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政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47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行政建置
分类号: K901.9
页数: 47
页码: 1-47
摘要: 菱湖镇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西部,位于浙江北部太湖以南,南距杭州117公里、东距上海178公里、北距湖州26公里。东邻石淙、千金镇,南界德清县钟管镇和吴兴区东林镇,西濒东苕溪导流港东,北连和孚镇。面积为108.967平方公里。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20度10分,北纬30度43分。镇人民政府驻东栅东路8号。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龙湖,明洪武元年(1368)为归安县建制镇(明万历庞太元《菱湖志》、清光绪孙志熊《菱湖镇志》:“明洪武初,立为菱湖镇,迄今不改。”)。
关键词: 菱湖镇 地理沿革

内容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建置沿革
  菱湖镇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西部,位于浙江北部太湖以南,南距杭州117公里、东距上海178公里、北距湖州26公里。东邻石淙、千金镇,南界德清县钟管镇和吴兴区东林镇,西濒东苕溪导流港东,北连和孚镇。面积为108.967平方公里。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20度10分,北纬30度43分。镇人民政府驻东栅东路8号。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龙湖,明洪武元年(1368)为归安县建制镇(明万历庞太元《菱湖志》、清光绪孙志熊《菱湖镇志》:“明洪武初,立为菱湖镇,迄今不改。”)。
  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二十八日,菱湖镇属归安县第七区。
  民国元年(1912),撤杭加湖道废湖州府,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菱湖镇属之。3年(1914)5月,吴兴县属钱塘道(1927年撤),菱湖为吴兴县直属镇(辖东宁、西安、南康、北平四里及附近16个村)。17年(1928)6月4日,建立区制,吴兴县划十区,菱湖属吴兴县第五区(龙湖区)。次年里改镇、村改为乡。
  民国18年(1929)9月,中共吴兴中心县委在菱湖镇成立;34年(1945)4月,菱湖区、菱湖镇二级抗日民主政府在菱湖成立。
  民国24年(1935),属吴兴县第四督导区(原东宁、西安、南康、北平四镇合并)。35年(1946)2月,奉令撤并乡镇,建立菱湖区,辖菱湖镇和溪西、溪东、昂东、下昂、思长、荻港、鼎新乡。
  1949年4月28日解放后,5月15日,吴兴县人民政府、菱湖区人民政府在菱湖镇成立,镇辖区不变。现镇辖区解放后为菱湖镇、溪西乡、溪东乡、昂东乡、下昂镇和思长乡中的部分。1950年5月,溪东乡划分为菱山、新城、溪东乡;思长乡划分成思溪、长超、漾东乡。1951年5月,菱湖镇改区直属镇为县直属镇。
  1956年4月溪西、菱山合并为溪西乡;新城、思溪、溪东三乡合并为新溪乡;昂东、下昂合并为下昂乡。1958年10月,菱湖镇与溪西、新溪、下昂、东林四个乡合建菱湖人民公社,菱湖镇曾称大队。1959年6月,复为县直属镇。1961年6月,菱湖公社调整为溪西、新溪、下昂等5个公社。1984年2月,改溪西、新溪、下昂公社为乡。1986年11月,溪西乡并入菱湖镇。1993年9月23日,根据湖州市委关于撤小区建大区决定,埭溪区撤消并入菱湖区,成立中共菱湖区工作委员会,驻菱湖镇。同年11月29日,现辖下昂地域改为建制镇。1999年10月17日,新溪乡、下昂镇并入菱湖镇。镇辖11个居民区、60个行政村、400个自然村。
  2001年8月26日,60个行政村调整为28个行政村,村均人口从1103人扩大为2363人。菱湖镇为湖州市中心城镇,菱湖区首位镇,省级环杭州湾五级城市、浙江省首批中心城镇。2003年1月10日,菱湖区撤消,菱湖镇属新南浔区管辖。
  第二节行政区域
  一、清代以前时期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县(乌程)东南36里,唐宝历中(公元825-
  827)刺史崔元亮开凌波塘,故菱湖又名凌波塘,其地宜菱故名。唐代,行乡里制,乌程县辖乡四十、里两百,菱湖跨福增、崇礼、长寿、松亭四乡。
  宋代,太平兴国七年(982)划乌程县东南十五乡置归安县,菱湖属之。其中:福增乡(乡社神祠址在茶亭,今宁绍路东口)的广福里;崇礼乡(乡社神祠址在秀溪畔,今菱湖大酒店旁)的干秋里;松亭乡(乡社神祠址在思溪)和长寿乡(乡社神祠址在射中)的各一部分。
  元代,归安县撤仁风乡为九乡四十四都,菱湖仍属之(十二区十八都至十四区二十四都)。明洪武初建镇,成化八年(1472)实行区、都里制,现菱湖镇域内属归安县之十二区至十六区、十八都至二十七都。
  清代,雍正七年(1729)行顺庄法,编区庄,归安县辖二十一区、二百十七庄,菱湖属之。
  二、清末与民国时期
  据光绪八年(1882)《归安县志》和十八年(1892)《菱湖镇志》记载:菱湖镇有东南西北四栅和附近168庄至173庄组成。即现在镇域内的费家埭村的施家港向东经商墓村的部分、章家坝村的部分、安桥、永福、建成村中的部分,灵山、杨家巷、南浜、新墩、东河、菱北、王家墩、查家簖、勤劳村的全部及漾南田村中的兰田路、永宁村的大部和和孚镇新荻村南部的南溪墩、放里、漾里、水埠墩、西漾田等自然村,均属当时菱湖镇的范围。
  清末,溥仪之父载澧摄政,命令各省成立咨议局,并颁城镇乡自治章程。
  宣统元年(1909)二月二十八日,归安县有选举权人数已确定2455人,其中第七区在菱湖祗园寺举行选举,有21庄441名选民参加,选举产生菱湖镇自治委员会。下昂为第九区,有23庄114名选民在松雪庵参加选举,产生镇自治议事人员。
  宣统二年(1910)春,为筹备乡自治,乌程、归安两县绅士集议于湖州城(菱湖绅士卞尚斋出席)。按章程规定:凡县治所在地之城厢为城,人口满五万者为镇,不满五万者为乡。
  民国元年(1912),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基层行政区划沿用清制。民国初菱湖镇范围,东从双开-菱东,南从小灵山-畔亩田,西从双林漾东岸-三百亩坝,北至陈家路,共4个栅(东、西、南、北栅),17庄;中锦镇:南从泉佳潭-洛舍漾,西从东苕溪导流港东岸从洛舍口至吴沈门对岸朱家坝,东从田毫里-六堡里、方溪漾与南商林相接,有1里9庄属现菱湖镇域内;和孚镇有3庄在现菱湖镇域内。
  民国3年(1914)1月,改城镇、乡为区域。全县划为城一、镇十三、乡十一,共25个区域(将原有区庄改为乡、镇、村、里)。菱湖镇包括附近各村庄(有的村以多个自然村合为一村):双开、履仁、长生、中山、民杰、青龙、永安、大岭、小岭、陈家、泗水、英士、环龙、镇南、湖西、西溪村,共16个村(其中167庄现属千金镇);并将菱湖镇原四栅改为东宁、西安、南康、北平4个里。在原范围内向西南扩展到卢家庄、塘前埭、勤俭等村。现镇域内的范围包括民国3年的中锦镇(包括下昂、前丘、竹墩、射村、东林山、南商林、泉佳潭等村庄)中的松雪里(即中锦镇办公地)、锦北、后庄、凉山、慧农、聚义、前溪、竹溪、东射、东溪、商溪及和孚镇中的崇礼、广济、众善、思溪,还有青山乡中的大石、麟趾等村,共1里16村;现镇域为当年5个里32个村。
  民国17年(1928)6月4日,浙江省公布村里制。全县25个区域合并成10个区,菱湖为第五区(龙湖区)。菱湖始有区,辖6里、58村,菱湖镇属之。民国18年(1929)春,全县村里编制完成,菱湖镇辖区内的村、里同前。
  民国20年(1931),改村为乡、里为镇。均依原有村、里区划为乡、镇区划。
  第五区为6镇(即松雪镇、千金镇、东宁镇、西安镇、南康镇、北平镇)58乡,村里以下为闾邻(10户为邻,5邻为闾)。菱湖4镇办公地点是:东宁镇设在茶亭;南康镇设在南圣堂;西安镇设在观音堂;北平镇设在北圣堂。
  民国24年(1935),扩并乡镇、编组保甲。为便于督导,全县划为五个督导区,由原五、七两区(龙湖区、和孚区)并为第四督导区,辖6镇、20乡,而菱湖镇则由东宁、西安、南康、北平4镇合并;下昂镇由锦北、后庄、慧农、凉山、松雪5乡镇合并。菱东乡由双开、履仁、中山、民杰、青龙五乡合并;菱南乡由长生、永安、大岭、小岭、镇南五乡合并;菱北乡由环龙、英士、陈家、泗水四乡合并;菱西乡由西溪、湖西二乡合并;裕溪乡由东溪、商溪、集裕三乡合并;昂东乡由竹溪、前溪、聚义、东射四乡合并;思溪乡由崇礼、广济、众善、思溪、漾东五乡合并(其中漾东和其余乡镇不在现镇域内)。保甲编制取十进一制,即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十保为乡或镇,除有特别原因外,不得少于6,多于15。现镇域内有当年的2镇(菱湖、下昂)7乡、62保、718甲。
  民国28年(1939)4月,吴兴县政府随国民军六十二师东进,恢复抗战初期沦陷瘫痪之区乡镇,全县划为6个区:妙西、菱湖、双林、练市、织里、城区。菱湖区(初称第二区,区长童立)辖25个乡镇(何山、衡山合并为何衡乡),现菱湖镇域内有菱湖、下昂2镇,菱东、菱南、菱西、菱北、昂东、裕溪和思溪7乡。抗战时期,民国26年(1937)11月,日军在菁山、吕山埠驻扎,常来下昂扫荡,组织成立下昂镇维持会,行政建置未动,直到1944年止。27年(1938),昂东乡第三保(射村)也成立昂东乡第三保维持会,直至32年(1943)9月止。
  民国29年(1940)4月,日军占领菱湖,同时驻扎伪军,在日军河野部队和伪军第五师五团二营控制下成立菱湖镇维持会和建立汪伪镇公所,保甲未变。32年(1943)1月,伪镇公所整顿保甲,将菱湖镇划为8个保(以东栅市河至上孙街市河南北分开,南、北各4保);该年3月,国民政府镇公所迁回菱湖,恢复1935年划分的11个保的活动。
  民国34年(1945)4月,新四军第一次解放菱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该年6月中旬,新四军退出菱湖,汪伪镇公所又推进菱湖,将保甲制度恢复,重新划为10个保。该年10月,抗战胜利后,国民镇公所又将原11个保改变为13个保。
  民国35年(1946)3月,国民政府对保甲制度进行整顿,扩并乡镇,重新将镇东郊的南浜、新墩两村的自然村划为镇辖区为一、二保,将原保序往后退,全镇编为15个保。现镇域内有当年的2镇(菱湖、下昂)、4乡(溪西、溪东、思长、昂东)。
  乡镇保甲演变民国24年(1935)扩并乡镇编组保甲,现菱湖镇当年乡镇编制保甲是:菱湖镇11个保、菱东乡12个保、菱南乡16个保、菱西乡13个保、菱北乡18个保、思溪乡12个保、裕溪乡13个保、下昂乡10个保、昂东乡18个保。后来经过多次整顿和调整及乡镇合并,35年(1946)4月吴兴县各乡镇保甲情况统计资料记载:全县107乡镇合并为63乡镇。现镇域内当年乡镇及保甲有:
  菱湖镇15个保、170个甲;
  思长乡12个保、158个甲;
  下昂镇11个保、131个甲;
  昂东乡9个保、114个甲;
  溪东乡13个保、157个甲;
  溪西乡10个保,132个甲。
  (1)菱湖镇15个保的分布是:
  一保:南浜、南栅庄、桃花庄、何池圩、船𦪕(东、西船𦪕)。
  二保:章家埭、俞家埭、孙家庄、马家墩、费家墩、赵家湾。
  三保:隆兴桥南——董楼桥—福寿桥东——南栅角—朝东埭。
  四保:杨楼——垃圾埠头——鲁家园——一步二爿桥——柏树脚下——安庆桥南廊。
  五保:杨楼一胜祖桥-务桥-直街-柏树脚下-安庆桥北廊。
  六保:一步二爿桥-社坛基-直下弄-油车潭-王家门前南-直街西南。
  七保:直街西-下孙街-衣裳巷-石灰湾角-斜桥弄-王家门前北。
  八保:斜桥弄-斜桥河东廊-油车潭(狭河里)-环桥东-鼎家白地东-鲁家园。
  九保:环桥西-玄坛庙角-西栅摆渡口-利济桥-斜桥河西廊及河西墩全部。
  十保:隆兴桥北-宁绍会馆-八四弄-东栅北廊。
  十一保:铜匠湾角-竹丝弄-卞家坟头-城门脚下-北桥南-北桥港南口小桥。
  十二保:北桥港南口小桥-务地-酱园弄东-朱家桥北-五桂厅-罗家桥-姚家墩-东河头-朱家弄口。
  十三保:酱园弄西-朱家桥南-肖山弄-塘路口平桥东-上孙街。
  十四保:塘路口平桥西-扇子面角-北栅街-星桥-塘路西-上孙街西段。
  十五保:星桥北堍-牌楼头-安澜桥-双龙桥-官宰弄-杨家弄西-朱家桥北。
  (2)溪东乡:由菱东乡(除并入菱湖外)全部,菱南乡(吴家㘰、渡船头、立字圩、成字圩、杨字圩和章家坝及千金部分)的大部,菱北乡龙溪以东合并而成,划为13个保:
  一保:杨家巷、钱家塘、鱼船埭、李家埭。
  二保:沈家圩、白甫田、鱼目汇、钟家路、下羊圩。
  三保:灵山、相公圩、杨家汇、坝桥头、赵家埭。
  四保:费家埭、孙家埭、三塘桥、俞家㘰、施家港。
  五保:小港里、田心里、安桥头、南下石、慎家埭、一度里、钱家埭。
  六保:北鱼鳌圩、曹家埭、墙圈里、东口睦、沈家栅(南)。
  七保:双开、东高界、西高界、包家㘰、姚家㘰、潭山湾、西村、潭家㘰、凤凰桥、灰堆湾。
  八保:沈家栅(北)、沈家汇、张四圩、墙门里、洪家港、小羊圩(东、西)。
  九保:息山圩、大山圩、裴家埭、严家㘰、计油车、荡湾里、周家㘰、西湾里。
  十保:西保村、茅家圩、仕三圩、枉路里、包家湾、大渊圩、北下石、费家门、鱼龙湾。
  十一保:潘家漾、宋家桥、坝桥、浪塘山、方田㘰、和尚㘰、马兰㘰、金家圩、费家田、丁家塘。
  十二保:桂花庄、三口坝、野猫路、堂子路、钱家圩、枉塘路、士林、杨南路、王家浜、汤家㘰。
  十三保:陈家路(港东埭、周庄、小港里、港西埭)、侯邑、杨莆墩。
  (3)溪西乡,由菱西乡全部和菱北乡龙溪以西(7-11保)及裕溪乡南商林东北部分合并,划分为10个保:
  一保:李家埭、匠人圩、斗门头、南京港、姚家湾、塔下田。
  二保:沈家埭、蒋家埭、吴官田(东、西)、港北塘。
  三保:南商林(东、西)、菜园浜。
  四保:畔亩田、杨家埭、钱家墩,韩家湾、㘰门头。
  五保:卢家庄(南、北墩)、费家湾、卢家湾、上心田、下心田。
  六保:漾南田西枉、南枉、乱钿路。
  七保:史舍、塘前埭、小山田、菜字圩、北枉。
  八保:河界路、大道地、杏菜路、沈家路、邱家路。
  九保:卞家田、鱼塘、杨家湾、姚家路、彭家墩、大树下、西庄。
  十保:王家墩、寺前圩、查家簖。
  (4)昂东乡:自民国24年(1935)四乡合并后划成18个保,32年(1943)经过整顿合并成12个保,1946年扩并乡镇时将一部分划给下昂、荻港,又从菱西乡划五个自然村(第五保),最后剩8个保:
  一保:侯溪田、莫家田、征溪、周家荡、宋家埭、田保村(现属东林镇)。
  二保:谈家墩、三官田、任司埭、莲花荡、钟家荡。
  三保:石村、西村、二堡里、南至、打龙埭、施家湾。
  四保:洋下浜、史家浜、马家田、下羊圩、长田圩南、北枉。
  五保:珍字圩、方溪漾(头)、姚古田、三百亩坝、出字圩(解放后二自然村划给勤俭村)。
  六保:沈家湾、丁家埭、西六堡、钱家墩、张家墩、朱家荡。
  七保:竹墩、塔湾圩、宋家埭、杨梅树、薛家圩、田毫里、漾东、东边河、堂子湾。
  八保:香田湾、丁家浜、木杓浜、前丘、晒路浜、张家浜、港南田、双湾、油车湾。
  (5)下昂镇:1935年五乡镇合并后,划为10个保,民国35年(1946)扩并乡镇时,将石麟乡第六保划归下昂镇第十一保:
  一保:北心田、钮家址、大树下、下庄津、费家址、四保墩。
  二保:青项田、道人田、东枉、斜鱼田、王家湾、师古田。
  三保:千亩田北枉、钮家湾、都字圩。
  四保:吕家墩、莲花庄。
  五保:陆家墩、陈家浜、沈家浜、麦熟其、钱家埭。
  六保:下昂集镇港南。
  七保:下昂集镇港北。
  八保:水埠墩、陆家汇、吴家庄、银河津、倪家桥。
  九保:满山圩、大田坝、退四圩,唐家田。
  十保:朱家湾、宗家墩、石街路、枉华。
  十一保:许墓、独枉头、陈家坟、水西、水东、湾头浜。
  现镇域内朱家坝民国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金盖乡第一保;35年(1946)为妙西区云巢乡第五保。杨港村民国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何衡乡第一保;35年(1946)为妙西区云巢乡第五保。山塘村、三山村、三溪村,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石麟乡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保;35年(1946)为埭溪区菁山乡第七、第八保。
  (6)思溪乡:35年(1935)由五乡合并,划为12个保,28年(1939)划为第二区(后改菱湖区),12个保未变;35年(1946)4月与长超乡合并为思长乡,先为18个保,经过合并调整为12个保。现属菱湖镇域内的有四个保(五至十二保均属长超乡):
  一保:莫家桥、史家㘰、李家㘰、闵家㘰。二保:冯家埭、三里塘、东、西堰㘰。
  三保:思溪、移步桥、旧宅、东漾坝、清水湾。
  四保:前口坝、后坝、朱家湾、汲水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一)行政村
  1949年4月28日菱湖解放,5月15日吴兴县人民政府、菱湖区人民政府分别在菱湖镇章宅(三省堂)和三官殿成立,溪西、溪东、下昂、昂东和思长乡同菱湖一样,原乡、镇长和保长留用,维持地方治安;继续沿用原乡、保名称。该年7月,县和区人民政府派出工作队接管基层政权。10月,废除保甲制,建立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2001年8月26日,经市政府同意,将1999年10月菱湖、下昂、新溪合并时的60个行政村和400个自然村,坚持“就近就便和整撤整并”的原则,从有利工作出发,适当考虑地理位置、交通、历史沿革和传统习惯,撤并为28个行政村和380个自然村。
  南浜村以驻地命名,与新墩村合并为南浜村,位于菱湖东南1公里。东接永福村、北连东河村、西靠镇建成中心区的新墩、南浜居民会、南接杨家巷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和崇礼乡(小部分)。清属归安县16区170庄(鱼池圩、桃花庄),17区171庄(东、西船㘰、田弯里)、172庄(南浜、东南浜)。
  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青龙村和镇南村;民国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青龙村、镇南村;次年属第五区青龙乡、镇南乡;24年(1935)属吴兴县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13保;35年(1946)为菱湖镇第一保;1949年5月为菱湖镇一村;1950年5月属吴兴县菱湖区菱山乡一村;1953年为菱山乡第一选区;1956年6月,成立溪西乡南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灵山大队南浜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灵山管理区南浜大队;1961年为溪西公社南浜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南浜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南浜村。
  1993年9月属湖州市菱湖区菱湖镇,1998年4月,成立南村居民委员会;2001年8月和新墩村撤并为南浜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南浜村。
  该村在1968年曾被评为吴兴县及嘉兴地区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1969年1月《浙江日报》头版以《站在田头望全球》为题予以报道;新华社为此发表《备战备荒为人民,3分7厘闹革命》的内参。
  新墩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7区171庄(马家墩、章家埭)、172庄(赵家湾、石街村)。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青龙村和环龙村;17年(1928)为第五区青龙村和环龙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青龙乡和环龙乡;24年(1935)为吴兴县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十保;35年(1946)4月为菱湖镇第二保;1949年5月为菱湖镇二村;1950年5月划为菱湖区新城乡二村;1953年7月为新城乡二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新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与东河社合并为新河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新城大队新墩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新城管理区新墩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新墩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新墩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新墩村。1956年获吴兴县政府高产鱼奖状,1992年为市级先进党支部、市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村,1996年为市级奔小康示范村。1998年4月成立新墩村居民委员会。2001年8月与南浜村合并。
  陈邑村
  以陈家路、侯邑二村各取一字命名。现由永宁村和陈邑合并为陈邑村。位于菱湖北3.5公里,东与思溪村相交、北与和孚镇四联村相接、南靠东河村、西沿龙溪港和新荻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松亭乡和福增乡。
  该村的“士林”自然村在镇东北二里,宋金思王故居,以其族多士故名(《庞志》)。而侯邑村名的来历:传说明景泰年间,定水军张侯爷率军追杀盗匪至此,遭盗匪暗箭射伤,枪丢、马死、张侯爷跳井而亡。当地百姓纪念他,造庙(土地庙)祭祀,取名“张侯明王”,并将村庄取名侯邑,丢枪之地取名“金枪兜”,战马倒毙地取名“马家圈”,刀、枪和尸体一起葬于大坟滩,“文革”中被毁。清属归安县14区148、14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陈家村;民国17年(1928)为第五区陈家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陈家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四、第五保;35年(1946)4月为菱湖区溪东乡第十三保;1949年5月为吴兴县菱湖区溪东乡十三村;1950年5月为新城乡五村;1953年7月为新城乡五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陈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新城大队陈邑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新城管理区陈邑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陈邑大队;1984年2月为湖州市郊区溪西乡陈邑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陈邑村。
  1992年由杨阿方从广州引进“加州鲈鱼”600尾鱼苗,放养于7分面积的鱼荡,当年获利6000多元。此后不断发展,以至有“加州鲈鱼第一村”之美称。1995年,村珍珠养殖场改为特种养殖场,现在已成特种水产养殖村,2001年被命名为省级淡水鱼养殖示范园区和菱湖水产苗种繁育中心。省、市级奔小康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
  永宁村
  以永宁寺命名。清属归安县17区、172庄。民国初为吴兴县菱湖镇环龙村、英士村。民国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环龙村、英士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环龙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十保;35年(1946)4月为菱湖区溪东乡第十二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十二村;1950年5月为新城乡四村;1953年7月为新城乡四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新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新城大队新民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新城管理区新民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新民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溪西乡永宁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永宁村。2001年8月,与陈邑村合并。
  菱北村
  以菱湖北面取名。清属归安县17区172庄。民国初为吴兴县菱湖镇环龙村;民国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环龙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环龙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五保;35年(1946)4月为菱湖区溪东乡第十二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十二村;1950年5月为新城乡第三村;1953年7月为新城乡三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渔农高级社与东河高级社合并(1957年又和新墩高级社合并)为新河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新城大队渔农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新城管理区渔农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渔农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溪西乡菱北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菱北村。2001年8月,与东河村合并。
  东河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东北1.5公里。与菱北村合并为东河村,东靠永丰村、北沿思溪塘、西接王家墩村、南连南浜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2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环龙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环龙村;18年(1929)后属第五区环龙乡;24年(1935)为吴兴县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二保;35年(1946)4月为菱湖区溪东乡第十一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十一村;1950年5月为新城乡一村;1953年7月为新城乡一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东河高级社(1957年与新墩社合并为新河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新城大队东河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新城管理区东河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东河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东河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东河村。1993年9月属湖州市菱湖区菱湖镇治,1998年4月29日成立菱湖镇东河、菱北村居民委员会;2001年8月撤并为东河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东河村。
  费家埭村
  以驻地命名,位于菱湖南3.7公里。东靠千金镇章家坝和商墓村、南与德清钟管镇后村相接,西沿龙溪港,北接杨家巷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清属归安县16区168庄、18区190庄(施家港)。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小岭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小岭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小岭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七、第八保和裕溪乡第九保;35年(1946)4月(施家港划进)为溪东乡第四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第四村;1950年5月为菱湖区菱山乡四村;1953年7月为菱山乡四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和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菱湖人民公社灵山大队和平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灵山管理区和平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和平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溪西乡费家埭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费家埭村。2001年8月与灵山村合并。
  灵山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6区16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大岭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大岭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大岭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四、第五、第六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三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三村;1950年5月为菱山乡五村;1953年7月为菱山乡五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灵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灵山大队灵山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灵山管理区灵山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灵山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灵山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灵山村。2001年8月与费家埭村合并。
  该村之灵山,在菱湖东南2.5公里处,海拔29米。有清灵院始建于梁天监七年(508)。后改名上乘寺,内有罗汉殿、观音殿、地藏殿。有五松亭、六友石、九井十三泉诸景。1964年办石矿被炸毁。灵山山前村文化遗址,为新石器文化遗址。
  杨家巷村
  以驻地命名,位于菱湖南二里许,东、南与费家埭村相连、西沿龙溪港、北接南浜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清属归安县16区170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镇南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镇南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镇南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一、第二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一、二村;1950年5月为菱山乡二、三村;1956年6月合并为溪西乡杨家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灵山大队杨家巷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灵山管理区杨家巷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杨家巷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杨家巷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杨家巷村;1994年12月分出7个自然村建立钟家路村;2001年8月仍与钟家路村合并为杨家巷村(钟家路村不再另述)。
  勤劳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西1公里。东沿龙溪港、北接王家墩村、西靠勤俭村,南接卢家庄村,辖有13个自然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3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泗水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泗水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泗水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七、第八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八保;1949年5月为溪西乡八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八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勤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勤劳大队勤劳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勤劳管理区勤劳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勤劳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勤劳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勤劳村。
  该村解放后曾成立渔业合作社,为发展渔业生产作出了贡献,社长沈阿炳于1957年2月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农业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贯彻中央(1960)“三·一八”卫生工作指示中,搞好环境卫生,防病治病、消灭四害、确保人民健康取得很大成绩,1961年1月12日,《吴兴日报》头版整篇报道勤劳管理区基本实现“双四无”(无蚊、蝇、鼠、雀和丝虫病、钩虫病、疟疾、蛔虫病),并发表评论文章。1993年9月属湖州市菱湖区菱湖镇勤劳村;1998年4月经市批准为菱湖镇勤劳村居民委员会;2001年8月为菱湖镇勤劳村,2003年3月为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勤劳村。
  西庄村
  以驻地命名,清属归安县17区173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泗水村;17年(1928)6月为吴兴县第五区泗水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泗水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九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九保;1949年5月为溪西乡九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九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西庄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勤劳大队西庄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勤劳管理区西庄大队;1961年为溪西公社西庄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西庄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西庄村。2001年8月,与王家墩村合并。该村被省海洋渔业局命名为“黄鳝之乡”。
  查家簖村
  沿用古名,清属归安县17区173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泗水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泗水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泗水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八、第十一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十保;1949年5月为溪西乡十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十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查家簖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勤劳大队查家簖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勤劳管理区查家簖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查家簖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查家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查家簖村。2001年8月,与王家墩村合并。
  王家墩村
  沿用高级社名,由西庄、查家簖、王家墩三村合并而成,位于菱湖西1公里。东沿龙溪港,北接和孚新荻村,西靠六堡里村,南接勤劳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3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泗水村;17年(1928)6月为第五区泗水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泗水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北乡第十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十保;1949年5月为溪西乡十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十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王家墩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勤劳大队王家墩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勤劳管理区王家墩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王家墩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王家墩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王家墩村。
  该村的查家簖是古村,三国·吴时建业(今南京)人杨俊成在古洋里挖成“盼幸荡”,至今犹在,成为菱湖人工养殖、繁育“四大家鱼”的祖师爷。其时已有心修寺,唐朝时,诗僧皎然曾参禅于此寺。他的“秋色起菱湖”、“路入菱湖深”两诗句,就描绘了菱湖种菱之盛况,也成了菱湖地名的由来。同时有诗人吴冯也隐居在这里,两人成了知交。明朝庞汝宠看中了这个地方,也隐居于此,写了《菱湖八景诗》,其中有首《槎簖菱歌》。他的后代庞太元在这里写了菱湖镇第一部志书《菱湖志》,可惜没有传下来。
  1993年9月为湖州市菱湖区治,1998年4月经市批准划为村居民委员会(三个村);2001年8月由西庄、查家簖、王家墩合并一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王家墩村。
  勤俭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西2.5公里,东靠勤劳村和卢家庄村,北接六堡里村,西与射中村隔河相望。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清属18区187庄、188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湖西村;17年(1928)6月吴兴县第五区湖西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湖西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西乡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一保;35年(1946)4月划为昂东乡(三百亩坝、出字圩)第五保、溪西乡第九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九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九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勤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勤劳大队勤俭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勤劳管理区勤俭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勤俭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勤俭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勤俭村。2001年8月,与塘前埭村合并,2003年3月属南浔区菱湖镇。
  该村的“三百亩坝”和“史舍市”,清《归安县志》记载:“三百亩坝,原名李字圩,因圩广三百亩,西侧有坝,故名之。”“史舍市(188庄)在县南四十五里,有小市十数家。”现菱湖自来水厂的进水口,就设在该村西侧的“白漾”。
  塘前埭村
  以驻地命名,清属归安县18区188庄。《归安县志》载:“史舍市,在县南四十五里,有小市十余家。”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西溪村;17年(1928)6月为吴兴县第五区西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西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西乡第二、第三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七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七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九选区(卞家田)和七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塘前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并为联丰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联丰大队塘前埭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东方红管理区塘前埭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塘前埭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塘前埭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塘前埭村。2001年8月,与勤俭村合并。
  漾南田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6区170庄(阑前路即今乱钿路)、18区188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西溪村;17年(1928)6月为第五区西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西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西乡第七、第八、第九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六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六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第六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漾南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联丰大队漾南田生产队;1959年3月改为东方红管理区漾南田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漾南田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漾南田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漾南田村。2001年8月,与卢家庄村合并。
  卢家庄村
  以自然村命名,位于菱湖西南2.8公里。东沿湖州至杭州的龙溪港,北与勤劳村相隔一条河,西与勤俭村相连,南靠南商林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清属归安县18区188庄和190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西溪村;17年(1928)6月为第五区西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西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西乡第二、第五、第六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5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五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五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联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联丰大队卢家庄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东方红管理区卢家庄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卢家庄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卢家庄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卢家庄村。
  2001年8月由永桥村、漾南田村和卢家庄村合并,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卢家庄村。
  民国28-29年(1939-1940)卢财生、费金清与菱湖陆杏生、沈金庭分别在卢家庄卢家湾和费家湾,租借乾泰鱼行、费阿三等空屋开办“三友”、“恒丰”两家小型丝厂,拥有木制手摇坐缫车24部、工人120人左右,后迁菱湖。
  永桥村
  以庵、桥名命名(永宁庵、永宁桥),清属归安县18区188、18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西溪村、中锦镇商溪村;17年(1928)6月为第五区西溪村、商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西溪乡、商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西乡第一保,裕溪乡第五、第六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四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四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四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联星高级社(1957年并为联丰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联丰大队联星生产队;1959年3月改为东方红管理区联星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联星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永桥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永桥村。2001年8月,与卢家庄村合并。
  菱南村
  以菱湖西南而命名,清属归安县18区18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商溪村、菱湖镇西溪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西溪村、商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西溪乡;24年(1935)7月为第四督导区菱西乡第一、第六保和裕溪乡第八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四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四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四选区;1956年为溪西乡东方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东方红大队宋家埭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东方红管理区东方红大队;1961年为溪西公社东方红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改称菱南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菱南村。2001年8月,与南商林村合并。
  东村村
  以南商林东得名,清属归安县18区18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商溪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商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商溪乡;24年(1935)7月为第四督导区裕溪乡第三、第五、第七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一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一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一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东方红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东方红大队东村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东方红管理区东村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东村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东村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东村村。2001年8月,与南商林村合并。
  南商林村
  以古集市(南商林市)命名,位于菱湖南5公里。据清《归安县志》卷六记:“南商林市,在县东南六十里,地居商林之南故名。分东、西村,市廛数十家。”现仍有市集。东与沈家埭村相连,北靠卢家庄村,西沿商林漾,南与东林镇泉利村相接。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清属归安县18区18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商溪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商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商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裕溪乡第一、第二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三、第四保(部分);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三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三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东方红高级社(由小社合并,商店人员有1个居民小组);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东方红大队南商林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东方红管理区南商林大队;1961年6月为溪西公社南商林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南商林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南商林村;1994年,南商林村列入菱湖镇9个奔小康村之一。商林漾产菱和黑背鲫鱼闻名。
  2000年3月,南商林新农村建设纳入省府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2001年9月建成一期工程,26户13幢5600平方米。并设置卫生所,农村信用社。2001年8月由菱南村、东村村和南商林村合并,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南商林村。2005年2月启动新农村建设二期工程82户19680平方米,2006年10月建成。
  沈家埭村
  沿用高级社名,驻地东吴官田,位于菱湖南3.7公里(同治《《湖州府志》卷35第7页考“官田”之名自宋始;“南宋贾似道买民田为官田。”),南接南商林村,西接卢家庄村,东、北沿湖州至杭州之龙溪港。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清属归安县18区190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东溪村;17年(1928)6月属吴兴县第五区东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东溪乡;24年(1935)为吴兴县第四督导区裕溪乡第二、第八、第九保;35年(1946)4月为溪西乡第二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西乡二村;1953年7月为溪西乡二选区;1956年6月为溪西乡沈家埭高级社(1957年并入东方红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东方红大队沈家埭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东方红管理区沈家埭大队;1961年6月属溪西公社沈家埭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溪西乡沈家埭村;1986年11月为菱湖镇沈家埭村。2003年3月,属南浔区菱湖镇沈家埭村。
  朱群村
  沿用高级社名。该村位于菱湖西北8.5公里,宋元时朱熹后裔就已迁居,以朱姓和地势朱家坝而为村名。唐时属乌程县;宋、元、明、清时,以村中市河为界,港北为乌程县治、港南为归安县治。清属归安县17区178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锦北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锦北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锦北乡;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金盖乡第一保;35年(1946)4月划并为云巢乡第一保;1949年5月为云巢乡一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山塘乡第四村;1953年7月为山塘乡四选区;1956年6月为云巢乡朱群高级社;1958年10月为云巢公社(大社),云巢大队朱群生产队;1959年3月改为云巢管理区朱群大队;1961年6月为云巢公社(小社)朱群大队;1965年8月云巢公社撤销划并为下昂公社朱群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朱群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朱群村(又名朱家坝村)。2002年为“浮霞郡”旅游开发区。2001年8月,与新庙里村合并。新庙里村
  以驻地命名、位于菱湖西北6.3公里。据查该地有庙,在清代光绪八年由朱家湾迁建于此,故称新庙。东南接竹墩村和下昂村,东北接和孚镇李市村和城溪村,西沿后庄漾和杨港村相望。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8、17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锦北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锦北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锦北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下昂镇九、十保;35年(1946)4月为下昂镇九、十保;1949年5月为下昂镇九村(十村部分),1950年5月划为妙西区下昂乡九村;1956年6月为菱湖区下昂乡和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下昂大队和平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下昂管理区和平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和平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新庙里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新庙里村。2001年8月,与朱群村合并。2003年3月,属南浔区菱湖镇新庙里村。
  杨港村
  以杨家坊和小港里各取一字而命名(原名新勤),位于菱湖西北9公里许。东靠后庄漾,北接和孚镇云熟村,西沿东苕溪导流港,南连许联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9庄;民国初为吴兴县中锦镇后庄村;17年(1928)为第五区后庄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后庄乡;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何衡乡第一保;35年(1946)4月并入云巢乡划为第五保;1949年5月为云巢乡五村;1950年5月划建为妙西区山塘乡三村;1953年7月为山塘乡三选区;1956年6月为云巢乡新勤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云巢人民公社(大社)云巢大队新勤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云巢管理区新勤大队;1961年6月为云巢公社(小社)新勤大队;1965年8月云巢公社撤销并入下昂公社为新勤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杨港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杨港村。2003年3月,属南浔区菱湖镇杨港村。
  杨港村原有清状元姚文田墓,1958年被毁,改为桑地,墓址仍有遗迹。
  许联村
  以许墓等6个自然村联合组成而命名(原名新华),位于菱湖西北8.2公里。东沿后庄漾和下昂村,北靠杨港村,西沿东苕溪导流港和山塘村,南接千丰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乌程县永新乡和归安县长寿乡。清属乌程县1区36庄和归安县17区17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后庄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后庄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后庄乡;24年(1935)许墓、独枉头、水西划为第五督导区石麟乡第六保,水东、村心里、湾头浜等为第四督导区下昂镇第十保;35年(1946)4月石麟乡撤销,第六保划为下昂镇第十一保;1949年5月为吴兴县菱湖区下昂镇第十一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山塘乡第二村;1953年7月为山塘乡二选区;1956年6月山塘乡并入云巢乡,为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云巢人民公社(大社)云巢大队新华生产队;1959年3月改为云巢管理区新华大队;1961年6月为云巢公社(小社)新华大队;1965年8月云巢公社撤销,并入下昂公社为新华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许联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许联村。2001年8月,与吕庄村合并;2003年3月,属南浔区菱湖镇许联村。
  吕庄村
  以吕家墩、莲花庄各取一字命名。宋末时该村为赵孟頫守赵家坟时所取的村名。清属归安县18区181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后庄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后庄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后庄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下昂乡第四保(都字圩、陈家坟在内);35年(1946)4月为下昂镇第四保;1949年5月为下昂镇第四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下昂乡四村;1953年7月为下昂乡四选区;1956年6月为菱湖区下昂乡联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划为云巢人民公社山塘大队联漾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山塘管理区联漾大队;1961年为云巢公社(小社)联漾大队;1965年8月云巢公社撤销,划回下昂公社为联漾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吕庄村;1999年11月为菱湖区菱湖镇吕庄村。2001年8月,与许联村合并。
  山塘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西9公里(北距湖州14公里),西沿东苕溪、东和北沿接许联村和三溪村,南接东林保国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乌程县永新乡和归安县长寿乡。清属乌程县1区34庄和归安县18区182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菁山镇大石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八区大石村;18年(1929)后为第八区大石乡;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石麟乡第五保;35年(1946)4月并为菁山乡第七、第八保;1949年5月为云巢乡八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山塘乡一村;1953年7月为山塘乡一选区;1956年6月合并为云巢乡山塘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云巢人民公社山塘大队山塘片;1959年3月改称为山塘管理区山塘大队;1961年6月为云巢公社(小社)山塘大队;1965年8月云巢公社撤销划为下昂公社山塘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山塘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山塘村。2001年8月与三山村合并为山塘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山塘村。
  该村的三山是菱湖镇山最多的一个村,有毛山、小山、市山,三山相近,以小山为小。
  三山村(毛山、市山、小山)
  清属乌程县1区33庄和34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菁山镇麟趾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八区麟趾村;18年(1929)后为第八区麟趾乡;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石麟乡第二、第四保;35年(1946)4月划为菁山乡第八保;1949年5月为菁山镇八村;1953年7月为菁山乡八选区;1956年6月菁山乡由4个初级社合并为三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埭溪人民公社菁山大队东湾生产队;1959年3月改为菁山管理区三山大队;1961年6月为菁山公社(小社)三山大队;1965年8月由菁山公社划给下昂公社为三山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三山村;1999年11月为菱湖区菱湖镇三山村。2001年8月,与山塘村合并。
  三溪村
  以三百亩和小溪田各取一字得名,位于菱湖西8.5公里。东靠射中村,北连千丰村,西接山塘村,南与东林镇保和、保利村隔河相望。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乌程县永新乡和归安县长寿乡。清属乌程县一区33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菁山乡麟趾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八区麟趾村;18年(1929)后为第八区麟趾乡;24年(1935)为第五督导区石麟乡第三、第四保;35年(1946)4月划归菁山乡第七保;1949年5月为妙西区菁山镇七村;1953年7月为菁山乡七选区;1956年6月为青山乡三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溪人民公社青山大队三溪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青山管理区三溪大队;1961年6月为青山公社三溪大队;1965年8月划为下昂公社三溪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三溪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三溪村。2001年8月与北心田村合并为三溪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三溪村。
  北心田村
  以驻地命名,清属归安县18区183庄。民国初为吴兴县中锦镇慧农村;17年(1928)为第五区慧农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慧农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下昂镇第一保;35年(1946)4月为下昂镇第一保;1949年5月为下昂镇一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下昂乡一村;1953年7月为下昂乡一选区;1956年6月为菱湖区下昂乡胜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下昂大队胜利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下昂管理区胜利大队;1961年为下昂公社胜利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北心田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北心田村。2001年8月,与三溪村合并。
  田毫里村
  以驻地命名,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9、180庄。民国初为吴兴县中锦镇锦北村与竹溪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锦北、竹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竹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昂东乡第七保;1946年4月为昂东乡第七保;1949年5月为昂东乡七村;1953年7月为昂东乡七选区;1956年6月为下昂乡新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昂东大队新利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昂东管理区新利大队;1961年为下昂公社(小社)新利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田毫里村;1999年11月为菱湖区菱湖镇田毫里村。2001年8月,与竹墩村合并。
  竹墩村
  以驻地命名,位于菱湖西北4公里,东与和孚镇荻港、新荻村隔河相望,北靠李市村,西与新庙里村、下昂村、射中村相接,南连六堡里村。据清《归安县志》卷六记载:“竹墩市,在县西南三十里,竹墩与前丘相去里许,沈、朱二姓,多习儒业,明以来科名蔚起,自东至西,清溪曲折、迴抱,市廛十数家。”历史上有“长春书院”,由南宋朱弁创办,朱熹曾在此院讲学,因此名闻遐迩。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7区180庄、18区181庄。民国初为吴兴县中锦镇竹溪村;17年(1928)为第五区竹溪村;18年(1929)为第五区竹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昂东乡第七保;35年(1946)4月为昂东乡第七保;1949年5月为昂东乡七村;1953年7月为昂东乡七选区;1956年6月为下昂乡卫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昂东大队卫星生产队;1959年3月为昂东管理区卫星大队;1961年为下昂公社(小社)卫星大队(1962年改为中心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竹墩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竹墩村。2001年8月与田毫里、前丘村合并为竹墩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
  竹墩沈氏大族,有“吴兴沈氏出竹墩”之说,后裔传至韩国、台湾等地区。沈氏人才荟萃,有状元沈晦、姚文田,榜眼沈树本,法学家沈家本,诗人沈兼士,书法家、诗人沈尹默,书画家沈迈士,苏绣大师沈寿等。历史上曾有“九木十三石”之称,还有“九井十三潭”之说。
  相传在唐朝由朝廷敕赐建“禅智寺”“大佛殿”〔唐咸通十五年(874)沈思立建〕。1976年拆毁,1998年重建。
  现合并的前丘村,吴姓为大族,名人辈出,清吴光为探花。村东种德桥(藤桥)为省级文保单位。2002年,列入“浮霞郡”旅游开发区和工业功能集中区。
  前丘村
  以驻地命名,古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均属归安县治。清属归安县17区180庄、18区181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前溪村;17年(1928)为第五区前溪村;18年(1929)为第五区前溪乡;24年(1935)为吴兴县第四督导区昂东乡第八保;35年(1946)4月为昂东乡第八保;1949年5月为吴兴菱湖区昂东乡八村;1953年7月为昂东乡第八选区;1956年6月为下昂乡前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昂东大队前进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昂东管理区前进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前进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前丘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前丘村。2001年8月,与竹墩村合并。
  六堡里村
  以古行政区划名为村名,位于菱湖西北2.6公里。东与和孚镇新荻村隔河相望,北与竹墩村相连,西靠射中村;南与勤俭村、王家墩村相接。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崇礼乡和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7区180庄、18区181庄和187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聚义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聚义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聚义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昂东乡第六保和菱西乡第十一保;35年(1946)4月为昂东乡第五、第六保;1949年5月为吴兴县菱湖区昂东乡五村、六村;1953年7月为昂东乡六选区;1956年6月为下昂乡先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昂东大队先锋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昂东管理区先锋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先锋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下昂乡六堡里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六堡里村。2003年3月,属南浔区菱湖镇六堡里村。
  香田湾村
  以驻地命名,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治,清属归安县18区183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前溪村;17年(1928)为第五区前溪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前溪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昂东乡第八保;35年(1946)4月为昂东乡第八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昂东乡八村;1953年7月为昂东乡八选区;1956年6月为下昂乡香田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昂东大队、与射村合并为射中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昂东管理区射中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香田湾大队(与射中大队分割);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香田湾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香田湾村。2001年8月,与射中村合并。
  射中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西偏南4.5公里。驻地射中村(原名射村)为湖州著名古村之一,也名石村、又名宝溪。据清《归安县志》记载:“射村市(184庄)在县西南四十里,一名宝溪。宋时设湖秀巡检寨,西吴、长寿二酒局征税,后废。
  村分东、西,惟东村有市,道光初(1821—1835年)因乡民抗粮滋事,移县丞驻扎于此,有碑记在治所,市廛十数家。”东与勤俭和六堡里村相接,北与竹墩下昂村相连,西与千丰、三溪村相接,南与东林镇锦华村相接。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崇礼乡。清属归安县18区184、186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射村村;17年(1928)为第五区射村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射村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昂东乡第二、第三、第四保;35年(1946)4月为昂东乡二、三、四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昂东乡第三村;1953年7月为昂东乡三选区;1956年6月为下昂乡射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昂东大队射中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昂东管理区射中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射中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射中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射中村。2001年8月与香田湾村重新合并为射中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射中村。
  该村古有“十桥十庙”,著名的有三国·吴狮子吼寺,这是菱湖有文化记载的最早建筑物。西晋开化院、南朝·梁鹿苑寺、宋东岳宫等,庙毁已久。该村有神话故事,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的发生地传说,其地有箭墩、箭潭,传说是羿射九日、箭落地的地方。从前曾有“光”从河中射出,视之有一大蚌,光从蚌中出,逐之,沉入水中,所以又称宝溪。
  现该村在1998年规划建设新农村,于1999年8月动工,2000年6月建成,被列入“浙江省新农村200家村庄规划与建设试点村”,2004年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浙江省绿化示范村”。2002年列入“浮霞郡·水乡人家生态旅游区”开发,其中“菱湖射中国际艺术家村”已于2005年底接待游客。2006年12月,获浙江省农村科普示范村;2007年8月,被评选为湖州市最美的村庄。
  千丰村
  沿用高级社名,驻地为道人田,据传,村中有庙、周围之田由道士管辖,故名道人田,位于菱湖西7.5公里。东接射中村,北靠下昂、许联村,西连山塘村,南邻三溪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8区182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慧农村;17年(1928)为第五区慧农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慧农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下昂镇第二、第三保;35年(1946)4月为下昂镇第二、第三保(二保:邱家址、青王田、道人田、王家湾、斜鱼田;三保:千亩田、东枉、北枉、都字圩、钮家湾);1949年5月为下昂镇二、三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下昂乡二、三村;1953年7月为下昂乡三选区;1956年6月为菱湖区下昂乡千亩田、丰利高级社,1957年合并为千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下昂大队千丰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下昂管理区千丰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千丰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千丰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千丰村。2003年8月,属南浔区菱湖镇千丰村。
  下昂村
  系湖州市古村落古集市之一,位于菱湖西北5.5公里。全村环绕在下昂集镇周围,东与竹墩村相连,北与新庙里村相接,西靠许联村,南接射中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长寿乡。清属归安县17区179庄、180庄,18区181、182庄。民国初属吴兴县中锦镇后庄村和凉山村;17年(1928)为吴兴县第五区后庄村、凉山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后庄乡、凉山乡;24年(1935)为吴兴县第四督导区下昂镇第五、八保;35年(1946)4月为下昂镇第五、第八保;1949年5月为吴兴县菱湖区下昂镇五、八村;1950年5月为妙西区下昂乡五、八村;1953年7月为下昂乡五、八选区;1956年6月为菱湖区下昂乡(由4个初级社合并)跃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下昂大队下昂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下昂管理区下昂大队;1961年6月为下昂公社(小社)下昂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下昂乡下昂村;1999年11月为菱湖区菱湖镇下昂村。
  2001年11月将菱西水产村合并为下昂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下昂村。(下昂集镇另记述)该村还有南、中、北凉山,南高11.8米、中高9米、北高10.8米。石泉(自然村)在1978年1月,曾出土“青瓷杯”和“龙泉青瓷鱼耳炉”等宋代文物(现收藏湖州市博物馆)。明嘉靖状元范应期墓在该村吴家田,名范家坟,现存石马、石羊等。2002年列入“浮霞郡”旅游开发区。
  菱西水产村
  原是菱湖捕捞生产合作社和湖州南郊、北郊捕捞大队的水上捕捞船的渔民,于1962年精简下放公社各大队的渔民。1968年经县革委会批准,于4月5日成立下昂公社水产大队,设在马兰村。1984年为郊区下昂乡水产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菱西水产村。2001年8月,与下昂村合并。
  永福村
  村以桥命名,位于菱湖东2.2公里,东与菱东村相连、北与建丰村相接、西靠南浜村,南沿菱湖至千金塘。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清属归安县南乡17区171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青龙村和永安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龙湖)青龙村和永安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青龙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十一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五、第十保;
  1949年5月为吴兴县菱湖区溪东乡五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五选区;1956年(2月16日三乡合并)为新溪乡农兴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农兴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农兴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小社)农兴大队;1984年2月改为湖州市郊区新溪乡永福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永福村。2001年8月由复利村、安桥村和永福村合并为永福村,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永福村。
  该村的安桥头,位于菱湖东4.5公里,有座安乐桥,自然村以桥得名。抗战前,有一农民在桥下获一大蚌,剖开后,内有一巨珠,重八钱三分。据珠宝商言:“七钱为珠,八钱为宝。”所惜该珠一面略平,叫馒头珠。该珠由谢天宝银楼经手以1600银元卖给南浔富商张少泉。
  复利村
  以初级社名命名,清属归安县南乡15区157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长生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长生村;18(1929)后改为第五区长生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一保;35年(1946)4月被划为溪东乡第九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溪东乡九村;1956年6月为复利社(1957年与五一社、五四社、复利社合并为五四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新群生产队;1959年3月为溪东管理区复利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复利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复利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复利村。2001年8月,与永福村合并。
  安桥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5区158、15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永安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永安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永安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二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五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五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五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安桥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安桥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溪东管理区幸福大队;1961年为新溪公社幸福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新溪乡安桥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安桥村。2001年8月,与永福村合并。
  双村村
  以两个自然村命名,清属归安县15区157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长生村(部分在千金南窑坝);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长生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长生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南乡第一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六保(包括菱东和计油车);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六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六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新群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新群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新群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新群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新溪乡双村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双村村。2001年8月,与菱东村合并。
  菱东村
  以菱湖东边的村命名,位于菱湖东5.5公里。东靠石淙镇洪桥、花园湾村,北接达民村,西连建丰村,南接永福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清属归安县14区150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履仁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履仁村;18年(1929)后第五区履仁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三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六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六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六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新建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新建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新建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新建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新溪乡菱东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菱东村。2001年8月与新利村、双村村和菱东村合并,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菱东村。
  该村驻地净土庵(已废)自然村以庵得名。还有一座“白云庙”,在抗战期间,日军进攻白云庙与驻扎该庙的“忠义救国军”发生战斗,忠救军死伤惨重,日军将庙烧毁。1992年当地群众重建。
  新利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4区150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履仁村;民国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履仁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履仁乡(乡公所在净土庵、白云庙);24年(1935)年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四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八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八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八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新利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新利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新利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新利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新利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新利村。2001年8月,与菱东村合并。
  五四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5区156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民杰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民杰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民杰乡(乡公所驻杰塘);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八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九保;1949年5月为溪东乡九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九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五四(即由五一、复利、五四3社合并)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五四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五四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五四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五四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五四村。2001年8月,并入建丰村。
  建成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5区156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民杰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民杰村;18年(1929)后属第五区民杰乡;24年(1935)属吴兴县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十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十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溪东乡十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十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建成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建成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建成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建成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建成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建成村。2001年8月,与建丰村合并。
  建丰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东3.5公里,东靠菱东村,北与永丰、达民村相接,西沿东河村,南接永福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福增乡。清属归安县15区156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民杰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民杰村;18年(1929)后(在本村杰塘庙建立民杰乡自治会)为第五区民杰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十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十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第十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十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建丰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建丰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建丰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建丰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建丰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建丰村。2001年8月由五四村、建成村和建丰村合并。2003年3月隶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建丰村。
  该村的杰塘自然村,曾建有“杰塘庙”,村以庙得名,传说明朝初年刘伯温曾来过杰塘破风水、种银杏、埋银子。
  茅家圩自然村,明朝散文家茅坤(鹿门)曾居于此,所居之处名玉树堂,后来玉树堂送给了孙铨(屏石)作为别业。孙宗承纪事诗:“石街过去即茅庄,玉树荒寒草覆墙。门口鱼池三四个,坐看策策并堂堂。”民国初的民杰乡在杰塘办一所小学,解放后先为村校,后为乡中心小学,现菱湖镇第五中学和第五小学就在该村的杰塘和凤凰桥。
  该村的西保村(自然村)新石器文化遗址,以黑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少量灰陶。
  双开村
  沿用老村名,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六:“《新纂》(双开市)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居重兆南、近菱湖,市厘十数家。”清属归安县14区147庄(有市)和148庄。
  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双开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双开村;18年(1929)后属第五区双开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五、第六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七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七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七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双开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双开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溪东管理区双开大队;1961年为新溪公社双开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双开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双开村。2001年8月,与达民村合并。
  达民村
  沿用高级社名,位于菱湖东北7公里,东接重兆佛堂㘰和蔡家㘰村,北连双福漾和龙庄㘰村,西靠思溪村,南连菱东村。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松亭乡。清属归安县14区145庄。民国初属吴兴县和孚镇广济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七区广济村;18年(1929)后属第七区广济乡;24年(1935)属吴兴县第四督导区思溪乡第一、第二保;35年(1946)4月属思长乡第一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思长乡一村;1950年5月属菱湖区思溪乡一村;1953年7月属思溪乡一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达民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思溪大队达民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思溪管理区达民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达民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达民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达民村。2001年8月由双开村和达民村合并,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达民村。
  该村的双开(自然村),在清代以前尚称作“桑墟”。清光绪《归安县志》记载:“双开西村有小市,亦称双开市,市廛十数家。”勤收村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4区148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双开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双开村;18年(1929)后为第五区双开乡;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六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七保;1949年5月为菱湖区溪东乡七村;1953年7月为溪东乡七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勤收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思溪大队胜利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思溪管理区胜利片;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勤收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勤收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勤收村。2001年8月,与永丰村合并。
  官田圩村
  沿用高级社名,清属归安县14区148庄、14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中山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中山村;18年(1929)后属第五区中山乡;24年(1935)属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七保;35年(1946)4月为溪东乡第十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溪东乡十村;1950年5月划为新城乡第七村;1953年7月为新城乡七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官田圩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溪东大队新庄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溪东管理区新庄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新庄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新溪乡官田圩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官田圩村。2001年8月,与永丰村合并。
  永丰村
  沿用原片名(大公社新城大队永丰片),位于菱湖东北3公里,东接达民村,西沿陈邑、东河村,北靠思溪村,南与建丰村相接。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松亭乡和福增乡。清属归安县14区149庄。民国初属吴兴县菱湖镇中山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中山村;18年(1929)后属第五区中山乡;24年(1935)属第四督导区菱东乡第九保;35年(1946)4月属溪东乡第十一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溪东乡十一村;1950年5月属菱湖区新城乡六村;1953年7月属新城乡六选区;1956年6月属新溪乡永丰片,1958年10月属菱湖人民公社新城大队永丰片;1959年3月改称为新城管理区永丰片;1961年6月属新溪公社永丰大队;1984年2月属郊区新溪乡永丰村;1999年11月属菱湖镇永丰村。
  2001年8月由勤收村、官田圩村和永丰村合并,2003年3月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永丰村。
  五余村
  清属归安县14区144庄。民国初属吴兴县和孚镇崇礼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七区崇礼村;18年(1929)后属第七区崇礼乡;24年(1935)属第四督导区思溪乡第三、第四保;35年(1946)4月属思长乡第二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思长乡二村;1950年5月为思溪乡二村;1953年7月为思溪乡二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五星高级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思溪大队五星生产队;1959年3月改称为思溪管理区五星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五星大队;1984年2月改为郊区新溪乡五余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五余村。2001年8月,与思溪村合并。
  思溪村
  以驻地古集镇命名,位于菱湖偏东6.5公里,东靠达民村,北与和孚镇双福桥村和民当村相接,西与和孚镇四联村及陈邑村相连,南与永丰村相连。唐属乌程县治,宋、元、明属归安县松亭乡。清属归安县14区142庄(有市)。民国初属吴兴县和孚镇思溪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七区思溪村;18年(1929)后属第七区思溪乡;24年(1935)属吴兴县第四督导区思溪乡第七保;35年(1946)4月为思长乡第三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思长乡三村;1950年5月为思溪乡三村;1953年7月为思溪乡三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联合生产合作社(农业);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思溪大队思溪片,1959年3月改称为思溪管理区思溪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思溪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思溪村;
  1999年11月为菱湖镇思溪村。2001年8月,与五余村、前坝村合并,2003年3月隶属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思溪村。
  该村据光绪《归安县志》卷六记载:“思溪市,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宋时酒酤户部催税。元设巡捡,明初设河泊所管渔户,又置预备仓。当时藩盛可知,今已衰替,市廛十数家。”
  王永从,松亭乡(今思溪)人,宋宣和年间(1119-1125)曾任密州观察使。归乡后,与其弟永锡建圆觉寺。刻印《大藏经》5480卷。开湖州市刻印书业先河。该村的前坝村,有汲水桥、小命山有两处市级“春秋时期文化”遗址。思溪村双福桥一带曾是太平天国湖州保卫战的主战场。
  前坝村
  以驻地前口坝取名,清属归安县14区142庄。民国初属吴兴县和孚镇众善村;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七区众善村;18年(1929)后属第七区众善乡;24年(1935)属吴兴县第四督导区思溪乡第八保;1946年4月为思长乡第四保;1949年5月属菱湖区思长乡四村;1950年5月为菱湖区思溪乡四村;1953年7月为思溪乡四选区;1956年6月为新溪乡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菱湖人民公社思溪大队前坝生产队;1959年3月改为思溪管理区前坝大队;1961年6月为新溪公社前坝大队;1984年2月为郊区新溪乡前坝村;1999年11月为菱湖镇前坝村。2001年8月,与思溪村合并。
  水产村
  解放前均属游民,无固定地址,没有正式组织。建国后经过调查,将流动的渔民组织起来,于1953年9月4日成立菱湖渔民协会,划分钓子船、扒螺丝船、扎网船等捕捞小组。1956年1月24日成立“吴兴县菱湖镇捕捞渔业生产合作社”,才有了渔民自己管理的组织。1958年10月菱湖人民公社成立,改为菱湖渔业捕捞大队;1961年11月,经菱湖区委同意,将捕捞大队恢复为吴兴县菱湖镇捕捞渔业生产合作社。1962年5月后,捕捞社所有渔船和渔民下放新溪、溪西、东林、锦山、下昂、荻港各大队(少数难以下放仍留在社内)。1963年6月19日,吴兴县捕捞渔业生产合作社(原湖州市渔业社)成立,下设10个大队,菱湖捕捞大队(即菱湖镇捕捞渔业生产合作社)又将下放各大队的渔民集中,以公社分成小队和划分捕鱼地域。1968年4月5日,下昂水产大队成立,1968年4月新溪水产大队在仕三圩成立,1968年4月,溪西水产大队在灵山成立。1982年全市地名普查时,上述三个水产大队均改为水产村。随着行政建置变化,1999年11月均改为菱湖镇菱东、菱中、菱西水产村。2001年8月菱西水产村与下昂村合并,菱东与菱中水产村合并成菱湖镇水产村。2005年设在菱湖镇蒋家弄7号处办公。
  该村旱地10亩、内塘24亩,主要靠水上捕捞和交通运输的经济收入,人均收入年4000余元。
  菱湖镇行政村撤并后新建制村名录
  (2001年8月26日)
  说明:1998年4月29日,经市体改委和菱湖区委批准,将勤劳、新墩、南浜、东河、菱北、查家簖、王家墩、西庄8个行政村,改为村居民委员会。1999年10月17日,下昂镇、新溪乡并入菱湖镇,全镇行政村有60个。
  附表二2001年28个行政村所辖自然村
  (续上表)
  (续上表)
  附表一2000年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续上表)
  (续上表)
  (二)居民委员会
  1949年10月17日镇长项风到任后,与留用人员沈自强、汪志培等在原有保甲基础上成立行政村和行政小组。
  1950年2月,南浜、新墩建立两个行政村(一村、二村),从建城区原三保至十五保区域建立13个居民会。该年5月,全县区域进行调整。镇区内的一村、
  二村分别划给菱山乡和新城乡。
  1952年4月,在整顿户口时,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将第四居民会撤并给第三、第五居民会。经调整,第三居民会:隆兴桥南-董楼桥-丰乐桥西-一步二爿桥东南-鲁家园-垃圾埠头-福寿桥-南栅口-朝东埭。第五居民会:杨楼-南圣堂-一步二爿桥东-直街东-务桥-胜祖桥南。其他居民会仍按原保的区域不变,全镇则改为12个居民会。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普选工作开展,全镇划为十三个选区。在划定选区时,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4个居民会进行了撤并,分别为:第三居民会为第一选区;第五居民会为第二选区;第六、第八居民会的油车潭-环桥东-鼎家白地-鲁家园西合并为第三选区;第七居民会全部和第八居民会的油车潭狭河北并人为第四选区;第九居民会为第五选区;第十居民会为第六选区;第十一居民会为第七选区;第十二居民会为第八选区;第十三居民会为第九选区;第二居民会为第十选区;第一居民会为第十一选区(丝厂、化学厂为第十二选区,县机关为第十三选区)。
  1970年6月24日在户口整顿时,镇革委会决定:将原11个选区划分成四个居民区,成立革领小组加强领导,即第一、第二、第六选区合并为第一居民区,办公地点设在世德堂(状元厅);第三、第四、第五选区为第二居民区,办公设在大众食堂(油车潭);第七、第八选区为第三居民区,办公设在朱家弄内;第九、第十、第十一选区为第四居民区,办公设在朱家桥北堍。
  1978年撤销四个居民区,恢复原11个居民会(选区改称为居民会)。该年4月对居民区班子调整的同时,对少数居民区域进行了调整;将十居会星桥港北面三个小组划给十一居会;十一居会杨家弄西的小组划给八居会。并经县民政局批准,将八居会星桥港以北9个居民小组(从朱家桥-五桂厅-姚家墩)划出来,单独成立第十二居民会。
  1981年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前,经过户口整顿,结合地名普查工作,按地名给12个居民会命名。一、二为公园、三为人民桥、四为油车潭、五为西栅、六为东栅、七为邱家湾、八为酱園弄、九为肖山弄、十为星桥、十一为北栅、十二为姚家墩,同时将南栅居民会以冰玉堂弄东部分划建隆兴桥居民会,共计13个居民会,报经市地名普查办公室审核予以命名。
  1989年将菱湖化学厂在兴桥南的宿舍楼和菱湖丝厂在南浜的宿舍楼,分别建立振兴路居民会和南浜新村居民会,并将西栅居民会的河西墩划出建立河西墩居民会,上报市民政局审批,该年4月18日批复同意建立三个居民会,全镇共有16个居民会。
  1994年根据城镇规划和居民住宅区的扩大,新建菱湖镇新墩新村居民会,当时虽只有3个组(30户)94人,1995年迅速增加到356户,1036人,全镇建城区合计有17个居民会。
  1998年6月,对17个居民会进行调整,撤并成10个居民会。具体是:南栅居民会将原隆兴桥居民会全部,南栅1-9组和17-18两组组成,区域为朝东埭西-东栅路南-中行路东-南栅桥-振兴南路西。有667户,1652人,其中:男860人,女792人。
  人民桥居民会将原公园居民会全部,南栅(在广场周围)7个组和人民桥4个半组建成,区域为中行路西-人民广场-人民南路-龙溪路南段东-茧站路-公园南路-直街东-建国路往东接中行路。有902户,2245人,其中:男1104人,女1141人。
  西栅居民会将原西栅和河西墩合并而成,区域为人民中路的利济桥口(即环河路口)-公园南路北-龙溪路-环河路-过利济桥河西墩全部。有714户、1751人,其中:男897人,女854人。
  油车潭居民会将原油车潭居民会全部及人民桥10个半组组成,区域为直街北首西-公园南路北-人民中路东-建国路口-直街口。有594户,1564人,其中:男767人,女797人。
  星桥居民会将原星桥、肖山弄、北栅3个居民会合并而成,区域为酱园弄西-星桥路-沈大兴弄-徐家弄-志成弄-莫乃弄-人民北路-建国路北-务地,有747户、1808人,其中:男882人,女926人。
  振兴居民会将原酱园弄居民会全部、邱家湾居民会5个组及5、6、7组中的部分和东湖漾小区组成。区域为中行路-建国路北-酱园弄东-星桥路南-振兴北路-宁绍路中行路口。有823户,2058人,其中:男1012人,女1046人。
  北栅居民会将原姚家墩划出2个组(东湖漾中百、印刷厂宿舍)给振兴居民会,区域为沈大兴弄口-星桥路北-振兴北路-河滨路。有492户、1221人,其中:男609人,女612人。
  东栅居民会将原东栅全部、邱家湾1-6组和竹丝弄3个小组的部分组成,区域为振兴北路2-88号-宁绍路-中行路-东栅路北-新墩大厦。有579户、1453人,其中:男734人,女719人。
  南浜新村将原振兴路居民会和南浜新村合并而成,区域为东栅东路南-梦湖路-振菱路-振兴南路-冰玉堂弄-朝东埭-东栅路南。有487户、1267人,其中:男636人,女631人。
  新墩新村将原新村全部和新开发湖滨小区合并组成,区域为振兴北路东-丁家塘桥向东延伸-秀溪路往南-东栅东路北-保险公司。有481户,1343人,其中:男669人,女674人。1998年4月,省政府批准菱湖镇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将南浜、新墩、东河、菱北、查家簖、王家墩、西庄、勤劳8个行政村,改为村居民委员会,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当月29日,菱湖区委与市体改委等有关部门对试点方案进行了论证认定。2001年11月,镇区将10个居民会分别成立三个社区,2005年又组建一个社区,加强管理居民工作。
  东栅社区由南浜新村、新墩新村、南栅和东栅居民会组成,办公地点,先设在南浜小区,后迁到新墩小区、新世纪幼儿园西侧办公。2005年5月,划出南浜新村、南栅居民会组成南栅社区,办公地点设在东栅东路南侧司法所(原法庭)内。
  西栅社区由人民桥、油车潭和西栅居民会组成,办公地址,先设在公园南路镇小对面,后搬迁在蒋家弄7号原镇托儿所处办公。
  北栅社区由星桥、振兴、北栅居民会组成,办公地址,先设在北桥浜路邮电局后面,后搬在酱园弄原菱建公司传达室处办公。下昂居民会下昂集镇原是下昂乡(镇)驻地,据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六记载:“下昂市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相传赵子昂曾寓其地故名。后人慕之,建松雪庵。近村有莲花庄、赵家坟,村分南北,隔溪阛阓相望,市厘百数十家。地近菁山、埭溪,山货贸易。”旧有松雪镇之称。清属归安县18区181庄,有市廛百数家。民国3年(1914)属吴兴县中锦镇松雪里,17年(1928)属吴兴县第五区松雪里,18年(1929)改为松雪镇,24年(1935)划为吴兴县第四督导区下昂镇第六、第七保,35年(1946)4月扩并乡镇时仍为下昂镇六、七保。38年(1949)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第十大队解放下昂镇,为六、第七村。1950年5月划为吴兴县妙西区下昂乡,集镇两村合并为一村。1953年普选时为下昂乡第六选区。1956年5月又从妙西区划回菱湖区与昂东乡合并为下昂乡,集镇为六村,并相继成立下昂水作、理发、建筑、农机、五金等6个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菱湖人民公社成立,下昂乡分成下昂、昂东两个大队,集镇除下昂水作社归口县手工业联社外,其余5个社均为下昂大队直接管辖。1959年3月下昂大队改称为下昂管理区,原生产队改为大队,集镇成立居民委员会,划成6个居民小组和一个水上流动组(包括射村的非农户)。1961年6月为下昂分社驻地;1984年2月为下昂乡驻地。1993年3月下昂恢复镇建制,为下昂镇驻地,仍设下昂居民会,1997年成立镇管会领导居民会工作,着手规划集镇的街、路和门牌装订。1999年10月17日,并入菱湖镇为下昂居民会。共346户,608人,其中:男324人、女284人。
  溪西没有建立居民会,将全乡包括南商林小集镇吃商品粮的人员组成一个居民小组,421人。
  新溪居民59户,88人,其中:男40人,女48人。原未建立居民会,只有1个居民小组,1985年贯彻自理口粮时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商品粮、二组为自理口粮。2002年12月10日,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菱湖镇凤凰桥居民委员会。178户,230人,其中男137人,女93人。
  全镇现有集体户72户,578人,其中:男322人,女256人。(三)镇区清末民国初菱湖镇范围,东从双开——菱东,南从小灵山——畔亩田,西从商林漾东岸——三百亩坝,北至陈家路(陈邑),共4个里(东宁里、西安里、南康里、北平里),17庄;中锦镇:南从泉佳潭——洛舍漾,西从东苕溪导流港东岸从洛舍口至吴沈门对岸朱家坝,东从田毫里——六堡里、方溪漾与南商林相接,有1里9庄属现菱湖镇境内;和孚镇有3庄在现菱湖镇境内。
  民国18年(1929),由村、里制改为乡镇制,菱湖属吴兴县第五区,由9里58村改为6镇58乡。
  民国24年(1935),扩并区乡镇,编组保甲,菱湖区为第四督导区,辖6镇20乡,现境内有2镇(菱湖、下昂)7乡、62个保、718个甲。
  民国35年(1946)4月,在扩并乡镇时,在现境内有2镇(菱湖、下昂)4乡(溪西、溪东、思长、昂东)。
  解放后一度继续沿用原乡、保名称,后按原保名为村名;个别新建乡,重新划为顺序号。1950年从溪东乡1-4保和菱湖镇一村划建为菱山乡;11-13保和菱湖镇的二村划建为新城乡。
  1958年10月21日菱湖人民公社成立,划为14个大队(菱湖、勤劳、新城、溪东、思溪、灵山、东方红、联丰、昂东、下昂、东林、东华、东保、锦泉)。1959年3月建立12个管理区,菱湖镇恢复吴兴县直属镇,联丰并入东方红管理区;原生产队改为大队建制。
  “文革”中每个大队都分别建立大队革委会和核心小组等。
  钟家路村,1994年12月从杨家巷村分出7个自然村、12个生产组,组成钟家路村;2001年8月经菱湖区管委会批准,重新合并为杨家巷村。
  附:菱湖区建制
  菱湖区始建于民国17年(1928)第五区,24年(1935)为第四督导区,28年(1939)为吴兴县第二区,34年(1945)4月建菱湖区,1949年5月建立菱湖区,区署在菱湖三官殿;1951年搬迁荻港镇;1954年11月迁回菱湖镇。1956年撤区扩并大乡,1958年10月建立大公社;1961年11月恢复菱湖区。1993年9月,埭溪区撤消并入,新建菱湖区管委会,菱湖镇为区首位镇。2003年3月撤区并入南浔区,菱湖镇属新建南浔区管辖。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菱湖镇
相关地名
南浜村
相关地名
新墩村
相关地名
陈邑村
相关地名
永宁村
相关地名
菱北村
相关地名
东河村
相关地名
费家埭村
相关地名
灵山村
相关地名
杨家巷村
相关地名
勤劳村
相关地名
西庄村
相关地名
查家簖村
相关地名
王家墩村
相关地名
勤俭村
相关地名
塘前埭村
相关地名
漾南田村
相关地名
卢家庄村
相关地名
永桥村
相关地名
菱南村
相关地名
东村村
相关地名
南商林村
相关地名
沈家埭村
相关地名
朱群村
相关地名
新庙里村
相关地名
杨港村
相关地名
许联村
相关地名
吕庄村
相关地名
山塘村
相关地名
三溪村
相关地名
北心田村
相关地名
田毫里村
相关地名
竹墩村
相关地名
前丘村
相关地名
六堡里村
相关地名
香田湾村
相关地名
射中村
相关地名
千丰村
相关地名
下昂村
相关地名
菱西水产村
相关地名
永福村
相关地名
复利村
相关地名
安桥村
相关地名
双村村
相关地名
菱东村
相关地名
新利村
相关地名
五四村
相关地名
建成村
相关地名
建丰村
相关地名
双开村
相关地名
达民村
相关地名
勤收村
相关地名
官田圩村
相关地名
永丰村
相关地名
五余村
相关地名
思溪村
相关地名
前坝村
相关地名
水产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