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食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616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食品
分类号: F407.82
页数: 9
页码: 891-899
摘要: 食品加工制造是镇域传统行业,酿酒、制茶、水产品腌腊制作历史悠久。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工业经济

内容

食品加工制造是镇域传统行业,酿酒、制茶、水产品腌腊制作历史悠久。早期碾米磨粉业、面米制品业、植物油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屠宰及肉类禽蛋类加工业、糕点糖果调味品蔬菜加工业、酿酒饮料业等,多为手工业作坊,前店(行)后坊(工场),现做现卖自产自销。酿酒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归安县全县7处酒坊,菱湖境内设有史吴坊、长寿坊、思溪坊3处(引自《归安县志》第2卷)。《宝前两溪志略》载:“射村酿酒最佳,他处春酿者不能久贮,唯射村酿者能继年,以溪水清冽故耳。”《石柱记笺释》载:“归安之菱湖,溪流泉冽,酿酒最佳,优者为三白,声闻辇下,曰湖酒。”(引自《归安县志》第13卷)传统中式糖果糕点,俗称茶食。著名茶食店有清咸丰六年(1856)菱湖人沈震远在菱湖镇邱家湾城门脚下创办震远茶食作坊(现湖州震远同食品厂前身)。三国吴时水作豆制品是本地城乡居民喜爱的家常菜,豆腐店(坊)遍及城镇和乡村集市,规模较大且著名的有清同治八年(1869)开设于菱湖镇斜桥河东廊探桥(斜桥)弄南侧的杨永泰豆腐店。
   糕点茶食与鱼肉禽蛋加工食品名目繁多,形成一批特色产品。茶食有菱湖雪饺、腰子饼、椒桃片、玉带糕、桂片、松糕、绿豆糕、定升糕、糖圆子、糖塌饼、芝麻酥糖、黑豆腐干、茶干(五香豆腐干)、肉馅糕、百果糖馅糕等;腌腊品历史闻名的有乌腊(青鱼俗称乌鲭),其他有湖鲞鱼,解放后新增出口产品糟鱼干、醉鱼干、青鱼干、鲢鱼卤片、冻鲜鱼、冻河虾、活湖蟹等,出口到苏联、罗马尼亚、越南、日本国以及港澳地区,自1961~1980年共出口29905吨。2000年,全境有18家食品企业,职工750人,总产值12782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4.6%,销售总额
  12782万元。
  2005年,镇域粮油加工业、粮油复制品业、饲料加工业及淡水鱼食品加工业等食品加工企业22家,从业人员287人,年现价工业总产值25479万元,全年销售收入25385万元,实现利润560万元,实交税金733万元。
   一、粮油加工业 据《中国经济志》在民国21、22年(1932、1933)的统计,菱湖碾米厂有4家,总资本金12000元,营业额14000元。抗战胜利后,粮油加工业逐渐恢复。民国
  37年(1948)有碾米厂6家。碾米厂的粮食,来源于国粮处公粮及私营粮商或农户来粮加工。期间民国28年(1939年)碾米加工费标准为:蒸谷米每石0.23元、粳米每石0.23元、糯米每石0.25元、11米每石0.21元,加工损耗6%~18%不等。
   解放后,据《湖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工业调查统计资料》,菱湖有公营吴兴县人民加工厂,私营碾米厂菱湖4家、下昂1家。全镇部分粮食加工业组成5个联营企业(一联、二联、三联、六合、九联),先后重新开业。从业175人、资方人员12人,总资本金8889元,其中固定资产8221元。另有鸿德油厂,合股经营榨油、碾米,从业28人、资方人员4人,资本金中固定资产6600元;同成义碾米厂,合股经营碾米,从业16人、资方人员5人,资本金中固定资产611元;工革加工厂,以生产自救经营碾米,职工16人,资本金400元,1952年由公营吴兴人民加工厂厂长那传富负责接管菱湖五丰加工厂后,企业更名为国营吴兴第一碾米厂,职工39人,资本金2.62万元。菱湖鸿德合营加工厂由鸿丰、德成二厂合并,职工25人,资本金11979元(据《1955年吴兴县人民政府工业调查资料》)。1956年2月25日转为公私合营,企业更名为公私合营菱湖鸿德油厂,1960年5月并入吴兴第一碾米厂,更名为国营菱湖粮油厂。镇域除上述上规模粮油加工厂外,
  1961年开始电力排灌后机埠安装碾米、磨粉、碾年糕、饲料、榨油加工设备,为农户加工自留粮油服务。20世纪90年代末,菱湖镇防洪工程建成后,大包围圈内机埠失去灌溉功能,有的改为小型粮油加工点,有的将设备搬上船或拖拉机,适合菱湖镇地区特点,串村进行粮油食品加工服务。
   菱湖粮油厂前身公私合营菱湖鸿德油厂和吴兴第一碾米厂,1960年合并为国营菱湖粮油厂。鸿德油厂并入职工47人及主要设备24HP引擎1台、20HP引擎1台、榨油机1台、榨油木车20部,生产植物油品种有菜油、豆油、糠油,合并后人工石锤全部换成吊锤机。1963年7月,下昂联成米厂撤销,1964年,和孚合记米厂撤销。二厂先后并入国营菱湖粮油厂,职工增为114人。1968年12月,与菱湖粮管所工、商合并,更名为菱湖五七粮站。1977年4月,工、商分开,恢复菱湖粮油厂。1981年,新增粮油出口产品肌醇,年产能力30吨,出口日本、西欧、澳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共出口肌醇(粉剂)85.82吨,创汇219万美元)。1987年,菱湖粮油厂投资20万元建立颗粒饲料车间,生产能力5000吨。1978年,学习长兴油厂采用浸出法工艺制油,新增平转浸出车间。1983年,运用植物油精炼技术用碱炼菜油,增加脱色、脱臭等精炼设备,使食用糠油、浸出菜油质量明显提高,所生产的精炼二级菜油于1988年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
  1990年,职工186人,固定资产345万元,碾米生产能力14400吨,实际年产大米
  4413吨。油脂浸出设备平转50吨、30吨各一套,实际年产油脂1704吨。总产值726万元,利税总额32万元,其中利润20万元。20世纪90年代,颗粒饲料、肌醇产品先后停产。大米、油脂主要产品年生产量均达到万吨。2000年,完成企业改制,于2001年7月注册民营企业“菱湖众兴粮油有限公司”。2004年停产。2005年,原粮油厂土地、厂房、粮库全部拍卖。
   下昂联成米厂位于菱湖镇下昂,前身为私营下昂联成碾米厂,1951年恢复生产。职工20人。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中企业转为公私合营吴兴下昂联成碾米厂,职工20人,资本金0.51万元。1963年7月,在县政府对粮油加工业调整布局中撤销,并入菱湖粮油厂。
   湖州华金康粮油有限公司位于菱湖镇工业园区,民营独资企业,主营粮油加工。创办人张晓华,1993年国家刚开始放开粮食买卖,抓住机遇开粮店积累资金。2000年来菱湖发展,选择菱湖镇竹墩工业园区建厂,占地50亩,分2期建设,一期投资600万元,建有2个大米生产车间、2座可存放6000吨粮食仓库,2个400吨泊位码头等主要设施,年大米加工能力10万吨。2001年8月,一期工程投产。生产出口大米、居民食用米及工业用粮。稻谷与安徽、东北等地有稳定的业务关系。所产特二粳米,质量优良,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赞誉。第
  一批600吨加工出口大米销往韩国,据反馈信息,韩方满意,公司有了良好的开局。2005年,大米产量34586吨,产值5079.7万元。2003年,“华鑫康”牌大米为市名牌产品、省和全国绿色食品。
   湖州荣德粮油有限公司2005年5月创办的民营粮油加工业,地址王家墩村湖菱快速干道北侧寺前圩。占地26668平方米,投资6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收购原菱湖粮油厂设备,当年生产菜油8000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季节性职工30人。二期大米加工厂房等扩建工程在建中。
  1993年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情况 二、粮油复制品业 解放初,镇域粮油复制品业和食品加工业有94户。先后重新开业的酱酒企业9家(春华、菱昌、张益隆、一大、协泰、复兴、方德兴、永建、洪泰),从业223人、资方人员38人,总资本金66539元,其中固定资产6639元。1951年,组成行业联营,“酱油联”,经营酱酒酿造兼营油盐;“饴糖联”,从业15人,资方人员3人,总资本金3565元,其中固定资产261元,年产糖园子150万只;茶食糖果业
  20家,从业140人、资方人员71人,总资本金266592元,其中固定资产35970元;“豆腐联”2家(菱湖、下昂),从业74人、资方人员17人,总资本金5550元,其中固定资产3500元;摇面业13家,从业42人,资方人员32人,总资本金6056元,其中固定资产2127元;腌腊业4家,从业50人,资方人员21人,总资本金
  12348元,其中固定资产845元。1951年后,组成联营企业,年营业额2352868元。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粮油制品企业有菱湖酿造厂(菱湖酒厂)、菱湖淀粉厂、菱湖食品厂、下昂豆制厂等。
  20世纪80年代,粮油复制品业有豆制品、饮品、调味品、酿酒、肉禽蛋加工、水产品加工、糖果糕点、食品化工、哺化、饲料、冷库等。2000年,前菱湖酿造厂、菱湖淀粉厂、菱湖食品厂、菱湖酒厂、菱湖酱厂、下昂豆制厂等一批国营、集体老企业先后转制、转产。
  2000年,粮油复制品行业先后建有34家企业,总注册资金616万元,职工
  1862人,总产值32860万元。
   主要产品: 面制品:挂面、筒面(干面条)、方便面、油面筋、水面筋、面包、蛋糕等; 淀粉糖类:淀粉、粉丝、粉皮、饴糖、葡萄糖、糖果等; 米制品:年糕、水磨粉、米面条、糕饼等; 豆制品:豆腐、豆干、千张、豆浆、植物蛋白等; 酒类制品:白酒、花色酒等; 调味品:酱油、面酱、豆酱、醋等; 菱湖淀粉厂前身为由12家豆腐店于1950年组织起来的菱湖豆腐联营处。1956年3月又并进1家粉坊,公私合营后定名菱湖淀粉厂。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隶属商业局;1963年,体制下放转为集体,隶属关系不变。生产豆制品、食用淀粉、淀粉制品,1967年增加饴糖、酱色、葡萄糖等产品。1970年,试验成功化学试剂可溶性淀粉,次年投入批量生产,从此跨入化学工业领域。1978年9月,更名为菱湖食品化工厂。1989年4月,市商业工业公司联合组建湖州食品化工联合公司,成为初具规模的中型精细化工企业,以生产药用辅料、化学试剂和食品添加剂三大类8个系列30多种产品,并仍保留生产食品糕点,对内为食品车间,对外为菱湖食品厂(地点在菱湖镇油车潭)。20世纪50年代至
  1994年,担负菱湖镇豆制品生产供应任务。2000年,企业除主导产品药用新型辅料、原料药,兼产食品添加剂与多种化学试剂外,仍附设菱湖食品厂。
   湖州市下昂豆制厂1956年,下昂各豆腐店走上合作化道路,建立水作生产合作社,隶属县供销合作总社领导。经手工业社整顿后改由县手工业部门管理。1960年,由县二轻工业系统划归粮食系统,更名为下昂豆制厂。1962年,又回归二轻工业系统领导。1985年,开发冲压件生产,次年有23名社员,总产值9万元,比1984年增长64%;利税2.24万元,比1984年增长1.3倍。转产后停止豆制品生产供应。
   湖州市菱湖酒厂位于菱湖镇解放路12号,前身菱湖联合酿造厂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11月1日,由春华、张益隆、钮大生、德大4家酱园及新号太、茂兴、益隆分店、德大分店4家酱酒店集流动资金70500元联合成立,下设黄酒、白酒、酱制品3个工场和6个营业所,全部职工89人,厂址在原春华酱园作坊。产品黄酒、酱制品,增加白酒(代吴兴县专卖事业公司加工)。1952年,总产值23.
  52万元,年产65度白酒100吨、黄酒71吨、酱制品245吨。联营4年,利润5.02万元。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中,于1956年2月25日批准为公私合营菱湖酿造厂,隶属县工业科领导,有固定资产2.21万元,流动资金6.55万元,同年工业总产值37.75万元,利税2.37万元,年产65度白酒118吨、黄酒162吨、酱制品
  350吨,企业职工76人。1959年,营业所划出由商业部门归口,成为工业企业。
  1960年1月,酿酒部分建立公私合营菱湖酒厂,隶属工业系统领导;酱制品部分建立公私合营菱湖酱厂,隶属商业系统领导。1960年9月14日,二厂重新合并,名称恢复公私合营菱湖酿造厂,隶属粮食系统领导。1962年,划归商业系统。1963年5月31日,又分为公私合营菱湖酒厂(隶属工业系统)与公私合营菱湖酱厂(隶属商业系统)。因粮食紧张,菱湖酒厂制酒原料困难,一面利用鲜番薯、野生植物葛根、金刚刺等酿制白酒,一面开展以粮换酒(由农民、居民用番薯、稗籽、瘪谷、高粱、玉米、淀粉等等零星掉换),待粮食情况逐步好转,换酒业务不再开展。20世纪60年代初,白酒生产均用固体发酵,釜甑蒸馏,锡盘肠冷却出酒工艺;60年代末,改用液体发酵,原料通过粉碎,进入发酵池发酵后,通过蒸汽蒸煮,白酒汽化,由蒸馏塔凝集而成,达到连续化生产,缩短发酵时间,既减轻劳动强度,又降低生产成本。液体发酵成果,在制酒行业中进行推广运用。20世纪50、60年代酿黄酒原料用糯米,后改粳米。1967年,停止黄酒生产。之后,白酒开始生产过剩。遂利用1958年土法生产酒精76吨的方法,1967年因陋就简,投资5万元正式生产酒精。1971年,菱湖酒厂被省化工厅、省卫生厅定点生产无水酒精、药用酒精、工业酒精。同年,生产工业酒精504吨、试剂无水乙醇
  32吨。还积极增加花色品种,扩大白酒出路。1980年,恢复黄酒生产,新产品佳酿酒年产105吨,80%进入上海市场。1981年投资22万元,对酒精生产进行技改。1982年,开发新品汽酒。1983年,“灵山牌”龙湖系列新品投产。1986年,在东林建立酒精分厂。1987年,成立湖州天力饮料厂。次年,“天力可乐”获市优秀四新产品奖。1989年11月,被省计经委列为黄酒生产重点企业。至1993年底,职工152人,产值1412万元,税利62.0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54万元;年生产工业和食用酒精3540吨,有黄酒、白酒及天力可乐饮料等20个品种。
  饮料酒产量2282吨,其中白酒产量656吨。环保一直未达标。在对工业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中,被责令关闭。2000年1~6月产值1173万元,7月30日宣告关闭。
   湖州市菱湖绿叶调味品厂位于菱湖镇永福村,1997年9月开业,酱油酱类制造业集体企业,职工38人,固定资产50万元,资本金90万元,酱油产品生产能力50000吨/年。2000年,产值275万元,销售额275万元。
   主要食品生产企业 三、饲料加工业 饲料加工业是镇域解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饲料资源丰富,品类较多。有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动物性饲料及添加剂饲料。按用途分有家禽、家畜、鱼虾饲料和宠物食品;按种类可分为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等。
   解放后,除薯干、玉米、大麦等饲料粮外,还有酿造厂、淀粉厂、食品厂、酒厂、丝厂等企业的副产品豆渣、酱渣、藕渣、山薯渣、马铃薯渣、酒浆水、蚕蛹等。1955年4月起,碾米厂加工的谷壳粉与清糠、薯干混合成“统糠”(青糠、薯干占30%~40%,其余均为谷壳粉)以及加工生产供应谷壳粉,由农民购回自行搭配拌和作饲料。
  20世纪70年代末,始新增一批饲料加工专业厂,有湖州市菱湖颗粒饲料厂、湖州市菱湖茂业饲料有限公司、湖州市菱湖长江宝饲料有限公司、湖州市菱湖华佳饲料有限公司、湖州市菱湖天壮饲料加工厂、湖州市菱湖众鑫特种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湖州市菱湖通利饲料厂、湖州市菱湖粮油厂等。1985年后,粮食部门自营比例缩小,绝大部分计划供应的饲料粮被取消,饲料企业始行独立经营。
  除专业厂外,1987年菱湖粮油厂投资20万元,新建年产5000吨的颗粒饲料生产车间。至2000年,饲料加工业企业有4家,职工62人,固定资产367.2万元,工业总产值554万元,销售收入554万元,生产配合及混合饲料3380吨。2005年,全镇水产、畜禽饲料企业有湖州市菱湖星光饲料厂、湖州市茂业饲料有限公司、湖州市长江宝饲料有限公司、湖州菱湖中天饲料有限公司、菱湖华佳饲料厂、湖州市菱湖天壮饲料厂、湖州通宇饲料厂、湖州卢家庄饲料厂、湖州菱湖灵山饲料厂、湖州菱湖邦达饲料厂、湖州菱湖三盛饲料厂、湖州菱湖洋南田颗粒饲料厂、湖州龙翔饲料有限公司、南浔区菱湖卫利糠饼厂、湖州菱湖群达青糠加工厂15家,年产特种水产混合饲料、畜禽复合饲料21900吨,销售收入5475万元,除供应本地水产、家畜禽养殖户外,还供应苏南、上海郊区、加兴等地。
   国营湖州市菱湖颗粒饲料厂1979年12月,国家水产总局投资38万元筹建,为全国第一家生产淡水鱼饲料加工企业,年产能力3000吨。1981年8月23日投产。此后,菱湖镇始有上规模饲料加工业专业厂。2003年7月破产。
   湖州市菱湖长江宝饲料有限公司位于菱湖镇南浜村,前身溪西乡南浜村办饲料厂,1984年7月由湖州市粮食局饲料公司与溪西乡南浜饲料厂签订合同,发展横向联营创建。1992年,更名为湖州畜牧技术开发饲料厂。1993年产量6326吨,比1992年增产2803吨,总产值742万元,销售收入607万元,创利润21.3万元,职工年末人数22人。1999年2月,转制成股份制,职工23人(其中女7人),固定资产100.6万元,注册资金50万元,鱼用颗粒饲料年生产能力
  2500吨。2000年,营业收入309.5万元。
   湖州市菱湖华佳饲料有限公司位于菱湖镇建丰村,1998年3月开业,生产饲料添加剂的民营企业。从业6人(其中女2人),固定资产50.2万元,注册资金40万元,年产饲料添加剂能力1000吨。2000年,营业收入83.3万元。
   湖州市菱湖天壮饲料加工厂位于菱湖镇达民村,前身村办企业新溪饲料加工厂,建于1984年。产品有“鱼跃牌”鱼用颗粒饲料和“双鸭牌”鸭饲料。该厂系生产水产、家禽饲料的集体小厂。2000年3月转制,固定资产15万元,资本金14.9万元,职工8人,年产配合混合蛋白质饲料能力300吨。同年营业收入28.1万元。
   四、淡水鱼深加工业 新一代淡水鱼深加工产业有湖州天旺集团有限公司(湖州天旺食品有限公司)、湖州银河食品加工厂、湖州天湖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湖州茂业食品有限公司、湖州双凤食品厂、湖州益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主要企业厂情详见《淡水渔业编》。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