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66
颗粒名称:
页数: 2

内容

中共南浔区委副书记南浔区人民政府区长吴继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忠实见证,也是人民群众非凡创造力的重要结晶。保护、挖掘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南浔区是江南地区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自古就有“湖丝之源、院士故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早在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勤劳的南浔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近代,随着以“四象八牛”为代表的中国最大丝商群体的崛起,南浔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南浔因此也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地之一。古镇南浔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向以“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名冠天下。鱼都菱湖系我国最大淡水鱼生产基地,其“桑基鱼塘”堪称农业生产形式的典范。水乡双林是“轻如朝霞、薄如蝉翼”的绫绢的发祥地。此外,“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笔都善琏、蚕花胜地含山、剪纸之乡千金、古村聚落荻港………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致,古朴独特的民俗风情,中西合璧的宏屋巨宅,瑰玮奇绝,韵动中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南浔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并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近年来,我区先后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全面调查并摸清了全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并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开展文物修缮工程,强化“非遗”传承弘扬,加强宣传普及力度,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前,南浔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传承南浔的文化血脉,维护共有的家园,造福子孙后代,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
  本着这样的初衷,区文体局编辑出版了“浔根丛书”一一《南浔文物集萃》与《南浔非遗大观》,既是对我区重要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近年来所做工作的一种成果回顾,从而进一步“讲好南浔故事,传播好南浔声音,阐释好南浔特色”,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历史文化,走进南浔的名胜古迹,传承南浔的“非”技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相信“浔根丛书”的出版问世,必将为我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奋战五年,再造南浔”和“重振南浔辉煌”贡献更大的力量。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非遗大观》

南浔区“遗”资源丰富。自2008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已发现“非遗”项目1869个。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项,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近年来,南浔区以省“非遗”保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利用与传承为抓手,谱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篇章。此书收录了湖笔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练市船拳等省级“非遗”名录9个,荻港民间丝竹等市级“非遗”名录30个。分民间文学篇、民间音乐篇、民间舞蹈篇、杂技与竞技篇、民间美术篇、传统手工技艺篇、民俗篇等七个篇章。从历史渊源、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已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南浔现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继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