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名特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9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名特产品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5
页码: 821-835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菱湖镇镇域内的名特产品,包括农特产品、水特产品、特色糕点、特色菜肴等。
关键词: 土特产品 名特产品

内容

第一节农特产品 白扁豆 菱湖俚语:“树上挂珍珠,荡里飘银子”。“珍珠”比喻白扁豆,“银子”比喻鲜鱼。清光绪《归安县志》:“白扁豆产菱湖者较胜”。扁豆古名蛾眉,又称沿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曰:“藕本作扁,因形扁也;沿篱,蔓延也;蛾眉,象豆脊白路之形也。”因其形酷似湖羊的眼睛,故又称羊眼豆。又因该豆都种植在鱼塘、河港岸边,绕于杨树上,故又称杨岸豆。有黑白两种,黑者名鸣豆或鹊豆,白者名白扁豆。白扁豆又有软荚和硬荚两种。软壳又分鳑鮍荚(花白、豆赤)、鲫鱼荚(花红、豆赤)、猪耳朵荚(花紫、豆赤或斑)三种,软壳都作蔬菜带荚炒食,不收实,鲜嫩可口,其中以猪耳朵羊眼豆最佳。硬壳即白扁豆,以收实为主。
   白扁豆为豆科一年生攀缘茎草本植物,性喜潮湿温暖。菱湖地区鱼塘密布,河港纵横,沿岸遍植杨树护土,白扁豆傍杨树种植,每树一棵,正适合它喜潮润的特性,杨树叶子狭长细小,易透阳光能满足它取光的需要,因此成了白扁豆得天独厚的最佳生长环境。因此生产的白扁豆具有粒粗、浑圆、色白的特点。名列全省四大名豆之首,是菱湖地区传统优势的著名土特产,也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项目。
   白扁豆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南朝陶弘景(456~536)的《名医别录》中已有记载。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云:“白扁豆清明下种,以灰盖之,不宜土覆。……以口向上种,粒粒出,若扁种,十不出一。”也有播种后浅盖细泥者。
  当苗高二尺左右时,须人工引藤沿绳上树。先于苗边插棒,将绳与杨树桠枝两头相接,徐徐斜上,绳既不可绷得过紧,以防风吹将棒拔起,又不宜过宽,以免豆藤风吹跌落。沿藤方向,要按绳股顺盘而上,沿藤乃决定白扁豆产量的重要一环。
  因此沿好后要检查2~3遍。顺便摘去蒲头(根部)所绽出的无效“嫩头”,使养料集中供给主茎。植株生长温度以20℃~25℃最为适宜,低于15℃或高于
  32℃均影响植株生长,一般8℃以下者不能生长发芽。通过陆续开花、结荚、成熟。必须分次采摘“见老就收”,欲防止扁豆雨淋变色。一般应最少先后采摘3~4次为宜。采摘后应抢晴晒干。初期采摘的豆形较小,后期的“下萌豆”质量最差,而以中期旺收者最佳。
   白扁豆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2.8克,脂肪0.2克,糖5.4克,粗纤维
  1.4克,钙116毫克,磷63毫克,铁1.5毫克,胡萝卜素0.33毫克,核黄素0.07毫克等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滋补珍品,又可作盛暑清凉饮料。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述:“白扁豆凡用硬壳扁豆子连皮炒熟入药。也有水浸取皮生用者,从本方。味甘,微温,无毒。主治:和中,下气,补五脏,主呕逆。久服头不白。疗霍乱吐痢不止,研末和醋食之。行风气,治女子带下。解酒毒,河豚鱼毒。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煮汁饮,取效。止泻痢,清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此外,其果实、果壳、花、叶、藤等,也均为良药,“功同扁豆而有胜之”,如花系女子血崩不止的奇效良药。抗战前益茂染坊(业主陈嘉虎)曾将扁豆浸透后,雇工数十人,掐取豆皮,晒干后运往杭州、上海等药栈,或供洋行出口。
   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吴兴农村经济》记载,菱湖白扁豆产量最多是民国22年(1933),年产2万担左右。经过8年抗战,产量严重衰退。新中国成立后有所复苏,1955年,产量为6300多担。“大跃进”年代,受大办钢铁等影响,杨树被大批砍伐,白扁豆产量锐减。据年报统计,1977年为2927担。现在国内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货源缺口很大。根据菱湖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1987年4月25日,组织“菱湖白扁豆研究会”,选定菱湖镇漾南田、卢家庄、永桥、塘前埭、菱南为中心基地,开展高栽培、良种选育和病虫防治等科学试验。1990年产量为35吨;1994年产量为68.6吨;2000年为28.4吨;2005年为31.9吨。
   熏豆 又称烘青豆。《古秀溪所闻》“烘豆出菱湖最佳,可以致远。”熏豆选用嫩黄豆,色绿最佳,烘制熏豆是把毛豆肉用淡盐水煮熟,再用文火放在筛子上熏干,有《烘豆诗》云:“乍收豆荚已齐檐,熏豆初添火一锨。生怕点茶滋味淡,不仿稍加水晶盐。”用橙子皮切成丝,拌入炒熟卜子(紫苏子俗称)或芝麻用盐腌后贮存。
  食时用橙皮少些,熏豆一撮加茶叶用开水冲。入冬后亦可放入糖年糕簿片,饮茶时须用筷挟取诸物同嚼,既品茶亦抗饥,并以此饷客。
   洋姜(薯蓣) 洋姜,土名洋芋艿。冬时与咸菜一起腌,装在瓮内,揿紧密封,到暑夏时取出。洋姜可消闲,可佐饭。
   盐渍菜 菱湖凡种有青菜处即有盐渍菜,菜市场中占重要一席。青菜长成之后,农村中挨家挨户开始踏盐渍菜。把菜洗净晒到半干,铺在缸中一层菜撒一层盐,人站在中间踩踏,所以叫踏盐渍菜。踏满一缸,在上面横几条竹竿,当中压块大石头,把菜压结实。20天后开缸可食。除自己吃之外,用提桶拎到菜市场出售。吃完(售完)一缸再踏一缸,直到春节为止。
   盐渍菜可炒可炖,可与鱼同煮,也可与肉同炒。亦可生吃,一碟盐渍菜梗浇上几滴麻油,清爽可口,不亚于扬州酱菜。盐渍菜卤又是极好的调料。菜卤烧花生,可佐酒、可消闲;菜卤烧毛芋艿,芳香朴鼻,风味独具。
   蒟蒻 蒟蒻俗称蓟酿又名豆注,每年入秋后到寒露前,蒟蒻上市。售者都是农民,用提桶拎着,或担桶挑着,摆在菜市场销售,或沿街叫卖。据说孩子吃了蒟蒻有打掉蛔虫的作用。
   蒟蒻是一种透明的凝固胶体,状如豆腐,但略带淡黄色。已有数百年历史。
  由多年生蒟蒻地下茎块,俗称“蒟蒻葡头”,去皮后磨碎取汁,放在锅中煮沸后,再用隔年澄清的石灰水点化。点浆是做蒟蒻的关键,点得好是一锅蒟蒻,点得不好变成一锅水。点浆后再煮沸,立即把水退尽闷过夜。第二天将蒟蒻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热开水中等它凉透,即成。
   质量好的蒟蒻,肉色半透明,细腻嫩糯而不散,无杂质,不含石灰气。加糖和醋,味道极好。蒟蒻也可用油炒来吃,放些甏里冬菜和辣椒,加味精,就是一道美味的辣蒟蒻。
   第二节水特产品 “四大家鱼” “青草鲢鳙”这四种鱼为菱湖渔农千余年来在池荡中人工饲养的,故俗称“四大家鱼”。
   青鱼,俗称鲭、螺蛳鲭。体长,略呈圆筒形,背及两侧上半部呈青黑色,腹部乳白色。肉质肥嫩,从鱼苗开始养至四冬龄,可长至三四公斤,最大可超过5公斤以上。
   草鱼,又名鲩。体长,躯干呈圆筒形,呈茶黄色,腹部乳白色,性较活泼。通常以草类为食,故名。生长快,当年放养新口草鱼(每尾重50~100克)可育成
  1.25公斤的商品鱼。产量占第二位。
   鲢鱼,俗称白鲢。体侧扁稍高,体色银白,性活泼,能跳出水面,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是各类水域中必养之鱼,产量为各鱼之首。
   鳙鱼,俗称花鲢、胖头鱼。体侧扁稍高,头大,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背及两侧有微黑斑点,性温和极易捕捉,产量占第三位。
   鳜、鳗、加州鲈 鳜鱼,俗名花鲫鱼。体侧扁,背隆起,口大,下颔向前突出,鳞细小,体色棕黄,有不规则条纹斑点,是典型的肉食性鱼。肉质鲜嫩,少骨刺,是名贵食用鱼。
  张志和诗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即此。每年向北京提供一定数量接待外宾。1989年人工繁殖成功,池荡养殖。
   鳗鲡,又称鳗鱼,属降河性迴游鱼类。无鳞,体呈灰黑色,肉质细嫩,味鲜美,含多量脂肪,为国内市场上品,近年始人工繁殖,并出口日本。
   加州鲈鱼,1990年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进我国。陈邑村养殖的加州鲈鱼于1992年自广州引进,发展极快。有“加州鲈鱼第一村”之称。“陈邑”牌加州鲈鱼鱼苗或商品鱼,成为省绿色食品。
   菱 菱湖,以产菱为地名。唐长庆二年(822)水灾严重,四年(824)又水灾,湖州刺史崔元亮,为防民饥,察知郡南水势平稳,多游泥,独宜种菱,因课种备荒,赖以足食。历代有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向外地承租水面种植。
   青色两角菱,上市最早,产量最高。剥去壳用油炒熟,撒上大蒜叶末,叫做“燠菱”,消闲、佐酒俱佳。连壳摊在通风处风干后叫“风菱”,风菱剥壳拌上糖叫“糖拌风菱”,味道甚佳。菱肉晒干称“菱米”,古代用以防荒,现已绝迹。农家常将多余的老菱用竹篱圈网堆积起来,放入河中,任其外皮发酵,其色如酱,故名“酱菱”,可贮存数月,食时洗清煮熟,吃起来别有滋味。
   水红菱,又名馄饨菱,无角。宜生食,味似雪藕,脆若雅梨,为菱中极品。
   “肉包子菱”,即四角红菱,果实饱满宜熟食。煮熟后趁热吃叫“热老菱”。
  糯、软、香、甜,嚼后齿颊留香,有栗子之味。小贩用巴斗盛之,上盖棉垫保暖,沿街叫卖,香气诱人。
   野菱,四角、体小、壳硬、肉坚,以野生故名。煮熟贩卖,或自食。
   乌菱,以其色乌得名,即上一年沉入水底的两角菱,在水底发芽,于立夏前用器具拖起,故又称“拖芽菱”,风干后用稻草将菱芽扎成一簇一簇,于立夏应市。
  民俗可避乌蚊。
   菱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维生素C、铁、磷、钙等微量元素。
  《本草纲目》云:“菱可解酒,解暑,解伤寒积热,安中补五脏。”现代医学证实,菱肉上的簿膜具有抗癌作用。其壳还可作染料。菱,全身是宝。菱蔓,俗称菱毛头,可作菜肴。
   珍珠 菱湖镇域小型湖泊、荡漾、河道等水域,水流而不急,藻漂浮而不积,是河蚌产珠的极佳环境。清光绪《归安县志》载,射村古名宝溪。有渔人晚上见河内有光,候之,见一蚌浮出水面,光从中出。逐之即沉。故名宝溪。盛产湖珠,质量比美南海珍珠。抗日战争前,安桥村(原属新溪乡)有一农民在河中获一大蚌,剖之,内有大如山核桃(野胡桃)珍珠一颗。珠宝商言:“七钱为珠,八钱为宝。”该珠重达八钱三分。惜因靠近蚌壳一边略平,称“馒头珠”。后由菱湖谢天宝银楼经手,以1600元银元售于南浔珠宝商张少泉。
   明清时菱湖已有较完整的育珠法。清《同治府志》载有“种珠法”:“取大溪蚌,以清水半缸,贮放露天静处,二月中取药草十大功劳洗净,捣自然汁,和细药珠末,丸如黄豆大,外以细螺甸末为衣,漆盒滚圆,晒干,启蚌壳纳之,每日依时喂养药一次,勿误时刻。养药用人参、伏苓、白芨、白术各一钱,同研细末,炼蜜成条如米大,于干时重半分为率。养至百日即成珍珠。”且能培育出“罗汉珠”、“佛缘珠”一类象形珠。此法因本短利轻,不能久蓄,从此业者渐减于前,人工养珠长期失传未兴。
  1966年,浙江人工繁殖珍珠取得成功。嘉兴专区于1967年举办育珠训练班后,在各水产大队试验。溪西养殖场随即获得成功,并推广。育珠母体主要是
  三角蚌。但三角蚌需从江西、湖南、江苏等地采购,因长途跋涉,病害较多,体质较差。于是开展对三角蚌的人工繁殖。和孚珍珠养殖场是省、市试验单位,于
  1972年试验成功,珍珠产量与质量逐年上升,成为闻名全省的珍珠场。
   改革开放后,珍珠在国内外市场走俏。1990年全镇(不含新溪、下昂)产珠
  1.7吨。1995年,全镇(不含新溪、下昂)产珠7555公斤。(1998年全菱湖区产量17.4吨。)2000年,全镇产珠1320公斤;2005年,产珠1100公斤。
   现代人工繁殖淡水珍珠,是运用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方法将河蚌的外套膜切成小片,移植到另一个河蚌的组织中,被移植的小片,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同样形成珠囊,产生人工无核珍珠。养殖珍珠,必须具备良好的水面、珠贝条件和操作技术。镇域的小型湖泊、荡漾、河道等水域中,营养物质丰富,珠贝蕴藏量丰富,对成珠极为有利。
   珍珠生产周期短,成本轻,收益优于养鱼,为避免病害,养殖水域开始从外荡转回池塘、水库的洁静水域,实行鱼珠联养。插种:植珠前对育珠蚌和制片蚌进行精心培育,使其体质健壮,力求在适温或最佳水温季节进行手术操作,使术后蚌能得到丰富的天然饵料,保证代谢旺盛,分泌珠贝机能强盛,伤口愈合快,细胞小片不死亡。在插种技术上,大片改小片,簿片改厚片,是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细胞小片形成的珠粒小,而圆形的多,插片结缔组织厚,小片成活率高,形成珠囊快,珠质高。
   《本草纲目》等古典药书上载,珍珠具有安神镇惊、消热解毒、消炎生肌、明目止痛、滋补护肤等作用。经现代科学仪器分析: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含有钠、、镁等10余种金属元素,并含有精氨酸、谷氨酸、氨酸等17种氨基酸。
   珍珠作为贵重商品,因其质量的优劣,价格相差十分悬殊,所谓“黄金有价珠无价”。珍珠分为5个等级。
   一级珠,珍珠为圆形,表面为自然白玉色彩色,全珠细腻光滑,呈闪耀珠光。
  重量0.05克以上。
   二级珠,珠形为圆球形或近圆珠形;全珠细腻光滑,颜色为玉色、浅粉红或浅黄色,呈闪耀珠光,珠体大小不分。
   三级珠,珠形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半圆球形、蚕茧形、长圆形、大小不分;颜色为玉白、彩色,全球光滑,有细微皱纹或沟纹,显珠光。
   四级珠,珠形有一定规则的形状,全球基本光滑,显珠光,有皱纹或1~2条沟纹。
   五级珠,珠形不规则,全球有明显的皱纹或沟纹,有珠光。
   凡不能列入五个等级的珍珠,统称为等外珠。
   藻沙 俗称瓢沙、瓢萍,用于饲鱼苗。是水生绿色植物,属浮萍类,无茎、根、叶等区别,由叶绿素自制养料,质柔软。5月中、下旬繁殖速度最快,生长旺盛。一亩池荡能产藻沙约5吨。1996年前后,最高价500克达10多元,是水产中的一项重要副产品。
   用藻沙喂养的幼鱼苗,能使每尾鱼的个头均匀,生长快,鱼鳞光亮,体健壮,不易产生病害,深受杭州、长兴、德清的水产养殖户青睐。《湖州市志》称:“菱湖有人工培育芜萍(又称瓢萍)的经验。全国仅此一处。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萍种供应嘉兴、上海、无锡、苏州等地。”除供应水产养殖户作鱼饲料外,还供应需含叶绿素的工业产品。
   第三节糕点 雪饺 菱湖雪饺名闻遐迩,因别处所无,故称其为特产。
   “雪饺”是个象形名称,所谓的“雪”,是一种用炒熟籼米(一定要用籼米)磨成粉,和入绵白糖而成,其色白而味甜。饺子是把面粉用猪油擦成酥,天冷时猪油极易凝固,要与面粉擦匀,全靠手臂上功夫,且是工艺关键。将其捏成坯,裹入细沙(豆沙去皮)做成饺子,再用猪油汆熟,捞起后趁热拌上“雪”,就是雪饺。以个头饱满不脱皮,上口酥软不粘牙者为佳。
   雪饺随月饼落市而露面,过清明节后匿迹,春节前后为鼎盛期。期间菱湖人外出探亲访友,多有以雪饺作为馈赠礼物,很受欢迎。
  1999年1月19日,上海《新民晚报》作专门介绍,销路渐广,直销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供应时间也相应延长,五一劳动节时尚有供应。
   糖圆子、糖塌饼 糖圆子、糖塌饼都用饴糖做成。糖塌饼实心,除食用外,还可用做偏方:糖塌饼炖萝卜可以止咳,其疗效不亚于冰糖炖雅梨。糖圆子的品位比糖塌饼高一个档次。非但上面撒了芝麻,里面还裹有用白糖拌炒米粉的馅心。是别处所少见的食物,儿童最喜食用。
   定胜糕 有梅花形和定胜形(圆形相对两面各缺一块半圆形)两种。米粉用食用红色素稍染,呈浅红色,常用作喜庆、乔迁礼物或分发亲友的馈赠品。茶食店现做现卖。特点是咬松而嚼韧。加猪油者为猪油定胜糕。
   臭豆腐干嵌烧饼 臭豆腐干嵌烧饼,菱湖比别地讲究。烧饼有甜、有咸、有椒盐(加糖又加盐)。把面圈嵌入作料后,擀薄,撒上芝麻,贴在炉子内烘熟,用长铁钳夹出。刚出炉的烧饼,圆鼓鼓的,用剪刀从烧饼沿边剪开。再嵌入两块汆得金黄的臭豆腐干,再加入甜面酱、辣酱,一股葱花香、芝麻香、猪油香、酱香、辣香、面香混在一起,脆、韧、嫩、软,味道独特。
   过去,烧饼店门前放一作板和炉子,边做边供应。油汆臭豆腐干则由另外商贩出售。20世纪80年代后,做烧饼的商贩兼汆臭豆腐干,成为菱湖民间特色点心之一。
   镬糍糯米蒸熟,放入铁锅,用文火煮,再用锅铲在锅底用力压摊成薄片,不能烧焦,待凉,色白略带金黄色。服用时加糖,用开水冲,软而糯,极富营养,是产妇、老人滋补耐饥食品;逢年过节,又是招待客人的高档甜点。
   第四节菱湖特色菜肴 饭圆、生熯 菱湖的饭圆和生熯都是别处所无,为独有特色菜肴。
   饭圆,是一种外面滚上糯米的肉丸子。蒸熟后糯米粒粒竖起,外形极像用糯米做成的圆子,故名。做饭圆一定要加入鱼肉,方能使口感软嫩有鲜味,猪肉里加鱼肉的菜肴,唯菱湖有。做时,把白鲢肉去皮、骨,剁成泥状,加些炒熟的芝麻,与剁成细粒的猪肉末及盐和味精拌匀,做成丸子,滚上用水浸透的糯米,千张铺底,放在小竹蒸笼内蒸熟即成。饭圆有团圆的口彩,所以在年夜饭或喜庆宴席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生熯,是一种用油煎熟的肉饼子。先把猪肉剁成细粒,调入蛋清和淀粉,加盐适量和味精,如能掺入虾仁则更佳,叫虾生熯,捏成团揿成饼,放入油锅煎成两面呈焦黄色,起锅上桌。用米醋蘸着吃,上口松脆,味道特佳。醋能开胃、解腻、助消化,合乎卫生。
   菱湖人讲究吃,一般饭圆在冬与春的冷天,生熯在夏与秋的热天,是最佳食用季节。
   田螺嵌肉 “三月田螺满腹子,入秋田螺最肥美。”入秋后是吃田螺最佳季节。
   田螺肉质细嫩丰月膄,味道鲜美,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无机盐、核黄素及其他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明目、利尿等功效。故素有“盘中明珠”之称,深得广州、上海、四川、湖南城乡所喜爱。尽管烹饪方法不同,都是桌上珍品。其中以田螺塞肉为各种煮法中的魁首。
   田螺嵌肉菱湖最为普遍。田螺先放于清水中养上一二天,让其排出污物,再行制作。然后剪去田螺尾部,挑出螺肉。因其壳呈螺旋形,故挑肉时作逆向转动就比较方便。除去含泥尾部,与猪肉一起剁成肉泥,加盐、味精、姜末,再塞入壳中,盖上螺厣,用酱油茴香煮透,鲜美异常。
   烂糊鳝丝 烂糊鳝丝是菱湖著名菜肴,用旺油煸烹,配火腿丝、鸡丝、虾仁,“以油重蒜辣,柔软鲜嫩”著称。
   做法:用活小鳝鱼500克,沸水汆至嘴张时捞出,划去骨、去肠,切成段,洗净;用熟猪油旺火略煸,加料酒、酱油、白糖,烧一分钟,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起锅盛入汤盘中,用勺背在中间压一圆坑,撒上胡椒粉、麻油、蒜泥;再放上事先备好的火腿丝、熟鸡丝、油滑过的虾仁、姜丝,即成。
   熏鱼 熏鱼,有许多人当作是爆鱼。其实熏鱼与爆鱼是两种完全不同烹饪方法制成的鱼块。爆鱼是用热油炸后再回汤,可装冷盆、作炒三鲜配料、当做面浇头,四季皆有。熏鱼由烟熏而成,是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
   制法是:将青鱼或草鱼切成块(爆鱼是片状),放入由盐、酱油、料酒、糖、味精、茴香合成的卤汁中煮成九成熟;取出鱼块辅在蒸架上,涂上麻油,再放在原汁上用文火开锅烟薰,使原汁香味熏入鱼中,直到汁干鱼熟。其味香、嫩、鲜,远非味道浓厚的爆鱼所能及。极宜夏秋两季食用。
   状元球 鱼丸中嵌肉馅。煮汤后,外表极似鱼丸。吃时能给人一个惊喜,里面却是一包肉。鱼圆中塞肉馅,唯有鱼产地菱湖的独特菜肴。
   制法:将白鲢去皮及骨,剁成鱼茸。将瘦猪肉剁细,加笋末、绍酒、精盐适量、味精拌匀,挤成桂圆大小的丸子放在盆中。另用涂了猪油的盆子1只。用手抓起鱼茸,中间放入肉丸,从手掌的虎口中挤出制成藏有肉馅的鱼丸,放入盆中,上蒸笼蒸5分钟,滗出原汁待用。
   另将炒锅用旺火倒入原汁,加清汤,木耳、笋片、味精、韭芽煮沸,放入鱼圆,用湿淀粉勾簿芡,淋猪油,即成。
   湖鲞鱼 冬季盛行腌鱼。《湖录》:“土人皆以鲤鱼、青鱼之最大者为之”。用盐腌后晒干。可以贮存,可远寄他乡。若斩成块,蘸上烧酒,铺上甜酒酿,装入瓶中密封。待夏天启封蒸熟食用。甚香,称湖鲞鱼。
   姜汁蛋 姜汁蛋是以姜汁为主要调料的蛋羹。是菱湖独特菜肴。最有名的是狭河王福兴饭店,由王宝珠掌勺。有“王宝珠姜汁蛋”之称。先用老姜捣烂,榨取卤汁待用。锅内放温热水,打入三个鸡蛋,不停地将蛋捣糊,逐步加热,放入猪油,将沸时放入姜汁、米醋、味精、盐,扣芡粉,沸后起锅。姜汁蛋糯软细腻,风味独具。
   鱼羹 用白链,去皮骨,剔细刺,剁碎,加盐、味精、鸡蛋清搅拌,用猪油、醋、辣椒煮,即成菱湖特色酸辣鱼羹。选用白鱼或汪牙鱼,则更鲜嫩。
   炒肚肭 用草鱼体中间鱼块,去脊椎骨,油煎、酱油红烧,菱湖特色家常菜。
   炒豁水 用青鱼尾,加酱油,用猪油炒,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菱湖特色家常菜。
   老法虾仁 用勾芡的虾仁旺火宽油滑熟,配以火腿、海参、香菇等高档原料烹制而成。
  色泽雅丽悦目,质地鲜嫩,清香不腻,味鲜适口,菱湖特色菜肴。
   细沙羊尾 主料:细沙250克,生猪板油150克。
   配料:干糯米粉50克(约耗15克),干玫瑰花1朵。
   调料:绵白糖40克,鸡蛋清5个,干淀粉30克,熟猪油1500克(约耗75克)。
   制法:把生猪板油剥去膜,切成长2厘米、宽2.5厘米、厚0.2厘米的方片(共20片),平摊在砧板上。将细沙制成20颗丸子,分别放在猪板油片上,然后逐片卷包起来,入糯米粉,成长圆形“羊尾”。把蛋清打散,加入淀粉,拌匀成蛋糊。将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烧至二成熟,改为小火,把“羊尾”拌上蛋糊,下油锅炸至外层结壳,色呈淡黄色时,捞出装盆,撒上绵白糖和碾细的玫瑰花片,即成。
   特色:“细沙羊尾”是菱湖办筵常备的菜肴。宜于春、秋、冬三季。形状似蚕茧,肥糯如羊尾巴,故名。油润甜香,酥而不腻。
   特色豆制品 菱湖豆制品家族中有水豆腐、豆腐浆、豆腐干、豆腐衣、素鸡、乳腐、千张等。
  五香豆腐干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与五花八门的配料烹调出各式各样的菜肴外,还可作为零食消闲。
   五香豆腐干还另有一个雅号叫“五香茶干”,它与茶竟有奇缘。将五香豆腐干泡在茶盅中,具有独特风味,爱喝早茶者既作点心又喝茶,成为菱湖茶馆的一大特色。据说金圣叹在临刑前曾潇洒地留下遗言:“五香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之味”。
   油炸豆腐干有两种,一曰“全氽”,一曰“半氽”。“全氽”俗称油豆腐,外成油皮内成空酥。过去用蓑衣草穿成20个为一串,按串卖,现在都称斤两了。
  “半氽”俗称油方豆腐,在油锅稍氽略成黄色即成,丧事人家摆豆腐饭吃的就是这种豆腐。据说乾隆下江南,微服在农家用饭,见桌上有一碗用酱煮后撒上姜末的“半氽”。问道:“此为何物?”主妇答道:“金镶白玉嵌。”乾隆尝后,击节赞道:“味甚佳,物如其名。” 蒲包豆腐干是豆腐干中的精品。在豆腐干坯子中加入开洋、虾子,装入用蒲草(产于太湖边)编成的小袋里压紧,用茴香、桂皮、酱卤(把豆瓣酱用水兑稀,淘出酱渣)、味精同煮,再从蒲包中抖出。由于工序复杂,又缺少蒲包,故这种豆腐干久已绝迹。
   烟黄豆腐干是一种应时食物,多于端午节供应。先将白干用盐汤煮之,再架在木屑上烟熏,使表面成焦黄色。用麻油、辣酱蘸食之。
   吱啦豆腐干,将白豆腐干浸在菜卤中,放入平底煎盘用油煎熟,煎时发出“吱啦”声,故名。这种豆腐干常出现在庙会、戏会时设摊供应。
   毛豆腐干,原出安徽。由杨永泰豆腐店请安徽师傅制作。用嫩软的豆腐干放在木框的竹条上发酵,生出一层雪白的毛绒,故名。安徽帅傅技术保守,决不外泄。唯阿庆有心机,先与该师傅饮酒作伴,日子一久成了知己,方才得到其技。
  所以菱湖毛豆腐干唯有阿庆最佳。阿庆故世后虽传女,因环保卫生禁产而失传。
   菱湖的黑豆腐干很有名,其中以王隆昌最佳,杨永泰次之。甜中带咸,表里
  一致,质地坚韧很有咬嚼,为送礼佳品。解放后,菱湖豆腐联营处黑豆腐干参加在湖州召开的土特产交流会,虽日夜加班生产尚供不应求。
   豆腐是由豆浆点化而成的,过去用的都是盐卤,后来逐步改石膏,石膏的制作也很复杂,用石膏块碾磨成粉,掺水碾细,才能点豆腐,解放前菱湖有一家石膏作坊杨永泰开的,邻近乡镇豆腐店都来采购。现在改用内脂。
   第五节工艺品 彩灯 彩灯始于汉,盛于唐。菱湖灯彩尤为精良。在江、浙一带负有盛名。明《菱湖志》云:“菱湖灯彩精巧。”《湖州府志》又云:“明精石即云母石,菱湖善制为灯,工巧独着。” 菱湖灯彩品种繁多,有龙灯、马灯、走马灯。无不栩栩如生,精彩异常。
   柳器 泉佳潭(泉溪)的柳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清顺治四年(1647),张履祥《补农书》:“予旅食归安,见居民水滨遍插柳条,下种白扁豆,绕柳而上,秋冬斩伐可为栲栳之用。”栲栳,用竹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大者叫栲栳;略小者叫摇五斗,摇摇结实可盛五斗之意;小者叫笆斗。在塑料头盔未有之前,柳条安全帽在建筑工地上、矿井中独占风骚。其他还有包装箱、小提篮等。
  1956年手工业改造时,组成栲栳社,地址在南栅垃圾埠头(人民广场旁),柳器制品推向全国,生产扩大。柳条采购于山东、河南,那里的柳条产量多,干长、均匀、光滑。柳条须常洒水或浸入河中,不使干燥。制作前先捋去外皮,再用麻线编扎。坚固光滑,受到用户赞扬。
   第六节食谱 一、菱湖菜谱 水产类: 炒草鱼、炒头尾、炒豁水、炒剪菜(青鱼肚肠称剪菜)、京灼桂鱼、红烧桂鱼、辣鱼头、鱼羹、炒鱼片、卤瓜黑鱼片、鱼圆、状元球、鱼丁、炒纯虾、翡翠虾仁、炒虾球、咖喱鳝背、烂糊鳝丝、红烧段鳝、清蒸鳗鲡、红烧鳗鲡、清蒸鳊鱼、虾仁鲈卷、炒蟹粉、清蒸鲫鱼、炒肚肭、老法虾仁、炒虾腰、虾仁海参、虾仁鱼肚、酸辣炒鱼、虾仁蹄筋、盐水虾、油爆虾、腐虾、跳虾、鱼饼子、爆鱼、熏鱼、清蒸闸蟹、青鱼头尾、清蒸甲鱼、红烧甲鱼、糟炖鳑鮍、田螺塞肉、清蒸白鱼、鲈吐(即杜父鱼)炖蛋、白烧芥菜黑鱼片、菜梗烧鱼、菜梗河蚌肉、葱花炒蚬(俗名饭蚬)肉。
   肉类: 生炒牛肉丝、红烧牛肉、红烧羊肉、生熯、饭圆、冬笋肉丝、雪菜肉丝、糖醋排骨、椒盐排骨、炒猪肝、白肚、炒肚片、炒腰花、炒肉片、红烧肉、栗子烧肉、荷叶粉蒸肉、炒圈子、红烧蹄膀、腌笃鲜、斩炖肉、栗子烧肉、细沙羊尾。
   家禽类: 全鸡、全鸭、八宝鸭、白斩鸡、炒鸡丁、咖喱鸡、虾时件、香酥鸭、烤鸡、酱鸭。
   综合类: 炒三鲜、炒十景、全家福、荤素菜、八宝辣酱、炒三丁、炒二冬、炒三冬、香菇菜心、虾仁爆蛋、姜汁蛋、发菜扣冬菇、鸽蛋、鹌鹑蛋、酱煨蛋、荷包蛋、炒蛋、千张包、炒十考〔菱、藕、芋艿、白扁豆、茭白、韭菜、鸡头米(芡实)、莼菜、青菜、黄南瓜〕。
   汤类: 三鲜汤、十景汤、开洋蛋汤、鱼圆汤、肉丝蛋汤、肉丝豆腐汤、蛋卷(裹肉馅)波菜丝粉汤。
   二、菱湖点心谱 肉馅小馄饨、肉馅大馄饨、鲜肉炒馄饨、小笼馒头、鲜肉馒头、菜馅馒头、鲜肉汤包、鲜肉烧卖、生煎馒头、细沙馒头、百果糕、定胜糕、桂花条头糕、肉馅软糕、松糕、松花糕、薄荷糕、油汆金团子、油饼、甜酒酿、咸烧饼、甜烧饼、油条、油头绳、粢米饭、咸豆浆、甜豆浆、臭豆腐干嵌烧饼、八宝饭、赤豆粽、细沙粽、肉馅粽、菱肉粽、白扁豆粽、八宝汤、汤水圆、春卷、顺粉圆、刀切馒头。
   三、菱湖茶食谱 雪饺、云片糕、鸡蛋糕、腰子饼、玫瑰酥糖、芝麻酥糖、猪油酥糖、白麻片、橘红糕、椒桃片、玉带糕、黑麻片、肉馅月饼、细沙月饼、白糖月饼、百果月饼、杏仁饼、袜底酥、水挑酥、绿豆糕。
   四、菱湖主食谱 大米饭、各色炒饭、豌豆饭、荠菜饭、猪油菜饭、糯米饭、藕粥、串(菜)汤粥(即青菜、芋艿、黄南瓜、蕃薯、切片薄年糕和白米煮熟加猪油)、糯米粥、阳春面、各色饺面、各色过桥面、面疙瘩、糊涂面、干挑面、馄饨面(即半碗馄饨、半碗面,菱湖特有面点)、南瓜青菜豌豆宽板面条(宽板面条唯菱湖生产、菱湖人喜食)。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