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经济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3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经济作物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243-244
摘要: 历史上,境内的主要经济作物有菊花、菸叶、棉花、乌元参、络麻等。
关键词: 练市镇 农业发展 经济作物

内容

历史上,境内的主要经济作物有菊花、菸叶、棉花、乌元参、络麻等。
  菊花是中国主要的药材之一,有野菊和家菊之分,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甘苦微寒,清热解毒,对眼睛劳损、头痛、高血压等均有一定效用。境内菊花种植有几百年历史,蒸晒过的干菊花远销国外。
  1984年练市供销社收购菊花2704担,1985年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菊花价格偏低,种植菊花面积减少。菸叶,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已经开始种植。农民种植菸叶,晒干、去筋后,加食油刨成烟丝,俗称板烟,用烟管点燃吸食(也有用水烟袋吸食的)。三年困难时期,烟片曾贵如黄金,但是到60年代后期,香烟大量销售,吸杜烟的人愈来愈少。加上种植菸叶与蚕桑生产矛盾(菸叶的气味会毒死蚕宝宝),集体生产期间禁止种植,现在练市镇域内已经基本绝迹。
  棉花,有很长的种植历史。抗战前,农民普遍种棉,并自纺自织后因机械化纺纱织布的发展,质地柔软、光泽鲜艳、花色繁多的化纤织物大量上市,杜布逐渐被淘汰。目前虽然还有部分农户少有种植,但是只作棉花胎的原料之用。
  乌元参,在民国时期,从桐乡引进,开始逐步推广种植,1950年后,乌元参产量达到高峰,练市区供销社年收购一千多担。后来因病害加重,产量下降,加上粮食紧张,乌元参种植逐年下降,60年代被淘汰。
   络麻,民国初年开始种植,当时农户以搓绳自用为主,以后国家大量收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据1952年10月12日《练市区拾月上半月简报》载:“全区络麻地2500亩,每亩400斤,总产达一万余担”。以后一度时候络麻还加工成白麻:即剥去麻梗,把鲜麻皮浸在河港里一段时间,烂掉皮肉,洗净晒干,纤维象真丝一样洁白光亮。后来因蚕桑生产发展,桑树占领了整个旱地面积,络麻也就失去了生存余地。
  包产到户后,经济作物大量增加。瓜果蔬菜、根茎芽菌:品种繁多,水田旱地,小棚大棚,一年
  四季,陆续不绝。具体地讲,可分12类。
  瓜类南瓜、冬瓜、丝瓜、黄瓜、瓠瓜(俗称扁蒲)、菜瓜、西瓜、甜瓜。
  白菜类大白菜、小白菜、胶菜、黄芽菜。青菜、长梗白、矮脚白、塌菜、苔心菜、腌菜等。
  甘蓝类花椰菜(俗称花菜)、包心菜、卷心菜、包菜(分平头型、圆头型、尖头型)、洋白菜等。
  芥菜类瘤芥菜、雪里蕻、榨菜、大头菜等。
  茄果类番茄、茄子、辣椒等。
  根菜类萝卜(又名莱菔,古名紫菘,有红萝卜、白萝卜之分)、胡萝卜(俗名大钱萝卜,又名丁香萝卜)、百合(又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蒜脑薯、百合蒜、夜合花)。
  绿叶菜类菠菜(又名赤根菜)、芹菜(有早芹、水芹2种)、莴苣(俗名莴苣笋)、苋菜(俗名汉菜,有青、紫2种)、木耳菜、空心菜。
  葱菜类韭菜、洋葱、葱(香葱)、蒜(大蒜)、香菜、姜(老姜)等。
  水生类茭白(又名茭笋)、慈菇(又名茨菰)、荸荠(又名凫茨、地力)、莼菜(俗名水莲叶)、藕、莲心。
  豆芽类绿豆芽、黄豆芽。
  多年生蔬菜竹笋(有冬笋、春笋、鞭笋)、椿芽(俗名香椿头)、金针菜(又名黄花菜)。
  菌类蔬菜平菇、蘑菇、草菇、香菇、猴头菇、金针菇、凤尾菇等。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