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货币
分类号: F822.2
页数: 5
页码: 967-971
摘要: 铜钱清以前,镇一向随市流通,如汉代五铢钱、四铢钱,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沈充私铸的“小五铢”(民间称“沈郎钱”)、南朝陈宣帝铸的太货六铢钱、两宋34个年号的元宝、通宝、重宝38种、元末张士诚铸的天佑通宝等,也都在镇域流通。
关键词: 货币流通 货币管理

内容

一、金属币 铜钱清以前,镇一向随市流通,如汉代五铢钱、四铢钱,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沈充私铸的“小五铢,,(民间称“沈郎钱”)、南朝陈宣帝铸的太货六铢钱、两宋34个年号的元宝、通宝、重宝38种、元末张士诚铸的天佑通宝等,也都在镇域流通。明清两朝,定制钱为铜质,圆形方孔,按朝统一镌文,以重量定值,按个数计算,禁止私铸。从秦到清,历朝铜钱均有发现,达百余种。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小刀会铸太平通宝也曾流通。晚清时制钱种类庞杂,渐由银元、铜元取代。民国后限零找使用,逐步停止流通。
   铜元俗称铜板,又称铜圆,圆形无孔。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铸铜元“光绪元宝”,每枚重二钱,当制钱10文。光绪三十一年(1905)铸的“大清铜币”,规定当十铜元,100枚换银元一元。菱湖地区通用当十铜元,实际80~95枚换银元一元,至宣统三年(1911),135枚铜元换银元一元。后外省劣质铜元及轻质铜元泛滥,民国10年(1921)5月,限制铜元入境,每人不得超过1000枚,逾限没收充公。民国24年(1935)11月,法币一元换铜元300枚。民国25年(1936)1月,国民政府发行的新铜辅币逐步替代铜元。同年10月,震泽等地铜元价贱,大量流入,停收兑。解放初,人民币刚流通时,铜元流通数月后废。
   银两历代均使用。明清时银两与制钱并行。官府会计用银两计算,征收税款一两以上用银,一两以下银钱通用;定制钱1000文换银一两。流通中有实银两与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按不同重量分元宝、中锭、锞子、福珠四种;虚银两是记帐货币,如上海“规元”(湖州十足宝银1000两合“规元”1075.50两),无实物,但有含银量。均以两为本位,两以下有钱、分、厘、毫等。清代的“湖州十足宝银”,成色985.88%。元宝每锭重湖漕平50两左右。外地二七宝银本地等值使用。清咸丰六年(1856),上海的王永盛、郁森盛、经正记三银号铸一两、五钱两种银饼,本地一度使用。晚清至民国初年,银两与银元混合流通。民国后,钱庄统一用银元记账,对上海划汇,须换“规元”,比价由钱市每日挂牌。每1000两“规元”折合银元在1380元上下浮动。民国22年(1933),国民政府废两改元,虚实银两不再作为货币流通。
   银元又称银圆、“大洋”。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上海洋商买办收购湖丝,西班牙银圆(俗称本洋)流入境。咸丰后(1851~1860),墨西哥鹰洋取代本洋,与银两并行流通。光绪十五年(1889),清政府自铸银圆“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宣统二年(1910),定银圆为国币,重库平7钱2分,成色900‰,名“大清银币”。民国元年(1912)起,有南京造币厂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念币”(俗称孙洋),民国3年(1914)有北洋政府铸袁世凯头像银圆(俗称袁洋),成色
  890‰,民国16年(1927)有国民政府仿铸中山开国纪念币,民国22年(1933)铸“船洋”,改成色为880‰。各地所铸银圆成色不一,使用中有升贴水,如民国6年(1917),本地百元鹰洋换龙洋升水2角5分。民国24(1935)年11月实行法币,银圆不流通。
   银角又称角子、毫洋、小洋、角洋。清光绪十六年(1890),广东始铸5角、
  2角、1角、5分四种银辅币,成色为82‰。民国3年(1914),北洋政府时银辅币
  5角、2角、1角3种。法定10角等于银圆1元,有限法偿。本地通用湖北、江南银角,民国6年(1917)末,100银圆合角洋1121枚;民国18年(1929)12月,合
  1130枚;民国22年(1933)10月,合1157枚;民国24年(1935)11月,法币1元合银角12角。同时,奉省令抵制劣质旗形双毫流入,出入省每人携带不得超过银角5角。民国25年(1936)后,国民政府发行镍、铜辅币,纸辅币发行,银辅币逐步退出流通。
   金属人民币1957年12月1日始发行流通金属币人民币,有1分、2分、5分铝币3种,与纸分币同时流通。1980年4月15日起,陆续发行1角、2角、5角和1元4种金属人民币,与纸币同时流通。1999年发行的1元金属币在外缘边纹上加印文字“RMB”。2005年1角硬币改为不锈钢。1984年10月1日至
  2004年末先后发行普通金属纪念币10余套,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币、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纪念币、熊猫纪念币、孙中山诞辰纪念币、毛泽东纪念币、周恩来纪念币、刘少奇纪念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币等,还有含金的、含银的纪念币,与同额人民币等值,可以流通。但因居民珍藏,市场少见。
   三、纸币 可兑换纸币 旧时流通。清光绪年间,银行发行的纸币称钞票,既可市场流通,也可向银行兑换银元或银两。本地使用最早的钞票是光绪年间(1875~1908)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民国元年(1912)以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钞票流通最多,其他有四明、大清、中南、浙江兴业、中央、中国实业等银行发行的钞票流通。民国23年(1934),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限制钞票兑现,可兑换纸币名存实亡,至次年(1935)11月4日,钞票不再兑现银两、银元。
   不兑换纸币 法币(含关金券)民国24年(1935)11月4日,国民政府废银本位制为金汇兑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银圆停止流通。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次年1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钞票为法币,不再兑现。各商业银行钞票限期收回,商品买卖及一切公私款项往来均用法币。次年1月11日公布《辅币条例》。本地主要流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的1元、5元、10元法币和法定20分、10分、
  5分镍辅币,1分、半分铜辅币。抗日战争期间,伪南京政府的伪华兴券2角、5元、10元三种,强制收兑法币,八折计算,运上海套取外汇;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
  1元、5元、10元三种面额的中储券和辅币券与法币等值使用。民国31年(1942)4月,将20年(1931)发行的缴纳关税专用关金券(关金券)1元合法币
  20元比值并行流通。民国31年(1942)8月15日法币停止使用。民国34年(1945)8月17日恢复使用,在本地收兑伪中储券,民国35年(1946)3月停止兑换,法币全面流通。民国36年(1947)5月,始1000元面额法币,以后票面额越发越大,大票成小票,本地饰金每钱自980万元升至1050万元,再涨至1150万元,最后1370万元。
   金圆券民国37年(1948)8月19日,发行取代法币及关金券。券面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1分、5分、1角、5角辅币5种。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金银、银币和外国币券按法定价格,同指定银行限期收兑。民国38年(1949)5月,面额100万元券出笼,物价上涨12万倍,币值大贬。
   抗币抗战期间,革命根据地发行的货币统称。民国34年(1945)2月5日,新四军在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成立苏浙军区,先后发行3种抗币:江淮币(苏中根据地江淮银行发行),面额1元、5元、10元,加盖“苏浙”二字;江南币(苏浙根据地江南银行),由江南印钞厂印刷,面额1元、5元两种,同年6月由江南银行发行,“在苏浙地区一律通用通汇”;辅币券,由根据地各级政府根据《苏南区发行辅币办法》印刷。根据地内抗币与法币按一定兑换比例同时流通。本地在民国34年(1945)4月成立菱湖区、镇抗日民主政府后,抗币与法币同时流通。抗币1元折法币5元,抗币1元折伪中储券300元;8月,抗币1元折法币
  50元,抗币1元折伪中储券5000元。
   新中国成立后,对流传在民间的部分抗币,按1元折人民币4000元(合新人民币4角),由当地人民银行收兑,至1954年底结束。
   人民币 解放后,人民币是全国统一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和发行。1949年4月28日,人民币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而投入本地市场。同年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州支行吴兴县办事处在菱湖镇成立,统一掌管本地人民币发行。
  至2005年,先后发行流通5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面额1元、5元、10元、20元、50元、
  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等9种。1950年后陆续增发5000元、10000元和
  50000元3种。先后有62种版别。金圆券折算收兑:1元人民币折13500元金圆券。
  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面额主币1元、2元、3元、5元4种,辅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6种。旧币10000元折合新币1元,旧币限期收兑,停止流通。1957年12月1日增发10元1种;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增发黑式1元和5元。
  1962年4月15日起陆续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等值。主币
  1元券2种;2元、5元、10元各1种,辅币5角券2种、2角券2种、1角券4种。
  1964年4月15日起,收回苏联代印1953年版人民币3元、5元、10元券。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主币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种,辅币1角、2角、5角3种。
  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主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7种,辅币1角、2角、5角3种。2002年11月18日发行新版5元1种,2004年7月30日发行新版1元1种。2005年8月31日,(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流通。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