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图书馆
南浔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浔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反清遗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董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57
颗粒名称:
二、反清遗民
分类号:
E83
页数:
3
页码:
137-139
摘要:
复社诸君多以文章经济自负,对韵语不甚关心,董说亦是如此。但明亡后,董说开始大量写作诗歌,以抒发其浓厚的故国旧君之思。
关键词:
反清剿
反清遗民
内容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明王朝宣布灭亡。董说慨然曰:“吾家累叶受国恩,今遘数阳九,纵不能死,忍腼颜声利之场乎?”②遂弃诸生,焚十年来应制之文,屏迹丰草庵,亲友难睹其面。①徐江《董说〈西游补》考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2期,第54页。②范锴《浔溪纪事诗》卷上。在隐居丰草庵期间,读书著述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和方式。他感叹汉唐诸儒注释遗经多所未尽,因“殚精研思,穷日夕,忘寝食,以究先圣之微言”①。特别深入钻研《周易》,法扶桑咸池之出入,而表出震;观江海潮汐之周流,而阐卦律。复社诸君多以文章经济自负,对韵语不甚关心,董说亦是如此。但明亡后,董说开始大量写作诗歌,以抒发其浓厚的故国旧君之思。
董说一方面以读书著述寄托遗民之思,另一方面也积极从事抗清斗争。顺治辛卯(1651),鲁王在舟山抗清失败,浙东义士受牵连致死者无数。后来成了董说师父的故国派和尚领袖弘储亦被浙按院入疏奏弹,凛然赴杭州投案,其住持的灵岩合寺星散。在这种风刀霜剑的险恶环境下,董说毅然杖策登山,以表申援。尽管董说其他的反清复明活动没有文献可征,但仅从灵岩“辛卯事件”就可看出他是一名积极而坚强的抗清者。当时著名遗民徐枋即把此事等同于南宋张浚的著名抗金事迹。《居易堂集》卷二《与尧峰月涵和尚书》曰:
近者颇闻山头不无纷纭,我心怅然。及双老札来,一众星散,我心益怅然。及闻吾道兄独袜被书卷,杖策登山,不觉以手加额曰:“赖有此耳。”宋绍兴中,金亮南侵,兵焚采石,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独张魏公以一小舟径进,一军见之,以为从天而降,遂以退敌今以合众下山之时,而吾道兄奋然独往,何以异此?
①范锴《浔溪纪事诗》卷上。
董说34岁时皈依弘储为白衣弟子,38岁时正式在灵岩受戒。引发董说走上灵岩的,除了因生存环境险恶而愈显强烈的为僧意识外,更主要的还是灵岩弘储“以忠孝作佛事”的爱国精神在召唤着他。徐枋《退翁老人南岳和尚哀辞》曰:“唯吾师以忠孝作佛事,使天下后世洞然明白,不特知佛道之无碍于忠孝,且以知忠孝实自佛性中来。”灵岩在当时是抗清的一个地下联络站。全祖望《南岳和尚退翁第二碑》曰:“丙戌以后,东南之士,濡首没顶于焦原,相寻无已,而吴中为最冲。退翁皆相接纳,从之者如市。退翁才厚重不泄,为人排难最多,世不尽知也。”董说之落发为僧也是抗清爱国思想的表现,正如其友人金镜《闻董若雨祝发于灵岩感赋》诗所言:“念本由忠激,身随以奋飞。曾随无数佛,血性一南儿。” 据谢正光《遗民传记资料索引》中所收入的遗民范围来统计,见于董说诗文集的遗民有42位之多。这些遗民大部分活动于环太湖流域,有不少在遗民界盛享名气。如当时被称为海内三遗民之一的巢鸣盛就与董说往来密切,感情深厚。康熙五年(1666),董说游楚时,因误闻巢氏死讯而恸哭。归吴后,从嘉兴黄复仲处得知巢氏安然无恙而又兴奋不已,“斜日半塘收别泪,春风石佛待重行”,“茗碗共持头共白,遮回判与尽三更”(《寄巢端明》)。后来董说还曾在嘉兴路上遇见这一位“三十年来旧游”,“西风白日,执手长叹”①,畅谈一宿而别。徐枋亦是海内三遗民之一,明亡后隐居,号称不与人接,但他与董说的关系其实很密切,可参见董说《入吴不及晤昭法》《晤昭法,会昭法生日,昭法以为相见一奇》等诗。徐枋在《怀人诗》自序中也说:“(董说)与余最善,向年冒雨访余于万峰。”②这些遗民中还有不少是当时著名书画家,如王时敏、石溪、郭都贤、陶仲调、金孝章、王双白等均是。特别是王时敏和石溪,前者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后者与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并称“二石”。这些交游与唱和显示了董说在清初环太湖流域遗民界的地位与声望。
①董说《楝花矶随笔》卷下。
②徐枋《居易堂集》卷十七。
知识出处
《南浔董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南浔董家》是一本关于南浔古镇董氏家族的书籍。该书通过梳理董氏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家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了南浔古镇的独特魅力和董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阅读
相关人物
董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