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的娱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裬浔曦》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798
颗粒名称: 盛行的娱乐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1
页码: 160
摘要: 早年南浔没有固定的戏馆,逢年过节临时搭戏台,这叫“草台”,后来在寺庙、会馆内建造的戏台叫“瓦台”,如“张王庙戏台”“宁绍会馆戏台”(在北栅新开的运河之中)“露天瓦台”(在南栅虹阳桥堍朱天庙前)等。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娱乐习俗

内容

早年南浔没有固定的戏馆,逢年过节临时搭戏台,这叫“草台”,后来在寺庙、会馆内建造的戏台叫“瓦台”,如“张王庙戏台”“宁绍会馆戏台”(在北栅新开的运河之中)“露天瓦台”(在南栅虹阳桥堍朱天庙前)等。 抗日战争时期,南浔遭受重创,但老百姓曾自发恢复东大街、宝善街商市,同时由商界、作坊、大户和各会馆出钱,由当时邬、崔、陈三家木作行联合全镇大大小小的泥木行义务派工承担土建,在最繁华的通津桥北堍兴建戏馆一一“中心(兴)剧场”,于20世纪40年代初竣工。中心剧场有楼下500多座位,楼上80个座位,以演戏为主,有时也放电影或说书。1945年,该剧场改称“大众剧场”。 中心剧场刚建时类似北京老式戏园,布置八仙桌和长凳,贵宾可坐太师椅。后来普座改成长条靠背椅,装有插座套圈以放玻璃茶杯,凡买茶者还有热毛巾敷面。戏台上布置很简陋,没有幕布和背景,仅有“出将”“入相”两块门帘。每当剧场演出时,下午、晚上剧场门前小吃摊众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除了看戏、听书,当地居民还喜欢作为票友自己唱戏、演戏,南浔曾成立过叫“凤鸣”的票社,票友们几乎天天晚上聚在票社演唱京戏。只要京班来南浔演出,票友就要客串几出。南浔的票友之风一直延续至今,还出现了很多越剧、评弹的票友,或歌舞的粉丝。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