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合作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合作商业
分类号: F717.2
页数: 6
页码: 316-321
摘要: 解放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练市的商业都为个体经营。一般是夫妻店、父子店、母女店,只有规模较大的商店才雇用几名伙计。1956年全镇共有私营商业186户,从业人员403名。同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商业方面,就是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
关键词: 练市镇 集体商业 供销社

内容

解放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练市的商业都为个体经营。一般是夫妻店、父子店、母女店,只有规模较大的商店才雇用几名伙计。1956年全镇共有私营商业186户,从业人员403名。同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商业方面,就是在国家掌握一切重要货源的情况下,通过使私营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的方式向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转变。也就是国家通过赎买政策,来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练市,这场运动称为“商改”,除手工制作商店暂不参加集体组织外,其余商店分别加入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经营者除自己直接经营外,雇佣2个以上伙计的商店实行公私合营。这部分商店以后就加入供销社;经营者除自已经营外,雇佣1个伙计的、或不雇伙计的商店,加入合作商店。还有一些小商小贩,组成合作小组,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再由几家合并在一起,扩大经营规模。练市镇先后成立日用、副食、棉百、水果、饮食等5个合作商店,糕团、理发、钟表、茶水等4个合作小组,这些单位以后就成为了合作商业。当时旅馆、染坊、石灰行等行业仍以个体商业的形式存在。1958年2户染坊组成了印染合作商店,2户石灰行并入日用合作商店,糕团小组并入饮食合作商店。同年10月,大办人民公社,练市地区10个乡合并为一个练市公社(大公社)。商业上国营、供销、合作三线合一,统一归属练市公社供销部。1961年8月,又一部(供销部)分三线。
  粮管所、食品站独立为国营商业,米厂为国营企业;公私合营商业、棉布、百货归属供销社;其余小商小贩全部重新恢复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1979年7月1日开始,合作商业的年老体弱人员开始退休,可由子女顶职,并向社会招收一批待业青年。1984年10月,从各合作商业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商业综合公司,把所有合作商业综合在一起,但合作商业本身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小集体单位,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实体支撑,合并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段时间后,还是自主经营,适者生存。
  合作商业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一直在“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指导下生存。供销社专门设有组导股,负责对合作商业的指导。人事、货源、定价、工资都掌握在供销社手中。人员安置、调动都由供销社决定,一度时候合作商店可以招工,但供销社没有招工指标,供销社可以通过合作商店招工,然后供销社借用。利群商店最多时,在册职工有59人之多,可是实际职工不足20人,借用之多可见一斑。在计划经济时期,任何物资都要经过计划分配,一个早餐店生产多少油条、糕点,分配多少食油、粮食都归供销社统一安排,合作商店不管有没有生意,做完了就收工。饭店烧一只菜,由几只原料组成,需要多少佐料,多少成本,必须列出清单,做好实样,报供销社物价组审批;加工资了,由供销社下达指标,落实到人以后,再送供销社核准后报上级审批。合作商店产生了利润后,提存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公积金交供销社统一保管,公益金作为单位福利开支。合作商店开多少门市部,设多少下仲店都由供销社统一安排。合作商业在计划经济时代,经营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商品,但正是这些小商品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活跃了农村经济,丰富了商品市场,推动了经济发展。
  当时油条只有3分钱一条,油绳1分钱一条,但是要想买一条油条或油绳,就得排很长时间的队。商店有时明明知道扩大经营可以赚钱,但是没有批准就只能放弃。合作商店因为受到“限制、利用、改造”方针的制约,一直处在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下生存。合作商店是一个小集体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工资补贴按规定统一发放。以1988年12月为例,在职职工实发最低工资67元,最高工资101.20元。退休职工根据工龄长短,贡献大小,按40%~85%发给。
  据老练市镇志记载,1988年合作商业有商业综合公司、利群百货商店、蔬果商店、烟杂商店、理发店、人民饭店、利群糕团店、向阳糕团店、煤球厂等9家单位。总共有固定资产19.96万元,流动资金45.51万元,年营业额598.68万元,利润3.831万元。
  商业综合公司(包括柴草部、做面条、茶水、浴室),有职工27人,位于西大街40号,固定资产6.55万元,流动资金17.49万元,营业额413.09万元。利润1.08万元。
   利群百货商店(包括副食),有职工16人,位于西大街69号,拥有固定资产0.05万元,流动资金6.51万元,营业额31.63万元,利润0.07万元。
   蔬果商店(包括水产),有职工11人,位于西大街55号,.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金4.25万元,营业额30.98万元,利润0.16万元。
   烟杂商店(包括百货),有职工16人,位于西大街31号,拥有流动资金0.95万元,营业额56.71万元,利润0.21万元。
   理发店,有职工7人,位于西大街51号,拥有固定资产0.28万元,流动资金0.93万元,营业额6.35万元利润0.001万元。
  人民饭店(包括大众饭店、廉美饭店、馄饨店),有职工25人,西大街22号,拥有固定资产3.84万元,流动资金4.14万元,营业额23.51万元,利润0.97万元。
   利群糕团店,有职工16人,位于西大街63号,拥有固定资产1.46万元,流动资金1.63万元,营业额10.86万元,利润0.13万元。
  向阳糕团店,有职工15人,位于西大街13号,拥有固定资产1.17万元,流动资金4.70万元,营业额13.87万元,利润0.38万元。
  煤球厂,有职工8人,位于万寿三弄,有固定资产3.61万元,流动资金4.91万元,营业额11.68万元,利润0.83万元。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宣传的都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商不奸”等理念。解放后和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对于“弃农经商”,“投机倒把”也一直进行批判和打击。工商部门控制审批,未经审批的商店都是非法的,就要坚决取缔。
  原有的商店控制经营范围和规模,不能随意扩大。进入市场的货源计划调配,限量供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城镇的商业一直是发展不足、限制过多。造成了经营网点少,商业发展慢,市场几十年没有重大的变化的现象。当时凡是购买商品都要排队,排队成了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
  改革开放后,逐步放宽政策,允许单位、企业办商店。到1988年,练市镇除了供销社、合作商业以外,企业、事业、街道办的商业有15家。
  镇办商店3家钟表照相商店,位于西大街54号,职工4人,经营钟表、照相。饮食商店,位于西大街46号,职工4名。经营馄饨、面条。调味品商店,位于西大街8号,职工2名,经营副食品、调味品、南北货。豆制品。
  二轻商店3家二轻经销部,职工9名,位于西大街15号,经营五金、交电、建材。五金经营部,有职工8名,位于东大街98号,经营五金、电器等商品。饮食服务部,有职工2名,位于中吉弄2号,经营酒、菜、饭。
  房管所商店3家家用电器批发站,有职工8名,位于新街35号,经营批零兼家用电器,年营业额970万元。农机经营部,有职工3名,位于营房阁4号,经营农机配件,年营业额30万元。友谊商行,位于西大街51号,有职工9名,经营交电、五金、化工产品,年营业额20万元。
   区工办3家综合经营商店,有职工3名,位于西大街21号,经营建材、棉百、五金、交电。
  年营业额5.20万元。综合经营部,有职工4名,位于西大街57号,经营棉百、五金、交电。礼品商店位于新街14号,经营各种滋补品,年营业额8.5万元。
  校办商店2家区中心小学开设的文具服务部,位于晓志弄1号,有职工4名,经营文具和体育用品,年营业额18万元。练溪学校开设的百货经营部,有职工3名,位于新街23号,经营百货,年营业额2.5万元。
  食品站办商店1家月洋酒家,有职工20名,位于西大街27号,经营肉食、禽蛋、酒菜饭。年营业额32.14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政府鼓励发展市场,搞活流通。私营商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来在商业上由国营商业、供销社和合作商业三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经商理念和大锅饭、铁饭碗思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老体制、老机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六七十年代,合作商店有职工240多人,到80年代初,职工减少到140多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作商业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当时新办私营商店的营业执照十分方便,一些人凭着几十年来的经商经验,逐步自找出路,自已开店,自已上缴统筹金、劳保费。职工的退休工资由湖州市社保办统一发放,大病统筹、门诊医疗由个人按规定上缴后方能享受。原有的集体资产,内部首先讨论好分配方案,取得大家的一致同意后,报供销社批准,或拍卖、或折价处理。如果内部意见不一致,则不能处理。至2001年止,练市镇的合作商店全部消失。民国20年(1931)练市镇商业情况表 表6-9单位:元1956年练市镇私营商业及“商改”情况统计表 表6-10附录1:凭证供应商品
  棉布统销1954年9月,实行棉布统销,采取以人定量,凭票供应办法。1958年每人发6市尺。
  1959~1961年每人发1.8市尺,其余年份每人发1.2丈,机关、企业等单位的生产、劳保用布,实行按计划供应。
  凭购货证供应1960年10月始、对火柴、肥皂、汗衫、袜子、胶鞋、毛线、毛巾、围巾、手帕、牙膏、电池、民用线、热水瓶、搪瓷制品等20多种商品,实行凭购货证限量供应。1961年对国产手表、毛线、呢绒、毛毯、缝纫机等20余种商品、实行分配,凭证明供应。1969年,商品供应又出现紧张,采用以户为单位发购货证。肥皂定量供应,民用线限量供应,的确凉、化纤、涤卡等收取1/3至1/4布票供应。1978年后,上述商品陆续开放。1983年,取消棉布统购统销,开始敞开供应。1985年,紧俏商品搭配供应,不久便停止。
  卷烟1957年一直供过于求,尤其是乙级以上的高档香烟,属大力推销商品。1958年“大跃进”时期,香烟供应紧张。1960年起对居民、农民实行发票按月定量供应、并采用在收购农副产品时给予换购香烟的办法。1988年香烟调价后敞开供应。
  黄白酒解放初销售滞缓,国家销售计划完不成。1957年开始销量上升。1958年原料来源不足,采用楝楝树子、金刚刺等代用品酿制白酒,酿制合成黄酒。曾一度凭购货证供应,以防外流。1978后酿酒原料充裕,产量成倍增长,开始敞开供应。市场上出现大批瓶装花色酒。
  食糖解放初消费量低。1952年曾降价销售刺激消费。1958年后,食糖供应日趋紧张,于是红糖优先供应产妇,凭出生证供应3斤。肝炎、浮肿病等患者,凭医生证明,按月供应半斤或1斤。1970年1月1日起,农民每月每人二三两,居民4两,凭购货证供应。1975年1月1日起,改证为票。1979年始,食糖供应增加。1983年第二季度起,取消糖票,敞开供应。1987年第四季度始,由于价格实行“双轨制”,对平价糖又实行凭票供应,每人每月6两。议价食糖敞开供应。
  糖果糕点解放初敞开供应。1958年秋开始,糖果糕点实行凭糖票,粮票供应。少数糖果、糕点高价供应。1979年后,生产的糖果糕点品种、数量日益增多,恢复地方传统名产,趋向高档产品,全部敞开供应。
  食盐解放以来食盐一直保证供应,虽出现几次短期抢购食盐风,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平息抢购风。1987年第四季度始,为了保障供给,实行按月凭票定量供应。
   煤油解放初期,煤油为主要照明燃料。1954年开始,对机关团体、工商企业、学校医院等。
  采取按计划供应,对居民按季度发给煤油票,凭票供应。70年代始,中国油田大量开发,曾一度敞开供应。1985年后,为了节约煤油,支援出口,多争外汇,又实行凭票供应。
  柴油、汽油解放以来,一直按计划凭证供应。农村由机电站分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则按田亩分配供应。
  煤球、煤制品解放以来,域镇居民一直按户口人数按月凭票定量供应,单位用煤亦按计划分配凭票供应,不足部分,可购议价煤弥补。
  换购商品三年困难时期,供销社对农民投售的农副产品发给换购券,持券可向商店换取平价工业品和一些紧俏商品。
  春节优惠商品价格比市场便宜10%到30%(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1969年始由集体商店供应鲜鱼。1980年起改由供销社供应。1984年起由食品站供应鲜肉,其他还有蔬菜供应。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