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特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特产品
分类号: F762.7
页数: 4
页码: 824-827
摘要: “青草鲢鳙”这四种鱼为菱湖渔农千余年来在池荡中人工饲养的,故俗称“四大家鱼”。
关键词: 土特产品 水特产品

内容

“四大家鱼” “青草鲢鳙”这四种鱼为菱湖渔农千余年来在池荡中人工饲养的,故俗称“四大家鱼”。
   青鱼,俗称鲭、螺蛳鲭。体长,略呈圆筒形,背及两侧上半部呈青黑色,腹部乳白色。肉质肥嫩,从鱼苗开始养至四冬龄,可长至三四公斤,最大可超过5公斤以上。
   草鱼,又名鲩。体长,躯干呈圆筒形,呈茶黄色,腹部乳白色,性较活泼。通常以草类为食,故名。生长快,当年放养新口草鱼(每尾重50~100克)可育成
  1.25公斤的商品鱼。产量占第二位。
   鲢鱼,俗称白鲢。体侧扁稍高,体色银白,性活泼,能跳出水面,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是各类水域中必养之鱼,产量为各鱼之首。
   鳙鱼,俗称花鲢、胖头鱼。体侧扁稍高,头大,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背及两侧有微黑斑点,性温和极易捕捉,产量占第三位。
   鳜、鳗、加州鲈鳜鱼,俗名花鲫鱼。体侧扁,背隆起,口大,下颔向前突出,鳞细小,体色棕黄,有不规则条纹斑点,是典型的肉食性鱼。肉质鲜嫩,少骨刺,是名贵食用鱼。
  张志和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即此。每年向北京提供一定数量接待外宾。1989年人工繁殖成功,池荡养殖。
   鳗鲡,又称鳗鱼,属降河性迴游鱼类。无鳞,体呈灰黑色,肉质细嫩,味鲜美,含多量脂肪,为国内市场上品,近年始人工繁殖,并出口日本。
   加州鲈鱼,1990年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进我国。陈邑村养殖的加州鲈鱼于1992年自广州引进,发展极快。有“加州鲈鱼第一村”之称。“陈邑”牌加州鲈鱼鱼苗或商品鱼,成为省绿色食品。
   菱菱湖,以产菱为地名。唐长庆二年(822)水灾严重,四年(824)又水灾,湖州刺史崔元亮,为防民饥,察知郡南水势平稳,多游泥,独宜种菱,因课种备荒,赖以足食。历代有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向外地承租水面种植。
   青色两角菱,上市最早,产量最高。剥去壳用油炒熟,撒上大蒜叶末,叫做“燠菱”,消闲、佐酒俱佳。连壳摊在通风处风干后叫“风菱”,风菱剥壳拌上糖叫“糖拌风菱”,味道甚佳。菱肉晒干称“菱米”,古代用以防荒,现已绝迹。农家常将多余的老菱用竹篱圈网堆积起来,放入河中,任其外皮发酵,其色如酱,故名“酱菱”,可贮存数月,食时洗清煮熟,吃起来别有滋味。
   水红菱,又名馄饨菱,无角。宜生食,味似雪藕,脆若雅梨,为菱中极品。
   “肉包子菱”,即四角红菱,果实饱满宜熟食。煮熟后趁热吃叫“热老菱”。
  糯、软、香、甜,嚼后齿颊留香,有栗子之味。小贩用巴斗盛之,上盖棉垫保暖,沿街叫卖,香气诱人。
   野菱,四角、体小、壳硬、肉坚,以野生故名。煮熟贩卖,或自食。
   乌菱,以其色乌得名,即上一年沉入水底的两角菱,在水底发芽,于立夏前用器具拖起,故又称“拖芽菱”,风干后用稻草将菱芽扎成一簇一簇,于立夏应市。
  民俗可避乌蚊。
   菱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维生素C、铁、磷、钙等微量元素。
  《本草纲目》云:“菱可解酒,解暑,解伤寒积热,安中补五脏。”现代医学证实,菱肉上的簿膜具有抗癌作用。其壳还可作染料。菱,全身是宝。菱蔓,俗称菱毛头,可作菜肴。
   珍珠菱湖镇域小型湖泊、荡漾、河道等水域,水流而不急,藻漂浮而不积,是河蚌产珠的极佳环境。清光绪《归安县志》载,射村古名宝溪。有渔人晚上见河内有光,候之,见一蚌浮出水面,光从中出。逐之即沉。故名宝溪。盛产湖珠,质量比美南海珍珠。抗日战争前,安桥村(原属新溪乡)有一农民在河中获一大蚌,剖之,内有大如山核桃(野胡桃)珍珠一颗。珠宝商言:“七钱为珠,八钱为宝。”该珠重达八钱三分。惜因靠近蚌壳一边略平,称“馒头珠”。后由菱湖谢天宝银楼经手,以1600元银元售于南浔珠宝商张少泉。
   明清时菱湖已有较完整的育珠法。清《同治府志》载有“种珠法”:“取大溪蚌,以清水半缸,贮放露天静处,二月中取药草十大功劳洗净,捣自然汁,和细药珠末,丸如黄豆大,外以细螺甸末为衣,漆盒滚圆,晒干,启蚌壳纳之,每日依时喂养药一次,勿误时刻。养药用人参、伏苓、白芨、白术各一钱,同研细末,炼蜜成条如米大,于干时重半分为率。养至百日即成珍珠。”且能培育出“罗汉珠”、“佛缘珠”一类象形珠。此法因本短利轻,不能久蓄,从此业者渐减于前,人工养珠长期失传未兴。
  1966年,浙江人工繁殖珍珠取得成功。嘉兴专区于1967年举办育珠训练班后,在各水产大队试验。溪西养殖场随即获得成功,并推广。育珠母体主要是
  三角蚌。但三角蚌需从江西、湖南、江苏等地采购,因长途跋涉,病害较多,体质较差。于是开展对三角蚌的人工繁殖。和孚珍珠养殖场是省、市试验单位,于
  1972年试验成功,珍珠产量与质量逐年上升,成为闻名全省的珍珠场。
   改革开放后,珍珠在国内外市场走俏。1990年全镇(不含新溪、下昂)产珠
  1.7吨。1995年,全镇(不含新溪、下昂)产珠7555公斤。(1998年全菱湖区产量17.4吨。)2000年,全镇产珠1320公斤;2005年,产珠1100公斤。
   现代人工繁殖淡水珍珠,是运用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方法将河蚌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河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小片,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同样形成珠囊,产生人工无核珍珠。养殖珍珠,必须具备良好的水面、珠贝条件和操作技术。镇域的小型湖泊、荡漾、河道等水域中,营养物质丰富,珠贝蕴藏量丰富,对成珠极为有利。
   珍珠生产周期短,成本轻,收益优于养鱼,为避免病害,养殖水域开始从外荡转回池塘、水库的洁静水域,实行鱼珠联养。插种:植珠前对育珠蚌和制片蚌进行精心培育,使其体质健壮,力求在适温或最佳水温季节进行手术操作,使术后蚌能得到丰富的天然饵料,保证代谢旺盛,分泌珠贝机能强盛,伤口愈合快,细胞小片不死亡。在插种技术上,大片改小片,簿片改厚片,是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细胞小片形成的珠粒小,而圆形的多,插片结缔组织厚,小片成活率高,形成珠囊快,珠质高。
   《本草纲目》等古典药书上载,珍珠具有安神镇惊、消热解毒、消炎生肌、明目止痛、滋补护肤等作用。经现代科学仪器分析: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含有钠、、镁等10余种金属元素,并含有精氨酸、谷氨酸、氨酸等17种氨基酸。
   珍珠作为贵重商品,因其质量的优劣,价格相差十分悬殊,所谓“黄金有价珠无价”。珍珠分为5个等级。
   一级珠,珍珠为圆形,表面为自然白玉色彩色,全珠细腻光滑,呈闪耀珠光。
  重量0.05克以上。
   二级珠,珠形为圆球形或近圆珠形;全珠细腻光滑,颜色为玉色、浅粉红或浅黄色,呈闪耀珠光,珠体大小不分。
   三级珠,珠形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半圆球形、蚕茧形、长圆形、大小不分;颜色为玉白、彩色,全球光滑,有细微皱纹或沟纹,显珠光。
   四级珠,珠形有一定规则的形状,全球基本光滑,显珠光,有皱纹或1~2条沟纹。
   五级珠,珠形不规则,全球有明显的皱纹或沟纹,有珠光。
   凡不能列入五个等级的珍珠,统称为等外珠。
   藻沙俗称瓢沙、瓢萍,用于饲鱼苗。是水生绿色植物,属浮萍类,无茎、根、叶等区别,由叶绿素自制养料,质柔软。5月中、下旬繁殖速度最快,生长旺盛。一亩池荡能产藻沙约5吨。1996年前后,最高价500克达10多元,是水产中的一项重要副产品。
   用藻沙喂养的幼鱼苗,能使每尾鱼的个头均匀,生长快,鱼鳞光亮,体健壮,不易产生病害,深受杭州、长兴、德清的水产养殖户青睐。《湖州市志》称:“菱湖有人工培育芜萍(又称瓢萍)的经验。全国仅此一处。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萍种供应嘉兴、上海、无锡、苏州等地。”除供应水产养殖户作鱼饲料外,还供应需含叶绿素的工业产品。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