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桥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裬浔曦》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789
颗粒名称: 丁家桥村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141-144
摘要: 丁家桥村是宋元时期形成的古村落群。现有1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47户、1779人,主要姓氏有沈、蒋、孟、施、张、温、许、冯、钱、杨、丁、陈等。村域面积2.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056亩、桑园583亩。
关键词: 南浔镇 丁家桥村

内容

丁家桥村是宋元时期形成的古村落群。现有1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447户、1779人,主要姓氏有沈、蒋、孟、施、张、温、许、冯、钱、杨、丁、陈等。村域面积2.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056亩、桑园583亩。
   保存的古桥和人文遗址有: 福丁桥,系单孔石拱桥,位于丁家桥自然村,东西向跨丁家港,俗名丁家桥,主体由武康石与花岗岩构建,长26.5米、宽3.2米、高3.9米,台阶各18级,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两侧阳刻“福丁桥”楷书额。南侧桥面东坡金刚墙处嵌有太湖石“重建福丁桥碑记”,内刻有捐资建桥人姓名及款额,同时题记“清乾隆壬寅四十七年六月吉日立,里人重建”。南侧间壁石刻有桥联:“地有福星临,鲮屋遥藏深树里;水成丁字式,虹梁雄跨急流中。”2003年8月,列为市文保点。
   乐嘉桥,位于白云庵前,清朝后期建。 东石桥,系三孔石梁桥,位于东石桥自然村,南北向跨南蒋港,主体以福丁桥武康石为主,后期重修时用花岗岩替代受损部件,长15.4米、宽1.8米、高3.4米,台阶各5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建。东侧桥面阳刻“重建东石桥”楷书额,年款因风化严重,无法辨识。该桥造型及材质与西石桥如出一辙,因此始建年代相仿。 西石桥,系石平梁三拱,位于西石桥自然村,南北向跨南蒋港,主体以武康石为主,后期用花岗岩更换部分受损部件。长15.6米、宽1.6米、高2米,台阶各7级,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建。中孔桥面两侧阳刻“重建西石桥”楷书额,署“嘉庆丙子年(1816)”款,两端饰卷草纹。
   石桥,石平桥,南蒋港后。 南兴桥,系石平梁三拱,位于南桥里自然村,南北向跨南桥港,俗名南桥,长17.2米、宽2米、高3.6米,台阶各9级,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桥面两侧阳刻“重建南兴桥”楷书额,并署“光绪十八年(1892),孟冬吉立”款。桥栏为1935年时用建造博成桥、苏桥、开济桥和永福桥剩余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开济桥,石平梁五拱,七里村北,俗名北塘桥、七里塘桥,南北向连接辑里村和丁家桥村,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
   永济桥,石平梁五拱,开济桥南,俗名西塘桥,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
  罗汉坝桥,石级架木五拱,南北向跨罗汉坝港,又名罗家桥,长20米、宽3米、高2.8米,台阶各13级,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现为平桥。
  康王寺桥,系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甲午塘支流而建,向北连接浔南村,长36.5米、宽3米、高3.8米。署“光绪辛卯年,阳月重建”款,南北坡西侧均有石碑题记,北侧为“乾隆庚子年,东石桥蒋永嘉,藏谷桥王仪,二人重建,里人谨记”。南侧因风化无法辨识。2011年2月,被公布为市文保单位(浔南村境内)。
   大洪村庙,位于大洪村。
   白云庵,位于乐嘉桥北。
   刘氏墓祠,位于潘家兜刘锦藻墓。徐氏宗祠,位于罗汉坝。
  陆唫,一名宁,字静川,号柳南,居南蒋港。监生,性和易,善交友,隐居读书,工吟咏,轻财好施,乡里人称为善人。子陆骥,字千里,天资颖异,力学能久,与其弟陆驹(字昂若,号藿园)齐名。骥子陆长春,字向荣,号瓣香,又号萧士,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副贡,工诗词,善骈体,孜孜稽古,不为俗学所羁;驹子陆贵春,原名桂春,字献其,号秋士,清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有文名。(民国初《南浔镇志》卷二十▪人物三)陆氏祖先明初自嘉兴迁浔,居南栅外。陆胜观,明洪武中(约1382年)充山西屯尉军。其子陆孟和,一名达,号中和,园子监苑马寺丞。三世陆宗儒,号存省,镐山县丞。四世陆椿,字士龄,号筠谷,以征蛮有功,特授锦衣卫指挥使。五世陆岩,字竺谷,太学生,“勤货殖致富”,买顾宅,年七十三而终。六世陆元吉,号槎川,豪侠仗义,二十余岁已经商两年,然刻苦勤学,昼夜不辍,五年而游学,明嘉靖元年(1522)恩贡;又十余年,任北直奈满城县,打击豪强,百姓平安,誉为仁君。而乡里奸豪贿长官,遂以律外加刑罢免陆元吉,百姓攀辕卧辙到晚上,挽留元吉,他只能从小道归浙,治家严肃,内外威敬单,居家赋诗饮酒,以义天和,年五十四而卒。其弟陆元祥。七世陆充龄,字子久,号抑斋,幼孤事母至孝。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任江西高安知县,后任永丰知县,其执政民怀吏畏,性耿直,经常批评朝政,以致罢官而归,年八十一卒。八世陆以载,字处厚,号秀源,初名德台,明隆庆四年(1570)应天府举人,任福建福安知县,因处讼无冤狱,当地百姓立祠祭祀。在福宁州沿海治水利,不扰民,堤堰完固百余年,百姓呼为陆公堰。后升任四川叙州府通判,父故归服丁,遂辞官,寿至八十五。
   徐恺,字士元,隐居不仕,从李成画山水。幼姓外氏,人称莫士元。
  徐宏达,字云阶,一字行达,贡生,候选教谕。乐善好施,建义冢,造桥梁,施药助棺,利用废书糊蚕箔,并用白纸换妇人夹线之旧书。清乾隆四年(1739),他和子贡生徐祖彬捐田三十亩,资助知县罗愫创办湖州育婴堂,罗愫则校其名于施善亭;乾隆十年(1745),徐祖彬又捐资育婴堂添置哺乳房。徐德元,字达三,号芷堂,清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工诗,以秋海棠诗闻名海内,有徐海棠之称。后选为四川彭山知县,训士有方,设立书院课程,并拨圣寿寺山地百余亩以资教育。在平金川叛乱时,以功升同知补汉州知府,后迁居东郭兜。
  关于龙尾巴及地龙的地形地貌。北沈自然村古称龙尾巴,呈南北狭长带状,四周河水环绕,树木葱郁,附近有鱼塘十余口,犹如龙鳞;龙头在福丁桥白云庵,庵门的兜浜是龙嘴,门口土墩是龙痣;东石桥、西石桥、北塘桥、元帝桥是龙的四爪。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

相关人物

陆唫
相关人物
陆骥
相关人物
陆驹
相关人物
陆长春
相关人物
陆贵春
相关人物
陆胜观
相关人物
陆孟和
相关人物
陆宗儒
相关人物
陆椿
相关人物
陆岩
相关人物
陆元吉
相关人物
陆充龄
相关人物
陆以载
相关人物
徐恺
相关人物
徐宏达
相关人物
徐德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丁家桥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福丁桥
相关作品
乐嘉桥
相关作品
东石桥
相关作品
西石桥
相关作品
南兴桥
相关作品
开济桥
相关作品
永济桥
相关作品
罗汉坝桥
相关作品
康王寺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