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手工与机械丝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手工与机械丝织
分类号: TS142.3
页数: 4
页码: 516-519
摘要: 丝织素为菱湖地区农村传统产业,男耕女织历史悠久,养蚕、缫丝、织造都由妇女操持。明清时菱湖已成具备独立的丝绸手工业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市镇。
关键词: 丝织机械 手工丝织

内容

一、机户手工丝织丝织素为菱湖地区农村传统产业,男耕女织历史悠久,养蚕、缫丝、织造都由妇女操持。
   北宋时,全国蚕桑丝绸重心由北方移至江南吴越一带。镇域北宋兴家庭丝织作为桑蚕丝延续。镇域出现了桑枝压路,蚕女勤苦,缫声连甍,织争纤巧,民间以蚕桑织为维持生计主要来源。据陈旉《农书》记载,镇域十口之家养10箔蚕,得120斤茧、缫156两丝、织31.2匹绢,换43.68石米,为一年衣食之给。北宋思想家李观称之为“以渔倍息”,丝织业作为家庭手工业不只为自给,尚有从事商品生产。州城湖州及归安菱湖以樗蒲绫、花绸为胜。丝绸产品除小部分应市,大部分由县、府上供朝廷和充当赋税纳供官府。宋绍熙、庆元年间(1195
  1200),湖属6县每年产绢、绸税一项8.65万余匹,产绵税2.89万余两。镇域在丝绸生产和贡赋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官营湖州织染局常向民间机户派织彩缎,归安菱湖等地机户善织各类土绸。妇女都从事织机,产纺纱绸、绵绸、水绸,为菱湖驰名特产。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
  1619),丝绢业承前启后,机户巧变百出,形成府城湖绉,双林包头绢、纱及倪绫,菱湖水绸、纺丝绸和绵绸等名优特产,号称“通行天下”、“大行于时”,行销各省且达日本和南洋。随着丝绸商品经济发展,湖州府涌现一批丝绸专业大镇,菱湖是其中之一。清代,镇域民间蚕桑丝织业之利与田中收入各具一半生计,发展到生活所赖超过田庄收入。光绪五年(1879),丝绸生产机户遍及城乡。清代后期,蚕桑丝绸业发展至鼎盛,民间丝织业进入全盛时期,官营丝织被民营丝织所代替。
   明清时期,菱湖手工业经济结构形成以丝绸业为中心,有蚕桑加工的缫丝手工业,有织绸手工业,有制造丝绸生产工具的手工业,已具有一整套的生产程序与体系。丝绸生产已系列化,除了从蚕茧加工成丝(丝绸原料),从丝加工成绸缎,并已从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名牌产品。明万历《湖州府志》卷三“物产”载:“有水紬、有纺纱紬出菱湖者佳”。“绵绸则惟菱湖镇出者为上,而此(新市)镇次之”(正德《新市镇志》卷上《物产》明刻本),“菱湖业桑撚绵为紬尤工”(汪曰桢《湖蚕述》卷四)。由此可见菱湖成为湖州府产丝绸最著名的市镇。当时丝织名牌产品樗蒲绫、花绸、水紬、绵绸和纺丝绸。并生产缫丝、丝织生产工具手摇、脚踏丝车、钱眼(集绪器)、锁星(鼓轮)、䈅子;竹筘、络丝䈅子、梭子、纡管、经车等。明清时菱湖已成具备独立的丝绸手工业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市镇。
   二、机械丝织织机演变大体经历木机、铁木机、全铁机、无梭织机4个阶段(四代)。
   第一代木制手工抛梭织机,俗称手射机或本机,为汉代原始腰机而改进,用以织造葛、苎等类厚地织物手纹绢、轻素绸及银条、巾帽纱等。唐代传入花楼机,俗称花机,二人操作,机前坐一织匠,脚踏提花经木,手执木梭,从事织造;另一人高坐机楼,手提通线,起提合度以落花,丝织技艺达到相当水平,能织造乌眼绫、花绸等御贡丝织品。明代花楼机除织造提花织物外,另装置配件后,可织造素罗或小提花织物。至明末,腰机发展机型为水平架经,两脚交换踏蹬,形如花机式的小机,织造包头纱或轻薄素织物。还有手拉脚踏木织机等,城乡机户多用改进型木机织造湖绉类织品。清代花楼机又改进为普及型小花栖提花织机。民国初年,全省丝织业集中于吴兴县、杭州市二地。木机开始革新,向半机械丝织机即铁木机过渡。20世纪30年代,铁木电织机遂成为第二代丝织机。
   民国11年(1922)2月,吴兴县有厂名可稽的绸厂70余家,在乡镇有荻港瑞和祥、袁家汇大成、菱湖华成等绸厂。绸厂由绸庄(绉庄)或丝纺行兴办居多,尚有机坊、机户联合建厂。至民国21年(1932)7月,各绸厂暂告停业;日军入侵后,织机被毁1200多台和受日本绸缎倾销影响,丝织业损失惨重。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零机户虽复业,开动机台仅占20%。民国33年(1944)8月,菱湖民族资本家章荣初以2000元(法币)购进湖州首家近代丝织企业丽生丝织厂全部产权〔丽生丝织厂在民国27年(1938)因日军侵略,设备遭损及经营失利,而于民国32年(1943)倒闭〕,存有电力机43台,人力机20台,在原厂址吴兴城内雀杆下,开业后更名湖丰绸厂,招用118人(其中:男性82人、女性36人),继续开机生产,生产不正常。新中国成立后,丝绸生产在人民政府护持下逐步复苏,以加工形式委托丝厂代缫生产,私营绸厂的织机为国家加工绸缎。镇域菱湖缫丝厂在1950年3月26日复工开始生产,承接为国家代缫业务。私营织机60%为国家加工绸缎,丝绸业才得到了新生。1952年,淘汰大部分手工织机。1957年,把棉布织机改为织绸。
  1977年5月,菱湖绸厂投产时,有全铁机12台;并相继建立一批全民和乡镇集体绸厂,1979年9月建立溪西丝织厂,1981年1月建立下昂丝织厂,1983年1月建立菱湖区绸厂,1985年原菱湖商标厂归口街道绸厂更名菱湖丝织厂,
  1986年建立菱湖丝厂丝织分厂等。至1985年,106台铁木机改简易铁机,并增置K251、K252P和K272型国产全铁电织机413台。全铁电织机成为第三代丝织机。
  1986年~2000年,老丝织业技术改造,至2000年,镇域先后转产和发展一批化纤丝织企业,均为民营中小型企业,系由原乡镇村办集体企业改制后分离的、个私家庭工业基础上产生的和外来资本介入联办或新办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镇域桑蚕纺织业不景气,商标织带和仿真化纤面料兴起,产生一批新兴化纤丝纺织行业,先后有48家企业,菱湖镇形成全国最大的商标织带生产基地。
  同时采用新型涤长丝为主要原料生产各类仿丝、仿麻、仿毛等高仿真织物化纤面料。至2000年底开业的31家企业中,商标织带业15家企业,其中年产值在
  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企业,湖州市荣文织物涂层有限公司拥有引进韩国产“日星”牌整浆机及配套无梭织机60台和国产HJW-190多臂喷水织机70台等设备,形成集前道、织造、涂层、轧光、开带一条龙生产线;湖州市新溪新利丝织厂经技改拥有喷水织机80台。化纤丝织物业16家企业,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湖州市新永盛纺织有限公司,原有国产喷水织机60台,1999年利用外资技术改造新增从日本引进ZW405-3C-230三喷多臂宽幅喷水丝织机100台,可生产各类高仿真化纤面料。“七五”至“九五”计划时期,技术改造中引进的无梭织机,为镇域第四代丝织机。
  2001年~2005年,镇域规模以上(500万元产值)丝织企业24家,职工2374人,产值8.6571亿元,产量19772.3万米(其中8家为丝厂);规模以下丝绸业
  855家,职工2914人,产值36.2980亿元,产量130亿米。2004年秋,浙丝二厂引进高新技术电脑织锦设备,现代数码仿真技术与传统书画复制技术结合,生产复仿真丝织锦画艺术品,成为国务院、省、市政府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畅销市场。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