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蚕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蚕品种
分类号: S882.1
页数: 6
页码: 463-468
摘要: 至清代,专业制种农户兴起,以卖种为业。专业制种与农户自留自用两种育种形式并存,都讲究制种技术,注重选种蚕、择种茧、饲养原蚕、提娥、布子以及换种、浴种等技术。因生产条件和选种不同,蚕种有椭圆茧种、圆茧种和束腰茧种之分;或以地名称之;或按饲养季节分之,有头蚕种、二蚕种、多化种之别。
关键词: 蚕种 蚕品种

内容

镇域农民饲养所得蚕茧,向来是从中挑选一小部分茧形整齐、茧壳厚重的作种茧,以备下次饲养。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生产商品蚕种的农户,宋代陈旉《农书》记载蚕种有一、二化之别。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嘉湖茧均为白色,蚕体色斑纹和茧形有多种。蚕种名称含混,种性难以区分,按化性分头蚕种、头二蚕种;按浴种分盐种、灰种。盐种茧细而紧,灰种茧大而松,从中发现杂交优势原理。至清代,专业制种农户兴起,以卖种为业。专业制种与农户自留自用两种育种形式并存,都讲究制种技术,注重选种蚕、择种茧、饲养原蚕、提娥、布子以及换种、浴种等技术。因生产条件和选种不同,蚕种有椭圆茧种、圆茧种和束腰茧种之分;或以地名称之;或按饲养季节分之,有头蚕种、二蚕种、多化种之别。
   最初的蚕种均为纯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西湖蚕学馆创办后,开始引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蚕种,免除蚕种内病原的遗传,称改良种。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进欧洲和日本蚕种,并推广杂交种。民国16年(1927),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将旧有的土丝传习所取消,原种制种场改为蚕业试验场;翌年,复改为蚕业改良场,内设有推广部,划分为肖山、长安、菱湖、袁花、海盐等
  五个大区,专司蚕农养茧技术改良。30年代起,全部推广杂交种。40年代初,推广蚕品种为华5、华6、华7、诸桂和治桂,引进日本国华蚕1号(中欧杂交固定种)、华蚕101(日系)和华蚕102(日系)。抗战胜利后,中蚕公司征得新品种华
  8、华9、华10、文和瀛翰,在分公司所属的嘉兴第一实验蚕种场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制造杂交种,列入推广,华8(9)×翰正反交供作春用;瀛文×华10正反交供作秋用。旧品种中仍保留华5、华6、华7、诸桂、治桂。民国36年(1947),旧品种仅保留华7、治桂。此后,原先所推广旧品种淘汰。民国37年(1948)起,全为新品种华8、华9、华10、文、瀛翰所代替。
   民国36~37年(1947~1948)3月,民族资本家章荣初在江苏镇江接办了明明制种场和菁山施家桥创办青树实验农场,生产和采购“日月牌”、“老虎牌”、“金猫牌”、“西瓜牌”,“金蟾牌”、“梅花牌”等品牌蚕种14.35万张,免费和回收成本,发放给菱湖地区蚕农饲养。民国38年(1949)2月,在菱湖由15人为股东成立了龙蚕公司经营春蚕种,经理沈良元。
   解放初,按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经部发布《浙江省1949年春期蚕种制造管理暂行办法》,原蚕种指定为华8、华9、华10、瀛文、瀛翰等五种,制造普通种之杂交方式为瀛翰×华8或华9、文×华10及其反交。全面普及春用种华
  8×翰、春用部分华9×翰,夏秋用种华10×文。
   解放初杂交改良种制种形式主要为框制种。1952年起,浙江以平铺产卵代替框制种,并由单张平附种发展为双张平附种。同年始制散卵盒蚕种。
   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茧丝产质量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世纪50、60年代品种更换较慢,70年代起开始加快,到80、90年代更快一些。不断更换新蚕品种,每次品种更换都把蚕茧产量、茧丝质量和产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菱湖地区农村饲养的蚕品种由吴兴县和湖州市农业部门管理。
   各时期镇域推广的优良蚕品种:
  20世纪50~60年代以华8×翰、华9×翰为主,这两对品种生产性能稳定,茧重蛹大,克蚁制种量高(25张左右),但茧层率低(20%~21%),解舒丝长短。云溪×华9、华9×云溪这两对品种性能稳定,产茧量高,但解舒、净度差,于60年代中期停用。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推广丝量多、丝质优、纤度细、易饲养的苏16×苏17,成为当时当家品种。夏秋用品种60年代初从广东引进的306蚕品种与华10杂交,发育快而齐一,全龄经过短,对高湿抵抗力强,茧层率19%
  20.5%、茧丝长900米~1000米、解舒良好,受到农民和丝厂的欢迎。
  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广华合×东肥(由安徽省蚕业研究所引入),张产茧量和茧价均超过苏17×苏16,但纤度偏粗,属尴尬纤度。农、工之间存在分歧,但由于农民反映强烈,同时纤度方面也逐步得到改善,矛盾渐趋缓和。到
  1972年春期,华合×东肥发种占总发种量的83.1%,几乎成为一统天下的当家品种。与此同时,已引进杭7×杭8,于1976年开始试养,70年代后期推广该品种,茧丝量多,茧质好,担桑产值高,深受蚕农欢迎,对丝厂虽有茧层厚、出丝率高的优点,但解舒率低,对提高生丝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夏秋品种,70年代初,从广东省引入东34,体质强、丝质优,分别与603(省农科院育成)和苏12组成东
  34×603、东34×苏12两对杂交组合。东34×603抗高温特强,深受蚕农欢迎,但因丝质差,而东34×苏12却以茧丝质量见长,两对品种至1975年夏秋季发种,东34×603占77.3%,东34×苏12占22.1%,完全取代了使用长达13年的
  306×华10。
  20世纪80年代春用品种杭7×杭8自1976年试养以来,逐年扩大,
  1981年春期发种量已占总发种量的53.6%,已居当家品种的首位,紧接着农业部门选用菁松×皓月、浙蕾×春晓和苏春×镇丰三对易养、高产、优质新品种,于
  1982年春期开始引进试养至1987年已成为春用主要当家品种。夏秋品种浙农
  1号×苏12,自1976年开始试养后迅速推广,成为80年代的当家品种。1984年夏秋季开始试养薪杭×科明和蓝天×白云(原名康2×科7),这两对品种都系省农科院蚕研所育成,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量都高,逐年扩大,取代了浙农1号×苏12。80年代曾出现严重缺种局面,造成从各省调进蚕种的混乱局面。由于蚕农饲养技术不断提高及推广春用秋养的宣传,春用种成了全年通用种及春期蚕种不足,推广夏秋品种春养。1990年,菱湖地区春期蚕种不足,第二批补种发放32.96%薪杭×科明、湘晖×芙蓉、蓝天×白云、秋丰×白玉等夏秋品种,夏秋种春养,蚕农不欢迎,但因解舒率提高而受丝厂欢迎。
  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门选用春种菁松×皓月、浙蕾×春晓、春蕾×镇珠、夏秋种薪杭×白云、54A×丰10等。同时推广春蚕新品种华锋×雪松、雪松×华锋(正反交),抗氟化物污染性能强、茧产量高而解舒率低。夏蚕新品种秋丰×白玉。1997年下半年将原来饲养的早、中、晚三期秋蚕饲养布局,调整为早中秋和迟中秋的两期。早中秋白玉×秋丰,迟中秋上述两对(正反交),易饲养解舒良好,成为90年代当家品种。菱湖地区2000年四个蚕期,华锋×雪松、雪松×华锋两对发种31055张,占总发种量的28.1%;秋丰×白玉、白玉×秋丰两对发种77277张,占总发种量的64.4%。
  2000年度菱湖地区各蚕期发种情况 春蚕期 夏蚕期 早中秋期 迟中秋期 菱湖地区历年主要蚕品种更替情况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