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荫童心小镇
规划图福荫童心小镇福荫童心小镇位于千金镇商墓村。商墓村位于南浔区最南端,与德清县钟管镇交界,占地面积3.86平方公里,总人口2100人。一直以来,商墓村依托潮音庙为特色旅游景点,围绕渔业、水乡、古村落等村庄特色,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早在2010年,商墓村已成为全区首批省级旅游特色村。
2014年更是获得国家A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潮音庙现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福荫童心小镇包括三个方面,即打造以潮音庙宇、宗教文化为核心的“福荫商墓”;打造以农耕农趣、亲子乐趣为主题的“童心商墓”;打造以水乡湿地、花海世界为特色的“彩色商墓”。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千金镇商墓村的福荫童心小镇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小镇。小镇景区内风光迷人,土地肥沃,水陆交通发达,河道星罗棋布,处处小桥流水,遍野桑林池鱼,尽显田园风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并拥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2017年举办了千金镇首届福荫童心旅游文化节。“这次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商墓村‘福荫’和‘童心’文化的窗口和平台。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在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景观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力度,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小镇。”千金镇党委书记汤佩佩表示,福荫童心小镇依托商墓村传统水乡风光,整合人文景观资源,紧抓特色小镇创建机遇,结合“全域旅游”背景下多元需求的市场导向,以“福音商墓”“童心商墓”“彩色商墓”为主题,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目标,借助水巷、村落、田埂、石板桥等乡土元素,营造小镇“湖中湖”“岛中岛”的特色风貌。
千金镇将以福荫小镇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把千金打造成为文化艺术产业定位鲜明、旅游休闲功能完备、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
塔地遗址详见第三章《塔地遗址》。
潮音庙潮音庙位于千金镇商墓村章家坝,始建于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敕封河神为“镇海潮王”,为报答神灵搭救之恩所建,赐名“潮音禅院”。经数百年保存至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扩建,更名“潮音寺”。苏、浙、皖三省环太湖一带渔民把潮王认作渔家先祖,称作“渔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和七月十二至十六在此烧香拜神,尤其是每年七月中旬,这里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渔神庙会,最多时有一千多只渔船、四五千渔民,再加上千金镇首届福荫童心旅游文化节潮音庙远景潮音庙“渔神庙会”当地善男信女,总人数有七八千人。
主要有抬菩萨、烧香塔、做戏、拜忏等活动,祈保鱼花万倍、五谷丰登、人财双盈、民众安康。1993年
6月,经湖州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成为一个合法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1996年,潮音寺归属道教,更名“潮音庙”。2008年,新建了潮音大殿和观音佛殿。
东马干遗址东马干遗址位于千金镇东马干村西侧,遗址范围南至板桥港,西北为田湾里村,北部为大片桑地面积共3万平方米。地表采集的标本有石器和陶片,其中一件长达17厘米的石凿完整无缺,已由湖州市博物馆收藏。陶器类别可分为夹砂陶、泥质陶和印纹硬陶等,采集的陶器残片可辨器型有鼎、豆、罐、釜等,印纹陶的主要纹饰有绳纹、席纹、曲折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经过实地调查和局部剖面比较,东马干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现桑地1市尺以下仍有良渚文化时期的完整陶器出土。该遗址属良渚文化时期或更早期的史前聚落遗址,一直延续到马桥文化时期,对江南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2011年2月,东马干遗址被湖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2月,东马干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堂墩遗址圣堂墩遗址位于千金镇商墓村圣堂墩,遗址分布范围南以沙浦渡为界,北至姚家兜自然村,西到店兜自然村,东邻圣堂墩村,遗址范围内主要地貌为桑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现地表可采集到的遗物以陶片为主,其中印纹陶片居多,纹饰有细麻布纹、叶脉纹、回纹、方格纹、曲折纹等,另有少量夹砂陶鼎足和石器残件。
从采集到的标本分析,遗址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20世纪80年代,遗址曾出土玉器、石器等,均收藏于湖州市博物馆,其中带木柄石斧为国家二级文物。2003年,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贞节牌坊贞节牌坊位于千金镇东驿达村,冲天式石柱牌坊。牌坊为紫色武康石构建,现仅存明间,面阔2.65米。石柱方形抹角,额以上雕祥云纹,间有鹤纹,柱头为素面球形,大额枋榫卯作穿柱式,额面分别有祥云托月、奔马、如意头、绶带及缠枝花卉等纹饰。地方志书无此牌坊记载,从风格判断,当为明朝遗物,民间口碑传为旌表乡绅史家媳妇所立。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局公布其为文物保护点。
明嘉靖“折征包补田粮碑” 明嘉靖“折征包补田粮碑”通高170厘米,宽80厘米,太湖石质地,位于千金镇东驿达村永福庙内。碑额书正楷“归安县新建十五区东七千西八千折征包补田粮碑”,碑文有22行,满行54字。碑文主要记叙明代嘉靖时期,归安县十五区(现南浔区千金镇范围)地广人稀,受赋税及自然因素影响,弃耕抛荒现象严重,影响当地粮食生产,为鼓励农户租地种粮,官府承诺不论官田、民田,以“折征包补”形式,减轻种粮户的负担,增加其收入。
圣堂墩遗址远景折征包补田粮碑为示诚信,归安县衙门特用立碑形式安民告示,一通石碑立于归安县衙门前,
一通石碑置于千金无为寺中。碑文落款时间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六月十五日。碑身周边饰卷草纹,碑额饰祥云纹。该石碑原置于千金镇无为寺庙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无为寺被拆,石碑移至他处。20世纪90年代,东驿达村民将石碑安置于永福庙内。嘉靖“折征包补田粮碑”是研究明代田粮制度与赋税的重要物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红专桥红专桥位于千金镇原轮船码头旁,是一座东西向钢筋混凝土拱桥。红专桥全长38米(含引桥),桥面宽3.5米,主孔横跨小河两岸,跨径18.5米。
主孔两侧各有三个拱洞,用于分解桥体重量。引桥下各有一个大拱洞,用于路人通行,桥墩为花岗岩块石砌筑。红专桥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带有红专桥鲜明的时代印迹,桥中心两侧的水泥预制栏杆有模印的牌匾“毛主席万岁”;主拱上方嵌花岗岩桥额,桥额铭文为阳文隶书“红专桥”,署“一九七一年,
七月一日建”款。桥名“红专”,意为“又红又专”,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当时学校的教育宗旨。红专桥西堍为原千金镇中学所在地,取其名,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2011年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将红专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茧站金城茧站位于千金镇,占地面积约7400平方米。茧站始建于20世纪
50年代初,主体建筑为“凹”字形茧库,由三幢南北向的两层茧库和一幢东西向的两层茧库组成,库房间可以相互贯通,茧库楼板多用10厘米宽的竹板铺设,以利于干茧通风储存。与茧库对应的是宽敞、高大的人字梁结构穿堂,设十二门烘茧灶。茧站东边有食堂、水塔、宿舍等辅助用房。茧站设有
三处大门,两侧临河,一侧为公路,便于蚕农水陆运输鲜茧。茧站建筑多为人字梁架构,上铺机制平瓦,墙体多青砖平砌,外抹水泥灰浆,金城茧站每年向国家提供干茧上万担(每担50公斤),为湖州市现存规模较大的茧站之一。
千金镇金城茧站千金砖瓦厂远景千金砖瓦厂千金砖瓦厂位于千金镇北,千金塘北岸。始建于20世纪
50年代末,占地面积曾达近百亩,现仅存主体烧砖车间和烟囱,保存完好。它业已成为千金镇20世纪乡镇工业辉煌的象征。
无为寺桥位于千金镇南,东西向跨金溪墉(又名排塘港),又名无为桥、金溪桥。
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桥上须弥座桥栏构件为宋代建筑。桥圮后,由无为寺僧人化缘募捐,重建于清光绪年间。
无为寺桥,单孔薄拱薄券半圆形石拱桥,长20.5米,宽2.9米,高4.7米,孔宽9.5米。上下台阶各17级。拱券为纵向分节并列砌置,肩墙用花岗岩错缝平砌。桥面呈弧形,桥栏为须弥座,间置方形素面望柱。间壁石悬挑,素面。长系石刻有楹联。桥体长满青藤、杂树。桥下河水清澈,两岸水草丛生。桥栏大部分已损坏,但桥面尚好还能通行。
万年桥位于千金镇粮站南,南北向横跨千金镇市河。始建于宋末,清同治《湖州府志》有记载,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
万年桥系单孔薄拱薄券半圆形石拱桥,长23.4米,宽2.9米,高6米,拱宽9.9米,净空高5米,显得高峻雄伟,上下台阶各18级。拱券采用纵向分节并列框式砌置法,肩墙采用靴钉式错缝砌置法,上半部为花岗岩,下半万年桥部以砂岩为主。桥面两侧桥栏凿成吴王靠,桥栏为素面栏板,间置望柱,现存4根,桥顶望望头雕刻石狮,神态生动,余为束莲。桥心石为变形法轮图案。栏板两端为卷叶纹抱鼓石。长系石刻有楹联。该桥桥顶素面栏板阴刻“奉宪永禁扒螺捕鱼”,为保护生态和保护桥址,在桥醒目位置上刻字宣示,是罕见的。
韦天桥俗称缘天桥,位于千金镇南窑桥村南,南北向跨韦天桥港。始建于清乾嘉年间。
韦天桥,五孔石梁桥,长52.2米,宽2.1米,高2.6米,中孔宽6.2米,边孔宽3.6米,上下台阶各5级。桥面略呈弧形,用条石铺砌,桥心石为两块条石镶嵌在中心条石两侧,刻有主体吉祥叶状图案。因韦天桥港河面宽阔,采用引桥技术,南北引桥长分别为19.5米和11.5米,石壁形墩两端置壁石韦天桥梁以承载桥面,引桥肩墙采用长条石错缝平砌,并与边孔石壁形墩紧连。排柱石由4条长柱石并列竖砌。排柱石额刻楹联,桥面干栏式素面石栏,桥栏监制4对方形边框纹望柱,桥栏两端安圆角形抱鼓石。台阶上铺筑水泥预制板形成坡面。
韦天桥是湖州市较长的石梁桥之一,整座桥造型如弓,结构轻盈,加之引桥特别长,形制美观,是研究古代石梁桥的宝贵实物。
崇福桥位于千金镇商墓村,南北向跨沙浦港。始建于清代中期,同治《湖州府志》录有该桥。崇福桥,三孔石阶石梁桥,因引桥较长,俗称长尾巴桥。长38.4米,宽1.9米,高3.1米。北边引桥长
19.4米,上下台阶各7级。桥面为板梁结构,无护栏,排柱石有6条柱石并列竖砌,架于河床槽石上,系梁4根承载桥面。肩墙由花岗石、石灰岩和武康紫石混砌,错缝叠置。现台阶处已用水泥浇筑成缓坡。
南高桥位于千金镇商墓村,东西向跨村河。始建清代中期乾隆年间(约1750年),1916年重建。
南高桥,五孔石阶,长47米,宽1.95米,高3.15米,桥面为板梁结构,长条石3块纵向铺筑桥面。系梁石两端素面椭圆形,排柱石由3块条石并列竖砌,肩墙和引桥护岸石连成整体,中嵌系梁石,条石错缝平砌,引桥坚固, 崇福桥东堍引桥长5米,西堍引桥长9米,台阶各5级。现为行车方便,两堍引桥台阶上铺水泥板,形成斜坡。中孔排柱石基部用三角铁箍护,以保护桥柱。桥西岸为一片桑林。
章家桥位于千金镇朝阳村章家桥自然村,东西向横跨二坝港。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
章家桥,单孔石阶石梁桥,长13米,宽1.8米,高3.3米,上下台阶各6级。桥面为板梁结构条石铺砌,桥心石有圆形类似风火轮图案的雕刻。两侧无桥栏,排柱石由3条柱石并列竖砌,上端系梁坚壁石外伸,并承载桥面。
桥台肩墙采用条石交错垒砌,南侧肩墙西边安系缆石,为古桥罕有。桥额除凿刻桥名和建造年代外,还刻有资助者姓名。桥虽不大,但造型古朴凝重。
附一:千金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点)
1.东马干遗址,省文保单位,2017年2月公布,新石器至商周古遗址,东马干村。
2.庙头角遗址,市文保单位,2011年2月公布,新石器至商周秦汉古遗址,东驿达村。
3.红专桥,市文保单位,2011年2月公布,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千金村。
4.圣堂墩遗址,市文保点,2003年8月公布,新石器至西周古遗址,商墓村。
5.塔地遗址,市文保单位,2015年11月公布,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千南高桥金村。
6.韦天桥,市文保点,2003年8月公布,清古建筑五孔石梁桥,南窑桥村。
7.万年桥,市文保单位,2015年11月公布,清光绪古建筑单孔石拱桥,千金镇粮站前。
8.无为寺桥,市文保点,2003年8月公布,清古建筑单孔石拱桥,千金镇茧站前。
9.南高桥,市文保点,2003年8月公布,1916年古建筑五孔石梁桥,商墓村。
10.贞节牌坊,市文保点,2003年8月公布,明代,东驿达村。
11.嘉靖“折征包补田粮碑”,市文保单位,2015年11月公布,明代石刻,东驿达村。
附二:千金镇部分出土文物夹砂红陶鬶新石器时代,残高19.6厘米。该陶鬶又称袋足鬶,三足对称,线条流畅,饰半环状把手,两足上部饰扁平系及绳索纹。2004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
泥质红褐陶罐新石器时代,口径11.2厘米,高16.2厘米,底径11.6厘米。器身浑圆,上腹饰多道褐彩弧线组合成首尾相连的凤鸟纹(或漩涡纹),反映出较高的制作工艺和彩绘水平。2004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
象牙椎发器新石器时代,长20.2厘米。呈黄白色,局部黑色,顶部为半圆球形,制作精美。2004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
带柄石斧马桥文化时期,石斧长16.5厘米,宽3.6厘米,厚4.4厘米。青灰石质,双刃,磨制精细。1974年千金商墓村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