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美丽千金》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75
颗粒名称: 考古发掘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15-16
摘要: 2004年2月初,在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千金村塔地一带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红烧土、灰坑、陶片、石器等文化遗迹、遗物。当地政府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关键词: 千金镇 塔地遗址 考古发掘

内容

2004年2月初,在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千金村塔地一带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红烧土、灰坑、陶片、石器等文化遗迹、遗物。当地政府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湖州市文保所随即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钻探及小范围试掘。初步判断该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主要文化内涵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等,这是一处延续时间长达3000多年、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鉴于塔地遗址已大面积暴露在外,为避免该遗址遭受更大的破坏,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考察塔地遗址现场,先后五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并从紧张的财政预算中拨出263万专项考古经费,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湖州市文保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塔地遗址进行约5000平方米的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
   塔地遗址考古发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4年4月初开始至7月
  21日止,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国耀研究员担任领队,工作人员10人,民工日平均35人。第二阶段从9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止,由蒋卫东研究员担任领队,工作人员15人,民工日平均45人。整个发掘期间,从领队到民工,无一不兢兢业业、爱岗敬业,认真对待每一片出土遗物和每一个遗迹现象,胆大心细,确保整个发掘进程科学而有序且快速地进行。为确保塔地考古发掘的顺利进行,市、区文物部门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制订了详细的安保工作计划。公安部门不仅在发掘区外设置了警戒线,还在工地文物临时库房安装了铁门、铁窗和报警器,并专门派出6名保安进行24小时巡逻值守。对重要出土文物的运输派警车护送。公安干警的辛勤工作,保障了塔地考古发掘全程安全无事故。
   塔地考古是湖州考古史上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约5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这在中国史前文化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也是少见的。
  发掘期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计算考古发掘机系、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先后到现场进行了地理、人类体质、孢粉等方面的研究,采集了近百袋有机物以备做C14年代测定。
  塔地考古充分运用了当今中国考古工作广泛运用的现代化科技研究手段,多学科交叉进行,以期尽可能地将考古研究深入推进。塔地考古发掘工作因其严格遵守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而敢于向全国所有专家学者,敢于代表中国考古界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们考古发掘过程的所有技术细节:刮光地层平面、寻找判断遗迹现象、清理、照相、绘图、提取文物等。
   塔地遗址发掘,是在中外考古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指导下进行的。发掘期间,日本学者中村慎一先生,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朔知先生,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些考古专家及湖州附近的一些兄弟单位,如长兴、安吉、德清、桐乡、海盐、良渚、余杭、苏州市博物馆等文博同行先后到现场参观、考察,考古队与他们就塔地发掘情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另外,塔地遗址考古还为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各两名研究生提供了实习研究的工作平台。

知识出处

美丽千金

《美丽千金》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千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据清光绪《归安县志》记载,“千金市在县东南六十里,宋为千金墟”,“汉吴王刘濞曾铸钱于铜岘山,置库于此,故名”。商墓、东驿达、西驿达、金城、句城等古村名一直保留至今,令人神往。著名的塔地遗址,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印纹陶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于一体,经世界遗产大会和中央电视台宣传,更是闻名遐迩。千金剪纸,是千金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和人文情怀的最佳体现,是千金百姓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最真实展露。纤纤素手于劳作之余精心剪裁,以剪纸祈福纳祥,美化生活。千金剪纸已成为浙江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千金也因此被誉为“剪纸艺术之乡”。

阅读

相关地名

千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