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逸之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浔董家》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829
颗粒名称: 一、隐逸之风
分类号: K103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董氏家族世有隐德。其始祖董贞元首开此风。他因忤执政蔡京,辞官隐居乌程梅林里。
关键词: 隐士 隐逸之风 董氏家族

内容

董氏家族世有隐德。其始祖董贞元首开此风。他因忤执政蔡京,辞官隐居乌程梅林里。性好梅,作《梅》诗曰:“三槐九棘浮云外,一树寒梅寄我心。”元末明初董仁寿父子相诫不仕明,浙行中书省荐于朝,三征弗就,凿石船以隐,曰:“石船烂,吾其仕矣。”董氏十一世董环,亦是隐逸中人。董说《楝花矶随笔》卷下言他“性简淡,蔬水,浩然与古人相酬接”。他边耕边读,足不入城市,构一丈室,吟啸其间,额曰时习斋。正德中以岁贡入都,不就冢宰之聘。
  董大宗伯份,虽身居庙堂之上,但伴君如伴虎,故亦多山阿之想。《诗萃》卷一曰:“公以海涵地负之才,处近君多惧之地,振华启绣,足以牢笼驱使,而深情寄托则在故园山泽间。”董份《寄题弁阳精舍》一诗就表达了这种谢世隐居之想:“粤予婴尘樊,久抱山阿想。偶酬适俗心,终然谢时网。”罢官归里后,董份与唐枢、蒋瑶为逸老堂之会,更多山水之兴,日事吟咏,陶然自得。其《再宿岘山》诗曰:“芳春日日卧山阿,自爱山中绿树多。看尽闲云低野岫,坐当明月上清波。林间古碣迷苔藓,寺里疏钟出薜萝。却笑闲来尚多事,著书时倦即行歌。”又《山居即事》云:“白云青霭路难穷,万壑千山一径通。野寺林深不知处,磐声遥在夕阳中。”寻寺游山,听钟看云,在自然山水中寻找乐趣,这是退职后的董份的基本生活状态。
  董氏家族万历末遭遇民变,盛而速衰。沧桑变化,世态炎凉,其子孙因而多有感悟者。董嗣暐尝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息,曰:“仆家当全盛时,华组蝉联,温衣美食,诸门生故人执政专阃者以百数,而忽与祸会,身槁产落。”在奉母游玩南京时,他写信给其弟董斯张,表达了逃形名山之志:吾秋风戎途,马首南向,纵辔句曲之野,徜徉双阙之侧。初入辟雍,登降照烂,生徒杞梓,信郁郁之盛也莅事或暇,驾言出游,箯舆奉母,日出暮息,聊足披写幽想,畅人伦之欢矣每观六朝陈事,如飞尘细雨,忽若景灭,展转兴慨,或至泪下恒欲如向子平逃形名山,荡氛驻年,而慈母在堂,未终所怀,遂绝意章句之学,时临写古人书法,或有所感,常以纸墨自娱羁旅近状,殆悉此语① 斯张另一兄嗣昕亦由家族之难悟透人世,不屑公车,喜远游他曾对斯张说:“我生人事稍毕一二,便将着阮家屐,放浪五岳间,茹芝啖霞,长决浊世。”②斯张亦僻性,拙于生计,唯喜闭门读书。因厌尘世喧嚣,曾读书山中:“石灯夜然,竹叶风扫,似不临人境。有野鹄千余,蔽霄而翔,哀响清激,晨夜无失期居士出,鹄竟不至,墟中人相惊以为神也。性不与俗近,无人自语,随行孤啸。意小不快,虽王公蔑如也。”③读书山中,鸿鹄来伴,人去而鸟不至,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绝好地说明了董斯张不喜与俗人往来的高洁脱俗的隐逸情怀。 ①董斯张《静啸斋遗文》卷二《亡兄幼函传》
  ②斯张《静啸斋遗文》卷二《亡兄季爽传》。
  ③周庆云《浔溪文征》卷三《瘦居士传》。
  到了董说与其子董樵、董耒,隐逸之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一生几乎都是与山水为伍。董说在《篾屋记》中曾说:“生缘苕溪,喜苕溪山水空淡,欲老郭西一带烟霭中,混渔队送日。”他有山水癖、烟霞癖、泉石癖。又喜欢山居,爱寻野寺,爱听寺庙钟声。特别是鼎革后,常于山中举烛踏叶出游,摩挲古碣。为僧后,他曾随师浮湘上衡岳,行脚八千里其师弘储于1672年卒后,他更是遁迹山水深处,行踪飘忽不定。虽是清初东南著名高僧,但他常摈弃侍从,独自一人,扁舟一叶,数夹残书,苍茫行色。他以舟为家,名其舟为宅。泛宅湖水中,读书评画,吟诗作文,并用清新隽永而又有那么一点凄清的言语,写下随感录、随见录及回忆录,这就是他的《东石涧日记》《篾屋记》《楝花矶随笔》等。董说可以说是一位颇为独特的隐逸型遗民。他名其六子为樵、牧、耒、渔、舫、村,字其子为裘夏、放云、祝琴、江屏、千岩、浪仙、散客、蓑江、随隐、古雪、逋翁,号其子为铁笛生、烟疾生、退谷子、野渡生、江湖长、寒峰野人,不外乎是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样,与渔樵牧者为伍,隐居乡村,泊船水上,独钓寒江,看云看山,任情适性,以布衣终身。其子确实也喜好山水,特别是董樵、董耒一生主要就是隐居读书。董说《篾屋记》曰:“芝筠同灵璧来水堂,语及寄迹空山,慨然。”灵璧就是其子董樵,芝筠即其侄董汉策。汉策晚年亦超然尘埃之外,以隐居著述终年。

知识出处

南浔董家

《南浔董家》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南浔董家》是一本关于南浔古镇董氏家族的书籍。该书通过梳理董氏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家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了南浔古镇的独特魅力和董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