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丝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3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丝织
分类号: TS146
页数: 14
页码: 516-529
摘要: 丝织素为菱湖地区农村传统产业,男耕女织历史悠久,养蚕、缫丝、织造都由妇女操持。
关键词: 丝织物 丝织工艺

内容

第一节手工与机械丝织 一、机户手工丝织 丝织素为菱湖地区农村传统产业,男耕女织历史悠久,养蚕、缫丝、织造都由妇女操持。
   北宋时,全国蚕桑丝绸重心由北方移至江南吴越一带。镇域北宋兴家庭丝织作为桑蚕丝延续。镇域出现了桑枝压路,蚕女勤苦,缫声连甍,织争纤巧,民间以蚕桑织为维持生计主要来源。据陈旉《农书》记载,镇域十口之家养10箔蚕,得120斤茧、缫156两丝、织31.2匹绢,换43.68石米,为一年衣食之给。北宋思想家李观称之为“以渔倍息”,丝织业作为家庭手工业不只为自给,尚有从事商品生产。州城湖州及归安菱湖以樗蒲绫、花绸为胜。丝绸产品除小部分应市,大部分由县、府上供朝廷和充当赋税纳供官府。宋绍熙、庆元年间(1195
  1200),湖属6县每年产绢、绸税一项8.65万余匹,产绵税2.89万余两。镇域在丝绸生产和贡赋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官营湖州织染局常向民间机户派织彩缎,归安菱湖等地机户善织各类土绸。妇女都从事织机,产纺纱绸、绵绸、水绸,为菱湖驰名特产。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
  1619),丝绢业承前启后,机户巧变百出,形成府城湖绉,双林包头绢、纱及倪绫,菱湖水绸、纺丝绸和绵绸等名优特产,号称“通行天下”、“大行于时”,行销各省且达日本和南洋。随着丝绸商品经济发展,湖州府涌现一批丝绸专业大镇,菱湖是其中之一。清代,镇域民间蚕桑丝织业之利与田中收入各具一半生计,发展到生活所赖超过田庄收入。光绪五年(1879),丝绸生产机户遍及城乡。清代后期,蚕桑丝绸业发展至鼎盛,民间丝织业进入全盛时期,官营丝织被民营丝织所代替。
   明清时期,菱湖手工业经济结构形成以丝绸业为中心,有蚕桑加工的缫丝手工业,有织绸手工业,有制造丝绸生产工具的手工业,已具有一整套的生产程序与体系。丝绸生产已系列化,除了从蚕茧加工成丝(丝绸原料),从丝加工成绸缎,并已从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名牌产品。明万历《湖州府志》卷三“物产”载:“有水紬、有纺纱紬出菱湖者佳”。“绵绸则惟菱湖镇出者为上,而此(新市)镇次之”(正德《新市镇志》卷上《物产》明刻本),“菱湖业桑撚绵为紬尤工”(汪曰桢《湖蚕述》卷四)。由此可见菱湖成为湖州府产丝绸最著名的市镇。当时丝织名牌产品樗蒲绫、花绸、水紬、绵绸和纺丝绸。并生产缫丝、丝织生产工具手摇、脚踏丝车、钱眼(集绪器)、锁星(鼓轮)、䈅子;竹筘、络丝䈅子、梭子、纡管、经车等。明清时菱湖已成具备独立的丝绸手工业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市镇。
   二、机械丝织 织机演变大体经历木机、铁木机、全铁机、无梭织机4个阶段(四代)。
   第一代木制手工抛梭织机,俗称手射机或本机,为汉代原始腰机而改进,用以织造葛、苎等类厚地织物手纹绢、轻素绸及银条、巾帽纱等。唐代传入花楼机,俗称花机,二人操作,机前坐一织匠,脚踏提花经木,手执木梭,从事织造;另一人高坐机楼,手提通线,起提合度以落花,丝织技艺达到相当水平,能织造乌眼绫、花绸等御贡丝织品。明代花楼机除织造提花织物外,另装置配件后,可织造素罗或小提花织物。至明末,腰机发展机型为水平架经,两脚交换踏蹬,形如花机式的小机,织造包头纱或轻薄素织物。还有手拉脚踏木织机等,城乡机户多用改进型木机织造湖绉类织品。清代花楼机又改进为普及型小花栖提花织机。民国初年,全省丝织业集中于吴兴县、杭州市二地。木机开始革新,向半机械丝织机即铁木机过渡。20世纪30年代,铁木电织机遂成为第二代丝织机。
   民国11年(1922)2月,吴兴县有厂名可稽的绸厂70余家,在乡镇有荻港瑞和祥、袁家汇大成、菱湖华成等绸厂。绸厂由绸庄(绉庄)或丝纺行兴办居多,尚有机坊、机户联合建厂。至民国21年(1932)7月,各绸厂暂告停业;日军入侵后,织机被毁1200多台和受日本绸缎倾销影响,丝织业损失惨重。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零机户虽复业,开动机台仅占20%。民国33年(1944)8月,菱湖民族资本家章荣初以2000元(法币)购进湖州首家近代丝织企业丽生丝织厂全部产权〔丽生丝织厂在民国27年(1938)因日军侵略,设备遭损及经营失利,而于民国32年(1943)倒闭〕,存有电力机43台,人力机20台,在原厂址吴兴城内雀杆下,开业后更名湖丰绸厂,招用118人(其中:男性82人、女性36人),继续开机生产,生产不正常。新中国成立后,丝绸生产在人民政府护持下逐步复苏,以加工形式委托丝厂代缫生产,私营绸厂的织机为国家加工绸缎。镇域菱湖缫丝厂在1950年3月26日复工开始生产,承接为国家代缫业务。私营织机60%为国家加工绸缎,丝绸业才得到了新生。1952年,淘汰大部分手工织机。1957年,把棉布织机改为织绸。
  1977年5月,菱湖绸厂投产时,有全铁机12台;并相继建立一批全民和乡镇集体绸厂,1979年9月建立溪西丝织厂,1981年1月建立下昂丝织厂,1983年1月建立菱湖区绸厂,1985年原菱湖商标厂归口街道绸厂更名菱湖丝织厂,
  1986年建立菱湖丝厂丝织分厂等。至1985年,106台铁木机改简易铁机,并增置K251、K252P和K272型国产全铁电织机413台。全铁电织机成为第三代丝织机。
  1986年~2000年,老丝织业技术改造,至2000年,镇域先后转产和发展一批化纤丝织企业,均为民营中小型企业,系由原乡镇村办集体企业改制后分离的、个私家庭工业基础上产生的和外来资本介入联办或新办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镇域桑蚕纺织业不景气,商标织带和仿真化纤面料兴起,产生一批新兴化纤丝纺织行业,先后有48家企业,菱湖镇形成全国最大的商标织带生产基地。
  同时采用新型涤长丝为主要原料生产各类仿丝、仿麻、仿毛等高仿真织物化纤面料。至2000年底开业的31家企业中,商标织带业15家企业,其中年产值在
  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企业,湖州市荣文织物涂层有限公司拥有引进韩国产“日星”牌整浆机及配套无梭织机60台和国产HJW-190多臂喷水织机70台等设备,形成集前道、织造、涂层、轧光、开带一条龙生产线;湖州市新溪新利丝织厂经技改拥有喷水织机80台。化纤丝织物业16家企业,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湖州市新永盛纺织有限公司,原有国产喷水织机60台,1999年利用外资技术改造新增从日本引进ZW405-3C-230三喷多臂宽幅喷水丝织机100台,可生产各类高仿真化纤面料。“七五”至“九五”计划时期,技术改造中引进的无梭织机,为镇域第四代丝织机。
  2001年~2005年,镇域规模以上(500万元产值)丝织企业24家,职工2374人,产值8.6571亿元,产量19772.3万米(其中8家为丝厂);规模以下丝绸业
  855家,职工2914人,产值36.2980亿元,产量130亿米。2004年秋,浙丝二厂引进高新技术电脑织锦设备,现代数码仿真技术与传统书画复制技术结合,生产复仿真丝织锦画艺术品,成为国务院、省、市政府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畅销市场。
   第二节丝织技艺 一、工艺 丝织生产技艺,古老而精湛。随着丝织机械的改进,工艺、操作不断提高,分工更为具体明确。
   丝织生产根据生产流程,一般分为准备和织造两部分。全道生产流程有十多道工序。
   准备工序有原料检验、浸泡、络(翻)丝、并丝、捻丝、定型(定捻或蒸筒)、成绞(扬返或扛丝)、倒筒(再络)、整经(牵经)、浆经、并轴、穿经、接经、卷纬(摇纡)、保燥(潮)等工序。
   原料检验对原料进厂后的检验是准备部门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对原料的纤度、色泽、毛丝、糙块、油污渍等外观疵点的检验、挑剔排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档原料的使用价值,确保半制品的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浸渍俗称浸泡,通过该过程软化生丝外层的丝胶和硬䈅角,使生丝在织造时具有柔软性,且有弹性,以便在织造中减轻劳动强度,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络(翻)丝是将束装、并装、筒装的丝卷绕在䈅子或筒子上的过程。通过络丝可以给丝线一定的卷装形式,获得较均匀的涨力。以便后道工序的加工,同时去除部分疵点以提高丝线的品质。
   并丝是将二根或二根以上的丝合并一根股丝的过程。通过并丝,达到符合织物组织规格的要求,组成一定条份的股线,便于下道工序的加工。
   捻丝是将单丝或二根和二根以上经过并合的丝进行加捻。通过加捻,可以达到增加丝线的涨力,减少丝线起毛或断头,增加织物牢度。同时加捻后织物表面具有皱纹形状,有增加美观的作用。
   定型定型的目的是稳定丝线的捻度,获得均衡又不起缩的丝线(定型的方法一般有湿热定型和自然定型)。
   倒筒是将已络成的筒子进行再络的过程(机械设备、工艺计算与络丝相同)。
   整经俗称牵经,是将已卷绕成筒子或䈅子的丝线,按织物品种规格要求卷绕到整经机大圆框上,然后退卷到经轴上,以供应织造或浆经。
   卷纬俗称摇纡,是把丝筒子或丝䈅子的丝退绕出来,卷纬到纡管上供织造。卷纬纡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织造生产和成品质量。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品种要做好保燥防潮工作,以减少伸长,防止产生亮丝;还要控制好涨力,避免在织造时产生宽紧纡。
   织造工序将准备好的经丝在均匀而一定涨力下与纬丝相互交织为坯绸,根据产品品种的不同,织机可分为素机(织造平纹织物)和花机(织造提花织物),根据产品选择织机。丝织机在织造过程中均由开口、引纬(投梭)、打纬、卷取、送经五大运动完成织物织造。经过织造后的坯绸,由于原料的疵点、机械故障或操作、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绸面上产生疵点。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织造完成坯绸之后的工序还有分码、检验、修绸、洗渍、织补、踏字、卷绸、入库等工序。
   分码下机坯绸用手工分码。用码钉架码出米数,同时填写落绸卡和码单(码单上都注明品号、品名、机号、匹号、长度及经纬原料),然后送成品检验。
   检验按照国家和企业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逐匹检验、分档管理。绸缎检验项目分为物理指标(匹长、门幅、纬密、重量)和外观疵点(指绸面上出现的各种疵点)二类。
   修绸逐匹修清绸面上的纡脚、倒头窠、带纡、颣起、杂物织入等疵点,保证质量。
   洗渍为了保证染后质量,要洗净浅色坯绸的渍疵。
   织补对绸缎上脱离组织的糙、缺经、小洞等疵点,按织纹修补好。使上述疵点通过织补达到升等的目的。
   踏字在坯绸匹头上踏上或标上企业代号、机号、匹号、原料牌号、花色号、长度等。
   卷绸(入库、出厂)为了减少坯绸的压绉印,根据不同的品种、原料、采用不同的包装形式,凡是厂丝、绦丝、交织等品种均用卷筒入库(有些绸用折叠式)。坯绸入库按品号、品种堆放,仓库台账做到日日清。至此,生坯织物的生产流程告一段落。根据客户需要,生坯织物或直接销售或经印染厂再加工进行后道染色,印花整理返厂后再销售。
   二、操作 明末,手工织绸使用脚踏木制提花机,一台织机需3人操作,“开机工”每唱
  一句“碰、碰、扎、扎、窗、易、拉”号子,悬空蹲在机架上的“丝花工”,则按花纹要求,用力提拉经丝,使经丝形成梭口,“开机工”就投进一梭。“帮机工”则前后走动,作辅助活。
   清代,民间丝织业更为发达,机坊内部分工日益精细,有“络丝、织工、挽工、牵经、刷边、运经、扎扣、接头、接收、修绸、看庄等,或人兼数职,或专习一业”。
  对织室之干燥,进行人工调节,“天阴则筘下置火盆,燥则喷水,必须顺天时也。”
  1950年,学习五丰绸厂(即杭州绸厂)总结的新织绸工作法,改变了原每人管1台织机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60年代,执行《浙江省丝织工业管理制度和丝织操作规程》。同时,学习湖州永昌丝织厂丝织挡台工、省级劳动模范邱阿兰百日无次绸的“四勤”操作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学习推广先进操作法成为制度化,准备与织造各工种经常运用新工上岗培训、岗位练兵、操作比武(表演)、电化教育、操作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单项或多项性学习与推广先进操作法,提高工人操作技术水平。并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总结成“挑、试、洁、燥、温、艺、操、保、革、检”十字丝织操作经验,广泛推广运用。
  1983年,省轻工业厅丝绸公司出台《织绸操作法》,有交接班、巡回、绸面检查、开车、关车、换梭、装纡、穿综捉头、清理经面、拆纬补档、落绸等10个基本操作技术要求。
   四勤操作法(一)勤查绸面,做到灯到(照撬档、纬撬档、罗纹档、筘路等),眼到(及时监控头路、叉绞、糙、毛丝、夹起等),手到(常摸有无倒断头、缩纡等);查飞行梭子纡线容量大小、查整幅绸面、查综前筘后经面,重点把握绸两边平挺;(二)勤巡回,机前逆时针环形巡回,机后外圈巡回阔机、内圈巡回狭机,勤查绸面、经面及纬密、纡线容量;(三)勤清经面,勤通绞,对结手势匀,移绞棒手势轻匀,理缠头、借头、边头、拣清毛丝,修清长结、理清糙块、分清绞头,防止移断头、叉绞路、宽急经、通绞档及小边垂头着地;(四)勤预防检查,机台正常运行中间有无焦臭味,听梭子进梭箱有无异音,看梭子投梭快慢及机件运行状态,照综框夹头(绳)、花机梁子绳、纹版及关键螺丝有无松动,查梭头有无松动、梭身有无发毛。
   十字丝织操作经验(一)挑,丝织原料挑剔、分档、排队,根据不同庄口、牌号合理安排,分别品种使用;(二)试,丝织原料试染、试浆、试织、新品种试样、分析性能;(三)洁,车间环境、设备、工具清洁卫生,消灭油污渍,减少机械故障率;(四)燥,原料及半制品防潮保燥,保持标准含潮率,防止原料受潮伸长率过大造成绸面病疵;(五)温,夏季降温、秋冬给湿保暖,保持相对湿度,人造丝60%
  70%,白厂丝80%~90%,交织品75%左右;(六)艺,建立与完善工艺规程、工艺卡,科学管理生产;(七)操,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素机做到联系当班生产查皮结、打梭棒、窗脚、牵手、梭子、纬密、经面;花机做到联系当班生产对色对花、揩钢筘、皮结洋元及幅下镜面,查经面、绸面、轴头、轧梭保险;(八)保,坚持做到日常检修与突击检修、全面保养与重点保养、专业保养与群众保养相结合,保养机械设备,保障机台正常运转率;(九)革,围绕生产关键革新工艺,改进设备与操作,推广应用新技术与先进装置;(十)检,对原料、半制品、成品进行全面质量检验,各道工序把住质量关。
   第三节丝织产品 一、绸品种 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4700多年前的丝织物品种为平纹。夏代,贝锦一类丝织品充当贡品。三国·吴、东晋、南朝时,有吴绫、白练(绢)、绿绢、绮等类丝织品。唐代,出产绫、绢、绵、縠(绉纱)、绸、罗、纤缟等类,吴绫中乌眼绫、盘条缭绫以及重面绢、花绸等都为名优土产。宋代,丝织物品种有绫、绢、纱、锦、罗、绸、缎等,菱湖绵绸,以及真红、四色、二色百花孔雀锦、闪缎、金丝缎等都名盛于时。宋代的丝织品纹样还与等级有密切关系。龙在唐代只是附属纹样,到宋代,成为统治象征,皇帝——五爪龙,亲王——蟒(四爪龙),龙有立龙、侧龙、升龙、降龙等。
  元代,在宋代基础上发展有绫、罗、绸、缎、绢、纱等主要品种。明代以后,绸缎品种增加,有绉、纺、绸、缎、绫、绢、锦、罗、纱等类。
   明初兴起湖绉。成化十年(1474)前,绢有阔幅绢与狭小绢,湖绸有水绸、绵绸、纺纱绸出菱湖,湖绫有纰绫、线绫,纱有无花真纱、有花葵纱、夹织纱、包头纱。
  湖罗有无花素罗、起花绮罗以及帽罗、帐罗,湖绸有纺纱绸、绵绸、水绸,有花绵绸、斜纹绸、绢丝绸,缎有织金闪色锦缎、云锦缎。万历《湖州府志》载紬有水紬、有纺纱紬出菱湖者佳。清代,湖绉、倪绫更为盛名。菱湖绵绸通行天下。
   清末民初,湖绸改良,品种有厂丝与土丝交织、厂丝与人造丝交织等改良绸。
  按其原料分真丝(桑蚕丝)类有绉、纺、葛、缎、绸、绫、绢、纱、罗以及被面等50多个品种;真丝与人造丝交织物有绉、葛、缎、纱、白锦及被面等品种;真丝与毛线交织物有毛葛等;真丝与棉纱交织物有线毛葛等。常年生产有50多个品种。真丝绉类用土丝或厂丝所织,有双绉、碧绉、留香绉、素绉、中央绉、铁(木)机绉、金(银)丝绉、纯纬绉、大地绉、水浪绉、飞马绉、包头绉等;葛类有华丝葛、六号葛、特号葛、平素葛、素绉葛、绮华葛、美丽葛、文化葛、素华葛、铁机葛、柳条葛、洋庄葛、罗兰葛、爱华葛等;纱类有月华纱、兴华纱、庐山纱、爱山纱、新华纱、华丝纱、中老纱、新地纱、梅庄纱等;其他真丝类及交织产品有新华绸、纯素纺、素绉纺、春风纺、洋纺、花力司、软缎、素绉缎、九霞缎、采芝绫、国泰呢、礼服呢、大伟呢、直罗、西贡绉、雀屏绉、锦地绉、锦地葛、闪条子纱、直条纱、毛葛、线毛葛与被面等。
  民国19年(1930)后,绸业衰落,生产品种日渐减少,所产有湖绉、华丝葛、华丝纱、碧绉、六号葛等品种。民国24年(1935),丝绸内外销全面好转,这一时期品种恢复有30多个。真丝类织物有绉、纺、葛、缎、绫、绢、纱、呢、绸、罗以及被面等;桑蚕丝与人造丝交织类有绉、葛、缎、纱、白锦以及被面等;桑蚕丝与毛线交织类有毛葛等;桑蚕丝与棉纱交织类有线毛葛等,其中以华丝葛和新一代湖绉织物为大宗。
   新中国成立初,丝绸生产以代织加工、自产自销为主,以后按国家下达计划生产。绸缎品种为真丝品种、人丝品种、交织品种、被面等4大类,真丝品种包括纱、纺、锦、绉、葛、罗、呢、绸、缎、绫等。人丝品种包括纺、葛、纱、呢、绸、缎、绉、绢等。交织品种包括纺、绉、纱、绸、缎、绢、呢、线绨、绒、葛等。被面主要有织锦被面、软缎被面、全真丝被面、古香缎被面、线绨被面等。1986年后,镇域丝绸企业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都有拳头产品,品种增至有纺、绉、缎、葛、绫、绢、绡、纱、锦、罗、绨、绒、呢、绸等14个大类130多个品种、1000余种花样。其中平经平纬(经、纬丝都不加捻)织物有桑蚕丝纺、绫类及被面,与人造丝交织软缎,全人造丝美丽绸等;平经绉纬(经丝不加捻、纬丝加捻)织物有双绉、斜条绉、特号葛、桑波缎等;绉经绉纬(经纬丝都加捻)织物有乔其纱、东风纱、双乔绉等;绉平经绉平纬(经、纬丝有加捻有散丝)织物有冠乐绉、泰山绉、锦格绡等;熟货(桑蚕丝精炼染色、人造丝染色所织)织物以交织品种为多,有织锦缎、风华缎、古香被面、百花锦被面等。新品种中有全真丝泼画绸、砂洗绸、印花绸、纯白纺绸;有真丝针织单面与双面罗纹绸;有仿真丝系列产品与工艺装饰品。菱湖仿真丝产品有涤塔夫、春亚纺、桃皮绒、水洗绒;采用新型绦长丝为主要原料的各类仿麻、仿丝、仿毛等高仿真织物化纤面料(乔其类20%、绉类30%、仿麻类30%、桃皮绒20%);有真丝与棉、麻、涤类交织品等。
   二、产品商标 新中国成立后,各类出口丝绸商品均采用中国丝绸总公司统一注册商标。
  1981年,省丝绸公司自营出口丝绸产品后,均由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统一制定,先后采用的丝织产品注册商标有真丝绸类保俶塔牌;真丝印花绸类真的美牌,交织绸类唐三彩牌;人丝绸类神童牌;合纤绸类三猫牌;合纤装饰绸类银雀牌;绢丝纺和绵绸类金龙牌等。
   附:丝织品名称由来 古代丝织物最早称帛,后改称缯,总称缯帛,像现代称绸缎一样。夏禹时,湖州丝织品称贝(贝锦)。
   縠《增韵》绉纱曰縠,纺丝而织之,织物特点起绉。汉书辞书《释名》解释道:縠,粟也,其文足足而踧,视之如粟也。明代,府城湖州产湖绉即绉纱。
   绫《释名》绫者,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唐代,府城湖州进入织绫全盛时期,绫为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作地的花素织物,质地轻薄。
   纤《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纤,细缯也。缯帛之细,有谓之纤。
   纱《古今服纬》《周礼》之素沙,后世字作纱,言其孔可漏沙也。纱是丝织品中最轻薄织物,平纹纱是最古老丝织物之一。
   练《说文》练,缯也。《释名》练,烂也,煮使萎烂也。《急就篇注》练者,煮缣而熟之也。
   绢《广韵》绢,缣也。其丝纥厚而疏,即现代的长丝平纹绸,大众化丝织品。唐代,吴(湖)绢列为贡品。
   纨《释名》纨,细泽有光,即今熟绢,粗厚者谓之练;轻细者谓之纨。
   绨《急就篇注》绨,今谓之平绸。距今约2700多年,采用平纹组织作地,长丝作经,棉纱或蜡线等厚料作纬,质地粗厚的花素织物。《说文》厚缯。
   罗《天工开物》凡罗,中空小路,以透风凉。古代罗,按其组织结构分为无固定绞组的链式罗和有固定绞组的罗两种,后者相当于现代的纱罗织物。唐代,府城湖州兴绞纱织物一类罗。
   锦《释名》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制字帛与金。《坚瓠续集》锦向以宋织为上,宋锦厚如钱。锦是以五色丝和金银丝织有文采的丝织品总称。
  湖州锦源于夏禹时的“织贝”。郑玄注:“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凡为织锦者,先染其丝而织之,则成文兮。” 绡《古今服纬》绡则生帛之疏者。其织物,经丝、纬丝有加捻也有散丝,如现代锦格绡。
   绮《释名》绮,攲也。其文攲斜,不顺经纬之纵横也。
   缎《天工开物》先染丝而后织者日缎,熟丝所织,缎指缎地丝织品,起源于宋,鼎盛于明代。缎地柔软而富有光泽,与多彩织绵技术相结合,成为丝织品中最华丽的锦缎。
   绸《急就篇注》抽引粗茧、绪纺而织之曰绸,也作紬。古代称纻丝。唐宋时,指茧丝下脚及丝绵纺成粗线织成之织物称绸,泛指长丝织物。《蚕桑萃编》散丝而织者曰水绸,纺成双丝而织者曰纺绸,单丝而织谓之里绸。明清时,绸的概念改变,原来意义上的绸则以绵绸称之。绵绸是菱湖古老的丝织品之一。
   葛古代的葛为植物纤维织物。近代指国外引进飞梭、雅卡尔提花装置和动力织机等,生产的改良丝绸品种。
   真丝被面经纬线皆用桑蚕丝织造,单色,光泽柔和,有高贵淡雅之风韵,质地较薄而耐用。
   软缎被面经线用桑蚕丝,纬线用有光人造丝作原料。地纹为桑蚕丝缎纹,光滑平和,花纹部分为有光人造丝,色彩鲜艳,光亮夺目。由于桑蚕丝和人造丝对酸性和直接染料的吸色性能不同,这种被面练染后,成品显双色效果,也称双色被面;又根据经线根数多少分为双丝软缎被面和单丝软缎被面。前者地纹厚实,缎面丰满,色彩纯真,后者质地较薄。
   三色被面在软缎被面基础上,增加一种染色人造丝纬线,与白色人造丝混织,因此比软缎被面多一种色彩,即成为底色(真丝)、白色(人造丝)、染色(人造丝)3种颜色。
   织锦、古香被面为高档名贵被面。采用色织工艺,纬线色彩丰富,使绸面呈五彩缤纷的效果。地部缎面明亮,质地厚实,花型饱满。其品种有七彩织锦被面、七彩古香被面等。
   线绨被面经线采用有光人造丝,纬线为蜡棉纱,花纹部分光泽明亮,质地厚实。
   第四节丝织物规格 丝织物规格,早在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时就有严格规定。
  《周礼》“内宰”:“一匹布广二尺二寸,长四丈。”又《礼记》郑玄注:“四十尺今之匹也。”对门幅不足,色不齐的丝织品,一律不准在市场上出售。
   唐时,为统一丝织物的标准,《唐六典》规定:“凡缣帛之类,必定其长短广狭之制,端匹屯綟之差焉。”《新唐书》卷四十八记载:“锦、罗、纱、縠、绫、紬、絁、绢、布皆广尺有8寸,4丈为匹。”有时丝织品也用“叚”作计算单位。
   清代,卫杰《蚕桑萃编》“织政”载:“洋绉即湖绉,用四批缯、四批醮,面宽1.6尺,顶足者用2800头,轻者用2000头,因织时系左右线;一梭捻线,一梭散线,故织成起绉。” 民国时,绸、纺、罗、绉、缎、绢、绨、纱、葛等主要绸缎品种规格,每匹长度最长为65~70尺,最短为50~55尺;每匹绸阔度为1.6~2.0尺。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月1日起,执行中国蚕丝公司华东区公司《织物统
  一规格》和《熟货(丝织品)验收标准》。此后中国丝绸总公司、省丝绸公司多次收集编写国家对绸缎成品规格作系统严格的统一规定的丝绸商品规格标准资料,镇域各绸厂照此执行。
  1990年底,《出口绸缎统一规格》共收集1990年底前出口绸缎规格2720只,分为真丝织物、合纤织物、混纺织物、柞蚕丝织物、人丝织物、交织织物、被面织物等7大类。
  1993年传统特色绸缎部分主要品种规格 (续上表) 注:本表收录为镇域生产的品种。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