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11
页数: 9
页码: 952-960
摘要: 1988年,菱湖镇启用邮政编码(菱湖、溪西、新溪为“313018”;下昂为“313019”)。1998年,菱湖邮政支局业务收入1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03万元/人。2000年,邮政业务收入升为1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9万元/人。
关键词: 邮政业 邮政管理

内容

1988年,菱湖镇启用邮政编码(菱湖、溪西、新溪为“313018”;下昂为“313019”)。1998年,菱湖邮政支局业务收入1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03万元/人。2000年,邮政业务收入升为1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9万元/人。
  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菱湖邮政支局长吴晓红随浙江邮政代表团(10人)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受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并受中国组委会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宴请。同时8月21日’参加
  99国际邮展开幕式和8月22日’99北京中国国际邮政技术设备展开幕式。
   一、邮递 (一)投递 清代,镇域正大民营民信局出埠信函等邮件由航(轮)船捎带,为航(轮)船委办邮路。光绪二十七年(1901),邮政开办后,有湖州至南浔、双林、菱湖及湖州至长兴、泗安等航(轮)船邮路;与上海、杭州、苏州、嘉兴、盛泽、震泽、乌镇等地建立航(轮)船直封邮路,带运邮件。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建有湖州至埭溪、善琏及湖州至织里、下昂航(轮)船邮路。寄达所在地信件,由邮差或代办人安址投送。每天出动两次,早上送信、下午送报纸和包裹。寄达乡村信件及小包裹,用带口信通知收件人、由收件人自取或由邮差或代办人捎带。此后相延,直至解放后。
  1954年10月,清理私商代办所,整顿乡邮。菱湖邮电局及隶属所,均配投递员,建立乡村投递路线。1956年,改设农业社投递员,1956年2月菱湖区溪西乡建立起第一批农业社邮递员。投递步班为自行车班。1958年,利用社会力量扩大农村投递,乡镇通邮面达100%。1964年4月始,扩大农村投递到达生产队(大队),实现队队通邮;次年11月,94%的小队通邮,并达到天天通邮。此后相沿。
  1990年11月15日,湖州市邮区确定为转口局,列入全国255个转口局名单。菱湖配合做好转运、接送工作,由杭州、上海投运来菱的报刊、邮件提早半天至一天送到用户手里。
   (二)邮路 轮船邮路内河航运通达后即实行委办轮船邮路。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水上交通一度阻断,恢复旱(步)班,进出口信件由递步哨逐哨传递。民国32年(1943)始,先后有湖州至菱湖、德清、杭州;湖州至菱湖、双林、长安;湖州至菱湖、新市等地通航(不正常)始有委办轮船邮路。33年(1944)7月1日,湖州至南浔、苏州复航带运邮件。抗战胜利后,湖杭水道于34年(1945)10月25日开始由航班轮船恢复正常带运邮件,此后相沿。解放后,有3条内河汽轮邮路,
  1964年以后陆续撤销,至1981年最后一条航船邮路(菱湖至泉溪)撤销,在此期间则改自办汽艇邮路;1989年11月6日,菱湖邮电支局的邮件运输由轮船改为自办汽车邮路运送。
   汽车邮路民国18年(1929)京杭国道通车,12月5日建立委办汽车邮路。
  日军入侵后公路遭破坏,委办汽车邮路停止。抗战胜利后,于民国35年(1946)
  5月13日,恢复汽车带运邮件至解放。解放后,委办汽车邮路相沿。建立自办汽车邮路后,委办邮路撤销。1987年7月,建有湖州至织里、菱湖(袁家汇)农村邮路71公里,自办汽车邮路。
   二、邮政业务 (一)函件 普通函件清宣统三年(1911),信局始办信函业务:出售邮票,收寄普通函件、明信片、印刷品、挂号函件、快速挂号及代收货价函件等。菱湖寄一封普通函件(平信)省内60文(相当于3.3分)、省外70文。信局业务与邮局并存。进入民国,民信局函件业务尚胜于邮局。民国10年(1921),邮局开办商务传单、盲人读物、贸易契(贸易合同)、货样等函件业务。民国12年,开办保价信函(抗日战争中停办)。民信局函件业务无衰。民国16年(1927),菱湖正大信局,日均收寄60件,月收入40银元。次年后,民信局承办挂号信件打总包交由邮局寄递。民国23年(1934)后,邮局独家经办邮件。民国25年(1936)5月1日,开办国内普通快递。函件业务为邮政主要业务之一,相沿至解放后。1950年7月,菱湖邮政局增办为用户查询亲人下落等征询业务,1953年停办(同时停办国内邮政快件)。1960年,开办特种挂号信函。1969年,停办国内回执(双挂号)及代发广告。1980年,恢复办理代发广告。1981年7月1日,恢复开办国内回执(双挂号)。1987年11月10日,市局恢复开办国内邮政快件,次年3月开办国际邮政快件以后,1988年,菱湖邮电支局开办国内国际邮政快件。1994年4月
  18日,增开国内国际特快专递业务。
   机要函件民国17至18年(1928~1929),机要通信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交通传递。菱湖镇大信青果行为当时中共湖州中心县委交通站(站长姚宝森)。解放后机要通信并归军邮,镇域机要交通隶属嘉兴军分区交通支局。
  1953年1月后,归嘉兴专署机要交通支局。1957年4月1日后,湖州市委机要交通班、吴兴县机要收发室撤销,由邮电局接办机要通信,市局成立机要通信组、室,建立机要投递邮路至今。解放后,菱湖镇上机要通信用户先后有中共吴兴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共菱湖区委、中共菱湖镇委、镇人民政府及浙江制丝二厂、浙江水产研究所、菱湖化学厂等。
   邮资一封外埠信函的基本邮资,自邮政开办迄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邮资由2分减为1分;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1分增为2分;清宣统二年(1910)由2分增为3分;民国14年(1925)由3分增为4分;民国21年(1932)由4分增为5分;民国29年(1940)由5分增为8分;次年由8分增为1角6分;民国31年(1942)12月1日由1角6分增为5角;次年6月1日由5角改为1元;民国33年(1944)3月1日由1元增为2元;民国34年(1945)11月1日由2元增为20元;民国35年(1946)11月1日由20元增为100元;次年7月
  1日由100元增为500元;民国36年(1947)12月11日由500元增为2000元。
  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1月10日前,国内邮资尚未统一,有50元、70元、
  100元、300元(清代初为银两、后为银元;民国初为银元,后为法币,最后为金圆券、银圆券;新中国全部为人民币,1955年3月1日之前人民币为旧币,自此日起,改为新币,新旧比为1∶10000)。菱湖邮局从1949年6月1日到1950年8月31日执行华东解放区邮资,在短短的14个月内国内外埠信函邮资先后调整变动9次:6月1日为30元、8月1日为70元、10月1日为100元、11月25日为
  400元;1950年1月10日,执行全国统一外埠基本邮资为500元;1950年2月1日,增为800元;1950年3月11日,增为1000元;1950年5月11日,恢复为800元;1950年7月1日,调整中仍保持800元;1955年4月1日,改为新币制8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对邮政事业实行“以邮养邮”的优惠政策,规定邮政的利润不上缴,原邮电部实行“以电补邮”的多项倾斜政策,国内平信每重20克邮资800元(合新币制8分)自1950年5月11日~1990年7月30日,持续40年。
  1990年、1996年、1999年国家三次调整邮政资费,1990年7月31日邮资由8分上调为20分;1996年12月1日由20分上调为50分;1999年3月1日由50分上调为80分;2006年11月15日上调为1.2元。
   函件量解放后,菱湖邮政支局邮政制度不断改革,邮件寄递设备不断更新,扩大邮政业务项目,邮政业务量日益增长。从1971年3月19日开始,支局配合县局将辖区内公社邮电局、邮政代办所、邮票代售处的预付邮票存额制度改革,邮票存额改由自备,废除了已在邮政部门沿用将近一个世纪的由邮局预付存额的制度。1984年6月,支局投入使用增备邮政过戳机1台,这是菱湖邮政使用机械操作之始。解放前,菱湖函件不多,1953年至1954年,菱湖当时为吴兴县人民政府驻地,菱湖邮电局成为吴兴县邮电局时期函件猛增:1953年182.37万件、1954年207.98万件;以后改县辖支局,1961年函件24.71万件、1962年函件27.05万件,2000年函件39.5万件,2005年函件56.061万件。随着通信设备日趋进步,邮政业务量在稳步发展中函件进出口量略有下降。
   (二)包件 清宣统元年(1909),湖州邮政分局始办代收货价包裹和保险包裹业务后,菱湖邮政分局随后开办。民信局包件业务尚盛于邮局。
   民国25年(1936)3月,菱湖邮政分局收寄普通及代收货价包件200件(其中小包邮件6件、包裹194件),包裹计费183.4元。日军侵占菱湖后,汪伪邮局不办理包件。民国32年(1943)后,水陆交通复常,丝商始经邮局寄递丝绸包裹,被驻吴兴邮局日宪兵强令停收。抗战胜利后,包件业务恢复,民国37年(1948)3月1日开办国内保价包裹,每件最高保价500万元。
   解放后,1950年7月,开办代购业务(1953年5月停办)。同年10月,增办0.5公斤以内快递小包。1979年,增办乙类保价包裹,同年10月25日恢复收寄工业品商包。菱湖邮电局包件1961年出口计费件5209件、收入包件3770件。
  2000年全年包件14000件;2005年出口包件13158件、进口包件5500件。
   (三)汇兑 民国14年(1925)1月,菱湖二等邮局开办国内汇兑业务。民国23年(1934),增办电报汇款。次年4月16日起,开办邮局与代办所及代办所之间小额汇票通汇。代办所汇票每张最大汇款额由10元增至20元,汇费由每元2分降至1分,每张汇票另加规定费5分、挂号费1角3分。同年11月1日起,开办国际汇兑业务。
   抗日战争期间,汪伪邮局汇兑业务萧条。抗战胜利后,吴兴等局先后全部开办汇兑业务。吴兴二等甲级邮局为票款储备局,管辖菱湖三等乙级邮局,请领汇票印纸及邮票、印花税票。民国36年(1947)9月,开办300万元(法币)以上高额汇票。次年3月1日起,试办电话汇款,菱湖邮局同时开发此项业务。
   解放后,沿用旧汇票,分普通、电报、定额、高额汇票等种,至1955年停止使用,改用剪格式汇票。1958年,改专用汇套寄发汇票。1965年,改汇款通知单封套汇票,此后相沿至2000年未变动。菱湖邮电局汇票1961年出口计费张数
  16125张、收入兑付3044张。2000年,全年汇票27000张,汇费、手续费总收额
  6.2万元。汇款金额达370多万元,兑付金额达到300多万元。2005年,汇票出口1.438万张、进口0.65万张;汇费、收续费总收额出口13767.50元,汇款金额出口1645072.50元,兑付金额进口1257186.80元。
   (四)报刊发行 报刊发行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9月27日,湖州申昌店设报纸销售处,菱湖有报贩代销上海《申报》。光绪二十七年(1901),振兴派报社经销上海《新闻报》、《申报》、《大公报》、《晨报》。随即,菱湖派报社由湖州派报社提供报纸货源,经营报纸发行业务。之后,民国8年(1919)11月1日,创刊《湖州公报》;民国14年(1925)8月、12月和民国18年(1929)5月先后创刊《新湖声报》、《湖州日报》、《湖报》,菱湖都由派报社发行。
   抗日战争期间,派报社停业,报纸发行中断。抗战胜利后,民国34年(1945)11月恢复发行。振兴社等雇人分送沪、杭及本地报纸,派报社和报贩批销户分送到订户或零售。发行菱湖,由航、轮船带运。抗战胜利后报纸投运,邮局作新闻纸交寄,派报社向邮局领取,邮费由报社统付。菱湖派报社报纸货源,由湖州各派报社批销。解放前,湖州报纸每日上午可看到,上海、杭州报纸在下午3时许可使订户收到。
   菱湖当地《菱湖日报》民国23年(1934)创刊,后即停刊;在民国35年(1946)复刊,至民国37年(1948)又停刊,自办发行。
   解放后,邮局对各私营派报社实行报纸批销,报纸订户十之八九尚在派报社。1949年6月,菱湖邮局始以分销处名义代销《浙江日报》。1950年12月1日,菱湖邮局开始办理收订报纸,实行邮、发合一。杂志仍由新华书店发行。至
  1951年上半年,邮局发行报纸有《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日报》、《大公报》、《新少年报》等。1952年1月起,报纸杂志全归邮局发行。1955年7月1日,《吴兴报》创刊后,交邮局发行。
   菱湖派报社沿至1956年10月,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停止营业。
  1953年,菱湖邮电局(吴兴县邮电局)全年报纸期发1.06万份、杂志期发0.62万份;1954年,全年报纸期发1.45万份、杂志期发1.19万份。1956年,达平均45.3人有1份报纸、平均51.1人有1份杂志。1961年后,报刊限额发行、分配发行,报刊发行量下降,菱湖邮电局为县辖局,1962年全年报纸期发10657份、杂志期发8653份。1964年5月31日,实现“队队通邮、队队订报”;“文化大革命”中,报刊发行量增加缓慢。2000年有报刊亭3个、农村信报站点55个、社会报刊发行站16个,全年报纸期发432万份、杂志期发8.27万份。2005年,菱湖邮政支局报纸期发36036份、杂志期发27062份。2001年《湖州日报》、《湖州晚报》、《湖州广播电视报》分别自办发行,专设发行员4人。
   (五)邮政储蓄 民国20年(1931)7月,菱湖二等乙级邮局开办邮政储金业务,在日军侵占菱湖期间停办。
  1986年12月10日,菱湖邮电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89年,市局配发电子计算机,邮政储蓄实现微机处理。1996年12月15~21日,菱湖顺利进入湖州市邮政储蓄同县市通存通兑网,结束单点作业历史,实现所有业务的通存通兑。联网点时间,菱湖17日。1986年,邮政储蓄开户217户,收储总额18.13万元,以后储户逐年扩大,2000年邮政储蓄户13141户,收储总额1421.9万元;
  2005年邮政储蓄户1.5万户、收储总额2200万元。
  1994年4月21日,邮政储蓄开办付电话费用服务项目。
  1998年7月7日,首例作为被告的协储纠纷案终审判决,菱湖邮电支局、市邮电局胜诉。
   菱湖邮政支局人员经营业务情况 (六)集邮 解放前,菱湖镇集邮爱好者仅数人,其中菱湖化学厂宋士明,早年曾在上海从事过邮票经营,是镇上集邮前辈之一。
  20世纪50、60年代,集邮活动一度蔚然成风,在中小学生中,当时所倡导集邮方式以收集信销邮票为主,限于经济力量集新邮票不多;成人集邮新票、信销票混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封、资、修”而受到摧残。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邮电部门恢复纪特邮票的发行,群众性集邮活动开始逐步恢复。老集邮爱好者首先开始进行交往,互通有无交换邮品,交流集邮经验和信息。菱湖邮电支局和菱湖镇工会积极支持集邮活动。1981年5月,菱湖邮电支局建立按期供应集邮票品,使集邮爱好者有了稳固的邮票来源,从而吸引新的集邮爱好者。
  1981年7月,建立有10多人参加的菱湖镇工会集邮小组,在镇工会开辟集邮活动室,定期活动。被1981年元旦成立的湖州工人集邮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随着活动影响的扩大,会员增达30多人,镇工会集邮小组升格为菱湖工人集邮协会。
  1982年“五一”节,在镇工会二楼活动大厅举办菱湖镇首次邮展,展出新中国纪、特、文、编、普、欠、航邮票传统邮集,以及部分解放区邮票和外国专题邮票邮集。共计40多框近400多个贴片,展品全部由会员提供。据门票收入统计,观众千人以上。展场内提供有二枚纪念邮戳免费加盖(戳刻制者杨志刚、吴承德)。
  1985年,成立菱湖镇邮协后,每年1月5日举行生肖邮票发行活动。1986年6月,在菱中礼堂举办湖州市青少年邮展获奖作品巡回展览。内有多部本校获奖邮集,使这次邮展在中学生中掀起“集邮热”。菱湖中学集邮协会就在这次活动推动下诞生。1986年起,自行发行纪念封、纪念戳(纪念封设计者陆平华、王哲强等,纪念戳设计者杨志刚、王哲强、吴承德等),相沿至1992年。
  1991年1月5日,在镇邮协成立5周年之际,镇工会二楼活动大厅举行菱湖镇首次集邮知识竞赛,7个基层邮协组队参赛,浙丝二厂队、湖州皮革机械厂队、菱湖中学队,分获前三名。同年10月15日、16日,镇邮协、镇工会、浙丝二厂工会、浙丝二厂邮协联合举办龙湖文化艺术节集邮展“可爱的中国”。邮展分《海峡两岸邮资封片》、《民族文化》、《锦绣河山》、《万紫千红春满园》、《珍稀动物》等6部邮集,共计60框270张贴片、1400余枚邮品。
   附:参加省市邮展及获奖情况
  1986年6月,菱湖中学学生张帆的专题邮集《光辉的历程》获湖州市首届青少年邮展一等奖,送省展又获二等奖;1988年5月,菱湖丝厂工人王建荣的《新中国邮票上的书法》邮集,获市三等奖;1989年4月,区中心学校谢伯寿教师的《新中国邮票上的花卉》参加湖州解放四十周年邮展获成年组三等奖。
  2000年,菱湖邮政支局集邮业务收入50万元,供应邮票110万枚。2005年,集邮业务收入130706元,供应邮票10余万枚。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