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沿革
分类号: F276.1
页数: 1
页码: 297
摘要: 《练溪文献》上记录了清朝文人、画家杭世骏(浙江杭州,字大宗,号堇溥1695—1773)舟过练市时,写下的一首诗《练市》:“落落千家市,舟移正夕曛,晚松随岸远,交蔓过桥分,得岁鱼盐贱,临溪笑语闻,吹烟覆茅屋,只恐化为云。”描写的是夕阳中炊烟婷婷的练市小镇,那种闲雅淡定的氛围,正是当年练市镇真实面貌的写照。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当时的练市只是一个乡间小镇,既没有石门镇“日间千人拜縴,夜里万盏桅灯”的繁华,也没有南浔镇“四象八牛七十二条小金狗”的富有。
关键词: 练市镇 国营商业 历史沿革

内容

《练溪文献》上记录了清朝文人、画家杭世骏(浙江杭州,字大宗,号堇溥1695—1773)舟过练市时,写下的一首诗《练市》:“落落千家市,舟移正夕曛,晚松随岸远,交蔓过桥分,得岁鱼盐贱,临溪笑语闻,吹烟覆茅屋,只恐化为云。”描写的是夕阳中炊烟婷婷的练市小镇,那种闲雅淡定的氛围,正是当年练市镇真实面貌的写照。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当时的练市只是一个乡间小镇,既没有石门镇“日间千人拜縴,夜里万盏桅灯”的繁华,也没有南浔镇“四象八牛七十二条小金狗”的富有。
  但练市因盛产蚕丝与菊花,外地到练市经商的人络续不绝。有安徽来的商人经营茶叶,开设菜馆(俗称徽馆);有宁波商人开设中药铺;有绍兴商人开设榨油坊(俗称油车)、水作坊(俗称豆腐店);有南京商人开设的铁匠铺;有丹阳商人开办的理发店、馄饨面店、烧饼油条;有苏北商人捏小泥人、做小商品买卖;有南浔商人开典当、酒坊、酱园等。民国初期,商业日趋繁荣,据吴兴县政府民国20年(1931年)调查,练市有36个行业197家商铺,从业人员495人。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沪、杭、苏、嘉相继沦陷,民国32年(1943年)5月,日军侵占练市,并修筑了一条从苏州至杭州的枪篱笆,日本鬼子设卡盘查,几乎断绝了所有商机。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商业开始恢复,但是不久内战爆发,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加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使商业再次衰落。
  全国解放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发展国营商业和创办供销合作社,推行国家银行贷款,组织城乡物资交流,以活跃市场、繁荣经济。1952年秋天,练市举行第一次物资交流会,在当铺白场上搭建简易草棚设摊经商,下午、晚上,在高家弄北和仁寿桥南白场由3个业余剧团轮流演出京剧、越剧等文娱节目。1955年秋天,举行第二次物资交流会,在主要街道搭建彩牌楼、插彩旗,挂横幅,海报贴到乌镇、双林、新市等地,还特邀吴兴县中心越剧团在原当铺白场上搭台,连续演戏三天三夜,并在区中心小学后面的早田里燃放烟火,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大推动了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国营、供销社,合作商业三线合一。紧接着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几经折腾,商业发展比较缓慢。练市镇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供销社一统天下,除粮管所、食品站外,国营零售商业始终没有进入练市,客观上缺乏竞争。
  1987年5月,练市镇第一个农贸市场建成,1989年9月,24米宽的万兴路竣工。中心路拓宽,再兴路、振兴路、中吉路、能源路、南环路、老湖盐路等商业街相继形成,市场区域成倍增长,各种商店竞相开业,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繁荣景象。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