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分类号: S961.2
页数: 2
页码: 601-602
摘要: 1958年秋,浙江省淡水水产试验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9月19日和27日在菱湖成功进行鲢、鳙人工繁殖,获鱼苗32600尾,从此,菱湖“四大家鱼”进入人工繁殖鱼苗新时期,逐步减轻了对长江天然鱼苗的依赖。
关键词: 鱼类养殖 人工繁殖

内容

每年于芒种至大暑的雨汛期,大批性成熟的鳊、鲂亲鱼溯游至西苕溪安吉县境的符石山、市区严家坟、莫山亭一带产卵,黄梅水第一汛鲂鱼产卵,第二汛鳊鱼产卵。端阳节前后10天,鳊鱼产卵最多,孵化率最高。西自吕山、胥仓桥、钮店桥,东至戴山,南至碧浪湖、钱山漾,北至太湖小梅、小钱口,均可捕捞鳊鱼苗。菱湖朱家坝小溪漾、周家塘二地操此业者200余人,每年可捕600~1000万尾。历来用筛绢特制小型三角抄网捕捞。解放后,每万尾鱼苗价20元上下,最高达50~60元,最低10元。现鲂、鳊天然鱼苗很少捕到。人工繁殖已大量推广。
   第二节“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1958年秋,浙江省淡水水产试验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9月19日和27日在菱湖成功进行鲢、鳙人工繁殖,获鱼苗32600尾,从此,菱湖“四大家鱼”进入人工繁殖鱼苗新时期,逐步减轻了对长江天然鱼苗的依赖。
  1958年冬,公社和大队养鱼场及国营鱼种场开始留养亲鱼,进行专塘饲养;由专署水产科在菱湖、湖州筹建激素站,培训及试点准备,并研制成功用于家鱼人工繁殖的催产剂。1959年6月21日,专署水产科和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协作,对性成熟的鳙鱼进行人工催产和流水刺激,促使亲鱼自行产卵。22日晨,
  一尾雌鳙自行产卵25万粒,受精率75%,在龙溪港用绢制网箱孵化,孵化率
  60%,至26日上午,下塘鱼苗6万尾。27日,专署水产科和省淡水所在菱湖召开现场会,再次进行鳙鱼自行产卵受精试验。28日,一尾获产受精卵10.3万粒,孵化率90%,获下塘鱼苗5.6万尾。二次发塘,育成夏花鳙鱼苗4.62万尾。
  同年9月,勤劳管理区渔场发现性成熟鳙鱼,及时进行人工催产,获得下塘渔苗
  15万尾,培育成夏花6万尾。
  1959年冬和1960年春,吴兴鱼种场和菱湖公社大队集体渔场,都进行了鲢、鳙鱼人工繁殖试验,且获得成功。当年吴兴县出鲢、鳙夏花537万尾。1961~1962年,鲢、鳙鱼人工繁殖的规模和鱼苗繁殖数量进一步扩大,各渔场形成了独特有效的人工繁殖鱼苗经验和技术,到1963年,菱湖地区鲢、鳙鱼苗人工繁殖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给有余。
  1962~1963年,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草、青鱼人工繁殖鱼苗,也获得成功。
  很快,各公社大队渔业场也推广了草、青鱼人工繁殖。1963年5月24日至7月
  3日,灵山生产大队鱼种场成功对草鱼人工繁殖。草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催产率、鱼卵受精率、孵化率逐年提高。
  1965年6月8日至21日,吴兴县水产试验场成功获取青鱼受精卵314万粒,获下塘鱼苗28.5万尾。
   菱湖“四大家鱼”鲢、鳙、草、青鱼人工繁殖成功,原溪西公社23个渔业场、新溪公社15个渔业场、下昂公社17个渔业场先后都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术,菱湖镇人工饲养的“四大家鱼”鱼苗自给有余,还支援了周边地区,终于结束了千百年来每年赴长江采运鱼苗的历史。同时对引进的团头鲂、白鲫、银鲫、团吻鲴、丽鲷、罗非鱼等特种水产的人工繁殖,也先后获得成功并推广。1982年9月7日,原溪西公社建立尼罗罗非鱼苗种场,利用溪西丝厂余热水和浙丝二厂的深井水,成功繁育尼罗罗非鱼苗种1000万尾,供应各地。1982~1987年,大队渔业场采用网箱、溇浜等育种;1990年,还积极推广成鱼塘套养夏花,培育大规格鱼种;2005年,全镇培育各类淡水鱼苗5.28亿尾。菱湖镇成为全国鱼苗鱼种繁育基地。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