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作者:陈端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83
颗粒名称: 《再生缘》作者:陈端生
分类号: K825.6
页数: 9
页码: 16-24
摘要: 陈端生(1751一约1796),字云贞,号春田,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23岁嫁与南浔范菼。陈端生的公公范璨,是宋范文正公(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长子监簿公纯佑之后裔。范璨于清雍正甲辰中进士,改庶吉士,后任湖北、安徽巡抚,都察院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原籍浙江秀水,世家吴江之麻源九曲里。范璨既贵显,让宅与从父兄弟,移家乌程之南浔,其居在东栅大街者,日九老第,复构乐志第于皇御河西(少司空松严公子贡生范菼所居),恭奉御书“松严乐志”匾额。子二人:仪薰,国子监生;菼,贡生。
关键词: 人物传记 陈端生

内容

南浔名人辈出,清代就有才女陈端生(南浔媳妇),著有被国学大师陈寅恪誉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和当代文豪郭沫若赞赏的“南缘北梦”的《再生缘》。可惜,陈端生长期以来近似默默无闻,可谓书红人不红。家学渊源成才女
  陈端生(1751—约1796),字云贞,号春田,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23岁嫁与南浔范菼。陈端生的公公范璨,是宋范文正公(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长子监簿公纯佑之后裔。范璨于清雍正甲辰中进士,改庶吉士,后任湖北、安徽巡抚,都察院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原籍浙江秀水,世家吴江之麻源九曲里。范璨既贵显,让宅与从父兄弟,移家乌程之南浔,其居在东栅大街者,曰九老第,复构乐志第于皇御河西(少司空松严公子贡生范菼所居),恭奉御书“松严乐志”匾额。子二人:仪薰,国子监生;菼,贡生。 陈端生祖父陈兆仑是雍正进士,“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入室弟子,曾任顺天府尹、太仆寺卿等职,担任《续文献通考》纂修官及总裁,著有《紫竹山房文集》。陈兆仑是开明的旧文人,曾写《才女论》,认为女性“习篇章”“多认典故”“大启灵性”,对“治家相夫课子皆非无助”,可使女子变得“温柔敦厚”。故得出结论:“才也而德即寓焉。”虽然他眼里的才女最终目标是做更为称职的家庭主妇,但他还是把文化修养提到有用地位,至少为他的女性后人接受文化教育大开方便之门。得益于祖父的开明思想,陈端生和妹妹陈长生都以文学才情见长。父亲陈玉敦,乾隆举人,曾任山东登州府同知、云南临安府同知。母亲汪氏亦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极具文学修养。外祖父汪上堉是浙江秀水人,中过进士,曾任云南府和大理府知府。陈端生有两个妹妹,大妹不幸早天,陈端生和小妹陈长生相伴成长,小妹是当时文豪袁枚的女弟子之一。
   从小受家庭浓郁文化气息的熏陶和母亲的悉心教诲,陈端生接受了良好教育。加上她本人聪颖好学,从小就擅长诗文,文采斐然。
  俞蛟《梦厂杂著》云“云贞淑而多才,擅长笔札,工吟咏”,称其诗“宛丽清和,真扫眉才子所不如者”。更值得一提的是,母亲来自远离传统文化中心京城的云南,思想受传统束缚较少;江南一带经济繁华,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那时,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子大都多才多艺,又好群聚吟咏。母亲传给陈端生的观念是开明的,江南又给陈端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陈端生没有形成男性比女性强的定势思维。这使陈端生能比较自由地发展,她后来审视社会就少有传统约束,敢标新立异,畅其所想,写些带有叛逆观念的文字。可以说,陈端生的思想、视野迥异于寻常大家闺秀,是清代不可多得的拥有独立见解、文笔细腻的惊世才女。 少女时代的陈端生行文天马行空,有违封建传统的精彩篇章在她的笔端自然流淌。她的伤春词:“起头时,芳草绿生才雨好,收尾时,杏花红坠已春消。良可叹,实堪嘲,流水光阴暮复朝;别绪闲情收拾去,我且待,词登十七润新毫。”与《牡丹亭》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才情可见一斑。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当然,最体现其才情的是被黄梅戏、越剧等反复改编成《孟丽君》的《再生缘》。陈寅恪先生在他的《论〈再生缘〉》中说:“端生此等自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在当日及其后百余年间,俱足惊世骇俗,自为一般人所非议。” 横空出世《再生缘》
  才华横溢的陈端生18岁时,在北京安逸的生活中,忆及南方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感慨“生为女子,纵有满怀才情也无处可使的闲愁”,开始撰写弹词小说《再生缘》。陈端生写作缘由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哄慈母小妹一笑。这可从很多地方得到佐证。不仅《再生缘》开篇写道:“闺帷无事小窗前,秋夜初寒转未眠。灯影斜摇书案侧,雨声频滴曲栏边。闲拈新思难成句,略捡微词可作篇。今夜安闲权自适,聊将彩笔写良缘。”还赋诗曰:“静坐芸窗忆旧时,每寻闲绪写新词。纵横彩笔挥浓墨,点缀幽情出巧思。论事可关忠孝事,评诗原是拙愚诗。知音未尽观书兴,再续前文共玩之。”第十七卷第五十六回首节亦记叙“侍父宦游游且壮,蒙亲垂爱爱偏拳”,“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 陈端生自己没意识到,这一“戏写”会留下不朽之作,只因《再生缘》构思奇巧,文笔明丽,情节引人入胜,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此前,哪有人大胆创作女扮男装高中状元,成为朝廷重臣的奇女子。《再生缘》的文体严格遵守七言排律,字句平仄一丝不苟。
  整篇故事中,众多人物个性分明,写得传神鲜活。特别是内容布局上,大胆创新。以往的中国古代小说都是分篇讲故事,长篇小说犹如多个短篇小说汇编,各篇可相对独立,《儒林外史》等都不例外。
  《再生缘》却不同,通篇是个完整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构精密,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这一独特价值,奠定了《再生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殊重要的一席,因此,“南缘北梦”之说并非夸大其词。
   陈端生三年里笔耕不辍,共写16卷,计60余万字,一气呵成,足见其才华过人。第一年仅几个月,她就写完《再生缘》一至三卷。
  至第二年五月,前后共八个月时间,她写完前八卷。八月,随父调任山东登州府(登州府治即今蓬莱市),才思泉涌的陈端生进入创作高潮。她在登州住了约七个月时间,完成九到十六卷的创作,那时她还不到20岁。这可以从陈端生的文字中看出,她曾说:“仲冬天气已严寒,猎猎西风万木残。短昼不堪勤绣作,仍为相续《再生缘》。”她之所以勤奋写作,一则是被心中按捺不住的创作激情驱使,与林妹妹所说“无奈诗魔昏晓侵”的情形非常相似。二则为了母亲,那时母亲病得较重,她想赶在母亲离世前完稿。三则写作环境不错。
  陈端生描述:“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愉悦宽松的环境让陈端生下笔如有神。 《再生缘》横空出世,广为流传,尤其在家庭闺阁之中。正如作者说:“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遍相传”,“闺阁之音频赏玩,庭帏尊长尽开颜”。此书大受追捧,既与书中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孟丽君分不开,也与陈端生表达的“在封建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压迫下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梦想有关。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看到孟丽君说“丽君虽则是裙钗,现在而今立赤阶。浩荡深恩重万代,惟我爵位列三台。何须必要归夫婿,就是这,正室王妃岂我怀?况有那,宰臣官俸嵬嵬在,自身可养自身来”,难免“心有戚戚焉”。《再生缘》尤其注重人物心理描写,以细腻深刻见长,凸显女性阴柔之美,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书未完稿空余恨
  令人惋惜的是,这一惊世之作居然与《红楼梦》一样,书未完稿斯人已逝,空余恨。不过,陈端生书未完稿的缘由不同于曹雪芹,她快速写到十六卷,因故搁笔,时隔12年再提笔创作,可惜只写出十七卷就因病逝去。为什么陈端生12年不动笔,重新再写为何会那般慢,导致此书没能完稿?陈端生搁笔只因一悲一喜。悲的是母亲离世,喜的是婚后伉俪情深。母亲去世对陈端生打击很大。陈端生姐妹对母亲十分依赖,她们不仅在生活上习惯母亲的呵护照顾,学识也依赖母亲的精心培育。夸张地说,陈端生勤奋写作,与母亲的支持与点拨分不开,如今母亲走了,她万念俱灰,丧失写作兴趣。母亲爱看评弹小说,且是个饱读诗书、开明宽容的女子,是陈端生写《再生缘》的初衷和原动力之一。这都在《再生缘》书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卷开头说:“已废女工徒岁月,因随母性学痴愚。”末尾又说:“原知此事终无益,也不过暂慰慈亲笑口开。”写完十六卷不久,陈端生的母亲就因病仙逝,未满50岁。母亲去世,陈端生不仅少了位良师,还失去了知音、读者,极度悲痛的她暂时搁笔。 此后的陈端生“归棹夷犹翻断简,深闺闲暇待重编。由来早觉禅机悟,可奈于归俗累牵”。母亲汪氏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父亲玉敦正在山东登州府同知任内。其祖兆仑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正月二十四日,父亲玉敦丁父忧,解登州府同知之任,其家南归杭州。端生为在室未嫁女,依当时礼律,应服母丧三年,故端生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月除母服,实即二十七个月。但陈端生还应服祖父丧一年,故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正月末除祖父服。返杭途中对《再生缘》旧稿作了些修改润色,到杭州后为俗事牵累搁置《再生缘》。乾隆三十八年陈玉敦除父丧后,端生始适人,此时陈端生已23岁。《再生缘》前十六卷写于陈端生少女时代,从创作速度可以看出她才思敏捷、精力充沛。可是接连遭遇不幸与变故的她没有心情再“潜心创作、奋笔疾书”,否则凭她的才气和写作势头,肯定可以一鼓作气奉献完整版的《再生缘》。真是历史和文学的遗憾。
   范陈联姻是门当户对,所以陈端生的物质生活没有太大变化。
  她和丈夫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幸福美满。陈端生曾这样描述婚后生活:“幸赖翁姑怜弱质,更忻夫婿是儒冠。挑灯伴读茶汤废,刻烛催诗笑语联。锦瑟喜同心好合,明珠蚤向掌中悬。”也许婚后的陈端生仅是位沉浸爱河的普通女性,为经营婚姻家庭,依然搁置《再生缘》。也许“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照料夫君稚子占据了大部分精力,写作回不到以前的状态。也许陈端生认为婚姻幸福比继续写作更为重要,写作冲动不再,灵感暂时休息。
   可惜,生活滋润、家庭幸福的陈端生没料到,厄运会突然降临。
  那时,陈端生夫君尚未中举,考取功名是家族赋予的重任。所以陈端生后来说:“亨衢顺境殊安乐,利锁名缰却挂牵。”可在那种社会风气下,那种家庭环境中,范家是挣脱不了“利锁名缰”的诱惑的。
  然而,对范菼来说,“利”“名”是镜花水月,“锁”“缰”成了现实。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顺天乡试发生一场当时影响颇大的科场舞弊案,范菼竟然涉案。因为此是乾隆年间少见的大案,乾隆下诏重罚七个案犯。主犯陈七判绞监候,其他六人发配新疆伊犁服役,给那里种地的士兵当奴才,范菼被押解到新疆。陈端生痛苦地吟道:“一曲惊弦弦顿绝,半轮破镜镜难圆。失群孤雁斜阳外,羁旅愁人绝塞边。从此心伤魂杳渺,年来肠断意犹煎。”夫君流放那年,陈端生30岁,婚后生活只有7年。失去丈夫已是大不幸,然而还有其他劫难,她和范家所有人都受到政治牵连,当时乾隆不但处罚犯禁七人,其中两家家长还因管教子弟不严被革职,因而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据陆耀撰范公璨神道碑云,“洁清之操,晚节弥励,菜羹蔬食,不异贫寒”。 此后,陈端生的情况很像《红楼梦》中的李纨,可是她比李纨更艰难。李纨是“寡妇失业”,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尤其是贾母撑腰。陈端生不是寡妇,却背着丈夫发配边疆的十字架。虽然她说翁姑很怜惜她,可是大家族人多是非多,总有小人落井下石,她是最易遭排挤的对象。然而,从她“强抚双儿志更坚”的诗句中可以看出,陈端生亦有坚强的一面。陈端生在艰难的日子里,养育儿女,重新投入《再生缘》写作。
  那时,《再生缘》前十六卷手抄本已流传开了,陈端生声名鹊起。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早春二月,陈端生已搁笔12年,其间,陈端生历经人生悲欢离合,饱尝辛酸。在亲戚们的要求和社会“缘迷”的催促下,陈端生提笔续写《再生缘》。可惜此一时彼一时,陈端生的写作速度慢了许多,创作心境更是大不相同。从“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时心”和“从此心伤魂杳渺,年来肠断意忧煎”这些诗句中可见已无昔日的欢快明朗。十七卷中,她花了很大篇幅写自己近年遭受的磨难,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十七卷的孟丽君,少了一份刚烈,多了一份忧愁,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不惧困难,想尽办法解决面临的难题,而是发出“搔首呼天欲问天,问天天道可能还”的无奈感叹。以前会挑灯创作,现在只能趁白天暖和的时候创作,可见此时的陈端生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所以,尽管作者自言“知音爱我休催促,在下闲时定续成”,最终也只续了一卷。其间又经历父亲病故、爱女天折的不幸,陈端生再也支撑不住病倒在床,加上家境日益贫困,陈病重时只能典当买药。嘉庆元年(1796)冬,时逢大赦,其夫释放归家。可惜,丈夫到家前,陈端生来不及感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悲喜交集,在病痛折磨下,留下未完的《再生缘》,撒手人寰,时年46岁。为此,《再生缘》被后人称为“无尾的神龙”。也许有人会问:3年可以写16卷,为何多年才写一卷?原因很多,如连遭打击,尤其丈夫在遥远的天边服刑,相依为命的女儿病逝,陈端生的精神支柱彻底坍塌了,她终于再也无力支撑下去。最重要的想必是“婿不归,此书无完全之日也”。陈端生不想写出结局,怕故事太圆满而自己和丈夫却终不能团圆,又怕故事不圆满成为不好的兆头,在复杂心境下,她不可能完稿。可以说,现实的摧残让《再生缘》过早天折。清代诗人陈文述在《西泠闺咏》中有一首咏陈端生的诗:“红墙一抹水西流,别绪年年怅女牛。金镜月昏鸾掩夜,玉关天远雁横秋。苦将夏簟冬釭怨,细写南花北梦愁。从古才人易沦谪,悔叫夫婿觅封侯。”应是对陈端生一生的简单概括吧。 纵然是未完稿,郭沫若对她的评价也很高:把《再生缘》“比之于印度、希腊的古史诗,那是从诗的形式来说的,如果从叙事的生动严密、波浪层出,从人物的性格塑造、心理描写上来说”,“陈端生的本领比之十八九世纪英、法的大作家们,如英国的司考特、法国的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实际上也未遑多让”。 岁月流逝,会吹散很多人很多事,陈端生的才华和《再生缘》的风采却是多少似水流年也吹散不去的。南浔为有这样的才女媳妇感到与有荣焉! 征引书目:《论〈再生缘〉》,陈寅恪,1953年。
   《序〈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郭沫若,1961年。
   《陈端生之〈再生缘〉:断肠人恨不团圆》,李芳,《炎黄世界杂志》,2011年。
   《陈端生〈再生缘〉:一部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李婍,2011年。
   《西湖见证陈端生的《再生缘》3》,何鑫业,《杭州日报》,
  2011年。

知识出处

南浔名门闺秀

《南浔名门闺秀》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名门闺秀》收录了南浔区范围内古往今来60位名门闺秀,重点介绍了唐朝皇后沈珍珠、清代才女陈端生、新加坡画坛先驱张荔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等20位“巾帼英雄”。这里既有上生土长的南浔女儿,又有千里姻缘的南浔媳妇;既有古代足不出户的深闺小姐,也有现代叱咤风云的时代女性;一个个都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女能人、女强人、女才人。她们是南浔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端生
相关人物
范璨
相关人物
范文正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
陈玉敦
相关人物
陈长生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续文献通考》
相关作品
《才女论》
相关作品
《再生缘》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