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猪
分类号: S815
页数: 3
页码: 247-249
摘要: 猪的饲养历史久远。自古以来,猪在中国人的家庭里是很有地位的。在以象形著称的汉字的“家”中,在其宝盖头下的“豕”,代表的就是猪的形象。由此可见,在过去国人的心目中,无猪是不成家的。猪食粗而杂,生长快,粪肥多。过去农家养猪首先是为了肥田,其次是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菜根、蕃薯、南瓜、萝卜、青菜、革命草、水浮莲、水葫芦、蕃薯藤、酒糟、米糠、残菜、剩饭、芋茎、豆渣、豆饼、菜饼、麸皮、坏蚕豆、坏黄豆等喂猪,能废物利用,勤俭生财。农家有云:“农民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蚀在棚头,赚在田头”;“穷不丢猪,富不丢书”,养猪是农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练市镇 农业发展

内容

猪的饲养历史久远。自古以来,猪在中国人的家庭里是很有地位的。在以象形著称的汉字的“家”中,在其宝盖头下的“豕”,代表的就是猪的形象。由此可见,在过去国人的心目中,无猪是不成家的。猪食粗而杂,生长快,粪肥多。过去农家养猪首先是为了肥田,其次是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菜根、蕃薯、南瓜、萝卜、青菜、革命草、水浮莲、水葫芦、蕃薯藤、酒糟、米糠、残菜、剩饭、芋茎、豆渣、豆饼、菜饼、麸皮、坏蚕豆、坏黄豆等喂猪,能废物利用,勤俭生财。农家有云:“农民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蚀在棚头,赚在田头”;“穷不丢猪,富不丢书”,养猪是农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旧时农家房屋的最后面一间,都建有猪棚和羊棚,俗称猪羊棚头,猪棚里铺有青砖,猪棚与粪坑相通,猪粪可以推入粪坑,夏天用水一冲,猪舍就能清洁卫生。冬天一般垫上稻草,猪会铺平睡在上面,得于温暖。
  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到处逃难,猪羊又不能随身携带,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环境中,畜牧业也深受其害,其时养猪户只有十之一二。解放后,政府鼓励发展畜牧生产,5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了“粮、桑、畜全面发展”的方针,猪的饲养量很快上升。“五风”时期,有些队一夜之间把猪羊归并到一起集体饲养,造成饥饿和死亡。三年困难时期,又因为粮食极度紧张,人尚食不果腹,以野菜、糠麸充饥,猪的饲养也就严重下降。1961年,练市公社生猪存栏1858头,荃仁公社1138头,洪塘公社1295头,水口公社339头。60年代初,政府从政策上鼓励畜牧生产发展。首先确立了以“私养为主”的方针,规定肥料工分可以参与生产队的经济分配,对养猪户划分饲料地、养母猪按季分配饲料票,可以购买平价饲料,生猪出售奖励饲料票、布票等票证,饲养量迅速回升。1965年练市公社年终生猪存栏8035头,荃仁公社9243头,洪塘公社5162头,水口公社4565头。70年代开始,政府号召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生产队都办起了集体牧场,公社出现了一批百头牧场。但是大多数牧场都安排一些半劳力的老年人或妇女饲养,管理原始,方法落后,又缺少精料,牧场大部分亏损。人们有句顺口溜:“牧场用个老头子,养了几只瘪母猪,只吃饲料不产仔,生产队长叫老子。”政府除了号召大力发展集体养猪以外,对私人养猪也采取鼓励政策:肥料工分与劳动工分一样参加分红,肥料工分的粮食分配年初确定,不管粮食丰收歉收,都固定不变。而劳动工分的分粮却要按照生产队收入,按实分配。所以一度时候,曾发生过劳肥矛盾。有人说“铁耙柄不如镢子柄”。意思是拿铁耙柄参加劳动的人,不如拿镢子柄割草养猪羊的人实惠。这个政策,大大鼓励了农民发展畜牧的积极性。1978年,练市公社年终存栏12899头,荃仁公社12763头,洪塘11289头,水口公社7533头。70年代畜牧的饲养量虽然大大增加,投售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当时管理上还是传统的老方法,精料很少,也缺乏科学搭配,有什么吃什么,所以生长缓慢,饲养时间很长,一般从捉进小猪到出栏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1971年练市公社实行畜牧合作医疗,全公社配备4名专职畜牧兽医,22名赤脚兽医,18个大队都设立畜牧兽医保健站,每亩水田收取0.20元。对全公社畜牧的防治和阉割不直接收费,凡经公社兽医防疫、阉割的生猪,事后死亡,经证明情况属实,由合作医疗站按规定补偿损失,经费不足,由上级主管部门拨款解决。1974年,公社在练南大队三家村建立种畜场,引进金华、常州、嘉兴等地母猪10多头,向农户供应仔猪。购进长白、大约克良种公猪4头,为全公社母猪配种;以后又培养技术人员,推广人工授精,到1988年止,通过人工授精的母猪,受胎率95%,每头母猪平均产小猪9.7头以上。当时农户把猪养大以后,大多数都卖给食品站,自己宰杀的很少。练市食品站在练市地区分地段设点收购。洪塘(塘桥头、横塘(亦称仪园里)、花林、含山、善琏、石淙设立生猪收购小组,负责当地的收购,练市、荃仁由食品站直接收购。当时食品站收购生猪的标准,最小的猪不得少于77斤白肉,低于这个数字,就作为不合格计算,不抵任务,取消各种奖励。包产到户后,私人养猪大大发展,1985年国家取消了派购任务,随后又出现了卖猪难。
  1987年前后,养殖大户开始逐步形成。他们不满足小打小闹的传统饲养方式,或租房、或盖房、或利用旧房,成批建棚进行了规模化饲养。一改原来那种喂猪一勺糠一把菜一桶水,只讲吃饱,不讲营养的维持式饲养方法,而是小猪、大猪、母猪、公猪、肉猪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的饲料配方,改水料为干料,安装自动饮水器,提高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养猪大户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花林农兴村杨伟东1988年5月12日,捉进12头金华二头乌小猪饲养,结果亏了本,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以后又改养太湖黑猪,也没有赚到钱。1999年委托上海农科院种猪场帮助引进法系大约克公猪,从此开始,改变传统养猪方法,实行现代化科学养猪。2001年和2008年,养猪场两次搬迁扩建,目前租用土地20亩,建造起一个大型的生猪养殖场,拥有公猪15头,都是纯种长白、美系杜洛克、法系大约克、美系大约克、美系长白、丹系长白、台系杜络克等品种系列,每年进行血缘更新。2009年7月栏内有今产母猪235头,后备母猪200头,大小肉猪3200头,职工10人,场内建有仔猪保育室,乳猪生下来14天断奶,以后进入保育室饲养,可以保证仔猪在最适宜环境中健康成长,缩短母猪自然喂奶时间,缩短配种周期,仔猪在保育室精养50天后再转大棚饲养。场内建有大型沼气池,自备饲料粉碎机,在实践中优化各个阶段的饲料配方。从乳猪生下来到出栏一般只要6个月时间,平均体重210~230斤。伟东生猪养殖场所有母猪生下的小猪除出售少量苗猪外全部自养,2010年存栏数4350头,年出栏生猪5900头,销售额800多万元。2007年法人代表杨伟东还去北京参加了“中美农牧企业世纪高峰论坛”,讨论了遗传育种和疾病防控。成为练市镇生猪养殖上一个龙头企业。
  练市镇南汇杨志江于1989年在杨家埭自己家里,利用老屋平台下房屋建起猪棚,第一批捉进26只小猪,养大出售以后,每头猪赚了几十元钱,从此猪越养越多,场越办越大。2002年,以28万元购买了破产企业练市金顺副食品厂的1500头生猪,又租用桐乡县农场猪舍,饲养1800头,加上自已猪舍饲养的近2000头生猪,最高的存栏数达到了5000多头。2010年,出栏生猪3500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利润50万元上下。2006年又在练市镇上办起了志江饲料经营部,年销售饲料5000吨,营业额1300万元。
  生猪规模型养殖从1987年起步,当时养殖30~40头生猪就是大户,最多的有200多头,是年练市食品站先后与43个大户签订了3880头生猪的购销合同。随着养猪专业大户的兴起,散户养猪愈来愈少。目前家家户户养猪的旧俗已经消失,2007年,全镇出栏50头以上的专户342户,年出栏商品猪7.34万头,占总出栏数的86.35%。2010年,生猪存栏50头以上大户饲养了48039头,大户占总存栏79163头的60.7%。其中:100~500头163户,存栏26874头,500头以上9户,存栏10630头。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