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间舞蹈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7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民间舞蹈篇
分类号: J722.21
页数: 2
页码: 21-22
摘要: 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荡口马灯”的起源与养蚕有关。据说,早年养蚕连年发生僵蚕,老人们想到僵蚕有可能是马面王菩萨在作怪,于是他们开始找马蹈蚕房,拜蚕花五圣。后来找不到马,就用人扮马,表演马的动作拜蚕花五圣,由此逐步演变成了“荡口马灯”,一直延续至今。
关键词: 民间舞蹈 荡口马灯

内容

荡口马灯
  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荡口马灯”的起源与养蚕有关。据说,早年养蚕连年发生僵蚕,老人们想到僵蚕有可能是马面王菩萨在作怪,于是他们开始找马蹈蚕房,拜蚕花五圣。后来找不到马,就用人扮马,表演马的动作拜蚕花五圣,由此逐步演变成了“荡口马灯”,一直延续至今。
   ◎表演形式 《荡口马灯》队由十二名男子组成,分别为一位元帅、五位将官、六位马夫的角色,他们坐在自己用彩绸扎制而成的不同颜色的六匹马上,在锣鼓的助威下开展表演。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用各色彩绸扎制的六匹马。
   六位马夫带马用的马鞭。
   一套元帅戏服,五套将官戏服,六套马夫戏服。
  ◎主要价值
  荡口马灯是一支技艺熟练的表演队伍,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可以参加演出,他们闲时练习,忙时农耕,又不影响生产是一支难得的农民业余文艺队伍。既活跃了农村的文艺活动,又为节日和有关喜庆活动增添了欢乐、嬉戏的气氛。
   ◎濒危状况
  荡口马灯队伍出现老年化,不利于日常表演和传承。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目前已建立了一支组织性很强、表演者年轻有为的队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使其在演艺上更加成熟。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

相关作品

荡口马灯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