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46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11
页码: 544-554

内容

蚕桑业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行话丝乡绸镇菱湖在漫长的蚕丝生产历史过程中,形成反映各个时代以蚕丝为吟咏内容的诗词和蚕农、丝绸工人以各个生产环节的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行话等,内容涉及甚广,既有对蚕丝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有生产经验的总结,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这些丝绸文化,在民间广泛传播。
   歌谣龙蚕娘龙蚕娘原本住天庭,天庭上面多清净。
   黄帝手里下凡尘,千龙蚕,万龙蚕,一年四季保平安。
   今年蚕岁轮到东南西北方,就向东南西北方掸龙蚕。
   先掸龙蚕廿八分,后掸龙蚕好收成。
   头眠眠得齐崭崭,二眠眠得崭崭齐。
   出火过去大眠到,大眠放叶三昼来。
   三昼时里旺吃叶,吃叶好比龙喝水。
   当家老板运气好,买叶买在贱头上。
   三钱银子来开价,后来买得两钱外。
   毛竹扁担两头尖,格支格支挑到府门前。
   大眠吃到七昼时,七昼时里要上山。
   搭起山棚像高山,扎起帚头像凉伞。
   大茧做来像鹅蛋,小茧做来像鸭蛋。
   大一篰、小一篰,摘了几篰数不清。
   东家老板喜开心,即刻请人动丝车。
   七十二部丝车两路排,当中出路拿茶汤。
   做丝伙计手巧精,车车要脱百两零。
   红袱包,绿袱包,包了无数大袱包。
   东家老板运气好,卖丝卖在贵头上。
   五两银子来开价,后来卖得几百外。
   丝行里头排头家,银子卖了几千外。
   东家老板想要放,东家娘娘想要藏,不要放来也不要藏,到杭州城里去开大钱庄! 马鸣王赞蚕宝马鸣王正君,蚕王天子圣天帝。
   听赞菩萨马鸣君,马鸣王菩萨进门来,身骑白马坐莲台。
   请问菩萨归何处,特来降福又消灾。
   菩萨妙法九霄云,方便慈悲救万民。
   观世音上广寒宫,马鸣王菩萨化蚕身。
   上树吃叶无人晓,树头做茧白如银。
   凡人见了白茧子,是要收来传万村。
   男女见茧嘻嘻笑,上山采茧心欢喜。
   摘茧公公多欢心,请得巧匠就把丝来做。
   做线须用拨温汤,做得细丝千万两,至今留下传万村。
   自有好人收好种,万古流传有名扬。
   冬天穿了浑身暖,夏天穿了自然凉。
   年年有个清明节,家家拜谢马鸣王。
   呼蚕花一喔,喌喌,咩咩吗吗,蚕花落伢笪①里来,白米落伢田里来,搭个蚕花娘子一道来。
   落伢囤里千万斤,落伢蚕花廿四分。
   东一村,西一村,烧香念佛看戏文。
   东也宁,西也宁,风调雨顺享太平。
   注:①笪:dá蚕匾。
   二猫啊来,狗啊来,蚕花宝宝跟伢同介来。
   天上落下蚕花来,水上泛起鱼花来。
   蚕花——啊来,鱼花——啊来,蚕花落拉伢蚕笪内,鱼花落拉伢鱼塘内。
   地皮底下泛起银子来,大元宝搭伢门角落里滚进来,小元宝搭伢户槛缝里轧进来。放得三十六爿麒麟当①,轻船去,重船来,廿四个朝奉收账来,啪!铜钿银子上搁栅②。
   注:①麒麟当:即当铺。
   ②搁栅:即搁楼。
   扫蚕花地一三月天气暖洋洋,家家焐种搭蚕房,蚕房搭在高厅上,帒纸窗①糊和泛红光。
   蚕花娘娘两边立,聚宝盆一只帖中央。
   蚕子烊②在蚕笪内,乌儿③出得密密麻麻。
   手拿秤杆来挑种,轻轻鹅毛掸龙蚕。
   龙蚕落笪忙扎火④,下面扎火暖洋洋。
   快刀切叶铜丝烧,轻轻拿叶馀龙蚕⑤。
   三日三夜头眠郎,两日两夜二眠郎。
   菜籽刹花⑥蚕出火,楝树花开做大眠。
   上年大眠做勿出,今年羌羌⑦要做几百两。
   大眠开桑一昼时,吩咐龙蚕要过颡⑧。
   蚕凳跳板密密麻,龙蚕摆着下地棚。
   采桑摘叶忙忙碌,大担小担转家乡。
   拿起叶篰馀龙蚕,抛叶掸叶馀龙蚕。
   大眠放叶四昼时,丝头枭枭上山棚。
   高搭山棚齐胸盘,蚕毛稻草⑨插得斩斩齐。
   龙蚕捉在金盘内,吩咐龙蚕去上山。
   南厅上去三眠子⑩。北厅上去四眠蚕。
   东厅上去多丝种⑪⑪⑪⑪⑪⑪⑪⑪⑪⑪⑪,西厅上去玉龙蚕。
   东家娘娘私房蚕花呒上处,上伊穿堂两过路。
   龙蚕上山忙扎火,四厅扎火暖洋洋。
   龙蚕上山三周时,推开山棚看分明。
   大的“帽顶”⑫半斤重,小的“帽顶”近四两。
   上年蚕子落勿出,今年羌羌要秤几百两。
   东家老板真客气,挽起篮子走街坊。
   买鱼买肉买荤腥,东南西北唤丝娘⑬。⑬⑬⑬⑬⑱⑲⑬⑬⑬⑬⑬ 三十六部丝车两埭装,当中出条小弄堂。
   小小弄堂做啥用,东家娘娘送茶汤。
   脚踏丝车啊咕响。绕绕丝头掼在响叶上,做丝娘娘手段高,车车敲脱一百两。
   粗丝卖到杭州府,细丝卖到广东省。
   卖丝洋钿呒法数,扯了大木造房廊。
   姐姐造了绣花楼,倌倌⑭造了读书房。
   高田买到杭州府,低田买到太湖上! 二扫地扫到羊棚头,养只羊来像马大。
   扫地扫到猪棚头,养只猪猡像黄牛。
   今年蚕花扫得好,明年保倷三十六⑮。
   高高蚕花接了去,亲亲眷眷都要好。
   今年扫好蚕花地,代代子孙节节高! 注:①帒(de)窗:旧时农家蚕室以木框糊以洁白绵薄的桃花纸为窗,称帒帒窗。
  上帖蚕猫、龙蚕、万年青或卍字等剪纸。
   ②烊:将蚕子推开,以加温感光,使其孵化。
   ③乌儿:幼蚕,体黑如蚁,称“乌蚁”。
   ④扎火:蚕室内用火缸加温,称“扎火” ⑤馀:(yū)喂食。
   ⑥刹花:停止开花。
   ⑦羌:即羌笪,周沿较笪高些。此作量词。
   ⑧颡:tí蚕粪残桑。过颡:清除蚕粪残桑。
   ⑨蚕毛稻草:农家准备蚕上山用的稻草。
   ⑩三眠子:三眠而熟的蚕品种。
   ⑪多丝种:产丝多的优良品种。
   ⑫帽顶:又名“伞形蔟”,供蚕上山用。
   ⑬丝娘:缫丝女工。
   ⑭倌倌:男孩。
   ⑮蚕花十二分,是蚕桑生产丰收的量性祝词,廿四分是加倍,三十六(分)是三倍丰收的祝词。
   湖丝阿姐真苦恼一湖丝阿姐真苦恼,双手放勒开水泡;起早摸黑做断腰,要嫁老公呒人要。
   二月亮弯弯照楼梢,湖丝阿姐真苦恼;借(左)手拿把文明扇,顺(右)手擒着讨饭篮。
   哭机房① 一更一哭机房苦,想起前情泪簌簌;爹娘早死田产无,只好挽亲托眷拜师傅。
   二更二哭机房苦,脚踏牵板②呒记数;梭子掼得手骨酸,肚饥喝口咸菜卤。
   三更三哭机房苦,洞里老虫来欺侮;偷吃纱浆还不算,还要咬我机上布。
   四更四哭机房苦,冷风飕飕透窗户;十指冻得格格抖,我哪有气力把机扶?五更五哭机房苦,年过三十还把光棍做,绫罗绸缎手中出,破衣烂衫呒人补! 注:①旧时织绸工人之歌。②牵板:织机的踏板。
   十个瞌眛头一个瞌眛初起头,夜饭吃拉喉咙头。
   桥尺一响抽身起,瞌瞌眛眛那介织花绸! 第二个瞌眛凑成双,瞌眛来哉真难挡;脚踏桁档全无力,手捍牵线软郎当。
   第三个瞌眛凑成单,一把拉断上中线;徒弟照火师傅换,换到停当一更天。
   第四个瞌眛眛里眛,下挡师傅摆面孔,梭子一掼朝上看,慌忙扎乱拉析点。
   第五个瞌眛浑淘淘,走到机前掼一跤,东一张来西一望,郎荡打翻绸坏了。
   第六个瞌眛师傅叫剪剪掉,口口声声剪勿掉。
   机剪落地叮当响,口口声声骂爷娘。
   第七个瞌眛冷冰冰,想着三年半徒弟苦伤心。
   呒不黄昏半夜多勿困,鸡叫平亮早起身。
   第八个瞌眛四成双,怨我爹送我上机行,莫道机行里生意行当好,我情愿剃头削发做和尚。
   第九个瞌眛九尺长,下挡师傅还有勿收场,开开扇门来勿听见机声响,只听得谯楼打五更。
   收场瞌眛第十个,眼目清亮搭白口,吃粥吃饭好比龙喝水,叫我苦经噢向谁讲! 蚕桑谚语养蚕种地当年发。
   四十五天见茧白。
   吃饭靠种田,用钱靠蚕桑。
   养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
   秧好半年田,蚕好半年宽。
   卖粮挑破肩,不及拎篮茧。
   蚕是农家宝,一年开销靠。
   清明西北风,养蚕多白空。
   三春有雷响,蚕娘定要僵。
   重养蚕,轻培桑,蚕农总要上大当。
   一亩桑田,三亩庄园。
   勤三年成桑,懒三年变桩。
   桑果打成团,蚕儿正入眠;桑果发了黑,蚕儿已上簇。
   多种杉树住高楼,多种桑树穿丝绸。
   毁桑造屋,子孙要哭。
   人靠蔬菜米饭,桑靠花草河泥。
   种竹养鱼千倍利,不及采桑四十天。
   吃看田里,用看匾里。
   蚕罢买肉吃,田里起身做冬衣。
   忙过蚕场,有钱栽秧。
   一缸油盐一缸酱,要靠蚕桑出粮饷。
   端午枇杷熟,养蚕忙头落。
   小蚕勿吃露水桑,老蚕勿吃潮桑叶。
   若要桑树兴,多挑河泥多浇粪。
   家勿兴,少心齐;桑勿兴,少河泥。
   桑田年前冬耕,桑叶肯增三成。
   儿女从小管,桑树从小扳;人老单怕呛,桑老单怕蟥。
   养鱼防瘟,养蚕防僵。
   冬天塘泥挑上地,春天桑树胀破皮。
   蚕农不培桑,来年哭一场。
   小满三朝丝上行。
   清明孵蚕子,立夏见新丝。
   四月初四落了神仙雨,早卖新丝籴贱米。
   男子十六,扛车掮轴;女子十五,纺丝织布。
   冻煞大眠头,踏断丝车头。
   墙边屋角好栽桑,养蚕缫织做衣裳。
   小满见新丝。
   抢丝夺麦偷菜子。
   山水不如河水,止水不如流水(缫丝用水)。
   歇新丝,摸螺蛳。
   华丝纱长衫长三寸,棉袍子短三寸。(丝商)春季樱子剥皮西瓜白糖蘸,冬天毛芋艿带皮吃。(丝商)纺车响,饭菜香。
   牛落磨坊,女落丝房,男落织房。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种田哥哥要雨水,养蚕婆婆要晴天。
   歇后语谜语一、歇后语蚕肚皮——尽是私(丝)。
   剪开蚕茧,贴在眼上——满眼都是私(丝)。
   蚕娘绣花——细针密线。
   蚕姑姑作茧——自己缚自己。
   熟透的桑果——红得发紫。
   绿绸衫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二、谜语一物生来真奇怪,自己死,自己埋,不用儿女买棺材。(蚕谜)一物生来姐妹多,同锅吃饭各做窠。(蚕谜)黄龙洞,白龙洞,进洞是龙,出洞是凤,凤生百子,百子成龙。(蚕谜)聪明不匠聪明手,造出房子没有门。(蚕谜)枣子大,鸡蛋圆,肉当菜,皮卖钱。(蚕谜)山伯英台同书房,日同茶饭夜同床,今世不能成双对,转世还魂配成双。(蚕谜)囡囡乖,囡囡强,勿用剪刀勿用尺,做件衣裳来自己着。(蚕谜)小小一个白脸郎,爬山过岭做衣裳,穿了衣裳来洗浴,洗浴过后脱衣裳。(蚕谜)远看像座庙,近看无神造,脚踏无花板,手打莲花落。(织机谜)一棵树,廿枝,又打滚,又翻叉,又牵藤,又结瓜。(缫丝车谜)行话一、养蚕乌娘——初生的蚕蚁,蚕农爱称。
   头眠——一龄小蚕,又称头眠蚕。
   眠头——蚕每增一龄,停止吃叶,静卧如眠,直至皮肤脱去一层后再开始活动,此时的蚕有此称呼。
   二眠——二龄小蚕,又称“二眠头”。
   出火——四龄的眠蚕,为避讳四与死的谐音,改称“大眠头”。
   老蚕——“大眠”以后,已成熟的蚕。
   熟蚕——指即将做茧的蚕。
   蚕宝宝——对蚕的爱称,妮称其为“宝宝”。
   老头蚕——指吃叶后不会吐丝做茧,其身缩小多皱。
   白肚娘——指血液型脓病蚕,又称“白肚”、“懒白肚”。
   蚕女——蚕茧中之蛹,俗称蚕蠹与女的谐音。
   多嘴娘——指眠初起,身脱而头部未蜕之蚕。
   干口娘——指蚕眠起,身脱肤而口不能开者。
   著衣娘——指蚕脱肤半身而停止者。
   食娘——指不眠蚕。
   瘪娘——指不食叶之萎缩蚕。
   上山——指老蚕放到簇上,让其结茧。
   护种、焐种——指蚕种摧青。
   蚕花十二分——大眠头1斤,约可采茧2斤,每筐采茧10斤,呌蚕花十分,如采茧12斤,呌蚕花十二分,为祝颂之辞。
   蚕花廿四分——是十二分之倍,是无法实现的口彩词,但被普使用。
   二、买卖土丝解放前,丝行与中间商(“小领头”、“跳船头”),采取明暗二种方法收购蚕农的土丝。每车土丝中间商明取佣金0.5元,暗中用行语,采用打诀口,丝行以用“由”、“申”、“人”、“工”、“大”、“王”、“主”、“井”、“象”、“飞”,10个字代表1至10数字(前6个字通常用,后4个字少用)联手加收蚕农佣金后拆账。整整叫——指加佣金1元,丝行记“由”字代表1元。连用钿一缴团——指加佣金2元,丝行记“申”字代表2元。班班叫——指加佣金3元,丝行记“人”字代表3元。贴贴叫——指加佣金4元,丝行记“工”字代表4元。秤勿大——指加佣金
  5元,丝行记“大”字代表5元。划划一划——指加佣金6元,丝行记“王”字代表
  6元。
   三、丝绸纺织拿摩温——指纺织行业的女工头,用英语“第一号”的译音。
   湖丝阿姐——指缫丝行业女工的别称。
   打盆工——指缫丝索绪女工的别称。
   捏开关柄——指丝织工人的别称。
   唤代——丝绸工人有事,请他人替代上班。
   呌歇——旧时丝绸工人停工或罢工用语。
   酒钿——丝绸练染等行业主在工资之外,发给工人的一些补贴。
   四、丝织机部件俗称老鼠尾巴——滚筒的轴芯。牛腿——提花机样板。
   牛舌头——刀箱滑块。卧牛木——叠助。
   免子皮——梭子内的包皮。龙脊杆子——花机上方纵梁。
   龙头——花机上的提花装置。龙门栅——纬丝自停装置的栏栅。
   蛇皮管——铁皮软管。马头——直柱上挑出的横木。
   马达——电动机的英文译音。羊角板——织机梭箱变换装置的翻箱头。
   猢狲头——织机翻箱的凸轮。猪尾巴——轴芯。
   象鼻头——送经轴承。猫耳朵——皮结元轴座。
   鹅口——䈅框上的阴榫。喜鹊尾巴——提花开口装置的杠杆。
   锅底形——织口起弧形。饭架——直针栏栅。
   破钵头——翻箱齿轮。锄头柄——曲柄。
   挑轴——中心轴、直轴。扇面——花筒曲柄。
   眉毛板——梭箱盖板。飞机脚——翻箱头轴架。
   铁扁担——梭箱侧走梭木。扒手——边探纬。
   手膀——牵手。打手棒——投梭。
   弯里轴——曲轴。大轴头——卷取轴。
   底条——走梭木。花枕头——花筒。
   梁子板——棒刀。窗脚洋元——筘座轴。
   打手洋元——投梭轴。窗脚——筘座脚。
   葫芦——转子。窗盖——筘帽。
   皮套——皮结。甩势盘——飞轮。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