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新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裬浔曦》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776
颗粒名称: 人文新景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12
页码: 105-116
摘要: 叔蘋奖学金成就展览馆我国历史最长、受奖学生最多、设置学校最广的叔藏奖学金成就展览馆,坐落在顾乾麟先生的故乡一一南浔镇小莲庄原桂花厅和忠孝祠内。随着这个古镇的对外开放,该馆已成为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展览馆四周林木森森,花香鸟语,假山莲池,曲桥石径,充满了历史文化沉淀的灵秀之气。大门对面的墙上书有“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八个大字。
关键词: 人文新景 地方文化

内容

叔蘋奖学金成就展览馆
   我国历史最长、受奖学生最多、设置学校最广的叔藏奖学金成就展览
   叔蘋奖学金展览馆
  馆,坐落在顾乾麟先生的故乡——南浔镇小莲庄原桂花厅和忠孝祠内。随
  着这个古镇的对外开放,该馆已成为一处新的人文景观。
   展览馆四周林木森森,花香鸟语,假山莲池,曲桥石径,充满了历史文
  化沉淀的灵秀之气。大门对面的墙上书有“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八个大字。
  跨进门去,迎面安放着顾乾麟先生的半身铜像,两道慈祥的目光充满着深
  情的爱意,仿佛亲切地与我们娓娓细谈。那“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
  为本”“以忍处世”十六字格言,充分反映了顾先生在多年生活和实践中总
  结提炼出来的一种人生理念。该馆如今已被列为湖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1990年5月创建以来,至今参观者已超两千万余人次,其中包括了很多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英国
  等国的来宾,或留言或留影,一致赞扬顾乾麟先生慷慨奖学、为国育才的
  远见卓识和高尚品德。
   步入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88年12月江泽民(时任上海市市长)在
  叔藏奖学金创办五十周年之际的题词——热心教育事业,培养建设人才。这
  熠熠生辉的题词与窗外那两株丹桂的馨香,使人感觉到古镇南浔崇文重教的
  传统精神和氛围。展览馆用图片、文字、实物等展示了叔蘋奖学金得奖学生
   1994年2月14日,钱其深和夫人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顾乾麟先生和夫人
  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创造的成绩,同时展示了顾乾麟先生一生热心教育事
  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激励后人发奋图强,开创未来。
   南浔“四象”之一的顾家开创者顾福昌,当地人称顾六公公。他小时候
  因家贫弃学经商,在上海开设丝行,遂发迹。南浔有句俗谚:“顾家码头上,
  养着一群鹅。天天都下蛋,下了不少蛋,下的都是金元宝。”顾氏第二代兄
  弟三人,其中经营丝业最负盛名的是老二顾敬斋。但到了第三代,顾家因囤
  丝亏损,上海十六铺的堆栈一卖掉,就再也没有鹅群下金蛋了。不多久,长
  子病逝,由第八个儿子叔蘋继承父业。顾乾麟十七岁那年,其父叔蘋就谢世
  了。叔藏临终时执着儿子乾麟的手,留下遗言:“一个人不能无钱,不过钱
  要赚得正大,用得光明。不要被钱利用,要利用钱。得诸社会,必须还诸
  社会。”乾麟牢记父亲的遗训,遂辍学经商,把无人肯承担的债务背上了身。
  他进入打包公司,走向了劳动世界,从最低下的粗活做起,身兼学徒、账
  房、仓库保管员和经理等多种职务,苦心经营十年,终于扭亏转盈,重振家
  业。1939年,已任怡和公司总经理的顾乾麟因目睹不少青少年由于家境贫寒
  而无力继续升学,乃秉承其父顾叔蘋“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遗训,创立
  了“叔蘋奖学金”。奖学金起初规定资助学杂费,后来逐步扩大范围,如学生
  生病可资助医疗费,成绩特别好的可资助膳宿费,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可资
  助出国费,等等。到1949年,该奖学金办了二十期,得奖学生一千一百多名,
  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
  部原部长李淑铮、海军装备部原部长郑明等著名人物三百余人。
   1980年6月,移居香港的顾乾麟应邀回沪观光。1987年初当选为上海
  市政协委员(后为市政协常委)。从1986年起,顾乾麟在政府教育部门的支
  持下,在上海、北京等地恢复了“叔蘋奖学金”和“叔蘋同学会”,1988年在
  故乡湖州南浔也设立了这一奖学金。这些学生富有朝气和勤奋进取精神,许
  多人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一部分学成后参加工作,已初露才华,成就
  卓越。
   顾乾麟除了创办叔蘋奖学金外,于1946年创办“上海市贫民急病助金
  社”,挽救了七千多名因贫穷而看不起病的人。他还为成立难童教养所举办义
  演,在1947年与梅兰芳、俞振飞同台演出,把所收入的钱全部用于资助难童
  教养所。1988年,美国圣罗士学院授予顾乾麟先生“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叔蘋奖学金标志
   由一位叔蘋同学设计的叔蘋奖学金同学会会徽,铭刻着顾乾麟先生振
  兴中华、强我民族、培养青年的崇高理想和无私至爱,也道出了大家的共同
  心声: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表明宗旨;
   巨树——象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上五大洲——象征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书本与“叔蘋奖学”——象征叔蘋奖学金为国育才;
   蜡梅——象征中华崛起及叔蘋之“岁寒而益芳”的刻苦奋斗精神。
   展览馆内悬挂着两幅谜语般的图画,这就是顾乾麟先生和他的夫人刘
  世明女士的标志。一幅画中画着一麒麟,意在取一个“麟”字,“三”是八卦
  当中的“乾”卦,麒麟回头,取一个“顾”字,连起来就是顾乾麟。另一幅
  画中的太阳和月亮是“日”“月”,加起来为“明”;中间有一幅世界地图,取
  一个“世”字,把太阳和月亮的光辉永远“留”在世上取一个“刘”字,合起
  来就是“刘世明”。据说这两幅互联在一起的图画是叔藏同学会的学生创作
  的,可谓构思巧妙,意蕴悠远。
   为使叔藏奖学金持久地办去,顾乾麟先生早在1991年就想到自己年
  事已高,趁在上海出席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之机,在上海锦江饭店委托叔
  藏同学会的宗必泽记录其口述的关于“叔藏奖学金事业继承人”的遗嘱。宗
  必泽作了如下笔录:“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妻刘世明是我创业治家的贤内
  助。四子一女都是高等学府毕业,均已成才。五子女皆有各自的优点和特长,
  唯二儿家麒比较理解我的心情,能商量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很好处理问
  题。我已选定我的二儿家麒为我的继承人。为了把奖学金继续办下去,在我
  身后会有一笔指定的足够款项留下为奖学金用,我将这笔款项交给我的继承
  人顾家麒负责管理,专款专用。”1995年10月15日,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
  教育发展基金会会长谢丽娟在接见顾乾麟先生时,顾先生又将亲自签署的出
  资一千万港币作为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叔蘋奖学金的委托书交给上海市,接
  受委托的是谢丽娟。当时,顾先生的许多学生这样感叹:“他珍爱叔蘋奖学
  金的事业胜似自己的生命,像他这样热心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培养
  的学生,创办这样一种有独特风格并卓有成效的奖学金的人,可以说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
   兴许是江南古镇南浔崇文重教传统的熏陶,抑或是对名园小莲庄、嘉业
  堂藏书楼秀丽景色的神往,叔蘋奖学金成就展览馆开馆以来,海内外参观者
  络绎不绝。虽然顾先生已驾鹤仙逝,但人们对叔藏奖学金的事业却依然那么
  神往,那么常忆常新。因为世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乃是美好的灵魂,而那灵
  魂之光,还是“得诸社会,还诸社会”这永恒的思想。
   南浔文园
   文园,坐落在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南浔开发新区内,与驰名中外的嘉业堂
  藏书楼和小莲庄毗邻,连着江南水乡一条街。
   文园春早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一条街上,你就会被沿街两旁的书画、古
  玩、茶叶、工艺美术品和地方小吃等特色商店所吸引。外地游客来到这里,
  都喜欢下车走走。他们看看,问问,或津津有味地品尝,似乎对这里的一切
  都很感兴趣。
   这条街的尽头,就是新建的南浔人文新景——文园。跨进园内,首先映
  入眼帘的是一个碧波荡漾的小湖。红男绿女乘坐的游船在水面上悠悠而过,
  清清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映出太阳的光影,回荡着欢歌笑语,充满了诗
  情画意。远望湖中,可见湖面上架着一座三孔的千翁桥,华丽、壮观。沿街
  的建筑黛瓦粉墙,淡雅古朴,富有江南水乡的情调。其中有一幢特殊的楼式
  建筑,是红军长征追踪馆。
   红军长征追踪馆是南浔文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重走长征路第一人”
  罗开富是南浔区双林人。他是长征沿途沧桑变化的一个重要见证人和忠实
  记录者,以一年内徒步里程最长、发稿最多的记者而载入我国新闻史册。为
  此,1999年文园兴建之初,就筹资建造“红军长征追踪馆”,由国防部前部
  长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馆扩建,扩建后占
  地面积四百八十三平方米,共有十二个展厅、一个休息室和一个档案室。采
  用油画、场景模拟再现,以及多媒体、幻影成像、仿真雕像、实物展览等先
  进的展陈手段,分别展示了长征路线、飞夺泸定桥、三军会师、重走长征路、
  徐解秀与红军的故事,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对红军长征的评价,生动地再现
  了那一段血与火的不朽历史,融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
  于一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红军长征事迹,传承和弘扬“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伟大精神。可以说,红军长征追踪馆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系统性和
  权威性。红军那种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那种惊天动地的英雄气
  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激励南浔人,乃至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
  强大动力,永远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
  要内容。
   南浔镇已被毁了七十多年的文昌阁,现已重建于文园的同心湖中。据镇
  志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文昌阁始建于南浔镇东栅的分水墩,由
  南浔人、礼部尚书董份所建,至今已有四百六十多年历史。其间历经战火,
  几建几毁。1939年1月11日子夜,文昌阁又被日军烧毁。当时上海《申报》
  的美编、著名漫画家钱云鹤闻讯后,画出了文昌阁实景图。恰逢同乡沈伯经
   文昌阁
  (南社社员,中华书局编辑)来访,颇有同感,遂赠此图,渴望太平。文园落
  成之际,南浔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同心湖上重建文昌阁。该
  阁以钱云鹤的图画为原型,坐东面西,阁高三重,四柱立地顶天,飞椽气
  势雄伟,镏金葫芦熠熠生辉。一层仿原格局,崇祀梓潼帝君、魁星、玄坛三
  像;二层为文化人士接待室;三层是地方名人事迹暨文化翰墨收藏处。沿
  河栏杆置“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雕塑,蕴含经济文化之历史延续。两旁栽
  桃、李、金桂,以示文运昌盛。
   南浔名园多,名人也多。南浔名人长廊筑在千翁桥畔,充满着湖水的灵
  气。这里有江南巨富,有造福于民的浔商群体,有倾资支持革命的仁人志士,
  有“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有大学校长和“两院”院士,也有贡献卓越的
  专家、学者和杰出的乡贤、劳动模范,等等,共计八十位人物。其介绍的文
  字刻在大理石石板上,每幅均配插图。确切地说,这仅仅是南浔古镇名人的
  一部分,却开了宣扬家乡名人的
  先河。
   徐迟也是名人长廊中的一
  员。他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
  作、辛勤耕耘,各种著作、译
  著达五十多种、一千多万字。尤
  以诗歌、报告文学、翻译作品等
  最为突出。他的译著主要有《托
  尔斯泰传》《托尔斯泰散文集》
  《瓦尔登湖》和古希腊史诗《伊
  利亚特》等,其中1949年翻译
  出版的名著《瓦尔登湖》至今已
  再版多次。他的《哥德巴赫猜
  想》《地质之光》等一大批报告
  文学作品是他创作的巅峰,为新
  时期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声音,堪
   徐迟雕像
  称时代歌手。
   徐迟
   徐迟纪念馆望湖而建,正门上悬著名变体书法家黄苗子题写的匾额。庭
  院中耸立着徐迟的半身铜像。侧面,可见毛泽东“诗言志”的题词(原件现
  放中央档案馆)。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徐迟29
  日就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毛泽东颂》,并在30日的《新华日报》上发表,成为
  第一个在国统区公开发表诗作颂扬毛泽东的人。9月16日下午三时,毛泽东、
  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接见他和马思聪。一星期后,毛泽东又赠以“诗言志”
  的题词。据说毛泽东当时拿到徐迟的册页后,问站在旁边的胡乔木写点什么。
  胡乔木说:“就写诗歌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沉吟片刻,大笔一挥,非常礼貌
  地在册页边上写下了“诗言志”三字,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徐迟得此题词后,
  进步文人纷纷传阅,都说可惜这片空白,再没有人敢写了。但郭沫若借阅后,
  即挥笔和毛主席《沁园春·雪》原韵,写了一篇新作在后,还请徐迟指正。
   展厅里不仅陈列着反映徐迟写作、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大量照片、报刊、
  书籍等珍贵资料,还有徐迟的书房。这是按照他在武汉居所的书房布置的。
  桌上放着一台电脑,是他1989年购买使用的,他是我国老年作家中率先使
  用电脑写作的人。书柜里还摆着一盒盒音乐磁带。如果你踏着碎步徘徊,或
  驻足沉思,仿佛就会看到徐迟饱蘸着对故土的挚爱,正坐在电脑前写作长
  篇传记《江南小镇》……
   南浔文园徐迟纪念馆
   如今,徐迟的骨灰早已运回南浔,与父母、姐弟及夫人合葬。但他“书
  香门第一家”的许多感人逸事,仍在镇上流传。徐迟纪念馆的容积是有限
  的,然而它所蕴含的徐迟和他一家人的思想、艺术、情操、品格等方面的精
  神财富,却是车难载、斗难量的。
   出了徐迟纪念馆,便见不远处有一座古朴雅致、小巧玲珑的江南民居式
  建筑——吴寿谷艺术馆。正门上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题写的馆名。展
  厅里共有吴寿谷创作的三十二幅作品,其中,虎二十七幅、仙鹤三幅、山水
  两幅。只要细心欣赏,就不难发现这些虎画并非只有虎威而无虎情虎趣,而
  是充满着人情味和感情色彩的。
   吴寿谷是南的“近邻”——轧村人,出生于1912年。自幼酷爱绘画,
  十五岁步入画坛后打下了深厚的中国画传统技法功底,尤其是对吴镇、徐渭、
  南浔文园徐迟纪念馆外景
  石涛诸大家的作品有深入研究,得其精髓。中年以后,他看到祖国被列强所
  侵略,为唤起中华民众要有虎的精神,增强国力,捍卫主权,就专攻山君,
  四十余年“虎劲”不改,画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虎世界。
   新建的姚珠珠艺术馆则坐落在徐迟纪念馆的旁边。进门迎面就是由著
  名雕刻家钱绍武专门创作的姚珠珠的舞蹈铜像《水乡舞神》,裙裾飞扬,把
  舞蹈家的精、气、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据讲解员介绍,该馆由舒乙先生精心
  策划布置,四百平方米的展厅里,有舞衣、舞鞋、文献等一百二十件文物,
  三百多幅照片,涵盖了姚珠珠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此外,还有叶浅予、吴
  作人、丁聪、黄苗子、张光宇等名家为她创作的书画作品。画里的姚珠珠,
  或灵动妖娆,或蹁跹绝尘,或如梦似幻,或宛若真人。其中有一张照片尺幅
  很大,这是姚珠珠早期舞蹈的代表作——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
  红》中维吾尔族舞蹈的领舞。此后,作为中央歌舞团(今中国歌舞团)的主
  要演员,姚珠珠在《飞天》《草原夜曲》《鼓舞》《二妞和铁旦》《春之歌》等
  舞蹈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多次获奖,并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如
  今,经过几十年的磨炼,她已从最初的舞蹈学员,成长为享誉国内、名闻国
  际的大舞蹈家。2008年11月1日,姚珠珠艺术馆开张之际,时任全国政协
  
  副主席李金华带着贾庆林主席
  的委托与关怀专程来到南浔。同
  时,钢琴家刘诗昆、舞蹈家陈
  爱莲、表演艺术家焦晃等人也来
  了,舒乙还带来了一首新诗:“这
  便是舞的灵魂,一个舞者的宣
  言,一个舞者的旗帜,一个舞
  者的大道。”
   文园
   浏览“四馆一廊一阁”,沿
  湖散步,或乘小船荡漾,还可
  尽情领略望鹊茶楼(上设清末
  民国初南浔古镇模型)、清代帝
  后生活档案展、奇石园、盆景
  园、试墨亭、梨园亭、中老年健
  身草坪、中日友谊长亭等游乐场
  所。而农家乐园却别有一番情
  趣,宛如一首反映南浔传统农业和民俗乡情的田园诗。乌瓦粉墙的农舍里有
  稻桶、风车、石磨、蚕匾、菱桶,屋后河边有两部旧式水车。门前有一挂满
  丝瓜、葫芦的竹棚,若坐在棚内品茗(或吃一餐农家饭),环视四周的毛豆、
  茄子、辣椒、青菜等农作物和桑树,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回归自然的感
  觉,仿佛自己也化身为一介农夫……
   哦,文园!读着你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我们看到了浙江久安公
  益事业有限公司“社会办文化”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显然,这与“社会企业
  家”和“企业社会投资”的特征已默契吻合,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也
  许,这就是南浔人文精神底蕴和内涵的一种浓缩和延伸吧。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