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养鱼技术国内输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养鱼技术国内输出
分类号: S96
页数: 5
页码: 698-702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许多地区水产主管部门和渔场,来菱湖聘请熟练养鱼技工,去指导、帮助养鱼,有的已在那里安家落户,成为技术骨干。
关键词: 水产养殖技术 养鱼技术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许多地区水产主管部门和渔场,来菱湖聘请熟练养鱼技工,去指导、帮助养鱼,有的已在那里安家落户,成为技术骨干。
   农牧渔业部、国家水产总局领导十分重视菱湖养鱼经验的总结和传播。部、局领导林乎加、孟宪德、肖锋、丛子明等来湖州检查工作时,都曾责成省、市水产部门编写出版菱湖池塘养鱼教材;把菱湖技工培训成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有组织地输送到北方诸省传授经验,在全国渔业发展中进行“南北交流、东西对话”。
  1982年12月,中国水产养殖总公司在嘉兴市举行全国淡水商品鱼基地建设座谈会。会上黑龙江省水产局代表介绍了他们聘请菱湖技工,办好城郊养鱼和商品鱼基地的经验,进一步引起北方各省的重视,纷纷与菱湖洽谈邀聘事宜。
  中国水产养殖总公司经理张延喜建议菱湖区委建立选派技工支援北方养鱼的专门组织,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技术服务,并拨款2万元作开办费。菱湖区委研究决定,并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抽调曹志松、钱范民、范惠勤、俞家骏、沈水新等,于1983年1月组成“浙江省湖州市菱湖渔业技术服务公司”,由曹志松任经理,开展技术输出业务。
  1983年,首次派出技工532名,赴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山西、新疆、内蒙古、宁夏等21省、市自治区452个渔场(水库),以联合养鱼、技术辅导、承包经营和技术经济协作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
   公司本着“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不断开拓、精心服务”的精神,到1988年底,共培训外派技工(合格发证)1268名,实际派出技工3893人次,到21个省、区,近500个养殖单位,参加和传授养鱼经验。菱湖技工在各地一靠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二靠自己娴熟的技术,同当地职工和农民共同劳动,使受援单位的养鱼生产,都在短期内改变了面貌,产量翻番,亩产千斤,优质高产。菱湖技工所到之处,不论是南方苏、浙、皖、赣,还是北方三省、内蒙古和陕、甘、宁地区,渔业生产面貌都有明显改观,有些技工应聘长期在那里安家落户。
  1984年、1985年、1986年,渔技公司接受农牧渔业部水产局的委托,举办了
  三期淡水养鱼培训班,来自北京、天津、河南、安徽和浙江省的124名学员,每期为时4个月,培训中理论联系实际,下场实践,期终都获得结业证书,成为本单位的技术骨干。
   菱湖渔业技术输出,功在加速了中国北方淡水养鱼业的发展进程,利在可以为本地增加经济收益。据1984年统计,外出技工年净收入平均在1200元左右(高的达3000余元),自1983年到1988年为止,全菱湖外出技工4963人次(包括自行外出技工1070人次)。累计创收约600万元。如菱湖镇查家簖村崔金初
  一家四人外出养鱼,1984年净收入9000余元,加上家庭生产收入,成为“万元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菱湖渔农自带资金外出租塘养鱼,主要集中在上海市的青浦、崇明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周边农村,水产品捕捞后直接进入大中城市销售;尽管水产养殖基地在省外,但养殖用的鱼种、饲料、渔业机械等渔需物资在菱湖采购;走出去发展水产养殖,菱湖渔农亲带亲、邻带邻,并以夫妻组合型家庭为主,在同地租塘养鱼,同乡同村居多;租荡承包经营,一般与当地农村、渔业场签订5~10年的水产养殖合同;也有的渔农带资开挖鱼塘,建设养殖基地,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菱湖渔区有1万余渔农在外地从事水产养殖,租塘20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创利润2亿多元。2004年,全镇外出养鱼劳动力10869人,养鱼收入8875万元。
   菱湖养鱼技工在外地的情况: 山西省: 忻州地区鱼种场办场20年,年年亏本,到1983年共亏损34万元。菱湖技工侯有章到场后狠抓管理,1984年共繁育鱼苗1500万尾,鱼种200万尾,亩产从原来45公斤提高到70公斤,1983年亏损1万元变盈利1万元。
   洪洞县鱼种场在菱湖技工朱水杰、姚三毛等人的努力下,1984年共繁殖鱼苗2594万尾、生产鱼种24786公斤,比上年翻两番;总收入达13.6万元,盈利4.
  2万元,比上年增收一倍。
   永济县南苏渔场,连续三年请菱湖技工相助,鱼产量年年翻番。1983年全场产鱼0.5万公斤,1984年增加到2.27万公斤、1985年达到8.18万公斤,亩产
  264公斤,居全省第一。
   山西雁北地区自然条件差,无霜期短,一直没有培育出大规格鱼种。1985年,菱湖技工王水章在40亩新开鱼塘中,培育出1518厘米的鱼种4000公斤。
  1986年,水神堂渔场3亩试验塘,亩产达851公斤。
   清徐县晋源渔场、永洛县大吕渔场、文水县大陵湖渔场,在菱湖技工的指导下,于1987年分别饲养出大面积亩产550公斤、400公斤和350公斤的高产塘。
   山西省军区农场,1988年聘请菱湖技工19人,创净利17万元,超过承包指标7万元。该场一口11.6亩鱼种塘,亩产654.6公斤;另一口3.63亩鱼种塘,亩产687.6公斤。
  1990年,山西省鱼种已经自给,成鱼产量比1983年翻了两番多。
   黑龙江省: 菱湖技工顾吉夫等8人,承包经营云山水库鱼种,放养鱼苗11.76万尾,育成大规格鱼种9.62万尾,成活率达81.8%,居全省第一。密山县铁西大队渔场,地处高寒,菱湖技工褚顺庆第一次为该场繁殖出夏花鲤鱼210.9万尾;50亩成鱼塘,亩产150公斤,最高的亩产267公斤;80亩鱼种塘,亩产180公斤,最高的亩产262公斤。
  1985年,菱湖技工章明华等4人精心管理哈尔滨市长岭河渔场,330亩鱼种塘,创亩产215公斤。
   该省水产局生产处,1985年邀请菱湖技工褚顺庆在尚志县进行新开池塘当年高产试验,32亩池塘,承包指标产鱼2500公斤。年终实际起水4586.5公斤,平均亩产143公斤。当地人养鱼亩产从没有超过50公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沙湾县海子湾渔场办场15年,年年亏本,从来没有培育出10厘米以上的鱼种。1984年,菱湖技工朱永清到场后亲自搞繁殖,共产鲤鱼苗80万尾、白鲢苗
  180万尾、东方鳊苗30万尾,育成规格12~14厘米的鱼种47.3万尾。全场从
  1983年亏本3万元,转为盈利2.7万元。1985年没有继续聘用菱湖技工,人工繁殖失败。1986年再请菱湖技工到场辅导生产,经过强化培育亲鱼,适时催产,再次获得鱼苗2200万尾,第一次有鱼苗支援兄弟渔场,创利5万元,该场为沙湾县水产业树立了榜样,县领导在该场召开现场会议,当众奖励菱湖技工奖金2.44万元。
  1984年,菱湖技工杨根土、沈四德在伊宁市鱼种场,使全场200亩成鱼亩产达到300公斤,比上年翻了一番;200亩鱼塘共培育出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180万尾。总产值达到39万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六一三三部队农场,共有85亩池塘,因条件较差,又缺乏技术,每年投资5万元,尚有许多指战员和家属吃不上鱼。1983年派出菱湖技工3人帮助养鱼,产鱼6850公斤。
   北京市: 北京颐和园、中南海养鱼早有菱湖技工安家落户。20世纪80年代,北京郊区大批商品鱼基地建设投产以后,聘请菱湖技工日益增多。1985年、1986年多达107人次。目前,在京养鱼的第二代菱湖人20余人已在北京安家落户,并开办水产养殖公司。
  1983年,菱湖技工沈阿炳在朝阳区金占公社渔场负责培育鱼种,首次实现“二高(成活率、产量高)一大(规格大,平均体长13厘米)”。全场52.04亩鱼种塘,共产鱼种12945公斤,平均亩产248.75公斤。
  1984年,由菱湖技工沈良庆指导的朝阳区经里鱼场,234亩成鱼塘在上年亩产421.5公斤的基础上,上升到亩产590.5公斤。
   宁夏回族自治区: 菱湖养鱼技工在西北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亦作出了一定贡献,1984年、
  1985年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派出技工131名,支持发展养鱼业。贺兰县鱼种场的菱湖技工宋毛毛等4人,1984年共繁育鱼苗1850万尾,为上年的10倍多。承包的240亩鱼种塘,亩产140公斤,比上年鱼场职工经营的产量高3~8倍;93亩成鱼塘亩产270公斤,提高2~5倍。1986年,菱湖技工姚有才在银川市郊区渔场创成鱼亩产245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