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49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旅游
分类号: F592.7
页数: 5
页码: 1168-1172
摘要: 菱湖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古村著姓望族的名人辈出;古镇、古村、古桥、民居、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使菱湖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大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水乡湿地风貌和深厚的人文基础。
关键词: 地方旅游业 旅游业经济

内容

菱湖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菱湖镇域原生态的水乡菱湖湖群湿地是杭嘉湖平原最大湿地,孕育了五千年良渚文化传承下来的灿烂文明,有独特的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三国·吴时杨俊成率先掘池养鱼、从九江采运鱼苗的全国最早人工养鱼形成的鱼都文化、鱼美食;“无船路不通,无桥路难行”的“百桥之乡”;湖丝之冠的五千年蚕桑丝绸之都;省民间文化“灯谜之乡”;古村著姓望族的名人辈出;古镇、古村、古桥、民居、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使菱湖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大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水乡湿地风貌和深厚的人文基础。2003年10月,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组评审菱湖镇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有47件,其中菱湖桑基鱼荡为旅游资源最高等级5级;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6处、市文保点17处,区级重点文保单位
  10处。
   第一节旅游资源 太湖南岸杭嘉湖平原最大湿地菱湖的地貌特点是襟山带水,西侧靠天目山余脉道场、云巢、西塞山,地处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势低洼,称水乡平原太湖南岸的“锅底”。东苕溪(龙溪)贯穿南北,河港纵横交错,漾荡星罗棋布,属于江南大运河西系运河水系,全镇面积108.9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1.795平方公里,水田面积28.128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占全镇土地面积55%以上,古称“水乡泽国”。菱湖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农业仍保留“三三制”模式,为以水域面积比重较大特点的特殊农业区——“菱湖湖群渔、桑、粮区”,百余平方公里的菱湖是湖泊性湿地,至今原始生态保存完好,自然景观优美;河漾港汊汇错,塘兜墩荡散落,地貌极为丰富;河岸杨柳成行盘根错节,浅滩芦荻萍莲丛生,乔灌草本茂盛,成群白鹭或栖息于鱼簖、池荡、田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赞誉的桑基鱼荡和桑基圩田更是菱湖湖群湿地的典型;而河边绿荫中的宁静古村更是都市人向往中的“桃花源”。
   桑基鱼荡和鱼文化以菱湖为中心的6万亩桑地和11万亩鱼荡,相连相倚,蔚为壮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和国际地球物理基金会赞赏的我国唯一保留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荡的集中地,加上成片的桑基圩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古代菱湖人民根据水乡特色创造的“菱湖湖群粮桑渔区”。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养鱼培训中心在最近20年间,连续每年组织各国养鱼技术人员参观菱湖人工养鱼的基础上,2002年6月,正式确立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养鱼培训中心菱湖桑基鱼荡教学示范基地于射中村,综合利用农林渔牧的桑基鱼荡,具有很高的科学实用价值,每年接待国外养鱼专家学者百余人。2004年10月,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组的专家学者经考察评估后,公布菱湖桑基鱼荡为全国旅游单体最高等级的5级。
   传统鱼美食佳肴菱湖水域广阔,生长着丰富的鱼鳖蚬蚌等水生动植物。
  由于菱湖人工养殖淡水鱼经验丰富,技术高超,加上水质好,所以淡水水产品一旦烹饪后,食之鲜嫩味美无泥土味。菱湖人烧鱼技艺名扬各地,传统佳肴有烂糊鳝丝、炒鱼、红烧肚档、白烧鱼头汤、“抢挑小梁王”、咸菜黑鱼片、臭豆腐嵌虾仁、虾仁妙臭豆腐、田螺嵌肉、炒螺蛳、甜心菜竹笋咸肉笃蚬肉、白炒贻蚬肉、清蒸河鲫、乳瓜鲫鱼嵌肉、清蒸鳜鱼、鳑鮍炖蛋、酒糟鳑鮍马、碎鱼干清蒸、葱花河虾、清蒸白鱼、清汤波菜鱼圆、炒豁水、酸辣炒头尾、花鲢头粉皮、暴腌鱼烧粉皮、清蒸甲鱼、清蒸鳗鲡、红烧段鳝、青菜梗红烧鱼、老豆腐烧泥鳅、鱼味饭圆、鱼汤饭等。
  历来有“正月鲫,二月鳑,菜花鲤鱼桃花鳜,黄霉季节吃鲌,夏吃黑鱼抱籽虾,秋尝鳗鲡吃鳑蟹,冬食鲢鳙鱼汤饭,除夕夜宴腊鱼头,逢年过节青草鳊。”且有“鳊鱼头、青鱼尾、草鱼肚档、鲫鱼背”的吃法,千百年来,形成运用炖、烧、炸、炒、烩、灼、熘、烤、蒸等烹调方法,把鲜鱼加工成片、卷、块、丁、茸、条、全鱼等七大类。
   百桥之乡和船文化菱湖河港纵横交错,历史上以桥多闻名。菱湖古桥,有单孔石环桥、三孔石拱桥、石平桥、三孔石梁桥、五孔石梁桥;而现代桥梁多为大跨度双曲拱式水泥桥和钢筋水泥斜拉桥。
   穿行在河漾荡浜中的各类大小船舶,折现菱湖丰富的水乡船文化。有大小渔船、划船、脚划船、摇船、舴艋、活水船、连家船、丝网船、钓船、扒螺蛳船、鱼秧船、大鱼船、拖网船、敲绑船、木鸭(鹭鹚)船、黄鸭船、滚钓船、虾笼船、鳝笼船、捉鳖船、扒蚌蚬船、嘀动船、罱泥船、丝船、叶船、茧船、收租船、航船、郎中船、快班船、龙船、戏船、班子船、娶亲船、花船、圈棚船、砻糠船、石灰船、扒垃圾船、轧米船、冲板船、水果蔬菜船、餐船、烧香船、神船、灵船、打捞船、哨船、拳船、拉渡船、摆渡船、轮船、货轮、水泥船、铁皮船、挂浆机船、汽艇、游船、帆船、菱桶等,各有各的用途。
   湖丝故乡和蚕桑之都菱湖是全国著名的五大蚕桑产区之一,明清时期古代三大丝市之首。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距菱湖10余公里,距今4700年以上,考古发掘出世界上最早的丝带、丝织品;汉时菱湖就是桑林遍野,菱湖的丝绸为唐朝贡品,湖州府“丝则各县俱有之,唯出菱湖为第一”、“出菱湖者佳”,即湖丝的产量、质量向为菱湖独占鳌头,清后叶,1878年菱湖产丝499.72吨,为南浔、双林、新市三地生丝总产量的82.03%;次年545.07吨,超过嘉兴府、接近杭州府总产量,占全湖州府三分之一,全省近五分之二。菱湖是湖丝故乡,产质量为湖丝之冠。现丝绸之路集团公司的浙丝二厂电脑织锦车间,生产的电脑真丝织锦书法美术艺术品,开创了菱湖丝织工艺的新高峰。广袤的桑林曲径,边休闲边采摘桑葚(果),是农家乐旅游休闲的又一好去处。电脑丝织艺术品更增添了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组织参观养蚕、喂桑叶、结茧、缫丝、织绸、从农业到工业也可成为特色工厂企业旅游项目。
   神话之都和古传说菱湖射中村有动人的古神话故事流传,《山海经》记载的四千多年前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传说故事流传数千年,发生地就在射中村,那里有代代相传的箭墩、箭潭、九龙戏水池、“朝管吴江,夜管射村”的羿神——土地神庙遗址;朱家坝村古龙山寺,有清顺治帝圆寂的传说,顺治帝在朱家坝为民办事的故事广为流传;竹墩村有皇后沈珍珠、楠木百桌厅、楠木埂、良山点将台等沈氏家族兴衰传说;下昂村有赵孟頫苦读、为桥题字和浮霞墩的传说;以及菱湖古代清官贤吏的众多故事传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
   水乡习俗和古民风菱湖水乡的民风习俗世代相传,形成独有的水乡特点。
  养蚕有蚕事风俗,蚕花娘娘祭祀活动、蚕禁,做米粉茧圆子;清明剪纸辟邪,以射中村粗犷简朴凝重风格的剪纸为典型;八月半中秋夜祭拜月神——嫦娥;为羿神打灶;养鱼有鱼事风俗,长江运鱼苗的拜利市,捕鱼季节的吃鱼汤饭,帮助捕鱼时的送鱼讨彩头;腊月吃菜汤粥;逢时过节和元霄灯谜——菱湖是省民间艺术之乡“灯谜之乡”;婚丧红白喜事风俗,渔民风俗等等。喜庆节日表演的龙舞、狮舞、马灯舞、蚌壳舞、高跷、台阁、大头娃娃舞、腰鼓舞、彩带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彩灯,菱湖古已有之,清末在上海展出,轰动上海滩,现在制作的水产灯、动植物灯,更是栩栩如生。
   第二节旅游开发与规划 (一)开发旅游
  2001年,古镇菱湖及所辖古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列为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001年10月30日,《菱湖通讯》全文刊登上海作家费爱能撰写的《浮霞郡·水乡人家》专论,引起海内外菱湖籍人士和有关领导部门的强烈反响。11月
  12日,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浮霞郡·水乡人家》开发旅游筹备小组,深入竹墩、朱家坝、射村、前丘和下昂5个古村实地勘察调查整理资料,进行筹备工作。
  12月15日,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著名已故画坛大师潘天寿外孙朱仁民教授进行考察,构思开发旅游规划。2002年1月27日,湖州市和菱湖区的领导、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研讨通过《浮霞郡·水乡人家旅游区》规划。此后数年,接待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内外90余批投资考察团,并由上海鼎达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组成湖州市菱湖大地景观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州市一统大地水城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2月立项批准,筹备旅游开发工作。
  2003年8~10月,浙江省旅游普查组进行调查,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等级评估,并提出保护措施。2005年,启动旅游列为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并确定首先启动农家乐生态旅游。5月1日,由朱仁民教授提出《浮霞郡·水乡人家生态旅游区》率先推出《射中艺术家村》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筹备、施工。2005年12月,菱湖射中艺术家村开始接待家庭休闲型游客。
   (二)旅游规划 《浮霞郡·水乡人家生态旅游区》规划,涵盖水乡菱湖镇域20平方公里面积,一期涉及竹墩、射中、朱家坝、前丘、下昂5个古村,二期涉及镇区建成区中心和南商林古村。
   规划重点为“中国五千年鱼米蚕桑之都”、“中国五千年神话文化之都”、“百桥之乡”和“灯谜之乡”。以水上旅游路线把菱湖湖群湿地、古村、古桥、古庙、古神话遗址、古民俗风情、现代新农村串连起来,修建游船码头、旅游车集散地、国际会展中心、老年康复中心、休闲度假村、垂钓场、鱼文化广场、羿射九日雕像、旅游区标塑像、生态公园、古今艺术家展馆、丝绸蚕桑博物馆、淡水鱼水族馆、古今名人馆、杨光泩烈士纪念馆、菱湖历史博物馆、农村生产工具陈列馆、水乡风俗博物馆和浮霞郡水乡生态旅游展示厅等,展示保存菱湖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菱湖射中艺术家村先期引进的国内著名艺术家有陈逸飞、韩美林、邢良坤、朱仁民、闵惠芬、叶永烈及上海电影集团艺术家群体谢晋等10位名导演、赵丹等
  10位名演员和活跃在全国的10位新锐作家的艺术作品、生平介绍图板展示;建造60套标准客房和农家乐绿色食物餐厅、3艘游船。二期将引进50位国内外艺术家,并建艺术家水寮小院,临水而建,形成边休闲边创作的基地,并建造丝绸服装研发中心、艺术家会馆、游船码头、老年活动中心、艺术家医疗站、后羿广场及羿射九日大型主题雕塑和嫦娥奔月连环浮雕,规划投资5700万元。菱湖艺术家村规划的宗旨是给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文化和艺术,提高新农村的文化艺术品位,建立农村中的创意文化产业,带动新农村的生态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使农民增加收益。
   菱湖射中艺术家村经过试开发,在开辟水上游的同时,接待沪杭家庭休闲型旅客。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