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南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裬浔曦》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785
颗粒名称: 浔南村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134-136
摘要: 浔南村也是在宋元时期形成的古村落群,属湖州府乌程县震泽下乡南浔镇;明清时属乌程县十六区四十三都一百六十二庄、一百六十三庄、一百六十六庄、一百六十八庄。民国元年(1912),属吴兴县南浔镇;民国十八年(1929),属吴兴县第三区南西里效仁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吴兴县第三督导区浔南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吴兴县练市区安吉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吴兴县南浔区里林乡。1949年5月解放,属吴兴县南浔区里林乡;1950年6月,属吴兴县南浔区北里乡;1950年冬进行土改,1951年至1954年先后成立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成立南、长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1日,成立南浔人民公社北里管理区,为浔南、长兜大队;1961年成立北里公社,为浔南、长兜大队;1969年“文化大革命”时成立革命委员会,浔南、长兜合并为向阳大队;1982年恢复行政村,为向阳村;1984年2月,政社分设,属湖州市郊区北里乡,易名浔南村;1986年6月,撤乡并镇,北里乡并入南浔镇,为南浔镇浔南村。现有10个自然村、9个农民新村住宅区、18个村民小组、586户、2310人,主要姓氏有张、翁、王、董、蒋、唐、温等。村域面积4.4平方千米。
关键词: 南浔镇 浔南村

内容

浔南村也是在宋元时期形成的古村落群,属湖州府乌程县震泽下乡南浔镇;明清时属乌程县十六区四十三都一百六十二庄、一百六十三庄、一百六十六庄、一百六十八庄。民国元年(1912),属吴兴县南浔镇;民国十八年(1929),属吴兴县第三区南西里效仁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吴兴县第三督导区浔南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吴兴县练市区安吉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吴兴县南浔区里林乡。1949年5月解放,属吴兴县南浔区里林乡;1950年6月,属吴兴县南浔区北里乡;1950年冬进行土改,1951年至1954年先后成立互助组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成立南、长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1日,成立南浔人民公社北里管理区,为浔南、长兜大队;1961年成立北里公社,为浔南、长兜大队;1969年“文化大革命”时成立革命委员会,浔南、长兜合并为向阳大队;1982年恢复行政村,为向阳村;1984年2月,政社分设,属湖州市郊区北里乡,易名浔南村;1986年6月,撤乡并镇,北里乡并入南浔镇,为南浔镇浔南村。现有10个自然村、9个农民新村住宅区、18个村民小组、586户、2310人,主要姓氏有张、翁、王、董、蒋、唐、温等。村域面积4.4平方千米。
   古桥和文物遗存有: 康王寺桥,位于蒋家兜自然村,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简五塘(甲午塘),长36.5米、宽3.2米、高3.8米,台阶各13级,南北坡西侧各有石碑题记,始建年不详,分别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同治九年(1870)、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2003年,列为市级文保点;2011年2月,列为市文保单位。 高基桥,又名皋桥,位于高基兜自然村,南北向跨甲午塘,三孔石梁桥,长19.3米、宽2米、高2.7米,台阶各7级,始建年不详,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
  褒能禅寺,俗名康王寺,位于蒋家兜自然村,明崇祯九年(1636)建,清咸丰时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观音殿,光绪八年(1882)建武圣殿,光绪二十年(1894)重建大殿,右辟门,榜题褒能古寺。传说与宋高宗南渡有关。宋建炎二年(1128),金兵攻陷扬州,宋高宗南渡,经过南浔,避于褒能寺,待金兵退后,到达临安(杭州),重登王位。宋高宗昔时为康王,故后人将寺庙改称康王寺,并祀宋高宗像,寺前建桥,名康王寺桥。几经沧桑,1949年前该寺仍有庙产土地16亩。“文化大革命”时,住持离寺。20世纪80)年代,村民于旧址重建。有天王殿3间、大殿3间、厢房8间,观音殿两层7间,占地20余亩。属湖州市佛教协会管辖。
  嘉应庙,俗称土地庙、土地堂,位于浔南村。宋宣和年间(1119一1125),承节郎监安吉州南浔镇事崔承事、李承事居南浔,曾率乡丁御方腊义军;南宋建炎四年(1130)、绍兴四年(1134)遇水灾饥荒,崔、李开仓赈济,民皆感其德。二人死后,百姓于市中设祠宇祭祀,称为“双土地”,遂为一方之神,赞为“崔、李二大明王”。咸淳六年(1270),御“应庙”额。明嘉靖、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雍正三年(1725)四次重修,左药王殿,右五路祠,有水火二神及牛王祠。咸丰时毁,同治六年(1867)重建。镇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九月初五为二承事生辰,香火旺盛。九月祭祀前,“贸易者先期至,手技杂戏毕集,演剧,报赛,游人阗溢,二旬始罢……南浔十景有‘嘉应香市’”(董蠡舟《浔溪棹歌》自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遗古银杏一株,列为市名木古树文物保护范围。
  甲午塘,又称简五塘,南浔镇南栅浔溪至康王寺2千米许的一段航道,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明世宗朱厚熜派兵进剿抵乌镇,为调运粮草下令开凿南浔至乌镇运河。不到三个月,剩下中间一段未通,因战火迭起而停工,但运粮船尚能沿新开河北段绕道行驶。这一年为甲午年(1534),北段航道称“甲午塘”,意在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而南段则取名“息塘”(今三长、息塘一带)。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浔南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康王寺桥
相关作品
高基桥
相关作品
褒能禅寺
相关作品
嘉应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