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村面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村面貌
分类号: F302
页数: 4
页码: 286-289
摘要: 千百年来,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就是分散、封闭、落后、贫穷、愚昧的代名词。“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这几句顺口溜,虽然带有几分调侃,但当时现实状况也确有几分真实。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百年耻辱;八年抗战,更使“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素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杭嘉湖地区的农村中,大部分农民也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
关键词: 练市镇 农业发展 农村面貌

内容

千百年来,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就是分散、封闭、落后、贫穷、愚昧的代名词。“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这几句顺口溜,虽然带有几分调侃,但当时现实状况也确有几分真实。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百年耻辱;八年抗战,更使“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素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杭嘉湖地区的农村中,大部分农民也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新中国成立后,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起来的农民,豪情满怀,想建设起自己一个理想中的美好家园。但是紧接着出现的“五风”、“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使农村的发展几经曲折。改革开放以前,农民远行都靠水路一条,走远一点的亲戚也会摇一只船去,行动十分缓慢和不便;练市到湖州乘轮船要4~5个小时,办一点小事也要来回3天;到杭州、苏州的轮船要6~7个小时。一般的农村妇女从不远行,甚至没有进一次城市,一生奔波在灶头、棚头、田头的三点一线上,终老在家里、村里、地里的狭小天地里。农村的道路都是烂泥路,一经连续阴雨,路上泥泞不堪,一般没有大事不会出门。
  小孩子到邻家玩耍,自已做一双高跷,或者自己做一双木屐(用一块木板,木板下面的两头钉上木条,木板上面钉一双草鞋),或者拿来两块砖头,各系上一根绳子,拎着绳子走路。大人遇事下雨天出门,穿一双钉鞋,拿一把夏天抹上桐油的黄布伞。钉鞋的鞋底钉有铁钉,道路泥泞湿滑,钉鞋沉重坚硬,远路往往脚上起泡。后来有了胶鞋,出门方便多了。但是因为“方便”,雨天路上行人就多起来了,道路更加湿烂,泥水加深,雨鞋往往进水,所以又发展为高邦套鞋。80年代初期,农民家里有几双高邦套鞋、几块手表,还作为富裕起来的标志进行专门的统计。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农舍,断墙残壁的上面挂上几片稻草把,以遮风挡雨。困难时期,男婚女嫁的时候,想要造间新房,许多人家树当梁条竹当椽。当时有句顺口溜:“楝树梁条竹椽子,骗骗新娘子,害了后小子。”建国前后,一度时候农村缺医少药,稀有的几个土“郎中”(医生),靠的就是几根银针、一把挑痧刀、一张中药方子走天下。农民生了病,只能听天候命。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生儿育女不由已,有的农村妇女生了十多个孩子,但是养育成人的却很少,婴儿死亡率很高,生活困难的家庭怕养不活,生下来就一桶冷水把孩子溺了。村庄周围遍地露天茅坑,蚊蝇满地,臭气冲天。河道里的水虽然清澈,但是粪桶、马桶、小孩的尿布就在同一条河港里洗涮,卫生观念淡薄,平均寿命很低。农村孩子一般不读书不识字,能断文识字者绝少。早先家里点的都是烧灯草的油盏碟子,后来改用煤油灯,60年代才用上电灯。天黑上床睡觉,鸡鸣三遍起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农村有句俗话:“脚踏砻糠火(火炉),夫妻对面坐,咸菜滚豆腐,皇帝老子不如我”。这就是旧时农村中有代表性的一种观念。
  改革开放30年,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交通彻底改变了过去水(死)路一条的现场。1982年冬至1984年冬,练市镇铺设了通向19个行政村的水泥路,全长38公里,宽1.2米,改变了千百年来雨天行路难的旧貌。荃仁、洪塘、花林等也相继修筑了水泥路面。1987年春,练市镇利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机会,直接向省里争取到40万元资金,又在本镇筹集36万元,是年3月开始修筑通向桐乡的公路,1988年完工,并与杭申公路接通,结束了水(死)路一条的历史。同年2月14日练市—杭州班车开通。1989年湖盐公路全线通车,8月16日练市—湖州班车开通。2002年浔练公路开通。2008年申嘉(杭)湖高速公路开通,在新会村设立南浔南站,2009年练杭高速建成通车,在新丰村设立浙北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湖嘉乍铁路已在筹建之中。同年4条特高压线过境:向家坝~上海100万伏,淮南—上海80万伏,锦屏—苏南80万伏,葛洲坝—上海50万伏,涉及14个村,全长17公里,拆迁660多户,练市镇成为了特高压通道。
   一村庄整治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2001年湖州市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改水,2003年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练市镇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三改”(改厕、改水、改路)、“六化”(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净化、美化)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当时以自然村为单位整治,补助标准根据村庄大小和整治效果,分1万元、2万元、3万元;以后又改为每人补助60元、80元、100元。经过七年努力,全镇41个行政村20245户、527个自然村,截至2007年底,合计整治村庄345个,占所有自然村的65%,整治人口53819人,占总人口的70%。
  村庄整治提升工程2008年开始的提升工程(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改变过来)改为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四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线)为重点,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六化”标准,并建立长效管理相配套。其中花林、新会、朱家兜、水口、白水河、车塔、莲墩、钟家墩等9个村通过了区、市两级部门的考核验收。2009年村庄整治提升村11个,车塔、莲墩、农兴、召林、大虹桥、慈姑桥、白水河、李家兜、柳堡、悦新、中心名列其中。2010村庄整治提升村10个,中心、悦新、金塔、朱家埭、松亭、横塘、农兴、西堡、凌家堰、严介圩。行政村经有关部门考核,属于市级优秀的奖励37.5万元,良好的参照优秀打8折奖励,及格的参照优秀打6折奖励。
   二村庄建设 全面小康村建设示范村从2004年开始。在以公路(湖盐公路、浔练公路)两侧的村庄整治提升为重点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小康示范村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的“八个化”要求。达到“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标准。“湖州市‘全面小康村建设示范村’暨农村新社区考核验收办法”,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4个方面分细目考核:在物质文明建设上,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2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通行政村主干公路四级以上,村内主要道路宽3.5米以上,进户道路宽1.5米以上,道路硬化率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河道整治,符合国家标准,有完善的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网络。完成村庄建设规划,无违章建筑。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标准。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精神文明建设上:计划生育率达到
  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有较完善的商业网点,有达标的幼儿院,有医务室,有健身场地和公共活动绿地500平方米以上,有老年活动室(40平方米以上),有3000册以上的图书室。政治文明建设上: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村级组织班子团结、开拓进取、有较高威信。社会风气良好,3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生态文明建设上:村庄绿化覆盖率20%~25%以上。彻底消灭露天粪坑、推广和普及室内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建有公厕。垃圾处理,做到保洁队伍齐备,保洁制度健全,环卫设施完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清洁能源利用普及率90%以上。申报的材料详实细致,考核严肃认真。2004年练市镇荃步村首开先河,成为第一个小康示范村以后,2005年水口村、练南村,2006年姚庄村,2007年庄家村,2008年钟家墩村,2009年朱家兜村,2010年慈姑桥村。相继成为小康示范村。这些村整体投入都在300万元~350万元左右,验收合格,省市奖励100万元~120万元,2009年提高到150万元。整个工程,村里一般都要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
  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建设始于2007年,总体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分列34个子项目,都有明确标准。城镇规划区内行政村、创建当年无实质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行政村不列入创建申报对象;创建当年尚未获得“全面小康示范村”称号的一般不列入创建申报对象。年初申报,次年初经过自查,无一票否决项目,且综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向区新农办提出验收申请,区考核验收合格后,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者,由区上报推荐材料,由市级组织现场考核验收,然后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审查合格,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农村实验示范村”。市奖励60万元,区奖励15万元。姚庄村于2007年成为练市镇第一个新农村实验示范村。2008年水口村,2009年练南村,相继进入新农村实验示范村行列。
  2010年,新农村实验示范村提升(更名)为美丽乡村,慈姑桥村成为练市镇第一个“美丽乡村”。
  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创建始于2010年,是南浔区委提出:加快推进“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示范村引领带动作用的要求。制定了《“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考核办法》,分成清丽水乡、幸福农民、和谐家园三大块27项考核内容,每个内容都有具体指标和分值。上一个年度12月,由乡镇提出下一年度创建名单,提出申请,报区“中国魅力水乡”建设办公室审核同意后,下发年度创建名单。当年11月底由申报创建单位自查,无一票否决项目的,向区“中国魅力水乡”建设办公室提出考核验收申请。12月上旬组织区级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考核验收、评分,然后报区领导小组审定,验收合格得分在90分以上,获得“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称号的,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授牌并按规定给予以奖代补。是年,练市镇慈姑桥村第一个获得南浔区“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称号。
  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建设从2008年开始,市、区建立专项扶持资金,从土地流转中奖励,从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培育中增加集体收入,从开展中介组织、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奖励,从土地开发和农村宅基地复垦中提成,从积极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中增收,从规范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中开源节流。各种措施综合并用,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2008年至2010年,列入脱贫村的有4个:达井村、车塔村、白水河村、北堡村。脱贫补助资金30万元,其中市补25万、区补5万元。
   三村庄变化 经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村庄整治提升”、“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实验示范村”、“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创建”、“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建设”6个层次的创建活动,农村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美化了村庄,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开创了新的局面。
  道路硬化凡创建合格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通行政村的主干道达到四级公路以上标准,通自然村道路宽3.5米,通户道路宽1.5米,新增道路及进户硬化150公里。2005年开通了农村2条线路的班车。
  农村改水练市镇境内有练市自来水厂、洪塘自来水厂、花林自来水厂3家,供水人口11万人(包括外来人口)。截至2010年底,全镇共有19030户安装了自来水,占总户数的94%。
  卫生改厕村庄整治以来到2010年底,拆除露天茅坑4200多只,彻底根治了千百年来,农村到处都是露天茅坑这个不卫生的旧俗。农户家中基本都安装了无害化卫生间,全镇农村建造公共厕所35只,卫生厕所逐步普及。
   路灯亮化在村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安装电灯,方便村民出行和安全。
   村庄绿化在道路河道及农户房前屋后种花种树。全镇农村绿化率已达到28%以上。
  河道净化2006年开始河道清淤工程。截至2010年年底,共完成河道清淤180.115公里,完成砌石护岸42.15公里。2005年开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截至2010年年底至建成4只,并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池160只。全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35%。通过河道整治,河水清澈,河岸整齐,环境优美,再现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风貌。
  环境美化经过房前屋后集中整治,拆除危房、危墙,粉刷外墙,2010年年底止,农村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共建造垃圾收集房46座,垃圾箱3700只,落实保洁员、清运员长期进行垃圾收集处理,经镇垃圾中转站压缩中转至长超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达到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要求。
  还建造人工湿地185只、沼气厌氧52只、阿科蔓1只(都是村级较小的污水处理池)。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