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东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裬浔曦》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784
颗粒名称: 浔东村
分类号: K928.5
页数: 5
页码: 130-134
摘要: 浔东村是南浔镇城郊接合部的行政村,宋元时期形成的古村落群,宋元时属湖州府乌程县震泽下乡南浔镇;明清时属乌程县十六区四十三都一百六十一庄、一百六十四庄、一百六十七庄、一百六十八庄。民国元年(1912),属吴兴县南浔镇;民国十八年(1929),属吴兴县第三区南东镇(里)(即南浔镇部分);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吴兴县第三督导区浔南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吴兴县练市区南浔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吴兴县南浔区南镇。1949年5月解放,属吴兴县南浔区镇南乡、里林乡;1950年6月,属吴兴县南浔区北里乡;1950年冬土改,1951年至1954年先后成立互助组和浔东、炬红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北里乡浔东和炬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1日成立南浔人民公社北里管理区,为浔东和炬红大队;1961年成立北里人民公社,为浔东大队和炬红大队;1983年恢复为浔东村和炬红村;1984年2月,政社分设,属湖州市郊区北里乡浔东村、炬红村;2002年8月,浔东村与炬红村合并,名浔东村。现有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562户,2258人,主要姓氏顾、朱、谢、褚、谈、杨、张、闵等。村域面积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910亩、桑园83亩。
关键词: 南浔镇 浔东村

内容

浔东村是南浔镇城郊接合部的行政村,宋元时期形成的古村落群,宋元时属湖州府乌程县震泽下乡南浔镇;明清时属乌程县十六区四十三都一百六十一庄、一百六十四庄、一百六十七庄、一百六十八庄。民国元年(1912),属吴兴县南浔镇;民国十八年(1929),属吴兴县第三区南东镇(里)(即南浔镇部分);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吴兴县第三督导区浔南镇;民国
  二十八年(1939),属吴兴县练市区南浔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吴兴县南浔区南镇。1949年5月解放,属吴兴县南浔区镇南乡、里林乡;1950年6月,属吴兴县南浔区北里乡;1950年冬土改,1951年至1954年先后成立互助组和浔东、炬红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北里乡浔东和炬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1日成立南浔人民公社北里管理区,为浔东和炬红大队;1961年成立北里人民公社,为浔东大队和炬红大队;1983年恢复为浔东村和炬红村;1984年2月,政社分设,属湖州市郊区北里乡浔东村、炬红村;2002年8月,浔东村与炬红村合并,名浔东村。现有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562户,2258人,主要姓氏顾、朱、谢、褚、谈、杨、张、闵等。村域面积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910亩、桑园83亩。
   古桥和文物遗存有: 太平桥,三孔石梁桥,位于泥司兜自然村,南北向跨泥司兜港,长22米、宽1.8米、高3.5米,台阶各11级,两坡肩墙设系船耳。始建年不详,民国九年(1920)重建。
  明德桥,因西堍原有贤圣殿,又名贤圣桥,三孔石梁桥。位于村部西北200米,东西向跨马家港,长17.5米、宽1.6米、高4.2米,台阶各13级,建于清中期。
  百老桥,旧名白鸾桥,三孔石梁桥,位于浔东村,南北向跨马家港,长28.2米、宽1.8米、高3.6米,台阶各7级,中孔有桥联。始建年不详,清嘉庆四年(1799)重建,光绪二年(1876)又重建。2011年2月,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立寺桥,位于南喜兜和立寺桥自然村,石梁桥,余不详。
   渡船桥,三孔石级架木平梁桥,位于渡船头自然村,余不详。
  马家港河东民居,位于马家港河东106号,坐北朝南,二开间二进楼屋民居,民国初年建筑风格。
  朱氏宗祠,位于孙家坝,清末古建筑,坐北朝南,现仅存正厅,面阔五间,原木构筑,正厅前连有三开间卷棚顶,扁方料构筑,其余数进原址残存磉石。
  潮音寺,位于乌盆兜自然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朱国祯所建。几经兵火又修复,现为1994年重建。大雄宝殿五开间,进深16米,面阔18米,重檐歇山顶。西侧厢房。南有潮音寺大雄宝殿观音殿,供奉四面千手观音;观音殿、卧佛殿边各有一座千佛塔。大雄宝殿内存放的弥勒佛头像系初建时原佛像,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为南浔区佛教协会驻地,旅游资源评定为一级。 南浔天主教堂,位于孙家坝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天主教传入南,以浔东村孙家坝为聚会点。民国十五年(1926),爱尔兰人莫尔斐赞助,英籍神父马安德主持,建造了14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俗称红房子教堂,欧式建筑。旁有旧木屋为周末过“主日”场所,每年举办教会节庆活动。浙江省天主教会派主教主持“七件圣事”(圣洗、圣振、告解、圣体、终缚、神品、婚配)。教徒500余人。宗教祭祀场所及特色建筑为旅游资源二级。2011年2月,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
  结草庵,位于泥司兜,明朝朱国祯建。
  秦庵,位于孙家坝,明朝朱国祯侄媳秦氏建。清咸丰年间(1851一1861)毁于兵火。后重建,现存。
  净土庵,位于立寺桥南喜兜,清顺治十四年(1657)于旧址重建。董熄《净土庵中作》诗曰:“未能免俗相牵率,久住茅庵悔亦迟。深喜跫音来二妙,藕花香里细论诗。” 朱氏家族系宋理学大师朱熹后裔。
   朱柟,朱熹三世孙,字祐天,宋咸淳元年(1265)进士,从杭州迁居浔溪,为浔溪朱氏一世。
  朱经,字朝纲,边经商边农耕。其子朱守愚,字汝明,号心斋,县学生,为人正直仗义,代父往役,并乐善好施,因朱国祯而获赠光禄大夫。
  朱国祯(1558一1632),字文宁,号平涵,又号虯庵居士,朱守愚子。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累官福建试、国子监(南、北)祭酒、右春坊右谕德、左春坊左庶子、礼部右侍郎。明天启三年(1623)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改文渊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明天启四年(1624)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经诞日讲制诰,总裁国史、实录,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首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崇祯元年(1628)遣行人加太保。崇祯五年(1632)卒。赠太傅,溢文肃。著有《皇明史概》《诵幢小品》等。子四,长子朱樟,初名绍樟;次子朱絟,初名绍烇,字尔成,号诚所,县学生,荫授五军都督府都事;三子绍炫;四子朱绅,初名绍绅,字公申,县学生,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朱絟有七子,钖如、鑑如、镕如、铉如、镜如、锵如、镇如。朱钖如,字宗黄,号纳庵,县学生,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孔孟文告发钱缵通海复明,钱缵曾逃匿其家,被执,朱钖如受株连死于狱中。朱鑑如,字有子,号戒庵,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被闯王李自成军所俘而死。朱镕如,字右陶,号垒庵,荫授五军都督府都事,清兵入关,南浔起兵,率众北上,被俘不屈而死。
  朱兆傅,字溥香,朱熹后裔,少孤,后业蚕桑,以丝业起家,性豪爽,凡地方公益,无不乐与。捐地助款,重建南浔育婴堂;并筑湖州杼山殡舍,凡徽州婺源籍同乡得病故不得归榇者,每年助资遣送。清同治九年(1870)卒,年六十三。子朱瑞莹,字士玉,号兰第,邑诸生,少好学,善诗,年三十捐训导,历署江山、桐庐、缙云县训导;年五十以盐大使至广东补大洲场盐大使,时瘟疫,乐善好施;并每月两次集士子会文课于署中,评阅后给膏火以奖励。五十七岁卒于任。 朱宝书,字稷生,号稼轩,少负文名,磊落不拘。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举于乡,次年(1874)进士,分发福建,任福建乡试同考官、宁德建宁知县,皆有政声。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柟
相关人物
朱经
相关人物
朱守愚
相关人物
朱国祯
相关人物
朱樟
相关人物
朱絟
相关人物
朱绅
相关人物
朱钖如
相关人物
朱鑑如
相关人物
朱镕如
相关人物
朱兆傅
相关人物
朱瑞莹
相关人物
朱宝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浔东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太平桥
相关作品
明德桥
相关作品
百老桥
相关作品
立寺桥
相关作品
渡船桥
相关作品
朱氏宗祠
相关作品
潮音寺
相关作品
南浔天主教堂
相关作品
结草庵
相关作品
秦庵
相关作品
净土庵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