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产销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79
颗粒名称: 第九章 产销服务
分类号: F713.3
页数: 44
页码: 705-748
摘要: 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菱湖养鱼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销渠道顺畅,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对老鱼塘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国家商品鱼生产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淡水鱼之都。
关键词: 产销结合 产销服务

内容

菱湖的水产极为丰富,唐代,菱湖鱼、菱、珍珠养殖、捕捞业就很发达,水产品贸易兴旺,“商贾四集。号为水市。”(1933年5月,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苏等编)宋代时“旧可通舟楫,市鱼虾菱藕者集焉。”(宋嘉泰《吴兴志》)明清时期,菱湖“擅鱼菱之利”、“池蓄鱼……岁终易末”,有“斤鱼斤粮”之说(清光绪《菱湖镇志》)。镇内东栅古卖鱼桥至隆兴桥一带的10余家鱼行和西栅上元桥至西湖边的近10家鱼行收购渔农的水产品,既贩于本地居民,又远销苏南宜兴和上海松江等地(清嘉庆《宝前两溪纪略》)。
   菱湖养殖的淡水鱼主要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和鲤鱼,养鱼范围以菱湖为中心,“东起千金、西迄东林山,南自泉溪,北达和孚,纵横各三十里,业此者,占居民总数三分之二强,生产数量几与蚕丝相均,为本县重要生产之
  一宗。”(1946年7月21日《菱湖日报》《菱湖区农民养鱼生产改进会成立》)明代中叶以后,菱湖淡水鱼养殖扩展了经营范围,从长江的九江、安庆等地采集鱼苗后,培育成种鱼,供应福建、广东、台湾和本省的肖山、宁波、绍兴等地;民国初,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则用活水船运往上海、杭州等城市。随着商业的兴起、交通的发达,鲜鱼外销获利丰厚,促进了菱湖养鱼业不断发展。1930年,全区渔农交纳养鱼的荡租就近一万石大米。“民(国)十六年(1927)后,迄民(国)二十
  五年(1936)冬,为(菱湖)鱼产全盛时代,其时专营运销上海之行商,计有四十余家,每家营业数额,平均每年以三十万元计,总数达一千余万元国币,其他如运销杭州,嘉兴等处,尚未计在内,小鱼之运赴福建,绍兴,数量亦颇可观。”(1946年
  7月21日《菱湖日报》《渔农福音菱湖区农民养鱼生产改进会成立》) 抗日战争期间,菱湖鱼产量不到战前的10%。抗战胜利后,章荣初建立的菱湖建设协会,于1946年7月成立了菱湖区养鱼生产改进会,向国家银行借农业生产贷款以作养鱼资金,采购鱼秧及饲料,策划运销,开辟台湾小鱼市场,使鱼产量大大增加,民国24年(1945)菱湖外销鱼5万担,第二年便外销鲜鱼11.3万担,第三年则达13.7万担。菱湖鱼业生产得到了恢复。
   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菱湖养鱼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销渠道顺畅,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对老鱼塘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国家商品鱼生产基地,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淡水鱼之都。
   第一节生产服务 菱湖的“水市”从唐代时以舟载货交易,到逐渐登岸开设商铺;宋代时商品流通日益发达,行运而生的鱼行便成为水产品交易的专业店铺,鱼行临水而设,河中置放鱼篓储存鲜鱼,鱼桶放水蓄鱼进行贩卖;而渔(农)民捕捞的鱼或通过中间鱼贩、或直接用船载运至河埠售于鱼行。鱼行则在渔农养鱼季节,给渔农付予定款、贷渔农购买饲料、鱼种,既起到了为渔农生产服务,又为渔农购销服务的水产商品流通作用。
   解放后,人民政府制定了有利于渔(农)民供、产、销政策,服务于渔业生产。
  1951年,组织渔业生产合作社和渔民自产自销服务处等组织,又对鱼行、鱼贩实施“限制、利用、改造”政策,组织成立公私合营菱湖水产商店,在国营水产公司领导下,设立收购组、外埠推销点,供应鱼饲、渔需物资、代销商品鱼。20世纪50~60年代初,组织渔农赴长江采购鱼苗,供应渔农养殖鱼种。渔业社每年向社员发放鲜鱼预购定金和办理银行贷款;解决渔(农)民生产困难,促进渔业生产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乡经济改革中建立渔工商等综合服务企业,建立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参与淡水鱼生产、流通、加工和技术服务。20世纪90年代,在科研机构协助下,建立饲料厂、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延长淡水鱼生产链,解决农民“卖鱼难”,使菱湖的淡水养鱼业增效、渔农增收。
   一、鱼行 民国19年(1930)出版的《工商半月刊》曾对鱼商经营的鱼行记述为:“……鱼货之销售,均有各城镇之鱼行担任。在内地之鱼行,有由池户直接以所捕之鱼,售归鱼行或由鱼贩转卖鱼行者。普通均由鱼贩向池户购鱼,转托鱼行售卖,鱼行提取佣金。”菱湖鱼行的水产品来源,以养殖鱼为主,捕捞鱼为次;以欠账收购为主,现钞收购为次;以固定渔民为主,零活的为次。鱼行的业务范围:以鱼货经营为主,青果鲜货为次;鱼货外销为主,内销为次;批发为主,零售为次。个体鱼贩零星收购捕捞鱼货,并零星销售,鱼货淡季时也兼营青果鲜货。鱼行外销主要根据鱼货上市季节和鱼货上市量,采取包销、代购、取佣金等方式,到外地推销:销售杭州知味观等名菜馆,则用包销方式;苏南鱼贩来菱采购,则采用取佣金、手续费方式;鲜鱼用活水船运往上海,则采用代购等方式。
   各鱼行针对绝大多数渔(农)民经济拮据、生产成本短缺,一旦遇上修船置网、生活必需时,要向鱼行预借款,于是鱼行便以高利贷放款经营方式,控制鱼货。大鱼行借款的年利息为2分;小鱼行借款的利息为月结2分;甚至须以荡契、田契抵押担保。渔农借取高利贷(俗称“定洋”)后,生产捕捞的鱼虾等水产品须优先卖给放贷鱼行,以抵冲借款。每年春天,鱼苗、鱼饲资金则高利放贷;冬天,水产品上市,鱼行则以抵价从渔农中收鱼,渔农还要受大秤、压级、压价等盘剥。鱼行又都各占一方,相互更是勾心斗角。大鱼行在农村还拥有鱼塘,一是雇渔农养鱼;二是作趸塘,储存过池鱼。菱湖镇卢泰兴鱼行,佣有鱼塘500多口1千余亩;信源鱼行也有近百亩鱼塘;永兴鱼行有15口鱼塘52亩。
   清末菱湖镇上有鱼行50余家,抗战前菱湖镇的鱼行有40余家,其中农村有查家簖村3家、南商林2家、卢家庄村2家、河界路2家、思溪1家、下昂3家、射中1家、竹墩1家、前丘村1家,镇上主要的鱼行如下: 解放前夕,菱湖镇大鱼行30余家(包括下昂2家、查家簖1家、南商林1家、前丘1家),个体鱼贩(摆鱼桶)86户,主要鱼行21家,其中6家最大;小鱼行在鱼货淡季时,则兼营青果什货。
   (续上表) 另有螺蛳行和碎鱼行。
   螺蛳行解放前,菱湖镇有螺蛳行2家,最盛时有5家,主要设在大西栅和湖西墩,供应渔农养青鱼的饲料——鲜螺蛳。螺蛳行先收渔农货款,扣除佣金
  10%,然后付给扒螺的渔民船户。螺行欠船户不计息,渔农购买螺蛳欠螺蛳行则要计算利息,一般计息20%,同时采用螺蛳量斗进行以少充多、以喊码快速手量慢速等手法盘剥。
   碎鱼行日伪时期,汪伪五师五团二营在菱湖镇湖西墩设水上稽查队,并开设碎鱼行,渔农买卖碎鱼不管成交与否,均向渔农收取佣金;而且24名“稽查员”对各鱼行收取佣金。
   二、渔需工具用品店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菱湖镇一些手工业作坊为养鱼生产供应渔需工具用品的商店近50家,仅渔用桐油茶漆店就有10余家,芦竹蓆店18家,棕线2家,其中主要有: (续上表) 三、菱湖区养鱼生产改进会 菱湖建设协会于民国35年(1946)7月15日成立菱湖区养鱼生产改进会,下辖13个分会,分布各乡,会员500余人。民国37年(1948)9月,合并荻港正大养鱼公司,改组为吴兴县第一淡水鱼生产合作社,仍采总分社制,发展会员达
  1300余人。改进会章程宗旨为“以平等互助之精神,共谋会员间养鱼生产之改进,及复兴为宗旨”;规则为“集团采购鱼秧及饲养鱼料”、“策划运销之敏捷与便利”、“改进畜养方法及计划增加生产”、“集团向国家银行,借农业生产贷款,以作养鱼资金”、“与上海鱼市场商榷改善流弊”等;改进会的“未来目标”是:“(一)改进饲养技术,研究配媾生卵。(二)彻底实施产销合作。(三)继续举办生产及运销贷款。(四)推广小鱼运销地区。(五)开辟河漾合作养鱼。(六)实行机械加工扩大运销范围。”民国36年(1947)2月,费树声捐献湖西墩南土地5亩,筹建渔业大楼。同年4月7日,改进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提出“计划合理化、实行标准化、改进科学化、人力组织化”的四项办会原则。菱湖建设协会正、副理事长潘公展、章荣初全面帮助支持改进会,而改进会主任则由建设协会理事兼菱湖办事处主任王洗兼任。后荻港正大养鱼公司经理朱古香任副主任;杨益林、王三多、陈友仁等10人为理事,厉培青为监事,王菊峰、杨文虎为总干事,费淦泉为会计,王惟洪、罗亚平、董平等6人为职员。
   改进会成立后,在技术与资金上给渔农很大帮助。从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聘请水产技术专家进行鱼病及水生生物调查研究,并指导渔农科学养鱼。同时在产销方面做大量工作,组织活水鱼船运输队,购置和租借拖轮3艘;设立驻沪办事处,在上海鱼市场专设菱湖淡水鱼码头。积极开辟台湾小鱼市场,民国
  37年(1948)与台湾省环球进出口贸易公司程万里协议联合运销鱼种。向九江产地采购价值法币9478014元的鱼苗136700尾,全部贷给渔农。民国35年(1946),由章荣初的湖丰绸厂担保,获准向中国农民银行商贷养鱼生产贷款1亿元,以作生产之用,并发放13个分会的渔农: 贷款发放后,养鱼生产“食料市面渐活泼,旋后,供不应求,价亦激增”,“故本年鱼类生产,亦可培增”,“以最低估计,青、草、鲢鱼约增产三千另三十二担,依目前菱湖最低市价计,估值达四万七千五百九十五万元。”(1946年11月1日《菱湖日报》《专访壹亿元养鱼生产贷款》) 改进会在民国36年(1947)又向中国农民银行贷款4亿元、民国37年(1948)贷款8亿元,用于发展养鱼生产;并向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贷款18亿元,用于长江各口岸采购鱼苗。经此努力,菱湖的养鱼生产恢复到抗战前水平。
   改进会集体采运鱼苗 改进会菱湖外销淡水鱼
  1948年12月29日,改进会运销台湾种鱼10万尾的货轮在舟山外海触礁沉没,押运人员仅1人生还;1949年3月下旬又运10万尾鱼种销往台湾;后由于解放战争激战时期,改进会业务逐渐停止;4月28日菱湖解放,5月中旬,改进会机构和菱湖建设协会正式停办。
   四、菱湖区渔业产销合作社
  1950年8月成立,吴兴县人民政府建设科派余剑雄为负责人,1951年3月整社扩大,归属吴兴县供销合作社领导。采取社员入股形式集资,每股折新币3元。1954年底,入股渔农社员8756人,入股资金26268元;1956年底,渔农社员
  7838人,入股资金23368元。产销社设理事会和监事会,均由社员选举产生;每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两次。产销社内设业务组、财会组、组织指导组、养殖组、主任室;在菱湖区各乡设收购组,在上海设运销组、上海闵行设长驻代表、杭州松木场设鱼种推销组;业务有:组织长江鱼苗采购和鱼种推销、供应鱼饲料和渔需物资,并为渔农运销商品鱼,向社员发放预购定金和银行贷款。1953年冬,又开辟自营业务,兼营批发、零售和对外推销,基本掌握了菱湖地区的淡水鱼货源。
  1956年4月25日,并入新建的吴兴县国营水产供销公司。1961年6月,恢复产销社。1968年9月,又并入国营菱湖水产商店。
  1951年至1958年,产销社向渔农发放养鱼生产贷款200万元;1953年,产销社收购鲜鱼1824064斤,种鱼推销20613230尾;自营收入842909万元,代营收入20127万元;1954年,收购鲜鱼3998072斤,种鱼推销86215870尾,自营收入1284703万元(旧币),代营收入369319万元(旧币)。1961年11月至1964年6月,产销社收购淡水鱼任务数135411.42担,在菱湖地区市场供应淡水鱼
  6569.98担,余外调至上海、杭州、湖州等城市。1963年至1964年,帮助渔农推销鱼苗181382870尾;冬片鱼种41728105尾。同时,在1961年11月至1964年
  6月,组织供应渔农鱼饲料豆饼22471.5担、菜饼550担、螺蛳225227桶、萍莎
  8091担;各类渔需物资原木222.337立方米、毛竹18124支、柴油560担、底网布
  18361尺、箱布79939尺、苎麻9063.8斤、鱼线网4559.5斤、柿油36862斤、棉线
  4808斤、尼龙线341斤、尼龙网645.7斤、棕绳1043斤、牲血83656.5斤、巴豆
  408.985担、麻布1312疋、桐油10978.4斤、鱼网布360疋、夏布203、棕片
  2340.1斤、线布3584尺。
  1954年吴兴县菱湖区渔业产销合作社社员分布地区 注:产销社分布在吴兴县和武康县的7个区24个乡171个代表区,社员8756人,当时贫农占74.05%,中农占24.92%,富农占1.03%。
  1954年吴兴县菱湖区渔业产销合作社供应主要商品计划实绩
  1954年吴兴县菱湖区渔业产销合作社预购农户社员鲜鱼数量统计 (续上表) 注:1、上表预付金额(老人民币)系估计各种鱼类价值30%折付,每百斤白鲢预付50000元,花鲢预付50000元,青鱼预付120000元,草鱼预付80000元。
  2、豆饼每百斤价(老人民币)96000元1954年吴兴县菱湖区渔业产销合作社鲜鱼收购量
  1954年收购鲜鱼公私比重情况 五、诸类渔业服务公司 菱湖渔工商联合公司1980年11月20日批准成立,由菱湖区有关乡的产鱼社队、渔业场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成,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所得利润大部分要返回生产单位,通过企业生产服务,逐步实现全区渔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1986年6月合并而撤销。
   菱湖渔业技术服务公司1983年1月成立,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不断开拓、精心服务”为宗旨开展淡水养鱼技术服务。不断派出菱湖熟练养鱼技工分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技术服务。这种技术输出既解决了菱湖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致富出路,又为菱湖养鱼增加了经济收益。据1984年统计,外出技工年人均纯收入1200元。1983~1990年渔技服务公司总收入216.1万元,创税利169万元(其中税收26.17万元)。1994年下半年公司转制后撤销。
   菱湖渔业公司1986年6月23日,由菱湖渔工商公司与鱼管会合并建立,下设党支部、经理室、办公室财务科、鱼种调运科(原区渔业管理委员会)、经销科(原渔工商公司)、生产技术科(原渔技公司)、珍珠技术科(原珍珠服务公司)、经销科(下属冷冻食品厂和饲料厂),经营鱼苗、鱼种远销外地,开展商品鱼购销、鱼饲料加工、淡水鱼冷藏加工、渔需物资供应和淡水鱼养殖技术服务等业务。至1988年,共向外省运销鱼苗23.64亿尾,夏花鱼苗4.16亿尾、春片鱼种
  3.72亿尾。并收购数千吨商品鱼。至1989年,生产和销售颗粒饲料10500吨,采购菜饼等鱼饲料11188吨。同时支持农村渔业建设、技术推广等。1994年转制,1998年后撤销。
   菱湖珍珠技术服务公司1986年12月4日成立,隶属菱湖渔业公司。主要从事菱湖地区各乡镇河蚌育珠的生产技术服务工作。1994年,随渔业公司转制、珠价下跌、种蚌育珠萎缩而停止工作。
   第二节供销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制定有利于渔(农)民的供、产、销政策,服务于渔业生产,并对鱼行、鱼贩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通过同业公会、摊贩联合会加强管理,限制不法经营。1950年初,菱湖镇86户鱼贩,组织东栅联营小组、西栅联营小组和北栅联营小组;同年8月2日,组织成立菱湖鱼虾联营处,主任顾新美,25家鱼行参加,资方37人,职工7人,设立7个供应点,以供应当地市场为主、外销为次。1956年3月9日,批准为公私合营菱湖水产商店。1958年5月,并入菱湖供销总部菱湖水产商店。
  1953年,国家对水产品实行计划收购、统一收购;并对水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保护渔农、渔民的利益。1956年4月25日,吴兴县水产公司在菱湖镇建立后,菱湖设经营门市部、冰鲜组、西栅设螺蛳萍莎组,经营代理业务;下昂设水产品收购点。1957年6月,菱湖设县水产公司菱湖办事处。水产公司通过流转计划,每年按计划收购,渔(农)民交售,或直接上市出货,或远途运销。1957年第
  3季度公私合营菱湖水产商店(包括菱湖购销组、南商林购销组、东林购销组、双林购销组、饲料购销组)收购淡水鱼计划指标1974担、53513元;实际完成收购数1699担、40455元。销售供应计划数2212担(包括咸水海产品154担)、
  79507元(咸水海产品销售计划5562元),实际完成1631.32担,57779.52元;螺蛳饲料销售完成31692.49元;水果蔬菜类计划销售(9月份)80元,实际完成
  111.20元。季度分配远销供应计划指标1598担、销售额57718元,实际完成
  1343.39担、销售额46677.45元;其中外销计划887担、33218元,实际完成
  851.12担、28458.30元;本地销售计划指标711担(包括咸水海产品)、24500元,实际完成492.27担、18219.15元;其中海产品计划指标154担、5562元,实际完成指标94.029%。饲料业务指标19600元,手续费收入计划980元;实际完成营业额31692.49元,手续费1584.62元。其中螺蛳计划收购销售35700桶、10700元,计划收入535元(包括蚬蚬子);实际完成24957.1桶、6777.71元,收入338.89元。萍草计划1300篰、3900元、收入195元;实际完成1962.3篰、5969.95元、收入298.50元。菱苗计划5000担、5000元、收入250元;实际完成8090.99担、
  13210.91元、收入660.54元。萍莎超额完成计划达3803.5篰、5715.87元、手续费286.69元。
  1958年5月,国家对水产品实行计划管理,国家收购。1959年2月,国务院批转实行商品分级管理办法,将咸水海产品海带、黄鱼等16种和淡水水产品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5种列为二类产品,由国家制定商品购销政策,全国统一平衡收购计划,省际之间实行差额调拨(包括出口);青鱼等7种淡水水产品列为浙江省调拨计划商品。5月,国务院又批转水产部报告:“人民公社、生产队生产的水产品,除了留少部分自食外,原则上都应该全部卖给国家指定的商业部门,不得自行运销,严格取缔黑市交易、高价出售的现象。”从此,水产品流通中的主要经济鱼类完全纳入国家计划渠道,由水产供销部门统一收购,实行计划供应,计划调拨,对生产单位开始实行购留比例的交售政策。开始时,对二类水产品的交售比例为实产量的90%,其余产品为60%左右;淡水鱼重点产区的吴兴县对专业渔业队派购80%,其他副业队和零星捕捞鱼均不派购。为鼓励渔民超产增收,国家对超产部分只增购50%,其余留给渔民自行处理;减产经核实可酌情减免。1962年5月,调整水产品收购政策,不分二、三类,实行有购有留的政策:以渔为主的核算单位,国家按实产收购80%;渔农结合的单位收购60%;淡水产品在保证完成国家出口和上调任务的前提下,各地自行掌握收购。对社员利用业余时间生产的小水产品,社员自行处理。此政策持续到1967年。
  1961年国庆节开始,对城镇居民实行凭票(证)定量供应水产品,对集体伙食单位和特需,则采取审批供应;对农村按人口定量(比城镇居民供应量低一半左右)分配,由供销社做好组织供应。水产品的调拨则“先上后下”,首先保证中央和省调拨计划的完成,省内外统筹兼顾,省外优先保证京、津、沪和工矿区,省内优先保证杭、宁、温三市和军特需的任务完成。
  1967年,水产品流通完全被计划分配和组织供应所取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允许议购流通。1979年4月14日,省革命委员会规定:水产品的收购,除国营水产企业生产的必须全部交售给国家外,对集体渔业社队生产的试行派购与议购相结合政策。淡水产品集中产区为60%,一般产区为40%。派购任务根据3年平均实际产量和派购比例计划确定,一定3年不变。对淡水鱼实行回供饲料办法,收购100斤淡水鱼回供饲料30斤;按省下达调拨计划调出淡水鱼,每
  100市斤回供饲料20斤。并且淡水鱼收购价平均提价41.7%。1981年2月,水产品重分二、三类,青鱼、草鱼、鲢、鳙为二类水产品,实行派购,三类产品不实行派购。派购比例不变,派购基数和上调包干基数3年不变。在派购基数外,再用议价收购占产量10%的二类水产品,议价幅度不超过牌价的30%。三类产品国家计划收购一部分,一年一定。省对地、县实行鱼物挂钩的办法。1984年4月,实行“统一收购,牌议结合,分别结算”办法,即:派购40%,议购60%,议购部分不抵国家计划。议购随行就市,自行确定。1985年3月1日起,全省水产品购销全面放开,一律不派购,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渔民可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也可长途运销,不受行政区划限制。菱湖地区淡水商品鱼基地继续执行协议规定的交鱼任务。1986年春节后,城镇居民和农村社员凭证购鱼也随之取消。
  1991年起,菱湖地区淡水鱼水产品全部进入市场流通。
   主要淡水鱼收购价 (续上表) 注:①以上收购规格为青鱼5斤以上、草鱼3斤以上、鲢鱼2斤以上、鲤鱼2斤以上。
   ②1985年3月1日起,全省水产品购销全面放开,不派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③1979年冬开始的国家淡水商品鱼基地建设的“四改”鱼荡,规定投产后第2年起的10年内,每亩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鱼40公斤,菱湖地区“四改”鱼荡则仍按此规定以
  1979年后的国家收购价标准交售,直至1990年冬。
   菱湖水产品交易市场1985年3月1日起,水产品价格放开,统购统销取消,菱湖渔农除国家商品鱼基地派购任务外,余者皆进入市场,农村中遂出现水产品交易营销户,并长途贩运外省及省内地市。菱湖地区逐渐形成冬季水产品交易市场(俗称鱼市场),始有菱湖西庄、卢家庄、六堡里、千丰、下昂、东林平漾、和孚陈塔、双福桥、长超漾东、新溪凤凰桥、千金、石淙、、泉佳潭等地。1988年11月25日,菱湖水产分公司在清水漾桥北侧和菱公路边,开设菱湖水产品交易所。
  第二年,市政府统一规划,在和孚大桥北堍新建湖州市水产品交易市场,于1989年冬开业,1992年初萎缩停办,在此期间,其余各地渔农自发形成的鱼市场大部遭取缔,仅保留东林、菱湖等三处。1991年10月,菱湖工商所投资60万元,在菱湖大桥西南堍建菱湖水产品交易市场,占地2800平方米。1993年渔农在湖菱公路边的乌板桥龙溪港旁,自发形成水产品交易市场,而菱湖大桥的菱湖水产品交易市场则随之萎缩关闭。每年冬季水产品交易量达5千吨。菱湖区工商分局便因势利导,加强了乌板桥水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引导,2000年10月,对乌板桥鱼市场的一期基建完成,占地37亩,40间营业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并正式命名为菱湖水产品交易市场。常驻水产品营销大户10户,日平均进出活水渔船80艘,日均水产品销售量200多吨。每年12月1日至次年春节前夕为淡水水产品销售旺季;正月初三至元宵节,以及夏季均有交易,水产品年平均交易量在1.5万吨。销售地域东北、内蒙古、宁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江西、福建等省市地区。长途运销则由装配增氧机的汽车运输。2004年10月28日,湖州市天湖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租赁经营菱湖水产品交易市场,改名为湖州天湖水产品交易市场,当年冬季旺市(11月1日至春节正月),日进出水产品鲜货150吨;仅旺季销售水产品2万余吨,交易金额达1.5亿元。
   第三节水产品运输 三国·吴时杨俊成首开掘池养鱼,他到南京探亲时发现长江鱼苗,捕捞后装缸用大船运回菱湖蓄养,开创了菱湖渔农长江采运鱼苗饲养“四大家鱼”的历史。每年春夏之交,菱湖渔农长江采运鱼苗,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唐初,菱湖“水市”闻名,水产品等“货列于舟”,形成繁华的商品流通。明清时,每年冬季起荡后,菱湖四大家鱼便远销苏南、上海松江嘉定、嘉兴、杭州等地。古时,地处水网平原的菱湖,运输水产品、耥螺蛳、刈青草、贩卖萍莎等均以水路为主。每年冬季外销运输成鱼均用活水船,这种渔农运销成鱼的木制大船,往往载重10~20吨,船分三舱,俗称活水船,为菱湖养鱼农民所独创。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在运输长江鱼苗和成鱼外销时抢季节,采用招商局长江客轮和自备轮船拖驳运输。抗战胜利后,菱湖养鱼改进协会的运输船队装运成鱼供应上海,在上海南市十六铺开设办事处,每次船队有近20艘活水船,由2~3艘拖轮运驳,旺季时,活水船50余艘。抗战前,菱湖鱼种从上海港运往福建、广东、台湾销售,每次小鱼为数十万尾。战后,鱼业改进会于民国37年(1948)12月29日,从上海港联华轮船公司太平轮装运小鱼10万尾运往台湾,途经舟山触礁沉没,台籍渔工10人和2名福建汕头监运员及押运的改进会孙汝梅丧生,渔工费庆林生还。次年(1949)3月下旬,由杨文虎押运的10万尾小鱼,由招商局海黔轮出运,顺利抵达台湾基隆,运至桃园下池,分装后运至台中、彰化,台湾环球有限公司经销。后因台湾大旱,小鱼销路迟滞,加上解放大军渡江围攻上海,远销台湾小鱼遂中止。解放后,菱湖水产部门收购鲜成鱼后,也用活水船队由运输社(后为运输公司)由拖轮运驳至外地供应。运输长江鱼苗,在武汉地区则由长江客运公司运至南京下关,再由内河拖轮运至菱湖。解放初,菱湖有永达、凌新二家轮船公司专职运输鱼货,职工有11人,轮船3艘。
   陆路运输则用汽车装运。解放初,长江采购鱼苗曾从安徽芜湖、安庆由汽运公司,将鱼篓装上货车,从广德、长兴到湖州,再用木船载运至菱湖下池。20世纪80年代后,运销东北、山东、内蒙古、北京、河南、安徽、江苏、南京、江西、上海、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成鱼,已全部用汽车装运,每辆车上均装注水铁罐,加增氧机输送氧气,长途运输。
   菱湖渔(农)民千百年来用于渔业生产的船舶,主要有:活水船,长途运输成鱼的大型活水船,一般分设前舱、中舱和后舱;三舱均贮水蓄鱼,后舱梢棚为船工休息处。前舱船头吃水线处开二孔,长方形,长10厘米、宽2厘米,加铁栅,可进水防鱼外逃;在后船尾部吃水线处,也开相同二孔,加铁栅,供船驶行出水,排放污水,保持舱中水随船行而流动,利于蓄之鱼成活。20世纪70年代后,改木制船为水泥预制船,船头船尾也开孔,也为活水船,直到目前仍沿用。现均安装柴油马达。木制活水船后梢可加跳板,可左右各2人摇大橹,一人掌舵,速度较快;中舱可竖桅杆,顺风时扯帆,速度更快。活水船的船艏、船尾进出水口装网眼极小的漏筛,船舱再用密孔鱼筛网罩上,同样形成活水顺船航行而进出,这样就可装运鱼种;装运鱼苗仍用竹篓。活水船载重有3吨、5吨、10吨不等。进出水口堵塞后,就成了运货船。划船,长2米,载重量半吨,也分前、中、后舱,后舱与中舱间加间舱,贮水、蓄鲜鱼。船头划桨,加橹柠头,可扳桨,加快速度;船梢划桨兼掌舵。船头船尾加舱板,可坐人,两头成梯形。古时称蚱蜢艇,渔民在外河捕鱼用,也可放入池荡,起网捕鱼时用。中型划船,长3米,载重量2吨,船头划桨,船梢摇橹,为近距离运输鲜活鱼用,也用于外出耥螺蛳、贩萍莎用。菱桶,一般用于采摘鲜菱用,但在冬季池塘捕鱼时,为防鲢、鳙鱼跳出网外,则由人站在菱桶内,双手拉抬鱼网;或用于池塘起网后分拣渔网里杂鱼。这是菱湖特有的采菱捕鱼工具,也可代舟。由桶底和桶圈组成;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圆形的直径1.6米左右,椭圆形(腰子形)长1米左右,宽80厘米左右。人坐在其中,桨比一般短小一半,划动前行。
   菱湖镇渔用机械调查 注:1、资料来源《湖州市菱湖区年鉴》菱湖镇农业农经办公室;
  2、渔用船2000年度渔业用机动船1850艘、渔业用非机动船(木船880艘/850吨、水泥船5100艘/9500吨)、挖泥船2艘/70千瓦。
   第四节水产品深加工 民国35年(1946)成立的菱湖建设协会在《第一期五年计划书》中,对菱湖淡水养鱼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工运销——一、本区所产青鱼及鲤鱼,适合机械加工,以便扩大运输地区,且可不受季节限制,拟由本会(渔业改进会)会同合作社发动设厂,利用科学技术加工制造。二、在试办时期中,暂以青鱼干及酒糟鱼两种为制造目标,运用马口铁听或玻瓶装置,以利运销。”此计划当时惜未实现。
   解放后,出口需要,菱湖水产公司开始了淡水鱼水产品的深加工,1961年~
  1984年,制成鱼卤片、青鱼干、鲢鱼干、冻鲢鱼、冻河虾、活河蟹等出口前苏联、罗马尼亚、越南、日本国及港澳地区;等外品则供应上海、杭州、安徽等内地,其中出口的鲢鱼干数量最多,出口时间最长,1961~1980年共出口29905吨。1984年9月29日,经农牧渔业部批准,菱湖水产站建造50吨冰库,次年3月31日竣工,主要为加工淡水鱼出口贮藏。
  1992年10月,湖州银河食品加工厂率先对淡水鱼进行深加工并获成功,产品销往杭州,大受欢迎。1995年,天旺食品厂的鱼圆、爆鱼等深加工水产品食物应市;至2005年,菱湖已有水产品深加工企业5家,延长了淡水鱼生产链,缓解了农民卖鱼难,渔(农)民增效增收。
   湖州银河食品厂1992年10月投资13万元,厂房200平方米,建立4亩基地鱼塘,正式生产真空包装的美味爆鱼、纯真双尾全鱼、烤鱼干三大系列10个品种的淡水鱼袋装食品,一年期间生产8吨,试销上海、杭州等地,销售产值22万元。2000年10月承包,厂址从永桥村迁至菱湖大桥西北堍,占地1亩,厂房面积600平方米。产品为“银河星”牌爆鱼、青鱼干、鲹鱼,日加工鲜鱼10担,冬季产量5吨,产值2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杭州、湖州等地。季节工10人。2005年,产量20吨,产值360万元。
   湖州市天旺食品有限公司原为菱湖渔业公司下属1984年12月成立的湖州市菱湖冷冻食品厂,投资240万元,建有280吨大型冷库,1986年11月1日营运,冬天贮存鲜鱼冷冻后长途运销,夏天生产冷冻饮品。1993年4月,改名湖州市天旺食品公司,1995年转制。生产“天旺”牌爆鱼、鱼干、鱼圆等淡水鱼深加工袋装制品,年产量35吨。1999年上半年引进台资600万美元,在原有5座800吨总吨位的冷库外,新建1000吨冷库;建成7条鱼糜生产流水线,企业更名为今名。2000年7月,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淡水鱼深加工企业,注册资金5168万元,职工30人,生产“天旺”牌鱼糜、鱼丸、鱼肠、鱼糕、鱼饼等16个产品系列;
  2000年,鱼糜产量75吨、其他水产制品250吨,销售收入3260.5万元,产值
  2845万元,利税116万元,其中利润56万元。2005年,各类冷冻食品、鱼制品
  1877吨,产值5234万元。
  1999年和2004年,先后和省内外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召开淡水鱼深加工技术研讨会,鱼糜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水产品深加工后的下料鲢鱼脸、鱼泡、鱼脑制成“河鲜三宝”,鱼骨等制成宠物饲料食品,产品销往日本、台湾、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区;与菱湖周边82个行政村1027户渔农签订协议订单,原料基地达10万亩鱼塘。公司现设计生产能力5000吨/年;加工淡水鱼
  20000吨/年;年产鱼糜、鱼浆、鱼丸、鱼饺、宠物饲料食品等深加工水产成品6500吨。2002年,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湖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湖州天湖水产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10月,创办于陈邑村。当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创利税380万元。2003年12月9日,迁至菱湖镇振菱路,厂区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20亩),厂房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厂区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总资产5233万元,固定资产2988万元,固定职工198人,季节工10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6人,中高级以上职称26人。公司实行“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模式,淡水鱼深加工产品有“安澜”牌青鱼干、草鱼干、酥香爆鱼、糟鱼干、醉鱼干、天湖鲈鱼干、太湖野生鱼干、太湖明虾等7个系列13个品种及水生植物天湖水栗(菱肉)、菱茎等。产品运销上海、南京、杭州、南昌、九江、武汉、重庆、昆明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各地代理商有20多家。2004年,加工鲜鱼等水产品10000吨,产量5000吨,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3250万元。鲜鱼内脏供应10个养鸡场20000羽鸡,鱼头则供应餐饮业。2004年,在卢家庄、南商林等村建立省级无公害淡水鱼养殖示范基地2136亩,从源头上控制加工水产品为无公害食品。并与当地渔农签订2.6万亩淡水鱼收购订单。2004年10月28日,租赁菱湖水产品交易市场,确保深加工所需的鲜鱼货源供应。2005年,各系列水产食品制品192吨,产值3562.2万元。公司坚持“以科技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宗旨,先后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华东师大、杭州商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校组织联合体,进行课题研究,解决淡水鱼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开发淡水鱼深加工新产品。2003年,投资120万元建立浙江省首家民营水产品科研机构——湖州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所,建立产品开发信息网络。2003年,淡水鱼干制品抗氧化技术研究开发列为湖州市科研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2004年,与省淡水所共同研发的淡水鱼制品——非热超高压杀菌技术项目为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应用微波技术加工淡水鱼干的研究开发列入2004年省星火科技计划项目;无锅炉低温干燥技术列为湖州市节能创新项目。2002年12月,“安澜”牌青鱼、青鱼干获省农业博览会产品优质奖;2003年11月,又获省农博会优质产品银奖;青鱼干被认定为省绿色农产品;12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4年11月,获省农博会优质产品金奖;“安澜”荣获2005年度湖州市著名商标。2003年4月,公司被南浔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2月,被南浔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农业龙头企业;被湖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湖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1月,被南浔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农业龙头企业;2月,被湖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湖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2003年度被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评为3A级企业资信等级。同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湖州茂业食品有限公司2002年9月,湖州市菱湖茂业饲料公司建立茂业鱼制品厂,投入40多万元,购置设备,生产“菱湖”牌青鱼干、草鱼干、糟鱼干和爆鱼,当年鱼制品产量50吨,产值30万元。2004年6月,更为今名。2005年扩建,占地10000平方米(15亩),厂房面积从400平方米增加到5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职工80人,其中技术人员16人。并且建立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4870亩,与1000多户渔农签订收购合同,实行订单农业,确保源头无公害。2004年,生产三大系列16个品种的水产食品产量3600吨,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2340万元。青鱼干、草鱼干、糟鱼干、翘鲌鱼干、鳑■鱼干、爆鱼等真空袋装水产食品畅销北京、上海、杭州、江苏等地超市商场。并和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水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建立长期科研技术协作关系,产品成为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质量跟踪产品;2004年8月,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授予2004年11月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2005年1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6月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同年11月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2005年1月,被南浔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农业龙头企业;2月,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湖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1月,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湖州市十佳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水产食品系列产量
  106吨,产值3752.8万元。
   湖州双凤食品厂2003年10月,在卢家庄杨家埭创办。投资10万元,厂房面积400平方米,生产淡水鱼深加工真空包装产品“双凤”牌青鱼干、草鱼干和爆鱼,员工12人,年产量32吨,销售收入120万元,利税7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杭州、安吉、长兴等地超市商场。2005年,产量50吨,产值900万元。
   湖州益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11月1日创办。公司设在菱湖至陈邑公路东侧,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办公大楼使用面积600平方米,生产区厂房面积800多平方米,仓库用房面积260平方米;总资产860万元,在册职工69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中级职称8人。主要产品为淡水鱼深加工“陈邑”牌青鱼干、醉鱼、糟鱼、鲈鱼干、酥香爆鱼等五大系列12个品种和野生菱角等水生植物特色产品。当年产量30吨,产值5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杭州、湖州、加兴、江苏等地。
   第五节渔政机构和执法管理 一、渔政机构 明洪武初有专收渔税的湖泊所。思溪河泊所既有管理水上交通、缉匪盗等治安职责,又有管理河湖捕捞收赋税之职。明清时,除外河捕捞须征税,鱼荡、藕荡等也开征赋税。民国时,各级政府设专职管理渔政的机构。抗战胜利后,吴兴县政府实业科(课)负责管理渔业和渔民。
   新中国成立后,渔政管理沿旧制。1988年,市水产局设渔政管理处。此后,镇乡渔政管理由渔政管理处下设的各区渔政管理分站执法。1993年9月,渔船管理由交通局航管处划出,归属渔政管理处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渔政渔港执法是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二、湖州市菱湖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
  1984年4月成立,直属湖州市郊区水产局领导。1988年,属湖州市水产局渔政管理处领导。后为市农业局渔政管理处下属行政执法单位。2004年1月
  18日,改名南浔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分站。
   主要行政执法为加强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984年3月发放渔民捕捞证约90户;2004年4月,核发渔业捕捞许可证96户,对捕捞作业类型、方式、场所、时限、渔具、捕捞品种及配额均作明确规定,且实行年审制。同时,保护外河渔业资源,维护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生产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作业,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加强渔业污染事故的查处和水域污染调处;调解渔农民纠纷,维护渔区社会稳定,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外河渔业可持续发展。
  1986年3月,监管站对原菱湖区16720亩外河水域实施勘界登记,由郊区人民政府核发外河养殖水面许可证。除主航道水面不计外,菱湖镇河漾水域养殖水面许可证核准为6325亩(原溪西乡1180亩、原新溪乡1800亩、原下昂乡
  3345亩)。2005年10月,南浔区核发外河养殖水面为31253亩,其中菱湖镇为
  8200亩。
   监管站执法巡逻工具为汽艇和巡逻快艇各1艘。执法干部4名。1984年4月,站长为倪小樵;1994年10月,站长为章继林;2000年7月,副站长莫林江全面负责;2004年1月,南浔分站站长莫林江,全站干部11人。
   附录: 菱湖渔歌、谚语、歇后语、顺口溜 菱湖渔(农)民在数千年养鱼、捕捞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与鱼有关的气象、水生生物、水、船、桥等渔歌、谚语、歇后语、顺口溜等鱼文化。
   渔歌 鳝长鳅短鲶阔嘴, 龟圆鳖扁蟹无头。
   一曲渔歌贴浪飞, 十二个月唱到头。
   正月鲤鱼讨口采, 跳出龙门好运来! 二月银鱼丝白嫩嫩, 三月三,桃花土鲈上岸滩, 菜花鲫鱼跟着来。
   四月白莲半尺长, 爱搭包头鱼轧闹猛。
   五月逆鱼满盆装, 黄鱼蒜头过端阳。
   六月浮云鲹鱼未聚阵, 小暑黄鳝赛人参。
   七月瘟煞草鱼水面躺, 黑鳢头搅子做亲娘。
   八月鳜花鱼爱水清, 稻化鳑鮍带厣①炖。
   九月鳗鲡滚滚壮, 九雌十雄河蟹香。
   十月鳊鱼傍芦苇, 大嘴巴鲶鱼吃弯转。② 十一月河蚌淤泥里钻, 泥鳅虽滑被鸭吃。
   十二月里干鱼荡, 家鱼野鱼齐落网。
   雪花飘飘年来到, 鱼米之乡喜气长。
   注:①厣,即鱼鳞。炖,即文火清蒸。②弯转,即虾。
   鱼虾故事歌 苕溪宽,苕溪长, 鱼虾故事有拉水里厢。
   泵岸上螺蛳慢慢沿, 想搭只河蚌来成双。
   毛脚蟹双眼鼓鼓出, 八脚横行干火旺。
   泥鳅一旁偷眼看, 无肚肠弯转勿管账, 阔嘴鲶鱼哈哈笑, 黄皮肮芽①装死相。
   黑漆鲤②旁边刁话讲, 硬头颈鲹鱼来拆散场! 注:①肮芽,即汪牙,汪丁鱼。②黑漆鲤,又叫烧火鳑鮍。学名:圆尾斗鱼。
   以上二首摘自《湖州风俗志》 渔谚 种竹养鱼千倍利。
   山管人丁,水管财禄。
   若要富,养鱼上下功夫。
   正月十一一点雨,就是一条鱼。
   正月十一落落雨,渔船娘娘很欢喜; 正月十一晴,渔船娘娘叩头跪地求神明。
   谷雨一点雨,河里一条鱼。
   立夏吹北风,十个鱼荡九个空。
   二月里的夜雨,网船上的饭米。
   穷来只怕老来穷,鱼来只怕进港风。
   四、五、六月鱼长壳,八、九、十月鱼长肉。
   黄豆开花,捞鱼摸虾。
   三月三,鲈鱼上岸滩。
   三月三,桃花土鲈上岸滩。
   四月四,鲈鱼退落水。
   土鲈呆登登,自有氽来食。
   杨柳花絮飞,鲈鱼性命危。
   杨柳青,梅鲚剩条筋。
   七月七,梅鲚齐。
   五月里虾脱壳,六月里人脱衣。
   热天人乘凉,冷天虾沉塘。
   六、七月里修船,八、九月里捉虾。
   人吃米粽,白鱼汛来。
   人冷穿袄,鱼冷穿草。
   西风响,蟹脚痒。
   秋风起,河蟹肥。
   菊花黄,蟹肥壮。
   雄蟹舍不得螯,雌蟹舍不得脐。
   九月九,蟹篓抖。
   蟹立冬,影无踪。
   立夏上江边(指长江采购鱼苗)。
   芒种秧(鱼苗)不到家(菱湖)。
   鱼面孔上有块无情肉,小鱼小虾逃勿脱。
   西北黑一黑,七日七夜到湖北(武穴采运鱼苗)。
   只有空暴(雷),没有空水。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泥鳅黄鳝独走一路。
   黑鱼听雷声,人要看风驶。
   有水皆养鱼。
   有水好养鱼,水宽养大鱼。
   养不住大鱼是水浅。
   养鱼要高产,鱼种是基础。
   立春鱼秧放,当年好起荡。
   子口大规格,老口小型化。
   鱼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
   南荡螺蛳北塘草。
   一朝螺蛳一朝饼。
   施足基肥,巧施霉肥,慎施伏肥,勤施白露肥。
   掏火泥,八月泥,荡底翻身鱼儿肥。
   养好青草鱼,促进花白鲢,带起鲤鳊鲫。
   对青(鱼)对白(鲢),一草(鱼)带三鲢。
   双带头(青、草鱼),五跟上(鲢、鳙、鲤、鳊、鲫),七种鱼齐高产。
   养鱼不瘟,富得发晕(昏)。
   桑尖白,鱼病发。
   “条斯”(指二龄青鱼)条条死,“条斯”死死掉荡水。
   处暑白露头,鱼瘟死得无断头。
   池瘦伤鱼,令生虱。
   防重于治。
   无病先防,见病即治。
   治病先治水。
   鱼在伏里命,人在伏里病。
   三分养七分管。
   养鱼先养水。
   养鱼先防病。
   会养鱼,养一年。
   种田种到谷进仓,养鱼养到鱼上网。
   一控、二足、三灵活、四经常(指投饲)。
   一天不吃食,三天不长肉。
   穷养鱼,养鱼穷;富养鱼,养鱼富;精养(科学)鱼,越养越富。
   种竹养鱼千倍利,只怕竹开花,只怕鱼池泛。
   水清无大鱼,深水好抲鱼。
   春钓浅滩,夏钓树荫。
   耕田不离垅头,钓鱼不离滩头。
   秋钓早晚,冬钓午时。
   早钓鱼,夜钓鳝。
   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
   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
   钓鱼要稳,抲鱼要狠。
   线放得长,鱼钓得大。
   扳网要水大,捉鱼在水退。
   罾无大小,游来凑巧。
   千罾万簖,捉不掉一半。
   鱼过千层网,网网还有鱼。
   清混两水下网兜,必定大丰收。
   十网九网空,一网就成功。
   秋天一网吃一季。
   顺风张,鱼满舱。
   小鱼惊慌逃,大鱼必来到。
   捉鱼离不开小河,卖鱼离不开街头。
   喊煞老鸦船,摇煞尖网船,冷煞踏网船。
   太阳落山,螺蛳摆摊。
   荒年蟹多。
   蟹多少,看水草。
   水上闹嬉嬉,黑鱼不冒星。
   钓勿出格鳗,戳勿出个鳖。
   人勤鱼往船里跳,人懒网里鱼往外跳。
   鱼游顶流,人抢头潮。
   急水好捕鱼。
   食无鱼,不成席。
   冬鳖夏鳗。
   菜花鲈,樱桃鳖。
   三爪甲鱼四爪鳖,五爪六爪吃勿得。
   三月鲫鱼四月鳑,卖田卖地也要尝。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太湖白鱼甲天下。
   一个鲫鱼头,胜过四两油。
   秋尽江南蟹正肥。
   九月困鲚十月尖(河蟹)。
   九月雌蟹蟹黄满,十月雄蟹黄油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不涉水不知水深浅,不相处不知人心眼。
   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才知水深浅。
   妄使真理沉下水,除非金子浮上来。
   浑水越澄越清,真理越辩越明。
   浪再大挡不住鱼穿水,山再高遮不住太阳红。
   夜越黑珍珠越亮,天越冷梅花越香。
   撤网要撤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下浅水只能抓鱼虾,入深潭方能擒蛟龙。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朋友,似莲藕同根长;敌人,如水火不相容。
   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
   鱼吞鱼饵,不知有钩。
   泥鳅滑难捉,坏人心难摸。
   水深鱼多,人众智广。
   千人同船合条心,千朵桃花一树生。
   已过之浪不回流,已去之时不再来。
   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荷叶包不住野菱,缺点瞒不住别人。
   盛满水的瓶子摇不出声音。
   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庄稼人识不完谷,打鱼人识不完鱼。
   在水里淹死的人,多半是会水的人。
   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
   细水流不断,挥霍不久长。
   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练不强壮。
   (部分摘自《湖州风俗志》) 歇后语 水里的泥鳅——滑得很 水缸里的鱼——跑不了 水池里长草——荒唐(荡) 水面上的浮萍——勿扎根 太湖里虾子——白忙(芒) 六月里的鱼汤——不动(冻) 六月里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无根的浮萍——成不了栋梁材 不吃鱼肉吃青菜——各自有心爱 乌龟爬门槛——就看这一番(翻) 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 乌龟吃秤砣——铁了心 乌龟吃萤火虫——肚里明白 乌龟拖西瓜——连滚带爬 乌龟垫台脚——硬撑 乌龟笑鳖爬——彼此一样 乌龟遭牛踩——心里疼 乌龟吃煤炭——黑心王八 十冬腊月抲鱼——时机不对 毛脚蟹乘飞机——悬空八只脚 大鱼嘴边的虾米——啥时想吃啥时吃 小猫吃小鱼——有头有尾 小孩不识乌龟——何(河)必(鳖) 小沟里刮鱼——段段清 抲鱼人回家——不在湖(乎) 出水的虾米——弓腿弯腰 甲鱼生胡子——必(鳖)须 甲鱼唱歌——别(鳖)调 甲鱼吃甲鱼——六亲不认 甲鱼翻筋斗——四脚朝天 布袋里装菱角——尖(奸)的出头 蛇吞蛤蟆——慢慢消化 老渔翁钓鱼——坐等 老人吃海蜇——不响 吃咸鱼蘸酱油——多此一举 江边上卖水——多此一举(没人要) 江中的鲤鱼——油(游)惯了 江里的浪花——不是吹的 阴沟里洗手——假干净 阴沟里栽藕——臭底子 阴沟里的泥鳅——翻不起大浪 阴沟里的鸭——顾嘴不顾身 买鱼放生——菩萨心肠 机帆船追快艇——老落后 圩堤上跑马——远兜远转 红薯面掺到藕粉里——烂(滥)芋(于)充数 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 冷水泡茶——没味 抓住渔船当鞋穿——大手大脚 没腿的螃蟹——横行不了 肚皮里撑船——内行(航) 豆芽炒虾米——两不直(值) 旱地的乌龟——没处逃身 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卖鱼人洗澡——去去腥气 卖水的看大河——全是钱 卖虾米不拿秤——抓虾(瞎) 鱼嘴里的水——有进有出 鱼荡里下网——多余(鱼) 夜明珠会说话——活宝 河豚浮在水面上——气胀鼓鼓 河面上的油花——水上漂 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 田鸡(青蛙)爬木■——洋(扬)上天 田鸡剥皮——死不闭眼 田鸡爬到鞭梢上——经不住摔打 田鸡吞火炭——哑了口 田鸡吃黄蜂——倒挨一锥 炒熟的虾——红仁(人) 拉胡子上船——牵须(谦虚)过度 独木桥上掮大包——回头难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虾米掉进油锅里——闹了个大红脸 虾米掉在大麦上——忙(芒)上加忙(芒) 虾米掉在盐堆上——忙(芒)中有闲(盐) 虾米撞在桥桩上——忙(芒)坏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扁担插进桥洞里——提不起 蚂蟥叮住鹭鸶腿——两下里着急 顺风撑船——不费力 顺水行船船不动——风头不对 烂鱼肚皮——坏心肠 染缸里的珍珠——上不了色 染匠下河——摆布 钝刀切藕——藕断丝不断 娃娃鱼爬上树——左看右看不是人 高粱秆子挑水——负担不起 荷花荡失火——偶(藕)然(燃) 荷叶上的水珠——沾不着边 莲藕吹风一——半通不通 破船过江——人人自危 破船沉在死沟里——没出路 秤砣落水——沉到底 秤砣掉到江里——不浮(服) 泉水坑里看石头——清二楚 饿猫■鱼——嘴紧 捂肚脐过河——害怕过肚(度) 野猫见鲜鱼——馋涎欲滴 渔场起火——枉(网)然(燃) 渔网打疙瘩——急(结)上加急(结) 渔船上的螃蟹——串起来了 黄鳝钻洞——拿手戏 脚踩两只船——左右摇摆 菱角饺子——戳穿 雪花飘下河——不声不响 曲鳝(蚯蚓)钓鲤鱼——以小引大 曲鳝跳舞——弯弯曲曲 曲鳝剥皮——不知从何起头 船上失火——有底 船头上散步——路子越走越窄 船老大坐后梢——看风使舵 船头上跑马——兜圈子(走投无路) 船上的钟表——行时 船上的桅杆——正正直直 断线的珠子——七零八落 猫吃螃蟹——恶相 猫见了鱼——不吃是傻瓜 落锅的虾米——还要跳几跳 游泳池里撤网——无余(鱼) 葫芦落到水里——浮(富)起来了 棉花掉下水——炎(弹)不成 葫芦掉下井——不成(沉) 温汤里煮甲鱼——不死不活 腊月里的井水——热乎乎 属螃蟹的——横行八(霸)道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筷子搭桥——路不宽 渔网提水——捞个空 竹篮打水——场空 磕瓜子磕出虾米来——挑到好人(仁) 瞎子过河——不知深浅 鲤鱼跳龙门——高升 鲤鱼的胡子——没几根 藕炒毛豆——钻空(孔)子 藕炒黄豆芽——勾勾搭搭 螺蛳壳里玩龙灯——耍不开 螺蛳壳里做道场——摆不开 蝌蚪撵鸭——送死 螃蟹吐沫——没完没了 螃蟹吃高粱——顺着杆儿爬 螃蟹夹枣核——尖(奸)仁(人)横行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癞蛤蟆爬到香炉里——碰一鼻头灰 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一双脚踏两只船——三心二意 一头跳进黄河里——死也洗不清 一脚踏上纸糊桥——失足落水一身泥 一桶清水二斤土——只能和稀泥 二斤肉换只虾米——不直(值) 七月里荷花——时鲜 八尺沟浜六尺跳板——搭不上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 三分面粉七分水——十分糊涂 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顺口溜 预测鱼嚎汛期 小满来临初开汛,芒种季节嚎死鱼。
   六月暑天雷雨汛,立秋之时要小心。
   最怕七月七巧汛,还怕三十地藏汛。
   年轻年重高潮汛,望塘望过重阳汛。
   秋拉着,蚊子叫,天闷热,早望塘。
   秋夜棉被上身,荡里鱼要起身。
   黄梅里雾露闷腾腾,明朝鱼嚎混沌沌。
   白露身不露,赤膊当猪猡;碰到赤膊天,当心鱼朝天。
   鱼荡吃食突然减食,明朝就要起早去看。
   地面出汗,水缸生汁,此时此期,紧防浮头。
   夏至不过,水头勿破;要破水头,先破鱼头。
   阴雨连绵,天转冷,投饲施肥要当心。
   预测黄梅水 荡户识得黄梅天,养鱼能得万万千。
   三九东风不吹,明年黄梅少雨。
   莳里西南,老龙归潭;莳里西北,鱼要上屋。
   西南转北,娘鱼(鲶鱼)上屋。
   黄梅里雾露,无船不能走路。
   黄梅早晨北边晴,快点预防没(淹)大群。
   莳里西南风,必闻蝉儿鸣。
   未闻知了声,防洪不松劲。
   头莳①西南怕转北,二莳②西南望天晴; 三莳③还怕末莳④雷,听到蝉鸣可放心。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闻到知了声,黄梅即将晴。
   荡水满又清,足料饲鱼腹。
   蝉儿声声报天晴,荡户到处债主寻。
   月息虽要二分四,也要借钱买螺蛳。
   注:①头莳,指下午一点钟; ②二莳,指下午二点钟; ③三莳,指下午三点钟; ④末莳,指傍晚。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