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产品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产品运输
分类号: S98
页数: 3
页码: 726-728
摘要: 三国·吴时杨俊成首开掘池养鱼,他到南京探亲时发现长江鱼苗,捕捞后装缸用大船运回菱湖蓄养,开创了菱湖渔农长江采运鱼苗饲养“四大家鱼”的历史。
关键词: 水产品运输 水产物运输

内容

三国·吴时杨俊成首开掘池养鱼,他到南京探亲时发现长江鱼苗,捕捞后装缸用大船运回菱湖蓄养,开创了菱湖渔农长江采运鱼苗饲养“四大家鱼”的历史。每年春夏之交,菱湖渔农长江采运鱼苗,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唐初,菱湖“水市”闻名,水产品等“货列于舟”,形成繁华的商品流通。明清时,每年冬季起荡后,菱湖四大家鱼便远销苏南、上海松江嘉定、嘉兴、杭州等地。古时,地处水网平原的菱湖,运输水产品、耥螺蛳、刈青草、贩卖萍莎等均以水路为主。每年冬季外销运输成鱼均用活水船,这种渔农运销成鱼的木制大船,往往载重10~20吨,船分三舱,俗称活水船,为菱湖养鱼农民所独创。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在运输长江鱼苗和成鱼外销时抢季节,采用招商局长江客轮和自备轮船拖驳运输。抗战胜利后,菱湖养鱼改进协会的运输船队装运成鱼供应上海,在上海南市十六铺开设办事处,每次船队有近20艘活水船,由2~3艘拖轮运驳,旺季时,活水船50余艘。抗战前,菱湖鱼种从上海港运往福建、广东、台湾销售,每次小鱼为数十万尾。战后,鱼业改进会于民国37年(1948)12月29日,从上海港联华轮船公司太平轮装运小鱼10万尾运往台湾,途经舟山触礁沉没,台籍渔工10人和2名福建汕头监运员及押运的改进会孙汝梅丧生,渔工费庆林生还。次年(1949)3月下旬,由杨文虎押运的10万尾小鱼,由招商局海黔轮出运,顺利抵达台湾基隆,运至桃园下池,分装后运至台中、彰化,台湾环球有限公司经销。后因台湾大旱,小鱼销路迟滞,加上解放大军渡江围攻上海,远销台湾小鱼遂中止。解放后,菱湖水产部门收购鲜成鱼后,也用活水船队由运输社(后为运输公司)由拖轮运驳至外地供应。运输长江鱼苗,在武汉地区则由长江客运公司运至南京下关,再由内河拖轮运至菱湖。解放初,菱湖有永达、凌新二家轮船公司专职运输鱼货,职工有11人,轮船3艘。
   陆路运输则用汽车装运。解放初,长江采购鱼苗曾从安徽芜湖、安庆由汽运公司,将鱼篓装上货车,从广德、长兴到湖州,再用木船载运至菱湖下池。20世纪80年代后,运销东北、山东、内蒙古、北京、河南、安徽、江苏、南京、江西、上海、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成鱼,已全部用汽车装运,每辆车上均装注水铁罐,加增氧机输送氧气,长途运输。
   菱湖渔(农)民千百年来用于渔业生产的船舶,主要有:活水船,长途运输成鱼的大型活水船,一般分设前舱、中舱和后舱;三舱均贮水蓄鱼,后舱梢棚为船工休息处。前舱船头吃水线处开二孔,长方形,长10厘米、宽2厘米,加铁栅,可进水防鱼外逃;在后船尾部吃水线处,也开相同二孔,加铁栅,供船驶行出水,排放污水,保持舱中水随船行而流动,利于蓄之鱼成活。20世纪70年代后,改木制船为水泥预制船,船头船尾也开孔,也为活水船,直到目前仍沿用。现均安装柴油马达。木制活水船后梢可加跳板,可左右各2人摇大橹,一人掌舵,速度较快;中舱可竖桅杆,顺风时扯帆,速度更快。活水船的船艏、船尾进出水口装网眼极小的漏筛,船舱再用密孔鱼筛网罩上,同样形成活水顺船航行而进出,这样就可装运鱼种;装运鱼苗仍用竹篓。活水船载重有3吨、5吨、10吨不等。进出水口堵塞后,就成了运货船。划船,长2米,载重量半吨,也分前、中、后舱,后舱与中舱间加间舱,贮水、蓄鲜鱼。船头划桨,加橹柠头,可扳桨,加快速度;船梢划桨兼掌舵。船头船尾加舱板,可坐人,两头成梯形。古时称蚱蜢艇,渔民在外河捕鱼用,也可放入池荡,起网捕鱼时用。中型划船,长3米,载重量2吨,船头划桨,船梢摇橹,为近距离运输鲜活鱼用,也用于外出耥螺蛳、贩萍莎用。菱桶,一般用于采摘鲜菱用,但在冬季池塘捕鱼时,为防鲢、鳙鱼跳出网外,则由人站在菱桶内,双手拉抬鱼网;或用于池塘起网后分拣渔网里杂鱼。这是菱湖特有的采菱捕鱼工具,也可代舟。由桶底和桶圈组成;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圆形的直径1.6米左右,椭圆形(腰子形)长1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人坐在其中,桨比一般短小一半,划动前行。
   菱湖镇渔用机械调查 注:1、资料来源《湖州市菱湖区年鉴》菱湖镇农业农经办公室;
  2、渔用船2000年度渔业用机动船1850艘、渔业用非机动船(木船880艘/850吨、水泥船5100艘/9500吨)、挖泥船2艘/70千瓦。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