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艺术大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84
颗粒名称: 刺绣艺术大师:
分类号: K825.7
页数: 10
页码: 25-34
摘要: 沈寿(1874—1921),江苏苏州人,祖籍南浔菱湖,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被誉为“绣圣”“针神”的沈寿,一生致力于刺绣技艺的研习和刺绣教育,是仿真绣的创始人、刺绣教育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美国女优倍克像》《耶稣像》等。
关键词: 艺术大师 沈寿

内容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前,两国元首互换国礼,习近平主席所赠国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将普京总统坚毅强悍的气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普京总统看到时,情不自禁地赞叹,太不可思议了。沈绣有何独到之处,其作品能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外国元首?这与它的开山鼻祖——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大有干系。
   沈寿(1874—1921),江苏苏州人,祖籍南浔菱湖,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宧,别号天香阁主人。被誉为“绣圣”“针神”的沈寿,一生致力于刺绣技艺的研习和刺绣教育,是仿真绣的创始人、刺绣教育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美国女优倍克像》《耶稣像》等。 推陈出新成针神沈寿父亲沈椿曾任浙江盐官,酷爱文物,富有收藏,沈寿自幼深受家藏艺术品熏陶。沈寿外婆家在苏州城外的木渎古镇,那时的木渎,儿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称“苏绣之乡”。年幼的雪芝常去木渎外婆家,对苏绣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又正值苏州“闺阁绣”盛行时期,沈寿可谓恰逢其时。沈寿七八岁开始与姐姐沈立同棚习绣,心灵手巧的她长进过人,十二岁时的绣品《秋雨月上图》惊动长辈、闻名乡里,十六七岁便名扬苏州。当时宫内常派专人到苏州购办丝织绣品,挑选甚严,许多人家的绣品都被淘汰,唯独沈家母女的绣品备受青睐。其绣品已超过上海松江“顾绣”,士大夫们争相购藏。光绪十六年(1890),沈寿在苏州创办同立绣校,成为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这一点可以从沈寿《灵表》所云中得到佐证:“七岁弄针,为姊度线。八岁学绣,嫥而悱愤。脱手鹦鹉,豁露文明。十一二窥涉文字,悦喜谣吟。时成一绣,惊动俦辈。十四五绣名渐踔,与姊同功,恒逾夜午,市利其隽,颇埤家计。” 光绪十六年(1890),沈寿与余觉订下婚,光绪十九年(1893),沈寿与余觉结婚。婚后,夫妻恩爱,相得益彰。余觉才气过人,书画皆通,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配合无间。沈寿想绣什么,丈夫就能画出来,不用再担心绣稿的缺乏,画绣相辅,可谓黄金搭档。天长日久,沈寿绣技力压群芳,声誉鹊起。当时有人评述:“于时女士之绣,出入露香而轶之,士夫钦迟,竞致藏弆,其押印题识,则‘天香阁’也。” 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得知消息后,余觉细细盘算此事,友人们纷纷建议:你家夫人刺绣手艺了得,不如绣些东西作为老佛爷的寿礼,说不定能入老佛爷的法眼……深思熟虑后,余觉和沈寿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为蓝本,勾勒上稿,并请几位刺绣能手一起赶制,沈寿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慈禧见后大加赞赏,连连点赞:不错,堪称绝世神品。为此,她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勋外,还亲笔书写“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沈寿之名即由此而改,余觉也改名余福。几天后,慈禧太后特命农工商部在京师设立“女子绣工科”,余觉、沈寿分别担当总理及总教习之职。1904年11月,清廷农工商部派沈寿夫妇赴日考察,沈寿成为中国刺绣史上第一个出国考察的刺绣艺人。
  此次考察甚有成效,余觉学会了西方用光线来表现物体明暗的手法;沈寿研究日本人的刺绣方法后“既悟绣以像物,物自有真,当真”,大开眼界,对她后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905年2月,沈寿回国后,被任命为农工商部绣工科刺绣总教习。可以说此时的沈寿已是中国刺绣界的顶尖人物,对刺绣的纯粹喜爱,促使她在刺绣中将西洋绘画注重光线、透视、追求色光变化的特点与中国传统刺绣的用针、设色技巧熔于一炉,创造了以“求光”“肖神”为基本特点的“仿真秀”。沈绣区别于其他刺绣之处,在于它保持传统刺绣精巧亮丽、用色华贵特色的同时,又能体现刺绣的立体感、光感、质感和空间感,把我国的传统刺绣推向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开拓了我国刺绣艺术新领域。 沈寿的三件“仿真绣”精品见证了一代大师的诞生。第一件是费时18个月绣成的与真人大小相同的《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此作品在1910年6月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一经展出,立刻引起巨大反响。此绣品画面逼真,充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及神韵,简直可以“乱真”于油画、摄影,给人以神形兼备、惟妙惟肖的艺术享受。这件作品既保持我国宫廷艺术绣特色,又达到“源于绣稿胜于绣稿”的艺术境地,其工艺复杂程度属当时翘楚。宣统三年(1911),有世界四大美女之一称号的意大利王后诞辰,清政府将此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引起轰动(这是沈绣第一次作为国礼送给国外友人)。
  意大利工后雅好修饰,许多著名画家曾为她画像,都未能合意,见到沈寿作品后,便爱不释手。为表答谢意,她亲自致函慈禧,赞誉沈寿为“世界第一美术家”,并说,东方女子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可凌驾他国之上。意后还把她平日佩戴的钻石首饰、五色钻镶的宝星金表和20万意币酬赠沈寿,并在金表上贴上皇家徽号,以示格外珍重之意。同时,将这幅作品送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展出,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
  1915年,美国为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向中国征集展品,时任民国政府农商总长的张謇负责此事,沈寿决定利用“仿真绣”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中国刺绣的魅力。
  为了让世界公众更易接受中国的精湛技艺,她选中一张意大利明信片上印的耶稣画像为原本,开始再度创作。这幅原作为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杜·雷尼所的油画,取材于《圣经》耶稣遇难再生的故事,表现的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受难时的情景。这幅绣品中,沈寿以独创的旋针结合散针、施针、虚针等多种针法,采用多种彩色细密的丝线灵活巧妙地进行绣制。这幅作品绣了5个多月之久,沈寿为追求尽善尽美,劈丝之细竟然达到七分之一。她用千针万线绣出耶稣悲天悯人情怀的同时,也将自己诸多感情绣在其中。沈寿还将这件绣品中所用的100多种不同色彩的丝线各取一根,在绣像上方绣成一个十字架,供观众审辨,以此证明这幅绣像的所有部位无一处是绣后染色的。此绣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被世人誉为“神绣”,沈绣名气更盛。
  1919年,沈寿患病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历时3年绣成最后杰作《美国女优倍克像》。《美国女优倍克像》是根据当时美国著名影星倍克的肖像刺绣而成的。今天的我们透过这幅绣品,还能清晰地看到一位气质优雅、雍容华丽的西洋美女慵懒地摇着纸扇,微笑示人。画绣中的倍克身着雾一般的白色纱裙,一头卷曲的秀发,一双会说话的明眸,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颇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神韵。一眼望去,只见美人眼波流转,含情脉脉,呼之欲出,确实是微微一笑便倾城。
  当倍克绣像在美国纽约陈列展览时,盛况空前。倍克本人特意前往沈寿绣《耶稣像》
  沈寿绣《美国女优倍克像》参观,她看到自己的肖像被中国刺绣大师沈寿演绎得如此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兴奋地欢呼“Oh,MyGod(我的天啊)”!当即愿出重金购买。正率领中国实业代表团访美的著名实业家张謇,则以“此乃国宝,无价也”婉言谢绝。《美国女优倍克像》已经有了些许西方素描的味道,以至于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刘海粟感叹:“中国第一个画素描的是沈寿,不是我刘海粟。她是用针画出来的素描。” 沈寿的“仿真绣”享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成为后来刺绣界一致认可的苏绣三大谱系之一,亦称“沈绣”(另两谱系为传统绣和乱针绣)。沈寿的刺绣手艺超越古今而傲视群雄,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誉为“针神”。她自己也曾说:“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入吾绣。”
  自立自强傲然于世
  沈寿成名后,江南江北求购沈寿绣品的,络绎不绝。每有远来佳客,一掷千金以求绣品,沈寿均只受浅资。1904年,沈寿担任京师女子绣工科总教习。女子绣工科起初设在北京磨盘园,后迁至丰润胡同。绣工科的性质类似以刺绣为专业的工艺美术学校,校内设国文、图画、刺绣三门课程,以刺绣课为主。学生由农工商部直接招选,多数是吃“皇粮”的贵族子女。这些学生年龄偏大,且娇生惯养,给沈寿等人的教学授艺带来很大困难。沈寿教学十分认真、负责,不仅注重体验式教学,还亲手为学生们示范操作,扶着学生们的手,一针一针地教。同时,沈寿在教学中,以刺绣为主,兼教绘画、语文等课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也为苏绣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见,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
  比如传授刺绣翎毛走兽这一难点,沈寿就和学生金静芬时常到当时的北京万牲园实地观察,把鸟兽身上各部分的色彩记下来,作为刺绣教材。开设人物刺绣课时,金静芬对绣仕女图没有把握,因为她过去很少绣仕女,特别是仕女的口角、眼睛总是绣不像,笑时的特征也表现得不准确。于是,沈寿和金静芬一起细心摸索,终于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在美人红唇两旁,用深色的线加绣两针极细的短针就能使美人笑起来。沈寿在仕女刺绣工艺中的这一创造,使刺绣艺术能更好地表现现实人物,改变了以往只绣制佛像、观音像的狭窄局面,扩大了刺绣艺术的题材范围和社会功能,为后来绣制革命领袖像、名人像开了先河。自此,沈寿的绣品越发得到清皇室赏识。 辛亥革命爆发后,京师绣工科停办,沈寿随丈夫余福去天津,在那儿自设刺绣传习所,授徒课艺。这是中国第一所刺绣教育机构,尽管经费筹措十分艰难,所址也不理想,沈寿还是竭尽全力办了一段时期才返回苏州,后又返回天津办学3年。张謇创办南通师范学校时,因在清政府任职时即仰慕沈寿绣艺,便在南通女子师范设立绣工科(女红传习所),聘请沈寿为主任,沈寿欣然允诺,于1914年阖家迁往南通。沈寿辛勤筹划,亲自督教,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南通地区妇女入学者甚多。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期招生20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沈寿除了在艺术上推陈出新,在工艺美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也有新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母女相传和师徒传习的陈规教法。
  由于沈寿有南通女子师范作为依托,加上还有南北各地进行教学的切身体会,并参照赴日访问时考察日本工艺美术教育的先进范例,沈寿为南通女红传习所设置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速成班主要学绣枕套、台布、服饰之类的实用品,普通班绣花卉、人物、飞禽走兽之类,美术班则学习比较高级的艺术绣,美术班毕业的优秀生再进入研究班。她对学生严格要求,诲人不倦,以羸弱体质夜以继日承担繁重工作,仅数月后便病倒了。她治校严谨,教学有方,常带着学生外出写生,观察实物,讲述仿真绣色的理论。
  即使在病中,也让学生围榻听讲赋色用线的道理。在沈寿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无锡、丹阳、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授课传艺,培养一代新人,开启刺绣教育先河。沈寿在南通女红传习所执教8年,先后培养15期近150名学生,许多弟子后来成为近代江南的刺绣高手,如沈粹缜、宋金玲、金静芬、施宗淑、巫玉、李巽仪、张元芳、陈锦、庄锦云等。沈寿在南通的教学生涯被张謇赞誉为“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上写生课,带学生到狼山远足,对着山峦树林写生。由于教学方法不断进步,学生学到的技术能学以致用,基本功也比较扎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绣品逐渐形成“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沈寿在南通女红传习所除了教授传统刺绣,还让这些普通绣娘和现代学习西方绘画的学生一样开始接受写生的教育。刺绣时已经不再是按画刺绣了,而是要求学生把被绣物放在面前观察,对照实物刺绣,完全摆脱传统刺绣的学习方法。当然,对于每一个女红传习所的学员来说,这里给予她们最重要的影响还是怎样成为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沈寿不幸积劳成疾后,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请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成《雪宧绣谱》一书,这就是那部由张謇执笔出版的刺绣理论著作。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由此可见,此绣谱确实是沈寿40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此书用文言文叙述,虽仅万言,但内容丰富,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包揽沈寿总结整理和创造的18种针法,图文并茂。书中从线与色的运用,刺绣的要点到艺人应有的品德修养,以至保健卫生,都有比较完整的阐述,堪称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在中国刺绣史上实属首创,对传授刺绣经验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书亦是我国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全面、最实用的第一部工具书,并成为我国现代刺绣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和刺绣艺术宝库中一份极有价值的艺术遗产。一度译成英文版《中国刺绣术》,流传世界甚广。
  1921年,在南通一个安静的院落里,沈寿走到生命的尽头。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虽然她已经是肝病晚期,经常会呕吐不止,但她仍然坚持像过去一样每天漱口净手,用自己最后的精力完成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宝贵的《雪宧绣谱》。1921年,人们按照沈寿生前要留在第二故乡南通的遗愿,把她安葬在宁静的黄泥山下。因此,沈寿有幸“见证”了2008年南通仿真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样一位具有爱国、创新、勤勉、自尊自强等正能量的刺绣艺术大师,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希望沈绣能越走越远,告慰沈寿的在天之灵! 征引书目:《一代刺绣艺术大师:沈寿》,陈佐,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千秋德艺旷世神针——记近代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群言·江苏专刊》,2018年1月。
   《状元公张謇与刺绣大师沈寿的情缘》,沈慧瑛,《中国档案报》,
  2014年8月7日4版。
   《历代湖州女史选编》,湖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湖州市妇联合编,蒋琦亚主编,2004年2月。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南浔名门闺秀》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名门闺秀》收录了南浔区范围内古往今来60位名门闺秀,重点介绍了唐朝皇后沈珍珠、清代才女陈端生、新加坡画坛先驱张荔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等20位“巾帼英雄”。这里既有上生土长的南浔女儿,又有千里姻缘的南浔媳妇;既有古代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也有现代叱咤风云的时代女性;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女能人、女强人、女才人。她们是南浔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寿
相关人物
金静芬
相关人物
施宗淑
相关人物
李巽仪
相关人物
张元芳
相关人物
陈锦
相关人物
庄锦云
相关人物
刘海粟
相关人物
沈雪芝
相关人物
沈椿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通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清廷农工商部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