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菱湖镇志 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473
颗粒名称: 序三
页数: 5
页码: 5-9

内容

菱湖,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龙湖。它象镶嵌在太湖南端的一颗明珠,是遐迩闻名的江南丝绸古镇,唐刺史崔元亮于宝历间(825-827年)辟凿凌波塘,建秀溪桥,首先开发了菱湖。养菱植桑,桑麻遍野,菱藕飘香,释皎然诗曰:“晴空悬倩旆,秋色起菱湖”。“其地宜菱”,顾名思义,名之菱湖,宋时菱湖“可通舟楫,市鱼虾菱藕者集焉”(嘉泰《吴兴志》)成为“水市朝开,渔歌夜发”颇具规模的草市(《祗园寺碑》)。沧桑数百年,至明中叶,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菱湖更以雄健的步履迈进了历史新时期,成为“归安雄镇”:“东南巨都、天目之精、苕霅之英、毕萃焉”。(王继祀《重修永宁禅院记》,万历四十一年)有文字可查菱湖建镇时间应是成化弘治(1465-1505)间。弘治《湖州府志》卷四《市镇》记:归安县有琏市、菱湖、施渚、双林四个市镇。而正德《新市镇志》,卷一亦有“菱湖镇”。这是比较确凿有文献记载所证实的菱湖建镇时间。而明初洪武间仅是“始设务司”而已,即设税课司以征市税,并不等于正式建镇。盖建镇一般规律是先设市,因商务而设税司以征其税,继有巡检司以管治安,最后才形成完整的市镇建置和行政管理机构。严一萍说:“市镇之成,必由贸迁,以交易为便,遂多聚居。
  既成商市,税课随之。至户口殷繁,易为盗贼覬觎,则设武力以卫之。以市镇发展历代建官之自然阶段,今古同辙。”(《新塍镇志初稿》卷二)严氏之说切合实际。但也有个别特例,因军事、交通等需要不经过先设市而直接建镇的。主张明初建菱湖镇者多为清光绪时人,他们不清楚明清建镇还有一整套程序和设置镇署的行政机构,误以设税库(务)司就是建镇了。如孙志熊《菱湖镇志》卷一《疆域》:“明洪武初,立菱湖镇,迄今不改。”鲁鹏《菱湖镇志序》:“明洪武年始设司建社坛、人物之荟萃,舟航之环集,甲于湖郡,遂为吴兴城南一雄镇。”(光绪十八年)孙宗承《菱湖纪事诗》:“扑地人烟舟络绎,的应改镇在明初。”但据同治《菱湖志》卷一《地理门·建置·廨署》:庞志:“洪武中,千金村税库司移设菱湖,置务官一员,后蒋恭靖瑶疏议裁革。”按洪武初、中,一字之差当需审慎,而杨岘的序更是离奇:“菱湖即唐之凌波塘,宋始名镇,阅千余年矣。”倒是陆心源持审慎态度:“其称镇也不知其所始。”可见在为孙志熊《菱湖镇志》作序时各家已出现对建镇时间分歧意见,庞太元《菱湖志》和姚彦渠《菱湖镇志》已基本倾向于明成弘间。姚彦渠曰:“大明初设务司建社坛,日益蕃凑,维时市酤盛于东湖,菱波塘以西皆桑墟苇岸,闻无居人。成化弘治间崔苻多警,民乃濒西湖居以御溪寇,第宅连亘,湖东西无隙地,分为四栅,广约二里,袤亦如之,遂为归安雄镇。”(同治《菱湖志》卷一)《地理门》,北师大藏稿本)我以为应以官方文献弘治《湖州府志》记载为准,菱湖建镇是明成化弘治间(1465-1504),准确的应是弘治四年(1491)之前。(详见拙文《明清时期江南丝织手工业重镇菱湖的社会经济结构》,刊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收入拙著《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北京,1993年)。
  菱湖镇是明清江南集蚕桑、丝绸、渔业、菱藕水生植物等综合经济区。菱湖人聪明才智,善于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他们不仅以勤劳灵巧的双手缫织出合罗丝、水绸、纺纱绸等名产,其丝早在明中叶已是丝绸之府湖州最精美的名产。文献皆记:“(丝)属县俱有,惟菱湖第一。”(弘治《湖州府志》卷八《土产》)“有水绸、有纺纱绸,出菱湖者佳。”(隆庆《湖州府志前编》卷三)“惟出菱湖,洛舍者第一。”(万历《湖州府志》卷三《物产》)盖菱湖水质净洁,利于缫丝。明人叶权说:“湖州菱湖水缫丝,杭州西湖水漂绵,无锡惠山水烹茶,金华兰溪水造酒,皆东南之美。”(《贤博编》)不仅如此,水域养鱼植菱,水生生物与养羊、植桑、养蚕、缫丝形成一个生物链,互相制约,互相推进,即所谓“桑基鱼塘”经济模式。它成为维持生态平衡、资源整合,并充分利用资源的范例。《沈氏农书》曰:“池畜鱼,其肥土可上竹地,余可壅桑,鱼岁终可以易米,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鱼肥羊屎可沃桑,蚕沙喂鱼,桑叶养蚕喂羊,自然界诸生物互为利用,形成科学的生物链,保护环境净洁和保持生态平衡,必然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居民良适的生存环境。这是菱湖人在历史上为人们作出的贡献和树立的榜样。至明正嘉隆万间,“第宅连云,阛阛列螺,舟航鳞集,桑麻环野,而湖之土无隙地无剩水”的江南典型生态市镇和经济繁荣的丝绸之乡。这一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即充分利用和开发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农工(手工业)牧渔商的综合经济,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整合资源,使经济达到平稳、协调有序的发展。新的《菱湖镇志》详细记载了这一全过程,这也正是新镇志最有价值之所在,必会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浓厚的兴趣。
  经济的发展必会推动文化的发展,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有赖于文化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风光秀丽的“九墩十三浜,七十二座半桥”,旖旎的水乡菱湖,又是“烟火万家,阳抱阴环,左萦右带以水为国”的江南泽国,招徕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多少美丽的诗篇画卷,因而也陶冶了菱湖人的心灵,文化积淀深厚,为江南人文渊薮之一。人才辈出,仅菱湖老镇区宋有进士1名,明代9名,清代37名,这就很了不起,远的不说,近代如沈兼士、沈迈士,沈尹默、沈家本、徐森玉、任鸿隽等皆一代名流学者。像章荣初爱国爱乡,以自己的智力财力创办了菱湖化学厂、菱湖缫丝厂、菱湖青树电气厂、青树学校和菱湖医院,为新菱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菱湖竹墩这个小小村庄还是韩国丰山沈氏始祖的原生地。宋代沈满升(1074-?)于大观三年(1109)远航高丽,得国王睿宗(王俟)赏识,擢任尚书奉御,后为太子詹事府詹事,食邑丰山(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丰山邑),历千余年的沈氏子孙繁衍生息于丰山已有直系10990人,旁系三陟沈氏12362人,青松沈氏212717人。(韩国统计厅2000年度调查)三宗皆奉沈满升为始祖,韩国丰山沈氏大宗名誉会长沈昌基满怀激情吟曰:“寻根问祖到湖州,文化名城自古留。脉脉亲情浓似酒,中韩沈氏永千秋。”菱湖乡土文化已深植于韩国丰山等地,中韩文化交流与时俱进,将会得到发扬光大。
  湖州素为中外研究中国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日本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前所长斯波义信教授,在充分研究中国历史后提出了“湖州是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缩影”的科学见解。日本名古屋大学副校长森正夫教授、大阪大学滨岛敦俊教授等曾多次来湖州实地调查,1990年我曾陪同滨岛敦俊、片山刚、三木聪等专家在双林、菱湖、南浔、善琏等地考察了一个多月,他们不仅为江南水乡文化、优美闲适的生态环境所倾倒,还为菱湖、双林等地乡民为历史所创造的业绩所折服,赞叹不已。菱湖的丝绸饮誉宇内,各地客商汇聚于菱湖采购的丝绸产品,“四方鬻丝者,多廛临溪,四五月间,溪上乡土货丝船排比而洎,自菱湖前后左右三十里”(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二十九)如同双林的丝绸市场是通向全国。唐甄说:“吴兴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吴南诸乡岁有百十万之益。”(《皇朝经世文编》卷37《教蚕》)菱湖还是江南著名水市,这是独特市场,在全国所罕见。它的贸易是在水上船中进行,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丰沛的水上交通资源和菱湖丰足的鱼桑丝等产品,招引了四邻城乡商贾来此贩销。明·赵金:“村墟船作市,地绝水为邻。”(《过菱湖诗》)“菱湖人居舟中列诸货物市之,谓之水市。”(张睿卿《苕记》,万历四十一年,已佚,转引光绪《菱湖镇志》卷一)“雨楫云帆,络绎辐辏,水市朝开,渔歌夜发。”(《菱湖创建祗园禅寺碑记》)水市亦开夜市,“蚌蠃鱼鳖水中多,夜市灯光匹练拖。”(孙宗承《菱湖纪事诗》)水市是陆市的发展,夜市是日市的补充。一个镇有水市夜市(水市中的夜市),在江南亦不多见,这都表明菱湖经济的繁荣昌盛。
  要熟悉,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和现状是离不开地方志的,这就是地情,为当政者决策提供历史借鉴。菱湖之有志已有数百年历史,明代有庞太元万历《菱湖志》,清代有卞乃譝《菱湖志》,可惜有的未修成,有的已佚。姚彦渠同治《菱湖志》为稿本,只有里人孙志熊的光绪《菱湖镇志》为完整版本,光绪十八年(1892)纂成存世。我很赞赏孙志熊的才学,仅25岁早逝,令人惋惜。可他留下的镇志是目前唯一的完整镇志,给人足资参阅,随着时代的前进,编纂一部新镇志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李惠民等有志于镇志者经多年搜求整理终于修纂成一部洋洋大观的新《菱湖镇志》,其精神和毅力令人感佩,他们传承了庞太元、孙志熊等的优秀学脉,其智力和创见,焉待余之赘言,方家当自有见识。新志将对研究中国城镇史、江南区域史、环保史、生态农(渔)业史等都将提供一部厚实的资料,其价值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九十年代我陪同日本学者访问菱湖时就结识了李惠民先生,尔后亦有联系,今见新志编成,欣慰之情难以言表。征序于我,谨缀数语以表心得。
  是为序。
  2007年9月10日陈学文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浙江省经济史研究会会长。曾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经济史学会、中外关系史学会、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海交史学会五个全国学会理事。省政协五、六、七届委员。应邀至日本、丹麦讲学,被聘为大阪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国经济史、徽学研究。著有《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龙游商帮》、《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全国“八五”社科重点课题)、《徽商与徽学》、《近世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参著《长江文化史》、《中国十大商帮》等;主编、参编论著多种;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菱湖镇志 上》

出版者:昆仑出版社

《菱湖镇志上》借鉴了前志菁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征博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资料,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了菱湖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历史和现状,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堪称最完整、最系统的社情民风大全,实为了解菱湖的历史与现状的地方百科全书、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菱湖镇志》为领导机关和部门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详尽的镇情,作为科学的依据和借鉴;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教材。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学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