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船、渔具及捕捞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5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渔船、渔具及捕捞作业
分类号: F307.4
页数: 4
页码: 587-590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始,菱湖镇在人民中路逐渐集中渔具渔药渔饲料商店,形成水乡渔需品商贸一条街,开设的渔需品商店有26家,还有加工渔网摊位6家。
关键词: 渔民 渔夫

内容

一、渔船 镇域内渔民捕捞作业时生产、生活用的船,大体分: 家小船又称连家船,因大多是苏北一带渔民夫妻或全家住在船上,一路捕鱼虾而来,所以俗称江北船。木质船,船头、船艄形状梯形方头,船头、船中舱至艉艄宽度差不多。中舱顶棚铺芦菲或篾蓆,舱内铺木板,放置被褥衣物,为休息和睡觉处。船头左右两舷竖桨柱,夫妻俩人一人双桨站着划船;木桨的桨柄很长,两米半左右。双人划时速度快;一人划时,则双手交叉,一桨划动,一桨板桨作舵。这种江北船一可捕鱼,一可罱河泥。但目前菱湖渔民已少用。常见的连家船,为渔民生产生活共用船,船艏稍尖,船头平直成梯形,中舱稍大,船尾置橹柠头,可摇橹,也可划桨,船艄可搁小灶烧饭煮菜,船艄搁板,有的放置盆栽花、葱之类,上有支架,铺芦蓆挡雨淋日晒。中舱圈棚,有护板,全家睡觉处。船头为撒网收网捕鱼扒螺蚬,船头与中舱间有夹板成贮水蓄鱼。一般夫妻俩人捕捞,男的船头作业,女的后艄板桨摇船。载重2吨,全镇有1200艘。
   扒船专用于耥耙螺蚬,载重2吨,和家小船一样,夫妻俩人,女的摇橹或用桨,男的在船头耥耙分拣螺蚬河蚌,船中舱为休息睡觉。耙螺蚬的工具专用:耙竿,数米长,一头装一根横竹,叫耙盘,也叫捞头;箭竿,长4~5米,一头装1米左右的耙网,将螺蚬耙进盛放;水盘,长方形木盘,比船头甲板宽大,放在头舱板上,耙网中螺蚬倒入,分拣;豪斗,是计算分量,装螺蚬卖给螺蛳行或渔农时的量具。
  耙河蚌时,耙竿一头有齿孔的钉耙,钉齿间用铁丝缠绕,防止捞起时河蚌滑落,其他工具相同。现全镇有20艘。
   小渔船捕鱼用,载重半吨,船形如竹叶,古称舴艋船,俗称划船。船长4米,两头尖,船底尖弧,着水部位少,速度快。中舱可并坐2人,船头、船艄只能各坐1人,船头划桨者背向前,有时加架木,放桨于上,易着力,增加速度;船艄划桨者面向前方,有时用桨起掌舵作用。小渔船也称划船,水产村渔民用不同工具作业捕鱼虾时,又有不同名称。人立船头旋转抛撒渔网时,则叫撒网船,或“扎网船”,现年轻人大多不会撒网绝活手艺了。人坐船头,船边行,边沉放带有浮子的丝网,丝网长10~20米,浮子一般300个,放完丝网后摇响车,再收网取鱼,则叫丝网船。撒下丝网后,手中敲打长方形木板,叫嘀笃板,发出嘀笃嘀笃声响,惊动鱼入网,是叫嘀动船。用竹钓、铁钓,加钓铒,然后根据鱼类水中洄游路线而放入河中,隔2小时收钓,则称钓子船。用竹篾编成笼罩,现多数用塑料条编,用尼龙绳串连放入水中,捕鱼虾,则称虾笼船。现水产村有小渔船(划船)254艘,可作多种用途的捕鱼虾船。全镇农民拥有7650艘。
   大渔船捕鱼、运鱼、罱河泥用,也作水上交通工具,载重1吨,船长5米,宽
  1.5米,船头划桨,船艄摇橹,也可添入吊绷板橹;艄舱上方架有艄棚,有时也张篷(小布帆)。全镇农民有1580艘。
   脚划船两头尖的小划船,体似棱形,舱浅,平底,长5米,宽1米,船有头、中、后三舱,头、中舱可加盖篾篷,又名“乌篷船”。后舱艄竖一木板,划船人坐时作靠背,用双脚划双桨,桨柄长;用手扳短桨,作舵用。此船多为绍兴籍渔民使用,现外河养鱼时也有,全镇不多,10余艘。
   挂艄机20世纪80年代后,5吨水泥船安装3~8匹马力柴油机,出远门割草耥螺蛳、运输渔具、装运活水鲜鱼。水产村有227艘。全镇农村农民有2500余艘,2005年根据市航运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作淘汰不再使用。
   活水渔船水产村大型活水渔船12吨2艘,40吨、20吨、60吨、120吨的运输船14艘,总吨位6000吨。主要用做贮水装运鲜鱼,可长、短途运输。
   看簖船又称坐家船,外河养殖时在鱼簖边停靠的“连家船”一种。20世纪
  90年代后,外河网箱养殖兴起,渔民便扩展了看簖船,40吨、60吨、甚至80吨的水泥船,改装后,渔民一家住船上,船内有电视机、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设施,成为新型现代化“水上人家”,水产村有246艘。
   二、渔具及捕捞作业 唐时陆龟蒙、皮日休任湖、苏郡守时,曾作《渔具诗》各20首,云:结绳持网首者总谓之网罟,网罟之流曰罛、罾、罺;圆而纵捨曰罩,挟而升降曰箄;緍而竿者总谓之筌,筌之流曰筒、车,横川曰梁,承虚曰笱;编而沉之曰箄,矛而卓之曰矠,棘而中之曰叉,镞而纶之曰射,扣而骇之曰榔,置而守之曰神;立竹于海曰沪,错薪于水曰瘆;所载之舟曰舴艋,所贮之器曰笭箵,其他或术而招之,或药而尽之……。宋·苏辙《栾城集》记“吴人以长钉加杖头,以杖画水取鱼,谓之画鱼”,其在湖州道中作有《画鱼歌》。水乡有“鱼笼笑滩”法,“梅后水涨,鱼自太湖沿苕溪逆上,渔人被竹横于溪,下置竹笼,装有倒刺,水风相激竹鸣,鱼闻声避而入笼,能进勿出,渔人一笑而取鱼,故名。”清《菱湖镇志》记,渔具有丝网、布网、板罾、海兜;渔叉、丝筒;钩丝、钓钩、钓纹;编竹截流曰鱼簖,亦曰蟹簖;贮鱼有篓、有篮、有篰、有桶;贮蟹有蟹;捕虾有虾笼;耥扒蚌蚬,则用泥罱。捕鱼时大者塘网,网边有铁块,又曰拖网,大型外河塘起网则用绞盘起网;自上罩下抛成圆圈,上收顶绳,使网身闭合夹住鱼类的撤网,又称著网、扎网、旋网。滚钓,数十尺长细丝,每隔1尺下挂1只钓钩,由两人分头合围,抛撤水底,以此捕鱼。戳网,类似三角抄网,将网口着底对准河岸,用竹竿捣河底,使鱼逃入网中而捕获。捻网,又叫夹网,常在冬季河边、水草下捻夹鲤鲫黑鱼和小鱼。滚桥洞,用网围住桥墩,用生石灰水冲洗桥墩洞穴,把鱼类赶入网底鱼笼,现已淘汰。捕虾杨条网,称仙人跳,渔民在河塘边、水草边,用木棒(底部一横木),一步一步水中驱赶,使虾逃入网中而捕获。木鸭船,渔民用鸬鹚捉鱼,现已禁捕,但在旅游景点仍操作,为演示给游客观赏。
   过去渔网均用苧麻线织成,用猪血浸泡晒干,然后使用。现改用尼龙丝绳织网;鱼簖原用竹片,现改用聚乙烯网片代替竹箔,降低成本,延长使用时间。
  20世纪90年代始,菱湖镇在人民中路逐渐集中渔具渔药渔饲料商店,形成水乡渔需品商贸一条街,开设的渔需品商店有26家,还有加工渔网摊位6家。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