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城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44
颗粒名称: 第十章 城乡建设
分类号: TU984.1
页数: 90
页码: 1078-1167
摘要: 菱湖镇市镇格局历千余年演变发展。唐代是开发期——唐宝历元年(825),湖州刺史崔元亮修建凌波塘,建秀溪桥,桥与塘坝间傍秀溪成市。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设巡检寨后,继兴市厘,建桥修路,设四栅,初具市镇规模。元代遭兵火被毁大半。明初得以恢复,洪武元年(1368)设镇,洪武十五年(1382)设务官,至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市镇经济繁荣。清康熙、乾隆后进入繁荣期,奠定当代城镇布局,至光绪七年(1881),全镇居民1884户、人口6656人,成为湖州府第一大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乡建设

内容

菱湖镇市镇格局历千余年演变发展。唐代是开发期——唐宝历元年(825),湖州刺史崔元亮修建凌波塘,建秀溪桥,桥与塘坝间傍秀溪成市。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设巡检寨后,继兴市厘,建桥修路,设四栅,初具市镇规模。元代遭兵火被毁大半。明初得以恢复,洪武元年(1368)设镇,洪武十五年(1382)设务官,至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市镇经济繁荣。清康熙、乾隆后进入繁荣期,奠定当代城镇布局,至光绪七年(1881),全镇居民1884户、人口6656人,成为湖州府第一大镇。镇区呈正方形,纵横各2里,有河道13条,分割成9块陆地,故有“九墩十三浜,七十二座半桥”之说,形成四面环水,“阳抱阴环,左萦右带,以水为国”的典型水乡大镇,商店、民居分列在市河两岸,沿河均为靠街楼,楼上住屋,楼下街道、店铺,街宽不足3米。以河布街巷的格局,是菱湖镇市特点。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与土匪火焚3次,房屋被毁五分之三。新中国成立初(1949年5月~1954年10月),先后疏浚市河,整治桥梁,修筑帮岸,修理危房,建造人民广场、轮船码头、篮球场为主的文化广场等。之后,填河筑路。1986年11月与
  1999年10月,溪西乡、下昂镇与新溪乡先后并入菱湖镇,镇域面积从0.875平方公里扩展到108.9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2平方公里,镇中心区面积扩展到7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区、60个行政村,人口85854人。1998年4月,省政府批准菱湖镇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12月,成立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菱湖加工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2000年12月,市府批准成立菱湖镇工业园区,面积342.87公顷。2003年11月,菱湖镇被省政府《环杭州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列为五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为生态型经济强镇、文化大镇。2007年4月3日,菱湖镇被省政府批准列入“十一五”中心镇培育工程的浙江省首批省级中心镇。
   第一节城镇建设 一、道路 古时镇区沿河街道多布于民居廊檐,雨天不必撑伞。解放后旧城改造时拆桥填河,主要街道拓宽、新建、改造。至1989年,全镇街道里弄路面改造完毕,铺混凝土。20世纪90年代末,拉大城镇中心区框架,镇区主干道17条,总长
  15.3887公里,面积146515.2平方米;次干道13条,总长度3.8837公里,面积
  26824.5平方米;巷弄33条,总长度23.7618公里。2005年,新建东外环路1公里,新增镇中心区面积0.5平方公里;同时对中心区主要道路25394.83平方米路面进行整修,新铺人行道板2957.5平方米,修理、新增侧面685.3米。
   (一)主干道 建国路西湖边石灰湾角至宁绍路口,1958年5月起填秀溪河拆古桥而筑,1995年10月完成南延路段,混凝土路面,长333.5米、宽9~16米、总面积
  6008.4平方米,其中人行道宽3.5米、面积2448.6平方米。为镇区东西向主干道。
   人民路北起菱湖化学厂南大门,南至千金塘环卫所粪码头,中路系
  1963年填斜桥河而建;1988年拓宽北路,1993年南路部分拓宽,1996年中路进行加高改造。全长1044.5米,车行道5~10米,总面积11024.5平方米;人行道
  2.3米,面积2456平方米。混凝土路面,为镇区南北向主干道。
   中行路宁绍路口至南栅农贸市场,原属建国南路,1998年从建国路分离出来。1996年和1998年在南段拓宽改造,长386.5米,宽8~12米,总面积
  5936平方米;人行道宽2.3米,面积1181平方米。混凝土路面,部分柏油路面,为镇区南北向主干道。
   东栅路供销大厦至梦湖宾馆,1984年填秀溪河东栅段(古卖鱼桥至隆兴桥)而建,1988年和1992年两次拓宽,1994年9月向东延伸,1997年、1999年和2000年继续东延,全长628米,车行道宽12米,人行道3.5米,其中东段主车道28米双道、隔离带9米,人行道4.5米,总路面面积13360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3654平方米。东段为沥青路面,西段为混凝土路面,是镇区的东西向主干道和商业、行政中心区。
   振兴路(南北)南栅农贸市场至菱北村,1987年建进镇公路和新溪公路时填塘而成;1992年8月向北延伸到菱化东大门,1999年建进镇快速干道,再向北延伸,全长1520.5米,车行道宽12米,丁家荡桥以北主车道宽16米,辅车道宽6米,人行道4米,总路面面积29761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8995平方米。
  沥青路面,是镇区南北向主干道和交通要道。
   振菱路老菱湖大桥至菱湖水泥厂,全长2002米,1987年修建,1998年拓宽中段及砂改油1186米,车行道宽7~20米,人行道宽4米,总路面面积
  26354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4115平方米。沥青路面,为镇区东西向主干道。
   梦湖路镇实验小学东分部(原二小)至财税所(南接振菱路,北连新墩路),1997年建造,逐年延伸,2000年全线贯通,全长596.7米,主车道宽10米,人行道宽3米,总路面面积8757.9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3054平方米,沥青路面,是镇区南北向主干道,商业娱乐中心。
   南浜路粮油实验公司(振兴路)至东环三路,1993年始建,1995年6月建成;2000年向东延伸,长1002.5米,宽7~18米,总路面面积15961.5平方米;人行道部分宽3.5米,面积2004平方米;西段混凝土路面,东段沥青路面。
   新墩路汽车站至青龙桥,1987年筑菱湖——新溪公路时建,全长1050米,车行道宽6.5米~14米,西段中有隔离绿化带,人行道4米,总路面面积
  9225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900平方米。沥青路面,东西向进镇主车道。
   东环三路振菱水泥厂至青龙桥,2001年建,全长778米,车行道宽18米,路面面积14004平方米。砂石路面,新区南北向外环主干道。
   星桥路星桥至河滨小区,原为星桥街,1989年填星桥河,拓宽延伸,
  1992年建成;1998年填东湖漾又向东延伸,2000年建成。全长933.5米,车行道宽6~12米,人行道部分宽4米,总面积13602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3360平方米。混凝土和沥青路面,镇区东西向主干道。
   公园北路供销大厦至直街,1999年拓宽建成,长232米,车行道宽12米,人行道宽4米,路面面积4640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1856平方米。沥青路面,镇区东西向商贸区主干道。
   公园南路西至龙溪港边玄坛庙角、东至原菱溪卫生院,1993年填南栅市河而建,2004年拓宽中段,长510米,宽6~12米,路面面积8380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3352平方米。混凝土路面,镇区东西向主干道。
   快速干道新菱湖中学至菱北野猫路村,1996年始建,1999年建成,全长
  2670米,车行道宽22.5米,人行道宽4米,路面面积60631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556平方米。沥青路面,进镇主要交通干道。
   勤劳路东起老菱湖大桥,西至南商林路叉口,全长910米,规划宽28米,现宽9米,路面面积8190平方米,1988年始建砂石路,1992年10月砂改油,沥青路面,进镇主干道。
   展望路南起南商林路叉口,北至王家墩寺前圩叉口,全长1310米,规划宽度28米,现宽9米,路面面积11790平方米,1988年始建砂石路,1992年10月砂改油,沥青路面,进镇主干道。
   秀溪路南起新墩路,北至湖菱大道,全长530米,宽18米,始建1996年,路面面积9540平方米,南半段为砂石路,北半段为沥青路面,是镇内南北向主干道。
   经三路东起诸老大食品厂,西至高峰化工涂料厂,2001年始建,2004年建成,长1050米,宽18米,总面积18900平方米。砂石路面,竹墩工业园区主干道。
   纬五路北起竹青公路,南至超越食品厂,2001年建成,长289米,宽22米,总面积6358平方米。砂石路面,竹墩工业园区主干道。
   纬六路北起竹青公路,南至前丘村,长241米,宽24米,路面总面积
  5784平方米。砂石路面,竹墩工业园区主干道。
   (二)次干道 解放路西栅龙溪东岸新轮船码头至人民中路原烟糖公司,1953年填河筑路,1961年建成,长169米,宽7米,路面面积1445平方米,人行道宽2米,面积262平方米。东西向,混凝土路面 直街建国路中段原菱湖大酒店至公园南路原广场路菱湖一中大门前,明清时为直街(北段)和观音堂街(南段),1988年和2000年,拓宽连接,袭直街旧名(曾名宁夏路)。长220米,宽7米,路面面积2860平方米;人行道宽2—4米,面积1320平方米。南北向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宁绍路西起中行路邱家湾,东至振兴路浙北新客隆商场,原东栅宁绍会馆门前小路拓宽延伸故名。1989年建成,长300.2米,宽3.5~7米,总面积
  1050.7平方米,混凝土路面。
   幼儿园路振兴路新客隆商场东至新世纪幼儿园和菱湖职成校,长354米,宽6米,路面面积2124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972平方米。东西向混凝土和砂石路面。此路原系宁绍路东段,2002年建成。
   北桥浜路南起建国路邮电局,东北至东湖漾,1961~1965年填北桥浜拆桥而成。长277.5米,宽5米,路面面积1387.5平方米。西南—东北向混凝土路面。
   河滨路菱化东大门至秀溪公园揽月桥,2004年建成,长679米,宽8~
  10米,人行道5米,路面面积6642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712平方米。东西向沥青和砂石路面。
   加油站路振兴北路西侧老丁家荡桥至土管所,2000年建成,长200米,宽6米,路面面积1200平方米。东西向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市场路振兴南路西侧粮贸大厦南侧至中行路,1998年填河建成,长150米,宽13.5米,路面面积2025平方米。东西向沥青路面。
   酱园弄明时称务司弄,因南段设置务署而名。南端有唐时建造的秀溪桥,俗称务桥。建国路中段原菱湖大酒店北至星桥路,长189.5米,宽3.5米,路面面积663.3平方米。南北向混凝土路面。
   塘路南至建国路,北至星桥路,唐宝历元年(825),刺史崔元亮筑凌波塘,以防水患,沿用旧名。1963年填河而成,一度名青年路。2003年拓宽,长
  120米,宽4.5~8米,路面面积540平方米。南北向混凝土路面。
   环河路东接人民中路,利济桥至防洪水闸延伸西南至轮船码头,长375米,宽4.2米,路面面积1574平方米。东西向混凝土路面。
   龙溪路南栅老菱湖大桥至水厂,1995年拓宽,1999年南北延伸而成,长
  644.5米,宽6米,人行道3米,路面面积5304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积1437平方米。南北向混凝土和砂石路面。
   湖西墩路利济桥向西北至安澜桥西堍,又在自来水厂前东至星桥路口,
  1975年拓宽,1998年建成,长585米,宽3.5~6米,路面面积2532.5平方米。
  南北—西东向,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市河北路东起下昂望晖桥北下昂粮站,沿市河北岸,西至原下昂水产商店,系下昂集镇中心老街,形成于明、清时期,西段尚保留清末民国初民居。全长
  300余米,原路宽不足2米,石板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下昂供销社建造时拓宽路面;1998年在听月桥北堍拆除靠街楼改建商住楼,路面拓宽至5米,水泥路面。
   市河南路东起下昂望晖桥南下昂茧站,沿市河南岸,西经听月桥南堍、众安桥,至原下昂机械厂,形成于明、清时期,系下昂集镇中心老街,尚保留100余米的清末民初民宅、靠街楼等建筑。全长300余米,路宽2米,路面部分为石板路、部分为土泥路。
   广场路南起下昂望晖桥北堍,北至下昂幼儿园,全长50米,路宽7米,水泥路面,系下昂集镇明清时期形成的老街。
   松雪街南起下昂大桥(又名松雪桥),北至新听月桥,原系明清时期形成的老街,1984年改造拓宽,长150米,宽12米,东西两侧人行道宽各2米,1988年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现是下昂集镇主要商业街。松雪街名,纪念宋元时期大书画家赵孟頫,下昂、松雪均为赵孟頫字、号。
   同徐路东起松雪街,西至昂西大桥(水闸),长100余米,原宽3米,
  1986年拓宽为7米,砂石路面,现为往朱家坝的村级公路要道,原系明清时期老街,因住有林姓、徐姓二户,故名为同徐路。
   环河路西南自下昂大桥(松雪桥)向东至北下昂茧站,沿河而成,1984年建,1993年拓宽,长150余米,宽8米,沥青路面。
   广福路东起环河路,西至松雪街,长60余米,宽7米,1995年建,1996年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
   天天路西自下昂绸厂,东至菱湖三中,长350米,宽9米,1996年建,
  1998年路面砂改油。
   水产路南起振兴东路,北至天天路,长100米,宽8米,1996年建,1998年路面砂改油。
   市场路南起振兴东路,北至天天路,长50米,宽12米,路侧为下昂农贸市场,1996年建,1998年路面砂改油。
   振兴东路东自水产路,西至东河桥,长300米,宽12米,原为1986年进镇公路,1996年拓宽为镇区街道,路中建两行绿化隔离带,路面砂改油。
   振兴西路北起下昂大桥(松雪桥),南至下昂自来水厂,接菱菁公路,原为1986年进镇公路,1993年拓宽,路中建两行绿化隔离带,路面砂改油,长350余米,宽12米。
   凤凰桥路原新溪乡政府所在地南北主要街道,长320米,宽12米,西接菱湖——新市公路,穿集镇区向南,1993年砂改油。
   二、里弄 古镇菱湖里弄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从清末到如今,随着城镇改造和建设,新旧里弄变化很大。
   东栅市秀溪河东段古卖鱼桥至隆兴桥,南岸北岸皆市,古称东栅两廊,现为拆桥拓宽的东栅路。
   邱家湾市明朝邱吉居处,现为邱家湾弄。一弄(西弄)长165.1米,宽
  1.5米;二弄(东弄)长90.2米,宽4米。南端宁绍路西段,北端北桥浜路东段。
  混凝土路面。
   卞家弄原名卞家坟弄,长78.1米,宽1.4米。北端宁绍路西段,西端中行路北段。混凝土路面。
   城门脚下又呼城门弄,传言卞家坟处有一高土墙,为明时抗倭所筑之土城墙;有说不详其义。长110米,宽1.5米。现为宁绍路西段。混凝土路面。
   九家白地相传九姓聚居于此,位于原宁绍会馆西侧,后为食品化工厂东栅分厂区(催青室),现为步行街商贸住宅小区。混凝土路面。
   东墙门弄古为东栅市之栅门处。长44米,宽1.3米。南端东栅路,北已阻断。混凝土路面。
   小桥弄1965年填河(田鸡浜),路为之拓宽。长104.1米,宽2.6米。
  南端东栅路,北端宁绍路,东端振兴路。混凝土路面。
   八四弄清朝望族孙氏八房、四房聚居处,现名如旧。长194米,宽2.6米。南端东栅路,北端宁绍路。混凝土路面。
   竹丝弄袭旧名,长120.5米,宽2.6米。南端东栅路,西端中行路。混凝土路面。
   状元厅弄状元厅西侧,现名世德堂弄,长120.5米,宽1.2米。南端东栅路,北端宁绍路。混凝土路面。
   世德堂弄状元厅东侧,现沿旧名,长115米,宽1.2米。南端东栅路,北接原状元厅弄。混凝土路面。
   朝东埭东栅南岸市梢,临塘东港古名。现填河拓宽,沿旧名。长122.1米,宽2.6米。北端东栅路,东端振兴路。混凝土路面。
   冰玉堂弄长155.1米,宽2.4米。北端东栅路,东端与朝东埭相接。混凝土路面。
   仓场基和仓场弄古时为明归安县预备仓旧址。长68.5米,宽2.4米。
  北端东林桥弄,东端仓场弄。西端至中行路已阻断。混凝土路面。
   东林桥弄沿旧名,长151.5米,宽1.5~2.5米。北端东栅路,西端中行路,东端原通冰玉堂已阻断。混凝土路面。
   羊棚弄现并入朱家弄。
   永宁桥东街、西街因填南栅河,现为中行路。
   丰乐弄南栅河丰乐桥堍东侧、西侧,现为中行路东西两侧。丰乐东弄长
  107.1米,宽2.7米,西至中行路;丰乐西弄长118.5米,宽2.2米,东至中行路,西南端接广场路。混凝土路面。
   南栅市永宁桥南沿河东岸、西岸皆市。现已拆桥填河成中行路。
   朱家潭口现为粮油厂榨油车间厂址。
   五举弄清乾隆元年孙氏兄弟连夺五魁,故名。现为丰乐东弄。
   凌木行口南栅漾口,现为粮管所址。
   冯家浜街一作逢庚浜街,俗呼鲁家园,现为广场路,西端部分路段并入公园南路,现从菱湖一中东大门东延至中行路,中又偏南至饲料厂,长260米,宽
  4.5米。混凝土路面。
   南圣宫弄1980年,建造原区委办公楼及宿舍而取消。
   南当湾现为菱湖人民公园东侧小弄,称公园北路弄,长105米,宽3米。
  北至公园北路,南至公园南路,混凝土路面。
   染店浜明朝时热闹之商业及染织行业区,1954年填河后为公园北路,长232米,宽5.1米。沥青路面。
   陆三泰弄1996年,开发周家弄商贸住宅小区,取消,原长62.1米,宽1.
  6米,南北向。原石板路面。
   胜祖桥弄1996年,开发周家弄商贸住宅小区取消,原长50米,宽2.5米,南北向。原石板路面。
   周家弄1996年,开发周家弄商贸住宅小区取消,原长185米,宽2.6米,北端建国路,东端中行路,混凝土路面。
   颐寿堂弄南端公园北路,北端建国路,长112.5米,宽1.2米,混凝土路面。
   柿子弄基督教堂南,北面路段1962年镇政府建造会议楼和公园时截断。长3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西接直街。
   柏树脚下清朝吴铖青瑶草堂植古柏一株而名。沿旧名。长87.5米,宽
  1.7米,混凝土路面,南北向。1998年,开发周家弄小区二期,取消。
   仙潭一名蒋家潭,现为公园北路,南为蒋家弄口。
   蒋家弄西南端连直街,北接公园北路,长120.5米,宽1.2米,混凝土路面。
   东湖街东湖漾西侧,1964年填河拓宽,现为北桥浜路东段,混凝土路面。
   赵家弄南宋秀安僖王后裔迁于此而名赵家街,沿用旧名改街为弄,南连北桥浜路,北接天主堂路,长152.5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
   朱家弄清时俗呼朱家白地,后为朱元仁故址斯美堂家弄而名,现有朱家弄东弄、西弄。东弄长172.1米,宽1.5米;西弄(原为羊棚弄)长50米,宽1.4米。均为南北向,混凝土路面。
   务地明朝税务署址,现为酱园弄口、建国路北十字街中心区。1958年,填秀溪河时曾在务潭建双眼井。1989年填井封口。
   孙家廊市秀溪之务桥(秀溪桥)至脉桥间,北岸为上孙家廊,下岸为下孙家廊,孙氏始祖孙怡善迁此而名。1958年5月,填秀溪拆两廊沿河民居商店,拓宽为建国路,沙石路面,现为混凝土路面。
   油车潭街古环游濯潭为市而名。现填河拓宽沿用旧名。长237.2米,宽3.1米,混凝土路面。北端连建国西路,南端接王家门前街,西端原为里仁桥南堍大街,今为人民中路119弄。
   里仁桥南堍大街油车潭南,东接油车潭街,自里仁桥向西经狭河北廊至状元桥东浜(今人民中路),长86米,宽3.5米,混凝土路面。现名人民中路199弄。
   王家门前街明王继祀故址,现填河拓宽后沿用旧名。长101米,宽4.1米。混凝土路面。东接直街,北连油车潭街。南侧有3条小弄:东弄长25米,宽
  2.5米,南接社坛基弄;中弄长40米,宽2米,南接直下弄;西弄长45米,宽1.5米,南接直下弄。均为混凝土路面。
   社坛基弄明朝社坛址。袭旧名。现包括社坛弄、经摺弄(镇小学南分部,现幼儿园东侧)、苟斯弄(原财税所,现幼儿园西北侧)和姜家浜街(填河后改弄,1961年财税所造围墙截断),长267米,宽3~2米,混凝土路面,弄呈形,东端接直街,南端接公园南路,北连王家门前街。混凝土路面。
   直下弄保留旧名,西端连人民中路,东接社坛基弄,长175.1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
   永安桥(环桥)东堍直街现为公园南路。
   永安桥(环桥)东西廊现为人民中路。
   王家桥西1954年造西栅菱湖茧站后,定名茧站路,东西向。1994年填南栅河后,与北岸的小西栅路连接改名为公园南路。
   善善浜弄1954年填塘、河筑路,现为解放路。
   状元桥东廊、西廊1963年,填斜桥河后拆除两廊民居商店,建成人民中路。
   斜桥河市探花桥东西两廊,“丝家设庄,集于斜桥河、油车潭外,唯东栅有庄,然莫若斜桥河一带之热闹。”(沈云飞《菱湖表征录》),填河拆桥拆两廊民居商店,现为人民中路。
   探花桥弄沿用旧名,西端人民中路,东北接油车潭弄,长161.5米,宽
  1.5米,混凝土路面。
   太平桥西弄油车潭陆鼎茂东西向,长61.2米,宽2.1米,混凝土路面。
  东接油车潭弄,西接人民中路。
   衣裳巷一名太平巷,明清时菱湖最繁华之区,各衣铺咸集于此而名。
  1963年拓宽填西湖部分东侧而为人民中路。
   望河桥南廊、北廊1958年填秀溪拓宽成建国路西段。
   绵绸巷一名宁寿巷,明清时菱湖最繁华之区,沿旧名。东接塘路,南接建国路,长60米,宽1.5米。混凝土路面。现已并入日晖弄。
   日晖弄又名石灰弄,东接塘路,西连人民北路,长101.5米,宽1.5米。
  混凝土路面。
   系马桥南弄原系马桥南堍至塘路,成T形,现为塘路48弄,北接星桥路,东至塘路,长4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
   肖山弄南接塘路口,北连星桥路,袭旧名。长170米,宽1.3米,混凝土路面。
   沈大兴弄T字形,西接徐家弄,东连五桂厅,北至杨家弄口,南接星桥路,袭旧名。长126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
   五桂厅西接沈大兴弄,北至浙丝二厂宿舍,南连星桥路,长115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
   姚家墩路南接星桥路,北至浙丝二厂住宅区,东南接星桥路,呈马蹄形,沿用旧名。长220.2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
   姚家弄现名天主堂弄,西接酱园弄,东至原塑料厂,南接赵家弄,北连星桥路。长223.1米,宽3.5米,混凝土路面。原姚家弄本是从北至南接北桥浜,因中间被居民建房而截断。
   沈十房弄袭旧名。南至北桥浜路,北连天主堂弄。长7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现改为北桥浜路44号弄。
   杨家弄袭旧名。南连沈大兴弄,北至浙江制丝二厂围墙。长90米,宽
  3米,混凝土路面。
   徐家弄俗名徐家花园弄,旧名卜家白地,明朝御史卜汝梁故居。北至浙丝二厂南大门,并向西侧延伸,南接星桥路,长9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
   志成弄东接徐家花园弄,南至牌楼头弄。长107.5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
   官宰弄西连徐家弄,东接沈大兴弄,长35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现已取消,为徐家弄向东延伸部分。
   莫鼐弄宋洗马官莫鼐故居而名。西为人民北路浙丝二厂西大门,南接牌楼头混堂弄。长126米,宽1.5至2米,混凝土路面。
   混堂弄袭旧名,北接牌楼头弄,南至星桥路。长137.5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
   金家弄旧名,北接莫鼐弄,南连星桥路。长80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现已取消,即混堂弄部分。
   牌楼头弄西接人民北路,原东连官宰弄,折向南至星桥路。西弄口原有石牌楼故名。长116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
   安澜桥外大街今为人民北路。
   河口街一作河口埭,现为人民北路。
   一(裕)牌兜1948年后,成浙丝二厂厂区南大道,南北向,现作徐家弄。
   圣堂弄原为圣堂前街,今俗呼野猫路,现为菱湖化学厂与浙丝二厂间小弄。长512.5米,宽2.7米,混凝土路面。
   杨树坝清时梅水墩,原为湖西墩东侧沿西湖街路,1970年菱湖造船厂(今为铜材厂)扩建为厂区。
   南湖西墩、北湖西墩今为河(湖)西墩路,北至安澜桥西堍,南至利济桥北堍。
   利济桥湾市西至玄坛庙(原轮船码头),东接人民中路,今为环湖路,其中包括原大西栅市和营房前(清初汛把总署前街)。
   小西栅市原环桥(永安桥)西堍沿南栅河直街,后为小西栅路。1993年填南栅河拓宽成公园南路。
   松雪一弄下昂集镇古老里弄,西起松雪街,东至环河路,下昂卫生院南侧,长50余米,路宽2米,混凝土路面。
   松雪二弄下昂集镇古老里弄,西起松雪街,东至环河路,下昂卫生院北侧,长50余米,路宽2米,混凝土路面。
   三、市河 菱湖镇区旧时河港汊潭众多,至于到四乡八村,历来“无船路不通”、“无桥路难行”,谚称“三里二村庄,村口都造桥”,“一里一桥,三步两桥”,“有桥必有庙,庙前必挑桥”,形成“九墩十三浜,七十二座半桥”、“九井十三潭,九木(桥)十三石(桥)”、“十桥十庙”。
   解放后,随着工业兴起,经济发达,推动城镇建设加快填市河筑道路,原镇中心区市河上众多古桥先后被拆除,计72座(见本节附)。
   清末、民国时期,镇区内河港不少已淤塞,解放后,在城镇建设中拆桥填河筑路。先后被填平筑路的有15条: 圣堂浜:北圣堂前之市河,古时热闹街区,1948年至1950年填,现为浙丝二厂厂内大道。
   社坛基河:北接王家潭,南连南栅河逢庚浜,其中东南段为姜家浜浜,1950年填;1951年全部填完,现为社坛基弄。
   油车潭:原名油濯潭,沿潭为古时油车潭街,商业、当铺区;西段里仁桥至状元桥名狭河,1948年填;余在1952年填,并在原潭中建水井一座;街路拓宽,现为油车潭弄。
   王家潭:原名绿水潭,1952年填,潭中建水池,至1964年填池建造商业食堂。沿潭北岸现为王家门前路,南岸为公园北路。
   善善浜:原名积善浜(转船浜),1953年填,建解放路,东接人民中路,西至轮船码头。
   北桥浜:1961年始填,1965年成北桥浜路,南接建国路,东北至东湖漾。
   秀溪:古秀溪横贯镇中心,从西向东南,连接衣裳巷、望河、塘路、孙家廊、务地、邱家湾市、染店浜、东栅市、南栅市、凌木行口,沿河两岸,从唐宝历元年(825)时形成水市、陆市起,一直是菱湖镇最繁华区域,故菱湖镇又名秀溪。从望河(新开河)至脉桥为西段;脉桥至务桥(秀溪桥)东为中段,1958年7月填河拆桥筑路,名建国路;邱家湾往南至南栅漾口,为南段,其中邱家湾至南当湾永宁桥,于1964年至1968年填河拆桥,为建国南路部分;南当湾至南栅漾口,于1994年填河筑路,完成了建国南路,1998年建国南路改名为中行路;从古卖鱼桥往东至隆兴桥,为其东段,1984年填河拆桥,此段古称东栅市河,今成东栅路;又往东延伸200米,是新城建规划的镇中心区。
   南栅河:从永宁桥、拱宸桥的南当湾经冯家浜(逢庚浜)、花园河至人民桥(原鼎甲桥),南岸为广场路,北岸为公园南路;人民桥向西至西溪口玄坛庙,南岸为茧站路,北岸为小西栅路。1994年填河拆桥,统称南栅路,南当湾至狮子桥(镇中心小学北大门)为混凝土路面;狮子桥至西溪口也为混凝土路面,现改名为公园南路。
   斜桥河:原是菱湖镇古粮市,沿河多粮店。1963年至1965年填河拆桥,为人民中路。
   塘路港:原为刺史崔元亮于唐宝历元年(825)为绝水患而筑凌波塘,后形成闹市区。菱湖别名凌波而成。1950年,从脉桥向北至日晖弄口,填河而成青年路,后改名塘路。1964年起,从日晖弄至系马桥东堍星桥港,填河筑路为塘路延伸之北段。
   星桥港:西端入西湖,1987年填河筑路,为星桥路,向东至东湖漾。1998年填东湖漾,星桥路延伸至振兴北路。
   广场南河:南栅漾口至桃花庄千金塘渡口边,1979年12月填河,东段为颗粒饲料厂厂区;西南段筑堤拦河成鱼荡,1987年填荡为湖菱公路进镇干道,现为振菱路;1995年又填公路北之荡,辟为菱湖中学校区。
   沈缵坟河:北段为原龙湖书院小辋川北门至南栅河之鼎家桥——王家木桥,
  1959年填河拆桥,成为市皮革机械厂厂区大道;荷花池成小学操场;南段绕龙湖书院东南入广场南河,1979年菱湖中学填后成校园花圃区。
   染店浜:古时为菱湖丝绸业洗染作坊集中之地,西至绿水潭(王家潭),东至秀溪古卖鱼桥,1946年开始东段填河,1951年中段蒋家弄北口仙潭处填,并向西填至绿水潭(王家潭),1966年成公园北路。
   塘东港:俗名朝东埭河,为古时东栅市梢,1982年填河后,拓宽成朝东埭弄。
   四、沿街建设 建镇初,市街中心在秀溪河之秀溪桥与凌波塘间。宋元明清建东、南、西、北
  四栅,栅口形成市集,主要为购销桑叶的叶市,叶行集中开设于安澜桥一带。明清时,商业集中处为绵绸巷、衣裳巷、圣堂街。秀溪桥北堍的明务署地是小商贩“担负咸荟萃”处,凌木行口是木行木器销售点,染店浜街是练染业的商业点,斜桥河沿岸是粮食市场,多粮店。清至民国初,菱湖镇的富商、巨贾、官员所筑宅第,著名的有王以衔的状元厅、莫鼐故居、沈十房、畲经楼、徐家花园、小辋川、龙湖书院、世德堂、凌云堂、杨万丰丝庄、陆鼎茂、唐广丰等。沿河两侧民居均有靠街楼,楼下为街道、店铺,为典型的水乡镇貌。抗战时被毁大半。解放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镇区厂房、商厦、民居等建筑群成批兴建。20世纪50年代初,在斜桥河建造二层县烟酒专卖公司,塘路口建造县中百公司,畲经楼旧址建造县委办公楼和宿舍楼群,南栅凌木行口一带建造大型粮库,北栅徐家花园、潘公展住宅拆建后扩大为浙丝二厂厂区,湖西墩建起菱湖船厂;秀溪桥西南建造全县乡镇第
  一座有800座位的菱湖剧院。同时填埋秀溪河,拆除上孙街、下孙街、石灰湾角,新建建国路。20世纪60~70年代,填埋斜桥河,拆除两岸店铺民居,新建人民中路。在建国西路与人民中路交叉处北侧建造全县第一座四层的商贸住宅楼、
  三层楼菱湖书店、中百公司三层大楼、三层楼菱湖旅馆等一批楼厦。建国路、人民路等主要街道和90%的里弄浇筑水泥路面,成为全县第一个通衢里弄浇筑水泥路面的小城镇。20世纪80年代后,房屋建筑开始有计划按规划建造。20世纪90年代后,沿东栅路、中行路、公园南北路两侧和新墩、南浜开发小区则逐步形成商贸住宅区和金融、机关办公楼群;北栅工业区、东南工业区、西庄寺前圩工业区和青龙桥工业区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厂房林立,高楼成群。新建房屋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镇区主要公共建筑 (续上表) (续上表) 五、公共设施 排水菱湖镇域地势低洼,河道交错,沿河筑街,路河并列,排水方便。旧时镇区内无专门统一排水设施,凡遇洪涝,街巷积水,民宅进水。新中国成立后,在道路拓宽、填河筑路的同时埋设地下排水管网,并逐步建立规范排水系统网络。
  1994年填埋南栅市河时,建造排水泵房站,解决排洪难题。2000年后,结合防洪工程,完善改善镇区排水管网,彻底解决镇区凡遇洪涝街巷积水、民宅进水现象,保证一日下雨一日排出。目前镇区排水管道总长11.964公里,具体分布: (续上表) 防洪工程镇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在2.6~2.3米(黄海标高),水田
  一般在1.6~1.9米(黄海标高),道路一般在2.5~3米(黄海标高),防洪设施陈旧,标准低,常受洪涝侵袭。1993年、1995年、1996年、1998年都有洪涝,特别是1999年6月23日至7月2日,水位创历史最高5.35米,超警戒水位1.55米,超危急水位0.95米,95%的街道里弄受淹,水最深处1.85米。同年11月2日,镇政府委托湖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的《菱湖镇城镇防洪工程》通过会审。2000年1月,防洪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2774万元,筑有防洪堤12.5公里,防洪墙2.13公里,堵坝36米,5米单闸(安澜桥、菱北、青龙桥)3座,4米单闸(叶元桥、桂花庄)2座,闸站结合3座(南栅、南浜、利济桥),总装机270KW。工程标准为50年一遇防洪标准,除涝标准为2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出,工程历时2年多,于2002年8月通过验收,受益面积5.8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8万人,成为浙江省第一座县级小城镇防洪工程。
   公厕1953年,镇区建造第一座容量为1吨的蓄粪池。1956年,在镇区建造4座砖木结构的男女分隔公共厕所。1957年,镇区全面清除露天粪坑。1965年初使用手拉粪车,代替桶装肩挑。1972年,建筑管道式5000吨蓄粪池,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1979年12月,开始机动车吸粪,现有大型吸粪车2辆,粪便清运量年平均0.95万吨。1983年,公共厕所23座,单位委托厕所55座,公共小便池9座,单位委托小便池5座。20世纪90年代,对公厕进行改造,以水冲式为主,现镇区有公共厕所23座,单位委托厕所20座,私人马桶尚有380户。全镇农村已无露天粪缸,集中建公厕,尤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范化。全镇公厕分布: 垃圾处理20世纪50年代起,街道设置垃圾箱;80年代改为半封闭型,
  1983年全镇公共垃圾箱有80只,马路边活动垃圾箱25只。1990年,镇区清扫面积5.9万平方米,简易洒水车1辆。1994年,在振兴路新建第一座有吊装设备的垃圾转运站,1997年正式启用;镇郊选址垃圾填埋场1座,实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到2005年,清扫面积达20.5万平方米,做到主干道日扫2次,全日保洁;次干道日扫2次,其他道路日扫1次。垃圾自御车2辆,洒水车1辆,手拉垃圾车31辆,垃圾箱730只。同年,有3座填埋场封土复耕,第4座填埋场启用。生活垃圾清运量由1990年的每年7348吨增加到每年1.5万吨以上。
   路灯20世纪30年代,华大布店自行发电,曾在附近沿街装置路灯10余盏。民国35年(1946),章荣初开设青树电气公司,在镇区装有路灯30余盏。
  1993年,镇区路灯362盏,输线长度13公里。1998年,振兴路独立杆地埋线灯安装开始,形式由借杆挂线灯逐步向高杆独立挂线灯发展,路灯也由普通灯泡发展为白炽灯、汞灯和高压钠灯。2003年,在东栅路口和丁家荡桥又安装彩灯,路灯杆式样、灯罩式样趋向多样化。到2005年底,镇区路灯694盏,其中钠灯266盏、汞灯368盏、白炽灯60盏,独立电杆392根,彩灯5盏,亮化、美化了城镇。
  路灯由菱湖供电所派有专职人员管理。2000年,由镇政府管理,亮灯率保持
  95%以上。
   六、绿化 解放前,菱湖镇的绿化限于私家花园、祠堂庙宇,在农村则宅前宅后栽树种竹。民国35年(1946),章荣初在建设新菱湖时重视工厂、学校、医院园林化,栽种大量行道树和花木。
   解放后,多次组织学校、单位至灵山绿化植树。1958年,建国路建成后,于
  1959年植成第一条行道树,树种为法国梧桐。1985年,成立绿化办公室。1993年,成立绿化经营公司,管理公园和全镇绿化,当年镇区绿化覆盖面积3.24公顷,公共绿地0.76公顷,主要树种为水杉、冬青、法国梧桐、柳树、雪松、广玉兰、香樟树等。随着镇区扩展,主要道路基本种植行道树,绿化面积不断增加。2003年底,镇区绿化覆盖面积60.7384公顷,公共绿地8.5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04平方米。
   道路绿化菱湖道路绿化已成规模,树种合理、科学,主要树种法国梧桐、香樟、广玉兰等。
   园林古代菱湖镇的商品经济发达,官宦之家不断兴建巨宅,亭台楼阁的私家花园随之兴起。由于家族兴衰、不断战乱,菱湖的私家花园至解放前夕,仅存龙湖书院小辋川、徐家花园、沈十房、章荣初私宅、章顺三私宅5处。“文化大革命”浩劫,龙湖书院被毁、章荣初、章顺三私宅之花园、花圃被毁;沈十房花园于
  1995年旧城改造被居民私拆;仅存徐家花园,由浙丝二厂辟为厂区小花园。
   徐家花园:民国初徐某私家花园,有曲廊、太湖石山、小亭、梅花、芭蕉等,现成浙丝二厂厂内小花园。
   浙丝二厂花园:1990年建成,有荷花池,湖中石拱桥,旁有土山,小亭,遍植花木,并有花房相连,沿湖曲径,置水泥砌筑的靠椅。
   菱湖公园:1965年,在蒋家弄北端仙潭处,辟瓦砾场1000平方米,植树、种花草,筑三合土小路,放置石条成杌,遂成公园雏形。1969年,公园向东扩大,原唐广丰宅基地改造成公园,挖金鱼池,堆砌太湖石假山,筑小亭、石拱桥,栽花植树。1980年,建围墙,公园实行封闭式管理。1983年,扩建设施,又在西部挖荷花池、建湖心亭、九曲桥,建大型太湖石围砌的土山,新建亭3座,广植花木;并在北围墙处建筑公园茶室、老干部活动室、少儿俱乐部、菱湖镇图书馆和公园管理办公室,抽调环卫工人专职管理,实行有偿服务,现占地面积0.47公顷。1998年移交镇文化站管理,并在南北围墙处改建商店房。
   安澜桥湖滨花园:1970年,在安澜桥东北堍建草坪,成绿化区;1986年,在菱化和浙丝二厂捐助11万元后,建筑2座四角亭,砌帮岸,建护栏,成湖滨花园。
   松雪公园:1985年,原下昂乡政府建于下昂集镇松雪电影院前,有诗碑松雪亭、花圃,占地1500平方米。
   秀溪公园:又名腾园,位于镇区北郊,2003年筹资,杭州佳境园林绿化设计公司设计,2004年5月18日动工,2005年1月建成,占地1.87公顷,水面0.67公顷,大门建有花岗岩牌坊。全园区块:主入口景区、次入口景区、中心音乐广场区、秋色满溢园、樱梨纷飞带、桂花飘香苑、柳岸波光、竹丝漫步楼八个景区,亭台楼阁建筑面积2684平方米,临河而建,小桥流水,树影婆娑,具有丰富的水乡人文底蕴,以现代游乐、集散、休闲为主的文化娱乐小游园。
   凤鸣公园:2005年,梦湖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斥资建造。占地1.4公顷,环临秀溪,傍凤鸣古石拱桥,花树草坪,白石点缀,河中栽荷花,并建1000平方米的老年门球场,修葺北侧的烈士公墓,成为健身休闲的乐园。
   苗圃1999年,在西庄村征地0.67公顷,建立苗木基地,菱湖镇城建办公室与埭溪苗木公司合资进行,苗木培植配有专人管理,除供应镇区苗木外,多余外销。2002年,转给高峰建筑公司,2004年改建工厂。
   附:菱湖主要被毁园林 高士庄:唐吴冯故居,在查家簖村,早废。
   孙舜卿园:明孙舜卿建,在下泽,早废。
   溪庄:明孙屏石建,东栅外茅家圩塘,有溪庄“十景”。早废。
   长春园:明孙铨别业,前门在邱家湾,后门在赵家弄,有长春楼、放鹤亭、梅花楼、翠芬居、仙桥、太湖石、桂颖堂、松雪斋、荷花池诸胜。久废。
   渠塘书院:明孙铨别业,在茶亭,早废。
   伴鹿亭:明,建造者无考,在邱家湾,早废。
   撷芳亭:明孙铨别业,地点无考,早废。
   胜水阁:明吴龙建,查家簖泗水庵旁,早废。
   章云谷庄居:明章云谷建,地址无考,擅园亭花木之胜,早废。
   施南石溪庄:明施南石建,建有楼阁亭台,地址无考,早废。
   鲁家园:明时何人建造无考,在南栅今菱湖一中,1950年遗址尚在,已废。
   疑舫:清孙在宸建别业,东湖边,已废。
   竹园:清孙在丰建别业,南栅仓场,已废。
   水云隈:清孙一麟建别墅,地址无考,已废。
   书画船:清吴浩别业,地址无考,已废。
   东湖别业:清孙国珍著书处,东湖边,已废。
   小辋川:清同治间王华别业,捐赠龙湖书院,有水阁、石舫、亭、山、太湖石、碑廊、荷花池等,1970年菱湖中学建简易房被拆毁。
   聚景园:前丘清溪北,明吴玭建。叠石疏池,亭榭轩槛。早废。
   西园:前丘前溪,明吴龙别业。建有棲云洞、适闲寓、承霖沼、观鹤桥、唤鱼亭、听泉亭、袭香亭、静观亭、萃胜楼、撷芳径。为云洞听泉胜景,已废。
   北园:前丘前溪,明吴应芬北墅。有来鹤轩、观生堂、读书台、襯山阁。为松风和鹤,列入胜景。早废。
   凉山别墅:在新庙里村凉山,明沈■炌建。有伴月泉、将军台。别墅早废。
   射堂:射中村,明吴梦旸建。有知山阁、池云馆、勾宇。早废。
   乐余园:射中村,明吴晟别业。有乐余轩、滌砚池、豢鱼港、饮酒台、踏花径、坐暑亭、碎石处、积香居。早废。
   南园:前丘前溪南畔,明吴景酂建。有南村书屋、清照轩、怀新阁、片雪居、药庐,泉石幽胜,早废。
   五亩园:清溪北竹墩村南,明沈子木别业。有宏远堂、佩玉堂、倒影斋、荷房、小桃源、观音峰、千丈堂,早废。
   读易草堂:前丘前溪,明吴隆元宅。有六勿斋、奇石花草,早废。
   文杏室:前丘前溪,明吴啟褒建。有半舫斋、翠映楼,文杏树高十数丈,树冠云气盘旋,里人以占晴雨,为翠杏停云胜景。早废。
   灵山:元明清数百年间,经文人墨客络续捐资,依山建筑了多处风景点,抗战时被毁,1965年炸山取石建塘岸而平毁。
   灵山花园:1920年,费珊卿在灵山西堍沿河所建,占地5亩,分南园、北园,别墅,桂花径及小学。北园开放,供人游览。抗战时被毁。
   沈十房花园:民国初建,1995年旧城改造,被居民拆除。
   唐广丰花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广丰建,内有亭、石、花木,民国35年(1948)拆除。位在南栅南当湾,今在旧址建成菱湖公园。
   蒋家花园:名医蒋济深于1930年时建,内有草亭、花木,抗战时毁。
   章荣初住宅花园:章荣初建于1932年,内有楼、亭、石、花木。“文革”时被拆除。现为镇幼儿园,尚存的花厅、回廊于2002年拆除。
   章顺三花圃:1946年,章顺三在北桥浜建房时,辟私家花圃,临河有水榭,庭院种植花木。1978年,因城建需要,花圃铲毁。
   七、私房改造和政策落实
  1958年8月,对私有房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房主除自住房外,凡出租住宅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者;非住宅除房主住房结构相连20平方米以内,进行私房改造;对厂房、店铺、仓库、货栈等用房,实行无起点改造。全镇改造房主558户,纳入改造面积91316.89平方米。根据改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付给房主20%~
  40%的固定租息。1961年,对224户落实政策,退回74927.27平方米的私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停止发给租息,并于1968年5月,接管挤占了32户私房,面积1004.7平方米。
  1986年4月,成立镇落实私房政策办公室,对1958年私房改造的遗留问题,按政策落实了294户,面积14509.42平方米,其中带户、腾退归还的面积为
  3003.12平方米;对“文化大革命”中接管挤占的32户1004.7平方米面积,则全部落实政策。经济退赔上,按房租的20%,初发5年的固定租金,计25405.85元。1996年,调查核实需要落实私房政策的332户,建筑面积16463.28平方米;已落实300户,建筑面积14588.35平方米,完成90.63%。2004年,尚有私房26户,建筑面积1778.73平方米需要落实。
   八、危旧房处理
  2001年5月,菱湖镇进行危旧房自查,全镇有危旧房总面积35237平方米,其中经鉴定属于整体危房的有20696平方米,自查危房4972平方米,局部危房有9569平方米。
   经过加固抢修的危房有32户,面积1334平方米;停止使用的危房14户,面积5666平方米;拆除6户,面积970平方米。2005年,维修加固直管公房1757户次,建筑面积7339平方米。属于房管所的直管公房,采取拆除、分期拆除、停租、观察使用措施。
   菱湖镇直管公房危房处理情况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第二节城镇规划与管理 一、城镇规划 菱湖镇区旧由13条河浜分割成9块陆地,以七十二座半桥连接,民居商铺沿河而建。清末,镇区略呈正方形,纵横各2里,计4平方里,居民1884户6656人,为湖州府一大镇。抗日战争时全镇被焚烧3次,五分之三房屋被焚毁,计
  2600余间,最繁华的衣裳巷、圣堂街、一(裕)牌兜、星桥港口、上孙街、下孙街、斜桥河、西溪口、利济桥湾等街道成为一片焦土。
   民国34年(1945)11月,章荣初在上海发起筹建菱湖建设协会,重建新菱湖。委派同济大学土木系师生20人,测绘菱湖地图31张,制订菱湖镇建设计划。民国35年(1946)10月,菱湖建设协会成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促成农村进步繁荣,建立新型田园都市”的目标。同时,完成菱湖经思溪到八里店和经下昂到菁山两条公路的勘察设计任务。同年始,章荣初投资分别建成菱湖化学厂、菱湖缫丝厂(现浙丝二厂)、青树学校(现菱湖中学和镇实验小学)、菱湖医院、青树电气公司和汇丰石粉厂等。这是菱湖镇经科学论证的第一次城镇规划及其实施。
   新中国成立初,吴兴县人民政府先后两次(1949年5月和1951年5月)驻菱湖镇。在县、镇政府领导下,城镇建设加快进度,疏浚市河、整修桥梁、修筑帮岸、修理危房、建造公共设施等。1959年12月13日,菱湖镇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菱湖镇的市镇建设规划,拆房搬迁、拆桥填河、建造(拓宽)街道等,并初步提出建设通湖州的公路。因逢三年困难时期,规划设想停止。20世纪60~
  70年代,菱湖成为吴兴县工业基地、经济重镇后,城建规模加大,继续拆桥填河建路。1984年6月成立镇规划办公室,在湖州市规划设计室、郊区城建局指导帮助下,于12月22日编制了《菱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电子工业镇(保留丝织业和化工业)和修筑公路。这是解放后第一个全面完整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菱湖成为郊区第一个完成总体规划的建制镇。1985年,同济大学道路系师生勘察设计了菱湖至和孚公路,1988年11月12日,全长13.13公里的和(孚)菱(湖)公路通车,连接湖盐公路和318国道,结束了菱湖水乡“无船路不通”的历史。同年底,菱湖至新溪、石淙、千金公路通车;经下昂、东林连接104国道的公路也通车。1986年11月,溪西乡撤销,并入菱湖镇,镇域面积从解放初的0.76平方公里扩展到39.8平方公里。1988年,成为湖州市直属镇。
  1993年4月,市府批准新墩住宅小区、西庄寺前圩工业区和青龙桥工业区的开发。7月,总体规划作了调整和修改。新的规划提出“依托旧城,开发新区”的方针,达到县级城关镇的规模,建成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同年5~11月,镇城建办委托省测绘局对全镇建城区和规划区进行修测、增测,绘制130余幅测绘地平面图,测绘面积7平方公里,为城建发展奠定准确的测绘地图。
  1995年4月,修改调整总体规划,镇区面积从1.32平方公里扩展到7平方公里。对开发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出让的配套综合开发。并加快了以路、水、电、通讯、房地产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2个工业小区和3个新居民区初具规模;旧镇区的改造重点拓宽道路、消除交通瓶颈、改善居民住宅配套设施。新的总体规划突出市府规划中将菱湖作为区首位镇(县级城关镇)、市六大辅城之一的要求,分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阶段实施,以规划为龙头、道路为框架、依托老区、开发新区。在做好环保前提下,合理布局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建设特色市场。
  1996年3月,湖菱快速干道工程动工。
  1997年7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湖州市规划设计院根据湖州市区城镇群总体规划,制订1996~2020年菱湖镇镇区总体规划,规划目标为建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工贸小城市,水陆交通发达、货畅其流、对外联系方便的小型交通枢纽,市区西南部区域经济中心。城镇性质定位菱湖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镇区面积近期2.45平方公里,中期
  3.4平方公里,远期5.22平方公里,城镇用地近期跨龙溪向西发展,远期向东、向北发展,形成东西两片区,龙溪从中穿过。两片区各自形成水域交融的网络型格局,并以2条东西向城镇内部道路和1条东西向区域干道相联系。镇区工业区分西部、中部和东部3片配置。
  1997年12月,菱湖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按照总体规划,根据菱湖区首位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的要求,制订“拓展区域,提高品位,以新区开发建设为主,带动旧城改造”方针,实施往东扩张、向西发展的全方位开发建设,镇区面积从1995年的1.7平方公里扩展到1998年的2.6平方公里,农民集资联建、以房带路、以房养房、拓展新区开发建设,农民街、梦湖路、菱南公路建成,自来水引水工程和镇二小建设完成,菱湖中学易地搬迁,新菱湖大桥建成,湖菱快速干道竣工通车,城镇人均住宅面积从1995年的
  12平方米增加到1998年的15平方米以上。
  1999年10月17日,下昂镇、新溪乡撤销,并入菱湖镇,调整后的菱湖镇辖
  11个居民区、60个行政村,镇域面积达108.967平方公里,人口85854人。1999年11月,菱湖镇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制订,近期(2002年)为基本实现阶段,加强中心城镇建设,结合新农村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土地整治,逐步进行农村居民点的调整与改造,强化基层中心村,减少自然村,形成初步合理的村镇体系结构;中期(2010年)为巩固提高阶段,以中心城区为主,以中心村为辅,形成城镇化格局明显,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三大产业比例结构合理,城乡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工贸小城市;远期(2020年)为发达强盛阶段,按照现代化工贸小城市标准,继续强化中心城区发展,优化村镇体系结构,全面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村镇职能结构规划第一级为镇域中心城镇,为全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市六大辅城之一的重要工贸城市和省级中心城镇;第
  二级为基层村(中心村),各村居民集居点,面向各村居住职能、管理职能及服务职能,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保持耕地的占补平衡,改善优化镇域生态环境。同时规划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农业、村级社区等社会服务设施和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
  1999年12月18日,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菱湖加工区成立。根据《湖州市总体规划》的城镇体系规划部分和《湖州市区域镇群总体规划》,菱湖镇定位为湖州市的两个次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南浔镇)。
  2000年9月,《湖州市菱湖镇总体规划(2000~2020年)》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中的菱湖镇为湖州市次中心城镇;菱湖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工、贸、旅游为基础,突出水乡、古镇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规划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同时,制订《湖州市菱湖镇工业园区规划》,确定菱湖竹墩工业园区的性质为:以建材工业和电子工业为主,集高新产业、轻工业和化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
  220.4公顷,工业用地120.7公顷,仓储用地17.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3.2公顷,将菱湖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良好景观环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2001年8月28日,60个行政村调整为28个行政村。城镇建设以村级公路和农村改水为重点,完成教育布局调整的“迁一创四”计划,建设新实验小学。
  2002年1月27日,由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院设计的《浮霞郡·水乡人家生态旅游区规划》论证通过,以射中、竹墩、朱家坝、前丘古村群为主打造“中国五千年鱼米蚕桑之都”、“中国五千年神话之都”,开发丰富人文底蕴的菱湖水乡资源,重现“百桥之乡”的水乡景观,实现强镇富民、安居乐业。并且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10月,由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对菱湖工业园区的规划和总体规划作部分修改。12月,实现村村通公路。
  2003年1月10日,菱湖区撤销,菱湖镇改属南浔区。10月,省府公布《浙江省环杭州湾城市群发展规划(2003~2020)》和《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2003~2020)》,菱湖镇被列为五级城市和省级中心镇。
  5月,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菱湖加工区和菱湖工业园区相继撤销。同时加大治污环保力度,严格控制小化工的生产审批。
  2004年10月,成立菱湖镇生态镇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菱湖生态镇建设规划》。规划近期(2004~2007年)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全面达到全国优美乡镇的考核指标;中期(2008~2010年)和远期(2011~2015)建设“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工业”和“生态人居”,实现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构建新型的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促进菱湖镇及更大区域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环境,以工、贸、旅游为基础,以水产养殖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水乡城镇。12月,南浔区政府组织专家论证并通过此规划。
  2005年,继完成丁家荡桥、河滨路段建设性详细规划后,委托湖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又对揽月桥南堍13公顷地块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了河滨路东段规划,准备建设有水乡特色的餐饮休闲一条街。5月,市府批准恢复工业园区,定名为菱湖工业功能集中区,调整了工业区纬6路及振兴南路规划。同年,全镇村级公路完成砂改油,27条连村公路实现乡村公交,总里程85公里,沿线还建成公交港湾式站台。污水处理厂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招商工作,成立管网公司。
   二、城建办公室
  1949年4月至1954年10月,菱湖的城镇建设直接由吴兴县人民政府管理。
  县府迁回湖州后,1959年1月19日,成立菱湖镇市政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领导“市建群众性运动”,这是解放后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城建办公室建制,由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地点在菱湖旅馆,工作人员有沈子湘、姚菊明、沈其荣、周阿五等六人,由镇长直接分管。但城建业务仍由县人民政府财政科建设科领导。1982年4月,城镇建设才由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平时,由镇政府一名分管民政工作的干部兼管城镇建设;如果较大的建设项目,则由镇政府向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临时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1982年4月,成立菱湖镇人民政府城市建设办公室,为镇政府负责市政建设的管理机构,主任由分管党委委员兼任,专职副主任由曾任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的邹玉林担任,配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其中2人为国家干部,1人为借调)。
  其职责范围:镇区范围的规划、管理、市政建设;湖州市下拨的市政维护费的使用;市政、园林、自来水厂、环境卫生管理所、房地产管理所及建筑工程公司等城建局下属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生产和工作的协调;协调市政建设中的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分别对镇政府和湖州市及郊区城建局负责,统计资料,按月、季、年向上级汇报工作。业务上,镇城建办受郊区城建局领导。
  1989年,镇城建办公室设主任一人(分管副镇长兼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
  6人,其中借用4人。工作人员中分抓规划、质检、绿化、道路维修、收费办证、审批基建项目等城建业务。具体业务由分管城建的副镇长领导,并受市城建局领导。1994年4月,任命施永年为专职办公室主任,具体处理日常工作。1998年后,由唐水根任主任。
   三、房地产管理所 解放前,菱湖镇征收土地税和契约税,但没有房屋、地产管理机构和制度。
  除祠堂、庙宇、会馆及少量敌伪产没收外,房屋、地产均属私人所有。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菱湖镇房屋、土地产权。
  1949年5月,吴兴县人民政府驻菱湖镇后,菱湖镇的公房(代管房)由吴兴县人民政府财粮科房管股直接管理,平时则通过镇政府委托专人向公房租户收取房租,县房管股委派股员定期办理租金收缴、核算。1949年时,全镇直管公房面积达111659平方米。
  1954年10月,县政府迁回湖州,仍由房管股办理房租收缴业务。1958年颁发《浙江省地产管理试行办法》和“以租养房”的方针,镇政府实行租金全额上缴,支出下拨的办法。1960年,全镇及全区各公房(代管房)由镇财政所管理,除租金收缴外,增设维修等项目,还新建一批住宅。期间,1958年11月,对全镇私房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接管558户,约91816.89平方米的私房,后对425户进行私房改造,占全镇居民总户数18.27%,改造房屋建筑面积97800平方米,占全镇私房出租总面积96.5%。1965年8月,经调查落实房改政策,对私房改造的425户中未留房的86户、不应改造的44户及处理不妥的40户重作处理。
  1968年,镇“文攻武卫指挥部工人纠察队”强行“革命行动”,接管私房(1985年
  4月,全面落实政策,至1998年已基本落实私房改造遗留问题)。1972年起,农村公房划归农村公社管理。
  1972年8月,成立菱湖镇房地产管理所,隶属县财税局,工作人员7人,下辖17人的修建工程队(由菱湖建筑工程队调入),管理职能逐渐健全,分财务、收租、维修、新建公房、私房收购和落实私房政策等具体工作职能。1975年,开始收缴国有土地管理费。1979年,隶属郊区财政局。1980年,菱湖镇房地产管理所由湖州市郊区城建局和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所长、副所长各一人,并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兼所长。1989年,镇房地产管理所直属湖州市城建委领导。
  1979年以前,城镇居民住房由镇房地产管理所根据居民申请直接分配到户。1980年起以国家统建与企业自建相结合,企业自建为主。1988年开始建设商品房住宅。1994年起,单位自建房停止。此后,房地产开发公司兴起,商品房住宅走向市场。
   房屋普查1985年4月,成立菱湖镇房地产普查办公室,对解放以来菱湖镇直管公房、私房、企业自管房进行全面普查。全镇房屋结构、层次、建造年代情况如下(单位:平方米): 经费收支据1972年统计,全镇房屋租金收入128210元,支出维修和翻建费210986元;上级财税所结算后,结余92776元上交县财政,年内,县拨房管经费仅13000元。2005年,全镇房租总收入1505686.50元,收缴率98.2%;其中住宅租金入库992828.70元,收缴率97.3%;非住宅入库265557.80元,收缴率
  100%;存量房及空房实收247300元,收缴率100%。另有换房卡收入及地租收入3186元。
   房地产交易站1993年8月,市城建委批准成立菱湖镇房地产交易站,业务为经办房地产买卖、转让、抵押、评估、产权发证,属事业单位,行政归属镇房地产管理所,业务主管市房地产交易所。
   经济实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办经济实体。1987年,成立五金装潢商店,后从星桥搬迁到电影院附近;1994年5月,成立菱湖装饰材料商场;1993年
  4月,成立菱湖房屋装潢公司,进行建筑装饰、材料、室内外装潢等业务;1993年,销售额151万元,利税6万元;1995年,销售额162万元,利税4万元。2005年商场经营额208万元,创收1万元。
   住房制度改革1993年7月21日,湖州市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8月1日起开始实施。9月16日,镇政府成立房改领导小组,全镇房改工作全面展开,各企事业单位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同年,全镇房屋建筑总面积758011.84平方米,竣工51587.31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总面积373632.75平方米,竣工
  25432.10平方米;实有住宅使用面积290042.70平方米,直管公房建筑总面积
  164930.38平方米。菱湖房管所管理房产交易发证工作,2005年,发放房屋所有权证473件,建筑面积210440.88平方米,发证率99.5%。其中初始登记235件,建筑面积83967.33平方米;转移登记213件,建筑面积125021.58平方米;房改登记25件,建筑面积1451.97平方米。办理他项权利登记248件,建筑面积237270.15平方米;注销登记156件,建筑面积139249.97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492486元,其中权证登记费90530元;面积丈量费115433元;交易费
  286523元。
   四、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站 湖州市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站菱湖分站和湖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发包承包交易中心菱湖办事处,成立于2000年12月。
   两机构分别隶属市招投标管理站和市招投标中心,人员借用菱湖房地产管理所。主要职责是规范菱湖地区房地产建筑市场。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科学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浙江省及湖州市招投标管理条例,对菱湖地区内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或参与投资项目,且造价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或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的建设工程(包括装饰、维修)的施工,除国家、省、市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施工、招标、投标。对50万元以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应持有关建房手续到湖州承发包交易中心实行直接发包备案制度。2005年,已办理116件工程项目。2005年底,招投标中心移驻菱湖镇企业服务中心。
   五、建设工程质监分站
  1986年6月,湖州市城乡建设局从菱湖建筑工程公司借调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对菱湖镇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质量监督,成立菱湖建设工程质监分站。
   随着建设事业发展,菱湖镇建设工程质监分站增至2人。1995年5月,菱湖区建设工程质监分站成立,工程技术人员6人。1999年12月,区、镇质监分站合并,改名湖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菱湖区分站,工程技术人员5人。
  2003年7月,区分站撤销,人员划归吴兴区和南浔区的质监分站。
   六、自来水厂
  1968年4月,菱湖镇革委会决定建造自来水厂。1969年6月筹建,1970年
  7月1日建成并开始供水。日供水能力2000吨,排水直径200毫米铸铁管,主管道长2500米,当年供水普及率30%,人均年供水量0.27吨。1971年3月,自来水达到国颁饮用水标准。
  1982年12月,菱湖自来水厂归属湖州市郊区城建局领导;1985年12月,归属湖州市城乡建设局领导,并参加了中国城镇供水协会浙江省分会。1985年,售水量128.93万吨,供水普及率90%。1990年,售水量215.58万吨,供水普及率100%,并帮助和孚、石淙、千金、洛舍等镇建造了自来水厂。通水管道延伸到新墩村、南浜村、勤劳村、查家簖村、菱北村和东河村。水质合格率达100%。
  1999年9月23日,菱湖自来水厂取水口搬迁至西南郊白漾,600毫米输水管道全长1100米,总投资940万元,二期引水工程建成验收合格,菱湖人民喝上了放心水。2000年,供水量达418万吨,供水普及率100%,用水人口4.1万人,其中居民17340户、村民9420户。供水管道总长48.2公里,管网密度1.46公里/平方公里,涵盖镇区及18个行政村。2004年底,自来水管道已接通镇区东片、中片100%自然村。2005年底,供水管道总长56公里,入户村民13000户,居民17840户。
   下昂自来水厂于1990年12月建成供水,系原下昂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53万元人民币、自筹资金71.6万元建设。2000年,供水总量24.80万吨,用水人口2.6万人,除供水下昂集镇外,延伸8个行政村,供水管道总长19.03公里。
  至2004年底,镇西片原下昂镇农村已100%接通自来水。2001年9月转制为股份制,易名为碧源自来水厂。2005年底,供水管道总长63公里,入户农村居民
  5224户。
   七、环境卫生管理所 菱湖镇环境卫生管理所是城建委领导下的集体所有制服务单位,经费为市城建委差额拨款。
  1950年,吴兴县人民政府对粪行实行民主改革,环卫工人组织生产自救小组。1951年4月,成立吴兴县菱湖镇清洁卫生管理所,属吴兴县人民政府财粮科管辖。在县府财粮科领导下,帮助埭溪镇、和孚镇、下昂镇、荻港镇成立清卫管理组,并派员前往管理。
  1957年,划归县人民政府卫生科主管。1958年,更名为吴兴县菱湖镇环境卫生管理所。1963年5月,全所体制从全民所有制下放为集体所有制,职工粮户关系下放到新溪乡农村。次年,粮户关系又重迁回镇上居民。1970年9月14日,建立中共菱湖环卫所支部委员会。11月14日,成立共青团支部。在此之前,党团工作均由菱湖人民医院党支部负责。
   粉碎“四人帮”以后,环卫所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1978年10月9日,吴兴县卫生工作上纲要现场会在菱湖环卫所召开。接着,县、省卫生和环卫系统前来参观学习者络驿不绝,省委宣传部长商景才专程进行现场视察。《浙江日报》、《吴兴日报》都发专文,介绍菱湖镇环卫所的先进经验。
  1985年6月,镇政府下发文件,环卫所向服务单位收取清扫厕所劳务费,从此,环卫实行有偿服务,走向市场。1988年,实行定额管理,并归属湖州市城乡建设局领导。1993年,职工61人,民办保洁员20人,设所长1人、副所长2人,党支部书记兼任所长。2004年,所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2000年,职工42人,民办保洁员26人;2004年,职工23人,民办保洁员34人。地址原在公园南路,
  1999年1月,环卫综合大楼落成,地处振兴北路。
   取得荣誉1989年2月,参加市城建局、市环协开展的环卫达标竞赛活动,全所工作开始标准化、规范化。1993年初,实行“三定二包”的班组经济、责任承包;1994年12月,参加省建设厅、建材工会、环协组织的环卫关键性岗位规范化服务竞赛,评为市级先进单位。1997年评为市容环卫先进集体,保洁员张阿芬被评为1995年市“工人明星”。2000年,彭玉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城市美容师,参加省建设厅组织的2004年省环卫先进代表赴北京参观;彭玉明被选为2003年湖州市人民代表。
   环卫设备1953年,建造一座容量为1吨的蓄粪池。1957年,全镇全面取缔露天粪坑;1965年初,使用手拉粪车代替桶装肩挑;1972年,建造管道式5000吨蓄粪池,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1979年12月,开始机动车吸粪;1986年11月,使用洒水车;1992年6月,使用洒水、消杀两用机动车。1993年,2吨以下吸粪车2辆、洒水车1辆、机动车1辆、手拉木桶粪车22辆、手拉垃圾车25辆。
  1994年,征地4.6亩,建造垃圾处理中转站1座,1997年8月22日启用。1993年,全镇环境卫生清扫面积4.95万平方米,清运垃圾0.87万吨,清运粪便1.37万吨。2000年,分别为12.35万平方米、1.2万吨、0.9万吨;2004年,则分别为
  16.3万平方米、1.06万吨、0.84万吨。2004年,机械设备有洒水车1辆、吸粪车
  2辆、垃圾自卸车2辆;手拉粪车2辆、手拉垃圾车31辆;全镇果壳箱76只、固定垃圾箱81只、活动垃圾箱31只,住宅通道垃圾箱361只。2004年,全镇公厕22座,其中水冲式14座;2005年,全镇公厕全面改造,23座公厕全部采用水冲式;新增垃圾箱、筒181只。
   环卫职工住宅1976年3月,在徐家弄口建造531平方米的10户环卫职工住宅;1978年,又在羊眼桥北堍建造环卫职工住宅;1982年,在公园南路建造职工住宅;1994年12月,又在南浜小区建造10套标准住房,基本解决了环卫工人的住房难。
   经济实体1958年,环卫所办起细菌肥料厂、毛刷厂和土高炉。1970年4月,自办菱湖水泥厂,生产水泥解决菱湖镇城建水泥缺口。1979年9月,自办菱湖工艺美术厂,生产戏剧服装、绣品和服装。1987年,创办农工商服务部。经营时间不长,但对环卫设施的装备起到支援作用。
   文化建设菱湖镇环卫所一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1957年,在扫除文盲活动中,13名环卫工人摘掉文盲,被评为优秀办学单位。1964年,自办工人文化学校,聘任专职教师,提高职工文化素质。1957年冬,在爱国卫生宣传活动中,组织马灯舞、旱船上街表演,轰动全镇。1991年10月,在菱湖镇龙湖文化艺术节又上街演出马灯舞。1992年5月,市环协组织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文艺会演中,参演的3个节目获得优秀创作奖1项,创作奖
  2项;优秀、演出奖2项;演出奖1项。当年8月,市城建局《建设之光》文艺会演中,囊括优秀演出奖、演出奖、创作奖和组织奖四项大奖。1993年2月,参加省环卫系统文会艺演,马灯舞获演出三等奖。
   第三节房地产开发建设 民国37年(1948),吴兴县地籍整理处对菱湖镇进行户籍地测量,编制《浙江省吴兴县霅区菱段实测户地段图》,共52幅,所示全镇住宅16.14万平方米,其中私房面积3.14万平方米,人口12102人,人均居住面积8.32平方米。
  1979年以前,居民缺房户一般向房地产管理所申请,直接分配到户。1980年起,贯彻国家统建与企业自建相结合,以企业自建为主的方针,国家统建部分主要分配无力自建住宅的单位以及安排部队转业干部和落实私房改造及城镇建设需要的动迁户;单位自建住宅由建房单位自行分配,属于企业单位职工的福利享受,并由单位收取低廉的房租和维修费用。20世纪80年代起,公共建筑、住宅建设发展较快。1993年底,镇内房屋建筑总面积68.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5.55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建筑总面积15.3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
  11平方米。2004年底,镇区房屋建筑总面积187.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3.13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建筑面积10.35万平方米;镇区人均居住面积32.
  14平方米。2005年底,镇区房屋建筑总面积1960556.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60748.80平方米;直管公房建筑面积105500平方米;镇区人均居住面积
  33.21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7.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41平方米。
   一、镇区住宅建设
  1949年时,镇区房屋161398平方米,其中私房面积31408平方米,人口
  12102人,人均住房居住面积8.32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驻菱的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自建职工宿舍,解决无房的干部职工后顾之忧,均为单位内部福利建房,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分配。20世纪50~90年代,浙丝二厂、菱湖化学厂、粮油厂、粮管所、印刷厂、中百公司、烟糖公司、食品公司、五金交化公司、供销社、造船厂、塑料厂、晶体管厂、皮革机械厂、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人民医院、菱湖中学、区中心小学等自建住宅楼群,占全镇住宅的一半左右。1980年,全镇直管公房面积13.6万平方米,私房面积约4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居住面积9.53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住宅建设开始纳入商品房开发,统一管理。1993年底,全镇房屋建筑总面积758011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373632平方米,直管公房建筑总面积164930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7.06平方米。先后建设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有新墩小区(1988~2005年)、南浜小区(1989~2004年)、直街商贸城(1995~1997年)、梦湖小区(1999~2004年)、东湖漾商住小区(1999
  2000年)、湖州步行街,世纪佳园商住区(2000~2005年)、河滨住宅小区(2002~2005)、菱湖花苑住宅小区(2004~2005年)、钻石华府住宅小区(2003~2005年)、康达龙湖苑住宅小区(2005~2006年)。2005年,镇区房屋建筑面积共
  196.06万平方米,其中直管公房10.76万平方米,直管住宅房9.16万平方米,私房45.52万平方米。镇区实有住宅使用面积43.1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
  33.21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7.5平方米。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 镇房管所自建住宅楼群
  1972年9月,镇房管所开始新建住宅,当年竣工4楼底、建筑面积347.22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楼房住宅,座落在王家门前。1971年,由镇房管所工程技术人员设计、菱湖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4层砖混结构商店住宅楼,座落在建国路西段与人民中路口,建筑面积2126.42平方米,安排居民35户,为当时吴兴县第一座
  4层综合商店住宅楼。1979年,先后建酱园弄底2层住宅楼,人民广场3层住宅楼、福寿桥3层住宅楼,在杨家弄口建一幢2层住宅楼,在东栅状元厅西侧建二幢3层住宅楼、在南栅仓场弄南建一幢2层木结构住宅楼房,在北桥浜建二幢3层住宅楼、在北栅五桂厅建一幢3层住宅楼。1980年后,又在南栅仓场弄和人民银行合建一幢4层住宅楼、在北栅星桥口建一幢4层住宅楼、在人民中路东侧先后建一幢3层、一幢4层、一幢5层的商店住宅楼。1988年人民北路拓宽过程中,先后建一幢5层、一幢4层商店住宅楼。到1987年,直管公房达
  149800.52平方米;1993年,直管公房面积164930.38平方米;2003年时,全镇直管公房面积107600平方米。
   新墩村东河村建商品房1993年至1994年,两村共建造商贸住宅74套
  4700平方米。
   镇区历年房屋(住宅)建设情况 (续上表) 菱湖镇房屋面积及住房情况 菱湖镇房屋面积及住房情况 菱湖镇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1988年2月,镇房管所成立菱湖镇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后改名为菱湖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资质四级,从业11人,工程技术人员8人,经营房地产开发。总资产367万元,注册资金52万元,流动资产296万元,固定资产21万元,经济性质全民所有制。
  1989年,南浜开发区第一期工程1717.03平方米,建造住宅楼后,至2004年,已建商贸住宅108366.44平方米。2005年,又建住宅楼7535平方米。2000年底,公司资质四级,从业52人,工程技术人员14人,总资产2600万元,流动资产
  2200万元,固定资产400万元。经过调整审计,改名菱湖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公司,2004年,公司从业人员5人,工程技术人员3人,资质二级。总资产65万元,注册资金50万元,流动资金65万元。2005年,销售商品房65套,建筑面积
  7539.40平方米,销售额1173371元,税利200万元。
   菱湖房管所开发公司新建房情况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菱湖房地产开发总公司1994年5月,成立菱湖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全民企业性质,资质四级,从业11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由市城建委下属企业合股独立核算,注册资金500万元。1994~1995年建商贸住宅
  138套,9000平方米。
   菱湖镇村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1993年2月,镇城建办建立菱湖镇村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从业9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资质四级,全民企业,注册资金
  35万元,1993~1995年建造11套商贸住宅7050平方米。
   湖州金穗儿房地产发展公司2001年12月,福建汇裕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嘉誉公司组建。企业总资产919万美元,注册资金3800万元,流动资产3600万元,固定资产200万元;企业资质三级,从业人员38人,工程技术人员
  33人。2002年6月,开始建造《湖州步行街·世纪佳园》商贸住宅群,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2003年10月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于2004年6月开始建造,2005年12月竣工。
   梦湖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公司1998年10月,永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始建造梦湖小区商贸住宅群。2000年1月11日,成立梦湖房地产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资质四级,从业人员20人,工程技术人员18人,经营商品房开发和建筑材料批发。2001年10月,梦湖商贸区住宅、店铺30000平方米建成,并形成梦湖路。2004年10月,建造《梦湖·湖畔花苑·水街》55740平方米商贸住宅区,2005年12月竣工。同时,建造
  18000平方米的梦湖宾馆,集休闲、健身、美食、住宿、娱乐、会场于一体的综合大楼,辟建占地2500平方米的大型露天游泳池。2005年,建成占地1.4公顷的凤鸣公园。2005年时,公司员工300余人,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68人;公司总资产1.2亿元。
   湖州康银房地产开发公司2003年9月成立,企业性质为民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房地产开发。资质三级,工程技术人员6人,从业人员16人。总资产3000万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流动资产1700万元,固定资产1300万元。
  2003年,开始建造《水乡胜境·钻石华府》商贸住宅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
  25000平方米。其中建有豪华的钻石宾馆和会所,配有菱湖镇首部观光电梯,成为菱湖镇标志性建筑。2005年11月,二期工程5万平方米的商贸住宅区启动。
   湖州康达房地产有限公司2005年1月25日成立,企业性质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资质四级,中级以上职称工程技术人员6人,从业人员16人,经营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批发零售。2005年3月,建造《龙湖苑》住宅小区,占地
  30670平方米,商品房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6幢12000平方米于
  2006年3月交付使用。公司投资1800万元;固定资产13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三、建筑企业 湖州市菱湖建筑工程公司前身菱湖建筑工程队。1950年3月,成立菱湖泥木建筑工会。泥木工人开始在工会组织下,走上集体化道路。1956年3月,扩大成立菱湖建筑合作社。1958年10月,更名为菱湖建筑工程队。1979年3月,改现名。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辖大集体企业,位于菱湖镇酱园弄7号,注册资金700余万元,机械设备100万元,包括塔式吊机3台、打桩机2台、拌和机
  19台、卷扬机23台、各类车床等施工机械88台,总功率738千瓦;常年职工700余人,其中固定职工300多人,大中专生25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13人,技术人员31人,施工员、质量安全员等持证上岗29人,财务、统计、医务等专业人员14人,党员18人。企业资质为城镇建筑三级,年建筑设计能力及建筑施工能力各为8万平方米。公司下属企业有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构件厂、建筑装潢公司、建材五金经营部以及电子元件厂、水处理设备厂。公司完成部、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如菱化企业集团公司年产3000吨甲胺磷农药技改工程、5000吨烧碱技改工程、浙江制丝二厂自动缫车间、立缫车间、制伞车间、菱湖大酒店、菱湖中学实验楼、湖州震远同食品厂
  1200吨冷库冷饮技改工程、菱湖区供销大厦等;其中湖州第一医院制药车间、湖州吉山小区214号住宅、湖州大东北区208号住宅、湖州塔下街6号楼、环湖大堤浙江段义皋节制闸、菱化企业集团公司电解槽车间、浙江制丝二厂职工招待所、菱湖区公安分局办公楼等12项获省、市优良工程,其中菱湖中学实验楼被评为1993年度市“十佳建筑工程”。1993年,公司完成施工产值1532万元,建筑工程面积71717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41222平方米、工程质量100%合格。公司和下属企业电子元件厂、设计事务所、经营部等总产值达1833.8万元。2001年4月公司破产。
   菱湖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前身溪西建筑工程队,创建于1970年。系原溪西乡集体企业。初建时职工50人,承建农村民房和一般简易厂房,同时承担一般建筑维修业务。1985年,和菱湖建筑工程公司联营参与菱建公司的在建项目,逐步壮大工程技术力量与施工机械设备。1988年,由市城建委审批为资质四级企业,改名湖州市溪西建筑工程队,职工268人,其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
  14人,技术员12人,持证施工员32人,有职称的统计等管理员9人。固定资产达418.4万元,资产总值1454.7万元,流动资产75万元,施工机械设备128台,总功率1001千瓦。1993年,完成施工产值750万元。完成16项工程的施工面积33588平方米。1995年更现名,地址在南栅大桥东南堍。先后承建湖州电缆厂18米砼折线型屋架22跨电缆车间2954平方米;新墩大厦六层局部七层,建筑面积3427平方米,被评为市优良工程;溪西丝厂自动缫车间、菱湖丝织厂办公生产大楼、区工委办公大楼、南浜商贸街综合住宅楼等24000平方米,以及红菱特种人造板总厂新厂房、振菱集团公司10万吨级水泥厂房、灵山水泥厂10万吨级厂房等乡镇企业重点技改项目的施工建筑。其中公司承建的新墩综合楼、区中心小学教学楼、湖州机械厂办公楼、菱湖财税分局办公楼等工程获市优良奖;新墩综合商业大楼获1993年度市十佳优良工程。1992年,被评为市乡镇企业局优胜企业;1993年度,被评为市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公司;1994年,获市乡镇企业“金银杯”竞赛考核银杯奖。2002年10月,因公司负债太重注销。
   菱湖镇市政工程队1991年1月成立,隶属镇政府城建办公室,为集体经济性质企业,主要任务为筑造道路、小型桥梁、修补破损路面、给排下水道等市政工程业务。1994年,产值200万元,利润20万元。资质四级。常年职工30余人。2001年5月,市城建委下文撤销。
   菱湖盛农水利工程队2002年12月成立,性质集体所有制,注册资金3万元,固定资产10万元,经营服务农机水利基础建设、农业园区改造、村镇道路建设。从业18人,工程技术人员8人。产值20万元。
   华城建筑公司前身荻港建工队,1976年成立。1993年,更名为荻港建筑公司,资质施工四级;1995年7月,改名为华城建筑公司。设有工程师室、施工科、技术科、质安科、预算科、财务科和6个施工队。职工2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有职称专业管理人员15人,项目经理6人。公司设备有:各类机械总台数139台,功率625千瓦。公司先后承建的浙丝二厂综合楼、1号楼、2号楼、新墩小区402号楼、荻港职工住宅、菱湖河滨小区1号楼等项目荣获市优良工程;承建的双林邮电所机房通风塔1250平方米获市十佳工程。2003年6月,企业负债过重注销。
   菱湖高峰建筑公司前身勤俭建工队,创建于1974年。1993年,转为菱湖区建筑工程公司,资质四级。1999年11月,改名菱湖高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02年,晋级为资质三级。注册资金638.8万元,固定资产611.2万元,各类施工机械51台,总功率326千瓦。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8人,有职称技术人员50人和管理人员8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9人,大专以上学历18人,三级项目经理11人,各种持证上岗人员28人。公司下设办公室、质检科、预算科、财务科、材料科,还设园林绿化子公司和10个项目部。先后承建菱湖绸厂4600平方米框架构造车间、湖州中心医院梅山太湖疗养院、菱湖实验小学行政楼等10余个代表工程。2001年,承建的河滨小区4号楼荣获市“飞英杯”;工程历年合格率
  100%,优良率30%。2003年度公司顺利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资格。1995~2003年产值情况如下: 四、建筑设计 菱湖建筑设计事务所1985年4月6日成立,定名湖州市城乡建筑设计院第三设计室,年设计能力2.5万平方米,负责人叶景乐,是全市第一个基层设计室。附属菱湖建筑工程公司。1990年后,负责人俞达良。1992年,更名为菱湖建筑设计事务所。年设计能力8万平方米。菱湖大酒店、菱湖工商银行、菱湖区供销大厦、菱湖区工委办公楼群、菱湖中国银行大楼、湖州市电缆厂等均为其设计。2000年5月,改名湖州市诚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3年9月,合并湖州诚信公司总部。工程师2人,其他兼职工程师6人。
   湖州城乡建筑设计院化工建筑设计室1987年成立,湖州城乡建筑设计院院长王应江兼任;后由沈柳江、童永年任主任。设在菱湖化学厂。有工程师3人,从业人员4人,资质一级,主要服务菱湖化学厂的化工建筑设计,先后设计厂内化工建筑和行政办公楼等6万多平方米。其中轻质碳酸钙90立方米铁壳直筒式机立窑设计获1991年湖州市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因湖州城乡建筑设计院合并而撤销。
   第四节农村建设
  1984年5月,溪西乡人民政府成立农村建设办公室,主管乡村建设、土地使用审核和报批工作。在此之前,则由乡长直接负责。1986年11月溪西乡撤销,并入菱湖镇后,原村建办合并到农业办公室,负责行政村的土地征用、报批、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由分管农业副镇长领导。
  1990年3月成立的土管办公室,除分管全镇24个行政村土地管理外,负责村镇建设管理工作,1991年起业务和市土管局对口。
  1994年,镇城建办对规划区内建房由专人管理,农村建设仍委托土地管理员负责统一管理,执行“一书一证”(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下昂镇因镇城建办系镇政府设立,市城建委无专门人员下派,由下昂镇土地管理人员统一负责。1999年10月,下昂镇和新溪乡并入菱湖镇,农村建房由菱湖镇城建办负责,派专人管理,并由城建副镇长领导。
   一、农民建房
  1979~1983年,农村农民大量建房,多为二进二层楼房,砖木结构,楼板为水泥预应力多孔板,且厅堂较大,为养蚕所用;厨房多为二进底层,二进之间设小天井,便于采光;北墙外另建饲养猪羊的披屋。20世纪90年代初,农民建房又热,楼房外贴马赛克或瓷砖,房内注重装饰。90年代末追求庭院式别墅,更讲究装饰,空调或太阳能热水器、闭路电视、自来水等家庭生活设施更现代化,而且讲究住宅周围环境绿化。2000年末,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9.75平方米;2005年末,为41平方米。
  1991~2005年菱湖镇农村农民建房 菱湖镇农业生产用房拥有量 (1995) 注:1、资料来源1995年《湖州市区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汇编》整理。
  2、菱东片原新溪乡、菱西片原下昂镇、菱中片原菱湖镇及溪西乡地域。
  3、菱湖镇农业生产用房拥有总量718075平方米。
   二、道路桥梁 (一)道路
  1988年11月12日,菱湖至和孚公路正式通车。同年底,菱湖至新溪、石淙、、千金公路通车,经下昂、东林连接104国道公路通车,结束菱湖水乡无船路不通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乡村公路建设发展,2003年农村开展“康庄工程”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1993年,开始修通射中线。至2003年,全镇共有乡村公路22条,总长102.27公里,投资5338.52万元。2002年底,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2004年10月18日建成菱北—陈邑线,是南浔区首条“康庄工程”示范线,省市交通部门领导给予较高评价。2005年10月,全镇主要村级公路42.3公里完成砂改油。同年12月,全镇村村通乡村公交,27条公交路线总里程85公里,行政村及主要停靠点均建立港湾式公交站台。2004年11月,菱湖—新市、菱湖墙圈里—莫蓉公路拓宽工程完成土路基加宽,路面宽18米,二路总长8公里。
  1990~2005年菱湖镇乡村公路 (续上表) (二)桥梁 菱湖是水乡平原,河道纵横,历来桥梁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在主要河道修桥造桥。20世纪60~70年代,农村建水泥路,跨河建造水泥双曲拱桥;80年代后,随着公路修筑及康庄工程——村村通公路的发展,大批钢筋水泥公路桥梁出现。1991年以来,全镇共投资3818.4401万元,新建公路桥梁91座,方便乡村间交流、村民交往和对外联系。
  1991~2005年菱湖乡村新增公路桥梁 三、农村改水 农村饮用水历来以自然水为水源,河、塘水为其主要用水,因此病疫易发,危害健康。20世纪80年代,农村普遍建立高位水塔,向农户供水,但只解决水源相对清洁。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淡水鱼人工养殖,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饮用水成为关注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改善农村用水不断成为各级政府迫切关心的问题,从而加快自来水厂建设步伐。1991年,下昂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起3000吨/日的自来水厂,首先供应下昂集镇和周边农村。1993年,新溪乡接通菱湖水厂至新溪的自来水管道,供应新溪集镇和周边农村。1999年,市政府把农村饮用自来水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部署三年村村通水的农村改水任务,加快农民改善饮用水条件。至2003年,全镇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全镇农村实有供水管网112.
  4公里,饮用自来水人口58055人。根据省政府2004年4月10日关于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通知,菱湖镇成立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同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底竣工。工程项目为扩建新溪供水站管理用房100平方米、600立方米清水池1座;铺设供水主干道管65.409公里,村级自来水管网
  69.507公里;并更新下昂水厂水泵和改进菱湖水厂电气线路等配套工程。总投资919万元,其中省拨资金5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12.6万元,余为水厂自筹。
  2005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口63459人)已全部饮用自来水,农村供水管网总长
  119公里。
   四、集镇建设 下昂集镇下昂原为下昂镇政府所在地。1999年,下昂镇并入菱湖镇后,属集镇,设居民会1个(工作人员2名),镇管委1个(工作人员2名),管理下昂集镇。下昂集镇建有中学、小学、水厂、卫生院、影剧院、信用社、邮电所等,主要公共建筑有松雪路信用社大楼800平方米,振兴西路供销大厦五层1800平方米,集镇内有桥梁10座,主要道路12条2260米,排水管道1150米,绿化覆盖面积7700平方米,路灯38盏,是菱湖镇西部农村贸易、休闲集散地和服装丝绸生产基地。
   凤凰桥集镇凤凰桥集镇是原新溪乡乡政府所在地,菱湖至新市、千金、石淙公路穿镇而过。1999年,新溪乡并入菱湖镇后,属建丰村管理。2002年,设居民会1个。集镇建有中学、小学、卫生院、邮电所、水厂加压站(2005年改造为供水站),主要公共建筑有中学教育楼、小学综合楼、卫生院门诊楼、邮电大楼等,集镇主要道路凤凰桥路,长320米,宽12米,桥梁4座,是菱湖镇东部农村休闲、贸易集散地和商标织带轻纺工业基地。
   五、新农村建设
  2002年,根据《菱湖镇总体规划》,28个行政村制定村庄规划,统一由镇城建办管理。同年进行农村改水和村庄环境建设。2003年9月起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同年完成88个自然村的整治工作,受益人口28661人,占全镇农村居民的44.2%;19个行政村达到全镇应完成整治任务的40%以上。
  2004年,全镇28个行政村达标,完成“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农村无露天粪缸,墙面白化,河道清理,帮岸修整,绿化环境,新建公厕。
   射中新农村建设射中村面积5.5平方公里,876户农户,人口3349人。
  1998年,湖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村庄规划,原18个自然村缩并为7个自然村,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中心村规划用地9.57公顷,规划总户数250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新村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门前绿草如茵,池塘碧波荡漾,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的传统民居与小桥流水,因而新村规划获建设部村庄规划编制二等奖。1999年8月动工,2000年6月建成,被列入“浙江省200家村庄规划与建设试点村”;2004年为20家“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之一和“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全村绿化覆盖率36%以上,新村的污水处理采用地埋式无动力式污水处理技术。2005年,为浙江省20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吸引艺术家成立“菱湖艺术家村”,开发“浮霞郡·水乡人家”旅游业;2007年8月,被湖州市评为全市10家“最美的村庄”之一。
   南商林新农村建设南商林村面积0.621平方公里,现建设用地8.76公顷,人口948人,272户。2000年3月,南商林新农村建设纳入省府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0月,制订新农村规划。中心村规划占地7.7公顷,规划户数355户,人口1000人。2001年9月建成一期工程,26户13幢5600平方米。并设置卫生所、信用社。2005年2月二期工程启动,新增建筑面积82户19680平方米,
  2006年10月建成。
   附:菱湖古今桥梁 至民国初,全镇有石拱桥、石平梁桥等桥型的桥梁288座,至今保存的古桥尚有107座,加上双曲拱桥等现代桥梁327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桥梁密度为4座。
   (一)现存107座古石桥 永兴桥又名鹿苑寺前桥,单孔石梁桥,始建唐大历元年(766),明成化
  七年(1471)重修。长6米,宽4米,高2.5米,缓坡无台阶,南北向,跨越泛金溪支流。桥名相传为颜真卿题。古藤缠绕。位于射中村谈家墩,晋·鹿苑寺(后改名永兴寺)前。
   法华桥俗名法海桥,三孔石梁桥,始建唐元和十年(815)。长12米,宽
  2米,高3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越清溪(东边河)。位于竹墩村前丘东边坞自然村法华庵西侧。
   大胜桥俗名石灰桥,单孔石拱桥,始建唐末宋初(约900~970年),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长11米,宽1.3米,高2.9米,原台阶各6级,现缓坡,南北向,跨越泛金溪支流,古藤缠绕。位于射中村谈家墩。
   长寿桥又名梧桐桥,单孔石拱桥,始建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修。长13米,宽2.7米,高4.3米,台阶各11级,南北向,跨寺前港。位于南商林村梧桐禅寺前。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单位。
   寺前桥单孔石拱桥,始建宋治平二年(1065),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长10米,宽2.5米,高3.4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竹溪。位于竹墩村禅智寺前。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
   宝蓄桥原名怀吴桥,因怀念宋监仓吴党而名,始建宋宣和四年(1122);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而改今名,道光二十三年(1843)又重修。三孔石梁桥,长18米,宽3.3米,高4米,台阶各10级,东西向跨宝溪(泛金溪)。位于射中村老街。桥面设弧形须弥座式栏板,桥栏两端安屋脊式中高两侧倾斜的卷云状抱鼓石,为各桥所罕见。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
   长寿桥原名思吴桥、西吴桥,也和思念宋监仓吴党而定名,始建宋宣和
  四年(1122),宋淳祐六年(1246)和元大德元年(1297)重建,因桥堍有宋嘉泰元年(1201)归安县设置的长寿酒坊而改名长寿桥;清乾隆三年(1738)、光绪三年(1877)重修。三孔弧形石梁桥,长20米,宽3.5米,高6米,台阶各13级,南北向跨宝溪。位于射中西村。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
   集福桥和长寿桥一起俗称八字桥。始建宋宣和四年(1122),宋淳祐六年(1246)和元大德元年(1297)重修,清乾隆三年(1738)又重修。单孔石平梁桥,长10米,宽2米,高4米,缓坡无台阶,东西向跨宝溪支流泛金溪,位于射中西村。
   洋桥始建宋宣和五年(1123),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民国6年(1917)重修。单孔石阶石梁桥,长7米,宽1.5米,高2.5米,上下台阶各2级。
  桥面横梁呈弧形,两端卷龙云纹,顶刻阳凸弧线,底刻凹形弧线,东桥台藤枝灌木丛生。东西向跨茶亭港,位于射中村三官殿茶亭古道。
   望仙桥又名墅桥、市桥,现名凤凰桥,始建宋宣和七年(1125),明成化元年(1465)重建。单孔石梁桥,长9米,宽2.3米,高2.9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泛金溪支流仙溪。位于射中村任司埭。
   宝带桥俗名施吴乡桥,始建宋宣和七年(1125),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长9米,宽2.3米,高2.5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宝溪。位于射中村老街东村口。
   太平桥始建北宋末(约1130年),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建。单孔石梁桥,长9.8米,宽1.8米,高3.2米,台阶各7级,南北跨市河。位于南商林村老街。2003年1月,南浔区重点保护古桥。
   众安桥始建元至元十七年(1280),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单孔石拱桥,长10米,宽2.83米,高4米。台阶各9级,东西向跨昂溪。券睑石塑有4只叭嗄吐水头像。长系石楹联:“据排沙而望浮霞,澄波似镜;延泊濒以通月港,环带如虹,宏道津波海□□,□□□□□;□□□□□□□,□□□□。”位于下昂集镇,相传桥名为元书画家赵孟頫居住下昂祖坟时所题写。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
   望晖桥始建元至元十七年(1280),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三孔石梁桥,长20米,宽2.1米,高4.2米,台阶各19级,南北向跨昂溪市河。相传桥名为赵孟頫题写。2003年8月,湖州市文保点。
   听月桥始建元至元十七年(1280),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三孔石梁桥,长20.40米,宽1.94米,高4.35米,台阶各19级,南北向跨昂溪市河。
  相传桥名为赵孟頫题写。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众安、望晖、听月为下昂集镇昂溪市河不足300米的“三姐妹”桥。) 通明桥始建元末明初,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修。三孔石梁桥,长
  13米,宽1.8米,高3.2米,台阶各3级,南北向跨许联村水东自然村北。
   津济桥始建明洪武九年(1376),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单孔石拱桥,长8米,宽1.5米,高4米,台阶各13级,南北向跨朱家坝村门前港。桥有楹联:“重虹彩映苕溪月;飞凤遥瞻金盖云。西接横山环秀色,东归笠泽庆安澜。”该桥系半圆形马蹄形石拱桥,填补了湖州市桥型的空白。桥两岸沿河帮岸,石块垒积有五六种方法,其中碎花镜式砌置法长100余米,为水乡村镇帮岸建造罕有。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
   晋金桥始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单孔石梁桥,长13米,宽1.8米,高3米,台阶各2级,南北向跨村北泛金溪。位于射中村顾家墩。
   通舆桥俗称总管桥,现呼宗家桥,始建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2001年6月改建。单孔石阶石梁桥,长6米,宽2.5米,高
  3.5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梁夏浜。现改建为水泥缓坡平桥,桥台、排柱石尚在,位于射中村洋下浜(古名梁夏浜)。
   龙头桥始建明初(约1380),单孔石梁桥,长6米,宽3米,高2.5米,台阶原有5级,现改缓坡,东西向跨泛金溪,位于射中村三官田。
   费家桥始建明初(约1380),单孔石梁桥,长6米,宽3米,高2.5米,台阶原有7级,现改缓坡,南北向跨泛金溪,位于射中村三官田。
   小桥始建明初(约1380),单孔石梁桥,长6米,宽2米,高3米,台阶原有7级,现改缓坡,东西向跨泛金溪,位于射中村莲花荡。
   清远桥始建明洪武十三年(1380),1985年7月改建。三孔石梁桥,长
  20米,宽2.4米,高3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昂溪。缓坡宽台阶,桥面改建为水泥缓坡,中孔排柱石改为水泥钢筋柱。位于下昂村西。
   宜稼桥始建明洪武年间(约1390)。单孔石梁桥,长11米,宽1.9米,高3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村河,位于下昂村塘前浜。
   万里塘桥始建明洪武年间(约1390),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建。
  单孔石梁桥,长12米,宽1.5米,高4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万里塘竞渡湾,位于菱东村。
   万顺桥始建明洪武年间(约1390),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建,单孔石梁桥,南北向跨村河,长10米,宽1.5米,高2.5米,台阶各5级,位于菱东村东口睦。
   桃花庄桥始建明洪武年间(约1390)。单孔石梁桥,长15米,宽2米,高2.5米,台阶各3级,东西向跨昂溪,位于下昂村西北。
   竹村桥又名永安桥,始建明洪武年间(约1390),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三孔石梁桥,长14米,宽3米,高3米,台阶各3级,现改缓坡。南北向跨昂溪支流水东港,位于许联村水东村心里。
   兴福桥俗名章桥,始建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清道光年间(约
  1840)重修,三孔石梁桥,长14.9米,宽1.6米,高3.5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东河支流章家港,位于南浜村新墩章家埭。2003年1月,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寿仙桥始建明洪武年间(约1390)。单孔石梁桥。长10米,宽1.5米,高2米,台阶各2级。东西向跨接月港,位于下昂村前家村。
   清风桥始建明永乐初(约1403),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建。单孔石拱桥,长7米,宽1.9米,高1.5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接月港,位于下昂村石泉村。为现存湖州市最短石拱桥。整座桥被古藤缠绕。
   明月桥始建明永乐初(约1403),清光绪三年(1877)重修。三孔石梁桥,长11米,宽1.8米,高2.5米,缓坡无台阶。南北向跨接月港,位于下昂村石泉村滩桥兜。
   养富桥始建明永乐三年(1405),清乾隆五十年(1786)重修。单孔石拱桥,长12米,宽2.1米,高3.2米,台阶各8级,南北向跨竹溪,位于竹墩村东。
  桥有楹联:“泓秀水,接波涛;姓恩光,流寺漾。溪流交,锁紫烟;山横拖,地脉灵。”2003年1月,湖州市文保点。
   状元桥始建明宣德五年(1430),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三孔石梁桥,长9.72米,宽1.5米,高3.75米,台阶各7级,原为木桥,重修时建为石梁桥,南北向跨竹溪,位于竹墩村。2003年1月,湖州市文物保护点。
   种德桥又名清溪桥、东桥、前丘大桥,俗名藤桥,始建明天顺元年(1457),成化年间(1465~1487)重修。三孔石拱桥,长31.4米,宽3.7米,高
  5.9米,台阶各21级。东西向跨清溪,位于竹墩村前丘。桥两侧古藤缠绕,各种植物30余种,其中中草药10余种,为浙北典型古桥,菱湖镇标志性桥梁,2003年1月,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冲阳桥现名向阳桥,始建明成化初(约1465),清乾隆年间(1736
  1795)重修。单孔石梁桥,长16米,宽2.1米,高3.5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宝溪支流。1967年夏,改建成单孔砖券拱桥,桥础为原石梁桥台。现桥型及建造方式罕有。
   灵山塘桥始建明成化十年(1474),1965年重建,1978年改建成双曲水泥拱桥,桥墩为明清遗物保留,2004年5月拆除改建成公路桥。三孔石梁桥,长
  35米,宽3米,高6米,台阶各15级,缓坡,南北向跨千金塘,位于南浜村南。
   凤凰桥始建明成化年间(约1470),清光绪四年(1878)重建。三孔石梁桥,长16.5米,宽1.8米,高5.5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凤凰桥港,位于双开村凤凰桥村。
   枯桥又名鸟林桥。始建明成化年间(1470),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单孔石平梁桥,长3.7米,宽2.2米,高3.5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秀溪港,位于南浜村新墩村。
   永安桥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三孔石梁桥,长13.5米,宽1.7米,高3.4米,台阶各8级,东西向跨六堡里村庙后头自然村村河。
   永安桥俗名茅家桥。始建明弘治年间(约1500),民国15年(1926)重修。五孔石梁桥,长43.35米,宽2.1米,高3.15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茅家港,位于建丰村南茅家塘。2003年1月,南浔区重点保护古桥。
   孔河桥始建明嘉靖初(约1522年)。单孔石拱桥,长5.3米,宽1.7米,高3米,孔径4.5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山塘村西之孔河。该桥拱券由14块石板紧密横铺环砌,为湖州市目前已知唯一的横铺拱券环砌法石拱桥。桥壁两侧缠满藤蔓灌木。
   莲塘桥又名吴莲塘桥,始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单孔石拱桥,长21米,宽2.5米,高4.5米,台阶各21级。东西向跨菁山塘,位于竹墩村前丘木杓浜。桥有楹联:“镇凤潭龙海之中流,地灵人杰;界东林南凉而环拱,水秀山明。龙月构双溪,祖德长流如此水;鸿绪成一姓,宗功勿替视新桥。” 利涉桥又名文会桥。始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前丘乡贤吴应期出资建莲塘桥和文会桥,未竟病逝,由其父吴龙督成。文会即吴应期之字,莲塘为吴应期之号。清乾隆年间吴启褒重修时,重新命名为吴莲塘桥和利涉桥。利涉桥三孔石平梁桥,长24米,宽2.5米,高4米,台阶各9级,南北向跨前溪,位于竹墩村前丘堂子湾西。
   倭返桥又名金带桥、乌板桥,始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清乾隆三十
  九年(1774)重修,1978年改建成水泥双曲拱桥。三孔石梁桥,长30米,宽3米,高7米,台阶各21级,南北向跨前溪,位于六堡里村。
   青龙桥始建明万历五年(1577),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单孔石拱桥,长21.7米,宽3.4米,高5.2米,台阶各22级,东西向跨思溪塘。桥有楹联:“南国兵销,重见彩虹通要道;东方瑞敛,永恩荟宿福行人。泻工开汇,架梁僧古庙灵新;龙卧屈蟠,题唯共徐厚泽行。”位于南浜村新墩俞家埭。2003年1月,南浔区重点保护古桥。
   凤鸣桥又名凤凰桥、凤林桥,始建明万历十年(1582),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重修。单孔石拱桥,长19.2米,宽2.7米,高4.6米,台阶各21级,南北向跨秀溪东端,位于南浜村新墩凤林村。桥有楹联:“溪秀凤鸣敛,名芩兹缨重焕彩;山灵龙脉远,斋拌汇当永安澜。苕北溯渊源,万姓成梁通大道;塘东资保障,千秋砥柱镇中流。”2003年1月,南浔区重点保护古桥。
   灞桥始建明万历年间(约1580),民国23年(1934)重修。三孔石梁桥,长27米,宽2米,高2.3米,台阶各1级,南北向跨思溪灞桥港,位于永丰村上泽。
   禄嘉桥始建明末(约1600年),三孔石梁桥,长26米,宽2米,高3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思溪塘支流,位于安桥村。2001年冬,因造公路而改建拆毁。
   木桥始建明末(约1600年),三孔木桥,长10米,宽1.5米,高2.6米,现无台阶,原有3级,东西向跨清溪支流,位于竹墩村前丘东边坞。桥础尚好,三孔由双木支撑,桥面现铺架水泥预制板。
   广济桥又名莫家桥,始建明朝中后期(1573-1620),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单孔石拱桥,长23.80米,宽2.35米,高4.2米,台阶各19级,东西向跨思溪塘,位于达民村莫家埭。桥有罕见的佛教楹联:“南无阿弥陀佛”,南北长柱石上镌刻4条。2003年,南浔区重点保护古桥。
   西双小桥因停靠下昂至菱湖航船,俗呼航船桥,始建明崇桢年间(约
  1640)。原为单孔木板石墩桥,长5米,宽2米,高2.5米,南北向跨竹墩村南墙门墩白莲寺港。原有台阶各3级。南北两端石桥墩仍在,1980年桥面木板改铺水泥预制浇梁,台阶为缓坡,便于拖拉机通行。
   云龙桥始建明朝,不详;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三孔石梁桥,长24米,宽2米,高4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村河,位于达民村双开包家兜。
   将军坝桥始建清初(1644),三孔石梁桥,长35米,宽2.2米,高5米,台阶各9级,东西向跨思溪塘,位于南浜村东南。桥西堍建有风雨亭。2001年冬拆毁。
   利济桥始建清康熙元年(1662),先建木桥;清道光十四年(1834)改建石梁桥。三孔石梁桥,长24米,宽3.4米,高4米,原有台阶各5级,现改缓坡。
  南北向跨西湖港,位于镇区中心西栅。1962年8月,镇政府重建,中孔石梁改砼梁,南侧桥孔用块石垒积成桥基。20世纪80年代又改建,填一孔,加桥面铁栏。
   叶元桥始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会元孙叶飞募捐而建,俗呼箬叶桥。三孔石梁桥,长25.6米,宽2.16米,高3.6米,台阶各9级,南北向跨东河,位于东河村东。
   安澜桥始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祗园寺僧松岩募资筹建,后由其徒边募化边建桥,桥为石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改建成石拱桥;民国10年(1921)重修。三孔石拱桥,长58.5米,宽4.55米,高5.7米,台阶各33级,南北向跨西湖港,位于镇区中心北栅,为菱湖镇标志性桥梁,“安澜步月”为古代菱湖
  八大景观之一,惜在“文革”期间遭破坏,桥联、伏狮头、系梁龙首均遭凿毁。
  2003年8月,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福桥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原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北桥)和
  一座石平梁桥(南桥)相连,形成特殊波浪形桥型。北桥为3孔石拱桥,长25米,宽2米,高7米,台阶各19级,形成波浪形;南桥为单孔石梁桥,长20米,宽
  1.5米,高5米,台阶各9级。拱桥与石梁桥间有一土墩,俗称双福桥。桥东为双福漾口。1978~1980年改建为一座大跨度三孔双曲花岗岩拱桥,并改名为“富国”、“富民”,仍称双福桥。长68米,宽2.5米,高7米,缓坡无台阶,南北向跨思溪三里塘,位于思溪村五余东北。桥畔曾是太平天国湖州保卫战的主战场。
   万福桥又名后庙桥,俗名圣堂桥。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民国5年(1916)重建。三孔石梁桥,长18米,宽2米,高5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桥头港市河,位于双开村五余冯家埭西。
   万福桥始建清乾隆七年(1742),民国初重建。三孔石梁桥,长14米,宽2米,高4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村中市河,位于安桥村南鱼鳌圩。
   青莲桥始建清嘉庆三年(1798)。单孔石梁桥,长9.2米,宽1.4米,高
  3.6米,台阶各9级,南北向跨许联村莲花庄自然村中心莲化溪。
   庆源桥始建清嘉庆五年(1800),俗名新桥。单孔石梁桥,长13米,宽
  2.4米,高5.7米,台阶各11级,南北向跨宝溪,位于射中村洋下浜。
   汲水桥始建清嘉庆十五年(1810)。马蹄形单孔石拱桥,长11米,宽
  1.8米,高3.8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思溪汲水港,位于前坝村。桥北堍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珍珠桥始建清嘉庆年间(约1810),单孔石平梁桥,长6.3米,宽1.3米,高3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小桥港,位于东河村马兰兜。2003年,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金家圩大桥原名太平桥,俗呼金家圩大桥。始建清乾嘉年间(约1750~1810),1975年改建,桥面板为水泥浇筑,2座水泥钢筋柱础。三孔石平梁桥,长24米,宽2米,高3.5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浪塘山港,桥墩排柱石3块,肩墙花岗岩错缝叠砌,位于东河村金家圩。
   永福桥俗名小桥,始建清嘉庆年间(约1810),民国10年(1921)重修。
  单孔石平梁桥,长5米,宽2米,高2.5米,无台阶,南北向跨小桥港,位于永福村南下泽小桥头自然村。
   宋家桥始建清乾嘉年间(约1750~1812),1998年桥面改建为水泥板,并加铁护栏。单孔石平梁桥,长12米,宽1.8米,高3.5米,台阶各5级,桥墩排柱石各4块,南北向跨宋家港,位于永丰村宋家桥自然村。
   福临桥始建清嘉庆年间(约1820),三孔石梁桥,长12.9米,宽1.65米,高3.5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山前溪,位于费家埭村灵山山前村。2003年,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福寿桥始建清道光八年(1828),单孔石梁桥,长13米,宽1.2米,高3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村河,位于沈家埭村蒋家埭自然村。
   大有桥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九年冬(1829)重建。单孔石平梁桥,长9米,宽1.5米,高3米,台阶各3级,南北向跨村中市河,位于陈邑村侯邑。
   永庆桥始建清道光年间(约1830),三孔石梁桥,长24.2米,宽1.7米,高3米,台阶各7级,南北跨思溪塘支流,位于永福村北下石。2003年1月,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顺济桥始建清道光年间(约1830),单孔石拱桥,长14.4米,宽1.8米,高3米,台阶各9级,南北向跨山前港,位于费家埭村灵山坝桥自然村。2003年
  1月,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兴隆桥始建清道光十三年(1833),五孔石梁桥,长20米,宽2.5米,高
  4.5米,台阶各9级,南北向跨清溪,位于费家埭村杨家汇。
   永庆桥始建清道光十四年(1834),单孔石梁桥,长9米,宽1.8米,高
  2.8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昂溪,位于新庙里村大田坝。
   永安桥又名安定桥,始建清道光十七年(约1837),单孔石拱桥,长19.7米,宽2.2米,高3.75米,台阶各13级,东西向跨思溪三里塘,位于达民村五余闵家兜。
   隆兴桥又名隆兴桥,俗称哑子桥。始建年代不祥,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单孔石梁桥,长16.4米,宽2.8米,高3.4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村河,位于勤俭村。2003年1月,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安乐桥始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孔石梁桥,长15米,宽1.5米,高3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村中市河,位于永福村安桥自然村。
   安定桥始建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于光绪十年(1884),单孔石梁桥,长7.7米,宽1.66米,高2.4米,台阶各3级,东西向跨村河,位于勤俭村塘前埭。2003年1月,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南鱼桥始建清咸丰九年(1859),三孔石梁桥,长14米,宽2.5米,高4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村中市河,位于安桥村南鱼鳌圩。
   大龄桥始建清咸丰九年(1859),单孔石梁桥,长5米,宽1米,高1.5米,台阶各3级,南北向跨村河,位于南商林村宋家埭。
   德兴桥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0年(1921)重修。三孔石梁桥,长12米,宽2米,高4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侯邑港,位于陈邑村侯邑。桥有楹联:“德以济人,处处人情共戴;兴乃启泰,年年泰运长流。一水接龙湖,曲折而来清且冽;百里迎凤翥,方德共感利交通。” 兴隆桥始建清同治(1862年)之前,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单孔石平梁桥,长8米,宽2米,高2.5米,东堍台阶3级,西堍台阶接德兴桥北堍台阶平台,两桥形成直角,谓一步两座桥特殊桥型,东西向跨侯邑港北小河,位于陈邑村侯邑。
   道仁桥始建清康熙,清同治三年(1865)重修。五孔木梁石板桥,长27米,宽2米,高4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杰塘港,位于建丰村包家兜。
   安乐高桥俗称镬子桥,始建清光绪四年(1878),三孔石梁桥,长13米,宽1.8米,高2.3米,台阶5级,现改缓坡,南北向跨西村港,位于达民村西村。
  1976年改建时,桥南堍桥台下掘出石制镬子,故俗称镬子桥。桥心石为太极图案,罕见,与桥北原有清朝时建造的妙真寺(观)有关。
   高桥又名北高桥,始建清光绪初(约1880),1994年改建,桥面浇铺水泥板。单孔木石平梁桥,长7米,宽1.5米,高4.5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高桥港,位于思溪村西横街。
   前灞桥又名北灞桥,始建清光绪初(约1880),1995年改建水泥板桥面,加铁护栏。东西向跨前坝港,长16米,宽2米,高4米,台阶5级。位于思溪村前口坝。
   南灞桥始建清光绪初(约1880),1995年改建桥面水泥板,加铁护栏。
  长18米,宽2米,高4米,台阶3级,东西向跨前坝港,位于思溪村前口坝,桥南为小命山古文化遗址。
   钱家桥始建清光绪十二年(1886),三孔石梁桥,长17米,宽1.8米,高
  2.8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清溪,位于南商林村宋家埭。
   太平桥始建清光绪十四年(1888),单孔石梁桥,长15米,宽1.8米,高
  3.5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南京港,位于南商林村东村。
   乌鹊桥始建清光绪十八年(1892),民国初(1914)重建。单孔石梁桥,长16米,宽2米,高3.5米,台阶各9级,东西向跨银河津,位于下昂村银河津。
   兴隆桥始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单孔石梁桥,长11米,宽1.76米,高3.14米,台阶各5级,东西向跨塘前港,位于勤俭村塘前埭史舍。2003年
  1月,南浔区古桥保护点。
   张安桥始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单孔石拱桥,长14.85米,宽3.1米,高4.3米,台阶各18级,东西向跨思溪三里塘,位于达民村与和孚镇横港村交界处,2003年南浔区重点保护古桥。桥有楹联:“柱题驷马,车来远近过桥头;枝卧云龙,声擎空明击水底。利涉大川,清厚西接龙溪水;康庄皇路,古迹南依梵庆庵”。
   长生桥始建不详,民国7年(1918)重修。单孔石梁桥,长17米,宽2米,高2.8米,台阶各3级,南北向跨村西港,位于南商林村村西田。
   会凤塘桥始建不详,民国3年(1913)重修。三孔石梁桥,长25米,宽2米,高3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衙前塘,位于达民村沈家墩。
   永安桥始建不详,民国9年(1920)重修。单孔石梁桥,长9米,宽2米,高3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南京港,位于南商林村宋家埭。
   洪兴桥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6年(1927)重修。三孔石梁桥,长30米,宽2米,高4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石泉港,位于下昂村石泉。
   狮子桥始建清朝,单孔石梁桥,长9米,宽2米,高2.8米,台阶各3级,南北向跨下昂村昂溪,位于下昂村西。
   东至桥始建清朝,单孔石梁桥,长13米,宽2米,高3.2米,台阶各4级,东西向跨东至港,位于下昂村东至。
   通明桥俗名观音桥,始建清朝。三孔石梁桥,长11米,宽2.3米,高3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水东港,位于许联村水东。
   里兴桥始建清朝。单孔石拱桥,长9米,宽2米,高2.8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沈家浜,位于下昂村沈家浜。
   永兴高桥始建清朝。三孔石梁桥,长15米,宽2米,高4米,台阶各9级,南北向跨小溪,位于三溪村。
   侯邑桥又名兴福桥,现名幸福桥,始建清朝。单孔石拱桥,长12米,宽
  2.5米,高3.5米,台阶各5级,南北向跨侯邑港,位于陈邑村侯邑。桥有楹联:“侯建兴福民乐善;邑筑桥梁国安行。南堤兜转蟠龙水;北堍圣宫凤凰泉。” 东湾木桥始建清朝。单孔石梁桥,长10米,宽2米,高5米,台阶各7级,南北向跨东湾港,位于山塘村东湾。
   安善桥始建民国3年(1914),三孔石梁桥,长20米,宽2.5米,高4.5米,台阶各9级,东西向跨沙波港支流,位于费家埭村。
   东口睦小桥始建民国初。单孔石梁桥,长7.2米,宽1.1米,高2米,台阶各2级,东西向跨菱东村东口睦自然村村河。
   长生桥俗名乌桥,始建民国24年(1935)。五孔石梁桥,长35米,宽2.5米,高4.5米,台阶各7级,东西向跨千金塘支流,位于永福(安桥)村桑园里。
  桥有楹联:“长流不息,一湾就近大浣溪;生众巨盘,箴少节通安桥港。层波浩淼,源头活水接龙溪;临行岩巍,鳖眼灵山登鹫峰。” 追远桥始建清末,原为木桥;民国26年(1937)11月改建。单孔石平梁桥,长8米,宽2米,高3.5米,原有台阶各7级,2004年8月改为水泥缓坡,桥面改建砼梁。南北向跨木桥港,位于射中村东至。
   (二)被拆除古桥梁 镇区拆除的72座古桥梁 据清同治《归安县志》记载,菱湖镇域有古桥283座,经过近百年的战火、填河筑路等,现镇域内拆除的古石桥有188座(有记载的138座),仅镇区拆除的古石桥就有72座(不包括镇郊农村古石桥)。
   秀溪桥单孔石级步行拱桥,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刺史崔元亮建,南北向跨秀溪河,俗呼务桥,1958年填河拆除。
   隆兴桥单孔石级步行拱桥,秀溪河之东栅市梢,清初建,民国19年(1930)重建,1984年填河筑东栅路时拆。
   木桥跨秀溪河,南北向架木三孔,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1984年填河筑东栅路时拆。
   东林桥单孔石平桥,清初建,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1984年填河筑东栅路拆。
   古卖鱼桥南北向干栏式石级石桥,跨秀溪河东流之交叉口,清嘉庆二十
  四年(1819年)重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1984年填河筑东栅路时拆。
   崇福桥又呼铁店桥,单孔石平桥,古时崇礼、福增二乡分界处,跨秀溪河东流处,清嘉庆六年(1801年)重建,民国24年(1935)由章三省堂重修,1974年填河筑建国路延伸时拆。
   胜祖桥又名圣祖桥,三孔石平梁桥,秀溪河之邱家湾处,为清中期叶胜祖建造。1974年填河延伸建国路时拆。
   木桥南北向石级架木,秀溪河务桥东之周家弄处,清嘉庆年间建造,
  1964年填河时拆。
   永福桥南北向干栏式石桥,台阶13级,跨秀溪河孙家廊,又名脉桥,俗呼麦桥,清同治间重建,1958年填河筑建国路时拆。
   太平桥永福桥北塘路口之环石桥,1954年填河筑塘路时拆。
   积善桥架石在塘路,1954年填河筑塘路时拆。
   永安桥架石在油濯潭(即油车潭)之陆鼎茂东处,东西向,清时此桥以东为东栅,以西为西栅。1952年填油车潭时拆。
   福寿桥南栅漾口,东西向环石桥,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1965年改车行平石桥,1994年填南栅河筑建国南路(今中行路)时拆。
   丰乐桥石级平桥,俗呼粪担桥,1994年填南栅河筑建国南路时拆。
   永宁桥俗呼下岸桥、羊眼桥、亚岩桥,三孔石桥,桥上筑墙盖瓦,建亭供
  五圣神,传说灵山山脚在桥下。清咸丰间被焚毁,同治七年(1868)重建,光绪十
  四年(1888年)重修。1964年填河筑路时拆。现为中行路。
   古鹦鹉桥石板平桥,明季建造,染店浜口,1952年填染店浜筑公园北路时拆除。
   拱宸桥石级石平桥,俗呼南圣宫桥,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建,1994年填南栅河筑公园南路时拆。
   宋家桥又名夺魁桥,三孔石桥,桥北自东至西又有一石桥,俗呼一步二爿桥,菱湖一中北大门前。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建,1965年改建石板平桥为车行道,改名广场桥;1994年填南栅河筑公园南路时拆。
   太平桥环石桥,俗呼狮子桥、四至桥,镇中心小学北大门前。1946年改建木板桥,1965年改建水泥车行桥,1994年填南栅河筑公园南路时拆。
   丁家桥环石桥,明丁梦白建;清顺治(约公元1653)间丁逸庵重修,易名鼎甲桥;光绪十年(1884)重建。1964年拆除,在西堍建混凝土车行桥,易名为人民桥;1992年重建混凝土车行桥,1994年填南栅河筑公园南路时拆。
   永安桥又名环桥,单孔,净高4米,长7米,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加宽,清光绪十二年(1886)又重修,1965年填斜桥河筑人民路时拆。
   里仁桥石平桥,油车潭东南,清乾隆元年(1736)建。1952年填油车潭拓宽油车潭街(弄)时拆。
   二泉桥王家潭与油车潭之间,清道光元年(1821)建,石平桥,桥下有二泉水之说。1952年填河拓宽王家门前街时拆。
   上元桥一名上岸桥,一名状元桥,三孔石梁桥,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1964年填斜桥河筑人民中路时拆。
   斜桥三孔石桥,上筑墙垣,并立武帝、财神庙,民间入岁时酬献。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新更名探花桥,又作炭花桥。清咸丰间被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抗战时桥亭被毁。1964年填斜桥河筑人民中路时拆。
   长生桥五孔石梁桥,位于河(湖)西墩至杨树坝(梅水墩),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建;1969年造船厂扩建厂房填河汊拆除。
   襟带桥三孔石梁桥,又名金带桥,位于杨树坝(梅水墩)至放生庵旧址(今人民医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1954年加建木栏;1969年造船厂扩建厂房填河汊拆除。
   乾元桥三孔石梁桥,又名栅口桥,安澜桥南堍,1950年填圣堂港筑浙丝
  二厂厂区大道时拆除。
   莫鼐桥环石桥,宋莫鼐造,1950年填圣堂港筑浙丝二厂厂区大道时拆除。
   双龙桥三孔石梁桥,一名丁家桥,俗呼八字桥,跨北栅圣堂港,今杨家弄北底,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1950年填河筑浙丝二厂厂区大道时拆除。
   渤澜桥环石桥,圣堂港东段,明沈渤沈澜造,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
  1950年填圣堂港筑浙丝二厂厂区大道时拆除。
   星桥又名新桥,星桥港西首入西湖处,单孔石平桥,清时建;1987年填星桥港筑星桥路时拆除。
   系马桥三孔石级石梁桥,相传项羽系马处;又说宋莫鼐官洗马,故居在附近,桥以官名洗马桥,1982年拆除。1976年曾另建混凝土车行平桥,1987年时填河筑星桥路拆除。
   普安桥石梁桥,为清朱普安建,又名朱家桥。1954年改石平桥。1987年填星桥港筑星桥路时拆除。
   卢家桥石级架木,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易名乐安桥,改石梁桥。
  1987年填星桥港筑星桥路时一起拆除。
   北桥石梁桥,建于南宋。1964年填北桥筑北桥浜路时拆。
   望湖桥单孔石梁桥,俗呼石灰桥,跨望河(秀溪河西段入西湖处)。
  1952年改混凝土桥,改名人民桥;1958年填秀溪筑建国路时拆除。
   元宰桥原龙湖书院北门(现菱湖中学食堂北墙处)前,清朝中期建,平石桥,1972年拆龙湖书院时拆除。
   仁善桥石梁桥,清道光十九年(1839)建,1981年菱湖中学平整校园时拆。
   云水光中桥龙湖书院至小辋川石桥,上有亭,清道光间建龙湖书院时造,1946年拆龙湖书院保留小辋川时仍在,亭已拆,1956年时拆除。
   王家桥三孔石梁桥,清顺治间建,现菱湖茧站东侧,1954年建茧站时拆。
   小桥弄桥石级平桥,1965年填田鸡浜拓宽小桥弄路时拆。
   鱼桥环石平桥,潮音庵后,清初建,跨染店浜王家潭口;1952年填染店浜筑公园北路时拆。
   平石桥跨狭河口南北向,上元桥北,1948年狭河填时仍保留,1964年拆上元桥(状元桥)筑人民中路时同拆。
   石平梁桥镇区冰玉堂南侧,朝东埭市梢,东西向跨朝东埭门前港。1984年建菱化宿舍楼群时拆除。
   小木桥南栅漾口东北侧,南北向跨小浜,抗战后河道淤塞而毁。
   木桥老榜眼厅东五举弄南,抗战时毁。
   小木桥新榜眼厅敬义堂东,近南浜朱家荡,早毁。
   龙安桥单孔石梁桥,原在南栅市河北端与秀溪交汇处,东西向,台阶7级,1974年填河筑建国南路拆除。
   众安桥单孔石平梁桥,东西向跨姜家浜,位于原区中心小学东北连社坛基;1958年姜家浜逐渐湮废,拆除扩社坛基弄路。
   赞善桥石平桥,位于善善浜口,抗战时毁,今解放路东口处。
   石平桥位于西栅米行埭,东西向跨小浜,通善善浜,抗战后小河汊渐湮没,桥废。
   太平桥石平桥,湖西墩放生庵西侧,清乾隆十四年(1749)建。1948年建造医院时拆除。
   三义阁桥单孔石拱桥,原镇北丝业公所内,抗战时阁与桥同毁。
   小平桥安澜桥东堍北侧,南北向跨引线浜。抗战后建丝厂,填河毁桥。
   永安桥北栅祗园寺西,南北向跨圣堂浜,抗战后建化学厂,填浜拆桥。
   小石桥东西向跨北圣堂港小溪,抗战时湮没。
   双龙小桥石平梁桥,傍北栅圣堂港之双龙桥,1955年浙丝二厂扩建厂区时拆除。
   木平桥南北向跨秀溪,清嘉庆年间建,1958年填河筑建国路时拆除,今镇工会大门前为旧址。
   石善桥石平桥,东西向跨秀溪北桥浜口,旧址在今邮电局西大门处,
  1970年填北桥浜筑北桥浜路时拆。
   小平桥又名石桥,石平梁桥,在北桥浜北桥北侧。东西向跨小浜。解放后填浜拆桥。
   小桥东西向跨沈十房思诚堂边小浜。抗战前浜淤塞,桥废。
   福秀桥石平梁桥,东西向跨邱家湾市河,抗战后桥孔淤泥填塞,旧址在宁绍路口。
   分乡桥石平梁桥,邱家湾南卞家弄转角处,南北向跨小浜。唐时菱湖分属崇礼乡和福增乡,此桥为分界处,因而得名。又因小浜淤塞,半座桥成路面,称为半座桥。
   石平桥东西向跨油车潭河北端接秀溪,现为菱湖照相馆东侧。1952年填埋油车潭拓宽油车潭路时拆除。
   小石桥探花弄东端出口处,东西跨油车潭河。1952年填潭时拆除。
   木桥南北向跨油车潭狭河,抗战时毁于战火。
   木桥南北向跨油车潭狭河,抗战时毁于战火。
   石平梁桥南北向跨油车潭与王家门前之染店浜,位于沈文瑞斋门前。
  1952年填埋油车潭拓宽王家门前街时拆除。
   木桥位于直下弄至油车潭街,南北向跨油车潭与王家门前之染店浜。
  1952年填埋油车潭时拆除。
   石平桥单孔石平梁桥,东西向跨姜家浜南口,位于狮子桥北堍东侧。
  1958年姜家浜湮没,桥废。
   安庆桥三孔石梁桥,南北向跨染店浜,在古鹦鹉桥西边与古卖鱼桥遥相对望。1958年后填染店浜,筑公园北路时拆除。
   四乡已废古桥梁 在现菱湖镇域内(包括原溪西乡、新溪乡和下昂镇)经过战乱、自然坍毁及人为拆除,根据清同治《归安县志》登录的古桥,清以前建造的桥梁现已不存留的有: 三大桥位于下泽村。
   下泽桥又名旦桥、簖桥位于下泽村。
   后霸桥位于灵山村。
   福兴桥位于灵山村。
   积善桥位于积善村(现费家埭村)。
   藤桥位于包家湾。
   朱家桥位于鱼鳌圩。
   长生桥位于鱼鳌圩。
   簖桥位于下宅村北。
   宝带桥位于下宅村北。
   太平桥位于金家塘。
   珊瑚桥位于金家塘。
   玛瑙桥位于玛瑙兜。
   东史家桥位于田壕里。
   万福桥又名西史家桥,位于田壕里。
   舍西桥位于六堡里舍头。
   龙清桥位于六堡里。
   如南桥位于六堡里。
   水聚桥位于竹墩北。
   永安桥位于朱家坝。
   永安桥又名滩桥,位于坍桥头村。
   砖桥位于下昂后庄。
   银河桥位于银河津。
   广荫桥位于竹墩寺荡漾。
   义正桥位于竹墩。
   兴隆桥又名总管桥,位于竹墩。
   三级桥位于竹墩。
   观音桥位于竹墩。
   龙安桥位于竹墩。
   虹桥位于竹墩。
   迴龙桥位于竹墩。
   永安桥位于六堡里。
   凤凰桥位于竹墩沈家埭。
   茅家桥位于竹墩南。
   吴家桥位于竹墩东。
   广宁桥位于下昂集镇。
   渡南桥位于下昂集镇。
   狮子桥位于下昂集镇。
   太平桥位于下昂集镇。
   柳溪桥位于下昂集镇。
   凤林桥又名前小桥,位于香田湾。
   中隆桥又名后小桥,位于香田湾。
   理信桥位于香田湾。
   大善桥位于香田湾。
   禅慧寺前桥位于道人田。
   寺下桥位于道人田。
   双凤桥又名丹凤桥,位于丁家浜。
   流金桥又名独石桥,位于射中任司埭。
   分乡桥即崇礼乡(东)、长寿乡(西)之分界,位于射中。
   泛金桥位于射中圣寿院东。
   集庆桥位于射中开化院东。
   油车桥位于射中。
   永安桥又名北村桥,位于史舍。
   兴隆桥又名永丰桥,位于史舍。
   潘家桥位于卢家庄村潘家湾。
   泗水桥位于永桥村钱家墩。
   钱家桥位于永桥钱家墩。
   青石桥位于南商林村。
   长生桥位于南商林村菜园浜。
   永丰桥位于南商林村。
   东兴桥位于南商林村。
   凤仙桥位于南商林村。
   北太平桥位于南商林村。
   福寿桥位于沈家埭村蒋家埭。
   移步桥位于思溪,已改建水泥双曲拱桥。
   种善桥位于思溪。
   潮音桥又名陆家兜桥,位于菱东村潮音庙西侧陆家兜。
   (三)新建机动车公路桥梁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建国路
相关专题
人民路
相关专题
中行路
相关专题
东栅路
相关专题
振兴路
相关专题
振菱路
相关专题
梦湖路
相关专题
南浜路
相关专题
新墩路
相关专题
东环三路
相关专题
星桥路
相关专题
公园北路
相关专题
公园南路
相关专题
快速干道
相关专题
勤劳路
相关专题
展望路
相关专题
秀溪路
相关专题
经三路
相关专题
纬五路
相关专题
纬六路
相关专题
解放路
相关专题
直街
相关专题
宁绍路
相关专题
幼儿园路
相关专题
北桥浜路
相关专题
河滨路
相关专题
加油站路
相关专题
市场路
相关专题
酱园弄
相关专题
塘路
相关专题
环河路
相关专题
龙溪路
相关专题
湖西墩路
相关专题
广场路
相关专题
松雪街
相关专题
同徐路
相关专题
广福路
相关专题
天天路
相关专题
水产路
相关专题
振兴东路
相关专题
振兴西路
相关专题
凤凰桥路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永兴桥
相关作品
法华桥
相关作品
大胜桥
相关作品
长寿桥
相关作品
寺前桥
相关作品
宝蓄桥
相关作品
集福桥
相关作品
洋桥
相关作品
望仙桥
相关作品
宝带桥
相关作品
太平桥
相关作品
众安桥
相关作品
望晖桥
相关作品
听月桥
相关作品
通明桥
相关作品
津济桥
相关作品
晋金桥
相关作品
通舆桥
相关作品
龙头桥
相关作品
费家桥
相关作品
小桥
相关作品
清远桥
相关作品
宜稼桥
相关作品
万里塘桥
相关作品
万顺桥
相关作品
桃花庄桥
相关作品
竹村桥
相关作品
兴福桥
相关作品
寿仙桥
相关作品
清风桥
相关作品
明月桥
相关作品
养富桥
相关作品
状元桥
相关作品
种德桥
相关作品
冲阳桥
相关作品
灵山塘桥
相关作品
凤凰桥
相关作品
枯桥
相关作品
永安桥
相关作品
孔河桥
相关作品
莲塘桥
相关作品
利涉桥
相关作品
倭返桥
相关作品
青龙桥
相关作品
凤鸣桥
相关作品
灞桥
相关作品
禄嘉桥
相关作品
木桥
相关作品
广济桥
相关作品
西双小桥
相关作品
云龙桥
相关作品
将军坝桥
相关作品
利济桥
相关作品
叶元桥
相关作品
安澜桥
相关作品
双福桥
相关作品
万福桥
相关作品
青莲桥
相关作品
庆源桥
相关作品
汲水桥
相关作品
珍珠桥
相关作品
金家圩大桥
相关作品
永福桥
相关作品
宋家桥
相关作品
福临桥
相关作品
福寿桥
相关作品
大有桥
相关作品
永庆桥
相关作品
顺济桥
相关作品
兴隆桥
相关作品
隆兴桥
相关作品
安乐桥
相关作品
安定桥
相关作品
南鱼桥
相关作品
大龄桥
相关作品
德兴桥
相关作品
道仁桥
相关作品
安乐高桥
相关作品
高桥
相关作品
前灞桥
相关作品
南灞桥
相关作品
钱家桥
相关作品
乌鹊桥
相关作品
张安桥
相关作品
长生桥
相关作品
会凤塘桥
相关作品
洪兴桥
相关作品
狮子桥
相关作品
东至桥
相关作品
里兴桥
相关作品
永兴高桥
相关作品
侯邑桥
相关作品
东湾木桥
相关作品
安善桥
相关作品
东口睦小桥
相关作品
追远桥
相关作品
秀溪桥
相关作品
东林桥
相关作品
古卖鱼桥
相关作品
崇福桥
相关作品
胜祖桥
相关作品
积善桥
相关作品
丰乐桥
相关作品
永宁桥
相关作品
古鹦鹉桥
相关作品
拱宸桥
相关作品
丁家桥
相关作品
里仁桥
相关作品
二泉桥
相关作品
上元桥
相关作品
斜桥
相关作品
襟带桥
相关作品
乾元桥
相关作品
莫鼐桥
相关作品
双龙桥
相关作品
渤澜桥
相关作品
星桥
相关作品
系马桥
相关作品
普安桥
相关作品
卢家桥
相关作品
北桥
相关作品
望湖桥
相关作品
元宰桥
相关作品
仁善桥
相关作品
云水光中桥
相关作品
王家桥
相关作品
小桥弄桥
相关作品
鱼桥
相关作品
平石桥
相关作品
石平梁桥
相关作品
小木桥
相关作品
龙安桥
相关作品
赞善桥
相关作品
石平桥
相关作品
三义阁桥
相关作品
小平桥
相关作品
小石桥
相关作品
双龙小桥
相关作品
木平桥
相关作品
石善桥
相关作品
福秀桥
相关作品
分乡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