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F307.12
页数: 7
页码: 773-779
摘要: 据钱山漾遗址考古发掘,约5000年前就有大豆、芝麻、花生等作物。镇域历代种植。
关键词: 经济作物 作物经济

内容

一、食用油料作物——油菜 据钱山漾遗址考古发掘,约5000年前就有大豆、芝麻、花生等作物。镇域历代种植。据宋嘉泰《吴兴志》,宋时种植,称芸苔。明代普遍,成为水稻重要前期作物之一。20世纪50年代,扩大油菜种植面积。60年代,因粮食紧缺和绿肥双季稻面积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减少。70年代,粮食作物二熟制改三熟制,油菜是
  三熟制最早的前期作物,有所发展。80年代后,油菜子收购价多次调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种植面积扩大。同时新品种增加,生产技术改进,产量增加。90年代,镇域油菜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36%。2005年,油菜种植面积占耕地
  27.61%。
   菱湖镇部分年代油菜籽产量 (1990~2005年) (一)油菜品种 解放前仅白菜型、芥菜型两大类。白菜型油菜有三月黄、黄子、金芳子和长梗等品种,具有早熟、耐湿、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种植较多;芥菜型油菜有毛油菜、腊芥菜等,具早熟、耐旱、耐瘠等特点。这两类油菜均易感染毒素病,亩产一般20~30公斤。
  20世纪50年代,扩大种植三月黄、长梗白,并引进姜黄种、灯笼种、短盘箕等,但产量低而不稳;1956年,引进四川甘蓝型胜利油菜,生育期长,枝多荚密,抗病耐肥,亩产比本地种高30%左右。后又引进胜利青秆、东胜14、胜利92、甘油3号等搭配种植。70年代,麦(油)连作三熟制发展迅速,改种甘蓝型油菜本地品种,但毒素病严重回升。1978年,引进甘蓝型抗病高产品种92~13系,成熟期早、又高产一二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80年代,推广甘蓝型油菜9258;
  90年代末,推广浙双72,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占镇域种植面积85%;沪油15,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显著优点,占镇域种植面积15%。
   (二)栽培油菜 明清时期,油菜栽培技术重视。《沈氏农书》记述:“垦麦(菜)畦,惟干田最好……切不可带湿踏实。菜麦不能行根,否则春天必萎死;即不死,亦永不长旺。”管理上强调锹沟浇花;季节上要求八月(农历)撒菜秧,十月种菜,四月收菜麦。民国时期,因圩田低洼排水差,强调高窄畦,提倡早播。
   育秧农谚“秧发三分收,秧差一半丢”,“矮脚六叶齐,丰收有根基”,育秧是油菜高产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期,沿用培育密播瘦秧。60年代,改密播为稀播,培育“六叶、六寸、六毫米粗”的“三六矮壮秧”。利用桑、白地育秧,除尽杂草,施足基肥,早间苗,早追肥,防旱涝。
   密植新中国成立后,种植油菜从高窄畦改为宽沟窄畦,现为深沟窄畦;20世纪80年代末,推广油菜免耕栽培,合理密植,每亩栽6000~8000株。
   施肥掌握好“勤施苗肥,增施腊肥,巧施春肥,稳施苔肥,看苗补施花肥”的原则,进行科学施肥,确保冬壮春发。注意肥泥压根,促进早活早发;增施基肥,使多分枝、防倒伏。
   同时搞好化学除草,注意防病治虫,搞好田间排水系统,防渍害。
   收获当80%成熟时便可收割,以免造成裂角损失。为解决三熟制夏收夏种与养春蚕矛盾,1978年始改油菜拔秆后在田间摊晒脱粒习惯,为适时早拔打堆后熟,增加千粒重和含油量。
   附:蓖麻 蓖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可榨油,用于医药和工业。20世纪50年代初,大力提倡屋前房后、白地路边种植,支援工业化“一五”计划急需的工业用润滑油原料。
   二、瓜菜 镇域内瓜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分根菜、薯芋、白菜、荠菜、甘蓝、绿叶、葱蒜、茄果、瓜、豆、水生、多年生、菌类等。2002年,全镇蔬菜瓜果种植面积
  125805亩,产量3971吨。
   (一)瓜类 瓜类种植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距镇10余公里的钱山漾曾出土甜瓜子。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记载:“匏(俗名胡芦)、冬瓜、南瓜(即番瓜、俗名饭瓜)、生瓜(即尝瓜)、黄瓜、丝瓜、瓠(圆种瓠■),土人呼日蒲)、蕇。”瓜类分菜用和果用两类,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
   南瓜俗名番瓜、饭瓜,主要品种有杭州十姐妹、黄狼南瓜、杭州糖饼瓜、枕头南瓜、镇江癞猴子等,20世纪90年代引进观赏彩色南瓜。农户除屋前天井搭棚或沿屋脊、杨树,或路边、或白地栽种,既可作蔬菜,也作杂粮和饲料,补粮食不足。农村冬天习俗,用老黄南瓜和米粉做团子,俗称饭瓜园子;春天做长圆形团子,称黄饭瓜茧圆。
   冬瓜又称白冬瓜,品种有青皮冬瓜和青杂1号,夏季主要蔬菜,也可作羹汤;冬瓜皮、籽均可入中药。
   丝瓜农村房前屋后搭棚种植,或塘边攀缘杨、柳树蔓延种植。鲜嫩时可炒、可作羹;5~10月摘收。品种为本地丝瓜。霜后,取老瓜去皮,称丝瓜筋,可去油腻,揩抹器物,可入中药。
   黄瓜又名胡瓜,盛产夏季,既可作水果,又可作蔬菜。
   瓠瓜俗名扁蒲,又名日蒲,夜开花,种植较广,5~6月上市,作蔬菜。
   匏瓜俗名胡芦,搭棚栽种,夏季蔬菜。
   生瓜即尝瓜,种植较少,也作蔬菜。
   西瓜镇域内种植不多,多作水果。皮可入中药。
   香瓜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有青皮绿肉、海东青、噎煞瓜、蜜莆瓜、黄金瓜、老太婆瓜等,香瓜又名甜瓜。香瓜为水果。
   (二)蔬菜类 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蔬菰之属:韭(春初韭芽尤美)、葱(有胡葱、龙爪葱)、蒜(大小二种)、芸苔(即油菜子可榨油,为春花之一,俗名苔心菜)、白菜(即菘也,俗称咸荠菜,宜腌藏御冬)、黄芽菜(亦菘类)、小白菜、芥菜(有紫芥、白芥)、雪里蕻(亦芥类、可腌藏)、菠菜、猪摇头、苋菜、荠菜(即野菜)、蒿菜、马兰头、葵(今名锦葵,又有蜀葵、秋葵、向日葵,唯向日葵子可食)、菲(俗名诸葛菜)、菰荀(即茭白)、茄、辣茄(亦呼番椒)、青菜(即青荟)、恭菜(即甜菜)、蔠葵(即臙脂)、苦菜。”清同治《菱湖志》·物产门:“茱萸,用以作羹,俗名梗火,亦称辣虎。
  苎叶,浸以石灰,掺入米团,为青圆子。萝卜,春末所生者,呼为杨花萝卜。青菜,枝叶甚大,俗呼猪摇头。”农村田头地边、屋前屋后白地上,种植普遍,四季皆有。
   白菜不结球白菜称青菜,有白头黄、八月菜、矮脚白、扁梗白、恭菜(甜菜)、苦菜、蔠葵(臙脂)、小白菜、冬白菜、春白菜、夏白菜等数十种品种,除作新鲜蔬菜外,还盐渍为腌菜,俗称盐渍菜;晒干为干菜;春天还可用油菜(即芸苔)梗蒸、煮食用,俗称苔心菜。结球白菜又名大白菜、胶菜、菘,品种有黄芽菜,以及城青2号、青杂3号、城阳青、早熟5号等,种植历史久远。
   甘蓝结球甘蓝,又名包心菜、卷心菜、包菜、洋白菜。花椰菜俗称花菜。
   芥菜根据主要食用部位可分为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品种有紫芥、白芥、雪里蕻、榨菜、大头菜、瘤叶梗等。
   茄果以浆果供食用,有茄子(南朝时就已栽种,有紫茄、白茄、水色茄)、辣椒(又名辣茄、番椒,原产南美洲,明末引入,品种有引线椒茄、灯笼椒茄、朝天椒茄、观赏五彩椒茄等)、番茄(即西红柿,20世纪30年代引进发展,既可作水果,更多作蔬菜)。
   根菜主要有萝卜(又名菜菔,古名紫菘,有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有大钱萝卜、丁香萝卜),既可作蔬菜食用,又可作水果;萝卜晒干盐渍,名萝卜干;丁香萝卜盐渍后切丝晒干,可作熏豆茶配料,作饮料。
   绿叶菜有菠菜(古名波薐,又名赤根菜,俗呼红嘴绿鹦鹉,品种有大叶菠菜、火冬菠、圆叶菠、地方种等,近年又引进国外长茎波菜)、芹菜(有白芹——旱芹,水芹,品种有早青芹、晚青芹、黄心芹及近年引进的美国芹)、莴苣(俗名莴苣笋,品种以本地圆叶莴苣——香莴苣为主,剥皮嫩茎供食,脆嫩多汁,香气浓,生食熟食俱佳,亦可腌制)、苋菜(品种有青、紫二种,青者佳,青苋俗呼白苋菜)、荠菜、马兰头、蒿菜、猪摇头等,绿叶菜作为蔬菜食用,在南北朝时已较普遍。
   豆类豆科作物的嫩豆荚和鲜豆粒也可作蔬菜食用,包括菜豆、豇豆、毛豆、蚕豆、豌豆、扁豆等。菜豆又名四季豆、芸豆、玉豆,主要品种有白籽四季豆、长箕刀豆、美国供给者等。豇豆俗称豆角,品种有长豇豆、普通豇豆、饭豇豆。扁豆,俗名羊眼豆,嫩荚或种子作蔬菜,有紫、白两种(紫者荚短、白者荚长),白者为佳,是菱湖著名特产。
   葱蒜韭菜,春初韭芽尤佳,主要品种本地韭菜以窄叶为主,新引进有宽叶韭、苔用韭。葱,有胡葱(太湖葱)、龙爪葱(呼楼葱)、香葱。蒜,又称大蒜,有两种:茎根小而瓣小者为小蒜,茎根大而瓣多者为大蒜。洋葱,又名葱头,主要品种为红皮洋葱,早熟或中熟。
   (三)薯芋类 “芋,土特也。”(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镇域内主要栽培供食用的块根、块茎、球茎或根茎等陆生作物,多含大量淀粉和糖分,可作蔬菜、杂粮、饲料、酒精工业原料及制淀粉。
   薯蓣又名山药,苗肥大而甘美,其根常留,每年可食其块根。
   芋俗称芋艿,有紫梗、白梗两种,紫梗芋又名香梗芋,又有水芋、旱芋之别,其叶可喂猪。品种有红顶芋、白芋、大头芋,谷雨至清明下种,处暑至白露收获,常与稻、麦、豆等轮作,或种田旁,或全田皆种。
   姜作蔬菜或作香辛料,农家少量种植。
   良姜土名洋姜,农家屋旁种植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其块茎于冬天挖出,放入甏内,和芥菜制甏里菜,味微甜脆嫩,供食用。
   (四)水生类 茭白“菰笋,即茭白。”(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又名茭笋、菰白,种植水田,主要品种有中介茭、象牙茭、寒头茭等,作蔬菜食用。
   慈菇又名茨菰(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果之属),种植水田,早春采收。
  球茎入菜,也可制淀粉,尤在春节,慈菇做菜待客,意为万事如意。
   荸荠古名凫茈,又名葧荠,俗称地栗(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果之属),种于水田,秋季采收。球茎作蔬菜或作水果。
   藕又名莲藕(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果之属),种植浅水池塘。既可作蔬菜,也可作水果;藕孔灌米煮熟,可代粮食。藕粥加糖,为本地营养补品。
   菱明万历庞太元《菱湖志》:“菱称果中极品,唯此乡最佳且多,故曰菱湖。”清同治姚彦渠《菱湖志》卷二物产门:“《吴兴统记》:菱湖居人采菱焙干,曰菱米。梗亦可取以为蔬,曰菱毛。”光绪孙志熊《菱湖镇志》物产·蔬菰之属:“菱科,即菱毛头。”新石器时期就已食用,菱湖人荒年可代粮,称菱米;也可作水果,入蔬菜。其茎芽嫩头,俗称菱毛头,作蔬菜食用。菱浑身是宝,又可作抗癌药食用。1990年产量2700吨;1992年全区产量2092.5吨;1994年产量1897吨;
  1995年产量1554吨;1996年为1780吨;1997年为2139吨,1998年为2259吨。
  2000年菱湖镇产量250吨;2005年为500吨。
   (五)其他木本、草本蔬菜 木本有竹笋、香椿;草本有百合、金针菜。
   竹笋清同治《菱湖志》卷二物产门:“笋,清明前后出者为毛竹笋;立夏后出者为刚竹笋;七八月出者为鞭笋;冬月出者为团笋;剥壳煮熟烘干为笋干,名类不一,又有笋衣,俱足以供蔬。”又名笋,按季节分春笋、冬笋、鞭笋;按类分毛笋、早园笋等;可作鲜菜、笋干、咸笋和罐头食品、茶食。
   椿芽俗名香椿头(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蔬菰之属),春季从香椿枝条嫩芽采摘,芽内有嫩茎和嫩叶。供蔬食和盐渍加工。
   金针菜又称黄花菜,花蕾开放前采收,经蒸制后晒干,20世纪年代种植。
   百合少量种植,球茎可入蔬食,药用。
   (六)菌类蔬菜 菌即地蕈,古名蕈(清光绪《菱湖镇志》物产·蔬菰之属),主要有平菇、蘑菇、金针菇、香菇、猴头菇等菌头蔬菜。20世纪80年代,暖棚大面积种植。野生食用的还有地衣,俗名地滑塌,黑色似木耳,作蔬菜。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南瓜
相关专题
冬瓜
相关专题
丝瓜
相关专题
黄瓜
相关专题
瓠瓜
相关专题
匏瓜
相关专题
生瓜
相关专题
西瓜
相关专题
香瓜
相关专题
白菜
相关专题
甘蓝
相关专题
芥菜
相关专题
茄果
相关专题
根菜
相关专题
绿叶菜
相关专题
葱蒜
相关专题
薯蓣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良姜
相关专题
茭白
相关专题
慈菇
相关专题
荸荠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
竹笋
相关专题
椿芽
相关专题
金针菜
相关专题
百合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