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的传说千金镇西商墓村,在村西圣堂墩和店兜两个自然村中间,原来有座和尚寺,名为“慈云寺”。该寺的当家和尚名叫志空,出身贫寒,十三岁就出家为僧。他省吃俭用,为创建慈云寺有一份苦劳,二十岁成为当家和尚。
传说在寺的园子中央,有几棵大槐树,枝叶繁茂,高高挺立。有一年春天,树上做了喜鹊窝,几只喜鹊从早到晚“喳喳喳”地叫个不休,十分讨厌。
一天,三个小和尚乘志空外出化斋之时,便偷偷把鸟蛋拿出来,准备煮来吃。
三个小和尚正想分吃之时,突然听到大门“吱呀”一声,志空和尚回来了,三个小和尚吓得魂不附体,直打哆嗦。志空走近一看,苗头不对,便问:“你们在干什么?”三个小和尚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其中一个怕被志空打,便支支吾吾地说:“我们在……在……煮鸟蛋。”志空听了,揭开锅盖一看,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小混蛋怎么大开杀戒!快把鸟蛋放回喜鹊窝。”并把他们禁闭七七四十九天诵经超度。
说来也十分蹊跷,过了二十多天,槐树上的喜鹊窝中传出“叽叽叽”的小鸟声音。那些小和尚听到后稀奇得很,急忙告知志空和尚。志空一听此情,临场观看,大吃一惊,而又十分高兴,认为这是世间少有,煮熟的喜鹊蛋怎么能孵化出小鸟?他朝思暮想,猜不透其中奥妙,过了几天,寺中有一老僧向志空进言:“我从《万宝全书》中看到,‘鸟有灵心之法,人有九死还魂’,我想煮熟的鸟蛋恰好九个,能死而复生,那九只活着的小鸟也许能治百病。”志空一听,很有道理,便唤了一个和尚从树上的喜鹊窝里谨慎地取出小鸟,指定人员精心喂养,待羽毛出齐之时,关入鸟笼。
事后不久,志空和一老僧到城里化缘,在城门口看到一群人在看什么告示,志空也挤入人群观看,原来是一张黄榜,上面写道:“大明国太病危,经太医、名医多次诊断治疗尚未见效。民间若有人使国太转危为安,皇恩非薄,或平地升官,或赏银万两……”志空不看也罢,一看心中大悦,便与老僧商量是否揭榜之事。老僧道:“当家的,机会来了,我们有九死还魂之鸟,定能治愈国太之病,快揭,快揭!”在旁的两位京兵听得明白,说:“好啦,好啦!国太有救了!”说罢,就拉着志空的手去揭皇榜。此时此刻,志空又惊又喜,喜的是如果能用喜鹊治好国太的病,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慈云寺可以大兴;惊的是万一治不好国太的病,将会大祸临头,性命难保。事到如今,只能允从随京兵进京。于是志空他们连夜返寺,携带鸟笼随京兵日夜兼程赶往京都。
志空一行到了京城,国太的病更加严重,已到了气息奄奄的地步,志空奉急召进宫,给国太治病。其实志空根本不懂医术,只是胡乱说:“杀鸟,杀鸟!”那些太监宫女怎么也听不懂,误以为“撒尿,撒尿!”此时,志空指着鸟笼,做了斩杀的姿势,那些宫女才明白其意,七手八脚地把九只小喜鹊全都杀死并煮熟。不一会,志空把鸟汤向国太口中喂服。谁知不到半个时辰,国太“哎哟”一声醒了过来。就这样连服三次,国太开口说话,转危为安,皇上得报,龙心大悦,带领娘娘火速入宫,向国太请安,并感谢志空和尚相救国太之恩。
三天之后,国太病情得到康复,忙命皇儿厚礼款待志空,敕封王侯。于是皇上圣旨一道,命志空听候敕封。志空在金銮殿见到皇上,三呼万岁!皇上问他:“你治好国太有功,你要不要在京做官?”志空作答:“万岁,我本出身贫寒,幼小削发在慈云寺为僧,我不愿在朝为官,望皇上宽恕。”皇上
一听,见他是个和尚,就说:“看你忠厚、慈善,封你万户侯,赠银万两,雌雄钟一口,帮你扩建寺院,建桥筑路。”就这样,志空在京半月,享受荣华富贵后,由御轿护送回慈云寺。
志空得到皇恩回寺后,改变了原来模样,口气大了,走路摆了,银钱多了,架子也大了。不论办什么事,都会得意忘形。为了使慈云寺增加香火来源,提升名望,除扩建寺院外,又招来了不少新僧,建了南北僧房、东圣堂、西店房。为了方便菱湖一带香客来寺进香,在店兜西港建造南高桥、北高桥和中高桥。自此以后,慈云寺香火不断,逢年过节,香客盈门,热闹异常,寺的四周香灰几乎堆积如山,香灰桥一带蜡烛满地。志空此时,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为方便自己寻欢作乐,于是出了一个主意:方圆五里之内,凡新婚的新娘必须到慈云寺烧香,否则不予认可。其意是引诱新娘,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观音娘娘殿下面设了个秘密机关,地下有一张可睡二十人左右的大床,志空就睡在这里,“商墓审塘十七八个睡一床”的俗话就出在这里。
后来整个慈云寺被搞得乌烟瘴气,那些女人嘻嘻哈哈吃喝玩乐,寺院几乎成了一家地下妓院,连那些在寺的和尚也感到头疼,哪有心思诵经拜佛,志空便成了当地的大恶棍,广大老百姓无不谩骂而痛恨。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小和尚平日里也空闲无事,就用偷吃的供果和金钟玩耍。谁知这口金钟是当时皇上赠给志空的雌雄钟,这是一口雄钟,京城挂的是雌钟。只有大难之时才能撞钟,小和尚们不知这个妙用,金钟鸣响,皇上大吃一惊,认为志空有难,圣旨一道,忙命将士日夜赶赴慈云寺相救。将士们到了南高桥下马,问讯慈云寺有何大难,百姓们答道:“什么慈云寺,只是个妓院!”京都将士到了慈云寺,看到那里乱七八糟的情景,连志空也不相见,掉转马头,火速返回京城,向皇上禀报,皇上一听龙颜大怒,又圣旨
一道:“速捉志空和尚,押往京都斩首,慈云寺取土三尺,以平民愤。”从此,慈云寺的寺基就成了地田,至今还在,就在这块土地里曾出土过香炉、瓷罐、盆碗、玉器之类物品。现今香灰桥尚有痕迹,北房兜、店兜和圣堂墩仍是商墓村的自然村村名。
女儿桥的来历女儿桥地处千金镇东南,从前这里南北被河港隔断,没有桥,交通很不方便,河岸边住着一户人家,父女俩靠摆渡为生。光阴似流水,那女孩随着年龄增大,也一天天地懂事了,她看到过河的行人有时风里来雨里去,到千金做买卖很不方便。于是她心想:这里能造座桥那该多好啊!而后她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其父亲说:“造桥谈何容易啊,哪有这么多钱呢?” 一天女儿拿来一只小鸡给父亲看,说是从街上买来的。其父问她买一个小鸡来干什么?女儿很正经地说:“把小鸡养大,生蛋再孵鸡,小鸡养大再生蛋,就这样长年累月下去,总有一天会积累一笔钱造一座桥的。”父亲听后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小姑娘除了摆渡就是养鸡,并且把养鸡赚到的钱一分不用攒起来,几十年过去了,那姑娘成了老太婆,可造桥的钱还少一点,怎么办?就在为难之际,有一商人路过此地,听说了那姑娘的故事,就慷慨解囊,把缺少的资金全补足,就在当年摆渡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大桥,贯通南北,从此当地人去街上做买卖就方便多了。
后来姑娘老了离开人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造福子孙后代的姑娘,就给这座桥起了个名字,叫“女儿桥”。如今该桥在20世纪90年代修建公路桥时被拆了,只留下两边的桥墩,但新建的公路桥依旧叫“女儿桥”,因为人们永远忘不了这位可敬的姑娘。
乌盆的传说宋朝年间,在南窑桥村范围内,有两处砖窑,北面为北窑(鱼塘一带),南面为南窑,现南窑村村部北面约十多亩的地方就是。
这座窑地规模较大,烧窑的工人也很多。传说一次有一个商人路过窑边,已是傍晚时分,迷路了,准备向路人问路,正巧被一窑工碰到。商人向窑工问路,窑工见他穿着讲究,一副富人模样,便和他搭讪,从他口中得知商人从北方来,要到江南一带进一批丝绸,并且隐约听出他身上带有很多银两,于是那窑工便起了不良之心。
窑工很客气地请商人在他那儿留宿一晚,明早再赶路,商人一想也正好,便一口答应留下。窑工准备了好酒好菜热情地款待商人,两人边喝酒边聊天,非常投缘,并开始称兄道弟起来,喝了有四五斤酒,两人都醉眼蒙眬。酒足饭饱之后两人同床而卧,到了深更半夜,窑工轻轻推了一下商人,商人根本没有反应,熟睡如猪,那窑工便偷偷起身,伸出他有力而邪恶的双手狠狠地向商人的脖子掐了下去。商人哪能抵抗得了力大如牛的窑工,片刻便被窑工掐死了。
窑工盗走了商人的银两,并将他的尸体投进窑里焚烧,将其骨灰掺入泥土之中,做成了一个乌盆,从此无人知晓。可是那商人死得惨,阴魂未散。
有一天夜里雷雨交加,狂风大作,窑工便早早上床睡了,可到半夜突然听到啼哭的声音,窑工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披衣起床向哭声走去,仔细一听,原来哭声是从一堆废乌盆中传出的。当夜他失眠了,后来,每逢雨夜哭声都会隐隐约约地传出,连其他窑工也听到了。此事很快传到了青天大老爷包拯耳中,包拯得悉此事,觉得十分蹊跷,便和手下微服私访来到这里,通过多方调查,了解了案情。
窑工被抓,那个会哭的乌盆也被一起带走。在一天雨夜,包拯带着手下突然上乌殿,提审了窑工。开始窑工还百般抵赖,包拯便让手下把那会哭的乌盆请上了乌殿,点起了三炷清香,片刻,那乌盆果然呜呜啼哭,并将案情经过都哭诉了出来。窑工傻了眼,当场瘫倒在地,认罪画押。真相大白后,包拯惩罚了凶手,并下令将该窑地面取土三尺,夷为平地,从此该窑就不存在了,这乌盆一案也就是包公十大奇案之一。
无常的由来无常来自人间,传说很久以前,在湖州府东南的千金镇,有一户人家,父亲死得早,只留下娘儿两人,靠种田度日,家中有十来亩薄田,虽不富裕,但也扶贫助困,乐善好施,有求必应。
过去水乡人家田地离家很远,干活要经过几条河,走很多路,往往“无船不过港,划船大半晌”。因此午饭必须带到田头吃,否则就干不了多少活。
那户人家的儿子名唤“阿宝”,从小就跟父亲在田里干活。父亲死后,儿子也舍不得叫帮工,自己起早摸黑到田头去干插秧、除草、栽桑等农活。母亲在家负责烧饭划船送饭,一天一趟,少不了要走数里水路。
阿宝常年在田里干活,冬受寒风,夏顶烈日。一天小雨连绵,阿宝干活干得十分劳累,再加上肚中饥饿,心中好不烦闷。因此其母送午饭之时,阿宝也有一些怨言责语。其母听罢说:“阿宝,你爸死得早,娘是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的,你看那燕子喜鹊它们,对小鸟多么关心,你长这么大了,娘难道有少关心过你吗?”说罢,娘含泪摇摇晃晃回到家中。
第二天,娘中了暑,病情很重,等烧好饭划船送饭时,不觉眼前一黑,跌落河中,几口水下肚,命归黄泉。正在田里干活的阿宝哪知母亲落水身死之事,等到太阳过半,还没看到娘来送饭,索性到大树底下休息,等候他娘。忽然他看到树上的一只喜鹊领着一群小喜鹊在学起飞,非常辛苦,就联想到昨天责怪娘的事,十分后悔。想啊想啊,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心里酸一阵痛一阵,不觉红日已将西沉,赶忙回家向娘道歉。谁知走到家中,叫了好几声娘都没答应,即到河岸一看,娘已淹死在河中。阿宝懊悔莫及,跪在母亲的尸床前痛哭不止,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口不进食,身不解衣,就在这哭哭啼啼中身亡,一户人家,几天内死了两人,村里人都觉得痛惜。尤其是受到过他们资助的人家,每逢寒食清明,便洒些祭酒在门外,以示敬意。
后来,苏东坡在杭州做了通判,知道湖州府有这样一段故事,感慨万千。他看到世间少数坏人为非作歹,恶事做绝,毕竟杀头坐牢的有限,就以此编成脚本,说是阎王认为,一个是慈母,一个是孝子,都不该死。但人死不能复生,就封阿宝为阴司的无常,他的职权是,凡在世上罪大恶极的坏人,无常便可活捉关入地狱;倘有慈善布施的好人,即使阳寿已到,也可借尸还阳。并在东华大帝跟前塑了个神像,头戴“一见生财”高帽,手持铁链,腰系绳索的无常,用来劝规、告诫世上百姓,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
后人就称无常曰:“善人见他哈哈笑,恶人见他魂魄消。”这就是无常的由来。现在在千金一带的土地庙里,都可看到无常这个神像。
潮音庙的来历位于千金镇西北面的商墓村章家坝,坐落着一座庙宇叫“潮音庙”。从古至今,到这里进香拜佛的人特别多,除了邻近的香客人来人往,常年不断,就连江苏、上海、安徽等较远的香客也经常来这里进香。尤其是每年的七月中旬更为热闹,有来自江苏无锡、南通、昆山的,上海崇明的,安徽宣城的,等等,且这些进香的人大多是渔民。前几年,他们大多从水路上来,以至于进香的船只几乎把整个章家坝的河港塞得水泄不通;而这几年大多从陆上来,往潮音庙进香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何也?这里有这样一段故事。
北宋末年,北番金兀术入侵中原,徽钦二帝被俘。赵构也成了俘虏,因他年幼,只是当作人质,得到好生款待。后来,岳飞大元帅极力抗金,金兵屡吃败仗。于是赵构便乘机南逃,途中历尽艰辛,来到苏浙太湖流域的水网地带。赵构屡遇河川挡道,再加上金兵追杀,心中十分恐慌,幸有渔夫多次相救,总算保全了性命。然有六名渔夫先后遭到金兵杀害,他心中十分难过。谁知到了大家滩漾北岸又遇风险。赵构看到茫茫的白水,滚滚的波浪,叹了一声:“我命休矣!”此时此刻,一段巨大的木头顺流漂下,他认为河神显灵了,便跳上了巨木,随着呼呼的北风顺利地到达了南岸。这时他松了一口气,仰天长叹:“有朝一日吾能登上龙位,一定在此建造庙宇,以报神灵搭救之恩。”公元1127年,赵构果然做了皇帝,建立南宋。第二年,他不忘夙愿,便下了一道圣旨,在大家滩漾南面的章家坝建造了一座庙宇,赐名“潮音禅院”,并敕封河神为“潮王”,为他殉难的六名渔夫为潮王的文武官。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庙宇,更名为潮音寺。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被改为村部办公场所,因而得以保存,改革开放后,这里又开始变为寺院,香火开始旺盛。1993年6月,潮音寺经湖州市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成为合法庙宇,该寺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1996年改名潮音庙,2008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新建潮音大殿,2012年又兴建东殿和大戏台,规模不断扩大。
无为禅寺很久以前,千金镇金溪桥西南侧,原有一座寺庙,名曰“无为禅寺”,乃明朝军师刘伯温奉旨所建。当年军师刘伯温路经此地,觉得这里风水非常好,说不定若干年后会有真龙天子出现,他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立马授意刘伯温破掉所谓的真龙风水,以稳保他的皇位。
刘伯温奉旨命当地官吏建起了一座规模相当的寺庙,并起名“无为禅寺”,即意无所作为,永远出不了皇帝。寺的占地面积约二三十亩,寺内大雄宝殿供着三尊大佛并文殊、普贤等佛像,东西两大厢房由大、小和尚居住。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明清两代这里可谓古镇四大胜迹之首,平时香火旺盛,逢年过节,香客往来如梭,热闹异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寺还存相当规模,只是破旧与香客稀少而已。1955年,因蚕桑生产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决定在这里建一座茧站,经批准在这里拆掉旧寺,在原址上建造了金城茧站。以后,广大善男信女因拜佛烧香需要,在原寺南约一百米处自筹资金新建了无为寺大殿,自发恢复进香活动。
无为寺,又称“北寺”,当时它与排塘港南寺桥的南寺遥遥相对,皆为古镇的一大景观。原无为寺遗址,其鼓栋石、香炉、碑石等尚可在茧站内和寺的四周找到,最大的鼓栋石有三人合抱那么大,足以说明那时寺的规模和声誉。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千金无为寺,寺管四土祠(含山、千金、柳思、柳坞),附近寺院它为主,敬香拜佛要到无为寺”的口头禅。
柱墩石石碑及碑文天大人家据说在千金镇原句城村(现东驿达村)杨溪港北侧,有一家大户人家,姓史,家有三百亩高田,三百亩低田,还有三百亩排田,不管老天发大水还是干旱,总是有收成的,所以他不用靠天气好才有收成,用不了天上菩萨保佑,故称“天大人家”。
起先这大户人家乐善好施,还照顾一下左邻右舍,后来他家资产越积越多,可以说几世都享用不尽,这大户人家的子孙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坏,在当地作威作福,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一次,一个仙人下凡扮成讨饭的模样,来到天大人家门前讨饭,说是要给东家说说话,其实是想规劝一下主人要乐善好施,与人为善,千万不能再作恶了。门丁禀报东家,说有个讨饭的要见东家,东家听了说:“我家比天还大,讨饭的有什么话好说,真是笑死人,不见,不见。”讨饭的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下人说:“与人为善,唉!”叹了一声走了。
过了不久,一天天大人家出门做生意的船只突然被抢,排田被几阵大风吹得七零八落,无法再用。但对他家的产业来说也不致命。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他们家里还和以前一样无恶不作。没过几个月,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天大人家的前门、后门同时起火,烧了起来。管家发现后赶紧鸣锣喊救火,可前后左右人家出来一看,是他们家起火了,把拿在手里的桶、盆一放,连门都不出,随它烧去。天亮后,只见原来气派豪华的天大人家变成了一堆灰烬,好多人都烧死了,只剩下管家和老爷老太太三人。没过多久,管家趁主人不注意,在夜里卷走了家里剩下的最后一点银两,从此失踪。
老头老太因这么大的变故,经不起打击,没过几个月就相继离开了人世。
此后,天大人家的田地被当地老百姓瓜分,天大人家也在当地的富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一段时间里,铺桥、修路、接济穷人的富人出现了一大批,天大人家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蟹爪坟在千金镇金城村金家甸自然村的北侧,原来有一座古墓,左右两只石狮巍然矗立,石坊、石人、石马排列坟前,墓名曰“蟹爪坟”。据考证是明朝崇祯年间建造的,1953年,村里因兴修水利需要被拆除。
传说当时金家甸村有一金姓富翁,子孙满堂,有钱有势,但没有高官厚禄。于是金富翁便冥思苦想,高价请得“玄空飞星”掌门人沈先生为其寻找
一风水宝地重葬先祖。于是,沈先生便来到金家甸一带四处寻找风水宝地。
历时一月有余,终于找到了一块宝地,其形如蟹,巽庚两水汇合。沈说:“这确实是块宝地,你家先祖若葬于此,定会人财两旺,代代出官。不过,落葬以后,我的眼睛将会瞎掉,终身无靠……”金富翁一听,高兴极了,两只手往大腿上一敲说:“沈先生说哪里话来,你为我金家造福,不要说你两只眼睛瞎了,就是十只眼睛瞎了也不要紧,我当然会养你一生,并且每日一只鸡,好酒款待。”沈先生听到这里,心头大喜,认为瞎了一双眼睛也值得。于是便择了吉日良辰,让金家先祖的尸骨埋葬在蟹爪坟。
而后,日子过得很快,金家果然越来越好,儿子也考得了功名,沈先生的双目也慢慢失明了。金家对沈先生也不薄,一日一鸡、好酒好菜相待,沈先生虽然瞎了双眼,生活倒也十分舒适。一日,金家的一只大雄鸡不巧被淹死在粪缸里,金家想把它扔掉,但又感到十分可惜,倒不如洗洗干净杀了给沈先生吃了,反正他是个瞎子,看不到。但是这件事被金家的一个小丫头听到了,饭菜做好了,那、丫头拿到沈先生房间,沈先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并说:“好,今天的鸡特鲜。”丫头听罢哈哈大笑起来,说:“沈先生这鸡又大又肥,是跟往日不同,挺好吃的哦。”沈先生便大口大口吃起来,毫不在乎。那丫头看了又笑个不停,沈先生便说:“傻丫头,呆人多笑,呆狗多叫。
你看我吃可要把你笑死了。”丫头说:“先生你不但眼睛瞎了,连鼻头、耳朵都瞎了!”沈先生听了此话,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打破砂锅问到底,说:“呆丫头你到底在笑什么?讲给我听听看。”那丫头毕竟心直口快,就
一五一十地把粪鸡之事全都讲给沈听,沈先生听后气得要命,嘴上不说,心中却闷闷不乐。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金家待沈先生也大不如前。第三年立夏,沈先生的侄子来金家甸看他的叔叔,沈便把吃粪鸡和金家待他越来越差的事情悄悄地告诉了侄儿。侄儿听了便为叔叔感到不满,并且为叔叔出了个主意,要他设法破掉蟹爪坟的风水。
过了几天,侄子回家去了。沈先生对金富翁说:“老爷,我想来想去,此坟还有一处不足,如果坟前的石浜再加高三尺,中间加只石台,也许子孙即可成大官,金家更发。”金老爷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不久,金老爷就叫来泥石匠,按照沈先生的意图加紧施工,工程圆满竣工。
谁知沈先生是出于对粪鸡和金家不好好相待实行报复。与此同时,沈先生的侄子借故带他叔叔离开了金家,回到了石门。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因石浜石台过重压碎了蟹壳,蟹黄水都压出来了沾满了河港,一个生命旺盛的金蟹被压死了,一个好端端的蟹爪坟就这样破掉了,再也恢复不了了。从此以后,金家日渐败落,儿子也因官场犯错被发落回家,沈先生的眼睛也就慢慢重见了光明。
施三元的故事千金镇里浩村上有座施家木桥,桥北村上有个叫施三元的人,十分聪明,又很狡猾,关于施三元的故事很多,这里仅选两则。
(一)施三元和老和尚打官司一次,施三元外出游荡,时间已过黄昏,看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里很急,恰好看到有一小寺庙,只好到寺庙中恳求老和尚留宿,和尚看他可怜答应了他。老和尚没有别的床,只好让施三元和他一起睡。谁知到了次日清晨,施三元起床后拿着被头就走,和尚看傻了,火冒三丈问:“你怎么拿走我的被子,赶紧放下。”可他就是不放,怎么说都没用,两人争论不休。和尚只好拖着他到官府去评理。谁知到了官府施三元说:“我被子上有字,有证有据,哪里会是你的。”和尚一听便不明白了,县官叫衙役打开一看,果见“红绵绸,绿夹里,施三元出客被”十二个大字。县官把被子判给了他,和尚怎么也想不通,这被子上的字是什么时候写上去的。谁知施三元能用脚写字,老和尚哪里知道,晚上睡觉时他用脚偷偷地写好了,那和尚真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施三元唆使长工敲竹杠快过年了,有一好吃懒做的长工因东家付的工钱赌输了,愁眉苦脸,想想没钱怎么回家过年啊。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碰到了施三元,跟他说了此事,施说“这很容易嘛”,马上给他出了个主意。于是那长工到了街上,找到一家剃头店,轻轻地对理发师说:“我今年晦气重,请你帮我剃掉一边眉毛。”那理发师信以为真,就照他说的做了。剃好后那长工用镜子一照,大发雷霆:“岂有此理!怎么把我一边的眉毛刮了,叫我如何见人。”于是两人吵起来,这时施三元跑来问了一下,狠狠地批评了那个理发的:“哪有人理发要剃眉毛的,而且还剃一边,这绝对不可能。”还把理发的拉到一边偷偷告诉他,你今天碰到的是一无赖,看来没有五两银子是打发不了,要不我给你打个圆场,帮你说说好话,你出二两银子了事如何。理发的一听觉得飞来横祸,有口难辩,已经少到二两银子了,就认了吧,说道:“好了好了,给你二两银子算作补偿吧。”那长工接过银子,回到家里请施三元大吃了一顿,还多了一两多银子过年呢。
贞节牌坊贞节牌坊位于千金镇东驿达村树句头自然村,据传明朝时乡绅史家公子为抵御外敌入侵,从军边疆。数月后,杳无音讯,却传来史家公子战死疆场的噩耗,他父母和妻子悲痛欲绝,二老卧床不起,不久便先后去世。
祸不单行,接着没过几天史家又遇强盗抢劫,日子非常难过。更不幸的是史家媳妇,因她长得非常漂亮,是当地有名的大美人,有一天地方官路过她家门前看见了她,看得直流口水,回府后是什么事也不干,专门想把她娶回家做小老婆。地方官派人多次到史家说亲,可史家媳妇怎么也不答应。无奈地方官派人强抢。在强行威逼之下,她为了保住贞节,便怀着肚里的胎儿跳河自尽。
数年后,没想到史家公子根本没死,还打了胜仗,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大将军,衣锦还乡。到了村上,村中的男女老少大吃一惊,不知这位大将军到这里为何,通过一番交谈,知道他是史家公子。于是乡亲们便
一五一十地把他家中的遭遇告诉了他,公子听后非常难过,当场晕倒在地,史家公子醒后到坟上为父母和妻子上了香、磕了头,并请来工匠重新修整了坟墓,而后和乡亲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返京。
到京后,史家公子马上写好奏折,把家里的遭遇和地方官的暴行一一禀明了皇上,皇上听后龙颜大怒,马上派人把那地方官押解回京处以极刑。并发圣旨一道,为史家公子媳妇修建贞节牌坊一座。后来史家公子的故事和这
一贞节牌坊一直留传至今。现在,这贞节牌坊已经对该自然村里面的人家造成不便,可为纪念这位贞节烈女,乡亲们不管这牌坊如何给他们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不便,还依旧把它好好地保存在原地,以留后人瞻仰。
南北寺桥千金集镇南郊,有一条起北落南的河流,名排塘港。排塘港不长,仅六里许,可它河面上有两座桥,北端有座北寺桥,南面有座南寺桥。北寺桥是单孔石拱桥,青藤围绕,古色古香。南寺桥是五孔石板桥,建造精致,两边均有石栏,气势雄伟。这两座桥,与明朝两次立国有关。
北寺桥,也叫无限寺桥。元末,朱元璋的起义军路过千金。军师刘伯温见了一个龙状的地形,有龙头的地方就是无限寺桥处,千金西圣堂是龙尾。
龙形是要出皇帝的,自然要破这龙形地。刘伯温当即派了一支军队,在无限寺桥处挖港。收工时,刘伯温命士兵将铁耙都扎在地上。第二天排塘港里的水染红,“龙”死港挖成。刘伯温怕龙再活过来,又造了一座石拱桥,以镇住龙。刘伯温还不放心,又建造了庙宇。以朱元璋真龙天子之无限真气,来限制这“龙”的生长,桥遂命名为无限寺桥,庙命名为无限寺。为了更保险起见,在无限寺前,刘伯温亲自种了两棵香樟树,钉住了龙的两只眼睛,又在龙尾西圣堂处,亲自种了无数白果树,钉住龙尾。无限寺的开门住持,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他把无限寺治理得井井有条,还积蓄了一笔可观的金银,以备后代复修无限寺桥和无限寺之用。为防金银被盗窃,住持把金银藏了起来,留下了这样几句诗句:“上桥十九步,下桥十九步,要得财宝走十九步。
有人识得破,无限可兴富。”无限寺桥东西石阶均是十九步,藏金银处在于这“十九步”是如何走法,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做了皇帝。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有一个勇猛的智勇和尚,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智勇是南方人,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时,不愿北上,请示留在南方。明成祖心想,镇守南方安全,确实需要有忠于他的人,就同意了智勇的请求。智勇留在哪里?留在南京用意太露。选来选去,选中了湖州府归安县千金排塘港南端。
此地离南京不远,南京一有风吹草动很快就能知道,再是正好看守北面的龙兴之地。朱棣留下智勇的同时,还留下了智勇的一些僧侣兵。于是在此建造了一座寺庙和一座桥。因北面有了无限寺,寺便称南寺,桥相对北寺桥而称为南寺桥。为了使智勇的军情迅速报到京城,明成祖特地铸造了一口千斤重的金钟,一旦探明有谋反之事,智勇或部下只要一拍金钟,响声震荡后传到京城皇宫里,明成祖可立即发兵镇压。智勇死后,又传了几代,寺中住持有个酒色之徒去妓院包了一群妓女,到南寺中寻欢作乐。一日,妓女们进行吃瓜子比赛,她们围着挂在空中的金钟,将瓜子壳吐在金钟上,那皇帝在北京宫里,听到金钟频频震响,以为南方出了叛贼,火速派了一位元帅带兵前来。这元帅马不停蹄地开进南寺,来问叛贼情况,谁知一群妓女在频频向金钟吐瓜子壳,元帅大怒,军国大事,岂能如同儿戏!拔剑将妓女与和尚全部杀死,又一剑砍断了金钟的金链条,一脚将金钟踢到排塘港里,还一把火烧了南寺,烧了三天三夜。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捕鱼人来到排塘港捕鱼,
一网撒下去,觉得沉甸甸的,是啥东西?拉起网,原来是金链条的环挂在了渔网上。捕鱼人高兴得心里直跳,拉住金链条,一节一节往渔船中装。这是吊金钟的金链条,长得很,怎么也拉不完。眼看渔船快沉了,捕鱼人赶紧提起刀,去砍金链条。金链条哪里容易一刀砍断,一连砍了好多刀,不知怎么一来,刀口碰了手臂一下,捕鱼人也不在乎,好在金链条已砍断。他忙摇着船回家,心想这一世可以享福了。谁知,夜里手臂发痛,坐起点灯一看,原来是白天刀口碰伤处已有脓,痛得他一夜未睡。第二天,捕鱼人就去医治,可不管怎么求神拜佛,伤口总也医不好。金链条换成了钞票,钞票再去买药求医。金链条终于有一天全部花完,刀伤处竟好了。捕鱼人说,不捞金链条,我倒可以少吃这么多年的刀伤之苦。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金链条,金钟也无影无踪。
北寺桥如今还在,南寺桥已改建成巍巍水泥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