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块状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07
颗粒名称: 第九章 块状经济
分类号: F762.4
页数: 6
页码: 191-196
摘要: 块状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因为块状经济往往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往往又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练市的块状经济目前主要有电磁线、服装、毛纺、木业、鞋业等5个产品,电磁线、服装和毛纺已有专门记载,这里只记述木业和鞋业两块。
关键词: 练市镇 工业概况 木业经济

内容

块状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因为块状经济往往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往往又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练市的块状经济目前主要有电磁线、服装、毛纺、木业、鞋业等5个产品,电磁线、服装和毛纺已有专门记载,这里只记述木业和鞋业两块。
   第一节木业 练市木业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分散在钟家墩、慈菇桥、大虹桥、杨树河、凌家堰、荃步、水口、西堡,东堡、花林、朱家兜、新会等34个村和练市镇区一带,木业可细分为木工板、木条(线条)、木门、家具、地板等5类,大小企业共299家。其中木工板46家,木条、装饰木线条156家,木门61家,地板2家,家具34家。企业总共年生产能力在60万立方米,7.5亿元销售额左右。
  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3家,实现工业产值5031万元,销售收入5009万元,利润252万元,入库税金168万元,分别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0.4%,0.4%,0.5%,0.9% 练市镇2010年木业行业规模企业经营概况表4-23单位:万元、人 一木工板 木工板,也称细木工板。木工板厂,大多创办于2000年以后,一般的小企业拥有1台压机,0.25吨~0.5吨锅炉1台,烘房2间,圆盘锯5~10台,职工20人左右。原料来自崇福、江西、安徽冲板厂冲下来的边角料。边角料进厂以后,木工板厂再冲成1厘米~1.5厘米厚、宽度不限的木条子,根据木料的干燥程度,烘1~4昼日,烘干以后,进行排板。排板就是在工作台上铺上一张大皮,上面再放一张杨木芯,在杨木芯的两面涂上木胶,在涂有木胶的杨木芯上把长短不一的木条子拼接成一块长2.47米,宽1.27米的木板,再在上面盖上一块两面涂有木胶的杨木芯,杨木芯上面盖一张大皮,然后放到装有120度蒸汽的压机上压制定型10~15分钟,拿出来切边后,就成了一张长1.44米,宽
  1.22米,厚1.2厘米~1.7厘米的木工板。这是一次定型木工板的生产过程,一次定型的木工板档次较低,一般只在建筑上使用(铺在屋顶浇混泥土后,粉刷在里面)。装修房屋使用的木工板一般要二次定型。二次定型的木工板,杨木芯上涂一面木胶,排板后盖上杨木芯,就放在蒸气压机上压制定型,然后放到砂光机上二面磨光,再涂胶、贴大皮、压制、磨光、切边,最后打包。每包装有60张、65张、70张板,重量在1吨左右,最后出运、销售。二次定型的木工板内在质量也要好一些,一张一次定型的木工板,每张出厂价在45元~60元左右,一张二次定型的木工板售价在60元~90元上下。
  产品销往杭州、上海、绍兴、苏州、南京、南浔、宜兴等地的建材市场,有的卖给批发部、有的放在自己开的门市部直接销售。1台压机日生产量一般在300张左右,年产量在10万张上下。钟家墩村最早办木工板厂的沈林根木匠出身,1993年就在自己家里冲木条子,2001年,湖州市马腰的朋友开有木工板厂,请他去做工,学到技术后,2003年回到村里,自己办起了木工板厂,起名林森木业。目前已经拥有2台压机,40多名职工,主要来自云南、贵州。木工板厂工人的技术要求不高,一个新工只要学习10天左右时间,就能够正常工作,工资实行计件制,一般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林森木业厂年生产木工板20万张,木料进货成品出货都有专业运输户承包。2010年全镇木工板企业共有46家。
  二木条子
  冲木条子的工厂,只要1台锯板机,5个生产工人,沿公路有一块1亩左右的的场地,搭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工棚就能开工了,投资少、成本低。这类企业最早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3年以后逐步繁荣兴盛,2010年全镇有木条企业156家。其中装饰木线条29家。冲木条子企业,一般业主的夫妻都直接参加劳动,再外聘3人,一共5人就可组成一个生产流程——冲锯木条2人,捆扎木条2人,掮木头、清场地1人。即1个人把木头送到锯板人身边,锯板机上有2个人负责冲成条子,推木头的人称为师傅,技术要求最高,推锯方向要正确平直,条子分割要匀准合理,一根木头多冲一根木条利润尽在其中,所以冲木师傅现在的日工资价格最高涨到100元,一般在85元,拉木条的人日工资50~65元左右。木条的规格有2.4厘米×2.9厘米,也有3厘米×5厘米,长度一般为4米的最多(也有2米、3米或更长的其他长度)。冲成4米长的木条后。再由2个人捆扎——2.4厘米×2.9厘米的木条2排各4根间方,共8根扎成一捆;也有3根一排,各3根共9根扎一捆;3厘米×5厘米的2排各2根共4根扎成一捆,每捆用红色塑料带扎成4档或5档。通过捆扎,原来有点弯度的木条可以扎直,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后能不再变形。捆扎工的日工资40~50元,职工有来自办厂人的亲戚,有当地人,也有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的外地人。冲下来的边皮,由掮木头的人清理出较大的片子,或卖给木工板厂冲更短更细的条子再利用,或自已冲好条子,再卖给木工板厂使用,木屑卖给砖瓦厂、养鸡场,获得的收入可以抵销电费。冲木条子的原料都是新木,来自江西、安徽等地,那里有专门的运输车辆送到本地,成品销售也有专业运输车辆承包运送,大多销往上海、杭州、南浔、安吉、常熟等城市,业主只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十分方便。近年来还逐步形成修机器,锉锯条的专业维修队伍,机器、锯子坏了,呼之即来,上门维修。1台冲板机一天可冲5个立方米木头,一年1500立方米左右,年销售额在150万元左右,利润在10%上下。由于办厂方便,投资很低,所以有些冲木条子的厂,甚至没有办好营业执照就开工了。外地送来的新木头,产地的砍伐、出运手续没有办全,送到这里后,一些木检站追查到这里买木头的厂家,进行补税罚款,带来矛盾。
  与木条子基本相似的还有装饰木线条,2010年全镇有29家。装饰木线条就是在木条上起线,有弯线条和直线条,用在房屋装修和门、窗的装饰上。原花林乡东堡村在1996年前后,逐步发展了一批生产装饰木线条的小企业,并在浔练公路边上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露天市场。花林乡政府因势利导,在东堡村征地6亩~7亩,新上了1台315千伏安变压器,建造了一个木线条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方便。与此同时,乡政府派人到旧馆等地请了一些生产装饰木线条企业到东堡村落户。所在地东堡村模仿跟进,也征用了7亩~8亩土地,招商留客,扩大市场。1999年花林乡并入练市镇,2003年,镇企业服务中心与东堡村两个单位合并成一个市场。但是近年来,由于装饰木线条使用逐年减少,市场也逐步萎缩,目前整个市场还剩下25家企业。其中有装饰木线条15家、弯线条1家、木工板3家、包装箱1家、踢脚线1家、齿接3家、冲木条子1家。最大的企业也就是2~3个职工,一般都是夫妻二人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年销售额从原来的近百万元,下降到了20万~30万元。
   三木门 在练市镇有61家木门企业,其中数湖州森杰木门制造厂最大,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产品主要是复合实木门和实木门两种,复合实木门里面是杉木,外面贴皮;实木门不贴皮,里外一致。一套门的价格800元~3000元,属中高档产品。杉木的原料来自国内江西、安徽等地。还有一些进口原料。如菠萝格来自印尼,红橡木来自美国,沙比丽来自刚果,梨木来自非洲,酸枝木来自巴西等国家。
  进厂原料都是已经冲好的方料,一般有了定单才投料生产。生产过程是:先把坯料根据干湿程度的不同烘4~5天,然后齿接、裁料、开榫、组装、贴皮(实木门不贴皮)、热压(100℃)、油漆、烘干(30℃,烘24小时)最后包装、出运。一般的门长210厘米,宽85厘米,厚4厘米~4.5厘米,也有特殊加宽一半的门、移门、对开门。所有木门都带门框、带锁,销售单位都有安装队帮助业主上门安装。
  这个企业的生产流程先进,产品质量较好,除销售国内市场外,俄罗斯、英国、德国、印度尼西亚、安哥拉等国外客商都上门考察订货,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他的一些木门厂的生产流程基本一样,但是生产设备比较简单,原材料档次也有不同,生产规模更有很大差距。有的企业生产的木门不上油漆,只卖白坯,售价就大不相同。
   四家具 共有34家企业,都是个体工商户,有些厂专业定点来料加工各种木床,有的厂生产橱柜,有些厂家不仅生产家具,也生产木门。近年来由于家具制造大部分实行了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先进,效率成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都有了很大提升,以手工为主的作坊式小厂已经无力参与竞争,所以许多家具厂转产其他行业。练市镇练南村新居木业厂,老板从兴泉,厂址位于原练市乡水北村村部东侧。从兴泉木匠出身,包产到户以前,家里开有木匠铺,个人零打碎敲地为附近地区的人家生产一些木制家具。包产到户以后的1983年9月,从兴泉把木匠铺搬到了村里,租用小学9间房屋办起了家具厂,员工扩大到4名,主要为新建房屋人家,配套生产橱、柜、箱、床、桌、椅、沙发,门窗等各种家具。还包括单位企业定制的不同形式的办公桌和办公用俱。1999年转型,除继续保留生产一些家具和为新房装修以外,企业以生产各类木门为主,有夹板门、实木门、移动门等品种,产品销往上海久居市场,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利润35万元。练市镇名典家具厂开办于2006年
  11月份,位于横塘村庙前坪,专门为上海鑫海马家具有限公司来料加工,生产宾馆用的写字台、电视柜、沙发、茶几、床等产品,有工人22名,年生产量3000~4000件,销售额120万元左右,利润20万元上下。练市镇家乐家具厂创办于1998年5月,位于西堡村,职工11人,生产休闲床、大组橱柜等产品,使用什木和夹板为原料,年生产中低档家具2000~3000件,产品销往海宁、海盐、桐乡等地,销售额在100万元左右,利润15万元上下。还有练市宏明家具厂,创办于2008年6月,位于杨树河村,主要生产木床,有职工12人,产品销往南浔等家具市场,年销售额150万元左右,利润10万元。
   五木地板 可分为三大类:实木复合地板、负离子木地板和强化木地板。练市镇地板厂有2家——浙江品阁木业有限公司和浙江久盛地板有限公司。品阁木业来自双林、久盛地板来自南浔,2家都是上规模的企业。浙江品阁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是实木复合地板,原材料出自非洲、南美、东南亚,品种很多,有橡木、酸枝木、波萝格,什木等,生产是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流程是:木材进厂后,用旋切机切成1.5毫米的薄片,进烘房烘干,粘贴复合、贴补,一块传统的复合地板共有10层,里面用的是什木,1.5毫米一层横竖对搭,稳定性好,不会变型,上面一层包皮3毫米厚,用的是橡木、酸枝木、波罗格等上等木料,接着上机器冷压、热压,再通过7~10天的自冷后,开锯、成片、沙光、上底漆、整边、开槽、上漆。上漆的流水线最长——上漆、烘干、打磨,这样连续进行九次,最后达到油漆均匀,手感光滑,纹理清晰,光彩亮丽,经久耐磨。最后打包装箱。传统复合地板长91厘米,宽12.7厘米,厚1.5厘米,每箱20片。浙江品阁木业有限公司除生产传统地板以外,主要生产拼花、浮雕等特色地板。规格有45厘米×45厘米,60厘米×60厘米等各种大小规格。这种特色地板生产速度相对较慢,但档次高、售价贵,销售的方式也不同于传统地板那样放在家具、材料装璜市场出售,而是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新开发的楼盘里,免费装修一些样板房,供购买新房的户主在现场参观比较中,得到启示,决定取舍。还有一部分用于制作屏风之用。浙江品阁木业的地板粗坯放在双林生产,练市主要是磨光、开片、上漆等后道工序。
  浙江久盛地板厂生产的是高密度复合地板,创办于2009年6月,复合板从外厂购入,宽1.255米,长2.465米,复合板的下面垫一层防潮纸,上面垫一层木纹纸,木纹纸上面再垫一层金属耐磨纸,放在压机上进行高温压贴,然后大板开成小片,再经过开槽、封腊(只封在槽口上),最后打包出运。
  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产品铺设方便,环保美观、耐磨耐湿。企业按计划全部投产以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万平方米地板。现在练市只作为生产车间,销售、开票都在南浔。
   练市还有木材刨切贴皮厂1家、蹋脚板片条厂1家。
   第二节鞋业 花林皮鞋最早发源于70年代末,出生于浙江嵊县晚年入赘原花林乡茅家桥村的彭才根在上海鞋楦厂退休以后,回到家里颐养天年。回家以后,他不肯赋闲在家吃闲饭,于1978年,凭着在上海鞋楦厂学得的技术,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小型鞋楦厂。当时鞋楦使用的都是木质原料,先用手工劈成粗坯,然后用刨子刨成楦头,投资少,成本轻,凭的完全是手工技术。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乡镇企业初期发展阶段,彭才根的创业精神与村里正想发展村办企业却苦于找不到门路的领导产生了共鸣。
  特别是投资少、成本轻的企业正好适合乡村企业发展的胃口。1979年3月,在茅家桥大队支部书记朱文江的筹措下,彭才根带着同在上海鞋楦厂退休的老乡陈水江,一道在毛家桥村里办起了村办鞋楦厂。
  当时浙江省只有淳安和湖州花林二家鞋楦厂,淳安鞋楦厂属于省二轻管辖,湖州花林鞋楦厂属湖州市二轻定点单位。鞋楦作为生产皮鞋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势必与皮鞋生产的企业产生广泛的接触机会。
  耳闻目染,花林鞋楦厂于1984年与有空闲房屋可以利用的乌镇搬运站联合办起了皮鞋厂。企业办了一年多时间以后,因种种原因与乌镇搬运站联办的皮鞋厂解体。1986年,花林乡利用这个机会,招收从联办皮鞋厂解散回家的管理人员、技术力量和熟练职工办起了花林乡集体皮鞋厂。厂址开始借用乡办机械厂房屋,以后在五路洋建造新厂。搬入新址后,打出了“五洋”皮鞋的商标。“五洋”品牌曾经名噪一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私营企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以费玉根为首的一批年轻人从乡办企业里走出来,踏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在花林村办起了第一家8人联办的私营皮革厂——湖州享威鞋业有限公司,打的是蝴蝶猫商标。从此花林私营皮鞋企业开始逐步发展,当时五洋皮鞋厂的骨干,大多成了如今皮鞋行业的老板。以后为皮鞋配套的鞋底厂、鞋楦厂、专业打样设计、货运公司也随之渐渐形成,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就成了今天的一个块状经济。
   一皮鞋 采用天然皮革为主要原料配合其他合成材料制造的鞋,称皮鞋。换言之,皮鞋是指以天然皮革为鞋面,以皮革或橡胶、塑料、PU、TPR、PVC等为鞋底,经缝绱、胶粘或注塑等工艺加工成型的鞋类。
  皮鞋根据穿用对象可分为男、女、童皮鞋;按穿用季节分为春秋鞋、凉鞋、棉皮鞋;根据鞋帮面结构可分为高统(高腰)、低统(矮腰)、单皮鞋、夹皮鞋;按穿用性质可分为生活用鞋、劳动保护用鞋、按物理性能分为绝缘皮鞋、防静电皮鞋、导电皮鞋等等。
  皮鞋的制作过程一般分为设计、划料、踏帮、钳帮、托底、上楦、烘箱、整理、包装。以前的皮鞋几种款式设计定型以后,变化不快,近年来人们追求新颖时尚,皮鞋款式日新月异,一个款式几天前还很畅销,剩下几箱就突然发不出去了,这个款式就被淘汰了。更新换代之快,使企业不敢生产备货,只能拼命追赶潮流。款式的更新一靠自己设计,二靠市场上购买样品,再经过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还有来样加工。大的鞋厂都有自己设计人员,近年来适应市场需要,花林产生了一个专业设计户,代为企业设计样鞋。皮鞋生产是一个半手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职工来源成为企业一个主要矛盾,培养一个熟练的踏帮工人,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稳定职工队伍,成了皮鞋企业一件大事。皮鞋生产淡旺季明显,除了春节放假以外,6月份开始至8月中旬停止生产,真正旺季只有8~9个月时间,旺季职工生产时间较长,一般10~12个小时,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5~16小时。近年来,职工的工资逐年上升,一个熟练工人的年工资一般不少于3.5万元,低于这个报酬,员工就会流失。
  皮鞋产业主要集中在花林、水口、达井、农兴4个村,花林村占据半壁江山,在那里大大小小的皮鞋厂、鞋底厂、鞋楦厂,厂厂相联,已经初具规模,渐成气候。大的皮鞋厂有员工60~70人,年销售1500万元左右;中等的企业,年销售在1000万元左右;最小的企业的销售额也在300万元~500万元。最旺季的时候,花林皮鞋的日生产量可达15000双。企业生产的皮鞋通过货运公司销往北京、济南、哈尔滨、郑州、青岛、西安、武汉、株州、合肥、杭州等全国各地。业内人士称为那里设有档口——批发公司。资金与批发公司结算,许多市场信息也来自那里。花林皮鞋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
  2010年春季又新增了3家皮鞋厂。
   二鞋底 鞋底是皮鞋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也是一双皮鞋质量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鞋底分大底、中底、内底。大底原料一般是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橡胶,中底原料有PU、TPR、PVC等,PU中底的最大优势就是重量轻,弹性和韧性较好,但是不宜沾水,遇到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TPR原料的鞋底具有柔软、轻便、防滑、高弹性、耐低温、无异味的特点。内底的材料与中底基本一样。花林的鞋底一般使用PU、TPR、橡胶组件。橡胶组件是半成品片子,只要冲压一下就是鞋底,一般配在潮流时尚的新款鞋子上。
  练市最早创办鞋底厂的人是洪塘仪园里的章法根。1997年章法根在乌镇北花桥办起了丰田鞋底厂,员工5~6人,年生产能力6万~7万双鞋底,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1998年花林高钰生、胡金法办起了高氏鞋业。以后鞋底厂陆续增加,2010年总共已有10家专门生产鞋底的企业。鞋底厂主要的质量是各种成分的配比问题,所以每个鞋底厂都有1名师傅负责配比(也有3种原料聘请3名师傅的)。原料主要来自温州,产品一部分为本地皮鞋厂配套,一部分销往桐乡、温州、江苏丹阳等地;鞋底款式有的由皮鞋厂提供,有的从市场上买样品再吸收创新。选定款式以后,委托专门厂家开模,有的企业能够自己开模,鞋底模开好以后,就能生产出鞋底。制鞋底机器原来是一种老式的制塑机,注一次塑,做一只鞋底,速度很慢;以后改成圆形循环制塑机,在圆形的轨道上装有许多鞋底模,能够不间断地循环注塑产出鞋底,还能在1台注塑机上制出单色、双色、三色鞋底,速度大大加快,质量也有了提高。鞋底一般由皮鞋厂下了订单再投入生产。鞋底厂的职工,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年工资在18000元~22000元左右,有8小时工作制的三班制企业,也有12小时工作制的二班制企业,目前在职工供不应求的情况下,12小时工作制的二班制企业,劳动时间虽然较长,但是工资相对较高,所以容易留住职工。练市第一个办鞋底厂的章法根于2000年把企业从乌镇搬到洪塘仪园里,从2008年开始把鞋底生产交给儿子章晓达打理,自己从事矿粉厂。鞋底厂目前已有造粒机1台、制塑机5台,年生产鞋底500万双,年销售额在1200万元左右。产品为杭州、宁波外贸企业配套,一部分鞋底通过外贸公司直接销往国外,2010年直接销往国外的鞋底60万双,外贸销售额280万元。练市鞋底业已经从起初56个人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为了现在能够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机械化生产企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三鞋楦 鞋楦是保持鞋内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胎具,是制鞋生产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有句古话:“鞋子不上楦,不让四眼见。”意思是不经楦头定过型的鞋子是很难看的,所以除了做鞋人以外,不能让第二个人看见。鞋子上楦是使皮鞋定型美观、穿着舒适的重要工序,鞋楦的形状决定了皮鞋的形状。
  古时做千层底布鞋的时候,最后一道工序是楦鞋。家里备有大大小小楦头,一双鞋绱成后,就含一口水,往帮子四周均匀地喷湿,然后塞上鞋楦,再用楔子一楔,放在通风处晾干、定型。
  鞋楦生产的工艺经历了三个发展过程:开始阶段都是木质鞋楦,做鞋楦师傅用斧头把树料劈成粗坯,再用刨子慢慢刨成鞋楦,靠的是鞋楦师傅的眼光和手工技术。开始不分左右脚,后来逐步分为左右脚一双配套。要把两只鞋楦刨成一模一样、左右对称的一双,技术要求更高,但是在鞋子发展史上却是一个重大进步。木质鞋楦容易变型、开裂,在干湿不同的环境里,大小也就不同。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用聚乙烯做鞋楦。用这种原料制成的鞋楦不会变型,用过以后,还可以回收,经过粉碎后再次使用。生产的过程也有了重大改变:先用制塑机制成糙坯,然后用机器刻为成品。即先制作好样品,然后用1台机器象做钥匙一样复制出产品,这种方法比手工生产有了重大进步,但是速度还比较慢,1台机器只能刻制一只产品,现在改成全自动刻楦机,把样品输入电脑,由电脑自动控制,可以在1台机器上同时刻制4只产品。不仅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质量也得到了保证。鞋楦厂的员工劳动强度不高,年工资一般都在3万元左右。
  现在的湖州练市恒达鞋楦厂老板朱亚培是原茅家桥村鞋楦厂的创办人之一,当年是管销售和技术的副厂长。1989年茅家桥村办鞋楦厂停产以后,他于1990年转到江苏桃源,个人办起了私营鞋楦厂,
  9年以后的1999年,又回到村里自己办起了恒达鞋楦厂。目前拥有土地14亩,厂房1600平方米,设备有电脑全自动刻楦机6台,合计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生产鞋楦15万双,销售额500万元以上。
  截至2010年,有皮鞋厂、鞋底厂、鞋楦厂、专业设计户共82家。其中皮鞋厂65家,为皮革厂配套的鞋底厂10家,鞋楦厂6家,专业设计1家。年生产各种皮鞋350万~400万双,销售额在3.5亿元左右。年生产鞋底2000万双,销售额在4800万元左右,年生产鞋楦60万双,销售额在20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