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千金》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78
颗粒名称: 考古报告
分类号: K878
页数: 4
页码: 27-30
摘要: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湖州市千金镇塔地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已发掘面积近35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时期的墓葬58座,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各时期的灰坑130座,良渚早期房址1座,出土陶、石、玉、骨、木、象牙器等文物800余件。
关键词: 千金镇 塔地遗址 考古报告

内容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湖州市千金镇塔地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已发掘面积近35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时期的墓葬58座,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各时期的灰坑130座,良渚早期房址1座,出土陶、石、塔地出土文物玉、骨、木、象牙器等文物800余件。
   马家浜文化遗存主要有灰坑与墓葬。灰坑平面多呈不规则形,多数为堆置生活废弃物的垃圾坑,出土有腰沿釜、鼎、牛鼻耳罐、甑、豆、侧把盉等遗物。墓葬22座,呈排列有序的四排,集中分布在发掘区的西北部。由于该区域在先期的土地平整过程中已被推土机推到生土层,故墓葬原先的开口层位已无法确认,但个别墓葬间的叠压打破关系显示出这批墓葬原先当存在着开口层位上的早晚不同。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狭长,填土分黑褐色和黄褐色2种,从打破关系看,填黄褐色土的墓葬在入埋时间上早于填黑褐色的。墓内人骨大多保存较好,头向均朝北,但葬式有俯身直肢、侧身直肢、仰身直肢和侧身屈肢等多种,面向多数朝西。多数墓葬无随葬品。6座墓葬出土了包括玉玦、玉管、象牙椎发器、骨管串、骨匕、纺轮等在内的随葬品。其中M56被马桥文化灰坑H125打破,仅存头部,葬式不明,头骨面向朝西,除在上下耳部各发现玉玦一枚外,还出有玉管与骨匕各
  一件。M40墓主为一位25—30岁的女性,头前出土一件形体粗大的象牙椎发器,显示出其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
   崧泽文化遗存仅见少量墓葬与灰坑。灰坑3座,平面近圆形,斜壁,除垃圾坑外,还有储藏坑。H100为崧泽早期灰坑,除出土的瓦棱鼎足具有典型崧泽文化风格外,腰沿釜、牛鼻耳罐、圆锥形双目式鼎足等,陶片都具有鲜明的马家浜文化风格。H48为崧泽文化晚期灰坑,近底部出土摆放在一起的7件完整陶杯和一把石犁,应是专门用于储藏生活与生产用具的储藏坑。墓葬2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填灰黄色土。人骨保存一般,仰身直肢葬头向南。其中M35中部被马桥灰坑H45打破盆、豆、壶、杯、塔地出土文物鼎、骨镞等7件随葬品分置于人骨的头前脚后。从随葬品形制来看2座墓葬都属崧泽文化晚期,其中M35内出土的假腹杯是太湖西南湖州地区该时期的特色,也是目前所见此类杯分布的最东限。
   良渚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发掘区内一南一北的2条河沟内及其两侧。2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河沟上部宽约10米、最深处约2米,南北对应,但中间有近10米互不贯通的间隔。这2条河沟最迟在崧泽文化晚期已经出现,最初很可能是为解决聚落内部用水问题而特意开挖的引水沟,其间的间隔是供人进出的通道。良渚文化早期的遗迹有沿河沟两侧布局的迹象,墓葬埋设在河沟南北两侧贴近河沟的近处,墓葬再外侧为居住址。房屋基址F1位于南段河沟北侧10余米处,由于后世人类活动,其生活面已遭破坏,但柱洞保存相对完好,东、西两面的墙体各为双排柱形式,北面墙体为单排柱,在西北角墙体外有由7个小柱洞形成的封闭式近圆形附属建筑,南面墙体后世破坏情况不明。良渚文化早期墓葬布局清楚,保存较好,位于房屋基址与河沟间的空隙地带,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头向南,出土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器类有鼎、豆、壶、圈足盘等,其中的粗泥陶凿形足鼎、卵腹杯等都保留着鲜明的崧泽文化风格,少数墓葬中也出有石钺与小件玉器,但未发现显贵者墓葬。良渚文化中晚期墓葬受马桥时期的扰动严重,但从2件残碎玉璧等出土物分析,良渚文化中晚期的塔地聚落应较早期有更大的发展。
   南北2条河沟内的堆积都有自两侧边缘逐渐向中心淤满的现象,从出土物来看,河沟是经良渚文化晚期至马桥文化时期的长期垃圾倾倒而淤平的,其中更以良渚文化晚期的堆积为主。河沟内的多个良渚堆积层内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石器、陶器及各类有机质物品,有机质物品主要出土在良渚文化时期的淤泥层中灵芝、外套竹编的葫芦器等都填补了良渚考古的空白。陶器中袋足仅以口沿计就有60件之多,可修复的有10件,反映出此类器形在塔地良渚晚期社会生活中的普遍使用,而高把、下部起台阶、中有圆形与弧线三角镂孔的豆,口部带压印纹的圈足小杯,带长喇叭形套管的玉锥形器等多种器型都跟花厅与好川出土的同类器相近。灰坑H8中出土的泥质黑皮陶管状流盉、直口罐、垂腹鼎以及拍印条纹的鼎等多件陶器也显示出跟好川文化相近的文化特质。
   马桥文化遗存在发掘区内分布最广,除堆积较厚的地层外,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灰坑,其中尤以井状坑最具特色。井状坑平面分圆、方2种,坑壁都较陡直,现保存深度大多在150厘米以上,少数坑内出有完整的印纹硬陶凹圜底罐,个别还出土了多件器物。灰坑H92内出土的9件器物分上、中、下3个层面,显示出延续使用和堆积的迹象。
   塔地遗址是目前太湖西南地区所发现的史前文化序列保存较完整的少数遗址之一,对该地区史前文化演进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与花厅、好川文化形制相近的多种器类的发现,首次将花厅、良渚与好川文化联结起来,对探讨良渚文化的下限年代及其与大汶口文化、好川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知识出处

美丽千金

《美丽千金》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千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据清光绪《归安县志》记载,“千金市在县东南六十里,宋为千金墟”,“汉吴王刘濞曾铸钱于铜岘山,置库于此,故名”。商墓、东驿达、西驿达、金城、句城等古村名一直保留至今,令人神往。著名的塔地遗址,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印纹陶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于一体,经世界遗产大会和中央电视台宣传,更是闻名遐迩。千金剪纸,是千金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和人文情怀的最佳体现,是千金百姓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最真实展露。纤纤素手于劳作之余精心剪裁,以剪纸祈福纳祥,美化生活。千金剪纸已成为浙江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千金也因此被誉为“剪纸艺术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千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