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时令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5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时令习俗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5
页码: 215-219
摘要: 菱湖镇时令习俗主要有: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开户放爆竹,叫“开门炮仗”。初二:禁忌松了些,显得活泼、轻松。初三:是小岁朝,用灶君马张供在灶堂里叫“安灶”。初四:晚上商店都用果品、三牲、香烛拜财神,叫“接路头”等。
关键词: 菱湖镇 民俗 时令习俗

内容

一、岁时
  正月
  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开户放爆竹,叫“开门炮仗”。男女老少均穿新衣,贫苦人也力求整洁。起床就吃寸金糖,谓“如意称心”。早晨吃顺风圆子,拜土地、灶君、祖先像。出门先走“喜神方”。路遇到熟人说“见面发财”或“恭禧发财”。此日禁止扫地,禁止用刀具,禁说不吉利话。中午大家都吃面;或吃除夕预留饭食,谓“年饭”。儿童玩“鸡毛娘子”:用圆茅草一根对折,骑在另一根茅草上,用手指捋鸡毛,能吸引茅草摆动。堂前放节节高(或用大竹两枝不去小株)。
  商店敲锣鼓,儿童吹喇叭、放百子炮,玩各种玩具,气氛欢乐闹猛。
  初二:禁忌松了些,显得活泼、轻松。亲友开始“拜年”。第一次出门拜年,要先到娘舅、姑夫和岳父家,再到其他亲友家,初五前是高潮,谚曰:“拜年拜到初七八,给你吃根猪尾巴”;“拜年拜到正月半,面孔像块砧头板”。初二、十六店家俱吃肉,俗谚“初二、十六店倌吃肉”。
  初三:是小岁朝,用灶君马张供在灶堂里叫“安灶”。初三起床后,要吃有馅的圆子。子弟鸣锣击鼓,以相娱乐。
  初四:晚上商店都用果品、三牲、香烛拜财神,叫“接路头”。还要摆“路头酒”。这一天老板和经理经过盘结,一年来的盈亏情况已经清楚,决定新的一年里的经营方针。确定留用和辞退职工。留用的安排明天正式开业后的工作。辞退的结账,另谋生计。
  二月
  初二:吃年糕,叫“撑腰年糕”,吃了可以不腰痛。
  十二:百花生日,以红绸及红纸系花树上,或在盆景里插上小红旗。假使这天落雨,就要连落十二个连夜雨。
  三月
  初三:妇女戴荠菜花。到郊外挑荠菜煮饭为“荠菜饭”。也有在郊外搭灶,灶要搭在喜鹊窝下面。有“三月三、荠菜花,桃李争繁华”的俗话。
  五月
  二十日:水龙生日。四栅水龙,都要集中到安澜桥比赛,各栅的消防队员各司其职,打锣吹哨,精神抖擞,秩序井然。比赛时各尽其力,射水远者为胜。两岸观者如云。是每年一次的消防演习。
  二十六日:官绅祭忠烈祠,并禁屠。
  芒种逢壬起梅,进入黄梅。“黄梅积水煮茶甚香”(《涌憧小品》)。断梅后三天称“头时”,又五天称“中时”,再七天称“末时”。从前种单季稻有“头时种田最好”、“末时太晚”之说。小暑闻雷,重做黄梅。
  六月
  初六:为中贶节,此日晒书画、衣服;洗发、涤梳具。大家吃馄饨。用冷水晒热,替孩子洗浴,叫“猫狗浴”。
  七月
  初五至初七,迎金元六总管;初八、初九迎福增乡、崇礼乡二社神夫人神会,初十迎太均夫人会,演剧酬神,办庙会;十五日盂兰盆会,夜则放焰口施食、沿河放灯;三十日夜,沿门点香烛,并点地藏灯,或以木屑和油沿路焚之。这些神会出迎,古时有之,今在农村又恢复。
  十二月
  冬至逢戍为“腊”。腊中多营葬、修坟墓。腌肉、腌鱼、腌菜。农家腊月中舂一年之米囤藏之,谓之“冬舂米”。
  十五日起,晚上开始喊“火烛小心”。大意是:“寒冬腊月,火烛小心,前门看到后门,脚炉看到灰堆。”此日起,街上卖送灶轿子、状元灯笼;买年货、蒸年糕,
  一片过年景象。
  二十三日:晚上送灶,把灶君马张放入送灶轿子,用糖黏在灶君嘴上,不让他上天讲坏话。用松、柏枝及豆荚焚之。
  二十五日:都吃豆腐渣,俗谓此日玉帝及诸神下界巡视人间疾苦,吃豆腐渣能得到怜悯而赐福。
  三十日:为除夕,拜家堂、土地、灶君。一家团聚吃年夜饭。酱煨蛋叫“元宝”,炒馄饨叫“包财”。孩子提着状元灯笼串邻走舍,喊:“猫啊来,狗啊来,花花娘子同啊来,大元宝滚进来,小元宝门角落里轧进来,嘭啪,铜钱银子上阁栅。”夜里吃毛芋艿。彻夜不眠叫“守岁”。商店账房手提灯笼讨欠账,贫苦人往往出去避债,到第二天(初一)回家。半夜子时放爆竹鞭炮,谓辞旧迎新。大门上张贴春联、门神。
  吃过年夜饭,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亲友间也互赠小辈。年夜饭后到春节,长辈不打骂小辈。
  二、节俗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节灯会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
  菱湖灯会最盛于上元桥畔。有“三分灯彩七分人”之称。菱湖灯会除各式彩灯游迎街市,还举办猜谜,灯谜之盛,蔚为奇观。
  清明
  扫墓:祭祖扫墓为大事。多在清明前后两三天内进行。扫墓又叫“上坟”。
  用菜肴、酒、果品,上香焚烛,跪拜,烧锡箔纸锭,在坟上加土,插飘白纸(新坟则用彩飘纸,多为红、绿、白三色)。也有家祭,叫“拜饷”。
  粽子: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踏青的干粮。俗说:“清明粽子两头尖,男啊颠,女啊颠。”插柳:屋檐上插柳枝,俗说:“清明插杨柳,外甥杀娘舅。”据说此俗始自元末,人民以插柳为号,同杀鞑子。男女戴柳条,俗谚“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踏青:此日多到郊外踏青,多到灵山。叫“游灵山,着长衫”。
  哨船:菱湖近乡以农船驾四橹,上设彩棚、旗帜,列各种器械,互较投勇诸艺,在镇上市河表演,谓之哨船。
  吃螺蛳: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吃后将螺蛳壳抛向屋上。意为辟邪。
  立夏
  吃立夏塌饼、菱肉立糕。吃风干芽菱(乌菱),有午时吃了乌菱不会被乌蚊叮之说。此日多用秤称人,称幼童时放小石子,谓“石寿”。饮酒、吃新梅、蚕豆、芽谷饼,有解疰夏之说。是日必食豆腐,谓补脑。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菜肴有灰鸭蚕、黄鱼、银鱼、黄鳝、蒜苗、红烧肉等,酒中放雄黄,谓雄黄酒。
  粽子:家家裹粽子,小孩特裹小粽挂在衣上。也有相互馈送的。也吃雄黄炒蚕豆。
  驱邪:小孩额上用雄黄写“王”字,穿老虎衣。并用五色丝线为索缠臂;或用丝线绕成三角、做绢人、剪茧为虎形等用丝绳串联,或挂颈项、或缠绕手腕,为小孩辟邪。门上贴上和尚、尼姑送来的纸“符”。门上挂菖蒲、艾蒿、大蒜蒲头。用雄黄烧酒喷洒屋角。用苍术、白芷、芸香烟熏室内。
  至节:新婚人家,女家要送扇子、凉帽、批杷、绿豆糕,分送给男家公婆、伯叔、妯娌。
  划龙船:是日,组织划龙船活动,往江河中抛粽子,是为纪念屈原;又说为纪念伍子胥。
  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家家吃团圆饭,吃月饼,并用月饼赠送亲友。晚上用香斗(糊纸为斗,放香屑于其中名为香斗),架桌庭中,放瓜果月饼,祭月神(射村人视土地婆婆嫦娥为月神),名烧斗香,烧天香,人静后竞出偷取饭瓜月饼,以为得子之兆。到田地可以摘取农作物,有“八月半当官贼”之说。
  此日吃甜白酒,吃炒十烤(茭白、千张、菱肉、豆类、南瓜、蔬菜等随意十样,炒成一碗)。
  赏月:传说运气好的人还可看见月亮里有划龙船出来。
  重阳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点心店卖栗糕,有到灵山登高者。又为老人节。传说羿被害之日,射中村有至羿神庙祭祀之传说;并在重阳节打造饭灶;已建造的新灶第一锅白米饭,要盛出先祭拜土地公羿。
  冬至
  有冬至大于年之说。家家祭祖上坟。冬至夜最长故有“睡么睡个冬至夜”。
  此日过后开始吃补食。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元宵节
相关专题
清明
相关专题
立夏
相关专题
端午节
相关专题
中秋节
相关专题
重阳
相关专题
冬至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