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鱼苗繁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5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鱼苗繁殖
分类号: S962
页数: 21
页码: 591-611
摘要: 菱湖很早就饲养青、草、鲢、鳙、鲤,但“四大家鱼”在静水池塘中养殖不能自行产卵、孵化、繁衍。
关键词: 鱼苗 鱼苗繁殖

内容

菱湖很早就饲养青、草、鲢、鳙、鲤,但“四大家鱼”在静水池塘中养殖不能自行产卵、孵化、繁衍。因此,三国·吴时,杨俊成从南京附近长江中采集鱼苗,经历代发展,菱湖渔农每年春初远赴长江九江一带采集鱼苗,培育鱼种,供应各地,菱湖成为鱼种供应基地。抗日战争前,菱湖每年往长江采运鱼苗,年产鱼苗约
  7000万尾。日伪时期,渔业生产遭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逐步恢复,民国37年(1948)采运鱼苗6626万尾;1949年夏,菱湖产夏花鱼苗2360万尾。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组织渔农大规模前往九江安庆一带采运鱼苗,发展淡水鱼养殖。
  1958年起,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人工繁殖鳙鲢成功,后又研究成功青、草鱼人工繁殖,自此改变自古以来依靠长江捕捞“四大家鱼”鱼苗的历史,并很快在全国推广。尔后,团头鲂、白鲫等特种水产鱼苗人工繁殖成功、推广放养。2004年,菱湖孵育各类水产品鱼苗43670万尾,夏花鱼种30700万尾,冬片鱼种3500万尾,其中5寸以上苗种1050万尾。2005年,孵化鱼苗52830万尾,夏花鱼种39160万尾,冬片鱼种6512万尾,其中5寸以上苗种5209.6万尾。
   第一节鱼苗捕捞和采运一、长江采运鱼苗菱湖从唐初以来就有赴长江采运鱼苗(俗称鱼花、鱼秧)的养殖习惯。据传说,三国·吴时,南京文士杨俊成率家避难迁徙至查家簖村洋里定居,掘池养鱼种桑。后返故里,取长江鱼秧回洋里放养培育成功,遂成菱湖渔农每年春季渔汛时赴长江采运鱼苗的传统。至明清时期,菱湖夏花鱼苗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种齐全。清同治《湖州府志》:“鱼秧贩自九江”,“土人二三月间往江边,待江水发涨时,鲢鱼随流生子,罾得其子曰鱼花,贮于缸筐,饲以鸭蛋黄,以巨舟载归,蓄于池,俟其大寸许,分蓄之,曰分鱼秧。”赴长江采运鱼苗地点则在九江、安庆、汉口一带。
   清末民国时期,江浙一带养殖的青鱼鱼种均全部来自菱湖。民国21年(1932)《中国实业志》,“(江苏太湖地区)鱼苗多来自菱湖,鱼行购之转售于养鱼者……青鱼多购自菱湖”,吴兴(菱湖)“所饲养鱼种之销路,则南达闽粤,北至幽燕,在国内诚可谓无远弗届矣。”民国22年(1933),菱湖赴长江采购鱼苗有
  330人,运回鱼苗900余篓(每篓20万尾左右,少则7~8万尾)。其中卢泰兴鱼行费协芪等雇工百余,赴长江采购鱼苗,经营鱼种,运销外地。抗日战争前,菱湖采运鱼苗约7000万尾。日军侵占后,华中水产株式会社在苏南、无锡等地霸塘养鱼,胁裹菱湖渔农技工采运长江鱼苗和培育鱼种,民国30年(1941)至31年(1942)菱湖被雇出江采运鱼苗达200余人。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1946)7月
  15日,章荣初创立的菱湖建设协会,由王洗、杨益林等人成立菱湖渔业生产改进会,下设13个分会,贷款9478014元,组织渔农往九江、安庆一带采购鱼苗
  136700尾,贷给渔农养殖。民国37年(1948),又向中央水产实验所贷款18亿元,采运鱼苗6626万尾,养殖夏花5350万尾。1949年,菱湖产夏花2360万尾。
   菱湖养殖鱼种的鱼苗,主要产地在长江中下游沿岸。解放后,采购港埠由安庆、九江、南京十二圩、汉口延伸至湖北省汉口、监利、洪湖、沔阳、嘉鱼、武汉、黄冈、浠水、广济及江西省九江、彭泽、安徽省望江、怀宁、安庆、枞阳、贵池、铜陵、无为、芜湖、江苏省南京十二圩、仪征等40多个港埠。长江鱼汛一般在每年春夏之交,亲鱼闻雷后逆水游至鄱阳湖产卵,经孵化后顺流而下,鱼汛即到。当地渔农(称弶户)在岸边充置弶网捕捞鱼花(鱼苗)。鱼苗成色、品种、数量均靠目测。
  用白瓷盘捞出鱼苗,滤干水,进行检测、鉴别、议价。当地老弶户和菱湖老渔工均有高超技术,鱼苗细若针锋,靠目测鉴别成色、品种及数量。抗战胜利前后,菱湖主要的鱼苗种养殖大户有:卢家庄卢蒿山的卢泰兴行,河界路(今勤劳村)的沈庆元,水婆墩(今和孚新荻)的章发宝、章阿财父子,舫里(今和孚新荻)的嵇正财,野猫路(今东河村)的褚毓堂、褚阿天父子,常雇渔工数十人到湖北金口一阳逻(武汉)、江西武穴——回峰矶(九江)、安庆——新开沟、安徽荻港——烟墩(芜湖)、江苏思源——高资(南京十二圩)一带理想产地采购运输鱼苗,然后在发塘(培育鱼苗的池塘)培育夏花鱼种。卢泰兴行历数十年不衰,最盛时雇渔工百余人,经营发塘近200亩。1948年,菱湖渔业改进会与台湾省环球进出口贸易公司协议联合运销鱼种,于1949年春节前夕,由太平轮装运鱼种10万尾(鲢鱼占三分之二、鳙鱼占三分之一)前往台湾,夜航至舟山海难沉没,押运16人仅生还1人。3月下旬再由海黔轮装运鱼种10万尾,抵台湾基隆港,但台湾恰遇
  60年未有大旱,严禁山塘养鱼,尚余4万尾鱼种委托环球公司代理,押运5人返沪回菱湖。
   解放后,吴兴县于1950年建立渔业生产委员会,4月中下旬组织菱湖6个乡20个村28名渔农技工,在县政府干部带领下赴长江龙坪、武穴采运鱼苗
  3775万尾,培育夏花1845万尾,其中白鲢占63.41%、花鲢占12.3%、草鱼占
  21.62%、青鱼占2.66%。这年采购、运输、培育总成本支出46674元,每万尾夏花成本25.3元,而夏花每万尾市场价白鲢70元、花鲢30元、草鱼40元、青鱼10元。贯彻“谁资谁养”采购鱼苗政策后,集体采购规模日益壮大,私人集资经营者逐年减少。1954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后,私人出江采鱼苗停止。1950~1961年全省采运鱼苗31.35亿尾,其中菱湖12.64亿尾,采运量居全国之首。长江集体采运鱼苗的组织领导机构历年有变化:长江青鱼、草鱼、鲢鳙产孵场分布示意图注:长江青鱼、草鱼、鲢鳙产孵场分布示意图引自《长江鱼类》出江的菱湖渔农技工骨干有菱北村费三庆、褚阿天,新荻村嵇正财、嵇兆祥、杨火宝;勤劳村沈庆元、沈福元、沈发庆、沈五庆、沈元庆、沈金发、沈阿松、费连堂,新墩村赵阿年,勤俭村沈九卿、沈潮庆,射中村吴顺法、褚财庆,卢家庄费二宝,查家簖村费金山,永宁村任阿建,杨家巷村施惠生,漾南田村杨财庆,五四村陆茂标,新庄村沈信才等人。
   长江鱼苗(俗呼鱼秧)因江汛季节不同,有菜花秧、立夏秧、小满秧、芒种秧、夏至(霉花)秧之分。一般以小满前后10天的早水、中水鱼成色最佳,鱼苗量多质好;春暖旺发,菜花秧也佳;芒种气温高,中远程运输难,故有“芒种秧,不到家(菱湖)”之忌。长江中游武穴以上鲢鱼苗多,武穴至安庆草鱼苗比例较高,安庆至大通鳙鱼苗较多,大通以下,越是下游,青鱼苗比例就越高;但芒种前后,湖北洪湖的青鱼苗比例曾达到40~60%。
   长江采运鱼苗,每年冬季或初春先派人了解养鱼产区生产,签订购销合同,然后按产区鱼花预计产量制定计划,落实人员、资金、港埠、确定运输路线等。首先预测江汛,以“西北黑一黑,七日七夜到湖北(武穴)”的短期预测为可信。渔谚“立夏上江边。”涨水是江河天然鱼苗繁殖的必要条件,“只有空暴(雷),没有空水。”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注意江水涨落情况,江水明显回升,并伴有水草渣杂物或水中“川草虫”等发江预兆,即在不同地点进行“试弶”,然后下弶投产,全力以赴,日夜苦战。鱼苗的成色、质量关系采购成败。菱湖技工鉴别方法是用白瓷盆干看和水看相结合,规格整齐、肥嫩活泼者优,老嫩参差体瘦者劣;在白瓷盆内以嘴略吹微风,逆水波而泳者强,随水波带至盆边者弱;瓷盆去水,鱼苗在盆底强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圈者好,黏附盆底,头尾略扭动者次;在容器中,以手指或臂搅水成漩涡,鱼苗在边缘逆水泳者强,群集漩涡中央者弱。鱼苗计数一般用抽样计数法(点水法),又称套桶法;容器量计数法(碗盘法)。在鱼苗中剔除野杂鱼苗,称除野,菱湖俗呼做鱼,利用野杂鱼苗不耐低氧的弱点,将鱼苗高密度盛于鱼篓中,使其缺氧死亡的“挤鱼法”,除野效果最好。除野后,鱼苗分篓暂养待运,喂以蛋黄,不超过2~3天,即快速运输。主要是水运,旧时菱湖有专运大木船,6人双橹,从长江沿岸港埠经丹徒或江阴大运河过苏州返回菱湖;解放后则通过长江航运管理局的客货轮,运至上海,再返回菱湖;也有从华阳、安庆、南京十二圩集中直接用驳轮或机船运返菱湖。陆路运输,旧时肩挑鱼篓从长江港埠集中到芜湖三官殿、芙蓉圩,经泗安、广德、三桥埠、埭溪返回菱湖,称为挑担鱼秧;解放后,在芜湖设立中转站,由汽车装运至湖州返回菱湖。运输途中按3配1个技工,勤观察,勤换水,定时投喂蛋黄,彻底吸清篓底积污。一般每篓装鱼苗40万尾,到达菱湖时往往存活25~30万尾。采运鱼苗时,菱湖渔农技工和当地弶户一起敬神演戏,求个好江汛。鱼秧船逢关闸、过闹市,则燃放鞭炮,鸣锣开道,求畅航无阻。到了菱湖,渔农在船埠等候,放鞭炮,敲锣鼓,庆贺安全返回。
  然后按出江前登记鱼苗数量分配农户下塘。1962年后,“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出江采购运输鱼苗工作逐渐停止。
   长江鱼苗采集的工具采购运输鱼苗的主要工具有:鱼篓,竹篾编成,口径、高、底边各为90厘米、
  76厘米、70厘米,菱湖渔工用绵纸、柿漆或桐油粘贴(也可在篾篓内放油布等)成鱼篓;吸筒,亦称吼筒,白铁皮制成长圆形筒,直径15厘米、长86厘米左右,顶下25厘米处有一直径为7毫米小孔,底部中央有直径3厘米吸水孔插入鱼篓,将死鱼苗、污物及野鱼苗吸出;出水,滤水用,竹丝编成,口径、高、底径各为43厘米、28厘米、36厘米,外包麻布、涂桐油;笆斗,亦称笆箩,盛鱼苗,舀水用,白铁皮制成,口径、高、底径各为33厘米、15厘米、23厘米,口两侧有把手;此外还有白瓷盆、照明灯(夜间换水、喂饲用);以及近现代用于测水温的温度计。
   水路、陆路和肩挑鱼苗的运输工具吴兴县集体培育鱼苗组织和鱼苗成本
  1950~1957年各主要港埠鱼苗价格动态说明:1、每碗鱼苗2万尾,每篓鱼苗25~30万尾;
  2、早水:小满前中水:小满后迟水:芒种后;
  3、1951年武穴-龙坪每篓鱼苗价为:购1~80篓者80元、81~150篓者65元、151篓以上者48元;
  4、1951年枞阳、新开沟每篓42元,金口-五通口每碗早中水鱼苗折白米8.5~9公斤。
   历年长江鱼苗各采购分队干部技工分布二、苕溪太湖采捕鳊鲂鱼苗每年于芒种至大暑的雨汛期,大批性成熟的鳊、鲂亲鱼溯游至西苕溪安吉县境的符石山、市区严家坟、莫山亭一带产卵,黄梅水第一汛鲂鱼产卵,第二汛鳊鱼产卵。端阳节前后10天,鳊鱼产卵最多,孵化率最高。西自吕山、胥仓桥、钮店桥,东至戴山,南至碧浪湖、钱山漾,北至太湖小梅、小钱口,均可捕捞鳊鱼苗。菱湖朱家坝小溪漾、周家塘二地操此业者200余人,每年可捕600~1000万尾。历来用筛绢特制小型三角抄网捕捞。解放后,每万尾鱼苗价20元上下,最高达50~60元,最低10元。现鲂、鳊天然鱼苗很少捕到。人工繁殖已大量推广。
   第二节“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1958年秋,浙江省淡水水产试验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9月19日和27日在菱湖成功进行鲢、鳙人工繁殖,获鱼苗32600尾,从此,菱湖“四大家鱼”进入人工繁殖鱼苗新时期,逐步减轻了对长江天然鱼苗的依赖。
  1958年冬,公社和大队养鱼场及国营鱼种场开始留养亲鱼,进行专塘饲养;由专署水产科在菱湖、湖州筹建激素站,培训及试点准备,并研制成功用于家鱼人工繁殖的催产剂。1959年6月21日,专署水产科和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协作,对性成熟的鳙鱼进行人工催产和流水刺激,促使亲鱼自行产卵。22日晨,
  一尾雌鳙自行产卵25万粒,受精率75%,在龙溪港用绢制网箱孵化,孵化率
  60%,至26日上午,下塘鱼苗6万尾。27日,专署水产科和省淡水所在菱湖召开现场会,再次进行鳙鱼自行产卵受精试验。28日,一尾获产受精卵10.3万粒,孵化率90%,获下塘鱼苗5.6万尾。二次发塘,育成夏花鳙鱼苗4.62万尾。
  同年9月,勤劳管理区渔场发现性成熟鳙鱼,及时进行人工催产,获得下塘渔苗
  15万尾,培育成夏花6万尾。
  1959年冬和1960年春,吴兴鱼种场和菱湖公社大队集体渔场,都进行了鲢、鳙鱼人工繁殖试验,且获得成功。当年吴兴县出鲢、鳙夏花537万尾。1961~1962年,鲢、鳙鱼人工繁殖的规模和鱼苗繁殖数量进一步扩大,各渔场形成了独特有效的人工繁殖鱼苗经验和技术,到1963年,菱湖地区鲢、鳙鱼苗人工繁殖在全国率先实现自给有余。
  1962~1963年,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草、青鱼人工繁殖鱼苗,也获得成功。
  很快,各公社大队渔业场也推广了草、青鱼人工繁殖。1963年5月24日至7月
  3日,灵山生产大队鱼种场成功对草鱼人工繁殖。草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催产率、鱼卵受精率、孵化率逐年提高。
  1965年6月8日至21日,吴兴县水产试验场成功获取青鱼受精卵314万粒,获下塘鱼苗28.5万尾。
   菱湖“四大家鱼”鲢、鳙、草、青鱼人工繁殖成功,原溪西公社23个渔业场、新溪公社15个渔业场、下昂公社17个渔业场先后都掌握了人工繁殖的技术,菱湖镇人工饲养的“四大家鱼”鱼苗自给有余,还支援了周边地区,终于结束了千百年来每年赴长江采运鱼苗的历史。同时对引进的团头鲂、白鲫、银鲫、团吻鲴、丽鲷、罗非鱼等特种水产的人工繁殖,也先后获得成功并推广。1982年9月7日,原溪西公社建立尼罗罗非鱼苗种场,利用溪西丝厂余热水和浙丝二厂的深井水,成功繁育尼罗罗非鱼苗种1000万尾,供应各地。1982~1987年,大队渔业场采用网箱、溇浜等育种;1990年,还积极推广成鱼塘套养夏花,培育大规格鱼种;2005年,全镇培育各类淡水鱼苗5.28亿尾。菱湖镇成为全国鱼苗鱼种繁育基地。
   第三节鱼种培育菱湖传统鱼苗种生产包括鱼苗饲养和鱼种饲养两个阶段。菱湖渔农在鱼苗种培育中,十分重视选择适合苗种生产的池塘和清塘除野。俗语育苗塘为“发塘”,一般选择面积1~4亩、水深1.3~1.8米,有洁净的供水源、塘埂高而坚固、池底平坦、淤泥少的池塘。放养鱼苗前的20天,先将池塘淤泥挖光,杂草、野草除尽,让太阳曝晒,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下塘前还“打复水”1~2次,以清除清塘后又长出来的大型浮游生物和杂草。菱湖人将鱼苗饲养为鱼种,在一千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本地气候地理条件、养殖品种,形成了独特的“豆浆饲养法”,现在全国除广东、广西外,都由菱湖渔农技工传授和指导此法。鱼种饲养是把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体长到3厘米左右,称夏花鱼种。方法是每亩下塘鱼苗12~15万尾,每天上、下午各泼撤一次豆浆;20天后,鱼苗长成3厘米且健壮,则把此夏花经两次拉网炼鱼和上网箱,捕捞出池。然后由热练技工进行过筛和分类,移入苗种塘培育鱼种。每塘以饲养“四大家鱼”中的一种鱼为主,搭配少量食性不同、活动于不同水层的鱼类混养。饲料根据鱼类不同而不同。
  饲养4~6个月,即成种鱼。天气转冷,水温下降至10℃左右,秋冬时出塘,按照大小规格,分类暂养越冬,或出售,或放养池塘中为成鱼。按菱湖习惯,当年饲养的鱼称新口鱼种,所育成种鱼称为仔口鱼种,一般在第二年都能育成商品鱼出池。而草鱼、青鱼和部分混养的鲤鱼、鳊鱼,继续饲养到三龄才能达到商品鱼规格,这种鱼称为老口鱼种。在菱湖高产池塘,普遍实行以青、草鱼为主的多品种、异种龄混养;用专养和带养方法培育不同规格的老口鱼种,主要是条斯青鱼和过池草鱼。条斯青鱼,用专塘(俗称条斯塘)饲养方法,培育尾重250~300~500克的三龄青鱼,第三年放入成鱼塘饲养的商品鱼。因二龄青鱼死亡率高,往往出现条条死光和死完掉塘水而取名条斯青鱼。现鱼病防治技术水平提高,配方饲料适口,管理水平提高,条斯塘青鱼产量大大提高,搭养的鲢、鳙、鲤、鳊鱼当年也可育成商品鱼。在成鱼塘中搭配放养少量的一、二龄青鱼,带养成老口(过池)青鱼,群众因搭配方式,出池规格的不同,分别称带梢青鱼、青鱼脚、过池青鱼,饲养得法,一般也可达到商品鱼规格。老口草鱼,都由成鱼塘带养而成,尾重400~750克之间,也有1000克左右,是大规格鱼种。还有过拳头草鱼,夏花草鱼出塘后再饲养20~30天,7月初长到体长6-8厘米,捕捞出池出售给城郊藕塘养殖户,在藕塘里养殖。
   历史上,菱湖是长江下游商品鱼种基地,解放前,曾远销河北、苏南、浙东、福建、台湾诸省。解放后,菱湖从长江采运鱼苗培育成鱼种,销售到江苏、省内宁绍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各地。2004年,全镇孵化鱼苗43670万尾,培育夏花鱼种
  30700万尾,冬后鱼种3500万尾,其中五寸以上1050万尾;2005年,全镇孵化淡水鱼苗5.28亿尾,培育淡水鱼种1807吨,投放鱼种3371吨,其中常规鱼种1567吨。
   一、菱湖渔农清整鱼塘的主要工具积千余年经验,菱湖渔农深知池塘是养殖鱼类的生活场所,池塘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和肥育。清整池塘可以改善水体状况,提高苗种成活率,增加鱼产量。
  因此,冬季成鱼捕捞后及培育鱼苗种,都清整池塘。一是杀灭野杂鱼和有害泥耙和木锹
  1、泥耙(推泥);、木锹(扦)。
  的水生昆虫;二是疏松底土,改善土层通气条件,增肥水质,促进饵料生物生长;
  三是清除杂草,杀灭病菌,减少鱼病发生;四是清出的淤泥,一部分整修池塘,加固塘埂,大部分可作农业肥料,尤其是塘边桑地底肥,形成桑基鱼塘良性生态循环;还保持了池塘深度,增加水体面积。
   当清整池塘排尽塘水时,则用泥耙将池底浮泥堆向排水口,随水排出塘外,再用泥耙推平塘底。接着用木锹(扦柏)将池周软泥撬起一部分堆置在埂下边,经风吹日晒1~2天后,再用铁锹撬起,均匀敷贴塘坎,最后用木槌或铁锹分段击实;同时,进行生石灰或药物清塘。
   二、培育夏花鱼种的工具和设备扦捕夏花用的聚乙烯胶丝密网,或麻布大网(俗称被条网);夏花分类暂养用的各式大小网箱(麻布或尼龙制);盛鱼苗种用的各式大小仔花箱(也称绢箱);捞夏花用的捞网(俗称捞海);夏花分规格用的鱼筛或漏箱;制备饲料用的石磨或电磨机、粉碎机;堆肥发酵用的水泥坑或水缸;压榨豆、饼浆的榨浆袋;冲滤肥料用的竹箩;泼浆用或投肥用的木锹(扦捗);计数和搬运鱼苗、夏花用的出水、笆箩、量杯和白瓷盆;投饲、施肥用的小划船;注排水用的木制水车或抽水机;扦捕时作浮子用的毛竹、木盆等。
   夏花一般经过两次腾网,第三次就可以出池分养或运输。三次扦网时间各间隔一天。第一网叫试网,第二网叫复网或上箱网,第三网叫出池网。
   鱼苗腾网进长箱锻炼鱼种场1959年后,全镇(溪西、下昂、新溪)55个大队渔业场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专署水产科指导下,都建立亲鱼孵化池,先后人工繁殖成功鲢、鳙、草、青鱼鱼苗。1978年停办渔业场后,养殖大户和专业生产合作社先后建立鱼苗繁育场,2004年底,全镇有5个特种水产苗种繁殖场和17个罗氏沼虾蟹繁殖场。湖州市鱼种场办公地址在菱湖镇小西栅,池塘272.5亩,位于东林镇南星田,原系浙江省水产养殖公司下属吴兴鱼种场,建于1956年,1958年改为菱湖水产学校实验实习场地。1959年6月,一度下放改名国营吴兴县鱼种场,1981年更名为湖州市鱼种场,1983年8月属湖州市农业局,有职工19人,培育鱼种为主,兼营商品鱼养殖。1987年人工繁殖鱼苗1.1亿尾,以培育鱼种240万尾。
  1989年12月归湖州市水产局,职17人。
  20世纪80年代,菱湖自繁自育的淡水水产苗种供应全国各地渔场。随着农村生产大队养鱼场的转制,农民经营的鱼苗鱼种场逐渐发展壮大,至90年代,镇域内已兴办18家淡水鱼苗种、虾、蟹苗种繁育场,成为全国鱼苗鱼种繁育基地,供应全国各地。
  20世纪0年代,菱湖渔业养殖大户开始筹建特种水产繁育基地。1995年
  8月20日,徐阿呆在六堡里村建设阿呆养殖场,征地40亩、租地19亩,建温室4间4000平方米,投入资金450万元,繁育罗氏沼虾、河蟹。次年达产值150万元,1997年产值210万元,被菱湖区管委会、区委授予农业先进企业、十佳行业标兵;湖州市农业农头企业。2005年产罗氏沼虾苗2.2亿尾,年产值1200万元。各村养殖大户陆续兴建的鱼苗鱼种繁育基地,至2005年全镇有21家,繁育鱼苗5.28亿尾、鱼种3.92亿尾,成为全国淡水水产品苗种繁育基地。特种水产苗种不仅供应本省各地,还供应江苏、安徽、河北、上海等地区。
  2007年1月20日,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对菱湖镇16家淡水水产养殖苗种场进行2005~2006年的检测后,颁发了“浙江省初级水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的认证书,16家单位为:菱湖阿呆特种水产育苗场(负责人徐阿呆)、菱湖利丰特种水产苗种场(陆玉根)、菱湖强丰特种水产种苗场(吴根林)、菱湖万丰特种水产育苗场(沈新源)、菱湖亿丰特种水产育苗场(沈建根)、菱湖润丰特种水产育苗场(邱根轩)、菱湖鑫丰特种水产育苗场(沈四江)、菱湖振丰特种水产育苗场(钟建根)、菱湖繁得乐特种水产育苗场(沈永远)、菱湖鱼都特种水产育苗场(宋立民)、菱湖顺丰特种水产育苗场(邱建忠)、菱湖千丰特种水产育苗场(沈铁海)、菱湖建丰特种水产育苗场(沈建平)、菱湖德林特种水产育苗场(李德林)、菱湖菱南鱼种场(沈维成)、湖州龙翔特种水产苗种场(费志平)。
  2006年12月,国家农业部命名菱湖镇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全镇现有淡水水产鱼苗鱼种养殖场情况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所用亲鱼的最低年龄、体重和使用年限注:资料来源《浙江农事手册》(2000年3月)。
   鱼种放养计划产量注:资料来源《浙江农事手册》(2000年3月)菱湖镇渔业生产 (1993-2005年)(续上表)注:1、资料来源《湖州市菱湖区年鉴》、《菱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
  2、鱼种生产1993~1994年原新溪、下昂资料缺。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