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1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天主教
分类号: D635.1
页数: 6
页码: 228-233
摘要: 天主教于明末传入湖州,教徒多数是水上渔民。清初被禁止在内地传教。菱湖天主教由湖州天主堂管理。内有神父一人,管理教堂,主持传教。先生一人:协助神父(又称副祭),管理教堂。师母一人:侍奉神父,管理伙食。学生一人:办理杂务。
关键词: 宗教 天主教

内容

天主教于明末传入湖州,教徒多数是水上渔民。清初被禁止在内地传教。光绪时开放天主教活动。光绪七年(1881),首先在双林沈家■建堂,继而在湖州、菱湖设立教堂。菱湖天主教堂设立于赵家弄底,其地称天主堂路。抗战后衰落。
  菱湖天主教由湖州天主堂管理。内有神父一人,管理教堂,主持传教。先生一人:协助神父(又称副祭),管理教堂。师母一人:侍奉神父,管理伙食。学生一人:办理杂务。
  开始没有神父,由一姓史的“先生”(中国人)主持。抗战前由从双林沈家■转来的沈梅卿主持。抗战时期一度停止活动。1947年,爱尔兰人雷神父主持,先生许阿逵(许兆荣)。爱尔兰神父任职一年,1948年因病去上海治疗,后即返国。1949年调来神父杨尹耕,先生陆迎宝(无锡人,不久即离去)。杨尹耕于1951年到湖州成立三自革新委员会(自信、自治、自传)。因菱湖堂不能维持生活而调往南浔。当时菱湖教友少,未曾成立三自委员会。
  菱湖天主堂传教范围:1、菱湖镇;2、洛舍、戈亭;3、千金。菱湖教友至解放时仅20余人,且多妇幼,并不活动。成立堂务委员会,在教友中推选沈莲芳、王伟才、章毓英、章瑞英四人负责。直至2003年才在莫鼐弄设立教堂。
  附:儒教
  菱湖虽一直无“孔庙”、“文庙”设置,但对“儒教”则一直崇奉备至。“儒教”,俚称,实为儒学、国学。旧社会的“书香门第”书房中都挂有孔子像。小孩上学,须先膜拜孔子像。读的也都是儒教之书,如:《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再深则是《春秋》、《国策》等。科举考试者,无不是儒教信徒。民国建立后,私塾淘汰,儒教也随之衰落。但忠、孝、节、义的儒教思想,还普遍存在。尤其对“忠”、“孝”作为道德基础而提倡。
  菱湖镇历代部分寺观
  菱湖镇历代建佛教庙宇33处,迭经战乱和人为破坏,现恢复9处,其中市宗教局批准4处;道教观堂8处,经破坏废圯圯,现恢复4处,其中市宗教局批准4处。
  狮子吼寺位于射中村。三国·吴太元中(251)居人刘钺与费长房见空中金毛狮三振哮吼之声,遂舍宅为寺。唐大和二年(828)重建。会昌中(841-
  846)废。宋庆元二年(1196)又重建。明成化间立为丛林。清同治间(1865-
  1874)重修。抗战后期遭兵火而毁。
  心修寺位于查家簖洋里村。三国·吴(222-252)杨俊成建。唐时诗僧皎然曾于此参祥。民国时期废。
  开化院位于射中村。晋永嘉元年(307),孙德宗舍宅建。唐会昌五年(845)废。后周广顺三年(953)重建,号菩提寺。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开化院。清末民国初圮。
  清灵院位于灵山。梁天监七年(508)建。晋天福七年(942)重修。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上乘寺。抗战时废。1998年,乡人自发在灵山东侧山边重建。
  鹿苑寺位于射中村。梁大同元年(535)夏玢舍宅建。唐大历三年(768)僧明誓重建,勅名永兴寺,寺前桥名永兴桥,均为颜真卿题额。宋治平二年(1065)重修佛像,石刻弥勒今尚在。元至正七年(1347)火后重建大殿。清同治初(1862-1864)毁于兵,光绪三年(1877)重建。抗战后期毁于兵火。此庙僧房古井犹在。
  觉悟教院位于思溪村。唐咸通十四年(873)金州刺史刘某舍宅建,号觉观院。唐会昌中(841-846)废。宋咸平(998-1003)始建大殿、法堂、诸天阁,并改名觉悟教院。清乾隆时(1736-1795)毁。
  禅智寺位于竹墩村。唐咸通十五年(874)沈思立建,号大乘禅院。钱镠时(约926年)沈思蕴重建〔后唐同光四年(926)〕。后周显德六年(959),改名广福罗汉院。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禅智院。1976年9月9日拆毁,仅存祖师殿。1992年恢复,2004年重建。禅智寺一直为竹墩沈氏家庙。
  集福禅寺在杨港村,占地20余亩。寺内佛像系枣木所塑,庄严无比。为湖郡溪南一座古丛林。
  集福禅寺初建于中唐时期,初名“水南寺”。由吴、沈、孟三家所建,故亦称“三姓堂”。他们改滩涂成良田百顷,称“千亩田”。三姓之一的后代吴冯与陆羽、皎然常饮茶吟诗。皎然受请改额为“集福禅寺”。还将三姓始祖像供奉为天尊。
  北宋苏东坡三临该寺,明代香火旺盛,显赫一时。后几经风雨,屡毁屡修。“文革”时被毁。2004年集福禅寺重修。正式开放。
  龙山寺位于朱家坝村。五代后晋天福十三年(948)建,号福庆。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护戒禅寺,元末毁。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建;二十四年(1391)改名龙山寺。天启间(1625)废。清顺治十六年(1659),僧智贞、智章从武康龙山迁朱家坝村,名龙山寺,俗称科寺头庙。相传清顺治帝圆寂于此庙,当地百姓塑像号护法龙山以祭祀。解放初毁。1994年恢复。2003年重建大殿。
  圆觉禅院位于思溪村。宋宣和中(1119-1125),密州观察使王永从与弟崇信军承宣使王永锡创建,勅额慈爱和尚道场寺,有佛塔11层。绍兴二年(1132)改名圆觉禅院。王永从舍资刻《大藏经》5480卷,号《圆觉大藏经》。明成化时(1465-1487)重建,改名法宝禅院。清乾隆时废。
  梧桐禅寺位于南商林村。始建唐中期(825)。宋太平兴国八年(983)重建,号永平院。景祐四年(1037)改名圆明院。明崇祯间(约1637年)重建。解放初圮。1985年恢复。1994年重建。俗名梧桐寺。
  真武庙位于菱湖镇南当湾。宋端平五年(应为嘉熙二年)(1238)建。明成化十一年(1475)勅建。万历中(约1595)毁,而后又重建。清康熙十年(1671)后殿毁后重建。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修。咸丰末(1861)毁于兵火。
  同治间(1865)重建。解放初圮。“文革”间拆除。旧有赵孟頫书额“金飞升”。俗名南圣宫。其大钟音震四乡,后毁重铸,但成哑钟。
  佑圣院位于下泽村。何时建不明。清末废。
  祇园寺位于镇北栅(菱丝与菱化间)。元方伯施环故宅。清康熙元年(1662)建。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八年(1793)重修改建。嘉庆九年(1804)大殿火毁,道光中(1835)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毁兵火;光绪中(1892)重建。“文革”期间拆毁。2005年,乡人自发在菱北村易地重建。
  枯庙位于新墩村凤林。俗名鸟林庙。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邵氏别业旧址上建;光绪十年(1884)重修。1988年乡人恢复。
  玄坛庙位于镇西栅西溪口龙溪边。章大成复土筑墩建庙于上。清咸丰中(1855)为盗贼毁。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供财神。解放初改作木材公司。
  2000年建防洪工程拆除。
  妙音寺位于费家埭村小灵山。宋治平二年(1065)建。清乾隆间重修。
  解放初毁。
  泗水庵位于王家墩村龙溪西侧。古名胜水庵。宋元丰二年(1079)建。内有三茅真君行宫。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重建;肖像抗倭名人吴龙以祀之。清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间(1868)重建。庵东建阁,上供文昌,下供武帝。解放初改建他用。
  天宁庵位于士林村。明正统二年(1437)建,供张、薛二居士为社神。解放初毁。
  永宁院位于北栅。俗名北圣宫。明永乐间(1403-1424)建;正德间(1513)修,名永宁禅院。万历间(1573-1620)重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同治初、光绪间重修。院东总管堂,供金元六总管、七总管;有三层高阁。1947年建菱湖丝厂时拆除。2004年,村民筹资在菱北村易地重建。
  仁渡庵位于镇中务桥南堍,俗呼三官殿。何年建不详。清同治间(1862-1874)重修,内有增广明王祠。解放前夕佛像全毁,后改单位用房,现为居民住宅。
  证连精舍位于东栅茶亭,原明孙铨铨别业——渠塘书院。清乾隆间(1736-1795)改建为武帝祠。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光绪间重建。抗战时毁。
  度生庵位于镇东将军坝。明吴禄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修。解放初圮废。
  放生庵位于镇区湖西墩。清顺治十六年(1659)建,光绪初(1875)重修。抗战时,日军驻所。1948年建菱湖医院时拆除。
  吉祥庵位于南栅。清康熙十二年(1673)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修,并建石塔。嘉庆年间(1796-1820)后殿毁,西侧药王殿完好。民国时毁。
  谈道庵位于北栅祇园寺东。清康熙间(1662-1722)建。抗战时毁。
  太平庵位于南栅直街。抗战胜利后改为小学。
  潮音庵位于南栅直街,一名观音堂,在留婴堂北侧。明永乐间(1403-
  1424)建。清康熙末(1720)正殿毁而重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复毁又重建;咸丰十一年(1861)又毁重建。庵门左供总管,右供抗倭英雄费都挡,并立有费都挡碑记。内还供蒋瑶木主。抗战胜利后圮毁。解放初改造为吴兴县文化馆。后建为幼儿园和财政所。
  宝积寺位于北栅珊瑚坝(现菱化厂区),明末清初建,为尼庵。清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抗战胜利后建菱湖化学厂而拆除。
  盘螺殿位于镇西栅。明初建。明末清初已废。
  社坛庙位于直下弄东社坛基弄。明初建,内供土地公、土地母。清道光年圮,移供于潮音庵内。
  关帝庙一在镇区茶亭、一在射中村、一在竹墩村,最早始建明初。20世纪80年代,射中村已恢复重建。
  太均殿一在永宁院,一在射中村,一在朱家坝村。射中村和朱家坝村村民自发在20世纪90年代恢复。
  吕祖殿位于祇园寺西,清光绪年间建。1948年建菱湖丝厂,废。
  金龙四大王庙位于放生禅院。民间为纪念河神谢绪(行四)而建。清光绪初改菱湖米业公所。
  法华庵位于竹墩村东边坞自然村。唐元和十四年(819)建。解放初废。
  潮音庵位于竹墩村。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建,清雍正十三年(1735)重建。解放初废。
  东岳宫位于射中村。宋宣和中(1119-1125)建;元时毁;明正统八年(1443)重建。解放初废圮。
  紫微道院位于竹墩村。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建。解放前夕废圮。
  羿神庙位于射中村。相传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后,乡民建祠祭祀。宋时鼎盛。明时改为土地庙,羿和嫦娥为土地公、婆,大堂左上方屋梁挂小木船,有“朝管吴江,夜管石村(即射中村)”之民谣。抗战时改为小学。原有古戏台,1978年成危房,担心砸坏学生而拆除。
  寂照庵位于射中村。宋绍兴间(1140),僧性海建。元至正间(1350)重建。又名西寂照庵。明成化间(465~1487)重建。民国间圮,抗战后毁。
  纯阳宫位于思溪村。宋靖康元年(1126)始建。清嘉庆元年(1796),重建土地庙。1979年,恢复土地庙和纯阳宫,2000年11月25日建成。
  正觉宫位于达民村。始创南宋,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建。农历七月初七至九月初九,祭奠抗金之粮草先锋金家三弟兄,即护国随粮王、多天安乐王。1958年毁。1988年8月重建。
  白云庙位于菱东村。清嘉庆元年(1796)建。供奉张太均娘娘。1968年拆除。1995年12月重建。
  潮音庙位于建丰村。清嘉庆年间始建。1967年被毁。1987年冬重建。
  经湖州市宗教局批准恢复的宗教场所及负责人: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许阿逵
相关人物
沈梅卿
相关人物
杨尹耕
相关人物
陆迎宝
相关人物
沈莲芳
相关人物
王伟才
相关人物
章毓英
相关人物
章瑞英
相关人物
杨俊成
相关人物
皎然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
刘钺
相关人物
费长房
相关人物
钱镠
相关人物
智贞
相关人物
智章
相关人物
王永锡
相关人物
孙铨铨
相关人物
性海建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湖州市宗教局
相关机构
菱湖米业公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
无锡
相关地名
爱尔兰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射中村
相关地名
思溪村
相关地名
达民村
相关地名
菱东村
相关地名
建丰村
相关地名
竹墩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狮子吼寺
相关作品
心修寺
相关作品
开化院
相关作品
清灵院
相关作品
鹿苑寺
相关作品
觉悟教院
相关作品
禅智寺
相关作品
集福禅寺
相关作品
龙山寺
相关作品
圆觉禅院
相关作品
梧桐禅寺
相关作品
真武庙
相关作品
佑圣院
相关作品
祇园寺
相关作品
玄坛庙
相关作品
妙音寺
相关作品
泗水庵
相关作品
天宁庵
相关作品
永宁院
相关作品
仁渡庵
相关作品
证连精舍
相关作品
度生庵
相关作品
放生庵
相关作品
吉祥庵
相关作品
谈道庵
相关作品
太平庵
相关作品
潮音庵
相关作品
宝积寺
相关作品
盘螺殿
相关作品
社坛庙
相关作品
关帝庙
相关作品
吕祖殿
相关作品
金龙四大王庙
相关作品
法华庵
相关作品
东岳宫
相关作品
紫微道院
相关作品
羿神庙
相关作品
寂照庵
相关作品
纯阳宫
相关作品
正觉宫
相关作品
白云庙
相关作品
潮音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