》,杨格,《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7月26日第七版。
   《百年严幼韵:优雅走过沧桑》,叶辉,侨时代杂志,2014年7月18日。
   《通用汽车公司原副总裁杨雪兰:男人王国的女总裁》,《国际金融报》,2000年8月。
   《一个中国女人的美国事业杨雪兰与“百人会”》,中国网,2008年3月19日。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南浔名门闺秀》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名门闺秀》收录了南浔区范围内古往今来60位名门闺秀,重点介绍了唐朝皇后沈珍珠、清代才女陈端生、新加坡画坛先驱张荔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等20位“巾帼英雄”。这里既有上生土长的南浔女儿,又有千里姻缘的南浔媳妇;既有古代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也有现代叱咤风云的时代女性;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女能人、女强人、女才人。她们是南浔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雪兰
相关人物
严幼韵
相关人物
严信厚
相关人物
杨光泩
相关人物
马友友
相关人物
贝聿铭
相关人物
奥巴马
相关人物
谭盾
相关人物
范徐丽
相关人物
约翰·内尔森
相关人物
蕾妮·弗莱明
相关人物
黄豆豆
相关人物
谭元元
相关人物
廖昌永
相关人物
杨蕾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通用汽车公司
相关机构
威斯利女子学院
相关机构
格雷广告公司
相关机构
奥美广告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浔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