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杂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3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杂粮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练市镇境内杂粮品种繁多,历史悠久。
关键词: 练市镇 农业发展 杂粮

内容

练市镇境内杂粮品种繁多,历史悠久。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和秘鲁,16世纪传入练市镇,至今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玉米又称粟米、粟蒲茹、包谷、包芦、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稀麦、玉豆、六谷、芦黍、珍珠米、红颜麦、薏米包。早玉米6月、7月份收获,迟玉米10~11月份收获。据资料介绍,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除,对于减肥非常有利。所以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市场上嫩玉米交易火爆。
  高梁,又称蜀黍、芦稷或芦粟,本地叫萝萁粟,由于杆子高,吸肥量大,穗大粒多,磨成粉可以做馍馍当饭吃,在三年困难时期大量种植。但对于桑树影响特别大,近年来已经很少有人种植。
  白扁豆,也称羊眼豆,有黑日之分,一股嫩时采摘下来当小菜炒着吃,均为农家传统种植品种。清学者查学礼一首诗写得十分形象:“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绿豆、赤豆,色如其名。都有耐旱耐脊的特点,适应性强。绿豆播种期长生长期短,赤豆适宜套种,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四季豆,俗称刀豆,名符其实,一年四季可以连续种植多次,一般乘嫩时当蔬菜吃。
  豌豆(俗名含豆)是越冬作物,花有紫色白色之分,紫花为早熟品种,白花为迟熟品种。
  豇豆也有迟早之分,早熟称早豇豆,迟熟称秋露豇,色紫红。
  蕃薯,又称山薯、红薯、地瓜。清咸丰以后,温州、台州客民至长兴、安吉、德清等租山开荒,种植蕃薯,之后在平原也逐步传播种植。蕃薯耐肥、耐脊,容易种植,俗称“甘薯半年粮”。但是蕃薯适宜沙质土壤,练市的黏土过于肥沃,旺长薯藤而薯块不大,所以只在田头地角和小块土地栽种,大片土地栽种的不多。
  南瓜,又称蕃瓜。其有个型大、产量高、便于储藏的特点。嫩时当小菜吃,老时当副粮用。其有解毒、助消化、治疗糖尿病等作用,困难时期,农民作为粮食曾广泛种植,近年来只作小菜之用,一些人家在房前屋后、河滩地头,种植几枝。
  芋艿,有旱芋艿和水芋艿之分,旱芋艿种在旱地里,水芋艿种在水田里,又有紫梗和白梗之分,紫梗味香,白梗味淡,多作菜肴用,有中秋吃芋艿的习俗。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侵犯中国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戚继光受命抗倭,取得很大胜利。中秋这一天,戚家军在营地里欢度中秋。半夜里倭寇偷袭,将戚家军围困在山上,断其粮草。数天后,士兵们在找食物时挖到不少野芋艿,煮后很好吃,但不知其名。戚继光说:“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就叫它‘遇难’吧。”一天夜晚,戚家军饱餐“遇难”后奋勇突围,将倭寇全歼在睡梦中。此后,东南沿海人民在过中秋节时,都要吃糖烧芋艿,以志不忘民族危难和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时间一长,“遇难”便渐渐变为了“芋艿”。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馍馍蛋。马铃薯世界各地都有生产,故乡来自秘鲁。联合国于2007年10月18日正式推出“2008国际土豆年”活动。此项活动,将突出土豆在提高食品安全和减少贫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马铃薯在中国种植时间还只有100多年,栽培的方法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一年可以连续种植数次,境内主要作为蔬菜食用。其他还有荞麦、燕麦等。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