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里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裬浔曦》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778
颗粒名称: 辑里村
分类号: K928.5
页数: 5
页码: 120-124
摘要: 辑里村,宋元时期为湖州府乌程县移风乡,明清时属乌程县四十四都十六区一百七十庄。民国初,属吴兴县南浔镇辑里村,后为吴兴县第三督导区辑里乡,1949年前与横街乡合并为神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名辑里村,属横街乡、横街公社、横街镇。1998年,乡镇合并后,属南浔区南浔镇,现与藏谷桥村、特来兜村合并,为一行政村,下辖有17个自然村,面积3.28平方千米,510户,1800人。
关键词: 南浔镇 辑里村

内容

辑里村,宋元时期为湖州府乌程县移风乡,明清时属乌程县四十四都
  十六区一百七十庄。民国初,属吴兴县南浔镇辑里村,后为吴兴县第三督导
  区辑里乡,1949年前与横街乡合并为神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名
  辑里村,属横街乡、横街公社、横街镇。1998年,乡镇合并后,属南浔区南
  浔镇,现与藏谷桥村、特来兜村合并,为一行政村,下辖有17个自然村,面
  积3.28平方千米,510户,1800人。淤溪自西向东穿过中心村,在池亭漾又
  分流南下曲折向东,生态环境优美。当年曾有如“清明上河图”繁华景象展
  现。鸦雀漾、双月湾、湾塘、藏谷桥、牛耕兜、特来兜、万善兜、富阳兜等
  地名都有生动的民间传说。
   南浔辑里丝(又名辑里湖丝)因产于辑里村而得名。辑里(原为淤溪俞
  塔村),亦名七里,为距南浔镇区七里的一小村。周庆云《南浔志》载:“辑里
  村居民数百家,市廛栉比,农人栽桑育蚕,产丝最著,名甲天下,海禁既开,
  遂行销欧美各国,曰辑里湖丝。”南浔辑里丝其名始显,不仅因为该村产丝
  质地优佳,还由于该村当时有南浔籍明代三阁老(一说二阁老)的扶持,因
  而一荣俱荣。
   高铨《吴越蚕书》写道:“丝由水煮,治水为先,有一字诀,曰清,清则
  丝色洁白。”南浔古镇地处太湖之南水网地带,地势东倾,河流纵横,形如蛛
  网。来自浙北天目山的苕霄两溪之水,流经漾、荡、河、港,逐渐澄清,水
  清如镜,土质黏韧,构成了育桑、养蚕和缫丝的良好自然条件。过去人们对
  生丝质量好坏的评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铜钿挂在所缫的一根丝上,越
  能承重、韧性越好的丝为上品。南浔辑里村早有“水重丝韧”之传说,即该
  村穿珠港、西塘桥河之水,不仅甚清,而且比其他地方的每一桶(十斤)重
  二两,所缫的一根丝亦可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
   南浔辑里村蚕农总结了“凡蚕之性喜温和”的经验,发挥了当地风调雨
  顺、气候温和之有利条件,精心护养和选育出一种极优良的蚕种“莲心种”。
  1874年,日本驻沪领事曾派专人采购“莲心种”送日本培育。此种所产蚕茧
  小似莲实,所缫之丝纤度细、拉力强、色艳鲜、解舒好;同时辑里村人改
  进缫丝工艺和操作技术,并将缫丝车从单绪手摇改进为三绪转轴脚踏。黄
   摘茧
  省曾在《蚕经》中说:“看缫丝之人,南浔为善。”《南浔志》陶朱公致富书中
  说:“缫丝莫精于南浔人。”鉴于上述诸多因素,辑里细丝在长期的生产实践
  中逐渐形成了“细、圆、匀、坚、白、净、柔、韧”等特点,辑里湖丝不仅
  是朝廷贡品,皇帝及宫妃的龙袍凤衣之必备原料,而且远销海外。1851年,
  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辑里湖丝”荣获金奖,并获赠“小飞
  人”证书,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品牌,享誉中外。
   目前,辑里湖丝传统技艺已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
  时,辑里湖丝被评为国家旅游资源普查日用工艺品最高级别五级、辑里村被
  评为特色社区资源二级,村南建有省级蚕桑示范种植园区,面积五百余亩。
   全村文物遗存有古桥三座,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的市级文保点分龙
  桥,系三孔石梁桥,位于村中心;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的五孔石梁桥开
  济桥和单孔水泥砼桥苏鲁桥,均属文物保护点。还有水坟、宝剑坟遗址。
   名门望族,主要是元
  末明初从山西太原迁徙到
  长兴而后落户于该村的温氏
  家族。
   温祥卿,明洪武初献策
  守长兴,官至兵部尚书。
   温应禄(?—1554),明书
  法家,嘉靖二十二年(1543)
  进士(探花),翰林院编修。
   温纯(1539—1607),明
  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
  官至左都御史,著作三十
  卷;妻严文,工画;继室吴
  德韫,工墨兰,擅鼓琴。
   温体仁(1573—1639),
  字长卿,号园峤。温育仁
   分龙桥
  兄,温璜从兄。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二甲第四十三名进士。明崇祯三年
  (1630)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崇祯首辅大臣。明崇祯十年(1637)被劾
  罢官。次年病死。赠太傅,谥“文忠”。福王立,削赠谥。
   温育仁,温体仁弟,官至明南京刑部郎中。
   温璜(1585—1645),温体仁从弟,明书法家,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
  官至府推官。明亡后召集义勇抗击清兵殉难。
   温良学、温潆,温体仁从弟,诗文峻拔,拒攀缘附势。
   温蓉卿,清初画家,擅画兰,亦工诗。
   温模,温育仁子,其子温焻、温焯,父子皆以孝友称。
   温睿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秉性耿直,以诗文雄于时,协修
  《明史》,著作丰富。
   温士利、温源起、温瑶琨,祖孙三代乐善好施,修治桥梁。
   温鹤立,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善词。
   温一贞(1749—1830),清书画家,藏书家。
   温文禾,温一贞孙,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工部主事,善画山水。
   温文铨,诸生,工书法。
   温纯(1764—1808),清书画家,尤工篆刻,收藏家,其墨妙楼藏法书和
  名印,官象山县学训导、处州讲业。
   温日鉴,居南浔镇,好藏书,金石癖,精舆地学,著作丰富。
   温匋(1898—1930),生于广东梅县,藏书家、词人、画家,其夫为藏书
  家王季欢。
   温延龄(1909—1985),字永之,生于南浔镇。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任中共吴兴中心县委委员,抗战时组织抗日武装和抗日文化活动。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州市政协委员等。
   屠守锷自述老家在南浔镇船长浜,但据辑里村老人说,屠守锷的祖上曾
  居于辑里村。
   屠守锷是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宙科学院
  院士。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
  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
  教授、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业。作为
  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
  期的仿制与研制。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
  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据辑里村老人回忆,沈亚威的祖辈也曾居该村。沈亚威,著名军旅作曲
  家,曾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江苏省文
  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2001年被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
  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1939年开始创
  作歌曲,迄今已有数百首。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沈亚威歌曲选》,
  1981年南京“玄武湖之春”音乐节演出了“沈亚威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海唱
  片社复制了《沈亚威声乐作品选》盒式磁带及唱片。
   该村具地方特色的亮点有“藏谷烧”白酒、当代仿古民居“辑里人家”
  (即王一士的辑里湖丝、文物字画、红木家具、奇石收藏馆)、第五批国家级
  “非遗”项目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王连根的铁笔烙
  画特色工艺画品。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

相关人物

温应禄
相关人物
温纯
相关人物
温体仁
相关人物
温璜
相关人物
温良学
相关人物
温潆
相关人物
温蓉卿
相关人物
温模
相关人物
温睿临
相关人物
温士利
相关人物
温源起
相关人物
温一贞
相关人物
温文禾
相关人物
温文铨
相关人物
温日鉴
相关人物
温匋
相关人物
温延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辑里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